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通过自噬途径调控Caspase 1介导的胃肠道间质瘤细胞焦亡
1
作者 周江浩 谢书海 陈勇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44-750,共7页
目的:探究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XAF1)对人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中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 1)介导的细胞焦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系(RGM-1)和GIST细胞系(GIST-T... 目的:探究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XAF1)对人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中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 1)介导的细胞焦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系(RGM-1)和GIST细胞系(GIST-T1、GIST-430、GIST-882)中XAF1的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将pcDNA3.1-XAF1重组质粒染进GIST-882细胞,以构建高表达XAF1的GIST-882细胞。GIST-882细胞分为对照组、pcDNA3.1组(转染pcDNA3.1空载体质粒)、pcDNA3.1-XAF1组(转染pcDNA3.1-XAF1重组质粒)、pcDNA3.1-XAF1+Rap组(转染pcDNA3.1-XAF1重组质粒并给予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处理),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内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LC3Ⅱ/LC3Ⅰ比值与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含量,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各组细胞LDH释放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Caspase-1及其活化形式cleaved-Caspase-1、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消皮素D(GSDM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RGM-1细胞比较,GIST-T1、GIST-430、GIST-882细胞中XAF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细胞转染后,pcDNA3.1-XAF1组GIST-882细胞中XAF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pcDNA3.1组、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pcDNA3.1-XAF1组GIST-882细胞内LC3荧光强度明显减弱,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细胞上清液IL-1β、IL-18含量及LDH释放率显著升高(P<0.05),Caspase-1、cleaved-Caspase-1、NLRP3、GSDMD蛋白相对表达量也显著增加(P<0.05);与pcDNA3.1-XAF1组比较,pcDNA3.1-XAF1+Rap组GIST-882细胞内LC3荧光强度明显增强,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同时,细胞上清液IL-1β、IL-18含量及LDH释放率显著下降(P<0.05),Caspase-1、cleaved-Caspase-1、NLRP3、GSDMD蛋白相对表达量也显著减少(P<0.05)。结论:XAF1在GIST细胞中表达下降,提高XAF1表达能通过抑制自噬从而促进Caspase 1介导的GIST细胞焦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X-染色体连锁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 自噬 半胱氨酸蛋白酶-1
下载PDF
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表达水平与鼻咽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吴芳 王仁生 +2 位作者 张勇 方业颖 胡凯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1075-1077,共3页
目的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ASPP)表达水平与鼻咽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ASPP在62例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者的iASPP表达情况。结果 62例患者中iASPP阳性表达者44例(7... 目的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ASPP)表达水平与鼻咽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ASPP在62例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者的iASPP表达情况。结果 62例患者中iASPP阳性表达者44例(71.0%),阴性表达者18例(29.0%)。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型、T分期和临床分期患者的i ASPP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同N分期患者的iASPP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分期与iASPP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368,P=0.003)。结论鼻咽癌患者的N分期与i ASPP阳性表达有关,iASPP的表达水平有可能成为鼻咽癌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p53刺激蛋白抑制因子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方赞熙 黄如欣 张忠英 《医学综述》 2007年第9期661-662,共2页
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nhibitory member of the ASPP family,iASPP),属于ASPP蛋白家族的一员,人类的iASPP由PPP1R13L基因编码合成。iASPP与同一家族的ASPP1、ASPP2功能相反,能够特异性抑制野生型p53的诱导目的基因转录活化和促细... 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nhibitory member of the ASPP family,iASPP),属于ASPP蛋白家族的一员,人类的iASPP由PPP1R13L基因编码合成。iASPP与同一家族的ASPP1、ASPP2功能相反,能够特异性抑制野生型p53的诱导目的基因转录活化和促细胞凋亡功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在乳腺癌和急性白血病中高表达,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癌蛋白,本文就近年来iASPP基因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p53刺激蛋白抑制因子 P53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在人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4
