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脓毒症预后不良患者血清I-FABP、DAO、D-Lac水平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孟蕾 宋维鹏 +6 位作者 刘秀娟 赵丽坤 王萌 邱方 檀森 国强华 左志刚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2期265-268,272,共5页
目的 探讨脓毒症预后不良患者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水平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7月至2020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54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 目的 探讨脓毒症预后不良患者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水平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7月至2020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54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273例)和预后不良组(181例),统计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现状及其单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454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共181例,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9.8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年龄、平均动脉压(MA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B)、I-FABP、DAO、D-Lac、D-二聚体(D-d)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MAP较低、APACHEⅡ评分较高、SOFA评分较高、外周血NEU、血清CRP、PCT、BUN、Scr、DAO、D-Lac、D-d、I-FABP水平较高、PT、APTT较长均为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较高,同时其危险因素与患者年龄、MAP、APACHEⅡ、SOFA评分、外周血NEU、血清CRP、PCT、BUN、Scr、DAO、D-Lac、D-d、I-FABP水平、PT、APT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预后不良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二胺氧化酶 D-乳酸
下载PDF
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HMGB1、TLRs及I-FABP与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赵波 孙发展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9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s)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I-FABP)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22年6月—2...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s)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I-FABP)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22年6月—2023年3月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收治的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80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35)与预后良好组(n=45)。比较两组的血清HMGB1、TLRs及I-FABP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绘制三项血清对严重烧伤脓毒症预后不良预测的ROC曲线;分析三项血清与APACHⅡ及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预后良好组APACHE-Ⅱ、SOFA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且其血清HMGB1、TLRs及I-FABP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三项血清指标与APACHE-Ⅱ、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HMGB1、TLRs及I-FABP联合AUC值为0.936,95%CI为0.885~0.986,敏感度为85.70%,特异度为88.90%。结论严重烧伤脓毒症血清HMGB1、TLRs及I-FABP均存在异常变化,可通过检测进而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为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脓毒症 HMGB1 TLRS i-fabp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针刺治疗对AGI患者的血清LPS、DAO、I-FABP的影响
3
作者 蔚文龙 陈峰 宋先斌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6期832-834,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急性胃肠损伤(AGI)危重症患者的血清脂肪酶(LPS)、二胺氧化酶(DAO)、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32例,给予西医抗炎、抑酸护胃常规治疗;针刺组32例,在...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急性胃肠损伤(AGI)危重症患者的血清脂肪酶(LPS)、二胺氧化酶(DAO)、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32例,给予西医抗炎、抑酸护胃常规治疗;针刺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治疗,疗程为7 d。两组均在治疗第1、4、7天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LPS、DAO、I-FABP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第1、4和7天LPS、DAO、I-FABP的变化。结果治疗第1天,两组各项指标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第4、7天,针刺组的LPS、DAO、I-FABP均较常规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针刺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可明显降低LPS、DAO、I-FABP水平,可能通过改善LPS、DAO、I-FABP水平促进肠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急性胃肠损伤 LPS DAO i-fabp
下载PDF
基于I-FABP的鲫肠道通透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4
作者 王靖雯 邹振江 +2 位作者 李莉娟 顾泽茂 袁军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809-816,共8页
