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本科院校大学生对英语课程思政的认知分析
1
作者 王磊鑫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7期128-130,共3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职业本科院校大学生对英语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会采取有效行为增强自身学习投入,希望通过课堂学习加强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从泊松回归分析结果来看,课程思政的认知主体... 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职业本科院校大学生对英语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会采取有效行为增强自身学习投入,希望通过课堂学习加强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从泊松回归分析结果来看,课程思政的认知主体会对学生的认知情况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仍浮于表面。应通过增强职业本科院校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意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方式使课程思政内容变得新颖充实更吸引学生,以加强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院校 课程思政 理想信念 认知主体 投入行为
下载PDF
重审伊里因科夫“观念东西”的辩证法及其激进向度
2
作者 梁潆心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4年第1期330-348,共19页
欧美新辩证法学派以黑格尔的逻辑学方式阐释马克思的辩证法,这一方式颇为流行。实质上,将辩证法和叙述方法关联起来讨论的伊里因科夫要先于新辩证法学派,并且具有新辩证法所缺失的历史维度和主体维度。伊里因科夫的方式具体体现在:首先... 欧美新辩证法学派以黑格尔的逻辑学方式阐释马克思的辩证法,这一方式颇为流行。实质上,将辩证法和叙述方法关联起来讨论的伊里因科夫要先于新辩证法学派,并且具有新辩证法所缺失的历史维度和主体维度。伊里因科夫的方式具体体现在:首先,基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理念在对“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理解上,伊里因科夫独创性地提出了“观念东西”。其次,在将观念东西引入商品社会的分析中,从非物质性和具体劳动形式两个特性的展开,伊里因科夫指出了价值形式的观念性是观念东西的典型案例,但是这一分析并未厘清价值形式和观念东西的关系,价值形式只是观念东西的一种单向度理解。最后,观念东西作为思维的活动形式的理解蕴含着主体行动的革命力量,对伊里因科夫批判方法和革命思维的深挖体现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霸权的反抗,但是这一反抗却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到具体 观念东西 价值形式 主体行动
下载PDF
中国古代哲学的“成人”之道
3
作者 罗毓平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5-69,共5页
“成人”之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价值取向,可分为五个环节:心性基础、主体力量、修养工夫、处世方略、理想人格。心性基础、理想人格分别处于起讫位置,主体力量、修养工夫、处世方略是功能依次展开的中间环节。道、儒两家的“君子”人格... “成人”之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价值取向,可分为五个环节:心性基础、主体力量、修养工夫、处世方略、理想人格。心性基础、理想人格分别处于起讫位置,主体力量、修养工夫、处世方略是功能依次展开的中间环节。道、儒两家的“君子”人格在中国古代社会影响广泛。由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谱系较多,“成人”之道可从道、儒、释三家哲学的共同点上来考察。今天,我们应立足于已体现为我们的时代精神的民族精神,去反思中国古代哲学的“成人”之道,从中汲取精神文明发展的中国古代哲学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心性 主体力量 修养 处世
下载PDF
虚拟与实在二重景观下多元交互主体价值存在的探讨--网络生活场景的公共性价值理想的反思与吁求 被引量:8
4
作者 袁祖社 高扬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63,共5页
网络是当代人不得不面对的新的生存境遇。虚拟与真实共在,造成了一种交互场景的生存状况。本文立足网络社会的多元交互主体平台,力图从公共性的价值理想视角出发,试图建构出一种网络多元生存空间,这是一种人按照网络虚拟共同体所引导的... 网络是当代人不得不面对的新的生存境遇。虚拟与真实共在,造成了一种交互场景的生存状况。本文立足网络社会的多元交互主体平台,力图从公共性的价值理想视角出发,试图建构出一种网络多元生存空间,这是一种人按照网络虚拟共同体所引导的正确的价值存在方式来实现自己、创造自己的情景,在其中人们能够超越个体私人理性的"所指",达到社会公共理性的"能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网络空间 多元交互主体 价值理想
下载PDF
新闻理想与理想新闻 被引量:3
5
作者 杨保军 朱立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0-46,共7页
新闻理想与理想新闻不只是有关联的两个概念,也是有内在关联的两个问题。本文梳理了新闻理想和理想新闻的内涵、特点,并进一步论述了二者的关系:新闻理想是理想新闻实现的主体条件,理想新闻是新闻理想得以实现的基本标志。要实现新闻理... 新闻理想与理想新闻不只是有关联的两个概念,也是有内在关联的两个问题。本文梳理了新闻理想和理想新闻的内涵、特点,并进一步论述了二者的关系:新闻理想是理想新闻实现的主体条件,理想新闻是新闻理想得以实现的基本标志。要实现新闻理想和理想新闻,新闻主体还需具备一些基本的新闻信念、精神和热情等。后新闻业时代,新闻主体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如何形成非职业新闻主体所认可的新闻理想,也是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理想 理想新闻 新闻主体
下载PDF
试论梁启超晚期的文化观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海林 杨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4-48,共5页
