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ind Tunnel Test and Numerical Computation on Ice Accretion on Blade Airfoil for Straight-bladed VAWT
1
作者 LI Shengmao LI Yan +2 位作者 FENG Fang WANG Lijun CHI Yua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0年第4期71-75,共5页
To invest the condition of ice accretion on the blade used for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SB-VAWT), wind tunnel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a blade with NACA0015 airfoil by using a small simple icing ... To invest the condition of ice accretion on the blade used for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SB-VAWT), wind tunnel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a blade with NACA0015 airfoil by using a small simple icing wind tunnel. Tests were carried out at some typical attack angles under different wind speeds and flow discharges of a water spray with wind. The icing shape and area on blade surface were recorded and measured, Then the numerical computation was carded out to calculate the lift and drag coefficients of the blade before and after ice accretion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 result, the effect of icing on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blade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VAWT) straight-bladed ice accretion wind tunnel test numerical computation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
下载PDF
An anti-icing scaling method for wind tunnel tests of aircraft thermal ice protection system
2
作者 Yu LIU Qiang WANG +3 位作者 Xian YI Ningli CHEN Jinghao REN Weihao LI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The efficiency of the aircraft Ice Protection Systems(IPSs)needs to be verified through icing wind tunnel tests.However,the scaling method for testing the IPSs has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established yet,and further r... The efficiency of the aircraft Ice Protection Systems(IPSs)needs to be verified through icing wind tunnel tests.However,the scaling method for testing the IPSs has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established yet,and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In the present study,a scaling method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thermal IPSs was derived from the governing equation of thin water film.Five scaling parameters were adopted to address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volved in the thermal anti-icing process.For method validation,icing wind tunnel tests were conducted using a jet engine nacelle model equipped with