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yclosporin A treatment for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被引量:2
1
作者 姚小丹 陈惠萍 +5 位作者 王庆文 唐政 胡伟新 尹广 刘志红 黎磊石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73-76,108-109,共6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cyclosporin A (CSA)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 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was performed.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a group of 30 I...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cyclosporin A (CSA)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 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was performed.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a group of 30 IMN patients, among them 15 were treated with CSA and 15 with captopril (CAP). The diagnosis of IMN was made with exclusion of secondary forms of membranous nephropathy by extensiv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studies. No patients received steroids or cytotoxic agents for six months prior to enrollment. In the CSA group, CSA was given at an initial dosage of 5mg*kg-1*d-1, gradually tailed off over the first three months and maintained at 2mg*kg-1*d-1 for 12 months. In the CAP group, CAP was given at a dosage of 37.5mg/day. Results In the first three months, 6 (6/15)complete remissions (CR) and 2 (2/15) partial remissions (PR) were observed in the CSA group while only 2 (2/15) PRs were observed in the CAP group. Before the end of the 15-months, 8 patients in the CSA group experienced CR and 4 patients experienced PR. One CR patient relapsed as the dosage of CSA was reduced, so 7 patients remained in CR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15-months. No additional CR or PR was observed in the CAP group during late follow-up. At the last visit (an average follow-up time of 44 months) in the CSA-group, another 2 CR patients had relapsed and 1 CR patient shifted to PR after stopping the CSA treatment, so 4 CR and 5 PR remained in the CSA group. In the CAP group, 3 spontaneous CRs occurred beyond 1.5 year's follow-up, with 3 CR and 2 PR at the last visit.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averages of the initial and the last serum creatinine levels in either group. No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were found during CSA treatment. Re-biopsy data of three patients responsive to CSA treatment showed that no pathological improvement of 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was observed, even in cases at remission.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was found in 1 relapsed CR patient, whoseserum creatinine increased above the normal range, but not in the other 2 patients whose serum creatinine remained in the normal range. Conclusions CSA therapy at a dosage of 5mg*kg-1*d-1 is effective in inducing remission of nephrotic syndrome in adult IMN patients within three months, with a response rate of 80%. A relatively high rate of relapse (50%) was observed within 2 years after the withdrawal of CSA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osporin a · treatment ·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原文传递
Cyclosporine treatment in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nephrotic syndrome in adults: a retrospective study spanning 15 years 被引量:8
2
作者 TAO Jian-ling LIU Li-li WEN Yu-bing GAO Rui-tong LI Hang LI Ming-xi LI Xue-mei LI Xue-w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1期3490-3494,共5页
