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 Preoperative Anxiety Level and the Risk of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被引量:4
1
作者 Noriyoshi Tanaka Yuko Ohno +3 位作者 Megumi Hori Mai Utada Kenji Ito Toshiyasu Suzuk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2年第6期461-468,共8页
Ai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operative anxiety level and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36℃) was investigated. Background: Core temperature often decreases during surgery, with an initial rapid decrease followed... Ai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operative anxiety level and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36℃) was investigated. Background: Core temperature often decreases during surgery, with an initial rapid decrease followed by a slower decrease for about 2 hours. Preoperative anxiety may influence perioperativ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operative anxiety level and perioperative decrease in core temperature has not been studied closely. Design: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Methods: This study enrolled 120 adult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lective major abdominal surgery under combined epidural and general anesthesia. Tympanic membrane temperature was used to measure core temperature preoperatively and during the oper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level according to 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 and core temperature was examined using descriptive and multivariate risk analysis. Results: High anxiety level was found in 61 patients (51%), of which 26 (43%) developed hypothermia during the first hour and 40 (66%) developed hypothermia during the first 2 hours of anesthesia. After adjustment for covariates, patients with a high anxiety level were found to have a 2.17-fold higher risk of hypothermia during the first hour and a 1.77-fold higher risk of hypothermia during the first 2 hours than patients with a low/moderate anxiety level. Conclusions: The risk of hypothermia in the early phase of general anesthesia can be predicted by measurement of the preoperative anxiety level using the STAI. Relevance to Clinical Practice: Patients with a high anxiety level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isk of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Preoperative preventive nursing care programs should include anxiety management and thermal c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XIETY hypothermia PERIOPERATIVE Nursing risk Factors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下载PDF
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2
作者 王慧利 李慧娟 +3 位作者 卢艳 秦秀玉 陈丹丹 徐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9-33,共5页
目的 分析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336例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体温分为低体温组195例和正常体温组141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 目的 分析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336例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体温分为低体温组195例和正常体温组141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再利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术中出血量、液体输入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术中出血量>60 mL、液体输入量>1 000 mL、手术时间>2.5 h为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P<0.05);依据4项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912(95%CI:0.884~0.941),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χ^(2)=9.140,P=0.243)。结论 基于年龄、术中出血量、液体输入量、手术时间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 低体温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出血
下载PDF
骨科患者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增高的血流变化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方敏 高兴莲 +3 位作者 王曾妍 柯稳 肖潇 梁元元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风险增高的血流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手术室护理干预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151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使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下肢血流改变特征,并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手...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风险增高的血流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手术室护理干预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151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使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下肢血流改变特征,并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患者手术结束24 h内采血行D-二聚体凝血功能检测。结果D-二聚体检测结果显示,DVT高风险患者70例(46.36%),低风险81例(53.64%)。手术结束后DVT高风险患者下肢平均血流速度、血管内径显著低于或小于低风险患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120 min、凝血酶原时间(PT)>13.1 s、术中发生低体温和术中失血量>100 mL是骨科患者术中DVT风险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术中DVT发生风险较高,存在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手术室护理人员需针对性地开展手术效率管理、术中低体温监测和预防、维持术中血容量稳定,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术中DVT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术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流动力学 低体温 术中失血量 风险管理 手术室护理
下载PDF
麻醉复苏室低体温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4
作者 毛小燕 凌嘉发 朱晓彤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40-346,共7页
