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Three Extraction Methods on the Volatile Component of Illicium verum Hook.f.Analyzed by GC-MS 被引量:7
1
作者 WANG Qin JIANG Lin WEN Qibiao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7年第3期529-534,共6页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ree oil samples extracted from Illicium verum Hook. f. by steam distillation (SD), solvent extraction (SE)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were compa...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ree oil samples extracted from Illicium verum Hook. f. by steam distillation (SD), solvent extraction (SE)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were compared with one another and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quality parameters of star anise essential oil from SFE were close to that of those came from SD and SE. Although the extraction yield of star anise by SFE (9.2 %) was close to the value from SE (9.3%), it was yet higher than that came from SD (8.2%). For sensory evaluation, however, three oil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odor and taste of the products from SFE and SE were generally more natural and vivid than that came from distilled oil. The volatile compound revealed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composition existed in the distilled oil and the oleoresins prepared by SFE and 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licium verum Hook. f. steam distillation solvent extraction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GC-MS
下载PDF
Component analysis of volatile oil from Illicium Verum Hook. f. 被引量:2
2
作者 阎建辉 肖旭贤 黄可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2年第3期173-176,共4页
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from Illicium Verum Hook. f. by using steam distillation. 41 kinds of compounds wer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by GC/MS,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by normalization method. A... 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from Illicium Verum Hook. f. by using steam distillation. 41 kinds of compounds wer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by GC/MS,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by normalization method. Among 41 identified compounds, there are 14 hydrocarbon components and 22 oxygenated hydrocarbon derivatives, and a small amount of nitrogenous compounds. The main component is anethole, accoun ting for 76.23%, and the other components such as anisyl acetone, anisaldehyde, p allylanisole, p cumic aldehyde and p allylpen take up more than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licium verum Hook. f. volatile oil GC/MS analysis
下载PD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ctivity of Illicium verum fruit extracts 被引量:1
3
作者 Divya Chouksey Neeraj Upmanyu RS Pawar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3年第11期869-875,共7页
