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locutionary Force and Translation: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Renditions of 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1
作者 GUAN Xing-zho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5年第5期359-368,共10页
关键词 翻译质量 中国 风流 言语行为理论 能动作用 莎士比亚 升级程序 定义
下载PDF
Mandarin Particle ba at the Syntax-Pragmatics Interface
2
作者 袁勤 《海外英语》 2018年第4期221-224,共4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ndarin particle ba concerning its syntactic and pragmatic issues. In the different positions of the various sentence types in Mandarin, ba performs specific speech acts and encodes a specifi...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ndarin particle ba concerning its syntactic and pragmatic issues. In the different positions of the various sentence types in Mandarin, ba performs specific speech acts and encodes a specific illocutionary for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 discourse analysis. Under the Universal Spine Hypothesis, the sentence-internal ba relates to the grounding layer, and the sentence-final ba is located in the responding layer, which is extended domains of the Universal Spine Hypo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LE speech acts illocutionary force syntax-pragmatics interface
下载PDF
Indirect Request’s Processing Based on Force-Dynamic Theory
3
作者 WU Yi-mei CHEN Zhe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1年第10期817-822,共6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one of the indirect speech acts,indirect requests.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d how force-dynamic theory works and analyzed the same situation of indirect request that involves different utteranc... This paper focuses on one of the indirect speech acts,indirect requests.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d how force-dynamic theory works and analyzed the same situation of indirect request that involves different utterances by applying Talmy’s force-dynamic theory.It reveals how indirect request is processed between speakers and listeners by adopting patterns explanation,and also gives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of it.Besides,from cognitive linguistic perspective,it was found that there are three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result of indirect request,which contain the strength of utterance’s illocutionary force,listener’s willingness and pertinence relation between utterance and speaker’s purpose.All the factors will appear when an indirect request is produced,however,there will be at least one of them at the prominent position.This paper partially uncovers how we operate at the cognitive level when indirect requests are deliv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rect request force-dynamic patterns illocutionary force language processing
下载PDF
A Study on Animal Words from Illocutionary Perspectives
4
作者 査长艳 《科技信息》 2012年第26期183-185,共3页
