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Three Extraction Methods on the Volatile Component of Illicium verum Hook.f.Analyzed by GC-MS 被引量:7
1
作者 WANG Qin JIANG Lin WEN Qibiao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7年第3期529-534,共6页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ree oil samples extracted from Illicium verum Hook. f. by steam distillation (SD), solvent extraction (SE)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were compa...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ree oil samples extracted from Illicium verum Hook. f. by steam distillation (SD), solvent extraction (SE)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were compared with one another and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quality parameters of star anise essential oil from SFE were close to that of those came from SD and SE. Although the extraction yield of star anise by SFE (9.2 %) was close to the value from SE (9.3%), it was yet higher than that came from SD (8.2%). For sensory evaluation, however, three oil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odor and taste of the products from SFE and SE were generally more natural and vivid than that came from distilled oil. The volatile compound revealed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composition existed in the distilled oil and the oleoresins prepared by SFE and 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licium verum Hook. f. steam distillation solvent extraction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GC-MS
下载PDF
Component analysis of volatile oil from Illicium Verum Hook. f. 被引量:2
2
作者 阎建辉 肖旭贤 黄可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2年第3期173-176,共4页
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from Illicium Verum Hook. f. by using steam distillation. 41 kinds of compounds wer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by GC/MS,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by normalization method. A... 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from Illicium Verum Hook. f. by using steam distillation. 41 kinds of compounds wer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by GC/MS,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by normalization method. Among 41 identified compounds, there are 14 hydrocarbon components and 22 oxygenated hydrocarbon derivatives, and a small amount of nitrogenous compounds. The main component is anethole, accoun ting for 76.23%, and the other components such as anisyl acetone, anisaldehyde, p allylanisole, p cumic aldehyde and p allylpen take up more than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licium verum Hook. f. volatile oil GC/MS analysis
下载PDF
八角莽草酸含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3
作者 何江 蒙玥盈 +1 位作者 马道承 王凌晖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03-108,共6页
八角是广西南部的特色植物,其果实具有独特的香气,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常用烹饪的调味品之一,同时也是药用、化工等方面的重要原料。八角果实含有大量的莽草酸,其枝条、叶片上也有少量莽草酸分布。莽草酸是植物和微生物的重要代谢产物,... 八角是广西南部的特色植物,其果实具有独特的香气,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常用烹饪的调味品之一,同时也是药用、化工等方面的重要原料。八角果实含有大量的莽草酸,其枝条、叶片上也有少量莽草酸分布。莽草酸是植物和微生物的重要代谢产物,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可作为抗病毒和抗癌药物的中间体,也是治疗当前流行的甲型流感特效药“磷酸奥司他韦”的主要成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八角莽草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在提取技术、分离工艺、生理活性及其应用等方面。文章综述了八角莽草酸含量影响因素研究情况,总结了影响八角莽草酸含量的因素。影响八角莽草酸含量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2种,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有不同的生境、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等,内部因素主要有生长发育过程、遗传因素等,同时不同的提取工艺提取到的莽草酸含量也不同。最后,对后期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莽草酸 含量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ITS2和psbA-trnH序列的广西不同居群的八角谱系地理学
4
作者 王乙淋 黎金信 +4 位作者 莫明子 卢彦武 李宏宇 韦共宇 黄勇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0-325,共6页
目的:研究八角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谱系地理分布格局,为八角品种改良、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ITS2和psbA-trnH序列对广西13个栽培居群263株个体的八角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结果:八角居群ITS2和psbA-trnH拼接序... 目的:研究八角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谱系地理分布格局,为八角品种改良、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ITS2和psbA-trnH序列对广西13个栽培居群263株个体的八角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结果:八角居群ITS2和psbA-trnH拼接序列长度为872 bp,共定义了18个单倍型,居群总遗传多样性H_(t)=0.750,居群内遗传多样性H_(s)=0.680,整体单倍型多态性H_(d)=0.73952,核苷酸多态性π=0.00309。居群内和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系数N_(st)(0.091)与G_(st)(0.093)相差不大。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的八角未呈现谱系地理结构上的区别。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遗传变异来自居群内部(F_(st)=0.10645,P<0.001)。居群间基因交流虽较频繁,但并未发生过显著扩张,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多数居群含有单倍型H4、H1和H3,其中H4出现的频率最高(37.55%)。结论:不同居群八角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遗传变异来源于居群内部,该研究为今后八角遗传改良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谱系地理学 遗传多样性 单倍型