目的:分析麻醉复苏室(PACU)患者发生术后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效能。方法:便利抽样2022年7月1日-2023年6月30日期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PACU137例低体温患者为低体温组,按照术间进行倾向性匹配292例患者为非低... 目的:分析麻醉复苏室(PACU)患者发生术后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效能。方法:便利抽样2022年7月1日-2023年6月30日期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PACU137例低体温患者为低体温组,按照术间进行倾向性匹配292例患者为非低体温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CU患者发生低体温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列线图并进行验证。结果:低体温组与非低体温组患者在年龄、BMI、ASA分级、术中是否发生低体温、术中是否冲洗、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输液量、术中是否液体保温等10个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ASA分级高(OR=2.441,95%CI:1.388-4.388)、术中发生低体温(OR=30.307,95%CI:10.557-128.713)和术中有冲洗(OR=3.316,95%CI:1.785-6.283)是PACU期间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24(OR=0.387,95%CI:0.200,0.728)为独立保护因素。预测模型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46(95%CI:0.803-0.890),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拟合优度良好(χ^(2)=4.313,P=0.828);验证集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777(95%CI:0.696-0.857),经验证本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筛选的4项预测因素为PACU发生低体温的特异性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临床应针对低体温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体温 麻醉 麻醉后复苏室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博 史素玲 +5 位作者 尤炎丽 焦丹丹 贺欣欣 李君 吉晖晖 李明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2期26-30,共5页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2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发生低体温将患者分为低体温组和非低体温组。采用单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2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发生低体温将患者分为低体温组和非低体温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果。结果 287例患者中,103例发生低体温,低体温发生率为35.89%。低体温组的年龄大于非低体温组,手术时长、麻醉时长、手术等待时长长于非低体温组,术中尿量、出血量、补液量、二氧化碳(CO_(2))进气量多于非低体温组,高血压糖尿病合并症史占比高于非低体温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等待时长、高血压糖尿病合并症史是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独立风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为0.775(P>0.05),表明列线图预测模型与实际结果一致性良好。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中低体温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识别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低体温 列线图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和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恒 付秀荣 郭栋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4-878,共5页
对腹腔镜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前预估腹腔镜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风险、制定有效的预防干预方案、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 腹腔镜 术中低体温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综述
下载PDF
老年营养不良患者全身麻醉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低体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樊倩楠 严志勇 +3 位作者 吴浩 刘晶莹 耿莹 戴体俊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PFNA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139例,术前1 d的营养状况评分为0~11分。对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相...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PFNA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139例,术前1 d的营养状况评分为0~11分。对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术前营养评分0~11分的139例老年患者中,有79例(56.83%)发生了术中低体温。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75岁、MNA-SF营养评分0~7分、BMI<18.5 kg/m2、全身麻醉时间≥2 h、术中冲洗液量≥1000 mL及术中补液量≥1000 mL是导致老年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术中使用加温毯保温是避免发生术中低体温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术前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行PFNA内固定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较高,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术中低体温,患者年龄较大、营养状况较差、BMI较低、全身麻醉时间较长、术中冲洗液量及补液量较多容易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发生,而使用加温毯可以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术 老年 术中低体温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复苏期低体温发生现状分析
8
作者 崔苏敏 张伟英 +3 位作者 杨芳芳 蔡梦怡 顾娟 张红芹 《上海护理》 2024年第2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复苏期低体温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于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2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信息,采用单因素及...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复苏期低体温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于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2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信息,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麻醉复苏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270例患者中,有84例在麻醉复苏期间发生了低体温,发生率为3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术前长时间禁食、术中大量补液、长时间麻醉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在麻醉复苏期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体质指数和高基础体温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低体温发生率较高,临床医务人员应给予重视,尽早识别高危患者,并针对低体温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及应对措施,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直肠肿瘤 麻醉恢复期 低体温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体温相关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9
作者 张敏 唐梅 +2 位作者 周丽 廖敏 罗勇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3329-3332,3336,共5页