作者 肖贵华 彭星辰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6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人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法检测人正常卵巢组织标本10例、良性卵巢肿瘤标本10例、交界性卵巢肿瘤标本10例及恶性卵巢癌组织标本30例中HIF-...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人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法检测人正常卵巢组织标本10例、良性卵巢肿瘤标本10例、交界性卵巢肿瘤标本10例及恶性卵巢癌组织标本30例中HIF-1α和XIAP的表达情况;培养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向细胞培养瓶中加入HIF-1α激动剂和抑制剂,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技术观察XIAP和HIF-1α基因表达变化。结果XIAP、HIF-1α在恶性上皮性卵巢癌组及交界性肿瘤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P<0.05)。恶性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HIF-1α与XIAP在临床分期晚期(Ⅲ期和Ⅳ期)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早期(Ⅰ期和Ⅱ期)组(P<0.05),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在恶性上皮性卵巢癌中HIF-1α与XIAP呈正相关(P<0.05)。随缺氧时间延长,SKOV3细胞系中HIF-1αmRNA表达量渐增;低氧24 h时HIF-1αmRNA表达量达高峰,36 h时HIF-1αmRNA表达量有所回落;添加HIF-1α抑制剂雷帕酶素后,HIF-1α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XIAPmRNA亦减少。SKOV3细胞系中XIAP mRNA随HIF-1αmRNA而变化。结论HIF-1α和XIAP可能参与了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生;HIF-1α和XIAP的高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HIF-1α对XIAP可能存在调控作用,两者可能协同促进卵巢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X染色体连锁抑制蛋白 人卵巢癌
下载PDF
沉默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5
作者 伍海军 何宏 +4 位作者 梁昱 袁君 周蓉蓉 黄进 申良方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9期1-6,共6页
目的探索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ASPP)在结直肠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及iASPP沉默后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首先检测临床样本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iASPP mRNA的表达差异、结直肠癌细胞系和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HC... 目的探索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ASPP)在结直肠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及iASPP沉默后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首先检测临床样本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iASPP mRNA的表达差异、结直肠癌细胞系和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HCoEpiC)mRNA和蛋白质iASPP表达差异;然后在人结肠癌细胞SW480中转染iASPPsiR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iASPP mRNA表达效率,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iASPP的蛋白表达水平;最后用MTT法和Brd U法检测沉默iASPP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 mRNA表达相比癌旁正常组织上调;结直肠癌细胞LoVo、SW620和SW480中iASPP mRNA和蛋白质表达相比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HCoEpiC)均上调;在SW480细胞中转染iASPP-siRNA可下调iASPP的表达;沉默iASPP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结论沉默iASPP基因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刺激蛋白抑制因子 SW480 增殖 结直肠癌
下载PDF
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在人类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熊樱 刘继红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4年第1期41-44,共4页
P53凋亡刺激蛋白(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 ASPP)是卢欣教授的研究组在2001年发现的一个新的蛋白家族[1]。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n-hibitory member of the ASPP family, iASPP)是ASPP (apoptosis stimulating p... P53凋亡刺激蛋白(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 ASPP)是卢欣教授的研究组在2001年发现的一个新的蛋白家族[1]。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n-hibitory member of the ASPP family, iASPP)是ASPP (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蛋白家族的一员,另外两个成员为ASPP1、ASPP2。这一家族蛋白的结构特点是在羧基端上都含有大量锚蛋白重复,SH3结构域和脯氨酸富集区[2](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P RNA 蛋白 P53 恶性肿瘤 人类 抑制因子
下载PDF
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逮捕缺陷蛋白表达与鼻咽鳞状细胞癌病理分期及组织分型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许金中 王海玲 +2 位作者 王真 张有利 李颖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959-962,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ASPP)、逮捕缺陷(ARD1)蛋白在鼻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集的鼻咽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80例(鼻咽鳞状细胞癌组)... 