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acute toxicity of Illicium verum(I.verum)fruit extracts and its action 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Methods:The TLC and HPTLC techniques were used as fingerprints to determine the chemical compo... 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acute toxicity of Illicium verum(I.verum)fruit extracts and its action 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Methods:The TLC and HPTLC techniques were used as fingerprints to determine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present in I.verum.Male albino rats and mice were utilized for study.The powdered material was successively extracted with n-hexane,ethyl acetate and methanol using a Soxhlet extractor.Acute toxicity studies were performed as per OECD guidelines.The CNS activity was evaluated on parameters of general behavior,sleeping pattern,locomotor activity,anxicty and myocoordination activity.The animals were trained for seven days prior to experiments and th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with six animals in each.The drug was administered by intraperitoneal route according to body weight.The dosing was done as prescribed in each protocol.Results:Toxicity studies reported 2 000 mg/kg as toxicological dose and 1/10 of the same dose was taken as therapeutic dose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all extracts at dose of 200 mg prolonged phenobarbitone induced sleeping time,produced alteration in general behavior pattern,reduced locomotor activity and produced anxiolytic effects but the extracts do not significantly alter muscles coordination activity.The three extracts of I.verum at the dose of 200 mg,methanol extract was found to produce more prominent effects,then hexane and ethylacetate extracts.Conclusions:The observation suggested that the extracts of I. verum possess potent CNS depressant action and anxiolytic effect without interfering with motor coord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licium verum TLC HPTLC ANXIOLYTIC CNS depressant
下载PDF
桂皮、八角和花椒中重金属的溶出及健康风险评估
4
作者 倪张林 栾洁 +2 位作者 谢一娇 陈春秋 汤富彬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1-1219,共9页
为研究八角、桂皮和花椒中的重金属摄入风险,从主产区采集15份桂皮(广西藤县)、15份八角(广西浦北县)和15份花椒(贵州德江县)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仪测定8种重金属(砷、钡、镉、铬、铜、锰、镍和铅)的含量,结合日常食用习... 为研究八角、桂皮和花椒中的重金属摄入风险,从主产区采集15份桂皮(广西藤县)、15份八角(广西浦北县)和15份花椒(贵州德江县)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仪测定8种重金属(砷、钡、镉、铬、铜、锰、镍和铅)的含量,结合日常食用习惯,分析了这3种香辛料中的重金属在不同煮沸时间下的溶出情况,采用溶出结果计算其靶标危害指数(THQ)和非致癌风险指数(HI)。结果表明,这3个地区采集的八角、桂皮和花椒样品均未超过GB 276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桂皮中Mn含量要显著高于其他香调料的含量。桂皮和八角中的As,八角中的Ba、Cd、Mn和Ni溶出率超过50%,Mn和Ni在16 h后溶出率超过了95%(分别为95%和96%)。桂皮和花椒的HI值在不同时间的煮沸浸提时间段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八角的HI值要显著高于桂皮和花椒(P≤0.05);通过计算发现:无论是单种香辛料摄入单个重金属的THQ值,还是单种香辛料摄入8种重金属的HI值或3种香辛料叠加摄入的HI值,正常摄入来自这些地区的八角、桂皮和花椒不会引起非致癌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桂皮 花椒 重金属 溶出率 健康风险
下载PDF
八角柱头可授性、花粉活力和座果率分析
5
