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涉BmNPV极早期非必需基因ie-2的转基因家蚕系统构建和抗性检测 被引量:2
1
作者 蒋亮 彭正文 +4 位作者 党颖慧 赵萍 肖阳 邢东旭 夏庆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0-715,共6页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严重危害家蚕的病原之一。为了探究通过转基因干涉BmNPV非必需基因抑制病毒的增殖,提高家蚕抗性的可行性,选择BmNPV极早期非必需基因ie-2作为靶标,构建转基因干涉载体,通过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家蚕系统A4Pie2...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严重危害家蚕的病原之一。为了探究通过转基因干涉BmNPV非必需基因抑制病毒的增殖,提高家蚕抗性的可行性,选择BmNPV极早期非必需基因ie-2作为靶标,构建转基因干涉载体,通过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家蚕系统A4Pie2H-A和A4Pie2H-B。3龄幼虫添食感染BmNPV后,A4Pie2H-A与A4Pie2H-B的幼虫死亡率分别比非转基因对照品种降低19%和24%;定量PCR结果显示A4Pie2H-A与A4Pie2H-B的幼虫体内的ie-2 mRNA表达量分别为非转基因对照品种的50%和20%,病毒DNA含量分别为非转基因对照品种的32%和12%。此外,2个转基因家蚕系统的全茧量和茧层率与正常家蚕品种比较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干涉BmNPV极早期非必需基因ie-2可以显著抑制转基因家蚕体内病毒的复制增殖,使幼虫死亡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非必需基因 ie-2 转基因干涉 家蚕 抗性 经济性状
下载PDF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ie-2和pe-38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卫国 夏爱华 +2 位作者 张志芳 李季生 牟志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3-198,共6页
采用随机克隆方法,通过对插入pGEM-3Z载体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部分片段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获得了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2个极早期基因ie-2和pe-38的序列及pe-38的5′启动子区,其推定的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295和302个氨基... 采用随机克隆方法,通过对插入pGEM-3Z载体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部分片段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获得了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2个极早期基因ie-2和pe-38的序列及pe-38的5′启动子区,其推定的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295和302个氨基酸,并且内部含有一个保守的锌指结构和亮氨酸拉链。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ie-2和pe-38基因与黄杉毒蛾多角体病毒的同源性较高,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同源性都很低;在分子进化方面,这2个基因的保守性不强,出现大片段缺失,是研究分子进化及物种关系比较典型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ie-2基因 pe-38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ie-2基因dsRNA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金宏 卢从德 +1 位作者 王代刚 孔卫青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26,共4页
为了研究ie-2基因的dsRNA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的抑制效果,根据NCBI公布的BmNPV(T3株)基因组序列,克隆了BmNPV极早期表达因子ie-2.将该基因用亚克隆的方法导入到L4440载体中构建L4440-ie-2,并成功转入大肠杆菌HT115(DE3).IPTG诱导... 为了研究ie-2基因的dsRNA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的抑制效果,根据NCBI公布的BmNPV(T3株)基因组序列,克隆了BmNPV极早期表达因子ie-2.将该基因用亚克隆的方法导入到L4440载体中构建L4440-ie-2,并成功转入大肠杆菌HT115(DE3).IPTG诱导可以成功表达相应的ds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双链RNA ie-2基因
下载PDF
掺杂方法对Cu-OMS-2催化氧化甲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陆义媛 孙敬雅 +3 位作者 宁欣 万海勤 许昭怡 郑寿荣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27-2633,共7页
分别采用前掺杂法(PI)、离子交换法(IE)和浸渍法(IM)合成了过渡金属Cu掺杂的催化剂Cu-OMS-2,通过XRD、BET、XPS、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燃烧性能.XRD结果显示,全部掺Cu样品与单纯OMS-2晶相峰相... 分别采用前掺杂法(PI)、离子交换法(IE)和浸渍法(IM)合成了过渡金属Cu掺杂的催化剂Cu-OMS-2,通过XRD、BET、XPS、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燃烧性能.XRD结果显示,全部掺Cu样品与单纯OMS-2晶相峰相同;XPS结果表明,Cu掺杂有效调控了Mn^(3+)/Mn^(4+)的比例,催化剂表面形成不同数量氧空位,其中前掺杂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生成了更多的氧空位;H_2-TPR结果显示Cu掺杂降低了催化剂还原温度,且前掺杂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催化剂的还原温度低于浸渍法合成的样品.因此,前掺杂法和离子交换法合成的催化剂在甲苯催化氧化中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MS-2 甲苯 催化氧化 掺杂法 离子交换法 浸渍法
下载PDF
