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晚清北京小说版画的文本接受与传播
1
作者 李国平 程国赋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102,共12页
晚清北京小说版画数量丰富,刊刻技艺精湛。文光楼、宝文堂、本立堂所刊小说人物绣像,像赞与文本多维互文,呈现忠孝节义主题特征。小说版画形态绘制结合了京剧中生旦净丑角色装扮,融入了舞台身段、造型、脸谱,反映出时代精神与市民审美... 晚清北京小说版画数量丰富,刊刻技艺精湛。文光楼、宝文堂、本立堂所刊小说人物绣像,像赞与文本多维互文,呈现忠孝节义主题特征。小说版画形态绘制结合了京剧中生旦净丑角色装扮,融入了舞台身段、造型、脸谱,反映出时代精神与市民审美。京戏化人物绣像对上海小说插图演进产生重要影响,促进了近代小说人物绣像的京剧脸谱化风格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小说版画 文本接受 京剧 传播
下载PDF
“以戏曲为小说”:一种文体现象的发生与消解
2
作者 王瑜锦 《语文学刊》 2023年第5期77-86,共10页
“以戏曲为小说”在晚清民初较为普遍,时人多以“传奇小说”“韵文小说”“曲本小说”等术语指代戏曲。这一现象的发生既有时代原因,也有历史原因。明清时期小说与戏曲因为起源、价值地位等方面近似,常被一同提及而出现交融。而晚清时... “以戏曲为小说”在晚清民初较为普遍,时人多以“传奇小说”“韵文小说”“曲本小说”等术语指代戏曲。这一现象的发生既有时代原因,也有历史原因。明清时期小说与戏曲因为起源、价值地位等方面近似,常被一同提及而出现交融。而晚清时梁启超等人对相关术语的使用使得“以戏曲为小说”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直到20世纪20年代,西方文学思想与美学思想的影响逐步加深,中国文学学科体系内部各文体不断细化,这一文体现象才基本得到了廓清,由此小说与戏曲在各自的畛域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小说 “传奇小说” “韵文小说”
下载PDF
论《水浒传》对戏曲表现手法的借鉴
3
作者 赵兴勤 赵韡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11,124,共12页
通俗小说与戏曲,是一对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姊妹艺术。其成熟的时间节点,几乎在同一历史时段,又均是面向市井大众,在互为借鉴、相互融合的平行发展中,各自完善并成就了自身。《水浒传》在情节结撰、人物塑造等方面,从戏曲尤其是元杂剧... 通俗小说与戏曲,是一对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姊妹艺术。其成熟的时间节点,几乎在同一历史时段,又均是面向市井大众,在互为借鉴、相互融合的平行发展中,各自完善并成就了自身。《水浒传》在情节结撰、人物塑造等方面,从戏曲尤其是元杂剧中汲取了不少营养。从“自道行藏”到“代人画像”,从场景追叙到现场摹画,小说家通过对戏曲表现手法的借鉴与超越,塑造出“各有光景”的鲜活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戏曲 小说 借鉴
下载PDF
传统造园制图术研究——以明清戏曲小说版刻插图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3
4
作者 邰杰 《设计艺术研究》 2015年第3期24-30,50,共8页
以明清戏曲小说版刻插图为研究对象,从作为印刷术的版刻插图、作为制图术的版刻插图两大层面进行了设计学阐释。认为这些版刻插图,以充满设计感的园林艺术营造效果图的方式,直观感性地介入了当时造园艺术实践者的"图像式设计创意思... 以明清戏曲小说版刻插图为研究对象,从作为印刷术的版刻插图、作为制图术的版刻插图两大层面进行了设计学阐释。认为这些版刻插图,以充满设计感的园林艺术营造效果图的方式,直观感性地介入了当时造园艺术实践者的"图像式设计创意思维",并极有可能成为一种独特参照物即刻画细致并凝结着浓郁文学品味的"造园设计图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园艺术 设计图稿 明清戏曲小说 版刻插图
下载PDF
明清小说戏曲插图中的公私空间及其图式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颜彦 《贵州文史丛刊》 2019年第3期95-101,共7页
在明清小说戏曲插图中,公共和私人空间是视觉话语中的重要议题,二者之间的关系既是个体与世界沟通的一种形式,塑造和定义着个体视觉仪态和社会身份,也构建着特定时期的社会秩序和文化结构。通过对图例的归类和分析,可以发现图像叙事在... 在明清小说戏曲插图中,公共和私人空间是视觉话语中的重要议题,二者之间的关系既是个体与世界沟通的一种形式,塑造和定义着个体视觉仪态和社会身份,也构建着特定时期的社会秩序和文化结构。通过对图例的归类和分析,可以发现图像叙事在空间掌控上对公共性和私人性的处理保持着冷静的态度,既体现出图像在表达公私主题上的热衷与自足,同时也表征着个体意识的抬头以及公众主体性的觉醒,进而起到颠覆传统伦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图 公私 小说 戏曲 明清
下载PDF
《三言》与云南方言中“着”的词语考释 被引量:1
6
作者 施文志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7-149,共3页
