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INGDE─An Ideal Place to Make a Home
1
《China Today》 2000年第7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An ideal Place to Make a home YINGDE
下载PDF
家校社视域下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理想模型分析
2
作者 成堂 孔令罔 《教育参考》 2024年第8期35-40,共6页
学校是教育主阵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三者相互补充、同等重要。当前,我国的家校社共育存在着偏重学校教育,轻视家育、社育,三者各自为政的情形。家长、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的条件与参与深度没有具体量化标准,导致家... 学校是教育主阵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三者相互补充、同等重要。当前,我国的家校社共育存在着偏重学校教育,轻视家育、社育,三者各自为政的情形。家长、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的条件与参与深度没有具体量化标准,导致家校社相互排斥、壁垒高筑是成因之一。本文从家校社三方中选取家校两方作为建立青少年学生教育责任主体的理想模型,创设“条件公式”和“深度公式”,量化完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条件和解决深度问题,破解家校共育的困境,促进家长有效参与学校管理,为更大范围的家校社共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共育 学校管理 理想模型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华文散文中的“家园理想”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列耀 闫美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70-74,80,共6页
印度尼西亚华文散文,经历了由吟咏漂泊的游子之歌到面向印尼当下生活的转变,但作者的内心深处仍渴望保留自己的文化之根。散文中“故乡”由昔日单一的指向演变为互为表里、互为补充的双向所指:既指华人的现实家园,即蕴涵着作家生命与社... 印度尼西亚华文散文,经历了由吟咏漂泊的游子之歌到面向印尼当下生活的转变,但作者的内心深处仍渴望保留自己的文化之根。散文中“故乡”由昔日单一的指向演变为互为表里、互为补充的双向所指:既指华人的现实家园,即蕴涵着作家生命与社会认同的“实体性故乡”;也指华人的文化家园,即华族族群精神所系的“精神性故乡”。在两个家园背后,表现了华人在现实和文化上的双重流浪中试图摆脱困境、寻求新生的美好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华文散文 家园理想 故乡
下载PDF
妻妾和谐:《歧路灯》中男权社会的理想家园 被引量:3
4
作者 魏娟莉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60-63,共4页
《歧路灯》通过塑造两对和谐妻妾的形象——孔慧娘和冰梅;薛全淑和王全姑,描绘了一幅男权社会理想家庭的极乐图。由此展示了在封建婚姻制度下清代女性心理的无奈与扭曲,也表达了以作者为代表的封建时代男性对于理想家庭的普遍愿望。
关键词 一妻多妾 封建婚姻 人性扭曲 理想家园
下载PDF
试论《西游记》中理想家园的风险与疏离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晓曦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7期11-14,共4页
百回本小说《西游记》蕴含丰富的艺术价值,值得从不同角度开掘与阐释。作为世俗人物的陈光蕊抱有传统儒家理想,但是其人生理想和家园追求却具有讽刺意义地归于失败。作为魔界一员的罗刹女,实际上是一名世俗普通女性的变形,渴求着相夫教... 百回本小说《西游记》蕴含丰富的艺术价值,值得从不同角度开掘与阐释。作为世俗人物的陈光蕊抱有传统儒家理想,但是其人生理想和家园追求却具有讽刺意义地归于失败。作为魔界一员的罗刹女,实际上是一名世俗普通女性的变形,渴求着相夫教子、鸾凤和鸣,然而这个家园梦想也同样归于幻灭。风险与疏离让不同人物走进了悲剧的命运,这也令这部小说具有了社会批判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理想家园 风险 疏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堂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8期116-121,共6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自觉形成的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文化精神的总和,其实质是中华儿女坚信不移的,被认作自己生存之根本、生命意义之所向的,以理想、信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自觉形成的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文化精神的总和,其实质是中华儿女坚信不移的,被认作自己生存之根本、生命意义之所向的,以理想、信念、信仰为内核的精神文化体系。重铸共产主义精神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夯实中华民族道德基础的过程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意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家园 理想信念 精神信仰 文化意蕴 文化价值