Background Cyclosporin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nephrotic syndrome (NS) with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 in adults. But high relapse rate remains a major concern. The way to manipulate cyclosporine is... Background Cyclosporin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nephrotic syndrome (NS) with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 in adults. But high relapse rate remains a major concern. The way to manipulate cyclosporine is inconclus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troduce the way how to titrate the cyclosporine to maintain complete remission without relapse. Methods Patients with biopsy-proven IMN with NS treated with cyclosporine for at least 1 month from 1996 to 2011 a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were reviewed. Results Mean age of the 51 eligible patients was 52 years, with 39 men. Mean proteinuria was (7.47±3.14) g/d, serum albumin (24.50±6.29) g/L, and serum creatinine (82.62±21.18) μmol/L. Cyclosporine was commenced at a mean dose of (3.46±0.63) mg·kg^-1·d^-1. Oral prednisone (0.40±0.29) mg·kg^-1·d^-1 was given concomitantly in 38 patients. Cyclosporine was administered for a median of 16 months (range 1-93 months) and stopped in non-responders by month six. By month 3 (n=47), the number in complete remission (CR) and partial remission (PR) was 3 and 24, which shifted to 12 and 17 by month 6 (n=41). Male gender, heavy proteinuria, low serum albumin level, and high serum creatinine level were significant determinants in poor response by month six (P 〈0.05 in all variables compared with responder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versible serum creatinine increase within 25% during month 3 to 12 (P 〈0.05 in all variables compared with baseline value). Eleven patients maintained cyclosporine for more than 24 months with a cyclosporine dose of (1.04±1.06) mg·kg^-1·d^-1. Nine patients were in CR. Renal function,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remained stable. Renal impairment (〉30% rise of serum creatinine), secondary infection, hypertension, gingival hyperplasia and liver impairment occurred in 6, 4, 10, 4, and 1 patient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observation time for cyclosporine to effectively induce CR of NS in IMN adults should be at least six months. Long-term and low-dose of cyclosporine therapy is safe and effective to maintain CR in those respon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osporinE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nephrotic syndrome TREaTMENT
原文传递
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徐平 何雨荻 +9 位作者 于泽铭 罗凯 谢怀娅 邹佩美 顾潇 王诗蕊 蔡建芳 许群 李航 李学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51,共11页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对他克莫司与环孢素A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依据PRISMA,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并根据以往相关综述和荟萃分析所引...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对他克莫司与环孢素A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依据PRISMA,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并根据以往相关综述和荟萃分析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进一步检索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3.3.1软件Meta 4.5.0包和Gemtc 0.8.1包对纳入的研究文献进行网状荟萃分析。结果与他克莫司相比,环孢素A在治疗成人IMN时的完全缓解率(RR=0.98,95%CI:0.70~1.40)或总缓解率(RR=1.00,95%CI:0.90~1.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在肝功能受损(RR=1.40,95%CI:0.52~4.00)、感染(RR=0.75,95%CI:0.18~3.10)、胃肠道症状(RR=2.1,95%CI:0.36~28.00)等常见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环孢素A与他克莫司治疗成人IMN的缓解率及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环孢素a 他克莫司 网状荟萃分析
下载PDF
小剂量激素、环孢素A、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4
作者 邱波 梁卫东 +3 位作者 袁良东 张士奇 李洋 焦占峰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1期1427-1430,共4页
目的:评价小剂量醋酸泼尼松、环孢素A、雷公藤多苷三联疗法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2010-2013年在我院确诊的58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0.5 mg/(kg·d)]与环孢素A[3~5 mg/(kg... 目的:评价小剂量醋酸泼尼松、环孢素A、雷公藤多苷三联疗法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2010-2013年在我院确诊的58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0.5 mg/(kg·d)]与环孢素A[3~5 mg/(kg·d)]联合治疗,治疗组给予醋酸泼尼松[0.5 mg/(kg·d)]、环孢素A [2~3 mg/(kg·d)]、雷公藤多苷(60 mg/d)三联治疗,观察12个月,分别于治疗后1、3、6、12个月检测患者血肌酐、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肌酐、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2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缓解率分别为82.7%、79.3%,治疗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肌酐升高,1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发生皮肤疱疹病毒感染。结论小剂量激素联合环孢素A、雷公藤多苷三联疗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缓解率与激素联合常规剂量环孢素A的缓解率相当,但费用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泼尼松 环孢素a 雷公藤多苷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下载PDF