a bleed air IPS.The non-dimensional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runback ice closely matched for both the reference and scaled conditions.The validation confirms that the scaling method is capable of achieving the similarity of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the runback ice coverage.The anti-icing scaling method can serve a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the existing icing similarity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ling method ice protection system Water film Anti-icing test Icing wind tunnel
原文传递
3D Ice Shape Description Method Based on BLSOM Neural Network
3
作者 ZHU Bailiu ZUO Chenglin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4年第S01期70-80,共11页
When checking the ice shape calculation software,its accuracy is judged based on the proximity between the calculated ice shape and the typical test ice shape.Therefore,determining the typical test ice shape becomes t... When checking the ice shape calculation software,its accuracy is judged based on the proximity between the calculated ice shape and the typical test ice shape.Therefore,determining the typical test ice shape becomes the key task of the icing wind tunnel tests.In the icing wind tunnel test of the tail wing model of a large amphibious aircraft,in order to obtain accurate typical test ice shape,the Romer Absolute Scanner is used to obtain the 3D point cloud data of the ice shape on the tail wing model.Then,the batch-learning self-organizing map(BLSOM)neural network is used to obtain the 2D average ice shape along the model direction based on the 3D point cloud data of the ice shape,while its tolerance band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probabilistic statistical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2D average ice shape and its tolerance band can represent the 3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st ice shape effectively,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typical test ice shape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e calculated ice sh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ing wind tunnel test ice shape batch-learning self-organizing map neural network 3D point cloud
下载PDF
防雪栅对铁路路堑风致雪堆积防治效果研究
4
作者 马文勇 李赛 +3 位作者 魏腾博 李江龙 孙元春 李飞强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55,共8页
