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棘黄姑鱼IGF3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林权卓 陈奕彬 +4 位作者 胡娟 王树启 杨宪宽 沈卓坤 赵会宏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8,共9页
以双棘黄姑鱼(Protonibea diacanthus)为实验对象,通过RACE方法克隆得到IGFs家族成员IGF3。双棘黄姑鱼IGF3 c DNA全长1 184 bp。氨基酸一致性分析显示,双棘黄姑鱼IGF3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一致性最高,仅为58.0%;与自身I... 以双棘黄姑鱼(Protonibea diacanthus)为实验对象,通过RACE方法克隆得到IGFs家族成员IGF3。双棘黄姑鱼IGF3 c DNA全长1 184 bp。氨基酸一致性分析显示,双棘黄姑鱼IGF3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一致性最高,仅为58.0%;与自身IGF1的2个亚型及IGF2相比,一致性分别低至26.2%、25.2%和21.9%。系统进化树显示鱼类IGF3基因先与IGF2聚类,再与IGF1汇聚构成IGF家族,最后IGFs与胰岛素聚类。组织表达模式显示IGF3在双棘黄姑鱼心脏、性腺、脑区均有表达,在性腺中表达最强。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IGF3在精巢发育期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呈显著下降趋势;在卵巢成熟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此外,雌鱼在成熟期前、中、后脑IGF3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而雄鱼各脑区IGF3表达趋势呈多样性。上述结果表明,IGF3可能参与了双棘黄姑鱼精巢发育和卵巢成熟期生殖功能的调节,且前脑可能主要参与了IGF3在性腺表达的反馈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棘黄姑鱼 igf3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
下载PDF
翘嘴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3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建波 贾永义 +4 位作者 蔡李娜 顾志敏 刘士力 迟美丽 程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4-740,共7页
为研究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3,igf3)基因在性别调控过程中的作用,基于分子克隆手段RT-PCR和RACE技术相结合方法扩增到翘嘴鲌igf3基因完整cDNA序列,利用qRT-PCR技术检测其在... 为研究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3,igf3)基因在性别调控过程中的作用,基于分子克隆手段RT-PCR和RACE技术相结合方法扩增到翘嘴鲌igf3基因完整cDNA序列,利用qRT-PCR技术检测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最后通过甲基化检测方法比较分析了翘嘴鲌性腺组织igf3基因组水平的CpG岛修饰水平。实验结果显示igf3 cDNA序列全长901 bp,包含92 bp的5′端非编码区和203 bp的3′端非编码区,开放阅读框606 bp,编码201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类似于其他IGF家族成员igf1和igf2,igf3同样存在保守的特征结构域,主要划分为前体信号肽、B、C、A、D和E区。igf3基因在翘嘴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明显(P<0.05),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精巢组织,而在脑、心脏、脾脏、肝脏、肌肉和肾脏中表达丰度极低。甲基化检测结果显示在卵巢中CG位点几乎不发生甲基化,然而精巢中的甲基化程度非常高,这与其表达水平正好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igf3可能参与了性腺的形成或功能维持,igf3基因组启动子区域的DNA甲基化修饰与其在性腺组织的二态性表达特征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 igf3 表达分析 DNA甲基化
下载PDF
花鲈igf3基因SNP位点的鉴定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3
作者 陶欣 邱丽华 +5 位作者 张博 王鹏飞 闫路路 赵超 林云想 林锋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是我国最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其年产量已突破19万吨,是构成我国“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遗传标记导致花鲈良种选育技术不成熟,这成为限制我国花鲈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 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是我国最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其年产量已突破19万吨,是构成我国“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遗传标记导致花鲈良种选育技术不成熟,这成为限制我国花鲈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为筛选花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3,igf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以及了解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本研究对同批次9月龄花鲈群体开展igf3基因SNP位点筛选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花鲈igf3基因上存在4个SNP位点,分别位于起始密码子下游C+2990T、G+3037A、C+3303G、G+3602A处,其中前3个位点位于内含子区,第4个位点位于外显子区。尽管单个SNP位点与花鲈生长性状之间并无显著关联性(P>0.05),但双倍型与花鲈生长性状之间却表现出明显的关联性(P<0.05)。其中,双倍型D2(CCGAGGC)花鲈个体各生长性状表现最优,其体重、头长、体高和体宽均显著高于D3型(CTGGCGCC)个体的(P<0.05)。本研究为筛选具备生长优势的花鲈提供了候选基因,有利于花鲈育种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igf3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生长性状
原文传递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gonad specific igf3 in the medaka ovary 被引量:2
4
作者 Jiale Xie Ying Zhong +4 位作者 Yuli Zhao Wenjie Xie Jing Guo Lang Gui Mingyou Li 《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 2022年第3期259-268,共10页