The paper lies in the exploration of animal words both in English and in Chinese from illocutionary perspectives. The essay starts with a review of related studies on animal words and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The paper lies in the exploration of animal words both in English and in Chinese from illocutionary perspectives. The essay starts with a review of related studies on animal words and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speech act theory. Then it analyses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The essay shows that animal metaphors embody illocutionary forces. When indirect speech act is applied to reflect communication intention, metaphorical sentences with animal words bring up stronger illocutionary forces. The essay attempts to carry out a further study on animal wo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英语 英语翻译 语用学 英语教学
下载PDF
语力概念与意义表征 被引量:20
5
作者 刘龙根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0-124,共5页
语力的概念可溯源至弗雷格,而对语力论的系统研究则发端于奥斯汀言语行为论的创立。语力概念的创立,填补了语言哲学中的一项空白,但围绕语力与意义的关系问题,塞尔等言语行为论的继承者并未因袭奥斯汀的观点。不过,与其把语力与意义这... 语力的概念可溯源至弗雷格,而对语力论的系统研究则发端于奥斯汀言语行为论的创立。语力概念的创立,填补了语言哲学中的一项空白,但围绕语力与意义的关系问题,塞尔等言语行为论的继承者并未因袭奥斯汀的观点。不过,与其把语力与意义这两个概念对立起来,毋宁将语力视为交际语用意义的组成部分,并作为意义的重要维度加以研究,从而通过对其性质及构成要素等的分析探察,进一步丰富语言哲学对于意义概念的理论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力 意义 构成要素
下载PDF
模因视域下“身份仿拟”本质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范心恒 刘绍忠 刘铁凤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506-510,共5页
针对比比皆是的"身份仿拟"现象,从模因论的视角探讨了会话结构外的"身份仿拟"行为的本质特征。依据社会学方法计算,发现"身份仿拟"行为同时具备实施身份建构、模因、履行预期语用用意和人际修辞等行为特... 针对比比皆是的"身份仿拟"现象,从模因论的视角探讨了会话结构外的"身份仿拟"行为的本质特征。依据社会学方法计算,发现"身份仿拟"行为同时具备实施身份建构、模因、履行预期语用用意和人际修辞等行为特征。研究结果为人们的"身份仿拟"行为作出了解释,为模因论关于模因的行为论述作了有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因 身份仿拟 人际修辞 预期用意 非现存身份功能
下载PDF
《红楼梦》对话之语用模糊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丁建民 严爽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15,F003,共3页
本文试图根据动态语用学之语用模糊理论,从语言交际者的相互关系、语境、话语之力、言外之的等角度,对小说<红楼梦>中一些人物对话实例进行分析,以求对语用模糊策略的本质特征、实现条件、运作方式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修辞功能有... 本文试图根据动态语用学之语用模糊理论,从语言交际者的相互关系、语境、话语之力、言外之的等角度,对小说<红楼梦>中一些人物对话实例进行分析,以求对语用模糊策略的本质特征、实现条件、运作方式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修辞功能有进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模糊 话语之力 言外之的
下载PDF
从交际主体的双向认知互动看语用失误的本质 被引量:13
8
作者 么孝颖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0,共3页
本文把语用失误界定为表达者和接受者赋予了同一个词汇语法上正确的话语以不同的言外之力而导致的跨文化交际中断。任何把跨文化言语交际活动的双向互动交流拉向单一的表达者向度或接受者向度都是片面的。对言语交际模式图的分析表明,... 本文把语用失误界定为表达者和接受者赋予了同一个词汇语法上正确的话语以不同的言外之力而导致的跨文化交际中断。任何把跨文化言语交际活动的双向互动交流拉向单一的表达者向度或接受者向度都是片面的。对言语交际模式图的分析表明,表达者和受话者构成了跨文化言语交际的主体,跨文化言语交际的意图是最大化实现话语的言外之力,整个言语交际过程,从编码到解码的每个层面,都体现了表达者和接受者的双向认知互动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失误 言外之力 双向 认知互动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认知前提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么孝颖 孙钦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7-111,共5页