下载PDF
电子媒介时代儿童文学的文化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谭旭东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16-20,共5页
电子媒介时代,儿童文学在建构儿童理想世界,呵护童年生命,塑造并促进社会“新人类”成长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儿童文学还为成人保留一个美好的童年,而这个童年是成人可以回归的精神家园,同时,儿童文学还可以实现成人与儿童的精神对... 电子媒介时代,儿童文学在建构儿童理想世界,呵护童年生命,塑造并促进社会“新人类”成长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儿童文学还为成人保留一个美好的童年,而这个童年是成人可以回归的精神家园,同时,儿童文学还可以实现成人与儿童的精神对话,并且某种程度上儿童文学也是成人的抵抗的文化政治,即面对被消解了主体精神的世界,面对被工具理性而剥离了灵与肉的社会,面对被横流的物欲而泯灭了求真爱美之心的社会,成人有可能借助儿童文学来实现他对现实世界的抵制和建设的文化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媒介 儿童文学 文化价值 理想世界 精神家园
下载PDF
《西塞渔社图》:江山高隐与南宋湖州山水的视觉呈现
8
作者 刘方 刘忆枫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7期22-28,共7页
南宋李结的《西塞渔社图》是在宋代隐逸文化转型背景下,以绘画艺术的方式,在这一特殊文化语境中的创作与表达。在李结的《西塞渔社图》中,由士大夫群体题跋的文字在建构江山高隐的精神家园共同体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功能。绘画作品... 南宋李结的《西塞渔社图》是在宋代隐逸文化转型背景下,以绘画艺术的方式,在这一特殊文化语境中的创作与表达。在李结的《西塞渔社图》中,由士大夫群体题跋的文字在建构江山高隐的精神家园共同体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功能。绘画作品《西塞渔社图》的创作,虽然有实景山水画的艺术特征,但并非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模仿艺术,而是具有一种文化符号学和图像象征化的对于理想家园表达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隐传统 视觉呈现 实景山水 理想家园 《西塞渔社图》
下载PDF
从“家”的缺失看现代作家的创作心态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彩萍 《鄂州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49-51,共3页
该文从“家”的缺失的主题现象来探讨现代作家的共同的创作心态,作者认为“家”的文本显示了创作主体共同的人文型心态和共同的审美理想。
关键词 “家” 现代作家 创作心态 缺失 人文型心态 审美理想 人文关怀
下载PDF
论武陵渔人的意象——解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春燕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7年第8期90-92,共3页
文章通过对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简要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这篇散文之所以脍炙人口的原因及作者的创作心态,以最终全面解读《桃花源记》。
关键词 陶渊明 桃花源记 社会理想 追求
下载PDF
论核心价值的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小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94,158,共6页
核心价值本身也是具有价值的。可以依据不同的视角概括核心价值的价值。从一般和普遍的视角,可以将核心价值对于主体的价值概括为五个方面,即核心价值之于人类追求价值理想的价值、核心价值之于文化认同的价值、核心价值之于国家制度的... 核心价值本身也是具有价值的。可以依据不同的视角概括核心价值的价值。从一般和普遍的视角,可以将核心价值对于主体的价值概括为五个方面,即核心价值之于人类追求价值理想的价值、核心价值之于文化认同的价值、核心价值之于国家制度的价值、核心价值之于社会整合的价值以及核心价值之于精神家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 价值理想 文化认同 国家制度 社会整合 精神家园
下载PDF
用爱和宽容营造的理想家园——浅析《紫色》中黑人妇女的爱和宽容
12
作者 贾秀清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7期178-179,共2页
艾丽丝·沃克是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之一,她一贯提倡妇女主义,为黑人妇女争取权利,她于1982年发表的小说《紫色》成为了诠释妇女主义的代表作,小说中黑人妇女的爱和宽容不仅解救了自己,而且拯救了黑人男性并打动了白人,最终建立起自... 艾丽丝·沃克是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之一,她一贯提倡妇女主义,为黑人妇女争取权利,她于1982年发表的小说《紫色》成为了诠释妇女主义的代表作,小说中黑人妇女的爱和宽容不仅解救了自己,而且拯救了黑人男性并打动了白人,最终建立起自己的理想家园。她们表现出的这种大爱正是妇女主义的精华之所在:用爱拯救一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 宽容 理想家园
下载PDF
精神家园:心系何处与如何共建?