环孢素A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对照性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姚小丹 陈惠萍 +4 位作者 唐政 胡伟新 尹广 刘志红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目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发病之一,至今尚无肯定疗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照性临床研究观察国产环孢素(赛斯平)对IMN的疗效。方法:观察23例经肾活检证实诊断的IMN患者对环孢素A(CsA... 目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发病之一,至今尚无肯定疗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照性临床研究观察国产环孢素(赛斯平)对IMN的疗效。方法:观察23例经肾活检证实诊断的IMN患者对环孢素A(CsA)或开搏通(Cap)的治疗反应。CsA治疗组:13例,治疗方法为5mg/(kg·d)一个月,继4mg/(kg·d)一个月,然后按每月2mg/(kg·d)维持8~12个月;Cap治疗组:10例,采用375mg/d维持治疗。两组其它治疗相同,治疗前的临床资料、病理资料及平均随访时间无差异。治疗结果分为:完全缓解(尿蛋白<04g/24h,血清白蛋白>35g/L)、部分缓解(尿蛋白在04~10g/24h,血清白蛋白在30~35g/L)及未缓解(尿蛋白>10g/24h,血清白蛋白<30g/L)。结果:治疗3个月后,CsA组的完全缓解率为461%(6/13),部分缓解率为154%(2/13),而Cap组分别为0%及20%,两组近期完全缓解率差异显著;治疗15个月后,CsA组完全缓解率为569%(7/13),部分缓解率为231%(3/13),而在Cap组分别为20%及20%。两组远期完全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 膜性肾病 环孢素a
下载PDF
环孢素A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刘莉华 马胜银 +1 位作者 刘朝阳 高军 《安徽医学》 2013年第8期1217-1219,共3页
目的观察环孢素A(CSA)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肾活检病理证实为IMN的患者30例,被随机分为两组,CSA组14例,起始量2.5~3.5mg,/(kg·d),CTX组16例,0.6~0.8g/M,累积计量6~8g。治疗期间定... 目的观察环孢素A(CSA)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肾活检病理证实为IMN的患者30例,被随机分为两组,CSA组14例,起始量2.5~3.5mg,/(kg·d),CTX组16例,0.6~0.8g/M,累积计量6~8g。治疗期间定期监测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血肌酐、三酰甘油等疗效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时,CSA组患者完全缓解5(5/14)例,部分缓解6(6/14)例,CTX组患者完全缓解7(7/16)例,部分缓解4(4/16)例。治疗12个月时,CSA组患者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4例,CTX组患者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4例。两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A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CSA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环孢素a 疗效
下载PDF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免疫抑制疗法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侯静 曹灵 +1 位作者 刘进 陈昕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78,82,共6页
目的进行关于表现为肾病综合症的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免疫抑制疗法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NKI等数据库,收集关于伴有肾病综合症的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免疫抑制疗法的RCT研究论文。结果免疫抑制... 目的进行关于表现为肾病综合症的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免疫抑制疗法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NKI等数据库,收集关于伴有肾病综合症的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免疫抑制疗法的RCT研究论文。结果免疫抑制疗法能够提高患者完全缓解率与部分缓解率(16项RCT研究,864例患者;1.31[1.01~1.70];P=0.04),但却更容易造成停药与入院治疗(16项RCT研究,880例患者;5.35[2.19~13.02];P=0.002)。皮质类固醇+烷化剂疗法能够显著降低全死因死亡率与终末期肾病发生率(8项RCT研究,448例患者;0.44[0.26~0.75];P=0.002),提高患者完全缓解率与部分缓解率(7项RCT研究,422例患者;1.46[1.13~1.89];P=0.004),但会导致更多不良反应发生(4项RCT研究,303例患者;4.20[1.15~15.32];P=0.03)。环磷酰胺较苯丁酸氮芥安全性更好(3项RCT研究,147例患者;0.48[0.26~0.90];P=0.02)。未发现环磷酰胺与霉酚酸酯优于烷化剂疗法。他克莫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显著减少蛋白尿。结论烷化剂+皮质类固醇疗法对于成年人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有着较好的远期及近期疗效,但更易造成患者入院或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免疫抑制疗法 METa分析
下载PDF
