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8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mage Identification under Incomplete Mode Shape Data Using Optimiz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Generalized Flexibility Matrix
1
作者 Qianhui Gao Zhu Li +1 位作者 Yongping Yu Shaopeng Zheng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3年第12期3887-3901,共15页
A generalized flexibility–based objective function utilized for structure damage identification is constructed for solving the constrained nonlinear least squares optimized problem. To begin with, the generalized fle... A generalized flexibility–based objective function utilized for structure damage identification is constructed for solving the constrained nonlinear least squares optimized problem. To begin with, the generalized flexibility matrix (GFM) proposed to solve the damage identification problem is recalled and a modal expans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Next, the objective function for iterative optimiz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GFM is formulated, and the Trust-Region algorithm is utilized to obtain the solution of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for multiple damage cases. And then for computing the objective function gradient,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regarding design variables is derived. In addition, due to the spatial incompleteness, the influence of stiffness reduction and incomplete modal measurement data is discussed by means of two numerical examples with several damage cases. Finally, based on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it is evident that the presented approach provides good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for the large and complicated engineering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lized Flexibility Matrix Damage identification Constrained Nonlinear Least Squares Trust-region Algorithm Sensitivity Analysis Incomplete Modal Data
下载PDF
The Quantitative Identification of Regional Mine and Natural Earthquakes and Its Application
2
作者 Liu Xiqiang Du Yihe +3 位作者 Xu Bo Li Hong Shen Ping Zhang Pi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5年第3期269-281,共13页
Based on the Morlet wavelet transform and digital data from the Fushun and Beizhen seismic stations, Liaoning Province, we put forward a new method in the paper, called time-frequency energy attenuation factor (α-va... Based on the Morlet wavelet transform and digital data from the Fushun and Beizhen seismic stations, Liaoning Province, we put forward a new method in the paper, called time-frequency energy attenuation factor (α-valu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α-value and its variation with magnitude of natural and mine earthquakes are studied, and the statis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α-value and specific earthquake magnitude are obtained. From the results, some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as follows: (1) in general, the α-values of mine and natural earthquakes of the same intensity have obvious difference and the ranges of their variation do not overlap each other; (2) the α-valu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earthquake magnitude, and the α-value of mine earthquake decreases faster than that of natural earthquake; (3) based on the earthquake magnitude and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α-value