13
作者 陈刚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31,共8页
当代国人的精神处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在知识结构方面,人们受学校和家庭影响相对较大,同时也受到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宣传等因素的影响。在信念信仰方面,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 当代国人的精神处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在知识结构方面,人们受学校和家庭影响相对较大,同时也受到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宣传等因素的影响。在信念信仰方面,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个人的内在信念与外在的意识形态影响平分秋色,宗教的影响不算太大。在道德价值观方面,人们普遍认同那些多数人所认可的普世价值和道德原则,但在实践中人们更为现实和关注物质利益,具体的价值判断则倾向于多样和多元。对未来生活的期盼是稳定与创新、平淡与奋斗兼而有之。对于中华文化的未来多数人抱有较大信心和希望,而这信心和希望又主要同加强民主与法制、提高公民素质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诉求联系在一起。为了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改革制度,提高素质,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我们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家园 文化知识 伦理道德 信念 理想
下载PDF
“圣女”形象的演变——小说文本对比阅读系列之三
14
作者 石健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96-111,共16页
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圣女”形象的塑造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作家笔下,对于“圣女”的描写各有侧重,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文化、美学内涵与色彩。不过,“圣女”形象无论是作为彼岸理想的寄托,还是神性、魔性的呈现,抑或心灵... 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圣女”形象的塑造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作家笔下,对于“圣女”的描写各有侧重,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文化、美学内涵与色彩。不过,“圣女”形象无论是作为彼岸理想的寄托,还是神性、魔性的呈现,抑或心灵家园的皈依,都折射出作家对于人类生存更为美好的祈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女”形象 彼岸理想 神性 魔性 心灵家园
下载PDF
论刘醒龙小说的叙事理想
15
作者 曹赟 曹吉云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5期52-56,共5页
在当今文坛上,刘醒龙是位严谨而多产的作家。他的许多小说,如《村支书》、《凤凰琴》、《秋风醉了》、《圣天门口》、《痛失》等,令读者一次次地激动不已,目前,刘醒龙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读者群。刘醒龙的叙事理想是:坚守乡土叙事,塑造理... 在当今文坛上,刘醒龙是位严谨而多产的作家。他的许多小说,如《村支书》、《凤凰琴》、《秋风醉了》、《圣天门口》、《痛失》等,令读者一次次地激动不已,目前,刘醒龙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读者群。刘醒龙的叙事理想是:坚守乡土叙事,塑造理想人格,期盼寻找到人类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醒龙 小说 叙事理想 精神家园
下载PDF
诗与思的对话——沈从文湘西“生命世界”刍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江华 吴翔宇 《晋中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24-29,共6页
湘西“生命世界”是沈从文理想的“精神家园”,这种“生命世界”的精神内核是“人与自然相契”。诗化自然的性爱、未凿无尘的童心、血性康健的强力是其“常性”。然而,湘西“生命世界”在现代文明(外因)和自身文化隐痛(内因)的“共谋”... 湘西“生命世界”是沈从文理想的“精神家园”,这种“生命世界”的精神内核是“人与自然相契”。诗化自然的性爱、未凿无尘的童心、血性康健的强力是其“常性”。然而,湘西“生命世界”在现代文明(外因)和自身文化隐痛(内因)的“共谋”下,原始、本真的“生命”失去原有的自然品质:人性失衡,诗性消失,由“常”趋“变”。在这种“生命”的流向中,沈从文对“精神家园”进行了现代性的思考:重建“失乐”的“桃源”,重造理想的民族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精神家园 生命重建 现代之思