针对铁路路堑易发生严重积雪灾害的问题,采用风洞试验方法,研究了防雪栅在减轻风致积雪灾害方面效果,为铁路线路防灾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在风洞中,首先分别试验了在6.5、7.5、8.5 m/s风速下边坡比为1∶4和1∶1.5的路堑内雪粒堆积演化过程... 针对铁路路堑易发生严重积雪灾害的问题,采用风洞试验方法,研究了防雪栅在减轻风致积雪灾害方面效果,为铁路线路防灾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在风洞中,首先分别试验了在6.5、7.5、8.5 m/s风速下边坡比为1∶4和1∶1.5的路堑内雪粒堆积演化过程;然后布置防雪栅,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观测其在减轻路堑积雪灾害方面的效果;最后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对比有无防雪栅时路堑路面积雪量差异,定量评估防雪栅防治效果。此外,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防雪栅、路堑周围流场变化情况,进一步解释防雪栅的防雪机理。结果表明:上风侧坡度较缓的半开敞式路堑积雪严重;防雪栅能有效减轻路堑积雪灾害;漂移雪粒首先在背风侧距离防雪栅较远处沉积,随吹风持续积雪范围向两端延伸;防雪栅使来流风速在其背风侧急剧减弱致使漂移雪粒发生沉积,雪粒输运强度减小,从而实现挡雪减灾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吹雪 风洞试验 防雪栅 路堑 积雪分布
下载PDF
高速列车周围风雪运动特性及转向架区域积雪成因分析
5
作者 王家斌 高广军 +3 位作者 张琰 于尧 李健 商雯斐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41,共12页
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高速列车底部转向架及其腔体区域的严重积雪问题。基于高速列车底部风雪两相流时空运动演化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转向架区域积雪成因进行归纳总结。研究... 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高速列车底部转向架及其腔体区域的严重积雪问题。基于高速列车底部风雪两相流时空运动演化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转向架区域积雪成因进行归纳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大量雪粒跟随转向架区域剪切层下方的高速气流流出转向架区域,部分雪粒在转向架中间区域和后端板附近跟随上扬气流向上扬起并撞击黏附在转向架和后端板迎风面,并在转向架底面形成大量积雪;仅有少量雪粒在后侧电机和后端板附近向上爬升至转向架上方,在后端板顶部相遇汇聚后在低速气流驱动下游离折返至前端板附近并重新汇入车底流场,悬浮雪粒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在转向架顶面,并在转向架上表面形成少量积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转向架区域 风雪两相流 数值模拟 冰雪风洞试验 积雪成因
下载PDF
风雪共同作用下门式刚架厂房的动力稳定 被引量:8
6
作者 顾明 黄友钦 赵明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66-1272,共7页
结合数值计算和风洞试验,研究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厂房在风雪耦合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通过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模拟厂房屋面上的风雪耦合作用,由风洞试验获得厂房表面的非定常气动力,然后将门式刚架厂房作为空间刚架体系,利用Budian... 结合数值计算和风洞试验,研究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厂房在风雪耦合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通过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模拟厂房屋面上的风雪耦合作用,由风洞试验获得厂房表面的非定常气动力,然后将门式刚架厂房作为空间刚架体系,利用Budiansky-Roth准则研究其动力稳定.研究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积雪漂移现象与屋面上气流的运动规律基本一致,不均匀积雪使门式刚架厂房在风场中的动力稳定性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雪共同作用 门式刚架 轻型钢结构厂房 动力稳定 CFD方法 风洞试验
下载PDF
屋面雪荷载分布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卫华 黄汉杰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28,共6页
为了预测屋面雪荷载分布,采用细石英砂粒子模拟风吹雪进行风洞试验研究,通过降雪模拟和均匀重分布试验,获得了几种典型屋面的积雪系数分布,并与中国荷载规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试验风速达到阈值风速后,测量的风洞流场有效气动粗糙... 为了预测屋面雪荷载分布,采用细石英砂粒子模拟风吹雪进行风洞试验研究,通过降雪模拟和均匀重分布试验,获得了几种典型屋面的积雪系数分布,并与中国荷载规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试验风速达到阈值风速后,测量的风洞流场有效气动粗糙长度随着风速增加而增大,显示出风吹雪边界层流场的典型特性;试验获得的阶梯形屋面积雪系数均小于中国荷载规范值;单跨双坡屋面的迎风屋面积雪系数可能会超过荷载规范值,特别是20°屋面,而10°屋面积雪系数随时间发展逐渐减小,并最终在规范值之内。在模拟降雪试验中,双跨双坡屋面的第一个迎风屋面积雪系数相对较大,但小于荷载规范值;在均匀重分布试验中,双跨双坡屋面的最大积雪系数均在第一个背风屋面的屋脊后方,其值接近1.5,超过了荷载规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 屋面 雪荷载 风洞试验