作者 黄开顺 李开祥 +2 位作者 梁文汇 曾祥艳 杨卓颖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为探明八角(Illiciumverum)柱头可授性、花粉活力和座果率的变化,指导杂交育种工作,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八角花器官在不同发育阶段柱头的可授性,采用TTC染色法检测不同月份开花的花粉活力,同时调查和分析座果率。结果表明,八角花... 为探明八角(Illiciumverum)柱头可授性、花粉活力和座果率的变化,指导杂交育种工作,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八角花器官在不同发育阶段柱头的可授性,采用TTC染色法检测不同月份开花的花粉活力,同时调查和分析座果率。结果表明,八角花器官在含苞欲放大蕾期柱头已具有可授性,在盛开期柱头开始失去可授性,在凋谢期柱头已失去可授性;盛开期至凋谢期,雄蕊花药开裂并大量散出花粉,说明八角存在雌蕊先熟的生殖特性。在8—10月花期,不同月份开花的花粉中,有活力花粉百分率差异显著,其中8月有活力和强活力花粉百分率分别为90.27%和66.73%,9月有活力和强活力花粉百分率分别为96.62%和63.52%,10月有活力和强活力花粉百分率分别为69.81%和35.63%。不同月份开花的座果率差异显著,8—10月的自然座果率分别为62.41%、76.88%和61.48%;套袋隔离处理后,座果率分别为10.00%、22.22%和4.44%。综合分析认为,9月八角有活力花粉百分率最高,座果率也最高,此时最适合开展八角杂交授粉工作;应选择柱头具有最佳可授性的含苞欲放花蕾作为杂交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头可授性 花粉活力 座果率 八角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八角果实挥发性化合物代谢组分析
6
作者 李玉祥 黄兴粉 +4 位作者 王灿 滕娟 杨玉玲 王晓静 孙宏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目的】探明不同干燥方式对八角果实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八角果实干燥的处理方式,为八角后期深加工、保存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新鲜八角果实为材料,采用自然晾晒、40℃、50℃、60℃、70℃、80℃和90℃烘干7种处理方式进... 【目的】探明不同干燥方式对八角果实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八角果实干燥的处理方式,为八角后期深加工、保存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新鲜八角果实为材料,采用自然晾晒、40℃、50℃、60℃、70℃、80℃和90℃烘干7种处理方式进行干燥,通过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检测分析八角果实代谢产物,阐明八角果实不同温度干燥与自然晾晒处理的代谢物差异。【结果】与自然晾晒相比,八角果实40℃干燥差异代谢产物有11类17种,其中,萜类、醇类和醛类3类代谢物上调;50℃干燥差异代谢物有10类25种,其中,上调代谢物6类(萜类、醇类、酯类、酮类、卤代烃类、酚类);60℃干燥差异代谢物有8类13种,其中,醇类和烃类代谢物上调;70℃干燥差异代谢物为13类40种,其中,醇类、萜类和酯类3类代谢物上调;80℃干燥差异代谢物有13类38种,仅醇类代谢物上调;90℃干燥差异代谢物有13类52种,其中,上调代谢物4类(萜类、醇类、酮类、卤代烃类)。40℃、50℃和60℃干燥的八角果实与自然晾晒差异代谢物较少,上调代谢物主要是苯甲醛、醋酸植物醇、茴香脑、6-异羟基樟脑、乙酸异丁香酚酯和甲基丁香酚等挥发性化合物,提升了八角浓厚的香味。70℃、80℃和90℃干燥的八角果实与自然晾晒差异代谢物较多,且与八角香味相关的许多代谢物下调表达,主要有香芹酮、茴香脑、E-氧化玫瑰、4-蒈烯、对薄荷脑1,5,8-三烯、苯甲醛、芳樟醇、3-甲基苯并噻吩、2-甲基-2-四氢呋喃和2-乙酰基-5-甲基呋喃等挥发性化合物,减弱了八角香味。【结论】不同干燥处理八角果实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均存在一定差异。40℃、50℃和60℃干燥八角果实,苯甲醛、醋酸植物醇和茴香脑等上调表达的挥发性化合物提升了八角香味。八角果实经50℃干燥后,上调表达的代谢物有萜类、醇类、酯类、酮类、卤代烃类和酚类6类,果实独特香气保持最好,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干燥温度 干燥 自然晾晒 液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云南不同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差异分析
7
作者 王灿 王晓静 +3 位作者 黄兴粉 杨玉玲 孙宏伟 李玉祥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22-30,共9页
【目的】探明云南不同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差异,为八角果实中天然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多样性利用和八角种质资源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文山市、砚... 【目的】探明云南不同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差异,为八角果实中天然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多样性利用和八角种质资源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文山市、砚山县)和红河州(红河县)的八角果实挥发成分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云南不同产地的八角果实挥发物存在差异,共鉴定出750个代谢物,前三位的化合物种类分别是萜类、酯类和杂环化合物,分别占31.20%、14.00%和10.80%。云南不同地区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质的种类组成具有差异性,文山市与砚山县、富宁县与红河县八角果实中差异代谢物较多,分别为438个和349个,文山市与砚山县差异代谢物主要体现在萜类、醇类、酯类和醛类;富宁县与红河县主要体现在萜类和脂类,富宁县八角果实中具有香气成分的化合物如δ-榄香烯、衣兰烯显著上调。文山市八角果实中代谢物倍半萜和三萜的生物合成、萜类骨架的生物合成2个代谢通路上调,碳代谢、丁酸代谢等7个通路下调;富宁县八角果实中仅α-亚麻酸代谢上调,曲柳碱、吡啶、吡啶生物碱合成等13个下调。【结论】云南不同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存在差异,文山市与砚山县、富宁县与红河县的差异代谢物差异显著,文山市八角果实中代谢物倍半萜和三萜的生物合成、萜类骨架的生物合成2个代谢通路上调,富宁县八角果实中仅α-亚麻酸代谢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果实 广泛靶向代谢组 挥发性代谢物 云南
下载PDF
八角茴香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8
作者 陈虎 陈赛赛 +3 位作者 吴琼 杨文博 徐民 郑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3期215-223,共9页