环孢素A与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忠锋 张建伟 +1 位作者 夏楠楠 何兵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6期16-18,60,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环孢素A(CsA)与环磷酰胺(CTX)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门诊长期随访的经肾活检确诊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CsA组与CTX组各20例,分别给予CsA联合糖皮质激素,CTX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疗... 目的对比观察环孢素A(CsA)与环磷酰胺(CTX)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门诊长期随访的经肾活检确诊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CsA组与CTX组各20例,分别给予CsA联合糖皮质激素,CTX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12个月。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脂、肝、肾功能、血白细胞总数变化及其他不良反应,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缓解率。结果治疗3、6个月末CsA组的尿蛋白定量、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CTX组(P<0.05),血浆白蛋白显著高于CTX组(P<0.05),而6个月末时CTX组的血白细胞水平显著低于CsA组(P<0.05),两组的ALT、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末及6个月末CsA组的缓解率显著高于CTX组(x2=5.11,P<0.05;x2=4.26,P<0.05)。治疗12个月末两组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P>0.05)。结论与CTX比较,CsA联合激素治疗IMN总体疗效相当,但CsA起效更快,近期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环磷酰胺 激素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下载PDF
环孢素A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谭鹤长 黄向阳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7期81-82,共2页
目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之一,因其对激素不敏感而易于成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本文通过观察环孢素A+小剂量激素治疗IMN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方法观察31例经肾活检证实诊断的IMN患者对环孢素A(CsA)+小剂量... 目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之一,因其对激素不敏感而易于成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本文通过观察环孢素A+小剂量激素治疗IMN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方法观察31例经肾活检证实诊断的IMN患者对环孢素A(CsA)+小剂量激素的治疗反应。治疗方法为环孢素A2~3mg·kg-1·d-1(CsA血药浓度120~150mg/L)8周,继以1~2mg·kg-1·d-1(CsA血药浓度80~100mg/L)维持12~24个月;泼尼松给予0.25mg·kg-1·d-1开始,8周后每2周逐渐减量至0.125mg·kg-1·d-1维持。观察尿蛋白排出量、血浆蛋白和症状体征。结果完全缓解率52%,部分缓解率35%,未缓解13%,有效率达87%。结论环孢素A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IMN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小剂量激素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下载PDF
环孢素A、强的松和抗凝联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炎的回顾性分析
10
作者 竺艳娟 廖履坦 +1 位作者 吴兆龙 陶凤武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460-462,共3页
比较单用强的松、强的松+环磷酰胺、强的松+环孢素A3种不同方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炎的疗效,进行3~10a的随访总结。方法测定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肌酐值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单用强的松治疗组30例,完全缓解11例(... 比较单用强的松、强的松+环磷酰胺、强的松+环孢素A3种不同方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炎的疗效,进行3~10a的随访总结。方法测定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肌酐值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单用强的松治疗组30例,完全缓解11例(37%),部分缓解7例(23%),有效率60%;强的松+环磷酰胺组24例,完全缓解10例(42%),部分缓解4例(16%),有效率58.3%;强的松+环孢素A组26例,完全缓解19例(73%),部分缓解4例(15%),有效率88.5%。在随访中,3组患者的两年复发率分别为33.3%,35.7%,34.8%,其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建议在特发性膜性肾炎的治疗上,对激素无效者可加用环孢素A治疗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炎 特发性 膜性肾炎 环孢素a 强的松 抗凝疗法
下载PDF
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外周血Th17/Treg失衡在环孢素A治疗后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唐丹 张剑彬 +2 位作者 郭继光 陈莉 段雪莲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56-561,共6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外周血Th17和调节性T细胞在环孢素A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5-09~2016-10期间确诊为特发性膜性肾病且危险程度分级为中高危患者24例作为观察组,1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所有观察...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外周血Th17和调节性T细胞在环孢素A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5-09~2016-10期间确诊为特发性膜性肾病且危险程度分级为中高危患者24例作为观察组,1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所有观察组均予以醋酸泼尼酸联合环孢素A治疗,随访6个月,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采用全自动生化法检测患者血清ALB、24 h尿蛋白,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Treg百分比,ELISA检测外周血IL-17、TNF-α和TGF-β1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外周血Th17百分比和IL-17、TNF-α水平升高(P<0.05),而外周血Treg百分比及TGF-β1水平降低(P<0.05),其中高危组患者外周血Th17百分比、IL-17及TNF-α明显高于中危组,而外周血Treg百分比及TGF-β1明显低于中危组;线性相关分析提示观察组24 h尿蛋白水平与Th17百分比成正相关,与Treg百分比水平成负相关,与Th17/Treg比值成正相关。经规范氢化泼尼松联合环孢素A治疗6月后,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及24 h尿蛋白水平将观察组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其中有效组患者不仅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而且外周血Th17百分比和IL-17、TNF-α水平下降(P<0.05),外周血Treg百分比及TGF-β1升高(P<0.05),而无效组上述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存在外周血Th17/Treg失衡,并且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环孢素A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可有效改善外周血Th17/Treg免疫失衡,其失衡改善程度与环孢素A疗效相关;监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外周血Treg、Th17含量变化对指导病情评估及临床治疗疗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 TREG 特发性膜性肾病 环孢素a