我国优秀女足运动员间歇性跑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秦旸 张娜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8-122,共5页
运用测试法以及统计法对18名国家女足运动员进行测试与分析,探讨我国优秀女足运动员间歇性跑动能力特征。结论:我国优秀女足运动员YO-YO IE-2测试跑动特征值为1409.13±372.01m,跑动距离区间为680-2320m,最大心率为186±8.21b/m... 运用测试法以及统计法对18名国家女足运动员进行测试与分析,探讨我国优秀女足运动员间歇性跑动能力特征。结论:我国优秀女足运动员YO-YO IE-2测试跑动特征值为1409.13±372.01m,跑动距离区间为680-2320m,最大心率为186±8.21b/min,平均心率强度为94%±2%,测试结束后1分钟的心率恢复速率为18%±5%。不同阶段YO-YO IE-2测试结果显示女足运动员间歇性跑动能力与训练负荷强度具有较强相关性,与训练负荷量度没有显著性相关。不同位置运动员YO-YO IE-2测试结果提示,除中后卫与边后卫、中后卫与边前卫运动员的间歇性跑动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之外,其他位置运动员之间没有呈现显著性差异,表明女足运动员间歇性跑动能力没有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位置体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足运动员 间歇性跑动 特征 YO-YO ie-2测试
下载PDF
肠球菌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瞿婷婷 陈亚岗 +2 位作者 俞云松 魏泽庆 李兰娟 《浙江预防医学》 2004年第7期3-4,25,共3页
目的 明确各种肠球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及耐药情况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 10 6株临床分离的肠球菌采用K -B法测定 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 3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用琼脂筛选法筛选出庆大霉素高水... 目的 明确各种肠球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及耐药情况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 10 6株临床分离的肠球菌采用K -B法测定 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 3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用琼脂筛选法筛选出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 (HLGR) ,同时用PCR法检测HLGR的主要耐药基因aac(6 ) Ie aph(2 ) Ia,并与药敏结果进行比较。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测定产β—内酰胺酶的状况。结果  10 6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没有耐药株 ;所有肠球菌均末检测到β—内酰胺酶 ;屎肠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 ;奎奴普丁 /达福普汀对粪肠球菌的作用差 ,而对屎肠球菌有较强作用。 64 2 %的肠球菌对庆大霉素高度耐药。PCR检测出HLGR中aac(6 ) Ie aph(2 ) Ia ,基因阳性率为73 5 % (5 0 /68) ,克隆测序证实为aac(6 ) Ie aph(2 ) Ia特异性产物。结论 除了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高度敏感外 ,肠球菌对其它抗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其中HLGR占 64 2 %。HLGR的主要耐药机制是aac(6 ) Ie aph(2 ) Ia,基因编码的氨基糖苷类钝化酶AAC(6’) Ie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耐药性 PCR法 尿路感染 致病菌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噻肟乙酸纯度
7
作者 许峰 应玲 《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年第1期97-98,共2页
用反相高效液相包谱法(RP-HPLC 法)测定样品中氨噻肟乙酸纯度,方法简单快速。流动相采用 pH=3.1的混合磷酸盐缓冲溶液,检测波长236nm,柱温32℃。样品不需任何处理,可直接进 ZORBAX ODS 柱分析。进样量在0.02~0.17μg 时,峰高与浓度呈... 用反相高效液相包谱法(RP-HPLC 法)测定样品中氨噻肟乙酸纯度,方法简单快速。流动相采用 pH=3.1的混合磷酸盐缓冲溶液,检测波长236nm,柱温32℃。样品不需任何处理,可直接进 ZORBAX ODS 柱分析。进样量在0.02~0.17μg 时,峰高与浓度呈良好线性。本方法的平均回收率99.41%,变异系数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氨噻肟乙酸
下载PDF
羧甲基淀粉钠接枝共聚物及其凝胶体系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沙丽 牛全宇 刘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3-175,共3页
以羧甲基淀粉钠(CMSNa)为接枝骨架,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接枝单体,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接枝共聚物CMSNa-g-(AM-co-AMPS)。深入探讨合成条件对接枝物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同时... 以羧甲基淀粉钠(CMSNa)为接枝骨架,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接枝单体,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接枝共聚物CMSNa-g-(AM-co-AMPS)。深入探讨合成条件对接枝物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同时与PAM(W=1000万)比较而言,接枝共聚物表现出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针对接枝共聚物交联凝胶的抗剪切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枝物交联凝胶在170s-1的剪切速率下,持续剪切30min,黏度仍可保持在300mPa·s以上。淀粉衍生物的引入,既可提升聚合物的应用性能,又降低成本,极大地拓展了淀粉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凝胶 羧甲基淀粉钠 丙烯酰胺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