梁启超晚期的文化观 ,以《欧游心影录》的发表为主要标志 ,建立在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之上。他以资产阶级的哲学观点和方法去整理中国的传统文化 ,力图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纳入资产阶级的文化体系 ,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试图... 梁启超晚期的文化观 ,以《欧游心影录》的发表为主要标志 ,建立在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之上。他以资产阶级的哲学观点和方法去整理中国的传统文化 ,力图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纳入资产阶级的文化体系 ,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哲学去搭救破产的西方文明 ,却有抵制马克思主义新文化在中国传播的用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晚期的文化观 主观唯心主义 文化民族主义
下载PDF
论《紫颜色》颠覆父权话语以重建女性主体的策略 被引量:5
7
作者 赵越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73-75,共3页
分析了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在经历了失败的交流、沉默的忍受之后,如何依靠女性朋友的帮助,从那些企图迫害她、压制她的声音的男人那里夺回了自己的语言,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最终找到了知音的过程。... 分析了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在经历了失败的交流、沉默的忍受之后,如何依靠女性朋友的帮助,从那些企图迫害她、压制她的声音的男人那里夺回了自己的语言,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最终找到了知音的过程。指出了黑人女性只有建立具有女性特质的语言,在相互交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声音,才能颠覆父权话语,发现新的自我,重建女性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 语言 女性主体 知音 父权话语
下载PDF
主体性“自我意识”逻辑的初步建构——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思想导读 被引量:4
8
作者 程广丽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74,共7页
青年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是马克思思想成长历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文本,它是马克思后来取得一系列思想成果的前提。怀着对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关怀,青年马克思通过对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比较性研究,强调了伊壁鸠鲁自... 青年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是马克思思想成长历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文本,它是马克思后来取得一系列思想成果的前提。怀着对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关怀,青年马克思通过对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比较性研究,强调了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重要性和深刻性,凸显了主体自我意识的自由建构在古希腊哲学史上的重要性,并以此来进一步凸显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之于当时德国哲学的重要性。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由于局限于"实证科学"(经验知识)而致使"自我意识"的丢失与"自由"的逃离,因而难以达到真正的完善;伊壁鸠鲁却跳出了实证科学的藩篱而进入到"自我意识"的主观唯心主义立场上,最终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伊壁鸠鲁的自由观不同,马克思强调的是有外在约束与制约作用的"定在中的自由"。博士论文是青年马克思希望通过对自我的主体意识的强调来实现对当时的不自由的专制制度进行变革的愿望。这一文本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阶段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青年马克思主观唯心主义立场的真实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意识 主体性 主观唯心主义 青年马克思
下载PDF
论医学浮躁:抹不去的伤痕 被引量:6
9
作者 杜治政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共5页
我国医学科研和医学事业中的浮躁,是历史留下的时代伤痕。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也在催生医学浮躁,浮躁的后果是严重影响医学事业的发展;医学浮躁与医学不端行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用群众运动的办法对待医学科研和医学事业是错误的;浮躁的... 我国医学科研和医学事业中的浮躁,是历史留下的时代伤痕。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也在催生医学浮躁,浮躁的后果是严重影响医学事业的发展;医学浮躁与医学不端行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用群众运动的办法对待医学科研和医学事业是错误的;浮躁的认识根源是主观唯心主义。应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浮躁 伤痕 不端行为 主观唯心主义
下载PDF
谭嗣同哲学主导思想的转变及其实践后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大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20,共5页
