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据时期朝鲜半岛鲁迅作品译介的思想谱系与文化抉择--以《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的韩译为例
1
作者 张乃禹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0-189,共10页
《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分别于1927年和1930年译介至日据时期的朝鲜半岛。两部作品韩译本虽然在翻译质量上均存在诸多无法忽视的缺陷,但是柳树人翻译的《狂人日记》作为世界上首部由外国译者翻译成外文并在国外发表的鲁迅作品,开启... 《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分别于1927年和1930年译介至日据时期的朝鲜半岛。两部作品韩译本虽然在翻译质量上均存在诸多无法忽视的缺陷,但是柳树人翻译的《狂人日记》作为世界上首部由外国译者翻译成外文并在国外发表的鲁迅作品,开启了外国译者翻译鲁迅作品的先河;梁建植翻译的《阿Q正传》作为朝鲜半岛众多韩译本中的首部作品,也在“阿Q”形象传播接受方面厥功甚伟。从译者思想谱系来看,幼时阅读《狂人日记》的思想冲击以及后来的无政府主义转向,促成了柳树人与鲁迅在无政府主义思想基点上达成了共通的文艺启蒙理论共识,成为译介《狂人日记》的内在契机。而梁建植翻译的《阿Q正传》尽管受制于日本殖民文化霸权而不得不借助于井上红梅的日译本进行转译和“译述”,但这恰恰体现了梁建植将殖民地宗主国语言--日语--为我所用的文化立场,以及即使通过迂回和曲折的方式,也要关注和译介中国新文学的文化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翻译理念 译述 思想谱系 文化抉择
下载PDF
经验·塑造·展望:延安时期思想文化宣传工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作者 李学林 刘美驿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9-34,共6页
延安时期,党从思想宣传、新闻宣传、文教宣传三个方面展现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经验做法,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增进了国内外人民对中国共产党以及对党的思想宣传文化工作的了解,增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并从中国传统... 延安时期,党从思想宣传、新闻宣传、文教宣传三个方面展现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经验做法,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增进了国内外人民对中国共产党以及对党的思想宣传文化工作的了解,增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并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推进宣传思想文化与其结合的实践探索,为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进入新时代,我国必须坚持党对宣传文化工作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作用以推动形成新的理论优势、丰富文化话语表达方式,建设广泛的宣传文化载体从而更好地推动党的思想宣传文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下载PDF
新时期背景下传统文化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路径
3
作者 李爱歆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6期107-109,共3页
新时期下国家对传统文化当代传承高度重视,应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培养当代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医学人文精神、促进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提升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鉴于此,应立足于医学生特点与思想政... 新时期下国家对传统文化当代传承高度重视,应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培养当代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医学人文精神、促进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提升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鉴于此,应立足于医学生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通过结合医学院学科特点,形成特色思政教育品牌、传统文化融于课堂教学,开拓思政教育新思路、传统文化融于校园文化,营造良好思政教育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传统文化 医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红色体育文化思想的影响与启示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显 马晓利 熊晓正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8,共4页
通过分析红色体育文化思想的历史影响与启示,归纳出对当代体育事业发展有益的思想经验,从而为今天的体育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思想指导。研究发现红色体育文化思想的特征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追求政治功利性,缺少启蒙价值观;它对当... 通过分析红色体育文化思想的历史影响与启示,归纳出对当代体育事业发展有益的思想经验,从而为今天的体育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思想指导。研究发现红色体育文化思想的特征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追求政治功利性,缺少启蒙价值观;它对当代体育的影响主要是在价值取向和体育实践方面;它对当代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应是削弱其政治功利性追求,强调其对人性的关怀,探索新的体育文化知识体系,以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体育 文化思想 人性 体育文化
下载PDF
论后工业化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建设——兼评张康之教授的“合作意识形态” 被引量:3
5
作者 石国亮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5-70,共6页