下载PDF
不同免疫抑制方案治疗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业娜 王雪瑶 +1 位作者 王婉宁 许钟镐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1年第3期228-238,共11页
目的应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免疫抑制方案治疗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和Clinical Trial及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期刊数据库... 目的应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免疫抑制方案治疗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和Clinical Trial及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期刊数据库建立至2020年5月30日公开发表的成人IMN免疫抑制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进行网状Meta分析,以直接和间接比较方式评估最优治疗方案。结果共纳入51项随机对照研究,共计2955例,17种免疫抑制方案根据概率累积排序面积图排序,总缓解率方面,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雷公藤多苷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方案>雷公藤多苷方案>咪唑立宾方案>雷公藤多苷联合他克莫司方案>利妥昔单抗方案;在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方面,雷公藤多苷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方案最优,其次为雷公藤多苷联合他克莫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环孢素A联合来氟米特、雷公藤多苷;在保持血肌酐方面,雷公藤多苷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最优,其次为雷公藤多苷联合来氟米特、苯丁酸氮芥、吗替麦考酚酯、来氟米特;在耐受性方面,雷公藤多苷最优,其次是他克莫司、雷公藤多苷联合来氟米特、来氟米特、雷公藤多苷联合他克莫司。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方案无论是总缓解率还是降低尿蛋白、保持血清肌酐均为疗效最佳方案,安全性方面雷公藤多苷最佳,目前仍需更多高质量随机试验证据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免疫抑制治疗 随机对照试验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环孢霉素A与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膜性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国富 刘婷 包蓓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6期522-525,共4页
目的:比较环孢霉素A(CSA)与环磷酰胺(CTX)联合激素治疗成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经肾活检确诊为IMN,在诊断上排除了继发性膜性肾病,单用激素治疗无效或复发,随机分两组分别予CSA联用糖... 目的:比较环孢霉素A(CSA)与环磷酰胺(CTX)联合激素治疗成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经肾活检确诊为IMN,在诊断上排除了继发性膜性肾病,单用激素治疗无效或复发,随机分两组分别予CSA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CSA组)或CTX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CTX组),疗程至少12个月。观察各组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肾功能、血糖、白细胞总数及其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全部患者且在正式进入研究治疗前未用或已停用类固醇激素和细胞毒药物达半年以上。结果:治疗3个月末,CsA组的24h尿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显著低于CTX组(P均<0.01),血清白蛋白显著高于CTX组(P<0.01)。两组患者的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TX组的WBC显著低于CsA组(P<0.01)。CsA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CTX组(χ2=4.6317,P<0.05)。治疗12个月末两组的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75,P>0.05)。Cs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40=20.0%)显著低于CTX组(15/36=41.7%)(χ2=4.2146,P<0.05)。结论:与CTX相比,CsA联用糖皮质激素对IMN治疗12个月的总体疗效相当,但CsA起效更快,近期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小。CsA≤5mg.kg-1.d-1用于肾功能正常IMN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肾病综合征 环孢霉素a 环磷酰胺 泼尼松
下载PDF
环孢素A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Meta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蒋欣宇 李现成 程小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303-1308,1317,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环孢素A(CsA)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 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这7个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 目的:系统评价环孢素A(CsA)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 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这7个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的数据。由2名人员单独挑选文献、提取数据资料,应用Rev Man5.4.1进行制作风险评估图和Meta分析和R语言4.0.3进行发表偏倚评估。