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唐文脉下的“古代和田艺术模式”考析
1
作者 王晓玲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0-57,共8页
大夏美术造型样式沿丝绸之路进入塔里木盆地后形成古代和田派艺术模式,这种艺术样式在尼雅、达玛沟、约特干等遗址中都有着生动的体现。丝绸之路使得汉唐文脉下的造型艺术体系得以确立,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从视觉图式扩展至风俗礼仪的... 大夏美术造型样式沿丝绸之路进入塔里木盆地后形成古代和田派艺术模式,这种艺术样式在尼雅、达玛沟、约特干等遗址中都有着生动的体现。丝绸之路使得汉唐文脉下的造型艺术体系得以确立,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从视觉图式扩展至风俗礼仪的各个环节之中。20世纪80年代出土于和田的布扎克彩棺,棺上面绘制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反映出西域与中原地区密切的文化交流。和田木雕在装饰范围、表现形式及雕刻技艺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镂雕、平雕等技法被广泛应用,作品中渗透了现实气息,造型上趋向真实,并在二维平面的基础上强化装饰风格,体现出鲜明的汉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文脉 塔里木盆地 大夏美术 布扎克彩棺 和田木雕
下载PDF
洛阳地区两汉壁画人物服饰研究
2
作者 胡亚兵 王建芳 《西部皮革》 2024年第11期138-141,共4页
洛阳地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壁画作为古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在洛阳地区的发展沿革备受关注。文章以洛阳地区两汉时期的壁画为研究对象,挖掘洛阳壁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服饰文化方面的历史价值。通过对壁画人物的服饰造... 洛阳地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壁画作为古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在洛阳地区的发展沿革备受关注。文章以洛阳地区两汉时期的壁画为研究对象,挖掘洛阳壁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服饰文化方面的历史价值。通过对壁画人物的服饰造型、色彩及纹饰进行深入的图像分析,揭示了西汉和东汉政治与社会环境对服饰文化的影响,并探讨了汉服款式随时间的演变及其背后的社会意涵,进一步阐明了两汉服饰在壁画中的体现方式与文化交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壁画 两汉服饰 文化传承 图像分析 艺术特色
下载PDF
从吉祥文字纹看汉代着装风尚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寒蕾 王树金 夏添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1,共7页
近百年来全国考古发掘出土了许多装饰吉祥文字的汉朝服装与制衣面料。通过出土文物的对比考证发现,装饰吉祥文字的服饰品至迟在西汉初期就已出现,至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愈加盛行。通过分析、归纳汉代服饰品中吉祥文字的文化内涵,挖掘吉祥... 近百年来全国考古发掘出土了许多装饰吉祥文字的汉朝服装与制衣面料。通过出土文物的对比考证发现,装饰吉祥文字的服饰品至迟在西汉初期就已出现,至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愈加盛行。通过分析、归纳汉代服饰品中吉祥文字的文化内涵,挖掘吉祥文字图案装饰特征及其所蕴含的祈祥观念,进而发现汉朝人比较喜爱用吉祥文字装饰服饰,并且以大富大贵、安乐如意、健康长寿、庇佑亲人、国泰民安几类吉祥文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服饰 吉祥文字 装饰艺术 着装风尚
下载PDF
汉代画像石的装饰艺术美学价值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芳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8-82,共5页