谭嗣同早期受王船山唯物主义思想影响,故其哲学思想具有强烈的唯物主义倾向;后来由于受佛教思想影响,其哲学主导思想转向了主观唯心主义。这种哲学主导思想使谭嗣同在戊戌变法的关键时刻陷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 谭嗣同早期受王船山唯物主义思想影响,故其哲学思想具有强烈的唯物主义倾向;后来由于受佛教思想影响,其哲学主导思想转向了主观唯心主义。这种哲学主导思想使谭嗣同在戊戌变法的关键时刻陷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的迷误,并直接导致戊戌变法的失败。但是,谭嗣同的血并没有白流,他“冲决网罗”、思想解放的伟大精神与自我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对中国近、现代的伟大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嗣同 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实践后果 深远影响
下载PDF
“礼”的道德意蕴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苏 傅永聚 《管子学刊》 CSSCI 2011年第3期49-52,90,共5页
先秦儒家十分强调"礼"对于个体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他们认为,道德修养的价值就在于成就德性自我,在礼义规范的认同、体验中确立个体的道德主体地位,从而将外在的礼义约束转化为内心的道德自觉,进而成就理想人格,达到道德境界。
关键词 道德主体 理想人格 道德境界
下载PDF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能否突破传统式的对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文喜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2-16,共5页
曾被恩格斯宣扬的哲学基本问题所意指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已经被左翼思潮所抛弃。马克思没有开创一种新的哲学,而是一种哲学的变革,而且后者与政治有关,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论战之交集处在于持有何种主体理... 曾被恩格斯宣扬的哲学基本问题所意指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已经被左翼思潮所抛弃。马克思没有开创一种新的哲学,而是一种哲学的变革,而且后者与政治有关,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论战之交集处在于持有何种主体理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彰显了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传统对立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主体 超越
下载PDF
理想的人·世俗的人·欲望的人——论新时期以来小说中日常生活主题的变迁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3,共8页
从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文艺创作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以来,日常生活也重新被纳入到作家的视野里,不仅在面貌的真实性上得到还原,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小说的叙事模式。本文试从新时期以来在日常生活描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出发,通过重新阅... 从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文艺创作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以来,日常生活也重新被纳入到作家的视野里,不仅在面貌的真实性上得到还原,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小说的叙事模式。本文试从新时期以来在日常生活描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出发,通过重新阅读,发掘20多年来中国人生活方式、生存状态、生命价值观的变化,分析该类小说创作者面对日常生活时所采取的观察角度与观察层面的细微不同,并总结和归纳日常生活小说模式的形成与其主题的变迁,从而进一步揭示日常生活变化本身所带来的文学创作观念的变化,探讨以日常生活为主题的当代小说所蕴含的文学价值及其对人的精神启示意义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主题 理想 世俗 欲望
下载PDF
论主体间性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转向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加德 左雪松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88-92,共5页
主体间性范式的兴起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既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时代要求。文章从主体间性视域探求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转向的缘起、维度,障碍与途径,提升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 主体间性范式的兴起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既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时代要求。文章从主体间性视域探求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转向的缘起、维度,障碍与途径,提升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 转向
下载PDF
开放的“全球化观”与“主体性”中国的建构 被引量:6
15
作者 邓正来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共5页
立基于对中国法学近二十年"全球化论辩"的详尽分析和反思,不仅批判了中国法学论者在研究全球化问题时所持有的那种完全丢失中国自身立场或视界的封闭且被动的"全球化观",同时还阐发或建构了一种以中国"主体性&... 立基于对中国法学近二十年"全球化论辩"的详尽分析和反思,不仅批判了中国法学论者在研究全球化问题时所持有的那种完全丢失中国自身立场或视界的封闭且被动的"全球化观",同时还阐发或建构了一种以中国"主体性"为基础的开放而非封闭的"全球化观"或"全球化图景"。这一开放的"全球化观"的建构,为中国能够以一种"主体性"的姿态积极参与对全球化进程及其方向的审查和决策提供一种认识论上的可能通道,而要真正建构中国与全球化在本体论上可能关系,我们有必要在本体论层面上引入"全球治理"的问题,并追问在全球治理框架中,中国究竟根据什么样的中国理想图景或世界理想图景去参与重构或重塑全球化进程及其方向的进程这一更为根本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中国 全球治理 理想图景
