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联合纳米炭在甲状腺癌全切术中识别甲状旁腺中的应用
1
作者 郑璐 汤铜 +4 位作者 王帅 孟磊 徐伟民 王芝涛 蔡惠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2752-2759,共8页
目的:评估近红外/吲哚菁绿荧光成像(near-infrared fluorescent/indocyanine green, NIRF/ICG)技术联合纳米炭在甲状腺癌全切术中对甲状旁腺的识别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甲状腺癌全切手术的100例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 目的:评估近红外/吲哚菁绿荧光成像(near-infrared fluorescent/indocyanine green, NIRF/ICG)技术联合纳米炭在甲状腺癌全切术中对甲状旁腺的识别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甲状腺癌全切手术的100例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单独使用纳米碳组50例和近红外/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联合纳米炭组50例。联合组术中联合近红外/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同时术中注射纳米炭识别甲状旁腺,并通过术中甲状旁腺试纸快速检测确诊是否为甲状旁腺。比较两组患者甲状旁腺识别率、准确率及暂时性、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发生率。根据荧光强度分析术后发生暂时性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风险,单因素分析探索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探索荧光强度与暂时性甲状旁腺发生风险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P=0.384 1)、术前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P=0.964 1)、术前血清钙(P=0.3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甲状旁腺识别率88%(176/200),纳米炭组识别率63%(126/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准确率为96.59%(170/176),纳米炭组准确率为87.30%(110/1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术后常规病理1枚误切的甲状旁腺,单独纳米碳组术后发现5枚误切的甲状旁腺。联合组术后第一天有10例患者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单独纳米炭组共22例患者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联合组术后1天血钙为(2.15±0.07)mmol/L,纳米碳组为(2.09±0.1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438);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出现1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纳米碳组出现5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β=-0.383 541 6;95%CI:0.2~2.35;P=0.538 595 3);身高(β=-0.044 147 54;95%CI:0.89~1.03;P=0.233 478 2);BMI(β=-0.173 074 1;95%CI:0.66~1.04;P=0.125 803 6);年龄(β=-0.008 371 99;95%CI:0.94~1.04;P=0.742 1);甲状旁腺分型(β=18.460 56;95%CI:0.94~1.04;P=0.233 478 2);术前血钙(β=-1.765 215,95%CI:0~328.74;P=0.650 233 9);术前PTH(β=0.022 139 24;95%CI:0.91~1.14;P=0.690 276)对FI没有影响。荧光强度FI与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风险负相关。结论:近红外/吲哚菁绿荧光成像联合纳米炭技术识别甲状旁腺安全有效,可以提升甲状旁腺识别率,减少误切,并且缩短了误切的甲状旁腺组织离体时间,提升了甲状旁腺组织自体移植的成活率,降低了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风险,减少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吲哚菁绿荧光成像 纳米碳 甲状腺癌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下载PDF
男性甲状腺癌80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李国萍 武要洪 +3 位作者 张楠 孙瑞梅 孙传政 李晓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1112-1114,共3页
目的:探讨男性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0年5月1日至2009年5月1日我院初治的80例男性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以发现甲状腺包块就诊,32例因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其中10例术前外院淋巴结活检确诊为转移癌),6例因体检B超... 目的:探讨男性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0年5月1日至2009年5月1日我院初治的80例男性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以发现甲状腺包块就诊,32例因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其中10例术前外院淋巴结活检确诊为转移癌),6例因体检B超发现甲状腺包块就诊。全部患者均行术前B超检查及术中冰冻。结果:2例有远处转移患者行甲状腺全切加131I治疗,其余患者视病变范围行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次全切除或甲状腺全切,对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者加行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检查74例为乳头状癌,6例为滤泡状癌,40例证实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男性甲状腺癌仍以乳头状癌为主,颈部淋巴结转移较常见,术中冰冻对确诊和决定术式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男性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中老年2型糖尿病伴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3
作者 李伟芳 李素军 +1 位作者 冯涛 李天艺 《新疆医学》 2024年第5期566-570,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伴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7月到202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且临床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213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检验检查结果,根据淋巴...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伴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7月到202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且临床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213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检验检查结果,根据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情况,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两组间性别、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TAP、肿瘤位置、肿瘤直径、彩超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差异进一步进行组内分析,淋巴结转移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较正常水平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TAP、肿瘤位置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论中老年2型糖尿病伴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男性患者、TAP升高及肿瘤位于双侧者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梅怡 冯雯 奉典旭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1年第12期735-737,741,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诊治的乳腺癌病例68例、乳腺良性疾患111例,正常对照病例45例。以直接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FT_3、FT_4、TSH-3、aTG、aTPO水平。结果乳腺癌组患者血清FT4水平(16.32&...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诊治的乳腺癌病例68例、乳腺良性疾患111例,正常对照病例45例。以直接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FT_3、FT_4、TSH-3、aTG、aTPO水平。结果乳腺癌组患者血清FT4水平(16.32±3.32)和aTPO水平(51.30±39.14)虽均在正常范围,但其FT4水平显著低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其aTPO水平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和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甲状腺激素和自身抗体水平有助于临床监测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甲状腺功能 抗甲状腺自身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