目的 检测预包装与散装八角茴香流通、生产(分装)、餐饮环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情况,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在大型商场、批发零售市场、餐饮企业、网络平台等不同领域随机抽取预包装与散装八角茴香90批次、新鲜湿八角16批次,参照GB ... 目的 检测预包装与散装八角茴香流通、生产(分装)、餐饮环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情况,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在大型商场、批发零售市场、餐饮企业、网络平台等不同领域随机抽取预包装与散装八角茴香90批次、新鲜湿八角16批次,参照GB 5009.34—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检测二氧化硫残留量,依据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对八角茴香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进行评价分析,并从食品、药品两方面对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90批次八角茴香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超出标准限值的为13.3%,其中预包装和散装八角茴香二氧化硫残留量平均值分别为33.6 mg/kg和93.6 mg/kg,超标率分别为2.5%和22.0%。流通环节、生产(分装)环节和餐饮环节八角茴香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平均值分别为66.3、42.4、90.6 mg/kg,超标率分别为12.5%、8.3%、21.4%。16批次新鲜湿八角中二氧化硫本底值的平均值为9.38 mg/kg。散装八角茴香中二氧化硫残留量高于预包装八角茴香,且散装八角茴香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率显著高于预包装八角茴香(X^(2)=7.313,P=0.007)。流通、生产(分装)、餐饮各个环节均存在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现象,各环节超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92,P=0.579)。结论 八角茴香作为食品使用时,各年龄段人群对散装和预包装八角茴香中的二氧化硫暴露风险系数均小于1,但作为药品使用时,低年龄段人群对部分八角茴香中的二氧化硫暴露风险系数大于1,在风险管理上需引起足够重视。在生产、消费、研发等各领域均应加强宣传监管力度,控制八角茴香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确保八角茴香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 二氧化硫残留量 检测 评价分析
下载PDF
八角莽草酸含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9
作者 何江 蒙玥盈 +1 位作者 马道承 王凌晖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03-108,共6页
八角是广西南部的特色植物,其果实具有独特的香气,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常用烹饪的调味品之一,同时也是药用、化工等方面的重要原料。八角果实含有大量的莽草酸,其枝条、叶片上也有少量莽草酸分布。莽草酸是植物和微生物的重要代谢产物,... 八角是广西南部的特色植物,其果实具有独特的香气,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常用烹饪的调味品之一,同时也是药用、化工等方面的重要原料。八角果实含有大量的莽草酸,其枝条、叶片上也有少量莽草酸分布。莽草酸是植物和微生物的重要代谢产物,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可作为抗病毒和抗癌药物的中间体,也是治疗当前流行的甲型流感特效药“磷酸奥司他韦”的主要成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八角莽草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在提取技术、分离工艺、生理活性及其应用等方面。文章综述了八角莽草酸含量影响因素研究情况,总结了影响八角莽草酸含量的因素。影响八角莽草酸含量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2种,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有不同的生境、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等,内部因素主要有生长发育过程、遗传因素等,同时不同的提取工艺提取到的莽草酸含量也不同。最后,对后期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莽草酸 含量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爱莲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3期14-15,21,共3页
八角低产林的改造问题是现阶段八角种植的重难点,该文通过对广西河池市巴马县八角种植情况的介绍,简要分析八角低产林形成的原因,并从优选树种、调整种植密度、加强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与追肥等方面提出解决办法,加强种植技术培训,以... 八角低产林的改造问题是现阶段八角种植的重难点,该文通过对广西河池市巴马县八角种植情况的介绍,简要分析八角低产林形成的原因,并从优选树种、调整种植密度、加强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与追肥等方面提出解决办法,加强种植技术培训,以期为切实提高八角种植的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低产 改造技术 推广措施
下载PDF
光氮互作对八角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陆华业 莫艺莛 +1 位作者 郑绍鑫 王凌晖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52-159,共8页
