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me-crossing Resonances:the Comparison between Humbert and Jia Baoyu
1
作者 房宇华 《海外英语》 2018年第19期187-190,共4页
Being criticized as the"deviant"literary works by mass people after being published,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nd Lolita not only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ir source language literature history, but also ... Being criticized as the"deviant"literary works by mass people after being published,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nd Lolita not only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ir source language literature history, but also enjoy indelible value in the literary field world-wide.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works with the heroes as a starting point from the abnormal loveview of the two heroes, the duality of the two heroes and the disillusion of their emotional utopiaso as to reflect the time-crossingreson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A BAOYU HUMBERT image COMPARISON LOLITA
下载PDF
贾孟辉教授舌象脑全息诊法探析
2
作者 杨万花 杨文福 +3 位作者 袁兆鹤 贾戌生 张文欣 贾孟辉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7期143-146,共4页
贾孟辉教授认为脑为元神、舌为心窍,心主神明,舌脑以经络维系,是人体相对独立的全息元,在生理、病理、生化、遗传、形态等方面具有对应部位和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较大的特性。舌与脑全息元的分布规律相同,有着高度的全息相关度,舌象是脑... 贾孟辉教授认为脑为元神、舌为心窍,心主神明,舌脑以经络维系,是人体相对独立的全息元,在生理、病理、生化、遗传、形态等方面具有对应部位和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较大的特性。舌与脑全息元的分布规律相同,有着高度的全息相关度,舌象是脑整体信息的缩影。通过望诊舌象对应脑功能区部位的形、色、态、势、络的变化,可探查脑部的生理病理信息,进而指导对疾病的临床辨证施治和预防。介绍贾孟辉教授舌象脑全息诊法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象脑全息诊法 贾孟辉教授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基于探春人物及其坐具图像研究的现代女性坐具创新设计
3
作者 徐世博 王子健 解芳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30,共8页
目的挖掘《红楼梦》探春人物形象与现代女性的共通点,以探春人物坐具图像为研究点,并结合用户分析进行现代女性坐具创新设计。方法首先分析探春人物形象及文化象征;其次广泛收集探春坐具图像并整理挑选出代表性坐具样本,分析归纳图像中... 目的挖掘《红楼梦》探春人物形象与现代女性的共通点,以探春人物坐具图像为研究点,并结合用户分析进行现代女性坐具创新设计。方法首先分析探春人物形象及文化象征;其次广泛收集探春坐具图像并整理挑选出代表性坐具样本,分析归纳图像中坐具形制、图像含义、设计理念,再通过创建用户角色模型分析用户审美喜好、消费需求和意向;最后衔接各关键点设计出体现传统美学和探春人物形象的坐具,且符合现代独立女性的使用喜好。结论以探春刚柔并济的人物形象投射现代女性,其相关坐具图像研究和创新适合现代女性用户群体的个性和情感价值需求,为当代设计师提供新的文化灵感,也为现代女性家具设计创新开辟新的思考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探春 图像 女性坐具 设计创新
下载PDF
论贾平凹小说中的“高跟鞋”意象——以《废都》《高兴》《极花》为例
4
作者 陈玉童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2-40,共9页
“鞋”这一意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贾平凹作为中国当代最擅长使用意象的作家之一,“鞋”意象在其作品中俯首皆是。以《废都》《高兴》《极花》三部作品为例,深度解读“高跟鞋”意象在作品中所承载的追寻主题和性隐喻,... “鞋”这一意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贾平凹作为中国当代最擅长使用意象的作家之一,“鞋”意象在其作品中俯首皆是。以《废都》《高兴》《极花》三部作品为例,深度解读“高跟鞋”意象在作品中所承载的追寻主题和性隐喻,对解读贾平凹的女性观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高跟鞋意象 女性观