and earthquake magnitude, we can distinguish the mine earthquakes from the natural ones; (4) the difference in focal mechanism of mine and natural earthquakes would be the main cause for obvious difference of the α-value; (5) the α-value variation is relatively steady for mine and natural earthquakes that occur in the same region, but it has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 The above results are of inspirational meaning for the study of abnormal change of the α-value before strong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let wavelet Time-frequency energy attenuation fact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mine and natural earthquake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Genetic Diversity and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Cultivar Species in Subtribe Cucumerinae (Cucurbitaceae) Using RAPD and SCAR Markers 被引量:4
3
作者 Juthaporn Saengprajak Piyaporn Saensouk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2年第8期1092-1097,共6页
DNA polymorphism in the cultivar species;Cucumis sativus L., C. melo L. and Benincasa hispida Cogn. of subtribe Cucumerinae (Cucurbitaceae) in the four northeastern provinces of Thailand was examined by using RAPD tec... DNA polymorphism in the cultivar species;Cucumis sativus L., C. melo L. and Benincasa hispida Cogn. of subtribe Cucumerinae (Cucurbitaceae) in the four northeastern provinces of Thailand was examined by using RAPD technique. Twenty 10-mer primers were produced 212 RAPD fragments, ranging from approximately 120 to 2531 bp. The genetic similarities were estimated from banding profiles using a NTSYS* version 2.1 as a basis for dendrogram construction via the UPGMA method. Cluster analysis divided the taxa under study into 2 clades. Moreover, a RAPD marker: Cm (OPJ11700) was specified to C. melo, and this marker was converted into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SCAR) marker: Cm (SCJ11516). A pair of sequence-specific primer of clones Cm (OPJ11700) amplified a distinct single band of the same size as the RAPD clones. The SCAR marker was developed successfully to identify C. melo geno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umerinae CUCURBITACEAE Genetic Diversity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SCA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Three Core Technical Systems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Regio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4
作者 Zhen CHEN Yu HUANG +4 位作者 Ziqin GAO Yixian QIU Xiaofeng LUO Xiaoning ZHANG Jixi LIU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23年第3期48-53,共6页
Regio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is a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mainly including:lightning interception technology(LIPT),lightning strong electromagnetic pulse high-energy absorption technology(MSPD),and regional light... Regio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is a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mainly including:lightning interception technology(LIPT),lightning strong electromagnetic pulse high-energy absorption technology(MSPD),and regional lightning activity law analysis technology(RLLA).Lightning interception technology uses dispersive waveguide resonant cavity technology to achieve the functions of 46.55 m longer than upward leader of ordinary lightning rod,significantly reducing