目的研究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低体温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心脏瓣膜患者352例,建立前瞻性队列。搜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352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发生低体温将其分为常温... 目的研究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低体温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心脏瓣膜患者352例,建立前瞻性队列。搜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352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发生低体温将其分为常温组279例和低体温组73例,对比2组不同时间段体温变化情况、心率及收缩压情况。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低体温组进行手术1 h(T3)、术毕30 min(T4)时体温低于常温组(P<0.05);低体温组心率、收缩压水平情况均低于常温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输液量、输血量、ASA分级在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低体温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3 h、麻醉时间≥3 h、输液量≥500 mL、输血量≥500 mL、ASA分级Ⅲ~Ⅳ级是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低体温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手术时间≥3 h、麻醉时间≥3 h、输液量≥500 mL、输血量≥500 mL、ASA分级Ⅲ~Ⅳ级是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低体温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对以上因素进行分析,能够针对性的对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及干预措施,降低术后低体温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低体温 危险因素 麻醉分级
下载PDF
儿童肝移植非计划性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10
作者 曹义 彭玉娜 +4 位作者 胡芳 朱敏 张华 韩旭 彭丽清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肝移植非计划性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21年10月—2023年9月儿童肝移植手术397例,将其分为建模组(317例)和验证组(8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肝... 目的:分析儿童肝移植非计划性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21年10月—2023年9月儿童肝移植手术397例,将其分为建模组(317例)和验证组(8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肝移植非计划性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肝期持续时间(OR=1.894,95%CI:1.124~3.193)、终末期肝病评分(OR=1.032,95%CI:1.006~1.059)、移植物与受者体重比(GRWR)评分(OR=1.310,95%CI:1.042~1.648)和术前血小板值(OR=2.237,95%CI:1.310~3.820)是儿童肝移植非计划性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73(95%CI:0.710~0.836),灵敏度为0.722、特异度为0.712,约登指数为0.434,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拟合优度良好(χ^(2)=3.904,P=0.886)。验证组ROC的AUC值为0.754(95%CI:0.648~0.861),经验证预测模型总准确率为73.75%。结论:筛选的4项预测因素为儿童肝移植非计划性术中低体温的特异性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儿童 非计划性术中低体温 风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患者术中低体温相关因素分析及预后
11
作者 李岚哲 翟永华 李丽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8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6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收治的15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治疗,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中低体温分为正常组和低温组各7...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6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收治的15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治疗,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中低体温分为正常组和低温组各75例;观察两组基本临床资料,分析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比较其预后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周期、室间温度、总输液量、手术时间、出血量、冲洗量与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有关(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BMI<24、病程周期≥6个月、室间温度<23℃、总输液量≥1500 ml、手术时间≥2 h、出血量≥200 ml、冲洗量≥1000 ml是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患者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低温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长于正常组(P<0.01)。结论:年龄≥65岁、BMI<24、病程周期≥6个月、室间温度<23℃、总输液量≥1500 ml、手术时间≥2 h、出血量≥200 ml、冲洗量≥1000 ml是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患者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的影响,临床应加强重点人群术中体温的监测,并针对性予以干预措施,提升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癌切除 术中低体温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12
作者 景晨阳 郭越 +3 位作者 樊落 吉莉 汪托红 何国宝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急诊创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关于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影响因素的...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急诊创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关于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8个影响因素:收缩压(OR=0.99)、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OR=0.60)、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e Score,ISS)(OR=1.02)、救护车到达时患者卧于地面(OR=8.22)、气温(OR=0.95)、冬季(OR=2.20)、转运过程中采取保暖措施(OR=0.25)和院前插管(OR=6.41)。结论收缩压、RTS、ISS、救护车到达时患者卧于地面、气温、冬季、转运过程中采取保暖措施和院前插管是急诊创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提示护理人员可依据影响因素,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从而减少创伤患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医院 创伤和损伤 低体温 危险因素 专题Meta分析
下载PDF
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工具及预防措施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佳 高红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3期260-267,共8页
本文对术中低体温发生风险预测工具的概念、类型、评估工具构建的比较分析及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风险的干预策略进行了综述,旨在提高医务工作者对低体温风险预测工具的认知,并为围术期低体温早期动态高效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低体温 预防 风险预测 风险评估 护理
下载PDF
连续肾脏代替治疗的低体温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14
作者 李晓艳 岳燕红 +4 位作者 赵翠侠 郭国飞 王迪 朱玉 谢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96-300,F0003,共6页