目的探讨鼻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ASPP)、逮捕缺陷(ARD1)蛋白在鼻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集的鼻咽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80例(鼻咽鳞状细胞癌组)、并选取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40例正常鼻咽部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RD1与iASPP蛋白表达,并分析二者与鼻咽鳞状细胞癌病人的病理学分型、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ARD1蛋白、iASPP蛋白在鼻咽鳞状细胞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25%、78.75%,在正常鼻咽部组织分别为10.00%、17.50%,鼻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RD1蛋白、iASPP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T3和T4分期鼻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ARD1蛋白、iASPP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T1和T2分期(P<0.05),N2和N3分期鼻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ARD1蛋白、iASPP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N0和N1分期(P<0.05),Ⅲ期和Ⅳ期的鼻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ARD1蛋白、iASPP蛋白阳性率均分别的高于Ⅰ期和Ⅱ期(P<0.05)。不同病理学分型的鼻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ARD1蛋白、iASPP蛋白阳性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ARD1蛋白、iASPP蛋白表达上调显著,并且与鼻咽鳞状细胞癌的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期可能具有相关性,其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及进展中共同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鳞状细胞 刺激蛋白抑制因子 逮捕缺陷1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对细胞因子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周立娜 刘倩琦 +2 位作者 寇敏 朱敏 潘晓勤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579-1581,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对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干扰素γ(IFN-γ)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TIMP-1干预组、细胞因子刺激组和对照组。细胞因子刺激组应用细胞因子(IL-1β 10μg/L,TNF-...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对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干扰素γ(IFN-γ)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TIMP-1干预组、细胞因子刺激组和对照组。细胞因子刺激组应用细胞因子(IL-1β 10μg/L,TNF-α 50μg/L,IFN-γ 50μg/L)诱导大鼠胰岛瘤细胞株RINm5F细胞凋亡;TIMP-1干预组在细胞因子刺激前予以TIMP-1(50μg/L)预处理1 h;对照组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同步培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和Caspase-3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和Caspase-3活性,采用DNALadder进行凋亡鉴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FN-γ联合刺激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并呈时间依赖性(Pa<0.05,0.001);TIMP-1干预组较细胞因子刺激组细胞活力上升约14%,Caspase-3活性下降约38%,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a<0.001)。DNA Ladder检测,细胞因子刺激组可见特征性的梯状条带,TIMP-1干预组梯状条带不明显,出现与对照组相似的2条基因组大分子条带。结论IL-1β、TNF-α和IFN-γ联合刺激可诱导RINm5F细胞凋亡,TIMP-1对细胞因子诱导的RINm5F细胞的凋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aspase-3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Β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抑制剂1 细胞因子 大鼠
下载PDF
人完整p53凋亡刺激蛋白家族抑制成员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5
9
作者 蔡云 高兴 +3 位作者 辛海明 陈杰 扬新 刘泽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家族可调节p53抑癌功能,其抑制成员(iASPP)具有特异性抑制p53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为了对iASPP进行系统研究,文中报道制备完整的iASPP分子多克隆抗体的方法。方法:在完整iASPP独有的N端选择3个免疫原肽段,制... 目的: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家族可调节p53抑癌功能,其抑制成员(iASPP)具有特异性抑制p53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为了对iASPP进行系统研究,文中报道制备完整的iASPP分子多克隆抗体的方法。方法:在完整iASPP独有的N端选择3个免疫原肽段,制备了3个多克隆抗体。用ELISA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 blot比较3个抗体检测内源性抗原的效果,并用体外转录翻译系统制备的完整iASPP蛋白作为对照标准。结果:1号抗体效价>1∶32000,2号和3号抗体效价>1∶16000。Western blot确定100000为完整iASPP蛋白的条带位置。结论:成功地制备了iASPP的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完整iASPP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刺激蛋白家族抑制成员 多克隆抗体 免疫原 免疫印迹
下载PDF
肺癌金属蛋白酶、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表达和细胞凋亡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连国 马云 +1 位作者 梁跃飞 张庆广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研究人肺癌组织中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的表达和细胞调亡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MMPs、TIMPs在肺癌标本中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法 (ISH)测TIMP1mRNA、用TUNEL法测细胞凋亡。结果 :MMP2 与MT1 MMP表达... 目的 :研究人肺癌组织中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的表达和细胞调亡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MMPs、TIMPs在肺癌标本中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法 (ISH)测TIMP1mRNA、用TUNEL法测细胞凋亡。结果 :MMP2 与MT1 MMP表达十分相近 ;TIMP1 2 在Ⅲ、Ⅳ期肿瘤中强阳性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肿瘤 ;NSCLC术后存活 4年以下者其MMP1、MT1 MMP、MMP2 蛋白强阳性表达率和显著高于 4年以上存活者细胞凋亡指数。结论 :MMP1 2 、TIMP1 2 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期相关 ,MMP2 与MT1 MMP的表达密切相关且与病人预后有相关性 ,TIMP3的表达和细胞凋亡与病人预后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金属蛋白 金属蛋白抑制因子 细胞 预后 相关性 临床分期