lightning strike point current by 40%,optimizing space electromagnetic field environment,and effectively intercepting overhead and side lightning strikes,and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lightning rod.The lightning strong electromagnetic pulse high-energy absorption technology uses distributed parameter balance technology,special disconnector for short circuit current,and parity pairing technology to achieve stronger surge absorption capacity than traditional single pulse SPD and international advanced technical indicators such as timely breaking under power frequency short circuit current,and good energy and time coordination.The analysis technology of regional lightning activity laws accurately identifies lightning strike points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regional lightning activity laws,physical parameters of ion clouds,and the impact on ground electric fields.The three core technology systems complement each other,achieving all-round protection against direct lightning strike and lightning electromagnetic pulse.Several projects achieved zero lightning damage,effectively ensuring the safety of buildings and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in the protected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Lightning interception technology Multi-pulse high-energy absorption technology Lightning point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下载PDF
高质量视域下北京儿童医院推优评选活动的绩效评估实践与改进策略
5
作者 张洁 张芳 +2 位作者 聂晓璐 王晨 倪鑫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70,共6页
目的:通过对北京儿童医院“儿医之星”评选活动11年来实施效果绩效评估,分析总结“儿医之星”评选活动的创新性、取得成效、经验与启示以及改进策略,以期在为北京儿童医院及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完善人才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建议。方... 目的:通过对北京儿童医院“儿医之星”评选活动11年来实施效果绩效评估,分析总结“儿医之星”评选活动的创新性、取得成效、经验与启示以及改进策略,以期在为北京儿童医院及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完善人才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建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对医院在职员工进行调查,并采用自主设计的问卷和成熟的盖洛普Q12量表进行调查,同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全面评估“儿医之星”评选活动的绩效。结果:541份有效问卷中,参与评选活动对于提升员工的组织认同、工作满意度及敬业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认同度及满意度方面参选获批组在各组群中较高,而敬业度最高的为参选未获批组。年龄对工作满意度及盖洛普员工敬业度存在影响,在50~60岁组工作满意度最高,而在≤30岁年龄组盖洛普员工敬业度最高。结论:“儿医之星”评选活动对于提升员工敬业度、满意度以及组织认同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北京儿童医院及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完善人才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经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医疗中心 绩效评估 工作满意度 组织认同 敬业度
下载PDF
1961—2022年四川省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及时空演变特征
6
作者 邓彪 孙蕊 +1 位作者 邢开瑜 张顺谦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1期85-93,共9页
利用四川142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2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基于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及其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方法,分析四川区域性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22年四川识别239次区域性干旱过程,平均3.9次/a,综合强度为较强... 利用四川142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2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基于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及其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方法,分析四川区域性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22年四川识别239次区域性干旱过程,平均3.9次/a,综合强度为较强等级以上占比49.4%;过程开始11月最多,9月最少;过程频次1960年代和1990年代偏少,1970年代、1980年代和21世纪以来相对偏多。(2)四川省区域性干旱过程的综合强度呈显著增强趋势,主要是过程影响范围增加趋势明显,平均每10 a增加3.7站,而过程强度和持续天数的变化趋势均不明显。(3)四川省各地干旱日数变化趋势各异,盆地及攀西地区干旱频发态势明显,常见4种区域干旱分型,分别是盆西南型、盆东北型、盆西北型和攀西型。(4)2022年四川省发生4次区域性干旱过程,过程频次接近常年水平,年度干旱综合评价为近10年来偏强。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结果与业务实际和灾情验证比较吻合,综合强度指标对干旱事件的影响有一定表征能力,可本地化业务应用于四川区域性干旱过程监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 MCI监测评估 时空变化特征 四川省