后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的一场深刻的历史转型,它同时也意味着工业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在意识形态上的争论和冲突的终结。张康之教授在其新著《行政伦理的观念与视野》中根据后工业化的现实提出了一种意识形态的替代方案,那就是建构合作意识形... 后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的一场深刻的历史转型,它同时也意味着工业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在意识形态上的争论和冲突的终结。张康之教授在其新著《行政伦理的观念与视野》中根据后工业化的现实提出了一种意识形态的替代方案,那就是建构合作意识形态。张康之教授要求把合作作为意识形态的核心要素来认识,认为合作意识形态是合作型信任文化的组成部分。显然,这一建构合作意识形态的想法是一种理论创新。工业社会两种制度并存条件下的意识形态冲突持续了一个多世纪,"苏东事件"后,西方学者以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将征服全球而大获全胜。张康之教授的意识形态理论实际上是在指出,后工业来临也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终结,也表明全新的合作意识形态的兴起。其实,合作意识形态是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解决了全球化、后工业化背景下的意识形态重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工业化时代 意识形态 信任文化 合作 张康之
下载PDF
春秋礼治思潮略论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春会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101-103,共3页
春秋时期针对"礼崩乐坏"的现实,思想家和政治家们提出了"以礼治国"的主张,在当时各国的政治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了礼治思潮;礼治思潮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重新反思西周以来的礼乐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广泛的... 春秋时期针对"礼崩乐坏"的现实,思想家和政治家们提出了"以礼治国"的主张,在当时各国的政治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了礼治思潮;礼治思潮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重新反思西周以来的礼乐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广泛的思想观念的探讨,商周宗教迷信思想和文化观念被扬弃,人文思想勃兴成为春秋时期文化的显著特点,此后人文的方向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礼治思潮 礼乐文化 政治活动 中国 文化居心叵测
下载PDF
略论秦汉时期的历史循环思想 被引量:3
7
作者 庞天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历史循环思想是秦汉时期一种重要的历史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初步形成于战国时期 ,经过秦代这一过渡性阶段 ,在西汉前期完全形成。历史循环思想对汉代史学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并与汉代思想文化及社会意识有着密切关系。历史循环思想在秦汉... 历史循环思想是秦汉时期一种重要的历史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初步形成于战国时期 ,经过秦代这一过渡性阶段 ,在西汉前期完全形成。历史循环思想对汉代史学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并与汉代思想文化及社会意识有着密切关系。历史循环思想在秦汉时期的形成与流行具有历史必然性 ,其内容包含一定的真理性成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历史哲学思想 历史循环思想 思想文化
下载PDF
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晓铮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53期91-93,共3页
后疫情时期,整个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风云变幻,而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这个时代,在赋予青年一代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赋予青年一代更多的责任和挑战。肩负为国育才、为党育人历史使命的高等教育,如... 后疫情时期,整个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风云变幻,而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这个时代,在赋予青年一代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赋予青年一代更多的责任和挑战。肩负为国育才、为党育人历史使命的高等教育,如何将文化自信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大学生坚定爱国理想与民族信念,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心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荣梦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期 高校课程思政 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下载PDF
《亦报》视境中的工农兵叙事——《亦报》研究之一 被引量:3
9
作者 巫小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6-21,共6页
《亦报》秉承上海小报长于街巷里弄日常生活报道的传统,保存了大量"还原"上海市民生活情景所需要的丰富的历史信息,为宏大叙事之外的"另类"书写提供了可能。在工农神圣的主流价值观作用下,《亦报》视境中的工农兵... 《亦报》秉承上海小报长于街巷里弄日常生活报道的传统,保存了大量"还原"上海市民生活情景所需要的丰富的历史信息,为宏大叙事之外的"另类"书写提供了可能。在工农神圣的主流价值观作用下,《亦报》视境中的工农兵叙事话语,表现为对现代都市文化的排拒、挤压和贬抑,粗鄙、原始、反文明的文化陋习反而受到大力张扬,其结果必然妨碍和限制中国都市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当代中国文化多元发展的生态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亦报》 报刊史 工农神圣 文化思潮史
下载PDF