汉代画像石是我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宝贵遗迹,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产生的渊源,它在装饰艺术表现形式上有极高的美学价值,通过独特的构图、鲜明的主题、精湛的技法、华丽的图案等几个方面展现出它的艺术风采。汉代画像石艺术是立... 汉代画像石是我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宝贵遗迹,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产生的渊源,它在装饰艺术表现形式上有极高的美学价值,通过独特的构图、鲜明的主题、精湛的技法、华丽的图案等几个方面展现出它的艺术风采。汉代画像石艺术是立足于大众文化立场的装饰形式,它让艺术直接走进平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使汉代的平民大众从审美文化实践方面获得了关于艺术的新理解。汉代画像石通俗化、世情化、大众化的艺术本质和美学价值,对后世的装饰艺术及现代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启示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石 装饰艺术 美术价值
下载PDF
基于汉代画像砖实证材料的进贤冠起源、形制及使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高祥 牛犁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进贤冠是汉族男子冠服体系中极具代表性的冠式,其演变与中国古代官员制度的发展相联系。为了研究汉族冠服形象体系中文职官员的进贤形象,文章基于汉代画像砖史料实证汉代进贤冠的起源、形制及使用,有助于推动汉代男子官员形象研究。研... 进贤冠是汉族男子冠服体系中极具代表性的冠式,其演变与中国古代官员制度的发展相联系。为了研究汉族冠服形象体系中文职官员的进贤形象,文章基于汉代画像砖史料实证汉代进贤冠的起源、形制及使用,有助于推动汉代男子官员形象研究。研究指出,进贤冠作为汉代官职体系发展的衍生物,在西汉时期就已存在基础样式,经新政时期完备,在东汉时期趋于成熟。汉代进贤冠独具特色的形制样式及符号表征在传统的各阶级中烙下深刻印记。进贤形象呈现中华文化独特的价值观及礼仪规范,是传统阶级文化的沉淀亦是多维审美趣味的展现,对历代汉族男子的冠服体系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进贤冠 汉代画像砖 进贤形象 官民阶级 文官体系 礼仪符号
下载PDF
汉画中艺伎倒立图像的艺术造型与文化阐释
6
作者 林坤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6-31,共6页
汉画中艺伎倒立图像数量众多且形式多样,其造型从双手倒立到单手倒立,再到复合式倒立,同时还混合有其他动作,使倒立造型变得更加优美。倒立造型是汉代舞乐百戏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展现了汉代贵族休闲娱乐的... 汉画中艺伎倒立图像数量众多且形式多样,其造型从双手倒立到单手倒立,再到复合式倒立,同时还混合有其他动作,使倒立造型变得更加优美。倒立造型是汉代舞乐百戏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展现了汉代贵族休闲娱乐的生活特征,体现了艺伎的创新精神和竞技精神,同时还对普通大众的身心健康有着促进作用。故而在欣赏汉代画像以及其他艺术形式时,我们不仅要看到表面的美,还要关注艺术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其艺术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立 汉画 艺术造型 文化阐释
下载PDF
基于符号学的汉代四象瓦当纹样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晨 杨勇 《工业设计》 2024年第3期117-120,共4页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是汉代的瓦当纹样,它富含民族独特风格,并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透过研究瓦当纹样,可以领略到汉代时期艺术设计师所追求的卓越艺术造诣。文章基于符号学理论深入解读汉代四象瓦当的表现特征,...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是汉代的瓦当纹样,它富含民族独特风格,并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透过研究瓦当纹样,可以领略到汉代时期艺术设计师所追求的卓越艺术造诣。文章基于符号学理论深入解读汉代四象瓦当的表现特征,分析汉代四象瓦当创作的思想来源,探索其反映的美学内涵,并结合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案例进行设计应用,探讨其对现代设计所产生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符号学 汉代瓦当 四象 设计应用
下载PDF
汉代装饰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艺术转译
8
作者 杨雨荷 洪小越 刘冠 《色彩》 2024年第4期92-94,共3页