为给八角(Illicium verum)壮苗培育提供参考,以半年生八角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光照强度[100%NS(Natural Sunlight)、72.8%NS和46.3%NS]和4种氮素水平(0、200、400和600毫克/株)双因素试验,探究光氮互作对八角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 为给八角(Illicium verum)壮苗培育提供参考,以半年生八角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光照强度[100%NS(Natural Sunlight)、72.8%NS和46.3%NS]和4种氮素水平(0、200、400和600毫克/株)双因素试验,探究光氮互作对八角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株高、地径、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均最大。在同一氮素水平下,随光照强度降低,除L0N0~L2N0处理的株高增量外,L0N1~L2N1、L0N2~L2N2和L0N3~L2N3处理的株高增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L0N0~L2N0和L0N2~L2N2处理的地径增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L0N1~L2N1和L0N3~L2N3处理的地径增量均下降;L0N1~L2N1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L0N0~L2N0、L0N2~L2N2和L0N3~L2N3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升高;L0N0~L2N0和L0N1~L2N1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下降,L0N2~L2N2和L0N3~L2N3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L0N0~L2N0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均下降,L0N1~L2N1、L0N2~L2N2和L0N3~L2N3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L0N0~L2N0和L0N3~L2N3处理的SOD活性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L0N1~L2N1和L0N2~L2N2处理的SOD活性均下降;不同处理的干重和P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隶属函数分析表明,L1N1(72.8%NS,200毫克/株氮素)处理的八角幼苗生长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氮互作 生长 生理特性 八角幼苗
下载PDF
富宁八角叶花果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分析
12
作者 马惠芬 刘凌 +1 位作者 户连荣 季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8,共7页
为了研究八角主要害虫的植物源引诱剂,全面了解八角植株的挥发性化学物质,本文采用HS-SPME-GC-MS技术对八角的嫩叶、老叶、花和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部位共鉴定出92个化合物,这些挥发性物质主要由苯系物和萜类(包括单... 为了研究八角主要害虫的植物源引诱剂,全面了解八角植株的挥发性化学物质,本文采用HS-SPME-GC-MS技术对八角的嫩叶、老叶、花和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部位共鉴定出92个化合物,这些挥发性物质主要由苯系物和萜类(包括单萜、倍半萜及其萜烯醇)组成,其中八角嫩叶中鉴定出43种化合物,老叶中鉴定出33种化合物,八角花鉴定出39种化合物,八角果鉴定出40种化合物;八角嫩叶和老叶中检出共有22个共同物质,花和果有15个共同物质;4个部位也有共有物质,茴香脑(反式-茴香烯)、茴香甙、β-倍半水芹烯、α-金合欢烯、γ-古芸烯、β-石竹烯、β-榄香烯、γ-榄香烯、茴香烯(顺式-茴香烯)和草蒿脑这10个物质为八角不同部位共有的物质。顶空固相微萃取能较好反映自然状态下八角植株产生的气味,对于进一步研究八角虫害相关的植物源引诱剂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顶空固相微萃取 挥发性化学成分 气质联用
下载PDF
不同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组分研究
13
作者 王雅琴 孙宏伟 王灿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3-21,共9页
【目的】探明不同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组分,为八角种质资源评价、优质原料选材提供参考。【方法】以云南(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麻栗坡县)和广西(崇左市、钦州市)八角果实为材料,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 【目的】探明不同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组分,为八角种质资源评价、优质原料选材提供参考。【方法】以云南(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麻栗坡县)和广西(崇左市、钦州市)八角果实为材料,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广泛靶向检测各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并通过主成分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挥发性代谢物成分。【结果】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含量以萜类、酯类和杂环化合物相对较高,分别占果实总挥发性代谢物的31%、14%和11%。不同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差异代谢物共有212~511个,其中,萜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杂环化合物和酮类物质。