肠道通透性与肠道稳态及个体健康状况直接相关,目前尚缺乏鱼类肠道通透性的定量评价方法及试剂。血清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是肠道通透性的重要血清生物学指标,可用于肠道通透性的定量评价... 肠道通透性与肠道稳态及个体健康状况直接相关,目前尚缺乏鱼类肠道通透性的定量评价方法及试剂。血清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是肠道通透性的重要血清生物学指标,可用于肠道通透性的定量评价。为建立鲫(Carassius auratus)血清I-FABP的定量检测方法,克隆了鲫I-FABP基因,经原核表达和纯化,并利用重组蛋白分别免疫新西兰白兔(New Zealand white rabbit)及小鼠(Mus musculus),制备了兔源及鼠源多克隆抗体,其效价均为1∶80000。以纯化的兔源多克隆抗体作为包被蛋白,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标记的鼠源多克隆抗体作为酶标抗体,通过优化各反应条件建立了基于鲫I-FABP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方法(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LISA,DAS-ELISA)。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35x+0.0367,拟合度较高R2为0.9991,临界值为0.0906。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17%~5.50%及0.16%~4.78%,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以该方法对54份样品进行检测,与商业化试剂盒对比,符合率为100%。构建的DAS-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鲫肠道通透性的定量评估。鉴于鱼类I-FABP的保守性,该方法或可用于其他鱼类肠道通透性的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肠道通透性 双抗体夹心ELISA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I-FABP基因侧翼区多态性与鸡生长和胴体组成性状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初丽丽 王启贵 +1 位作者 关天竹 李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0-74,共5页
本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第9世代肉仔鸡为试验材料,利用PCR-RFLP法对鸡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鸡生长和胴体组成性状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822G>A... 本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第9世代肉仔鸡为试验材料,利用PCR-RFLP法对鸡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鸡生长和胴体组成性状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822G>A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对肉仔鸡5周龄、7周龄体重和屠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出生重、1周龄和3周龄体重有一定的影响(P<0.2)。AA基因型个体的5周龄、7周龄体重和屠体重显著高于AG和GG基因型个体(P<0.05)。本研究首次推测I-FABP基因可能是影响鸡体重的主效基因或与影响该性状的主效基因紧密连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abp基因 SNP 体重
下载PDF
猪I-FABP基因的分子克隆与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英文) 被引量:8
6
作者 姜延志 李学伟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5-132,共8页
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长链脂肪酸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参与脂肪酸的吸收和细胞内转运。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并结合同源克隆策略,克隆到了编码猪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I-FABP)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接受号:AY960624),并... 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长链脂肪酸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参与脂肪酸的吸收和细胞内转运。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并结合同源克隆策略,克隆到了编码猪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I-FABP)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接受号:AY960624),并对系统发育关系等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猪I-FABP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614 bp,其中包括399 bp的开放式读码框(ORF),43 bp的5′末端非编码区(5′ URT)和172 bp的3′末端非编码区(3′ URT),编码132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在氨基酸水平上与其他物种的I-FABP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以邻接法(Neigbor-Joining, NJ)所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表明,猪I-FABP与其他物种的I-FABP属于同一类群,且与人的遗传距离最近。Northern杂交和半定量RT-PCR分析发现,猪I-FABP在猪体组织中出现约620 bp大小的转录本,且在猪体组织中广泛存在,但在小肠组织中表达量最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abp RACE NORTHERN杂交 半定量RT—PCR
下载PDF
鸭I-FABP基因的克隆、组织表达模式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芳 张昊 卢立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1-1048,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鸭I-FABP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本试验以绍兴麻鸭为研究材料,运用RACE、RT-PCR方法扩增鸭I-FABP基因mRNA全序列,运用qRT-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小肠不同区段的表达特性,运用siRNA干扰、qRT-PCR分析其功能。结果表明,鸭I-FABP... 本研究旨在探讨鸭I-FABP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本试验以绍兴麻鸭为研究材料,运用RACE、RT-PCR方法扩增鸭I-FABP基因mRNA全序列,运用qRT-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小肠不同区段的表达特性,运用siRNA干扰、qRT-PCR分析其功能。结果表明,鸭I-FABP基因共编码132个氨基酸,在不同物种间保守性较高,且在第60位氨基酸处发现一个Ile/Thr的突变位点;I-FABP在空肠前半段和十二指肠中表达量较高,与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Microsomal triglyceride transferprotein,MTTP)和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基因在小肠不同肠段具有相似的表达变化情况,而与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Liver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存在差异;干扰I-FABP基因表达后,MTTP和ApoB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L-FABP未发生显著变化。该结果预示了I-FABP基因在鸭的小肠脂肪酸吸收与转运通路中的重要作用,也为该基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abp 小肠 脂肪酸