下载PDF
八角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成效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雨清 付军 +1 位作者 黄彩枝 郑景丹 《绿色科技》 2023年第3期91-94,共4页
阐述了广西八角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形成的科研成果,总结了八角标准化抚育管理和嫁接换冠技术体系的关键技术和经验。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调查结果显示,八角树高、胸径、冠幅、座果率、果径以及平均单果重均显著高于常规生产模式,... 阐述了广西八角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形成的科研成果,总结了八角标准化抚育管理和嫁接换冠技术体系的关键技术和经验。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调查结果显示,八角树高、胸径、冠幅、座果率、果径以及平均单果重均显著高于常规生产模式,年均鲜果产量均值250kg/亩,比常规对照区提升58.2%,八角林分质量得到改善,树势明显恢复,年产量大幅度。八角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有望为广西八角产业发展提供标准化样板,加速推进八角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提高八角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加快区域特色优势林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标准化 关键技术 成效
下载PDF
八角油提取新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韦小杰 陈小鹏 +1 位作者 王琳琳 马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43,共3页
以八角树枝叶为原料,采用水中蒸馏的方法提取八角油。通过正交实验分析,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泡30h,流出速率为12mL/min,固液比为1∶16,提取时间为3h。采用超声波、微波进行辅助提取,发现不仅费时少,而且得率高。
关键词 八角油 提取方法 工艺条件 蒸馏 超声波 微波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林海禄 彭雪娇 +1 位作者 罗明标 李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7-138,142,共3页
研究了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微波辅助提取法,并与传统提取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极大地缩短了提取时间,且收率有明显提高。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样品粉碎后过40目筛,以蒸馏水为提取溶剂,固液比为1∶15,时间12min,微波功率400W... 研究了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微波辅助提取法,并与传统提取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极大地缩短了提取时间,且收率有明显提高。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样品粉碎后过40目筛,以蒸馏水为提取溶剂,固液比为1∶15,时间12min,微波功率400W提取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提取 八角茴香 莽草酸
下载PDF
不同品种八角开花坐果期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变化及落花落果规律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开顺 潘晓芳 +3 位作者 欧军 曾祥艳 廖健明 梁文汇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共7页
为探明八角开花坐果期营养需求动态及其落花落果规律,研究21 a生八角成熟林不同品种植株叶片N、P、K、Na、Mg、Zn和B营养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落花落果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八角开花坐果期叶片N、P、K、Na、Mg、Zn和B营养元素含量... 为探明八角开花坐果期营养需求动态及其落花落果规律,研究21 a生八角成熟林不同品种植株叶片N、P、K、Na、Mg、Zn和B营养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落花落果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八角开花坐果期叶片N、P、K、Na、Mg、Zn和B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抽蕾至谢花阶段是N、P、K、Na和Mg元素的高需求期,谢花坐果后对P元素需求明显减少,谢花后1个月即坐果初期是Zn元素的高需求期,盛花期及幼果初期是B元素的高需求期;累计落花率48.37%~55.90%,硬枝类和淡红花类落花率稍高,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谢花之后2个月落果率35.60%~61.06%,谢花之后3个月累计落果率升至46.55%~68.97%,普通枝类和红花类落果率较高,柔枝类和白花类落果率较低,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可得结论:为促进八角开花和结果,应在花期来临之前施足N、P、K元素肥料,且肥料中添加适量的Zn、B等微量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开花 坐果 营养元素 落花率 落果率
下载PDF
广西八角茴油的提取及其成分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何冬梅 刘红星 +2 位作者 黄初升 陈福北 阳小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共4页
以广西凌云县产的干枝八角、角花八角和大红八角的干果为原料,分别以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对挥发油进行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通过比较研究表明:索氏法提取率较高,提取的八角油颜色较深,化... 以广西凌云县产的干枝八角、角花八角和大红八角的干果为原料,分别以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对挥发油进行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通过比较研究表明:索氏法提取率较高,提取的八角油颜色较深,化学成分较为复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油的有效成分中反式茴脑的相对含量较高。两种方法均表明大红八角油中反式茴脑最高,角花的次之,干枝的最低;而且干枝八角油中富含草蒿脑,其相对含量为28.94%(水蒸气蒸馏法)和27.35%(索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 挥发油 化学成分 GC—MS分析
下载PDF
索氏法提取八角籽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红星 陈福北 +2 位作者 黄初升 张利敏 潘珊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5-147,共3页