下载PDF
指纹细节特征区域和数量对似然比评价方法的影响
7
作者 李康 罗亚平 《中国司法鉴定》 2024年第1期66-73,共8页
目的 探析不同指纹细节特征的区域和数量对基于指纹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AFIS)得分的指纹证据似然比评价方法的影响,为指纹证据似然比评价模型的构建提供科学可靠的AFIS得分数据。方法 筛选并制作... 目的 探析不同指纹细节特征的区域和数量对基于指纹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AFIS)得分的指纹证据似然比评价方法的影响,为指纹证据似然比评价模型的构建提供科学可靠的AFIS得分数据。方法 筛选并制作200枚模拟现场指纹,按照指纹中心和左、右三角3种不同特征区域以及5~16个的12种不同数量的细节特征进行组合,通过AFIS发送到自行构建的同源指纹数据库和千万人级的异源指纹数据库中查询比对,采用统计学方法量化分析不同细节特征区域和数量下的同源和异源比对得分。结果 对于不同细节特征区域,同源指纹相似度得分的集中趋势、高分段区间和最大值均明显优于异源指纹,异源指纹不同区域均表现出相近的数据集中趋势。对于不同细节特征数量,随着细节特征数量的增加,同源指纹得分变化区间比异源要大,同源得分的分散度逐渐增加,但异源指纹得分数据在不同数量范围内的细节特征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呈现出分段情况。结论 运用AFIS对影响指纹证据评价方法的细节特征区域和数量进行“黑箱”实验,该量化分析方法简便易行,也符合当前超大容量数据库环境下的指纹证据影响因素量化分析的实际。数据分析结果有助于丰富鉴定人对细节特征区域和数量的认识,有利于构建科学可靠的指纹证据似然比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鉴定 特征区域 特征数量 同源指纹 异源指纹
下载PDF
基于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岩屑层位源解析
8
作者 桂和荣 李俊 +8 位作者 陈永青 余浩 王浩 叶爽 陈大星 梁展 胡洋 郭艳 许继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940,共12页
近年来,岩屑录井在“华北型”煤田底板灰岩层注浆加固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岩屑录井仅停留在颜色、颗粒大小及形貌特征等物理指标的识别上,难以精准判层,钻孔设计“顺层率”难以保障,制约着底板灰岩水害区域治理效果。基... 近年来,岩屑录井在“华北型”煤田底板灰岩层注浆加固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岩屑录井仅停留在颜色、颗粒大小及形貌特征等物理指标的识别上,难以精准判层,钻孔设计“顺层率”难以保障,制约着底板灰岩水害区域治理效果。基于石炭纪太原组薄层灰岩及其碎屑岩夹层的元素地球化学差异特点,选取淮北煤田桃园煤矿为研究区,对太原组上段薄层灰岩L_(1)灰~L_(4)灰地层(注浆治理目的层为L_(3)灰)垂直钻孔岩心进行取样,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定量测定了薄层灰岩及其夹层的主量元素背景值,通过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手段建立薄层灰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识别模式;同时对地面定向钻水平分支孔岩屑同样开展主量元素测试,并基于已建立的地球化学识别模式进行岩屑层位源解析以及识别模式验证。结果显示:高CaO丰度、烧失量(LOI)可以作为注浆加固改造目的层L_(3)灰的特征指标,MgO(0.5%±)、MnO(0.03%±)、P_(2)O_(5)(0.08%±)丰度可作为注浆目的层上覆标志层J3的识别指标;聚类分析识别模式可有效区分太原组一灰~三灰(L_(1)灰~L_(3)灰);以元素因子得分建立的识别模式可以将太原组碎屑岩夹层与薄层灰岩进行有效区分;以岩样地球化学背景值运行判别模型得到的Fisher判别方程对注浆目的层L_(3)灰岩屑来源解析的准确率为100%。基于上述认识,论证了以确保设计“顺层率”为目标的水平分支孔岩屑地球化学源解析方法应用之可行性,进而提出了一种地面定向钻“顺层率”控制技术方案。本研究基于元素地球化学理论,对地面定向钻岩屑携带的特征地球化学信息进行了目的层层位辨识,在现场快速定量测试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可为解决华北型煤田底板灰岩水害区域注浆改造顺层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量元素丰度 地球化学识别模式 顺层率 太原组薄层灰岩 底板灰岩水害区域治理
下载PDF
基于电学参数的贺兰山东麓赤霞珠葡萄酒子产区判别
9
作者 马海军 朱娟娟 +2 位作者 周乃帅 安雅静 侯丽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5-382,共8页
本研究以宁夏贺兰山东麓5个子产区(银川、青铜峡、红寺堡、石嘴山和农垦产区)自然发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基本理化指标和电学特性,分析不同产区葡萄酒间电学特性的差异,筛选出区分不同产区葡萄酒的特征频率和有效电学... 本研究以宁夏贺兰山东麓5个子产区(银川、青铜峡、红寺堡、石嘴山和农垦产区)自然发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基本理化指标和电学特性,分析不同产区葡萄酒间电学特性的差异,筛选出区分不同产区葡萄酒的特征频率和有效电学参数,初步探索基于电学特性识别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子产区葡萄酒的能力,以期为简捷快速有效识别产区葡萄酒提供新方法。结果表明,宁夏贺兰山东麓5个子产区的葡萄酒理化指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农垦产区的葡萄酒可滴定酸含量最高,而还原糖含量最低;银川产区的葡萄酒挥发酸含量最低,石嘴山产区的葡萄酒酒精度最高。通过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筛选出电压2 V下,区分不同产区葡萄酒的电学特性特征频率为0.1 kHz,有效电学参数为Z、L_(p)、X、C_(p)和Q。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均显示,利用葡萄酒电学参数能够明显区分贺兰山东麓5个子产区,采用Fisher-判别分析建立的预测模型,其回代检测和交叉验证正确率均为100%。因此,利用葡萄酒电学特性识别产区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产区判别 赤霞珠 自然发酵葡萄酒 电学特性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综合强度指数和受灾面积的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客观识别及特征分析