下载PDF
田七口服液对缺血性肠炎患者血清中I-FABP、D-LAC、Fg水平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樊红革 彭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1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田七口服液在缺血性肠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肠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给予田七口服液10 mL,3次/d;对照组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5%... 目的:探讨田七口服液在缺血性肠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肠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给予田七口服液10 mL,3次/d;对照组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1次/d。两组均经药物加常规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I-FABP、DLAC、Fg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0%,与治疗前比较,血清I-FABP、D-LAC及F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血清F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血清I-FABP、D-LA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均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P>0.05)。结论:田七口服液治疗缺血性肠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七口服液 缺血性肠炎 i-fabp D-LAC FG
下载PDF
血清I-FABP在诊断脓毒症大鼠急性肠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谷氨酰胺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关云艳 沈丽娟 +3 位作者 吴锡平 王倩 吴海荣 肖涛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在脓毒症鼠肠功能障碍评估中的作用及谷氨酰胺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健康SD大鼠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脓毒症模型,...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在脓毒症鼠肠功能障碍评估中的作用及谷氨酰胺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健康SD大鼠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脓毒症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不建模,仅给予百普素喂养,模型组建模后给予百普素喂养,谷氨酰胺组建模后同时给予百普素和谷氨酰胺喂养。评估血清I-FABP浓度与肠粘膜损伤指数的相关性及比较3组大鼠血清I-FABP含量。结果血清I-FABP浓度与肠粘膜损伤指数呈正相关(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谷氨酰胺组血清I-FABP浓度均明显增高(P<0.05);而谷氨酰胺组中血清I-FABP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血清I-FABP可作为脓毒症肠功能障碍评估的无创性指标;谷氨酰胺能改善脓毒症鼠的肠粘膜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肠功能障碍 谷氨酰胺
下载PDF
I-FABP、Gln及CBG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会蒙 李钦 +1 位作者 张园园 高香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20期3547-3549,共3页
目的:分析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谷氨酰胺(Gln)、β-葡萄糖苷酶(CBG)在新生儿坏死性小结肠炎(NEC)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20年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NEC患儿111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健康新生儿10... 目的:分析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谷氨酰胺(Gln)、β-葡萄糖苷酶(CBG)在新生儿坏死性小结肠炎(NEC)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20年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NEC患儿111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健康新生儿10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人群中I-FABP、Gln及CBG表达水平,分析Ⅰ-FABP、Gln及CBG对NEC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I-FABP、CB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Gln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Ⅰ期NEC患儿其I-FABP、CBG水平明显低于Ⅱ期、Ⅲ期,Gln则明显高于Ⅱ期、Ⅲ期,(P<0.05),I-FABP、Gln及CBG对NEC单独检测AUC分别为0.854、0.809、0.841,联合(同时检测I-FABP+Gln+CBG)诊断AUC为0.886,明显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NEC患儿中I-FABP、CBG水平明显上升,而Gln水平明显降低,三者水平变化可为患者病情评估提供参考,且三者联合在NEC诊断中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abp GLN CBG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 表达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清肠愈疡汤口服及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FABP、sRAGE和p-ANC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冬梅 张雅明 夏泽华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3期14-18,共5页