The gonad specific expression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3(igf3)has suggested an important role of igf3 in fish reproduction.In this study,medaka igf3 was isolated and its expression patterns were compared with igf... The gonad specific expression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3(igf3)has suggested an important role of igf3 in fish reproduction.In this study,medaka igf3 was isolated and its expression patterns were compared with igf1,and germ cell gene vasa in adult medaka ovary.Molecular cloning and sequencing showed that the open reading frame(ORF)of medaka igf3 was comprised of 501 nucleotides and encoded 166 amino acid residues.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analysis showed that igf3 RNA was specifically expressed in developing embryos and adult gonads of both sexes.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indicated that igf3 expression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during oogenesis,and reached its highest level at stage V.Using Chromogenic and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igf3 was shown to be present in the germ cells of oogonia and in oocytes at stages I-III,as well as abundant in granulosa cells and theca cells of oocytes at stages IV-V.In addition,igf3 and igf1 were expressed mutually in the outer theca cells of stage V oocytes in ovary.Collectively,we demonstrated that gonad specific igf3 could mark medaka ovarian somatic cells and germ cells.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igf3 during ovarian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3 IGF1 MEDAKA OVARY
原文传递
大菱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3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5
作者 张家荣 秦宏宇 +4 位作者 谢婷 张效宇 李飞霞 吕俊贤 贾玉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32,共13页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3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3, IGF3)在硬骨鱼类性别分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是否影响卵巢发育尚不明确。本研究以欧亚养殖良种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实验材料,通过RACE (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3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3, IGF3)在硬骨鱼类性别分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是否影响卵巢发育尚不明确。本研究以欧亚养殖良种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实验材料,通过RACE (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克隆技术,获得了IGF3全长cDNA序列,分析了其生物信息学特征,预测了其与IGF特异性受体(IGF receptors, IGF-1R, IGF-2R)结合情况,查明了其组织和卵巢不同发育时期表达规律。结果显示,大菱鲆IGF3 cDNA全长为1 255 bp,编码25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IGF3为亲水性蛋白,具有典型的IGF特异性结构域和信号肽序列,同狭鳞庸鲽(Hippoglossus stenolepis)同源性最高;蛋白质三级结构域由3个α螺旋串联而成,同IGF-1R和IGF-2R紧密结合。组织表达分析显示,igf3在大菱鲆各个组织中均有分布,雌、雄大菱鲆表达规律显著不同,但皆在脑组织中表达最高。在卵巢发育过程中,igf3在卵黄生成后期表达量显著上升,在核迁移期达到最高,在闭锁期显著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大菱鲆IGF3具有典型的IGFs家族结构特征,作为局域性内分泌因子,在组织中广泛分布且具有显著的性别二态性,同时参与调控了卵巢发育和成熟。相关结果为深入解析IGF3对大菱鲆卵巢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探究鱼类IGF3新功能提供了重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igf3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卵巢发育
下载PDF
IGF2BP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6
作者 薛永豪 王磊 +2 位作者 刘星达 刘鸿宇 王超奇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8-51,共4页
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3(IGF2BP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收集135例样本,其中膀胱癌组织65例、正常膀胱组织70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2种不同样本中IGF2BP3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显示:IGF2BP3在膀胱癌... 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3(IGF2BP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收集135例样本,其中膀胱癌组织65例、正常膀胱组织70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2种不同样本中IGF2BP3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显示:IGF2BP3在膀胱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水平,在正常膀胱组织几乎不表达,同时发现,IGF2BP3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吸烟史、病理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与肿瘤分期无关。IGF2BP3对膀胱癌的诊断及对肿瘤进展评估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IGF2BP3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环状RNA hsa_circ_0003221靶向miR-139-3p/IGF2BP3轴调控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分子机制