下载PDF
理想家园的永恒探询——但丁“光辉至境”的建构与承续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山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3-97,共5页
回归理想家园是任何时代人类心灵的永恒追求,寄托了人类对美丽人性的憧憬和生命与存在意义的叩问。以中世纪诗人但丁为起点,围绕其天堂"光辉至境"的建构,从较能体现理想家园主题特征与发展变化的几个大师的创作出发展开论述,... 回归理想家园是任何时代人类心灵的永恒追求,寄托了人类对美丽人性的憧憬和生命与存在意义的叩问。以中世纪诗人但丁为起点,围绕其天堂"光辉至境"的建构,从较能体现理想家园主题特征与发展变化的几个大师的创作出发展开论述,既对西方文学史上理想家园探询主题的发展脉络有所描绘,也对他们在表现这一主题时的独特之处进行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家园 但丁 探询 建构 承续
下载PDF
通勤时间失调视角下的通勤满意度影响机制研究——以昆明市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建坤 何明卫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62,共6页
引入通勤个体主观期望和态度偏好视角下的理想通勤时间,并与实际通勤时间作比较,旨在从通勤个体的认知层面来揭示通勤时间失调对通勤满意度的影响。对昆明市区内352名通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 引入通勤个体主观期望和态度偏好视角下的理想通勤时间,并与实际通勤时间作比较,旨在从通勤个体的认知层面来揭示通勤时间失调对通勤满意度的影响。对昆明市区内352名通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相比实际通勤时间的群体异质特征,理想通勤时间则存在群体趋同性;通勤距离失调对通勤时间失调存在显著影响,通勤距离失调越大,通勤时间失调也越大。(2)通勤时间失调与通勤满意度显著负相关,相对通勤时间协调组,通勤时间重度失调组的通勤满意度最低,通勤时间轻度失调组的通勤满意度居中。出行方式是通勤时间失调和通勤满意度的关键解释变量,慢行交通方式(步行与骑行)的通勤时间最协调,通勤满意度最高;而公交的通勤时间失调最严重,通勤满意度最低。小汽车的通勤时间失调和通勤满意度均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通勤满意度 通勤时间失调 理想通勤时间 职住分离 昆明市
下载PDF
中国传统民居中蕴含的理想家园意识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燕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49,共4页
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们对理想居住环境的追求,承载了中国人对自然、对乡村生活等的愿景。在系统梳理中国传统民居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理想家园追求的特点... 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们对理想居住环境的追求,承载了中国人对自然、对乡村生活等的愿景。在系统梳理中国传统民居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理想家园追求的特点,分析了中国传统民居在构建理想家园意识的特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民居追求理想家园意识的范式,以期对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民居 理想家园 园居 人居环境
下载PDF
身体·革命·理想——评张炜新作《独药师》
20
作者 姚亮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1期43-47,共5页
《独药师》蕴含了三种身体观:以徐竟为代表将身体视为机器的笛卡尔型身体观,以季昨非为代表将身体当做本体的尼采型身体观,以邱琪芝为代表将身体看做身心合一且朝向世界的梅洛-庞蒂型身体观。主人公在身体观上的摆荡和犹疑折射出他在道... 《独药师》蕴含了三种身体观:以徐竟为代表将身体视为机器的笛卡尔型身体观,以季昨非为代表将身体当做本体的尼采型身体观,以邱琪芝为代表将身体看做身心合一且朝向世界的梅洛-庞蒂型身体观。主人公在身体观上的摆荡和犹疑折射出他在道德理想和终极理想之间抉择的艰难,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作家张炜从经验视域向超验视域转向的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 身体观 道德理想主义 精神家园 终极理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