10
作者 赵亮 魏铁鑫 +1 位作者 王丽荣 张安凝知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0-442,共13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综合强度指数和受灾面积的区域性暴雨过程客观识别标准确定方法。以河北省为例,利用1971~2020年河北省14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数据,选取最大过程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平均强度和平均范围为...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综合强度指数和受灾面积的区域性暴雨过程客观识别标准确定方法。以河北省为例,利用1971~2020年河北省14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数据,选取最大过程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平均强度和平均范围为评估指标,构建了6种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指数模型;基于综合强度指数与受灾面积相关性分析,判定最优的综合强度评估方法,进而确定了河北省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最优客观识别标准。利用本标准对河北省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识别,并分析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本方法可有效确定区域性暴雨过程识别标准,识别结果与灾情资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适用于区域性暴雨过程客观化识别,易于应用推广。1971~2020年,河北省共发生区域性暴雨过程252次,年均5.0次,发生次数呈下降趋势,综合强度指数呈不明显下降;区域性暴雨过程4~11月均有发生,主要集中在7、8月,出现次数占全年总次数的77%;区域性暴雨过程发生站次分布呈西北少东南多的趋势,主要集中在中部、南部和环渤海地区,西北地区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过程 客观识别 综合强度指数 受灾面积 特征分析
下载PDF
贵州裸露岩溶地下河系统污染通道识别钻探技术
11
作者 陈涛 李强 +4 位作者 江峰 赵华宣 陈浩 贾玉川 王若帆 《钻探工程》 2024年第S01期124-131,共8页
贵州裸露岩溶区地下河系统发育、岩溶发育强烈、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河系统易受地面污染源渗滤液浸入引发严重污染问题。地下河系统污染通道隐蔽性强、空间狭窄、各向发育不均匀,精准识别难度大。为揭露识别污染通道,钻探成孔施工面... 贵州裸露岩溶区地下河系统发育、岩溶发育强烈、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河系统易受地面污染源渗滤液浸入引发严重污染问题。地下河系统污染通道隐蔽性强、空间狭窄、各向发育不均匀,精准识别难度大。为揭露识别污染通道,钻探成孔施工面临软硬互层与软弱不均、强岩溶地层易孔斜、大溶洞钻孔轴线易偏移和套管拆断、自然水力坡度小的地下河系统示踪剂迁移缓慢等难题,污染通道揭露识别难度大、效率低。采用防斜保直、大岩溶套管穿越封隔、孔内激化促示踪剂迁移等技术措施,保证了勘查孔垂直度,并为测井、示踪试验及水样采集等工作提供精准的钻孔通道,实现了污染通道的精准揭露和快速识别。对同类地层精准揭露和高效识别污染通道的钻探施工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河系统 污染通道 精准识别 防斜保直 大溶洞穿越 孔内激化 裸露岩溶区
下载PDF
从“依形套式”到“循章衍法”:构形机理导引的历史城镇空间基因整体识别与活态传承
12
作者 肖竞 李和平 +2 位作者 蒋洁茹 曹珂 肖文斌 《中国名城》 2024年第8期22-30,共9页
针对历史城镇空间基因识别、保护实践“有形无态、重式轻法”问题,提出构形机理导引的空间基因整体识别与活态传承方法。以“原型特征+构形机理”的显隐属性和“城镇格局、地块形态、街巷形式、建筑风貌”四重空间尺度为历史城镇空间基... 针对历史城镇空间基因识别、保护实践“有形无态、重式轻法”问题,提出构形机理导引的空间基因整体识别与活态传承方法。以“原型特征+构形机理”的显隐属性和“城镇格局、地块形态、街巷形式、建筑风貌”四重空间尺度为历史城镇空间基因要素解析框架,以“要素特征与结构特征同步提取”和“原型解构到显型建构机理延续”为操作路径,通过川渝地区历史城镇/街区实证研究,提出历史城镇格局结构要素与建构逻辑、地块图底肌理与聚合关系、街巷局域特征与系统节奏、建筑绝对形态与相对尺度同步提取的空间基因整体识别方法,以及城镇格局结构要素保控+基质空间重构、地块空间图底肌理修补+立体形态调节、街巷空间典型断面整饬+系统节奏保持、建筑空间异化风貌矫正+建构传统赓续的空间基因活态传承方法,以促进历史城镇空间基因保护实践从“依形套式”到“循章衍法”的路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城镇 空间基因 构形机理 整体识别 活态传承 川渝地区 传统聚落
下载PDF
2019-2023年度陕西省科企联合体小麦区试 品种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13
作者 王龙 郑祥博 +3 位作者 王欣桐 王保通 李强 董永利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67,共7页
为掌握陕西省科企联合体小麦区试品种抗病性水平,对2019—2023年度连续5年参加联合体区试的114份品种,采用大田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叶锈病和纹枯病等5种病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14份品种对... 为掌握陕西省科企联合体小麦区试品种抗病性水平,对2019—2023年度连续5年参加联合体区试的114份品种,采用大田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叶锈病和纹枯病等5种病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14份品种对鉴定的5种病害抗性程度差异较大,表现为对条锈病抗性水平较高,对白粉病和赤霉病抗性水平最差。供试品种中,对条锈病表现免疫-中抗的品种61份,占供试品种的53.51%;对白粉病表现免疫-中抗的品种27份,占供试品种的23.68%;对赤霉病表现抗-中抗的品种21份,占供试品种的18.42%;同时鉴定出2份对5种病害均表现抗病的品种,分别为西农968和金麦207。对21份高感条锈病的品种均按陕西省区试品种试验要求终止了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区试品种 抗病性鉴定 陕西省