结果:共纳入文献13个,共825例患者,试验组414例,对照组411例,两组相比,12个月RR(OR=2.40,95%CI:1.64~3.51,P<0.00001)、12个月CR(OR=1.93,95%CI:1.36~2.76,P=0.0003)、不良反应发生率(OR=0.31,95%CI:0.21~0.45,P<0.00001)、血肌酐值(MD=1.31,95%CI:-0.34~2.96,P=0.12)、血清总胆固醇(SMD=-1.21,95%CI:-1.39~-1.03,P<0.00001)、24h尿蛋白定量(SMD=-1.16,95%CI:-1.93~-0.39,P=0.003)、血清白蛋白(MD=6.76,95%CI:6.24~7.28,P<0.00001)。分析结果显示环孢素A组在治疗IMN的完全缓解率和总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血清胆固醇、提升血清白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而在降低血肌酐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治疗环磷酰胺,环孢素A在治疗IMN缓解率上、降低尿蛋白、提升血清白蛋白水平、降脂具有一定的优势,由于大部分文献质量较低,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环孢菌素 糖皮质激素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安全性
下载PDF
环磷酰胺与环孢素A分别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李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3期24-25,27,共3页
目的比较环磷酰胺与环孢素A分别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为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环磷酰胺组、环孢素A组各23例,分别予以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 目的比较环磷酰胺与环孢素A分别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为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环磷酰胺组、环孢素A组各23例,分别予以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及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以及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总环节率,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生化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血清白蛋白、胆固醇、丙氨酸转氨酶)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总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时,环孢素A组总缓解率高于环磷酰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含量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胆固醇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环磷酰胺与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对于肾病综合征的缓解以及短期预后差异不大,但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见效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环孢素a 糖皮质激素 原发性膜性肾病
下载PDF
环孢素A联合泼尼松治疗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效果的Meta分析
16
作者 刘孟宇 《天津药学》 2022年第3期55-60,共6页
目的:系统性评价环孢素A联合泼尼松治疗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计算机系统全面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期刊、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检索有关环孢素A联合泼尼松治疗老年IMN的应用效果相关文献,将检... 目的:系统性评价环孢素A联合泼尼松治疗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计算机系统全面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期刊、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检索有关环孢素A联合泼尼松治疗老年IMN的应用效果相关文献,将检索时间设定为2010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参照改良Jadad评分标准对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录入所取文献中主要的结局指标,采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8篇,共纳入IMN患者546例,8篇均观察环孢素A联合泼尼松治疗IMN临床疗效,5篇观察IMN患者血肌酐与24 h蛋白尿定量变化,5篇观察环孢素A联合泼尼松安全性,均可提取有效数据;将全部主要观察指标数据录入后,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环孢素A联合泼尼松治疗IMN疗效较佳[MD=2.45,95%CI(1.46,4.12),P<0.001],更利于改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MD=-0.75,95%CI(-1.02,-0.48),P<0.001],且安全性好[MD=0.98,95%CI(0.42,2.26),P=0.99],但无法很好地改善血肌酐水平[MD=1.48,95%CI(-1.13,4.09),P=0.27]。结论:环孢素A联合泼尼松治疗老年IMN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且安全性好,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但无法很好地改善血肌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老年 环孢素a 泼尼松 METa分析
下载PDF
预防性抗凝治疗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子康 梁伟 丁国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8期39-44,54,共7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且病理确诊的197例IM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预防性抗凝治...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且病理确诊的197例IM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分为预防性抗凝组(n=99)与未预防性抗凝组(n=98),根据抗凝方案差异,预防性抗凝组分为低分子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直接口服抗凝剂(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DOACs)组及华法林组。比较组间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资料的差异,以及使用抗凝药物6个月后,组间患者的疗效、血栓及出血事件的差异。结果与未预防性抗凝组比较,预防性抗凝组男性比例、年龄、24h尿总蛋白、D-二聚体、血总胆固醇较高,白蛋白(albumin,ALB)、凝血酶Ⅲ活性较低(P<0.05)。两组患者在肾脏病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预防性抗凝组患者的血栓事件比例高于预防性抗凝组(12.2%vs 3.0%,P=0.030),血栓部位以下肢静脉血栓为主;预防性抗凝组出血事件比例高于未预防性抗凝组(15.1%vs 2.0%,P=0.003),出血部位以皮肤黏膜及牙龈出血为主。血栓高风险组(ALB<25g/L)中,未预防性抗凝组血栓事件比例高于预防性抗凝组(9.2%vs 1.0%,P=0.022)。3组比较,华法林组出血比例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DOACs组(33.3%vs 5.7%vs 16.3%,P=0.042)。结论无论何种预防性抗凝治疗方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或DOACs)均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IMN患者发生血栓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预防性抗凝治疗 出血 血栓 肾病综合征