下载PDF
凋亡抑制因子Liv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在外鼻基底细胞癌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世军 姚雅芬 +2 位作者 张爱华 范宗宪 魏晓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3-816,共4页
目的检测凋亡抑制因子Liv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外鼻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外鼻基底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凋亡抑制因子Livin和Cyclin D1在30例外鼻基底细胞癌和18... 目的检测凋亡抑制因子Liv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外鼻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外鼻基底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凋亡抑制因子Livin和Cyclin D1在30例外鼻基底细胞癌和18例外鼻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观察两者在外鼻基底细胞癌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Livin和Cyclin Dl在外鼻基底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53.33%(16/30)和63.33%(19/30),明显高于外鼻正常组织11.11%(2/18)和16.67%(3/18),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者在外鼻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凋亡抑制因子Livin和Cyclin D1均参与外鼻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两者之间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在外鼻基底细胞癌的形成中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抑制因子LIVIN 细胞周期蛋白D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凋亡蛋白抑制因子Survivin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金玲 丁丽娜 +1 位作者 于烁 陈英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6期1100-1102,共3页
凋亡抑制蛋白(the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有8位成员,包括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剂(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XIAP),cIAP1,cIAP2,NLR家族(NAIP),livin,IAP相似蛋白2(ILP2),BRUCE和survivin。Survivin... 凋亡抑制蛋白(the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有8位成员,包括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剂(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XIAP),cIAP1,cIAP2,NLR家族(NAIP),livin,IAP相似蛋白2(ILP2),BRUCE和survivin。Survivin是IAP家族中抗凋亡作用最强的成员,于1997年首次被发现。Survivin在正常组织、癌前组织、各种癌症中的表达率均不同,即survivin表达具有特异性,因此,它在肿瘤诊断、预后判断等方面成为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蛋白抑制因子 SURVIVIN表达 APOPTOSIS IAP家族 protein 抑制蛋白 X染色体连锁
下载PDF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减轻细胞因子诱导胰岛β细胞促凋亡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琦 向若兰 +4 位作者 杨燕丽 冯凯 张文龙 杨国华 宋爱玲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78-1283,共6页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蛋白的细胞,探讨其在胰岛β细胞凋亡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克隆大鼠SOCS-1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EGFP-C1-SOCS1并转染入大鼠胰岛细胞系RINm5F中,构建稳定表达SOCS-1蛋白的细胞。分别用细...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蛋白的细胞,探讨其在胰岛β细胞凋亡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克隆大鼠SOCS-1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EGFP-C1-SOCS1并转染入大鼠胰岛细胞系RINm5F中,构建稳定表达SOCS-1蛋白的细胞。分别用细胞因子IL-1β、TNF-α、IFN-γ、IL-1β联合IFN-γ、IL-1β联合TNF-α及IFN-γ刺激24 h,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指标。结果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SOCS-1蛋白的细胞。用IFN-γ、IL-1β联合IFN-γ、IL-1β联合TNF-α及IFN-γ刺激后,未转染SOCS-1质粒的细胞iNOS转录水平显著升高。在用所有细胞因子刺激后,未转染SOCS-1质粒的细胞caspase-3表达及活性均显著升高。结论 SOCS-1蛋白能减轻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胰岛β细胞促凋亡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 胰岛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肾小管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春阳 史永红 +4 位作者 崔立文 任韫卓 王月华 赵松 段惠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78-1382,共5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应用脂质体2000分别转染pCR3.1/SOCS-1表达质粒和pCR3.1空质粒载体,G418筛选阳性克隆。给...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应用脂质体2000分别转染pCR3.1/SOCS-1表达质粒和pCR3.1空质粒载体,G418筛选阳性克隆。给予TNF-α(20μg.L-1)进行刺激。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OCS-1、Bax、Bcl-2、Cleaved caspase-3、Caspase-3、Janus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磷酸化JAK2(p-JAK2)和磷酸化STAT1(p-STAT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HKC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NF-α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凋亡相关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Bax/Bcl-2蛋白比率升高;SOCS-1过表达能够抑制TNF-α刺激引起的HKC细胞的凋亡,下调JAK2和STAT1的磷酸化水平及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降低Bax/Bcl-2蛋白比率。结论 SOCS-1过表达抑制TNF-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活化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 肿瘤坏死因子 肾小管上皮细胞 JAK2/STAT1 基因转染