下载PDF
1981~2020年华南地区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研究
14
作者 杨雯婷 孙建华 +1 位作者 傅慎明 赵黎京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6-922,共17页
基于华南地区176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及1981~2020年ECMWF ERA5再分析资料,采用区域性极端事件的客观识别方法(OITREE)、合成分析等方法,本文研究了华南地区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了事件偏多年及偏少年的大尺度... 基于华南地区176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及1981~2020年ECMWF ERA5再分析资料,采用区域性极端事件的客观识别方法(OITREE)、合成分析等方法,本文研究了华南地区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了事件偏多年及偏少年的大尺度环流特征。主要结论如下: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的频次在年际尺度上的周期变化较为明显,并具有较明显的月变化特征,高发时段为5~6月;在极端强度及影响范围上,华南地区大部分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强度约130 mm d^(-1),较少事件强度超出320 mm d^(-1),且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范围呈显著上升趋势(约310 km^(2)a^(-1));在事件的综合强度上,综合指数Z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0.05(10 a)^(-1)],表明事件强度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在大湾区及广东北部,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的累计降水及其对总降水的贡献呈显著上升趋势,而在广西南部地区,两者呈下降趋势;在事件偏多年,华南地区存在显著的西南风水汽输送及整层水汽通量强辐合的特征,而在事件偏少年,华南地区具有整层水汽通量辐合偏弱的特征;一般降水日,850 hPa上华南地区位于弱偏东南风区,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降水日,华南地区位于气旋性环流的东南部,受到明显的西南风风速大值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区域性极端降水 客观识别方法 大尺度环流
下载PDF
高寒地区菊芋青贮物料耐低温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15
作者 魏晓强 孙雪梅 +5 位作者 张海旺 王丽慧 杨世鹏 司诚 钟启文 芦光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0-490,共11页
为筛选可提升高寒地区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青贮发酵品质的耐低温乳酸菌,本研究以‘青芋2号’菊芋青贮物料为材料,利用平板培养法分离乳酸菌株,分析菌株生理生化特性,并通过16S rRNA测序进行菌株种属鉴定。结果表明,菊芋青贮物料... 为筛选可提升高寒地区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青贮发酵品质的耐低温乳酸菌,本研究以‘青芋2号’菊芋青贮物料为材料,利用平板培养法分离乳酸菌株,分析菌株生理生化特性,并通过16S rRNA测序进行菌株种属鉴定。结果表明,菊芋青贮物料中共分离得到34株乳酸菌株,经低温及生理生化筛选获得13株耐低温乳酸菌株,包括11株同型发酵乳酸菌和2株异型发酵乳酸菌,其耐酸性和耐盐性均较强;经产酸和生长能力对比,GN02菌株生长最快(OD=2.63),GN10菌株具有更强的产酸能力(pH=3.59),XN25菌株兼具较强的生长和产酸能力;16S rRNA测序鉴定出9株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1株戊糖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entosus)、1株棒状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coryniformis)、1株短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brevis)及1株无法鉴定。本研究筛选出适合高寒地区菊芋青贮发酵的耐低温植物乳杆菌、戊糖乳杆菌、短乳杆菌各1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菊芋 青贮 平板培养法 耐低温乳酸菌 16S rRNA测序 菌株鉴定
下载PDF
高光谱结合支持向量机鉴别不同产地的麦冬药材
16
作者 陈碧佳 焦龙 +3 位作者 李红 钟汉斌 娄俊豪 沈瑞华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89-91,共3页
采用高光谱结合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了不同产地麦冬药材的鉴别方法。收集5个不同产地的麦冬样品并采集其高光谱数据,用SG平滑滤波对高光谱数据预处理,再结合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麦冬产地分类模型。结果显示,经预处理后模型对测试集的分类... 采用高光谱结合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了不同产地麦冬药材的鉴别方法。收集5个不同产地的麦冬样品并采集其高光谱数据,用SG平滑滤波对高光谱数据预处理,再结合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麦冬产地分类模型。结果显示,经预处理后模型对测试集的分类准确率可达到93.00%。结果表明,高光谱结合支持向量机方法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麦冬药材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支持向量机 麦冬 产地鉴别
下载PDF
地域视野下皖西村落风貌特征识别及优化策略——以金寨某红色小镇为例
17
作者 吴运法 申程程 徐雪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6-53,共8页