目的:观察清肠愈疡汤口服及中药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olubl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 目的:观察清肠愈疡汤口服及中药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olubl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sRAGE)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抗体(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p-ANC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清肠愈疡汤口服和中药灌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肠镜下黏膜评分、Sutherland DAI评分、组织病理评分,并观察全血黏度及I-FABP、sRAGE和p-ANC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2%(59/62),高于对照组的80.6%(50/62)(χ^(2)=4.85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肠镜下黏膜评分、Sutherland DAI评分、组织病理评分、全血黏度及I-FABP、sRAGE和p-ANC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清肠愈疡汤口服及中药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能促进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损伤愈合,降低血液黏度,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FABP、sRAGE和p-ANCA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清肠愈疡汤方
下载PDF
急性肠缺血状态下I-FABP表达及诊断意义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海坤 王敏华 +7 位作者 朱贤森 周小青 杨斌 殷青辉 刘晓平 曾祥福 胡艳 曾祥泰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314-318,共5页
目的:在急性肠缺血不同时间段,检测I-FABP在肠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及其血清浓度的变化,并探讨I-FABP在急性缺血性肠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和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两组内再随机分成6小组,每组... 目的:在急性肠缺血不同时间段,检测I-FABP在肠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及其血清浓度的变化,并探讨I-FABP在急性缺血性肠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和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两组内再随机分成6小组,每组8只。实验组结扎肠系膜上动脉,对照组仅行腹腔开关术。各小组大鼠分别对应在手术后0.5 h,1 h,2 h,4 h,8 h,12 h从右心室中抽取静脉血检测I-FABP浓度,其后处死大鼠,切取病变肠管制成石蜡切片,行常规HE染色及运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对肠组织中I-FABP进行染色。结果:I-FABP主要表达在肠粘膜上皮绒毛,肠粘膜下层、甚至肌层也有少量的表达。在肠缺血1 h内,肠管及肠腔内I-FABP阳性颗粒数逐渐增多,1 h后逐渐下降,各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FABP:实验组在肠缺血0.5 h开始升高,1 h达峰值(290.24±156.69)μg·L-1,之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ABP平时主要存在于肠粘膜上皮细胞中,急性缺血时,肠粘膜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发生改变,I-FABP迅速表达释放至肠壁组织和肠腔内,并被吸收至血液中。因此,血清I-FABP对急性肠缺血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abp 急性缺血性肠病 免疫荧光 诊断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血清I-FABP、D-Lac、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火保 刘进生 郑彩罚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8期2331-2333,共3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D-La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83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合并脓毒症休克的45例患者纳...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D-La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83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合并脓毒症休克的45例患者纳入休克组,未合并脓毒症休克的38例患者纳入无休克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检者的I-FABP、D-Lac和Hs-CRP水平。将脓毒症患者按照感染部位分为腹腔感染组(n=57)和非腹腔感染组(n=26),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I-FABP、D-Lac、hs-CRP水平。结果脓毒症无休克组与休克组患者的I-FABP、D-Lac、hs-CRP水平分别为(28.64±5.36)ng/mL、(15.83±7.36)mg/L、(52.41±9.47)mg/L与(37.94±5.91)ng/mL、(28.41±8.86)mg/L、(66.53±14.39)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15±2.39)ng/mL、(9.26±3.18)mg/L、(8.36±2.11)mg/L,且无休克组患者的I-FABP、D-Lac、hs-CRP水平明显低于休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感染组患者的血清I-FABP、hs-CRP水平分别为(35.93±5.92)ng/mL、(65.14±15.27)mg/L,明显高于非腹腔感染组的(24.72±7.25)ng/mL、(49.72±8.2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感染组患者的血清D-Lac水平为(25.43±11.62)mg/L,与非腹腔感染组的(30.67±13.81)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I-FABP、D-Lac、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合并脓毒症休克的患者升高更加明显,可以作为反应脓毒症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而血清I-FABP、hs-CRP水平在脓毒症腹腔感染患者中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D-乳酸 高敏C反应蛋白 