跨文化言语交际是一个表达者和接受者就什么是构成恰当的言语行为的领悟、理解和协商的过程。跨文化言语交际过程中言语行为的恰当实施和理解有四种认知前提:语言编码形式相同,言外之力相对应;完全不同的语言编码形式表达完全不同的言... 跨文化言语交际是一个表达者和接受者就什么是构成恰当的言语行为的领悟、理解和协商的过程。跨文化言语交际过程中言语行为的恰当实施和理解有四种认知前提:语言编码形式相同,言外之力相对应;完全不同的语言编码形式表达完全不同的言外之力;相对应的语言编码形式表达完全不同的言外之力;完全不同的语言编码形式表达相对应的言外之力。认知前提先在地介入言语交际活动,制约着表达者和接受者对言语行为模式的建构和理解。跨文化言语交际过程中如果交际双方能够共享这些认知前提,言外之力就能成功实施与理解,言语交际就能顺利进行,否则就会导致交际中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失误 言外之力 双向互动 认知前提
下载PDF
现代汉语中的非典型疑问句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振宇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337-351,共15页
在汉语中,当疑问从句做宾语时,一个句法语义上的陈述句或祈使句,可能因为言语行为的作用而成为疑问句,这就是汉语中的非典型疑问句。从言语行为的角度可以划分出4种非典型疑问类型。所有这些非典型疑问句的主句都可带非疑问标记,而不能... 在汉语中,当疑问从句做宾语时,一个句法语义上的陈述句或祈使句,可能因为言语行为的作用而成为疑问句,这就是汉语中的非典型疑问句。从言语行为的角度可以划分出4种非典型疑问类型。所有这些非典型疑问句的主句都可带非疑问标记,而不能有疑问标记。它们有着不同的疑问程度。汉语中某些特定的话语标记在类似的结构中也有同样的功能。从语力、邻接性和话语标记角度看,共有6个因素决定究竟有怎样的疑问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句 非典型疑问句 邻接性 语力 话语标记 疑问程度
下载PDF
从“言有所为”到“译有所为”——英汉话语标记语的目的等效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炳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3-79,共7页
在汉英双语法庭中,被称之为"交际粘合剂"的话语标记语,没有概念意义,却以特有的方式说出说话者的心声。不同法庭角色所使用的话语标记语不增加命题内容,旨在呈现说话者意图,增加语调和语力。话语标记语在目的冲突的交叉询问... 在汉英双语法庭中,被称之为"交际粘合剂"的话语标记语,没有概念意义,却以特有的方式说出说话者的心声。不同法庭角色所使用的话语标记语不增加命题内容,旨在呈现说话者意图,增加语调和语力。话语标记语在目的冲突的交叉询问中主要用于引起反对或挑战,在目的一致的直接询问中则是用作控制信息流和标示故事进展的手段。本文试图以法庭口译员如何处理话语标记语这个细微之处来窥斑见豹,揭示从"言有所为"到"译有所为"的语用翻译过程中,策略是语言表象,目的是内在动因。研究发现,法庭口译员对庭审互动中话语标记语的处理其实是对律师或法官交际目的的关联或顺应。话语标记语口译中目的参数的改变可能会带来交际双方问答互动时的各种变化,影响语言系统的语码转换和司法系统的公平和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语 语力 法庭口译 目的等效
下载PDF
汉语反问句加强“施为用意”浅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捷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34,共5页
本文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内,以礼貌程度等级为“试纸”对汉语反问句加强其所传达的施为用意力度的语用现象进行了探讨,认为反问句用于表和谐类施为用意时起正向加强作用,表现为礼貌程度语用等级的提升;而用于表竞争类和冲突类施为用意... 本文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内,以礼貌程度等级为“试纸”对汉语反问句加强其所传达的施为用意力度的语用现象进行了探讨,认为反问句用于表和谐类施为用意时起正向加强作用,表现为礼貌程度语用等级的提升;而用于表竞争类和冲突类施为用意时起反向强化作用,表现为礼貌程度语用级别的降低。本研究思路也可以推广到英汉语言中的祈使句、感叹句、双重否定句等其他强调句式的相关研究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 汉语反问句 施为用意 礼貌程度等级
下载PDF
汉语礼貌称谓在语用翻译中的得与失 被引量:5
13
作者 叶小宝 《山东外语教学》 2001年第4期20-21,共2页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汉语敬称、谦称在语用翻译中的得与失.为了"获得""言外之力"的等值,"损失"原语的语义内容、文化信息及文体色彩通常也在所难免.
关键词 文化内涵 敬称 谦称 言外之力
下载PDF
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学术背景与形成脉络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红莲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72-77,共6页
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奠基石,对语言学和语言哲学具有开创性贡献。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理论贡献、塞尔对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等,对奥斯汀前期语言思想未有过深入探究。本文通过解读奥斯汀仅有... 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奠基石,对语言学和语言哲学具有开创性贡献。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理论贡献、塞尔对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等,对奥斯汀前期语言思想未有过深入探究。本文通过解读奥斯汀仅有的三本著作,系统阐述其语言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笔者发现,奥斯汀对言语行为的兴趣几乎贯穿在他全部的语言思想中,言语行为理论的形成与奥斯汀前期语言思想密不可分。从早期对语词意义的探究,到行事性与断定性话语区分说、言语行为三分法和语力概念的提出,他始终关注语言使用的情境、语言的社会规约性、现实性、意向性和言语行为的各种行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汀 言语行为理论 词的意义 以言行事行为 语力
下载PDF