下载PDF
贾平凹小说中的乡村共同体与中国形象建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婷婷 陈蕴钰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7-113,共7页
贾平凹的小说建构了独特的乡村共同体世界。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乡村空间发生时空分离与脱域,传统乡村共同体面临地缘冲击、精神观念和治理模式等方面的困惑,但是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文化和理念智慧对于现代化建设依然具有借鉴意义,以此... 贾平凹的小说建构了独特的乡村共同体世界。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乡村空间发生时空分离与脱域,传统乡村共同体面临地缘冲击、精神观念和治理模式等方面的困惑,但是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文化和理念智慧对于现代化建设依然具有借鉴意义,以此为切入点可以找到现代性与传统性的耦合及共融路径。对于共同体内的人物,贾平凹以一贯的慈悲怜悯用回乡的形式尝试救赎,暗合国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回归性”发展战略。通过乡村振兴与治理改善,美丽宜居的新时代乡村形象对于建构立体多面的当代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乡村共同体 现代性 耦合 中国形象
下载PDF
论贾平凹小说秦岭叙事的文化内涵
6
作者 田德芳 高晓蕊 《商洛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2-27,65,共7页
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被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陕西文学有源远流长的秦岭叙事传统,贾平凹是当代秦岭叙事的重要作家,其小说创作展现了秦岭的风土人情。贾平凹小说的秦岭叙事经历了由日常生活到革命历史的题材转变,秦岭在小说中也由... 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被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陕西文学有源远流长的秦岭叙事传统,贾平凹是当代秦岭叙事的重要作家,其小说创作展现了秦岭的风土人情。贾平凹小说的秦岭叙事经历了由日常生活到革命历史的题材转变,秦岭在小说中也由背景成为主角。贾平凹的秦岭叙事小说构建起独特的秦岭世界和秦岭形象,展现了秦岭的生态文化、传统文化、革命历史等文化内涵,表现出质朴、原始、包容、革命的秦岭精神,构建了以自然生态为其核心形象,以民间质朴野性的生命力量为精神内核,兼有宗教、革命历史等文化要素的秦岭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秦岭叙事 文化内涵 秦岭形象
下载PDF
从艺术物性论看贾樟柯的影像美学
7
作者 刘昌奇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122,共8页
在现实主义风格背后,是贾樟柯清醒的电影物性论自觉与材料语言的创新意识,后者是他在中国当代电影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关键因素。贾樟柯反对造型形式主导的视觉美,故意暴露影像材料,凸显了电影作为物质的触觉美。影像现成品的挪用,凸显了... 在现实主义风格背后,是贾樟柯清醒的电影物性论自觉与材料语言的创新意识,后者是他在中国当代电影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关键因素。贾樟柯反对造型形式主导的视觉美,故意暴露影像材料,凸显了电影作为物质的触觉美。影像现成品的挪用,凸显了电影自身的物质媒介属性,也使其电影成了具有自我指涉与自我反思的元电影。长镜头对日常生活物品的凝视抑制了虚幻的视觉欲望快感,凸显了物品的触觉深度与社会语义。演员的非职业化使用去除了表演性,凸显了底层社会群体的物质化身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艺术物性论 电影物性 影像美学
下载PDF
红楼家长论——以贾母为中心
8
作者 王天天 陈洪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红楼梦》小说人物繁多,贾母更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相对于贾宝玉、林黛玉以及薛宝钗的研究,贾母这一形象具有更大的研究空间。作为封建家长的贾母,主要体现在她的“福寿”“才德”;作为叙事元素的贾母,主要体现在凸显作品主题、... 《红楼梦》小说人物繁多,贾母更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相对于贾宝玉、林黛玉以及薛宝钗的研究,贾母这一形象具有更大的研究空间。作为封建家长的贾母,主要体现在她的“福寿”“才德”;作为叙事元素的贾母,主要体现在凸显作品主题、营造叙事结构以及提供审美典范;作为管理者的贾母,主要体现在贾母的任人唯贤、无为而治。贾母形象所蕴含的女性观可以从传统与现代两个方面来分析,曹雪芹的生命体悟与末世悲情的渗透对贾母形象的生成有着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雪芹 《红楼梦》 贾母形象
下载PDF
尤氏姐妹的悲剧人生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希凡 李萌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5-22,共8页