7
作者 栗璞 王敬雯 邹雅琴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9-764,共6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 hsa_circ_0003221(circPTK2)靶向微小RNA(miR)-139-3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IGF2BP3)轴调控口腔鳞癌(OSCC)细胞增殖、凋亡。方法:qRT-PCR检测组织及细胞中circPTK2、miR-139-3p、IGF2BP3 mRNA表达水平;将C... 目的:探讨环状RNA hsa_circ_0003221(circPTK2)靶向微小RNA(miR)-139-3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IGF2BP3)轴调控口腔鳞癌(OSCC)细胞增殖、凋亡。方法:qRT-PCR检测组织及细胞中circPTK2、miR-139-3p、IGF2BP3 mRNA表达水平;将CAL-27细胞分为5组:sh circPTK2、sh NC、sh circPTK2+miR-139-3p inhibitor、sh circPTK2+inhibitor NC、空白组。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率、凋亡率及相关蛋白、IGF2BP3的表达,并验证miR-139-3p与circPTK2、IGF2BP3的靶向关系。结果:miR-139-3p表达在OSCC组织及细胞中降低,circPTK2、IGF2BP3 mRNA表达增加(P<0.05);沉默circPTK2可抑制细胞增殖及circPTK2、IGF2BP3 mRNA及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及miR-139-3p表达(P<0.05);miR-139-3p inhibitor逆转了沉默circPTK2对CAL-27细胞恶性行为的抑制作用(P<0.05)。miR-139-3p分别与circPTK2、IGF 2BP3存在靶向关系。结论:沉默circPTK2可通过miR-139-3p/IGF2BP3轴调控OSCC细胞增殖、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PTK2 口腔鳞癌 增殖 凋亡 miR-139-3p/IGF2BP3轴
下载PDF
IGF2BP3基因表达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8
作者 乐凝 杨晶晶 +6 位作者 刘宇辰 张夏玮 王昊 温亚男 焦一帆 王莉莉 窦立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364,共10页
目的:探寻IGF2BP3基因表达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对本中心27例AML患者骨髓原代白血病细胞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IGF2BP3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在初治AML患者及难治AML(Refractory A... 目的:探寻IGF2BP3基因表达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对本中心27例AML患者骨髓原代白血病细胞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IGF2BP3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在初治AML患者及难治AML(Refractory AML)患者样本中验证。分析20例健康对照者和26例AML患者中IGF2BP3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两种蒽环类耐药细胞系(HL60/ADR、K562/ADR)中IGF2BP3表达水平,比较其与敏感细胞(HL60、K562)的表达差异。通过3个数据集,分析IGF2BP3在AM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进一步使用Cox生存分析IGF2BP3在AML中的预后价值。结果:在本中心27例AML患者骨髓原代白血病细胞中,难治性AML患者的IGF2BP3表达量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的患者(P=0.0343),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extramedullary infiltration,EMI)患者的IGF2BP3表达量明显高于无髓外浸润的AML患者(P=0.0049)。与健康人比较,IGF2BP3在AML患者中表达增加(P=0.0009)。蒽环类耐药细胞系(HL60/ADR、K562/ADR)中IGF2BP3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敏感细胞系(K562/ADR vs K562,P=0.0430;HL60/ADR vs HL60,P=0.7369)。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耐药细胞中IGF2BP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敏感细胞(P<0.001)。qPCR结果显示,难治AML患者中IGF2BP3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敏感患者(P=0.002)。在3个大样本AML患者队列中IGF2BP3高表达预示AML预后不良(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IGF2BP3高表达与患者较短的无事件生存(HR=1.887,P=0.024)和总体生存(HR=1.619,P=0.016)显著相关。结论:IGF2BP3基因高表达可能是AML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提示IGF2BP3基因有望成为AML的临床预后评估和提供治疗策略的新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IGF2BP3 预后
下载PDF
USP11调节IGF2BP3介导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机制研究
9
作者 郭红燕 吴福焱 王少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7-384,共8页
目的:探究去泛素化酶(USP11)通过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3(IGF2BP3)表达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恶性表型的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OSCC患者(n=50)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SP1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US... 