用索氏提取法以石油醚为溶剂,从广西金秀县产的大红八角和干枝八角籽中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手段对这两种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大红八角籽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2个色谱峰鉴定了1... 用索氏提取法以石油醚为溶剂,从广西金秀县产的大红八角和干枝八角籽中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手段对这两种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大红八角籽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2个色谱峰鉴定了18种,占被测总含量的99.16%,其主要成分为大茴香脑(64.74%)、n-棕榈酸(14.18%)、大茴香醛(6.69%)等;而从干枝八角籽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5个色谱峰共鉴定了11种,占被测总含量的97.62%,其主要成分为n-棕榈酸(48.70%)、大茴香脑(30.65%)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籽 挥发油 化学成分 GC—MS分析
下载PDF
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永友 廖晓峰 于荣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8-93,共6页
对于从八角茴香中回流提取莽草酸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把这种方法和其他方法相比较,结果表明回流提取法提取率高,成本低适合广泛推广。用正交试验设计手段探讨出回流提取八角茴香中的莽草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以蒸馏水为提取溶剂、原料粒... 对于从八角茴香中回流提取莽草酸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把这种方法和其他方法相比较,结果表明回流提取法提取率高,成本低适合广泛推广。用正交试验设计手段探讨出回流提取八角茴香中的莽草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以蒸馏水为提取溶剂、原料粒度0.42mm、100℃、液固比20∶1、时间120min提取两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莽草酸 八角茴香 回流提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八角籽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红星 何冬梅 +2 位作者 黄初升 孙振军 林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05-308,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籽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手段对广西三种八角籽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通过比较研究表明:角花八角籽油的提取率最高,干枝的次之,大红的最低;在化学成分上...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籽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手段对广西三种八角籽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通过比较研究表明:角花八角籽油的提取率最高,干枝的次之,大红的最低;在化学成分上,三种八角籽油的主要成分因品种的不同而有区别,从三种八角籽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9种化学成分,大红八角籽油的成分相对单一,主要成分为小茴香灵(49.77%)、α-香柠檬烯(21.52%)、4-甲氧基肉桂醛(14.80%);角花八角籽油主要成分为小茴香灵(47.50%)、n-棕榈酸(16.61%)、4-甲氧基肉桂醛(4.96%);而干枝八角籽油的成分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籽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结合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八角茴香精油中的化学成分(英文)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岱杰 耿岩玲 +4 位作者 刘伟 王晓 刘建华 刘静 黄璐琦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9-104,共6页
建立了超临界CO2提取,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八角茴香中精油的分离方法。首先利用超临界CO2提取八角茴香中的精油,萃取压力为25 MPa,萃取温度为35℃。1.3 g粗提物经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两相溶剂体系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积比1∶0.2... 建立了超临界CO2提取,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八角茴香中精油的分离方法。首先利用超临界CO2提取八角茴香中的精油,萃取压力为25 MPa,萃取温度为35℃。1.3 g粗提物经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两相溶剂体系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积比1∶0.2∶1∶0.1),一次分离出3种化合物,经EI-MS鉴定为茴香醛10.3 mg、异丁香酚甲醚7.1 mg和反式-茴香脑636.5 mg,纯度分别为98.9%、96.8%和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 茴香醛 异丁香酚甲醚 反式-茴香脑 超临界CO2萃取 高速逆流色谱
下载PDF
正交实验优选八角茴香油的超/亚临界CO_2萃取工艺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勇 缪剑华 +1 位作者 雷衍国 陈乾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42-149,共8页
通过L16(45)正交实验优选最佳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实验优选最佳的亚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以八角茴香油的得油率作为考查指标,以各实验方案所得茴香油中反式茴香脑的相对含量作为茴香油质量的评价指... 通过L16(45)正交实验优选最佳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实验优选最佳的亚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以八角茴香油的得油率作为考查指标,以各实验方案所得茴香油中反式茴香脑的相对含量作为茴香油质量的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亚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为7MPa、萃取温度为22℃、解析压力Ⅰ为7MPa、解析温度Ⅰ为30℃、解析压力Ⅱ为5MPa、解析温度Ⅱ为25℃,萃取时间为2.0h,在此条件下八角茴香油的得油率可达12%以上,茴香油中反式茴香脑的相对含量可达91.2178%。采用亚临界CO2萃取,即保持了超临界CO2萃取八角茴香油高品质和天然芳香的优点,又能显著降低设备投资和成产成本,更有利于在生产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茴香油 超临界CO2萃取 亚临界CO2萃取 正交实验
下载PDF
八角籽挥发油的提取研究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冬梅 刘红星 +2 位作者 黄初升 阳小勇 陈乾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5-87,共3页
以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法提取八角籽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手段对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索式法提取率较高,八角籽挥发油的颜色相对较深;在化学成份上,从水蒸气蒸馏... 以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法提取八角籽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手段对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索式法提取率较高,八角籽挥发油的颜色相对较深;在化学成份上,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八角籽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6个色谱峰,鉴定了15种,占被测总含量的97.66%,其主要成分为小茴香灵(51.27.%)、n-棕榈酸(16.61%),4-甲氧基肉桂醛(4.96%)等。而从索氏法所得八角籽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8个色谱峰鉴定了11种,占被测总含量的93.22%,其主要成分为大茴香脑(78.81%)、n-棕榈酸(6.58%)、小茴香灵(5.19%)等;为八角籽这一药用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实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籽 挥发油 GC-MS分析