广南县和崇左市八角果实差异代谢物最多,为511个,其中,上调和下调具有代表性的10个差异代谢物中,酯类物质最多,其次是萜类和醇类。KEGG注释表明广南县八角果实单萜生物合成途径(Monoterpenoid biosynthesis)明显上调,倍半萜和三萜生物合成途径(Sesquiterpenoid and triterpenoid biosynthesis)、泛醌和其他萜类醌生物合成途径(Ubiquinone and other terpenoid-quinone biosynthesis)明显下调。【结论】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主要为萜类、酯类和杂环化合物。6个不同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呈现一定差异,差异代谢物以萜类为主,其次为杂环化合物和酮类物质,可作为评价和筛选香料和药用八角种质资源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果实 广泛靶向代谢组 挥发性代谢物 萜类 酯类 杂环化合物 生物合成途径
下载PDF
QuEChER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八角中222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
14
作者 杨黎 蓝嫄嫄 +4 位作者 黄高武 李海霞 薛亚馨 农毅清 刘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9期54-67,共14页
目的建立QuEChER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同时测定八角中222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粉碎后以1%乙酸乙腈溶液涡旋提取,经无水... 目的建立QuEChER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同时测定八角中222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粉碎后以1%乙酸乙腈溶液涡旋提取,经无水硫酸镁、氯化钠、柠檬酸钠、柠檬酸氢二钠组成的萃取盐包盐析分层,十八烷基键合硅胶、N-丙基乙二胺、石墨化碳黑和无水硫酸镁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应用UPLC-MS/MS进行检测,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负离子同时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222种目标农药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2~69.9μg/kg,定量限为0.6~232.9μg/kg,在0.025、0.050、0.125 mg/kg的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60.60%~113.53%,相对标准偏差(n=6)为1.02%~7.06%。共检出32种农药,其中杀虫剂和杀菌剂检出率最高。结论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稳定性及重现性较好,可用于八角中222种农药残留的高通量筛查及日常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八角 农药残留
下载PDF
八角茴香产品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帆 陈荣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9期140-142,共3页
八角茴香作为一种重要的香料和药材,其产品开发日益引起行业关注。本文讨论八角茴香的特性、历史与用途、分类与鉴别方法,深入分析其在食品、医药及工业领域的应用状态,探讨八角茴香产品的提取纯化技术、副产品开发潜力及包装储藏的技... 八角茴香作为一种重要的香料和药材,其产品开发日益引起行业关注。本文讨论八角茴香的特性、历史与用途、分类与鉴别方法,深入分析其在食品、医药及工业领域的应用状态,探讨八角茴香产品的提取纯化技术、副产品开发潜力及包装储藏的技术创新,评析全球八角茴香市场现状和消费者需求,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相关产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 香料提取 产品开发 市场分析 技术创新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八角炭疽的防治效果试验
16
作者 赵秀梅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5期88-89,92,共3页
为了更好地防治八角炭疽病,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对不同杀菌剂对八角炭疽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在防治八角炭疽病方面表现出色,其防治效果均超过其他处理组,优于其他杀菌剂,可在实际防治中使用。
关键词 八角炭疽 发病率 杀菌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八角提取物对黄金百香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17
作者 牛俊乐 滕峥 +3 位作者 杨翠凤 蒋湘楠 潘春玉 黄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8期87-90,共4页
为了探究八角提取物对黄金百香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0.05%、0.10%、0.20%、0.50%和1.00%)八角精油乳剂对黄金百香果钦蜜9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八角精油... 为了探究八角提取物对黄金百香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0.05%、0.10%、0.20%、0.50%和1.00%)八角精油乳剂对黄金百香果钦蜜9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八角精油乳剂对黄金百香果种子萌发的影响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幼苗株高和干重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调节特点;对根长和鲜重的影响表现为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降低的趋势。黄金百香果钦蜜9号适合八角林下复合立体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百香果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复合立体种植