话题的语用功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燕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17-20,共4页
本文以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论(Adaptation Theory)为主要理论依据,把英语和汉语话题放在以会话为框架的语料中作动态分析,发掘出英语和汉语各自在不同的场合所使用的话题,分别总结出话题结构在两种语言中交际功能的异同,同时还... 本文以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论(Adaptation Theory)为主要理论依据,把英语和汉语话题放在以会话为框架的语料中作动态分析,发掘出英语和汉语各自在不同的场合所使用的话题,分别总结出话题结构在两种语言中交际功能的异同,同时还分析了话题在话轮中的施为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功能 语言顺应论 动态分析 交际功能 话题结构 汉语 英语 语料 会话 话轮
下载PDF
论施为用意和成事性效果翻译对等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54-157,共4页
翻译要求确保言语行为的施为用意和成事性效果的对等翻译。翻译时要运用目的语的施为性表述性行为来表达源语文本言语行为的施为用意。汉语的施为性表述性行为虽然有施为性词倾向,但同时也不乏其形式的灵活多样性,而英语形成了语调倾向... 翻译要求确保言语行为的施为用意和成事性效果的对等翻译。翻译时要运用目的语的施为性表述性行为来表达源语文本言语行为的施为用意。汉语的施为性表述性行为虽然有施为性词倾向,但同时也不乏其形式的灵活多样性,而英语形成了语调倾向和句型倾向定势。成事性效果的对等翻译意味着,再现源语文本话语言语行为的全部的,包括潜在的成事性言语行为;刺激目的语文本读者与源语文本读者产生同样的成事性言语行为,即反映。因此,必须注意文本类型与标记、解释和重构语境的运用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为用意 成事性效果 对等翻译 施为性言语行为 标记 源语文本 《红楼梦》
下载PDF
从语用模糊及会话策略看戏剧的性格刻画——试析老舍的戏剧《茶馆》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怡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81-85,共5页
语用模糊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尤其在戏剧作品中,语用模糊更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手段。现以戏剧《茶馆》为语料,通过分析其人物会话中所采用的语用模糊及会话策略,从而说明这类策略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考虑... 语用模糊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尤其在戏剧作品中,语用模糊更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手段。现以戏剧《茶馆》为语料,通过分析其人物会话中所采用的语用模糊及会话策略,从而说明这类策略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考虑到汉语戏剧具有区别于一般英语语料的特点,分析框架既基于前人提出的关于语用模糊及会话策略的一系列理论框架,又不局限于该框架,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模糊 言外行为 言外之力
下载PDF
北京公示语汉英翻译错误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芳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65-68,88,共5页
面对日益汹涌的全球化大潮和即将到来的2008奥运会,目前北京大量的公示语翻译错误已严重影响了北京的国际形象.北京公示语翻译错误多表现为译语话语与原语话语语力不对等,进而导致话语意图传讯的失败,这尤其体现在公示语信息与表达形... 面对日益汹涌的全球化大潮和即将到来的2008奥运会,目前北京大量的公示语翻译错误已严重影响了北京的国际形象.北京公示语翻译错误多表现为译语话语与原语话语语力不对等,进而导致话语意图传讯的失败,这尤其体现在公示语信息与表达形式的处理环节.因此,从事汉英公示语翻译应首先明确其语用目的,继而在明析信息的基础上做到合理表达,以减少翻译错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示语 翻译 施效行为 施事行为 语力
下载PDF
敬称、谦称在汉译英中的语用失误与语用等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叶小宝 《山东外语教学》 2002年第1期37-38,74,共3页
本文分析了汉语社交指示语敬称、谦称在翻译中的语用失误及语用等值,然后得出结论:译者只有通过汉英两种语言的语用文化对比,才能避免敬称、谦称翻译的语用失误,达到语用等值.
关键词 语用失误 语用等值 言外之力 敬称 谦称
下载PDF
从语用模糊解读《威尼斯商人》 被引量:1
20
作者 左进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29-31,共3页
语言存在模糊性,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表达弦外之音是作家们创作过程中的常见手法,尤其是戏剧家更善于运用语言的模糊性刻画戏剧人物个性和推动剧情的发展。依托语用模糊的分类作为解读戏剧文本的理论框架,具体分析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 语言存在模糊性,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表达弦外之音是作家们创作过程中的常见手法,尤其是戏剧家更善于运用语言的模糊性刻画戏剧人物个性和推动剧情的发展。依托语用模糊的分类作为解读戏剧文本的理论框架,具体分析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几个片段中模糊语言的使用,领略模糊性创造出的文学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性 语用模糊 戏剧 言外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