下载PDF
积雪条件下箱型桥梁断面气动力特性数值分析和风洞试验
8
作者 马存明 段青松 廖海黎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7-72,共6页
以某斜拉桥为例,基于欧拉-欧拉理论,采用单向耦合的方法数值模拟风速为10,15,20 m/s条件下的桥面积雪的不均匀分布。同时,通过风洞试验研究3种不同风速下积雪的不均匀分布对主梁三分力系数、涡激振动性能以及颤振导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某斜拉桥为例,基于欧拉-欧拉理论,采用单向耦合的方法数值模拟风速为10,15,20 m/s条件下的桥面积雪的不均匀分布。同时,通过风洞试验研究3种不同风速下积雪的不均匀分布对主梁三分力系数、涡激振动性能以及颤振导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积雪的沉积、侵蚀与壁面摩擦速度有紧密的联系,桥面背风侧积雪侵蚀量明显比迎风侧侵蚀量小,在尾流处侵蚀量最小。积雪对主梁的三分力系数影响较大,升力系数与扭矩系数绝对值增大40%左右,阻力系数绝对值增大15%左右。由于积雪作用,主梁+3°竖向涡激振动消失,同时,颤振导数A*4曲线斜率由负变为正,且不同风速下的积雪形状影响较小;当无量纲折减风速增大到一定程度时,H*2曲线相对平缓,而H*4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箱型主梁 数值模拟 风洞试验 气动力 积雪
下载PDF
球形屋顶积雪分布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建烁 刘红波 +1 位作者 陈志华 马克俭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1-718,共8页
降雪天气下,屋面的积雪随着屋面形式和风场的变化而变化.正确地估计建筑物屋面的积雪分布,对于保证结构的安全使用十分重要.现有屋面积雪分布风洞试验研究,仅对非曲面屋面进行了研究,且只模拟了积雪的重分布.为了预测降雪天气下屋面上... 降雪天气下,屋面的积雪随着屋面形式和风场的变化而变化.正确地估计建筑物屋面的积雪分布,对于保证结构的安全使用十分重要.现有屋面积雪分布风洞试验研究,仅对非曲面屋面进行了研究,且只模拟了积雪的重分布.为了预测降雪天气下屋面上积雪的分布形式,采用喷射硅砂颗粒的方式进行了降雪模拟风洞试验.通过对比高低屋面试验结果和实测结果,发现低屋面上的积雪规律基本一致,验证了降雪模拟试验的可行性.采用不同矢跨比的球形屋面模型进行风洞试验,获得了不同风速、不同矢跨比条件下球形屋面上的积雪分布规律.通过不同时长的风洞试验,发现屋面积雪呈潮汐式增长的现象,试验时长明显影响积雪厚度,但对于球形屋面积雪范围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屋面 球形屋面 风洞试验 降雪 积雪分布
下载PDF
风致路堑积雪演化过程试验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文勇 李江龙 +2 位作者 孙元春 李赛 白建方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4-292,共9页
路堑是交通线路常见的路基断面形式,因断面构造特征较路堤更容易发生风致雪灾害。为了给实际道路断面形式设计和风吹雪灾害防治提供建议和参考,采用风洞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开敞形式的路堑在不同风速下风致雪漂移堆积演化... 路堑是交通线路常见的路基断面形式,因断面构造特征较路堤更容易发生风致雪灾害。为了给实际道路断面形式设计和风吹雪灾害防治提供建议和参考,采用风洞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开敞形式的路堑在不同风速下风致雪漂移堆积演化过程,分析了风速和路堑开敞形式对积雪分布和演化过程的影响,并基于路面积雪量和积雪深度评估了不同路堑抵御雪灾害能力。结果表明:当上风侧边坡坡度大于下风侧边坡坡度时,路堑路面积雪量最少,路面的积雪最薄;增大风速和增加持续时间会加剧路面积雪,是影响积雪分布的重要因素;改变路堑边坡对减少路面积雪量作用有限,需设置其他防治措施来减轻道路风致雪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吹雪 路堑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雪堆积
下载PDF
基于室内外风洞试验的铁路风吹雪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鹏翔 白明洲 +1 位作者 丁录胜 邱树茂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245-3258,共14页