浅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元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6-17,共2页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对既有的载体,如管理载体和文化载体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的载体,如互联网。努力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载...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对既有的载体,如管理载体和文化载体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的载体,如互联网。努力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特点,有助于载体有效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 载体 管理载体 文化载体 互联网
下载PDF
五四时期中国报刊事业繁荣的动因剖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伟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1-233,共3页
五四时期是中国报刊事业异常活跃的时期,这种繁荣的态势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政治思潮的勃兴是五四时期报刊事业繁荣的根本驱动因素,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五四时期报刊事业繁荣的物质后盾,思想文化的进步是五四时期新闻事业蓬勃发展内在动力。
关键词 五四时期 报刊事业 政治思潮 经济发展 思想文化
下载PDF
春秋战国经济技术发展与我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生态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巍翔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9-103,共5页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思想文化活跃的社会转型时期,三者在时空上一致,相互促进。本文旨在揭示该时期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生态协调发展的互动关系: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正关联为新的封建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思想文化活跃的社会转型时期,三者在时空上一致,相互促进。本文旨在揭示该时期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生态协调发展的互动关系: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正关联为新的封建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形成和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物质基础;二、上层建筑的解体和"百家争鸣"的出现奠定了我国封建政治制度和文化意识上层建筑的基本形态;三、文化扩散和教育下移以及"百家争鸣"的形成从思想文化上巩固了社会变革的成果,为以后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合理论证和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经济发展 封建社会 百家争鸣 思想文化 文化生态性
下载PDF
近代中国文化嬗变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类型与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景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86-88,共3页
以近代中国文化嬗变时期的史实为佐证,确认、概括、梳理和分析近代中国文化演进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四种类型,即“中体西用”、“全盘西化”、“全盘复古”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揭示出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若干特点,... 以近代中国文化嬗变时期的史实为佐证,确认、概括、梳理和分析近代中国文化演进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四种类型,即“中体西用”、“全盘西化”、“全盘复古”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揭示出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若干特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与各种错误思潮较量中不断发展的,并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文化嬗变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 类型 特征 中体西用 全盘西化 全盘复古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春秋列国与古印度列国之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邱文山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54-59,共6页
"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代中国与古代印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二者之间的渊源深厚,特别是诞生于古印度的佛教使中国成为其"第二故乡"。而春秋时期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其时可谓是社会急剧变... "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代中国与古代印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二者之间的渊源深厚,特别是诞生于古印度的佛教使中国成为其"第二故乡"。而春秋时期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其时可谓是社会急剧变化、政治错综复杂、战争连绵不断、学术文化异彩纷呈。古代印度的列国时代同样是古印度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其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东移,城市和国家再度兴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诸子百家争鸣的景象。文章将二者时代特征、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诸方面作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列国 古印度列国 时代特征 思想文化
下载PDF
同一主题的不同变奏——对“五四”与新时期人道主义思潮的比较考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刁世存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21-125,共5页