汉代装饰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现代设计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本研究旨在探讨汉代装饰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特别是其在家具设计、虚拟展厅、交互式游戏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 汉代装饰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现代设计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本研究旨在探讨汉代装饰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特别是其在家具设计、虚拟展厅、交互式游戏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新性诠释。通过综合运用木材染色技术、数控雕刻、三维建模和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手段,本研究成功地将汉代装饰纹样的色彩和形式特征融入现代设计实践中,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装饰纹样 现代设计应用 木材染色技术 虚拟展厅 交互式游戏 环境艺术设计 数字化保护 文化传承
下载PDF
论汉画像历史故事的两种图像叙事模式及其形成机制——以“赵氏孤儿”为例
9
作者 朱浒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8,共11页
“赵氏孤儿”是汉画像历史故事中的一个著名案例,其图像目前已知存三处。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存两例,其中一例带有“榜题”,均采用瞬间叙事。河南南阳杨官庄汉墓存一例,图像分四层,“赵氏孤儿”与“獒咬赵盾”并列,采用分层式连环画叙事... “赵氏孤儿”是汉画像历史故事中的一个著名案例,其图像目前已知存三处。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存两例,其中一例带有“榜题”,均采用瞬间叙事。河南南阳杨官庄汉墓存一例,图像分四层,“赵氏孤儿”与“獒咬赵盾”并列,采用分层式连环画叙事。本文考证出江苏徐州白集汉墓前室北横梁上存一例不为人知的“赵氏孤儿”图像,采用长卷式连环画叙事,依时间顺序描绘了四个精彩瞬间。汉画像历史故事的图像叙事从单幕走向多幕,应受到早期青铜画像叙事传统、汉画发展内在规律、图像载体转换、地域性差异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历史故事 赵氏孤儿 白集汉墓 图像叙事
下载PDF
陕北、山西地区汉画像石仙境图像中树形图年代序列与构型特征研究
10
作者 李春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9,共8页
本文梳理陕北、山西地区画像石仙境图像中的树形图的造型特征,结合其组合图像,构建该地区树形图的年代框架。在此基础上,认为占据主导地位的树形图造型特征的形成过程可大致以两次大规模羌乱的爆发为时间界限,反映出各地区间画像石仙境... 本文梳理陕北、山西地区画像石仙境图像中的树形图的造型特征,结合其组合图像,构建该地区树形图的年代框架。在此基础上,认为占据主导地位的树形图造型特征的形成过程可大致以两次大规模羌乱的爆发为时间界限,反映出各地区间画像石仙境图像造型的交流情况。其中佛教与西王母不死信仰的结合,更加体现羌乱背景下,人们对幸福安定与长生不死的无比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陕北 山西 画像石 树形图
下载PDF
汉画像石的时空体现
11
作者 刘光继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7-74,共8页
汉代造型艺术中的汉画像石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礼制状况,另一方面,其对时空的处理方式折射出先秦时期以老庄为代表的时空观。汉画像石虚实相随、有无相生、动静相宜的画面呈现方式,体现出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中“天人... 汉代造型艺术中的汉画像石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礼制状况,另一方面,其对时空的处理方式折射出先秦时期以老庄为代表的时空观。汉画像石虚实相随、有无相生、动静相宜的画面呈现方式,体现出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造型艺术 汉画像石 中国传统文化 老庄 时空体现
下载PDF
汉代舞蹈中的身体美学
12
作者 雷昆鹏 张定贵 《安顺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6-62,共7页
舞蹈是一门以身体为基础的艺术,身体在舞蹈艺术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舞蹈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表达、文化习俗以及思想观念,研究舞蹈背后所展现的身体观念对理解舞蹈艺术之美至关重要。汉代是中国舞蹈史上第一次大发展时期,也是舞蹈理论... 舞蹈是一门以身体为基础的艺术,身体在舞蹈艺术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舞蹈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表达、文化习俗以及思想观念,研究舞蹈背后所展现的身体观念对理解舞蹈艺术之美至关重要。汉代是中国舞蹈史上第一次大发展时期,也是舞蹈理论、实践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通过对汉代舞蹈的考察,发现其呈现出“作为舞蹈表演的身体”“作为‘礼’之显现的身体”以及“作为生命之显现的身体”的身体美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舞蹈 身体美学 舞蹈艺术