为了研究铁路路堑区域风吹雪作用下路基内外的风雪场分布特征,减少沉积在铁路路堑内的积雪量,基于新建铁路路堑和3种不同形式的防雪栅,在风吹雪灾害易发区域采用原状雪进行风洞试验。结合CFD多相流模型分析方法,建立与风洞试验相同的模... 为了研究铁路路堑区域风吹雪作用下路基内外的风雪场分布特征,减少沉积在铁路路堑内的积雪量,基于新建铁路路堑和3种不同形式的防雪栅,在风吹雪灾害易发区域采用原状雪进行风洞试验。结合CFD多相流模型分析方法,建立与风洞试验相同的模型,得到路堑内外不同区域的流场分布变化规律。将试验结果与现场实际布设防雪栅区域的冬季积雪分布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模拟试验与现场试验段积雪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路堑内积雪平台的存在可以使得雪粒较多的沉积在积雪平台内,并增加路基表面风速,减少风吹雪作用下沉积在路基顶面的雪量;防雪栅主要影响路堑外流场分布,使雪粒沉积在栅栏两侧并抑制路堑边坡顶部的侵蚀作用;防雪栅与路基间的布置距离应当大于栅栏高度的10倍以上,防雪栅对流场的影响作用与栅栏高度呈非线性关系,而多排防雪栅作用下各排栅栏对流场的影响基本一致;增大风速会减小风雪平衡状态的自然雪深,使得路堑外更多的雪粒被吹向路堑内,路堑内结构形式会明显减弱流场流速,近地面雪粒在六级强风条件下依旧处于小于起动速度的状态,因此,来流风速越大,路堑内雪量堆积越多,路堑内积雪平台也会越快到达雪量承载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堑 风吹雪 风洞试验 流场特征 沉积雪量
下载PDF
车辆转向架前端加装弧形导流槽对转向架积雪结冰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以正 杨明智 +1 位作者 滕万秀 孙健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54,共6页
通过空气动力学仿真分析和风洞试验,研究车辆转向架前端加装弧形防风雪导流槽对车辆转向架积雪区域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对转向架区域积雪结冰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车辆转向架前端安装弧形防风雪导流槽,可以减少气流对转向架区... 通过空气动力学仿真分析和风洞试验,研究车辆转向架前端加装弧形防风雪导流槽对车辆转向架积雪区域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对转向架区域积雪结冰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车辆转向架前端安装弧形防风雪导流槽,可以减少气流对转向架区域的直接冲击;可增加底部气体流速,使夹带雪花颗粒的气流快速通过转向架区域;空气流经导流槽发生明显下扬,使原空气流线在进入转向架区域时发生的上扬现象消失;安装弧形导流槽对整个转向架区域的积雪情况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车辆 转向架 导流槽 积雪结冰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裙板对列车空气动力学阻力及转向架积雪结冰性能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余以正 滕万秀 +1 位作者 孙健 盖杰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84-88,共5页
利用风洞试验、CFD方法及线路实车验证,比较分析某型列车三种不同型式的裙板方案对整车空气动力学阻力性能及转向架区域积雪结冰性能影响.研究发现:裙板的大小对列车阻力性能的影响与转向架区域积雪结冰性能的影响是相互矛盾,裙板越大... 利用风洞试验、CFD方法及线路实车验证,比较分析某型列车三种不同型式的裙板方案对整车空气动力学阻力性能及转向架区域积雪结冰性能影响.研究发现:裙板的大小对列车阻力性能的影响与转向架区域积雪结冰性能的影响是相互矛盾,裙板越大列车整车阻力性能越优,而大裙板处存在较大的死角,加之安装大裙板时转向架区域空气流速降低,不利于排雪,容易导致雪在转向架及裙板死角处堆积,造成较多积雪,从而影响行车安全.应该综合考虑裙板对列车的空气动力学阻力性能与转向架区域积雪结冰性能的影响,选择折中的方案,最大限度的照顾列车的整车空气动力学阻力性能,又兼顾列车转向架积雪结冰性能.依此原则设计的小裙板作为高寒动车组裙板方案在实车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 裙板 积雪结冰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实车验证
下载PDF
列车空簧区域防积雪结冰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滕万秀 余以正 +1 位作者 程亚军 孙健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59,共6页
从仿真分析、风洞试验和线路测试3方面入手,综合分析转向架加装前端导流装置和空簧局部导流防护装置对列车空簧部位积雪结冰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全局导流和局部导流防护组合优化方案后,转向架前端来流出现明显下压现象,转向架区域上... 从仿真分析、风洞试验和线路测试3方面入手,综合分析转向架加装前端导流装置和空簧局部导流防护装置对列车空簧部位积雪结冰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全局导流和局部导流防护组合优化方案后,转向架前端来流出现明显下压现象,转向架区域上部的气流流速减小,下部气流流速增加,一方面减少了夹杂着雪花的气流对转向架区域的直接冲击,另一方面使得下部与转向架结构无接触的气体迅速通过转向架,从而在整体上减少了转向架各关键部件的积雪;在空簧处气流漩涡明显减少,使得雪粒子不容易被带入空簧附近区域,转向架空簧区域积雪量减少近80%,只在连接部位的缝隙处有少部分积雪,对列车的平稳性和舒适性影响甚微,提升了列车在高寒多雪地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 空簧 积雪结冰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分形特性的开口拱形结构风致积雪漂移风洞试验研究