目的:探究去泛素化酶(USP11)通过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3(IGF2BP3)表达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恶性表型的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OSCC患者(n=50)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SP1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USP11蛋白在正常人口腔上皮角质细胞(HOK)和人OSCC细胞SCC-25和CAL-27中表达;Kaplan-Meier生存模型分析USP11高低表达对OSCC患者生存率的影响;siRNA USP11(si-USP11)转染SCC-25和CAL-27细胞敲低内源性USP11表达;CCK-8、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敲低USP11后的IGF2BP3蛋白表达;敲低USP11和过表达IGF2BP3,检测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变化;过表达USP11同时敲低IGF2BP3,检测敲低IGF2BP3对USP11过表达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裸鼠接种SCC-25细胞构建皮下移植瘤模型,考察敲低USP11对SCC-25细胞成瘤抑制作用。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OSCC患者癌组织中USP11蛋白免疫组化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HOK细胞相比,SCC-25和CAL-27细胞USP1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敲低USP11降低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下调IGF2BP3蛋白表达。过表达IGF2BP3逆转USP11敲低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的抑制作用;敲低IGF2BP3逆转USP11过表达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促进作用。裸鼠致瘤性实验显示敲低USP11抑制移植瘤模型中SCC-25细胞体内生长。结论:USP11在OSC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且高表达患者预后更差,USP11通过上调IGF2BP3蛋白表达促进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P11 IGF2BP3 口腔鳞状细胞癌 增殖
下载PDF
Circ_0053943 complexed with IGF2BP3 drives uveal melanoma progression via regulating N6-methyladenosine modificat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0
作者 ANDI ZHAO YUE WANG +6 位作者 ZIJIN WANG QING SHAO QI GONG HUI ZHU SHIYA SHEN HU LIU XUEJUAN CHEN 《Oncology Research》 SCIE 2024年第5期983-998,共16页
Numerous studies have characterized the critical role of circular RNAs(circRNAs)as regulatory factors in the progression of multiple cancers.However,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circRNAs and their underlying molecular ... Numerous studies have characterized the critical role of circular RNAs(circRNAs)as regulatory factors in the progression of multiple cancers.However,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circRNAs and their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in the progression of uveal melanoma(UM)remain enigmatic.In this study,we identified a novel circRNA,circ_0053943,through re-analysis of UM microarray data and quantitative RT-PCR.Circ_0053943 was found to be upregulated in UM and to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tic ability of UM cells in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settings.Mechanistically,circ_0053943 was observed to bind to the KH1 and KH2 domain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binding protein 3(IGF2BP3),thereby enhancing the function of IGF2BP3 by stabilizing its target mRNA.RNA sequencing assays identifie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as a target gene of circ_0053943 and IGF2BP3 at the transcriptional level.Rescue assays demonstrated that circ_0053943 exerts its biological function by stabilizing EGFR mRNA and regulating the downstream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MAPK/ERK)signaling pathway.Collectively,circ_0053943 may promote UM progression by stabilizing EGFR mRNA and activating the MAPK/ERK signaling pathway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a circ_0053943/IGF2BP3/EGFR RNA-protein ternary complex,thus providing a potential biomarker and therapeutic target for 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eal melanoma Hsa_circ_0053943 IGF2BP3 EGFR MAPK/ERK signaling pathway
下载PDF
IGF1-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黄羽肉鸡肌肉和肝脏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1
作者 束婧婷 姬改革 +8 位作者 单艳菊 章明 巨晓军 刘一帆 屠云洁 盛中伟 唐燕飞 蒋华莲 邹剑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27-2038,共12页