云南汉语方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与汉族人口的流动迁徙有关,而且也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教化和倡导有关。我国古代(特别是宋代以来)的白话文学作品中记录了当时使用的汉语词汇和语法,因此,对这些白话文学中所见到的云南方言... 云南汉语方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与汉族人口的流动迁徙有关,而且也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教化和倡导有关。我国古代(特别是宋代以来)的白话文学作品中记录了当时使用的汉语词汇和语法,因此,对这些白话文学中所见到的云南方言词语进行研究,或许有助于我们较为准确地认识云南方言形成的时期和过程。"着"字体现了云南汉语方言受到元代和明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汉语语用影响的复杂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方言 “着” 《三言》 元代戏曲
下载PDF
潜心八股举业:清代士绅阶层小说戏曲禁毁舆论的功利诉求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海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54,共4页
与官方禁毁小说戏曲的法令不同,明清士绅阶层的禁毁舆论除了维护理学道统的目的,还与八股举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士绅为了让子弟潜心举业、苦练八股而呼吁禁毁小说戏曲,这种功利诉求直接影响官方政策,带动国家机器参与其中,与官方禁毁法... 与官方禁毁小说戏曲的法令不同,明清士绅阶层的禁毁舆论除了维护理学道统的目的,还与八股举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士绅为了让子弟潜心举业、苦练八股而呼吁禁毁小说戏曲,这种功利诉求直接影响官方政策,带动国家机器参与其中,与官方禁毁法令互为补充,在中国小说戏曲禁毁史上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文 小说戏曲 科举 禁毁 士绅舆论
下载PDF
从戏曲到小说——晚明清初才子佳人文学模式的承袭 被引量:1
8
作者 徐龙飞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73-78,共6页
晚明清初的才子佳人文学发展史中,中篇传奇已逐渐消歇,才子佳人戏曲走向兴盛。才子佳人戏曲不但影响了才子佳人题材的话本小说,更是才子佳人章回小说的主要母体。从戏曲到小说,才子佳人文学模式在晚明清初进行了跨体裁的承袭。这种承袭... 晚明清初的才子佳人文学发展史中,中篇传奇已逐渐消歇,才子佳人戏曲走向兴盛。才子佳人戏曲不但影响了才子佳人题材的话本小说,更是才子佳人章回小说的主要母体。从戏曲到小说,才子佳人文学模式在晚明清初进行了跨体裁的承袭。这种承袭的发生,有戏曲模式业已成熟、小说内在发展的需要、市场的刺激、作者的自身条件等多重原因。这次承袭,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戏曲影响小说的一大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子佳人文学 戏曲 小说 模式 承袭
下载PDF
《红楼梦》戏曲与小说美学特征之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筱园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93-96,110,共5页
由小说《红楼梦》改编的戏曲的剧种之多是文学作品中比较罕见的。改编成戏曲后的《红楼梦》在保留原著神韵的基础上 ,在美学品格方面与小说有所区别 ,发挥了戏曲特有的长处 ,同时也改变了些许原著的美学特征 ,而原著的美学特征也影响着... 由小说《红楼梦》改编的戏曲的剧种之多是文学作品中比较罕见的。改编成戏曲后的《红楼梦》在保留原著神韵的基础上 ,在美学品格方面与小说有所区别 ,发挥了戏曲特有的长处 ,同时也改变了些许原著的美学特征 ,而原著的美学特征也影响着戏曲固有的美学观念。可以说《红楼梦》的戏曲与小说各有其独立的美学特征 ,同时又互相渗透。另外 ,改编成地方戏曲的《红楼梦》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二者之不同 :一、戏剧性与非戏剧性 ;二、再现性与表现性 ;三、中和团圆与悲切残缺 ;四、入乡随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戏曲 小说 美学特征
下载PDF
论明代中后叶戏曲与白话小说中主人公的“补偿心理”
10
作者 马衍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4-37,133,共5页