15
作者 姜昕彤 曹兵 +3 位作者 崔翰博 黄博 杜怡韩 王家伟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9-140,共12页
风作用下雪粒会发生漂移、沉积现象,进而对结构周边区域产生不利影响。对于相邻开口结构,结构四周风致积雪分布规律较为复杂且无规范可循。因此,分别以单独和相邻开口拱形屋面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风致积雪分布风洞试验研究,探讨了洞... 风作用下雪粒会发生漂移、沉积现象,进而对结构周边区域产生不利影响。对于相邻开口结构,结构四周风致积雪分布规律较为复杂且无规范可循。因此,分别以单独和相邻开口拱形屋面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风致积雪分布风洞试验研究,探讨了洞口方位对单独拱形结构表面及周边积雪分布的影响,结构间距和相对角度对两模型间积雪分布规律的影响。以风洞试验数据为依据,通过整体区域粒子的分形特性对比,定量分析了风致积雪漂移这种随机波动的外在紊乱运动。结果表明:洞口的存在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拱形结构周边积雪分布情况。拱形屋面迎风边缘角部积雪完全侵蚀,产生马蹄状旋涡,结构背风侧积雪发生蠕移运动,呈波纹形式变化;当洞口位于侧立面时,结构周边的雪压分布较为有利;两模型间的风致积雪漂移运动并不是单独模型风雪作用的简单叠加,两开口模型间距越小,模型间积雪沉积越严重;两模型洞口角度为30°时,结构稳定性最为不利。通过粒子覆盖区域的分形特性分析得出,洞口方位比相对角度会更大程度影响结构周边积雪分布形态;洞口位于侧立面时中轴线、纵向轴线的积雪粗糙程度最小;相对角度为60°时,粒子粗糙度最大,但其局部最大雪深系数要低于30°,因此设计中应避免上述两种排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口拱形结构 积雪分布 风洞试验 雪深系数 分形维数
下载PDF
典型单跨低坡度双坡屋面的风致雪堆试验研究
16
作者 刘志祥 余志祥 +2 位作者 何欢 陈杨 谢东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44,共9页
为研究低坡度双坡屋面的风致积雪分布特性及雪荷载分布模式,设计研发了一套风吹雪联合试验装置,以高密度的石英砂颗粒模拟雪粒子,分别开展有无降雪条件下6种来流风速(有降雪1.5~2.5 m/s,无降雪4.6~6.1 m/s)、4种屋面坡度(5°、10... 为研究低坡度双坡屋面的风致积雪分布特性及雪荷载分布模式,设计研发了一套风吹雪联合试验装置,以高密度的石英砂颗粒模拟雪粒子,分别开展有无降雪条件下6种来流风速(有降雪1.5~2.5 m/s,无降雪4.6~6.1 m/s)、4种屋面坡度(5°、10°、15°、20°)的风吹雪风洞试验,共计24个试验工况,并就屋面中剖面积雪深度系数、积雪深度系数最大值及所在位置、雪荷载不均系数和雪颗粒净捕获系数等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在多数工况下,低坡度双坡屋面积雪分布仍然呈明显的非均匀性,且降雪会显著影响积雪形态。对于迎风屋面,有无降雪条件下积雪深度系数均随来流风速的增大而减小,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积雪深度系数最大值点位置随风速增大逐渐远离屋檐,随屋面坡度的增大则呈近似线性移近屋檐。对于背风屋面,屋脊遮蔽效应容易导致积雪堆积,且积雪深度系数随风速增大而增大。随着坡度增大,背风屋面的雪颗粒净捕获系数增大,表明迎风屋面被输运的雪颗粒更容易在背风面沉积,从而加重屋面积雪分布的不均匀性。基于分析结果,归纳有无降雪影响下屋面雪荷载的典型不均匀分布模式,可为类似屋盖的抗雪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荷载 双坡屋面 风洞试验 风致雪飘 堆积模式
原文传递
雪荷载规范比较与风致雪漂移风洞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庆宽 赵善博 +3 位作者 孟绍军 李宗益 马文勇 刘小兵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6,共7页
风致雪飘移在复杂屋面上产生的不均匀雪荷载是多雪地区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该研究对比了我国和美国、加拿大、欧洲四本关于雪荷载的规范,比较了雪荷载的计算表达式、屋面形式等内容,通过风洞试验,采用食用盐、硅砂、明... 风致雪飘移在复杂屋面上产生的不均匀雪荷载是多雪地区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该研究对比了我国和美国、加拿大、欧洲四本关于雪荷载的规范,比较了雪荷载的计算表达式、屋面形式等内容,通过风洞试验,采用食用盐、硅砂、明矾、干松木屑等材料,对雪飘移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发现:四本规范中都是将基本雪压与各种系数的乘积作为雪荷载;相对其他三本规范,我国规范对影响雪荷载的各种环境参数考虑相对较少;明矾因为颗粒间作用力较大,在风洞试验中不易产生连续的漂移运动;干松木屑因为密度太小,模拟效果也不佳;大密度的食用盐颗粒和硅砂的模拟效果相对较好;为了在实际工程中应用风洞试验的方法,需要进行多参数的现场观测、收集完整的气象资料、研究试验的相似关系和试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致雪漂移 雪荷载 荷载规范 风洞试验 试验技术