目的评估重症医学科接受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CRRT)的病人低体温的发生率及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了两种CRRT治疗模式(CVVH与CVVHFD)对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3月在本院重症... 目的评估重症医学科接受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CRRT)的病人低体温的发生率及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了两种CRRT治疗模式(CVVH与CVVHFD)对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3月在本院重症医学科行CRRT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费森尤斯透析血液治疗机multiFiltrate(德国)行CRRT治疗模式分为CVVHDF组(35例)和CVVH组(33例)两组。两组医生按照病情调节适合患者的治疗模式,患者参数设置是由床位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提供一个合理的参数设置,患者体温均使用迈瑞BeneVision N12监护仪连接温度监测传感器,进行体温持续监测,患者体温低于36℃或者体温较基础下降超过1℃定义为低体温,收集两组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探究行CRRT治疗的患者出现低体温的影响因素。结果CVVHDF组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为68.57%,高于CVVH组的39.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DF组低体温的发生时间早于CVVH组,分别为(4.80±2.42)h与(6.72±1.84)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按照是否出现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和非低体温组,将所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平均动脉压(MAP)、休克、中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使用、CRRT治疗剂量及CRRT治疗模式CVVHD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其进入二元Logistic分析,得出休克、中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使用、CRRT治疗剂量及CRRT治疗模式CVVHDF为患者出现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其OR(95%CI)分别为9.524(1.038~87.422)、8.633(1.063~70.133)、1.155(1.025~1.3017)、18.281(1.829~182.7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AP为患者出现低体温的保护因素OR(95%CI)为0.909(0.843~0.98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CRRT治疗患者具有较高的低体温的发生率,使用CVVHDF较CVVH模式下有着较高的低体温发生率,休克、中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使用、CRRT治疗模式CVVHDF及CRRT治疗剂量为患者出现低体温的危险因素,而MAP为患者出现低体温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RT 低体温 危险因素 治疗模式
下载PDF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术中低体温现况及影响因素
15
作者 曾迪 蒙思 +2 位作者 张红娟 陈艳芳 梁曼莉 《全科护理》 2024年第21期4131-4133,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术中低体温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1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结果:体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中输血情况、手... 目的:探讨分析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术中低体温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1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结果:体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中输血情况、手术时间是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针对各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个体化护理措施实施干预,以减少患儿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 术中低体温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龄腹部大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及其预防管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志勇 孔晓宇 万旭娜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 调查高龄腹部大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分析影响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四医院收治的146例行腹部大手术的高龄患者纳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及术中... 目的 调查高龄腹部大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分析影响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四医院收治的146例行腹部大手术的高龄患者纳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及术中低体温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高龄腹部大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146例高龄腹部大手术患者中,发生术中低体温患者共76例(52.05%),发生术中低体温患者麻醉恢复期寒颤、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发生率均高于正常体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量指数≥24 kg/m~2(OR=0.212, 95%CI 0.073~0.615)及输液加温(OR=0.459, 95%CI 0.279~0.756)是高龄腹部大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保护因素,而麻醉时间≥3 h(OR=2.010, 95%CI 1.604~2.518)、术中输液量>2 000 ml(OR=1.912,95%CI 1.164~3.139)是其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腹部大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较高,术中低体温会增加患者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建议采用复合措施,以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术中低体温 腹部大手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法构建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
17
作者 梁晓霜 彭边 +2 位作者 裴娟 毛莹莹 王雪莲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0-73,共4页
目的构建预测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风险的决策树模型。方法2022年6-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某医院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术中低体温将其分为低体温组(n=77)和非低体温组(n=25),使用... 目的构建预测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风险的决策树模型。方法2022年6-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某医院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术中低体温将其分为低体温组(n=77)和非低体温组(n=25),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决策树预测模型。结果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较低、美国麻醉医生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hesiologists,ASA)评分较高、入室体温较低、手术时间较长和出血量较多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因素建立了预测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风险的决策树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21(95%CI:0.798~0.844)。结论基于影响因素构建的决策树模型,对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术中低体温 危险因素 决策树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胰腺癌手术患者术后意外低体温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牛婷 陆梁梁 +2 位作者 李佳霖 许涛 代元强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297,共8页