下载PDF
八角挥发油成分分析与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刘昭明 黄翠姬 +1 位作者 田玉红 许菀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2-55,共4页
研究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八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八角挥发油的提取率为6.13%,从八角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2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40%,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反式大茴香脑和对烯丙基茴香醚,分别占76.93%和10.22%;... 研究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八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八角挥发油的提取率为6.13%,从八角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2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40%,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反式大茴香脑和对烯丙基茴香醚,分别占76.93%和10.22%;挥发油对多种菌株有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黑曲霉、黄曲霉和桔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20,20,0.625,2.5,5 mL/L。说明八角挥发油具有广谱的抗菌性,对霉菌的抑菌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挥发油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八角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产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刘莉玫 郭振德 +5 位作者 张镜澄 曾健青 彭洪 饶励 吴惠勤 张桂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4-26,共3页
采用GC和GC-MS技术对八角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34种化合物,它们的含量占出峰物质总量的962%。同时与八角的水蒸汽蒸馏产物的组成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八角茴香 超临界二氧化碳 萃取产物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莽草酸微波辅助提取工艺 被引量:14
18
作者 姚菁华 肖雷 +1 位作者 李慧蓉 吕小妹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1期14-17,共4页
为优化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微波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微波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mL/g)为自变量,莽草酸得率作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莽草酸提取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软件,模拟... 为优化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微波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微波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mL/g)为自变量,莽草酸得率作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莽草酸提取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软件,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微波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时间19min、微波功率614 W、液料比17.3∶1。在此条件下,莽草酸的平均得率为3.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莽草酸 八角茴香 微波提取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超声波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逯家辉 王迪 +3 位作者 郭伟良 孟庆繁 张益波 滕利荣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7-91,共5页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超声波作用时间、液料比和超声波功率为影响因子,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进行3因素3水平的实验设计,以莽草酸得率作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RSA)。结果...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超声波作用时间、液料比和超声波功率为影响因子,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进行3因素3水平的实验设计,以莽草酸得率作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RSA)。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提取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最佳提取条件为:1g八角茴香原料,以甲醇为溶剂,提取时间202s,液料比46.4∶1(mL∶g),超声波功率318W,得率预测值为8.25%,验证值为8.21%,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 莽草酸 响应面法 超声波提取
下载PDF
微波水蒸气法提取八角茴香挥发油 被引量:13
20
作者 邹小兵 陶进转 +1 位作者 喻彦林 孔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8-240,共3页
采用微波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挥发油,并与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波水蒸气蒸馏法的提取率与水蒸气蒸馏法相等,但提取时间为水蒸气蒸馏法的一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所提取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微波水蒸气... 采用微波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挥发油,并与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波水蒸气蒸馏法的提取率与水蒸气蒸馏法相等,但提取时间为水蒸气蒸馏法的一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所提取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微波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挥发油成分与水蒸气蒸馏法相同,但含有较多的单萜类含氧化合物,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反式-茴香脑的含量为水蒸气蒸馏法的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法 八角茴香 挥发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