原文传递
风致屋面积雪分布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卫华 廖海黎 李明水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5-141,共7页
为了预测屋面积雪分布,对一典型阶梯形屋面和两种双坡屋面进行了积雪分布风洞试验研究。首先对流场进行了测量,然后进行屋面积雪分布试验,测量了不同时间内屋面雪深分布,考察了风速、风向对屋面积雪分布的影响,并对屋面上粒子质量流率... 为了预测屋面积雪分布,对一典型阶梯形屋面和两种双坡屋面进行了积雪分布风洞试验研究。首先对流场进行了测量,然后进行屋面积雪分布试验,测量了不同时间内屋面雪深分布,考察了风速、风向对屋面积雪分布的影响,并对屋面上粒子质量流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运动粒子使表面附近的流场湍流度降低,流场有效气动粗糙长度与摩擦速度平方成正比;阶梯形屋面在风向角为0°时,雪深分布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斜向风时,雪深分布严重不均匀,特别在风向角135°时,最小雪深系数为0,最大雪深系数达1.7;双坡屋面在风向角0°时背风屋面局部产生较多沉积,坡度10°的双坡屋面最大雪深系数达1.6,坡度20°的双坡屋面最大雪深系数为1.2;屋面上平均质量流率与风速呈线性关系,表明屋面上粒子质量输运率按摩擦速度三次方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形屋面 双坡屋面 积雪分布 风洞试验 雪荷载 质量流率
原文传递
大跨度屋盖表面风致雪压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周晅毅 顾明 李雪峰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2,共6页
采用了两相流理论模拟风荷载雪漂作用,认为空气相和雪相的关系为单向耦合,雪在风(空气相)的作用下发生漂移,基于此对通用流体软件FLUENT进行了二次开发。以一实际大跨屋盖结构——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T3A为研究对象,首先将风洞试验测... 采用了两相流理论模拟风荷载雪漂作用,认为空气相和雪相的关系为单向耦合,雪在风(空气相)的作用下发生漂移,基于此对通用流体软件FLUENT进行了二次开发。以一实际大跨屋盖结构——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T3A为研究对象,首先将风洞试验测得的屋盖表面风压分布数据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的一致性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风致雪漂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接着细致分析了几个主要参数(湍流模型的类型、阀值摩擦速度及来流风速、风向等)对屋盖表面雪压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标准k-ε模型而言,可实现k-ε模型得到的结果有更多的沉积区域;随着阀值摩擦速度的提高或来流风速的降低,沉积率相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屋盖结构 风洞试验 计算流体力学(CFD) 两相流 雪漂
原文传递
建筑雪工程学研究方法综述 被引量:5
20
作者 范峰 章博睿 +3 位作者 张清文 刘盟盟 张国龙 莫华美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共13页
建筑雪工程学系指综合物理学、地球环境学、灾害学等交叉学科,从专业角度对建筑(群)及其周围环境冬季受降雪影响进行预测及研究,以抵御由雪灾诱发建筑物倒塌事故的一门学科。从该学科中主要的三种研究方法,即实地观测、试验研究以及数... 建筑雪工程学系指综合物理学、地球环境学、灾害学等交叉学科,从专业角度对建筑(群)及其周围环境冬季受降雪影响进行预测及研究,以抵御由雪灾诱发建筑物倒塌事故的一门学科。从该学科中主要的三种研究方法,即实地观测、试验研究以及数值模拟为切入点对三者的发展进行梳理与深入剖析。对于实地观测,总结了国外规范中考虑风致雪漂移和热力融雪等影响因素的研究历程与相应理论模型的建立,并指出今后我国实测工作应以对足尺建筑屋面积雪特性及其演变机理为重心;通过对近年来试验研究工作的概括总结,梳理了现今试验研究的四种手段,并明确了对应试验手段相似准则的建立与参数的选取,同时指出今后在我国建立专业风雪试验的必要性;通过对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进展的回顾,总结了目前数值模拟已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不足,为考虑因素全面的新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雪工程学 实地观测 风洞水槽(风雪联合)试验 CFD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