下载PDF
常任侠中国敦煌美术史研究论略
13
作者 吴衍发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5-71,共7页
常任侠的中国敦煌美术史研究成果丰硕,主要体现在敦煌佛教美术研究、中印佛教美术交流及其影响研究两个方面。常任侠立足于唯物史观和美术史的宏阔视野,采用艺术考古研究方法,对汉唐石刻壁画艺术进行考察与研究,揭示其演变的重要特征和... 常任侠的中国敦煌美术史研究成果丰硕,主要体现在敦煌佛教美术研究、中印佛教美术交流及其影响研究两个方面。常任侠立足于唯物史观和美术史的宏阔视野,采用艺术考古研究方法,对汉唐石刻壁画艺术进行考察与研究,揭示其演变的重要特征和基本规律,既肯定了印度佛教文化对汉唐石刻壁画艺术的影响,又强调了汉唐时期本土文化对印度佛教文化艺术的吸收、融合、改造。他的敦煌美术史研究丰富了中国古代敦煌美术史研究的资料库,为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和学科建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壁画 发展演变 汉唐时代 敦煌美术史 常任侠
下载PDF
秦汉时期被子文化研究
14
作者 宋漫 刘安定 +1 位作者 李斌 夏雨微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57-62,共6页
针对秦汉时期的“衾被”汉字本身、材质及文化意向等问题,运用文献资料与考古实物二维印证的方法,对秦汉衾被进行系统分析,从使用功能和材质2方面得出秦汉时期被子与服装或许同源的观点。研究表明,“衾”字小篆字形与深衣制服装的左衽... 针对秦汉时期的“衾被”汉字本身、材质及文化意向等问题,运用文献资料与考古实物二维印证的方法,对秦汉衾被进行系统分析,从使用功能和材质2方面得出秦汉时期被子与服装或许同源的观点。研究表明,“衾”字小篆字形与深衣制服装的左衽形制相同,“被”字取兽皮,亦表明被子最初的服装功能。文献资料与考古实物中纺织品的材质,说明不同阶层被子与服装的材质使用形成内在与外在关联,并可推断相互间的使用情况。诗词中的“衾被”从文化意向上深谙秦汉时期的礼教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衾被 秦汉 麻葛 文化意象 服装
下载PDF
浅谈秦汉时期雕塑的艺术特色
15
作者 杨森 《陶瓷》 CAS 2024年第10期40-41,179,共3页
秦汉雕塑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在此历史阶段,雕塑是王权与政治的有力工具,成了宣扬帝王将相的功绩、美化宫殿陵园的重要方式。随着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国家的财力与人力高度集中,因此秦汉雕塑在规模与... 秦汉雕塑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在此历史阶段,雕塑是王权与政治的有力工具,成了宣扬帝王将相的功绩、美化宫殿陵园的重要方式。随着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国家的财力与人力高度集中,因此秦汉雕塑在规模与数量上远远超越前代,有些甚至在今天都是无法达到的。汉代雕塑传神写意,富有激情,秦代雕塑呈现气势磅礴,逼真写实特色,为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雕塑 艺术特色
下载PDF
《孙子兵法·形篇》札记——简本与十一家注本异文分析
16
作者 张涅 《孙子研究》 2024年第2期35-44,共10页
《孙子兵法》是一部针对统帅和将军的军事著作,与统帅相关的属于军事战略思想,对将军而言的则是一系列具体的战术原则。《形篇》的旨意是对统帅讲“先为不可胜”的国防战略问题,汉简本“守则有余,攻则不足”正是这方面的认识,十一家注... 《孙子兵法》是一部针对统帅和将军的军事著作,与统帅相关的属于军事战略思想,对将军而言的则是一系列具体的战术原则。《形篇》的旨意是对统帅讲“先为不可胜”的国防战略问题,汉简本“守则有余,攻则不足”正是这方面的认识,十一家注本改为“守则不足,攻则有余”不妥。另在“动于九天之上”前加“善攻者”有误,其主语当为“善守者”。简本“无奇胜”,指统帅要从国家整体实力出发考虑问题,不能把胜利寄托在将军个人的谋略才能上,这与《势篇》指示将军在指挥作战时要“以奇胜”没有矛盾。在“胜”前有“称”,是对“胜”的限定,强调基于客观比较分析的实践理性精神。由此可见,十一家注本对于《孙子兵法》本旨有误读。当然,这也可谓阐释过程中的军事思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形篇》 汉简本 异文 国防守备 特定性
下载PDF
从“羊甫头”墓出土漆器看汉代云南漆艺审美
17
作者 王维珍 《中国生漆》 2024年第2期11-14,共4页