下载PDF
八角茴香提取液对褐飞虱驱避、触杀、熏蒸活性分析
18
作者 沈炜 曹梦娇 王霞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962-966,共5页
通过索式提取法获得了八角茴香粉末的无水乙醇提取液,测定了提取液对褐飞虱的驱避、触杀、熏蒸活性等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水稻相比,褐飞虱在八角茴香提取液处理的水稻上取食和产卵都极显著减少(P<0.01),产卵量分别仅为对照水稻的36... 通过索式提取法获得了八角茴香粉末的无水乙醇提取液,测定了提取液对褐飞虱的驱避、触杀、熏蒸活性等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水稻相比,褐飞虱在八角茴香提取液处理的水稻上取食和产卵都极显著减少(P<0.01),产卵量分别仅为对照水稻的36.11%,产卵忌避率达46.94%;而48 h内拒食率为35.38%~66.78%。八角茴香提取液对褐飞虱若虫具一定的熏蒸活性,24 h和48 h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2%和13.98%,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几率值法测定八角茴香提取液对褐飞虱若虫触杀活性较好,致死中浓度LC_(50)分别为7.04和4.69 mg·mL^(-1)。说明八角茴香中存在对褐飞虱行为调控和杀虫活性物质,具有作为植物源杀虫剂用于田间防控褐飞虱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 褐飞虱 生物活性 索式提取法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的八角挥发油合成相关基因挖掘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博雯 李开祥 +4 位作者 曾祥艳 黄开顺 梁文汇 陈迎迎 杨卓颖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3-314,共12页
为更好地挖掘八角(Illicium verum)挥发油合成相关基因,该文对挥发油性状差异显著的优良无性系桂角69号及普通品种砧01号叶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及组装注释,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GO分类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1)转录本经组装后获得8... 为更好地挖掘八角(Illicium verum)挥发油合成相关基因,该文对挥发油性状差异显著的优良无性系桂角69号及普通品种砧01号叶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及组装注释,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GO分类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1)转录本经组装后获得84182条序列,使用NR、NT、Swiss-Prot、KEGG、KOG、GO和Pfam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共注释了59161条序列,筛选出30572个差异表达基因。与砧01号相比,桂角69号叶片中上调基因有15025个,下调基因有15547个。(2)GO分类结果显示共有20287个差异基因被注释。KEGG分析结果表明,有21600个差异基因被注释到133条KEGG通路上,其中挥发油合成相关的单萜生物合成通路、萜类骨架生物合成通路、苯丙素合成通路中的芳樟醇合酶、月桂烯合酶、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酶、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肉桂醇脱氢酶等关键酶基因呈差异表达。(3)转录因子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分布于31个转录因子家族,其中MYB家族序列数量最多。该文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八角优良无性系与普通品种叶片的差异基因及其相关功能和代谢通路,获得的候选基因为深入探究挥发油特征组分的合成机制以及八角的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叶片 挥发油合成 草蒿脑 转录组分析
下载PDF
八角无性系对炭疽病抗性的快速测定
20
作者 廖旺姣 邹东霞 +2 位作者 常明山 钟雅婷 黄乃秀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的八角无性系炭疽病抗性鉴定方法,为其选育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和苗期叶片接种法测定23个八角无性系对炭疽病的抗性水平。[结果]23个八角无性系中,有22个无性系采用2种接种...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的八角无性系炭疽病抗性鉴定方法,为其选育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和苗期叶片接种法测定23个八角无性系对炭疽病的抗性水平。[结果]23个八角无性系中,有22个无性系采用2种接种法测定的结果一致,一致性高达95.65%;其中,福进14号和黑叶1号为抗病无性系,福进4号、福进5号和福进6号等9个无性系为中抗无性系,福进2号、福进3号和福进7号等6个无性系为中感无性系,福进8号和福进16号为感病无性系,福进1号、福进11号和福进12号为高感无性系。[结论]2种接种方法均可反应八角无性系抗病性的差异。离体叶片接种法具有操作方便、发病速度快、不伤害植株和耗时短等优点,缺点是鉴定结果可能与实际抗病表现不一致,可以作为八角品系对炭疽病抗性鉴定的重要辅助手段;苗期接种法鉴定结果较为可靠,但缺点是接种后植株落叶严重且难以恢复,需要合适的温、湿度等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炭疽病 无性系 离体叶片接种法 苗期叶片接种法 抗病性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