下载PDF
热疗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MGC803细胞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祎 苏慎勇 +5 位作者 杨卫东 安琳 许敏 李海飞 李磊 郭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索奥沙利铂(OXA)热化疗对人胃癌MGC803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胃癌MGC803细胞株,密度为5×104个/ml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热疗组、单纯化疗组、热疗联合化疗组,各组细胞培... 目的:探索奥沙利铂(OXA)热化疗对人胃癌MGC803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胃癌MGC803细胞株,密度为5×104个/ml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热疗组、单纯化疗组、热疗联合化疗组,各组细胞培养48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确定工作浓度为48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四组细胞对VEGF和XIAP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FCM及RT-PCR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热疗组、化疗组及热化疗组VEGF和XIAP表达下调,热化疗组VEGF与XIAP下调最显著,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热疗联合奥沙利铂能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两者联用强于单独使用热疗或奥沙利铂,其作用机制与下调VEGF和XIAP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治疗 铂化合物/治疗应用 透热疗法 @MGC803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析 @抑制蛋白
下载PDF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抑制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黎明 涂水平 +3 位作者 戴强 姚玮艳 乔敏敏 江石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19-1423,共5页
目的研究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XAF1)基因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裸鼠荷瘤模型,每组5只裸鼠分别在瘤内分3点注射相同感染滴度的重组腺病毒Ad5/F35-XAF1、Ad5/F35-Null对照空病毒及等体... 目的研究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XAF1)基因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裸鼠荷瘤模型,每组5只裸鼠分别在瘤内分3点注射相同感染滴度的重组腺病毒Ad5/F35-XAF1、Ad5/F35-Null对照空病毒及等体积的磷酸缓冲液(PBS),隔天注射1次,疗程2周。每3天测量各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观察Ad5/F35-XAF1组移植瘤的生长与其他两组的差异。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细胞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中XAF1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PBS组和Ad5/F35-Null组比较,瘤内注射Ad5/F35-XAF1组裸鼠移植瘤体积、质量和MVD显著减小(P<0.05或P<0.01),而移植瘤细胞的凋亡指数和XAF1蛋白的表达率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腺病毒介导XAF1基因可抑制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可能与该基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 肝癌 腺病毒 移植瘤 血管形成
下载PDF
家蚕凋亡蛋白抑制因子(BmIAP)基因真核表达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易华山 马鲜平 +1 位作者 潘敏慧 鲁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家蚕Bombyx mori凋亡蛋白抑制因子(BmIAP)是在家蚕中发现的一个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AP)。本研究旨在验证家蚕BmIAP蛋白在家蚕细胞内的功能特征,以进一步研究BmIAP在家蚕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对构建的瞬时表达载体PIZ/V5-Bm... 【目的】家蚕Bombyx mori凋亡蛋白抑制因子(BmIAP)是在家蚕中发现的一个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AP)。本研究旨在验证家蚕BmIAP蛋白在家蚕细胞内的功能特征,以进一步研究BmIAP在家蚕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对构建的瞬时表达载体PIZ/V5-BmIAP-dsRed,应用脂质体转染家蚕Bm N-SWU1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析BmIA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通过150 ng/m L放线菌素D诱导家蚕Bm N-SWU1细胞12,18和24 h,应用免疫荧光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BmIAP瞬时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构建的瞬时表达载体PIZ/V5-BmIAP-dsRed能在家蚕Bm N-SWU1细胞表达BmIAP蛋白,其BmIAP mRNA表达水平上调近45倍,融合蛋白约为60 k D;BmIAP基因瞬时表达72 h后,BmIAP能显著抑制放线菌素D诱导12 h时的家蚕Bm N-SWU1细胞凋亡。【结论】BmIAP蛋白在家蚕细胞中能抑制家蚕细胞凋亡,是家蚕的一种凋亡蛋白抑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细胞 蛋白抑制因子 真核表达 瞬时表达
下载PDF