1700多年前,汉代云南漆器从发展至繁荣,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成熟艺术形态。本文以昆明“羊甫头”墓出土的漆器为研究内容,围绕其空间造型、纹样修饰、色彩的运用等推演汉代云南漆艺审美趋向,其中贯穿着云南漆艺发展史等相关知... 1700多年前,汉代云南漆器从发展至繁荣,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成熟艺术形态。本文以昆明“羊甫头”墓出土的漆器为研究内容,围绕其空间造型、纹样修饰、色彩的运用等推演汉代云南漆艺审美趋向,其中贯穿着云南漆艺发展史等相关知识,为当代从事研究云南漆艺术发展的学者及漆艺创作者提供一定的研究素材和参考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甫头”墓出土漆器 汉代漆艺 审美
下载PDF
汉画像石中的大禹图式溯源与辨识方法
18
作者 陈国栋 吴衍发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9-55,126,共8页
深刻挖掘中华传统汉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观念,以文献传说和历史遗存为参照,运用语图对比、格套的方法对汉画大禹形象进行考证,提出大禹题材的汉画像石主要集中在黄淮流域的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其大禹形象可分为身穿襦袍... 深刻挖掘中华传统汉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观念,以文献传说和历史遗存为参照,运用语图对比、格套的方法对汉画大禹形象进行考证,提出大禹题材的汉画像石主要集中在黄淮流域的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其大禹形象可分为身穿襦袍的“治水像”和身穿黼冕的“帝王像”两种制式,其产生与汉代“圣贤崇拜”的社会信仰有关,旨在让维系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汉文化和大禹文化展现出时代风采,为汉画像中大禹形象的辨识提出基础判断依据,为有关大禹题材的文艺作品创作、文创开发等应用研究提供文化与文献方面的参考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大禹形象 溯源与辨识
下载PDF
秦汉时期工艺美术元素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郭娟 《工业设计》 2024年第9期143-146,共4页
秦汉时期工艺美术元素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其古朴雅致的设计风格与精湛的技艺在当代室内装饰设计中展现出新的生命力。文章深入剖析了秦汉工艺美术元素的特点,如寓意深远的文化符号、技艺精湛的制造工艺、造型多样的艺术形态及深刻... 秦汉时期工艺美术元素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其古朴雅致的设计风格与精湛的技艺在当代室内装饰设计中展现出新的生命力。文章深入剖析了秦汉工艺美术元素的特点,如寓意深远的文化符号、技艺精湛的制造工艺、造型多样的艺术形态及深刻的文化传承与时代烙印。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这些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研究发现,秦汉工艺美术元素不仅丰富了现代室内设计的文化内涵,还提升了设计的艺术审美与实用功能。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是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我国室内装饰设计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工艺美术 室内装饰设计 文化传承 元素应用 艺术创新
下载PDF
江西上饶广丰白花岩明代二十四诸天壁画初探
20
作者 刘慧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5期73-79,共7页
二十四诸天的图像组合,是佛教美术题材中常见的艺术表达。留存的遗迹多以雕塑、壁画的形式展现。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白花岩下的广福寺,其大雄宝殿有两铺古代壁画,表现的内容正是二十四诸天。而两铺壁画无文献记载,无题榜落款;浏览图像,... 二十四诸天的图像组合,是佛教美术题材中常见的艺术表达。留存的遗迹多以雕塑、壁画的形式展现。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白花岩下的广福寺,其大雄宝殿有两铺古代壁画,表现的内容正是二十四诸天。而两铺壁画无文献记载,无题榜落款;浏览图像,其人物无背光、无头光、无坐骑、无胁侍、无台座及脚踩物;同时,还因年久失修坏掉了两位人物画像。通过考究文化背景、文献记载,结合图像学研究,对这两铺壁画的二十四诸天做出具体辨识,考证其创作年代为明代中后期,并分析两铺壁画的构图方式、色彩特点、笔法技巧等,为中国二十四诸天古代壁画遗存图像志增加一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壁画 二十四诸天 白花岩 广福寺 图像识别 艺术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