【目的】IGF1-PI3K-Akt信号通路是调控生长发育的关键通路,选择慢速型的广西麻鸡和中速型的花山麻鸡作为研究对象,探究IGF1-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 【目的】IGF1-PI3K-Akt信号通路是调控生长发育的关键通路,选择慢速型的广西麻鸡和中速型的花山麻鸡作为研究对象,探究IGF1-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GF1R)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 IRS1)在骨骼肌和肝脏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为阐明黄羽肉鸡生长发育调控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PSS20.0比较广西麻鸡和花山麻鸡在胚胎期至出生后早期的生长发育差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上述3个基因在两个品种鸡胚胎期(9、12、16胚龄)和出生后(0、7、21、35、49和63日龄)胸肌、腿肌和肝脏中的表达差异,并将其与体重和组织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鸡生长发育早期体重、骨骼肌重和肝脏重变化呈现显著的品种和时间特异性,经过选育的花山麻鸡体重和组织重的增长在胚胎发育后期已经远远超过广西麻鸡。IGF1、IGF1R和IRS1基因表达存在显著的品种、组织和发育时段特异性,总体上,在胚胎期肌肉中的表达量高于肝脏组织,出生后则为肝脏中的表达量高于肌肉组织,广西麻鸡肌肉中的表达量高于花山麻鸡,而花山麻鸡肝脏中的表达量要高于广西麻鸡。IGF1基因在两个品种胸腿肌中均在9胚龄即可检测到表达,腿肌中表达量均是9胚龄时最高,除与12胚龄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各阶段差异显著,表达量最低点出现在出雏0日龄时;胸肌中则是12胚龄时表达量最高,63日龄时最低;肝脏中则出现品种差异,广西麻鸡胚胎期未检测到表达,从出雏0日龄开始表达,表达高峰出现在21日龄时,而在花山麻鸡中虽然胚胎期检测到表达但表达量极低,49日龄时达到表达高峰。两品种鸡肌肉和肝脏各个阶段均检测到IGF1R mRNA的表达,在胸肌和腿肌中的表达量均表现为9胚龄最高,广西麻鸡9胚龄与其他各阶段差异显著,花山麻鸡9胚龄除与12胚龄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各阶段均差异显著;肝脏中,广西麻鸡表达高峰出现在21日龄,且与9、12、16胚龄和0日龄差异显著,花山麻鸡则是63日龄时最高,与其他各阶段差异显著。两品种鸡肌肉和肝脏各个阶段均能检测到IRS1 mRNA的表达,在两品种肌肉中的表达量均表现为9胚龄或者12胚龄最高,与其他各阶段差异显著,随后下降,并在出雏后维持在较低水平;肝脏中IRS1的表达模式与IGF1R一致。IGF1、IGF1R和IRS1基因的表达两两之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肌肉中3个基因的表达与体重、胸(腿)肌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肝脏中3个基因的表达与体重、胸(腿)肌重、肝脏重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IGF1-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之间存在一致性趋势,品种间和组织间表达量的差异可能正是不同类型黄羽肉鸡生长发育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肉鸡 基因表达 IGF1-PI3K-Akt信号通路 肌肉 肝脏
下载PDF
GH/IGF-1促生长轴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治疗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旭 李海浪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25-129,共5页
关键词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结合蛋白3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综述
下载PDF
重组人截短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莹 邓鸿业 +3 位作者 狄春辉 施群 韩文玲 马大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的:建立人截短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原核高效表达系统。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截短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Des(13)IGF1〕的cDNA片段克隆到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MTY4中,用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蛋白并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放射免疫... 目的:建立人截短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原核高效表达系统。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截短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Des(13)IGF1〕的cDNA片段克隆到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MTY4中,用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蛋白并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放射免疫检测、N末端前16位氨基酸序列测定及生物活性检测等方法对所获蛋白进行了鉴定。结果:获得含人Des(13)IGF1基因的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出含凝血酶识别序列的MS2Des(13)IGF1融合蛋白,该蛋白经凝血酶消化后纯化可获得与天然型一致的人Des(13)IGF1。结论:该方法是获得人重组Des(13)IGF1的有效途径,对进一步研究Des(13)IGF1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IGF1 融合蛋白 Des(1-3)IGF1
下载PDF
红景天苷联合阿霉素对裸鼠HepG2肝癌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莲 崔书彦 +3 位作者 王晨雪 张红霞 李娜 简洋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21期2323-2327,共5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与阿霉素联合用药对裸鼠HepG2肝癌移植瘤的作用。方法采用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建立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将建模成功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阿霉素组、红景天苷组和联合组,每组6只。阿霉素组小鼠给予阿霉素溶液1mg/kg腹...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与阿霉素联合用药对裸鼠HepG2肝癌移植瘤的作用。方法采用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建立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将建模成功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阿霉素组、红景天苷组和联合组,每组6只。阿霉素组小鼠给予阿霉素溶液1mg/kg腹腔注射,红景天苷组给予红景天苷溶液80mg/kg腹腔注射,联合组给予相同剂量的阿霉素+红景天苷溶液腹腔注射,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各组均每2d注射1次,共15次。测定各组小鼠注射5次、10次、15次后的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实验结束后取瘤体测定瘤质量,并采用RT-PCR法测定肿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和IGF2BP3mRNA表达情况。结果联合组小鼠生存状况较好,肿瘤生长缓慢;其次是阿霉素组和红景天苷组;模型组小鼠生存状况较差,反应缓慢,肿瘤生长迅速。