白血病抑制因子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蕾 邸大琳 +3 位作者 王鲁娟 孟洁 孙萍 王占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3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体外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K562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1~3组,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0、5、10、40μg/L的重组人LIF,继续培养61、2、24、48 h;应用MTT法、Hoec...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体外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K562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1~3组,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0、5、10、40μg/L的重组人LIF,继续培养61、2、24、48 h;应用MTT法、Hoechst染色法观察各组K562细胞增殖活性、凋亡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观察3组和对照组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观察1~3组不同时间细胞增殖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6 h>12 h>24 h>48 h(P均<0.05);观察1~3组不同时间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6 h<12 h<24 h<48 h(P均<0.05);观察3组各时间点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6 h<12 h<24 h<48 h(P均<0.05)。结论 LIF能以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机制可能为上调p53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抑制因子 K562细胞 细胞 P53蛋白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及其抑制蛋白α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钧蔚 王林 +1 位作者 葛红岩 刘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50,共6页
背景长期全身或眼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导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研究地塞米松作用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后对LECs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NF—κB抑制蛋白κ(IκBκ)表达的影响及LECs凋亡的发... 背景长期全身或眼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导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研究地塞米松作用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后对LECs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NF—κB抑制蛋白κ(IκBκ)表达的影响及LECs凋亡的发生情况,了解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方法取人LECs系(HLE283)在含质量分数20%胎牛血清的DMEM中进行培养和传代。将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0.01、0.1、1、10、100μmol/L)分别加入DMSO无血清DMEM培养液中作为不同浓度地塞米松组,不含地塞米松的DMSO无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的LECs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分别在基因水平、蛋白水平检测LECs中NF—κB/IκB α浓度的改变及LECs凋亡率的变化。结果扩增的基因片段与所设计片段大小一致。地塞米松作用后NF—α核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量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077,P=0.004);IκBα蛋白的表达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741,P=0.002)。在同浓度地塞米松组,NF—κB核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量随作用时间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06,P=0.01),与地塞米松作用24h时的表达量比较,36h和48h时的NF—κB核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1)。与地塞米松作用24h时的表达量比较,36h和48hIκBα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2)。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LECs的凋亡率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明显上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通过上调IκBα的表达而过度抑制了NF—κB的活性,并导致LECs凋亡,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这可能是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发生发展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 地塞米松 核转录因子ΚB 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p53凋亡刺激蛋白2表达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沈凯 刘彤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21-124,149,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组织p53凋亡刺激蛋白2(ASPP2)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80例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比较两种组织AS...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组织p53凋亡刺激蛋白2(ASPP2)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80例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比较两种组织ASPP2表达水平;分析肝细胞癌组织ASPP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以及与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p53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肝细胞癌组织ASPP2 mRNA表达水平、蛋白高表达率和蛋白表达评分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均P<0.05)。肝细胞癌组织ASPP2蛋白表达与病理分期、临床分期、脉管浸润等有关(均P<0.05),与性别、年龄、HBV感染、肝硬化、甲胎蛋白水平、肿瘤数量、包膜侵犯等均无关(均P>0.05)。ASPP2蛋白高表达患者累积无病生存率和累积5年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ASPP2蛋白低表达患者(均P<0.05)。ASPP2蛋白高表达的肝细胞癌组织XI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SPP2蛋白低表达的肝细胞癌组织,而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SPP2蛋白低表达的肝细胞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细胞癌组织ASPP2低表达与病理进展、预后不良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XIAP、p53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p53刺激蛋白2 X连锁抑制蛋白 P53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