在明代中后叶戏曲与白话小说中,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在许多主人公饱尝艰辛或经历了种种不如意之后,作品大都安排了一种"补偿措施":主人公或得到封诰,或老年得子,或突发横财等,而主人公在受到伤害后,亦会想方设法进行补偿,... 在明代中后叶戏曲与白话小说中,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在许多主人公饱尝艰辛或经历了种种不如意之后,作品大都安排了一种"补偿措施":主人公或得到封诰,或老年得子,或突发横财等,而主人公在受到伤害后,亦会想方设法进行补偿,以此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这种"补偿心理"的设计与明代"重情欲"、"重人欲"的思潮有关,表现了明代社会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也体现出对弱者、善者、有才华者的同情及人文关怀。而其补偿的内涵与人物的名誉、地位等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更多地停留在物质的层面上,这反映了社会重物质轻精神、重结果轻过程的特点。这种功利性使人物拘泥于个人现实利益,无法实现精神上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后期 戏曲 白话小说 补偿心理
下载PDF
图文叙事张力与戏曲展演性场景建构——以富春堂本《祝发记》图文关系为考察对象
11
作者 丁淑梅 杨帆 《励耘学刊》 2022年第1期194-212,M0010,共20页
《祝发记》插图通过图示强化、图绘错位与图“像”低位等几个层面与文本发生互动。通过文本细读与图像详解,梳理图文叙事呼应的矛盾性与复杂性,有助于从更深层次把握文本与图像呈现的“同构”与“异构”。在理解戏曲图像对文本的图解乃... 《祝发记》插图通过图示强化、图绘错位与图“像”低位等几个层面与文本发生互动。通过文本细读与图像详解,梳理图文叙事呼应的矛盾性与复杂性,有助于从更深层次把握文本与图像呈现的“同构”与“异构”。在理解戏曲图像对文本的图解乃至批评功能基础上,进而重审图像与戏曲展演性场景建构的关联,亦可为插图与戏曲传播接受提供研究实例和新的问题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发记》 戏曲插图 图文关系 展演性场景建构
下载PDF
20世纪70年代以来“《红楼梦》与戏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邹青 《文化艺术研究》 2012年第1期163-176,共14页
自《红楼梦》诞生起就有不少著作提及《红楼梦》和戏曲的关系,民国以来也有不少学者关注这个话题,而相关研究却正式开启于20世纪70年代。本文试图将三十余年来相关研究成果分为"讨论《红楼梦》之后的戏曲改编"、"探讨《... 自《红楼梦》诞生起就有不少著作提及《红楼梦》和戏曲的关系,民国以来也有不少学者关注这个话题,而相关研究却正式开启于20世纪70年代。本文试图将三十余年来相关研究成果分为"讨论《红楼梦》之后的戏曲改编"、"探讨《红楼梦》展现的戏剧活动"、"以戏曲为视角讨论《红楼梦》的艺术手法"以及"讨论《红楼梦》涉及的戏曲剧目"四类进行回顾与评析,努力在回顾过程中发掘其中的经典之作,评析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藉此勾勒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红楼梦》与戏曲研究的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戏曲 小说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民间戏曲在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明志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21-23,37,共4页
赵树理与民间文化的内在联系历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而对其所酷爱的民间戏曲上党梆子则关注不够。其实,无论在人物塑造,还是在文本框架安排以及叙事方式上,上党梆子等民间戏曲都对赵树理的小说创作产生复杂而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赵树理 民间戏曲 上党梆子 小说创作
下载PDF
论明代小说戏曲插图的三重语境 被引量:1
14
作者 羊红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72-76,共5页
明代小说戏曲插图具有三重语境,即文本语境、图题语境、历史语境。插图文本语境是插图对小说故事文本语境的反映,如果绘图者绘画偏差、书坊主或收藏者肆意篡改插图、读者理解失误,就会出现语境扭曲。插图图题语境由图题产生,具有补充说... 明代小说戏曲插图具有三重语境,即文本语境、图题语境、历史语境。插图文本语境是插图对小说故事文本语境的反映,如果绘图者绘画偏差、书坊主或收藏者肆意篡改插图、读者理解失误,就会出现语境扭曲。插图图题语境由图题产生,具有补充说明和补充解释插图文本语境的两大功能。插图历史语境是插图对明代现实语境的摹仿,如果读者缺乏相关知识,将不能充分解读它。插图研究需要立足于三重语境,而这正是目前插图研究的短板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小说戏曲插图 插图语境 文本语境 图题语境 历史语境
下载PDF
论李洁冰乡土小说的民间叙事价值
15
作者 王海燕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61-65,共5页