注射5次后,各组小鼠移植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8,P=0.225);注射10次后,联合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注射15次后,阿霉素组、红景天苷组和联合组小鼠肿瘤体积均明显小于模型组(P均<0.05),且联合组明显小于阿霉素组和红景天苷组(P均<0.05);联合组注射5次、10次、15次后的抑瘤率均明显高于阿霉素组和红景天苷组(P均<0.05)。阿霉素组、红景天苷组和联合组瘤体质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阿霉素组和红景天苷组(P均<0.05)。阿霉素组、红景天苷组和联合组MMP-2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TIMP-2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联合组MMP-2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阿霉素组和红景天苷组(P均<0.05),TIMP-2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阿霉素组和红景天苷组(P均<0.05)。阿霉素组和联合组IGF2和IGF2BP3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联合组IGF2和IGF2BP3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阿霉素组和红景天苷组(P均<0.05)。结论红景天苷与阿霉素联合用药可有效抑制裸鼠肝癌移植瘤生长,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阿霉素或红景天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阿霉素 红景天苷 基质金属蛋白酶-2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IGF2BP3
下载PDF
METTL3介导IGF2BP3 m6A修饰对儿童肝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慧珍 允文晶 崔西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054-3058,共5页
目的分析METTL3介导IGF2BP3 m6A修饰对儿童肝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q RT-PCR检测小儿肝母细胞瘤HuH-6中METTL3和IGF2BP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ETTL3和IGF2BP3蛋白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 目的分析METTL3介导IGF2BP3 m6A修饰对儿童肝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q RT-PCR检测小儿肝母细胞瘤HuH-6中METTL3和IGF2BP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ETTL3和IGF2BP3蛋白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在HuH-6细胞中敲低METTL3,并通过免疫印迹验证METTL3蛋白表达,采用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IGF2BP3的表达,m6A甲基化RNA免疫沉淀技术分析IGF2BP3 mRNA m6A修饰的情况;CCK-8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采用METTL3 sgRNA干预后会显著降低细胞METTL3表达水平(P<0.05);sgRNA组细胞48 h和72 h时细胞增殖水平明显低于空载体组(P<0.05);sgRNA组细胞24 h和48 h时细胞迁移明显低于空载体组,sgRNA组细胞侵袭水平明显低于空载体组;sgRNA组细胞中IGF2BP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载体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gRNA组细胞中m6A-IP及IGF2BP3 m6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空载体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TTL3可有效调节IGF2BP3 m6A修饰并对儿童肝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TL3 IGF2BP3 m6A修饰 肝母细胞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儿童
下载PDF
IGF-PI3K-Akt信号通路在生理性心肌肥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继政 孙飙 吕远远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3期6-10,共5页
心肌肥大是心肌细胞对多种刺激因素的复杂反应。心肌肥大可以分为三种:心肌的正常生长、运动诱导生理性心肌肥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的正常生长以及运动诱导的心肌生理性肥大,主要是通过IGF-PI3K-Akt信号通路进行信... 心肌肥大是心肌细胞对多种刺激因素的复杂反应。心肌肥大可以分为三种:心肌的正常生长、运动诱导生理性心肌肥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的正常生长以及运动诱导的心肌生理性肥大,主要是通过IGF-PI3K-Akt信号通路进行信号转导。本文就IGF-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结构特点、调节过程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肥大 病理性肥大 IGF—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STIP1基因沉默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鹏 刘琮 +4 位作者 李博 赵晨 周涛 周鹏飞 张兵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基因沉默(si-STIP1)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hFOB1.19细胞)和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MG63和SaoS-2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测定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STIP1)... 目的探讨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基因沉默(si-STIP1)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hFOB1.19细胞)和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MG63和SaoS-2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测定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STIP1)在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si-STIP1及阴性对照(si-NC)转染U2OS细胞48 h,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测定细胞迁移和侵袭,采用蛋白印迹测定细胞MMP2和MMP9及IGF1R/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hFOB1.19细胞相比,U2OS、MG63和SaoS-2细胞的STIP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与si-NC组相比,si-STIP1组U2OS细胞的增殖活性、迁移率、侵袭率均显著降低(均P<0.05),MMP2、MMP9、p-IGF1R、p-PI3K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STIP1基因沉默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控IGF1R/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 基因沉默 骨肉瘤 增殖 迁移 侵袭 IGF1R/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孕妇血清IGF-1、IGF-2、IGFBP-3水平与正常胎儿生长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烨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7年第3期23-23,26,共2页