多角度探索乡村风貌量化识别途径对于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调研梳理我国乡村风貌阶段发展的特征,选取金寨县某红色小镇的多个村落,以类型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式,从聚落空间特征、建筑类型、色彩信息等角度分析总结乡... 多角度探索乡村风貌量化识别途径对于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调研梳理我国乡村风貌阶段发展的特征,选取金寨县某红色小镇的多个村落,以类型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式,从聚落空间特征、建筑类型、色彩信息等角度分析总结乡村建筑风貌现状特点,从肌理重构、功能空间营造以及在地性改造的角度分析乡村的优化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视野 皖西村落 风貌特征识别 优化策略
下载PDF
基于CNN-SVM的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线路故障区域识别方法
18
作者 周前华 陈仕龙 +2 位作者 邓健 毕贵红 魏荣智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4期21-30,共10页
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upport vector machine,CNN-SVM)的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线路故障区域识别方法。首先,对昆北侧、龙门侧的直流线路边界和柳北侧T区边界的频率特性进行分析,发现不同... 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upport vector machine,CNN-SVM)的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线路故障区域识别方法。首先,对昆北侧、龙门侧的直流线路边界和柳北侧T区边界的频率特性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故障区域的故障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然后,使用经验小波变换提取故障特征,将其作为CNN-SVM的输入量,故障区域作为输出量,构建并训练CNN-SVM模型;将由测量点得到的故障特征量输入到训练完成的CNN-SVM模型中,进行故障区域识别。最后,搭建昆柳龙仿真模型,进行故障仿真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故障区域识别率高,且可耐受300Ω的过渡电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 频率特性 卷积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故障区域识别
下载PDF
干旱区土壤无机碳碳汇作用及其对固碳减排贡献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畅 杨忠芳 +6 位作者 余涛 牛荣琛 郭茹璨 余保成 夏学齐 于朝阳 曹圆圆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0-1242,共33页
【研究目的】干旱区土壤无机碳作为全球碳循环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其碳汇效应不容忽视。【研究方法】本文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干旱区土壤无机碳的相关文献,重点对土壤无机碳汇确认、碳库组成、来源识别,以及碳汇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性归纳... 【研究目的】干旱区土壤无机碳作为全球碳循环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其碳汇效应不容忽视。【研究方法】本文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干旱区土壤无机碳的相关文献,重点对土壤无机碳汇确认、碳库组成、来源识别,以及碳汇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性归纳总结。【研究结果】干旱区无机碳汇效应伴随着干旱区负通量研究得到确认,但其碳库组成十分复杂,包括了液相碳库与固相碳库。其中液相储库主要以可溶性碳酸盐形式赋存于干旱区地下水体;固相储库则为以固相碳酸盐矿物的形式赋存在土壤中,依据不同成因来源分为成岩碳酸盐与成土碳酸盐,后者又细分为碳质成土碳酸盐与硅质成土碳酸盐。成土碳酸盐中的硅质成土碳酸盐具备真正长期稳定的碳汇效应。无机碳汇的影响因素复杂,包括了自然的气候、土壤性质与深度、生物作用、成土母质、土壤有机质等因素,以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农业管理措施等人为因素。【结论】干旱区土壤无机碳对全球碳循环研究极其重要,当前研究主要聚焦在土壤无机碳来源分辨,碳汇效应强度确认与固碳潜力量化,以及影响因素明确与人为干预的可能性评估等方面。在实现“双碳目标”驱动下,查清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无机碳源汇过程与影响因素必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也是解决“碳失汇”科学难题的突破点,极大地推动全球碳循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无机碳 干旱—半干旱地区 碳汇 碳库组成 来源识别 影响因素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基于区域特征补全和细粒度特征注意力的行人重识别方法
20
作者 孙志伟 吴广群 马永军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3-71,共9页
针对现有行人重识别方法对行人图像中遮挡区域特征利用率较低和行人图像中提取的特征细粒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特征补全和细粒度特征注意力的行人重识别方法。首先,提出细粒度特征注意力模块,通过对输入特征进行分割加权重组... 针对现有行人重识别方法对行人图像中遮挡区域特征利用率较低和行人图像中提取的特征细粒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特征补全和细粒度特征注意力的行人重识别方法。首先,提出细粒度特征注意力模块,通过对输入特征进行分割加权重组,并添加注意力机制,以获得细粒度特征;其次,引入区域特征补全模块,通过将输入特征分块聚类,使遮挡区域特征能够通过相同聚类的特征恢复;最后,使用身份损失、加权正则化三元组损失和中心损失对模型进行训练优化。在公开数据集Market-1501、DukeMTMC-reID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识别效果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重识别 区域特征补全 细粒度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