目的探讨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胰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发生术后意外低体温(UPH)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目的探讨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胰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发生术后意外低体温(UPH)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胰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UPH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UPH组和非UP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BMI、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蛋白、基础体温)、手术资料(手术方式、神经阻滞类型、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人工气腹建立时间、术后体温、术后并发症、院内转归)、围手术期液体管理资料(晶体液、胶体液、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失血量、尿量)。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UPH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模型预测UPH的效能,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共纳入患者246例,其中117例(47.6%)发生UPH。两组患者的BMI(P=0.047)、术前血浆白蛋白水平(P=0.038)、术后肺部并发症(PPC,P=0.039)、非肺部术后感染(NPPI,P=0.018)、总住院时间(P=0.001)、手术方式(P=0.042)、手术时间(P=0.038)、术中人工气腹建立时间(P=0.004)、神经阻滞类型(P=0.004)、术后体温(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术式(OR=9.369,95%CI 2.528~34.717,P=0.001)、BMI(OR=0.787,95%CI 0.687~0.902,P=0.001)、手术时间(OR=0.040,95%CI 0.009~0.183,P<0.001)、人工气腹建立时间(OR=15.608,95%CI 3.814~63.870,P<0.001)、输液速率(OR=0.808,95%CI 0.706~0.924,P=0.002)、输液总量(OR=3.431,95%CI 1.480~7.956,P=0.004)及神经阻滞类型(OR=0.240,95%CI 0.131~0.443,P<0.001)与UPH的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ROC曲线的AUC值为0.739,预测发生UPH的灵敏度为0.778,特异度为0.628。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净收益。结论BMI低、输液速率慢、输液总量大、椎旁神经阻滞、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长、人工气腹建立时间长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胰腺癌根治手术患者发生UPH的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胰腺癌手术 手术后意外低体温 手术后并发症 麻醉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19
作者 何学梁 王秋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7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于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医院进行全身麻醉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老年患者200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应用明确患者发生低...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于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医院进行全身麻醉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老年患者200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应用明确患者发生低体温的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200例患者,发生低体温的纳入A组,未发生的纳入B组。结果:A组和B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分级Ⅲ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静脉输液量>1000 mL、年龄≥70岁、术中腹腔冲洗液量>1500 mL、术前存在焦虑情况、术中二氧化碳气腹时间>120 min、术中出血量>150 mL、术中二氧化碳加温到37℃、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术中二氧化碳灌注量>200 L、术前存在轻中度贫血占比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术中二氧化碳加温到37℃为保护性因素;而术前存在中轻度贫血情况、术中腹腔冲洗液量>1500 mL、年龄≥70岁、术中二氧化碳气腹时间>120 min、术中二氧化碳灌注量>200 L、术中静脉输液量>1000 mL、术前存在焦虑情况、BMI<24 kg/m^(2)、术中出血量>150 mL是导致全身麻醉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老年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全身麻醉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较高,而发生原因与术中二氧化碳加温、患者年龄、腹腔冲洗液量、术前有无贫血、气腹时间及二氧化碳灌注情况等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实际中需要以此进行指定性措施的制订,以此降低低体温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全身麻醉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 低体温 危险因素 贫血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发生低体温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20
作者 汪倩倩 王水 严丽洁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 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发生低体温的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83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n=58)和正常组... 目的 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发生低体温的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83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n=58)和正常组(n=325)。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术中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术中发生低体温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2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术前基础体温、术中室温、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等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减退(OR=2.156,95%CI:1.158~4.016,P=0.015)、术前基础体温异常(OR=2.451,95%CI:1.309~4.588,P=0.005)、术中室温<23℃(OR=2.027,95%CI:1.085~3.786,P=0.027)、手术时间>2 h(OR=2.316,95%CI:1.239~4.327,P=0.008)、麻醉时间>3 h(OR=2.264,95%CI:1.206~4.252,P=0.011)、术中输液量>1 500 mL(OR=2.895,95%CI:1.543~5.432,P=0.001)是术中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显示,术中输液量>1 500 mL为100分,甲状腺功能减退为93分,麻醉时间>3 h为85分,术中室温<23℃为84分,手术时间>2 h为79分,术前基础体温异常为75分。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C-index为0.834;H-L拟合优度检验χ2=11.854,P=0.078;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2;阈值概率在5%~70%时,净获益值较高。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较准确、可靠地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低体温发生的风险,满足了临床上对于整合模型的需求,有助于推动个体化医疗的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低体温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