目的探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水平与正常胎儿生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并且经过分娩产正常婴儿的产妇106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初产妇),分别... 目的探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水平与正常胎儿生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并且经过分娩产正常婴儿的产妇106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初产妇),分别在妊娠15~18周、25~28周、37~40周按阶段进行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孕妇160例血清中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结合蛋白3的含量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妇血清中IGF-1的含量逐渐升高。结论在不同阶段对孕妇进行血清检测具有一定意义,血清中IGF-1和IGFBP-3均与胎儿的生长有关,均可作为胎儿生长不同时期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IGF结合蛋白3
下载PDF
IGF1R/PI3K/Akt通路及其调控对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影响的研究
19
作者 李荣宾 黄延延 +1 位作者 林贤宾 杨建胜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12-115,共4页
目的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探索一个潜在的分子靶标.方法通过q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KLF16、IGF1R表达情况;通过抑制IGF1R/PI3K/Akt通路活化,检测相关靶标MMP2和MMP9的表达;通过IGF1R/PI3K/Akt通路... 目的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探索一个潜在的分子靶标.方法通过q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KLF16、IGF1R表达情况;通过抑制IGF1R/PI3K/Akt通路活化,检测相关靶标MMP2和MMP9的表达;通过IGF1R/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干预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qPCR提示,KLF16在NSCLC组织中表达降低,且随着NSCLC级别提高,表达量递减.NSCLC组织中存在明显IGF1R阳性,且IGF1R阳性表达量随着NSCLC级别增高而递增.同时,Western blot和Matrigel三维细胞培养结果表明,随着IGF1R/PI3K/Akt通路抑制剂浓度增加,IGF1R/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质、MMP2、MMP9表达水平也随之降低,肿瘤VM形成随之减少.结论NSCLC VM的形成与IGF1R/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KLF16在NSCLC中的表达趋势与IGF1R表达相反,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调控关系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抗血管生成 KLF16 IGF1R/PI3K/Akt 血管生成拟态
下载PDF
载蟾毒灵Pluronic-PEI纳米微囊通过抑制miR-497介导的IGF1-R-PI3K-Akt通路抗大肠癌侵袭转移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明泰 胡强 +11 位作者 殷佩浩 段友容 刘霖 欧阳常娟 谢东浩 曹雷 邱艳艳 程韵枫 王向东 周明 邹瑜 李荣鑫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10期89-96,共8页
目的探讨载蟾毒灵Pluronic-PEI纳米微囊通过抑制miR-497介导的IGF1-R-PI3K-Akt信号通路对大肠癌Lovo细胞体外及在裸鼠体内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慢病毒miR-497转染大肠癌Lovo细胞,观察载蟾毒灵Pluronic-PEI纳米微囊对Lovo细... 目的探讨载蟾毒灵Pluronic-PEI纳米微囊通过抑制miR-497介导的IGF1-R-PI3K-Akt信号通路对大肠癌Lovo细胞体外及在裸鼠体内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慢病毒miR-497转染大肠癌Lovo细胞,观察载蟾毒灵Pluronic-PEI纳米微囊对Lovo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miR-497介导的IGF1-R-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调控作用。建立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8周后处死动物,观测对成瘤的影响。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载蟾毒灵的纳米微囊对过表达miR-497的Lovo细胞的抑制率最显著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并使其凋亡率从(28.93±0.24)%提高至(75.20±0.29)%,明显高于相同浓度作用的Lovo细胞和Lovo NC细胞(P<0.01);划痕实验中过表达miR-497的Lovo细胞的迁移率从(0.083±0.019)(25 nmol/L)降低到(-0.242±0.035)(400 nmol/L),呈剂量依赖性;(2)Transwell结果提示载蟾毒灵纳米微囊在25 nmol/L就能够显著抑制过表达miR-497的Lovo细胞的侵袭作用;(3)免疫印迹分析提示载蟾毒灵的纳米微囊和LY 294002作用Lovo NC细胞和过表达miR-497的Lovo细胞,两种细胞的p-Akt Ser 473和p-Akt Thr 308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而pan-Akt变化不明显。(4)体内实验显示载蟾毒灵纳米微囊抑制瘤体转移优于蟾毒灵组。结论载蟾毒灵Pluronic-PEI纳米微囊可以通过抑制miR-497介导的IGF1-R-PI3K-Akt信号通路,在体外、体内都可发挥抗结肠癌侵袭和转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毒灵 纳米微囊 miR-497 IGF1-R-PI3K-Akt 大肠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