下载PDF
“山水情结”与景观设计 被引量:4
16
作者 邱景亮 王骞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34-137,共4页
中国是具有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每年巨量的景观建设工程中,能够体现我国文化精神的设计是很少的。一方面认为现代景观设计应该是"国际化"的,而另一方面也仅从表面符号表现中国文化特征,很少有从文化精... 中国是具有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每年巨量的景观建设工程中,能够体现我国文化精神的设计是很少的。一方面认为现代景观设计应该是"国际化"的,而另一方面也仅从表面符号表现中国文化特征,很少有从文化精神层面来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设计。文章从分析中国传统自然观与相关的艺术特征为切入点,探究传统自然观的成因与中国文化的"山水情结",分析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文化内涵,以便从内在精神层面来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更好地指导现今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观 山水情结 主客交融 现实与理想
下载PDF
基于主、客观赋权的综合集成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福元 陈庆华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106-110,共5页
确定指标的权重是做好综合评价工作的重要一环,但由于客观赋权不能反映评价主体的主观偏好,主观赋权不能准确反映评价客体的客观真实性,因此研究兼顾评价主体的主观偏好及评价客体的客观真实性的综合赋权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主观赋权和... 确定指标的权重是做好综合评价工作的重要一环,但由于客观赋权不能反映评价主体的主观偏好,主观赋权不能准确反映评价客体的客观真实性,因此研究兼顾评价主体的主观偏好及评价客体的客观真实性的综合赋权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在综合评价中的局限性,给出了2种基于主、客观赋权的综合集成的方法:①基于理想方案的主、客观赋权的综合集成方法;②基于满意度的主、客观赋权的综合集成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分别验证了2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赋权 客观赋权 综合赋权 综合评价 满意度
下载PDF
实然与应然:现代化进程中主体性建构的两个向度 被引量:1
18
作者 卞桂平 焦晶 毕红芳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40-42,55,共4页
社会现代化有赖于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当前,要把唤醒主体意识、培养主体能力以及塑造主体人格作为目标,在对人的塑造中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由"机械人"向"自由人"的转变;由"传统人"向"现代人"... 社会现代化有赖于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当前,要把唤醒主体意识、培养主体能力以及塑造主体人格作为目标,在对人的塑造中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由"机械人"向"自由人"的转变;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由"片面人"向"全面人"的转变。具体而言,一是不断提升主体素质,二是建设民主法制,三是完善市场体制,四是加强文化建设。在不断完善主体自我本质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更高的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主体性 实然向度 应然路径
下载PDF
强人工智能体刑事主体地位之否定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成东 《时代法学》 2019年第5期54-62,共9页
强人工智能体刑事主体地位的否定应从实然和应然两个层次展开。从实然层面来看,强人工智能体缺乏成为犯罪主体所应当具备的认识因素和辨认因素,无法产生规范意识且不具有意志自由,也无法实施犯罪行为,因而其不具备成为刑事主体的实然条... 强人工智能体刑事主体地位的否定应从实然和应然两个层次展开。从实然层面来看,强人工智能体缺乏成为犯罪主体所应当具备的认识因素和辨认因素,无法产生规范意识且不具有意志自由,也无法实施犯罪行为,因而其不具备成为刑事主体的实然条件。承认人工智能体刑事主体地位将会给传统刑法理论带来解构的危险,相关强人工智能体刑法立法也缺乏必要性,刑事司法活动更是无法展开。因而,从应然层面来看,强人工智能体不应被拟制为刑事主体。此外,强人工智能体和单位主体不具有可类比性,借鉴单位犯罪的刑法立法实践也行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人工智能体 刑事主体 实然分析 应然探讨
下载PDF
杜威的教材观:理论基础与实践应对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菊梅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34-38,共5页
杜威的教材观是其全部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观点产生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的哲学理论和机能主义生长论的心理学理论。探究杜威的教材观及其理论基础也是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写的应然之意:教材编排应立足儿童认知发... 杜威的教材观是其全部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观点产生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的哲学理论和机能主义生长论的心理学理论。探究杜威的教材观及其理论基础也是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写的应然之意:教材编排应立足儿童认知发展特点;教材知识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儿童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 机能主义生长论 教材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