肠道损伤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血清I-FABP、PCT、CRP、IL-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姜燕 任荣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763-765,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NEC新生儿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NEC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0例非NEC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新生儿的血清I-FABP、PCT、CRP、IL-8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其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血清I-FABP、PCT、CRP、IL-8水平分别为(1.52±0.31)μg/L、(6.52±5.21)μg/L、(36.73±27.74)mg/L、(19.30±6.92)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8±0.23)μg/L、(0.52±0.24)μg/L、(7.52±4.63)mg/L、(14.73±4.6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I-FABP>1.28μg/L、PCT>0.5μg/L、CRP>9.24 mg/L、IL-8>16.85为最佳临界值,I-FABP的特异度为90.03%,敏感度为75.52%,AUC值为0.894;PCT的特异度为69.14%,敏感度为89.32%,AUC值为0.856;CRP的特异度为66.00%,敏感度为86.50%,AUC值为0.835;IL-8的特异度为72.00%,敏感度为65.52%,AUC值为0.728。结论血清I-FABP、PCT、CRP、IL-8水平变化均有助于NEC新生儿的临床诊断,且血清I-FABP、PCT、CRP三者的诊断意义基本一致,血清I-FABP的诊断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D-乳酸与I-FABP在肠屏障功能受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5
作者 程源 徐鹏远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8年第9期949-953,共5页
肠道是人体消化吸收的器官,同时具有对肠道细菌及其毒素阻挡入侵的屏障作用。在手术、感染、休克、创伤等应激下肠黏膜最易受损,当其受损后,将会造成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甚至导致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 肠道是人体消化吸收的器官,同时具有对肠道细菌及其毒素阻挡入侵的屏障作用。在手术、感染、休克、创伤等应激下肠黏膜最易受损,当其受损后,将会造成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甚至导致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给患者带来难以承受的不良结局。因此早期预警肠黏膜屏障功能对于预防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导致的临床不良结局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学者报道了许多与肠黏膜屏障受损相关的标志物,并将其用于临床评估。该文对D-乳酸和I-FABP在肠屏障功能受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屏障功能 标志物 D-乳酸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血清I-FABP、CRP和内毒素对创伤后AGID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刘娜 章春芝 +2 位作者 王宇琛 王大伟 袁伟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对创伤后急性胃肠功能障碍(AGID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56例急性创伤患者据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分为A组(ISS<16分)与B组(ISS≥16分);据胃肠功能障碍和衰竭评分(GIDF)...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对创伤后急性胃肠功能障碍(AGID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56例急性创伤患者据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分为A组(ISS<16分)与B组(ISS≥16分);据胃肠功能障碍和衰竭评分(GIDF)分为GIDF<2分组与GIDF≥2分组。另择体检者健康75例作对照组。比较各组入院时血清CRP、内毒素、I-FABP、急性生理与慢性病评分(APACHEI)、ISS评分、GIDF评分和ICU住院时间、病死率。结果B组APACHEI、GIDF及ISS评分皆高于、ICU住院时间长于A组(P<0.05);B组血清CRP、内毒素及I-FABP水平均高于A组,而A组、B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GIDF≥2分组APACHEI评分及血清CRP、内毒素、I-FABP水平及病死率皆明显高于GIDF<2分组(P<0.05);ROC曲线分显示,三者联合检测诊断创伤后AGID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结论急性创伤患者血清CRP、内毒素及I-FABP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创伤后AGID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 C反应蛋白 内毒素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胃肠功能障碍 诊断
下载PDF
腹腔感染大鼠肠粘膜通透性改变与I-FABP表达关系
17
作者 赵延东 丁连安 +2 位作者 姚如永 刘路光 侯钦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6期1045-1047,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感染大鼠肠屏障损伤后肠道通透性的改变与I-FABP表达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的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仅行简单的剖腹手术)和腹腔感染(采用CLP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腹腔感染模型)术后12 h、24 h、36h、... 目的:观察腹腔感染大鼠肠屏障损伤后肠道通透性的改变与I-FABP表达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的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仅行简单的剖腹手术)和腹腔感染(采用CLP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腹腔感染模型)术后12 h、24 h、36h、48 h组,每组8只,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后,测定血浆D-乳酸和I-FABP含量。结果:腹腔感染后12 h,大鼠血浆D-乳酸含量开始增加(P<0.05),血浆I-FABP含量也开始增加(P<0.01);血浆D-乳酸含量在24 h达到最高值(P<0.01),血浆I-FABP含量在36h达到最高值(P<0.01)。大鼠血浆D-乳酸水平与I-FABP具有显著相关性(r=0.626,P<0.01)。结论:腹腔感染状态下,肠屏障严重受损,肠粘膜通透性的改变与血浆I-FABP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肠屏障 肠通透性 D-乳酸 i-fabp
原文传递