在20世纪的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所占据的突出地位是任何一种形式的任何一场革命都无法替代的。它们分别标志着两个思想解放和历史情境的规范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价值取向。人道主义在这两个历史... 在20世纪的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所占据的突出地位是任何一种形式的任何一场革命都无法替代的。它们分别标志着两个思想解放和历史情境的规范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价值取向。人道主义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尽管在其勃兴的历史根据、理念及其特点、演变及其影响等方面呈现出了不同的流变,但是却都表现出了对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所具有的进步意义和重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 人道主义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思想道德建设的诉求——兼论佛山女童被碾事件
16
作者 屠火明 屈陆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2年第2期85-88,共4页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在当前转型期社会道德危机事件频出的大背景下,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意义和价值更为突出,是社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在当前转型期社会道德危机事件频出的大背景下,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意义和价值更为突出,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途径。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大有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转型期 道德危机 思想道德建设
下载PDF
“文革”后小说:意识形态与话语转换
17
作者 张灿荣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06-110,共5页
在现代性追求的背景下,"文革"后小说经历了由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到作为民间意识形态的精英话语和民间话语的演变,在理性层面上,反映为从历史批判到现实关注与历史虚无的并行。这一演变既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深刻的结构性裂变... 在现代性追求的背景下,"文革"后小说经历了由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到作为民间意识形态的精英话语和民间话语的演变,在理性层面上,反映为从历史批判到现实关注与历史虚无的并行。这一演变既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深刻的结构性裂变,同时也昭示了中国现代小说乃至全部文学艺术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后小说 意识形态 精英主义 民间话语
下载PDF
主流意识形态的伦理化表达——十七年(1949-1966)和“文革”(1966-1976)时期中国改编电影研究
18
作者 龚金平 《兰州学刊》 2007年第2期141-144,共4页
本文从电影改编的角度考察十七年(1949-1966)和“文革”(1966-1976)时期中国电影如何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伦理化的表达:将政治上的敌人定义为伦理上的坏人(小人);用伦理的切肤之痛激起个体的“阶级仇恨”;将革命的意义置换为伦理上的抚... 本文从电影改编的角度考察十七年(1949-1966)和“文革”(1966-1976)时期中国电影如何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伦理化的表达:将政治上的敌人定义为伦理上的坏人(小人);用伦理的切肤之痛激起个体的“阶级仇恨”;将革命的意义置换为伦理上的抚慰。同时指出,中国电影在伦理化表达上成功或失败的例子,对今后中国电影创作如何在思想主题的融注、艺术上的探索及观景愉悦的营造上实现完美的结合,有着重要的警示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1949—1966)和“文革”(1966—1976)时期 改编电影 主流意识
下载PDF
明中期词家对词体衰微原因的反思
19
作者 岳淑珍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5-29,共5页
明代中期,随着词学的复苏,明人开始对词体创作萎缩的状况进行反思并探究其原因。他们认为,政治思想与文化政策制约了词体的创作;词乐、词谱的亡佚使词体创作无所依凭;音乐的变化、戏曲的勃兴也是词体创作走向衰微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 明代中期,随着词学的复苏,明人开始对词体创作萎缩的状况进行反思并探究其原因。他们认为,政治思想与文化政策制约了词体的创作;词乐、词谱的亡佚使词体创作无所依凭;音乐的变化、戏曲的勃兴也是词体创作走向衰微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的反思与探究在词学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可以说清代词学全面繁荣的序幕在此已经悄然拉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期 思想文化 词乐词谱 戏曲
下载PDF
刘宝才教授的先秦思想文化研究
20
作者 韩星 《唐都学刊》 2022年第5期39-47,共9页
刘宝才教授先秦思想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学术渊源主要是“侯外庐学派”,也吸收了王国维、徐中舒等学术研究范式和方法。他的先秦思想文化研究突出在炎黄文化研究方面;他对儒家经典《周易》《论语》《大学》《中庸》都做过... 刘宝才教授先秦思想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学术渊源主要是“侯外庐学派”,也吸收了王国维、徐中舒等学术研究范式和方法。他的先秦思想文化研究突出在炎黄文化研究方面;他对儒家经典《周易》《论语》《大学》《中庸》都做过专门研究,对儒学更新发展有考辨;对先秦诸子从宏观和微观视角研究和阐发,认为诸子各派学说都有价值,对道、法、名、阴阳家都有专论。先秦思想史研究是刘宝才教授在传承发展侯外庐学派、追随张岂之先生不断深化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工作,先后参与《中国思想史》《中国思想学术史》等先秦卷的撰写和主编,对先秦思想史有系统梳理,形成了与时俱进、正本清源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宝才 先秦思想文化 侯外庐学派 学术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