李洁冰乡土小说扎根现实,饱蘸感情地书写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民特别是女性生存的困境以及传统戏曲艺术濒临绝境危机的残酷现实,在精雕细琢的文本背后,是作家作为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扼腕的切肤之痛。作家的乡土小说无疑具有现实的民... 李洁冰乡土小说扎根现实,饱蘸感情地书写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民特别是女性生存的困境以及传统戏曲艺术濒临绝境危机的残酷现实,在精雕细琢的文本背后,是作家作为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扼腕的切肤之痛。作家的乡土小说无疑具有现实的民间叙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洁冰 乡土小说 民间叙事
下载PDF
传统粤剧与现当代小说互融关系的发展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婉霞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23-31,共9页
传统粤剧与现当代小说有着历史渊源的关系性,这是基于我国小说与戏曲关系文学史的传统。以追踪历史轨迹的角度来看,粤剧与小说互文互移的发展在晚清至民国达致高潮,两者互融的关系伴随现当代的发展而变化,表现了各自不同的发展情况及进... 传统粤剧与现当代小说有着历史渊源的关系性,这是基于我国小说与戏曲关系文学史的传统。以追踪历史轨迹的角度来看,粤剧与小说互文互移的发展在晚清至民国达致高潮,两者互融的关系伴随现当代的发展而变化,表现了各自不同的发展情况及进程,影响了彼此互相转化、互相利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粤剧 现当代 小说 关系
下载PDF
幽隐与互文: 汪光被戏曲插图研究
17
作者 王方好 黄文奇 《大连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81-88,共8页
文章以汪光被《芙蓉楼》《广寒香》刻本的插图为中心,揭示汪光被戏曲插图版画与曲文评点之间的密切联系。从文体内部分析其戏曲评点、插图、文本三维关系,发现汪光被戏曲评点、插图、文本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文性。插图“意境”与评... 文章以汪光被《芙蓉楼》《广寒香》刻本的插图为中心,揭示汪光被戏曲插图版画与曲文评点之间的密切联系。从文体内部分析其戏曲评点、插图、文本三维关系,发现汪光被戏曲评点、插图、文本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文性。插图“意境”与评点内容相统一、插图表现与评点思想相暗合、插图与评点互为补充成为其戏曲刊本最为重要的三大特征,充分展现出明末清初文人戏曲作品传播的真实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光被 互文性 戏曲插图 评点 文本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创作与中国传统戏曲的互文关系
18
作者 冯爱琳 叶海莉 《惠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53-58,共6页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戏曲的影响,研究两者间的互文关系对推进张爱玲小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与中国传统戏曲的互文关系表现为题目互文、人物互文、意境互文、主题互文四种类型,这些互文关系不仅突显了小说的悲...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戏曲的影响,研究两者间的互文关系对推进张爱玲小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与中国传统戏曲的互文关系表现为题目互文、人物互文、意境互文、主题互文四种类型,这些互文关系不仅突显了小说的悲凉主题,增强作品叙事效果,还促进现代小说与传统戏曲的互动和对话,在广阔的文学视野中观照中国文化的历史性与现代性。读者在张爱玲小说中感受戏曲艺术,体会“人生如戏”,进而拓宽文学视野,丰富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中国传统戏曲 互文关系
下载PDF
古代小说与戏曲的改编问题
19
作者 侯忠义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9,共9页
古代小说与戏曲的改编,是小说交流史、传播史、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特点和内容,有人称此为"移植"现象[1]。小说与戏曲虽属不同艺术门类,但同属叙事文体,关系密切,在传播过程中,彼此借鉴,互相改编,使同一题材内容的故事,以小说、... 古代小说与戏曲的改编,是小说交流史、传播史、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特点和内容,有人称此为"移植"现象[1]。小说与戏曲虽属不同艺术门类,但同属叙事文体,关系密切,在传播过程中,彼此借鉴,互相改编,使同一题材内容的故事,以小说、戏曲不同形式获得了广泛的发展,促进了彼此的繁荣。这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戏曲 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