EPO联合谷氨酰胺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胃肠道激素、粪便细菌指标和血清i-FABP、TNF-α、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恩胜 王静 +2 位作者 陈前 王军 黄磊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5期2973-2977,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谷氨酰胺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胃肠道激素、粪便细菌指标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山东...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谷氨酰胺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胃肠道激素、粪便细菌指标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及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NEC早产儿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E-PO组(EPO治疗)、谷氨酰胺组(谷氨酰胺治疗)、联合组(EPO联合谷氨酰胺治疗),每组各40例。对比三组患儿疗效、胃肠道激素、粪便细菌指标和血清i-FABP、TNF-α、IL-6水平,记录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谷氨酰胺组、EPO组(P<0.05)。三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i-FAB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谷氨酰胺组、EPO组(P<0.05)。三组治疗后胃泌素(MTL)和胃动素(GAS)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高于谷氨酰胺组、EPO组(P<0.05)。三组治疗后细菌总数、杆菌总数、球菌总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高于谷氨酰胺组、EPO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谷氨酰胺组、EPO组(P<0.05)。结论:EPO联合谷氨酰胺治疗NEC早产儿,可有效改善胃肠道功能,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血清炎症因子及i-FABP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死率,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谷氨酰胺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 胃肠道激素 粪便细菌 TNF-α IL-6 i-fabp
原文传递
穿心莲内酯调控铁死亡中SLC7A11/GPX4轴减轻脓毒症肠损伤
19
作者 黄铭 张艺馨 +4 位作者 曹国栋 曾佑成 林靓 王晓悦 程青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94-2100,共7页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AG)能否通过激活铁死亡中的SLC7A11/GPX4轴减轻脓毒症患者肠损伤。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CLP组)、AG低、中、高剂量组(5、10、20 mg/kg);HE染色观察肠道病理变化;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AG)能否通过激活铁死亡中的SLC7A11/GPX4轴减轻脓毒症患者肠损伤。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CLP组)、AG低、中、高剂量组(5、10、20 mg/kg);HE染色观察肠道病理变化;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含量;以AG高剂量组(AG20组)探讨铁死亡机制,40只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CLP组、铁死亡抑制剂(Fer-1)组、AG20+Fer-1组;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肠道病理变化;试剂盒测定氧化应激MDA、GSH水平和Fe 3+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铁重链蛋白1(FTH-1)蛋白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CLP组小肠形态损伤严重,炎症水平、I-FABP及D-乳酸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AG组逆转上述变化,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CLP组相比,AG20组及Fer-1组小肠病理损伤得到改善,MDA水平、Fe 3+含量降低,GSH含量升高,SLC7A11、GPX4、FTH-1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AG20+Fer-1组病理损伤及氧化应激减轻,SLC7A11、GPX4、FTH-1蛋白表达升高更明显(均P<0.05)。结论AG减轻脓毒症肠损伤的机制可能与铁死亡中的SLC7A11/GPX4轴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肠损伤 穿心莲内酯 铁死亡 SLC7A11/GPX4通路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七氟烷预处理对小儿体外循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琳 王瑞婷 +1 位作者 贺克强 凡小庆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1795-1798,共4页
目的评价围体外循环期七氟烷预处理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预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S组在中心静脉成功置管后开始吸入浓... 目的评价围体外循环期七氟烷预处理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预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S组在中心静脉成功置管后开始吸入浓度2%的七氟烷至CPB开始,C组不给任何吸入麻醉药。在CPB前(T1)、停止CPB后即刻(T2)、CPB结束后2h(T3)、CPB结束后6 h(T4)和CPB结束后24 h(T5)五个时间点分别抽取中心静脉血标本,测量血清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两组患儿CPB前(T1)的I-FABP、DAO、IL-6和TNF-α的血清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CPB前(T1)相比较,两组患儿CPB停止后各时间点的I-FABP、DAO、IL-6和TNF-α的血清浓度均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S组的I-FABP、DAO、IL-6和TNF-α的血清浓度在CPB停止后各时间点均较C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小儿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中有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受损。(2)2%七氟烷预处理对围体循期炎症反应可能有抑制作用,对肠黏膜膜屏障可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体外循环 肠黏膜屏障 i-fabp DAO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