下载PDF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史洲 李建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8期202-205,共4页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MN取得了一定进展,中医诊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存在优势,临床基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原则,运用中医内治、中医外治等特色疗法,...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MN取得了一定进展,中医诊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存在优势,临床基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原则,运用中医内治、中医外治等特色疗法,在缓解该病难治症状、预防复发等方面有一定的效果,呈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文章从IMN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方面展开综述,旨在进一步为中医药治疗IMN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肿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2021) 被引量:31
19
作者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 +2 位作者 杨丽虹 苏佩玲 包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7-659,共13页
特发性膜性肾病占我国肾小球疾病的24.9%,已跃居第二位且比例有逐年增高趋势。中医药治疗已广泛应用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实践中,然而目前尚无中医治疗膜性肾病的循证实践指南。本指南按照国际指南制订方法与步骤,证据质量及推荐意见... 特发性膜性肾病占我国肾小球疾病的24.9%,已跃居第二位且比例有逐年增高趋势。中医药治疗已广泛应用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实践中,然而目前尚无中医治疗膜性肾病的循证实践指南。本指南按照国际指南制订方法与步骤,证据质量及推荐意见强度使用GRADE方法,通过访谈国医大师以及广东省名中医,确定指南范围、形成临床问题提纲;基于访谈结果和现有中西医肾病指南、权威教材以及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和回顾的结果拟定临床问题、膜性肾病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以及中医证型的调查清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专家调查;然后针对临床问题检索到的证据进行质量评价,并举行专家共识会议,最终形成关于中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10条推荐意见。本指南聚焦于中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实践,适用于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以及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及医务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膜性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中医学 中医药疗法 循证实践 诊疗指南
下载PDF
中医方案治疗伴肾病范围蛋白尿的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蔡小凡 张晓丹 +5 位作者 李雪玲 陈以平 邓跃毅 钟逸斐 韩莉 胡晏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32期3535-3540,3550,共7页
目的探讨以中医方案治疗伴肾病范围蛋白尿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8年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经中医方案治疗的213例表现为肾病范围蛋白尿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分析... 目的探讨以中医方案治疗伴肾病范围蛋白尿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8年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经中医方案治疗的213例表现为肾病范围蛋白尿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分析患者的总体疗效、肾脏存活率及复发情况,然后将患者分为难治组及初治组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按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无效进行分组评估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213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5%(165/213),其中完全缓解率为47.9%(102/213),复发率为20.6%(34/165);3年、5年、10年的肾脏存活率分别为99.4%,98.8%,93.7%;完全缓解复发后,24 h尿蛋白<3.5 g者再次缓解率和女性患者比例高于24 h尿蛋白≥3.5 g者(P均<0.05)。难治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女性比例、基线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明显低于初治组(P均<0.05),而病程明显长于初治组(P<0.05)。女性、高血压及eGFR是影响患者是否达到完全缓解的重要因素,而血浆白蛋白水平、随访时间则是患者是否有效的原因。结论中医方案为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明确,可有效降低24 h尿蛋白水平,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保护肾功能,对难治性患者亦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不如初治者。女性、高血压、eGFR、血浆白蛋白及随访时间是影响中医方案治疗疗效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中医综合方案 蛋白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