曹雪芹通过"红楼二尤"的短暂的悲剧人生,揭示了封建贵族社会的冷酷与丑陋,强有力地控诉了荣宁贵族污浊男性的丑恶行径,鞭挞了王熙凤阴险狠毒的性格。尤氏姐妹的悲剧人生,虽然大不同于书中所描写的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但却... 曹雪芹通过"红楼二尤"的短暂的悲剧人生,揭示了封建贵族社会的冷酷与丑陋,强有力地控诉了荣宁贵族污浊男性的丑恶行径,鞭挞了王熙凤阴险狠毒的性格。尤氏姐妹的悲剧人生,虽然大不同于书中所描写的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但却是穿插在曹雪芹所描绘的封建社会大悲剧中的小悲剧,深刻而强烈地控诉了封建恶势力对这三位来自民间的女性从肉体到精神的残酷虐害,惨烈生动,撼人心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二尤 尤二姐 尤三姐 尤氏 柳湘莲 贾琏 贾珍 贾蓉
下载PDF
古村落旅游形象设计的社区参与模式——以党家村为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雷海燕 赵振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73-77,14,共6页
旅游地形象的研究一直是国内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而有关古村落旅游形象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属于文化性或景观性研究,没有引入反馈、修正机制和社区参与。基于此,笔者从社区参与的角度对古村落旅游形象进行研究,建立了古村落旅游形象设... 旅游地形象的研究一直是国内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而有关古村落旅游形象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属于文化性或景观性研究,没有引入反馈、修正机制和社区参与。基于此,笔者从社区参与的角度对古村落旅游形象进行研究,建立了古村落旅游形象设计的社区参与模式,并以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党家村为例,分析了该模式的具体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落 旅游形象 社区参与模式 党家村
下载PDF
贾敬、贾赦、贾政兄弟比较谈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鸿渊 王兰兰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4期44-48,共5页
在绚丽多姿的《红楼梦》人物画廊中,贾敬、贾赦、贾政三兄弟都不算是作者着重描写的人物形象。可是,他们都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分别代表着封建末世不同的贵族类型。贾敬崇尚道教,逃避现实;贾赦贪婪残暴,荒淫无耻;贾政则是封建社会正统古... 在绚丽多姿的《红楼梦》人物画廊中,贾敬、贾赦、贾政三兄弟都不算是作者着重描写的人物形象。可是,他们都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分别代表着封建末世不同的贵族类型。贾敬崇尚道教,逃避现实;贾赦贪婪残暴,荒淫无耻;贾政则是封建社会正统古板的士大夫的代表。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在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进程中,上层贵族的种种心态、性格及其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贾敬 贾赦 贾政 人物形象
下载PDF
姐妹型故事与女性的道德教育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120-122,共3页
姐妹型故事大多交融于"蛇郎"、"神蛙"型故事中,是民间故事中围绕女性间矛盾纠葛、揭示女性道德品行的故事类型,承担着对女性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 女性 道德教育 民间文学 中国 姐妹型故事
下载PDF
贾平凹小说意象叙事的文化价值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建仓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2-146,共5页
创作主体的价值认知体系和取向对于其小说叙事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价值观决定了作品稳定持久、个性鲜明的叙事风格,两者有内在的统一性。以此考量贾平凹小说一贯坚守的意象叙事,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创作的基本精神决定... 创作主体的价值认知体系和取向对于其小说叙事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价值观决定了作品稳定持久、个性鲜明的叙事风格,两者有内在的统一性。以此考量贾平凹小说一贯坚守的意象叙事,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创作的基本精神决定了其创作的基本艺术思维方法,即意象艺术结构和技巧,重估区域文化是他的文化意象叙事的起点,整体哲学意识决定了他意象叙事的成熟阶段为整体意象叙事,混沌世界观决定了其意象叙事的最高阶段即混沌意象叙事。从文化和叙事两个传统角度看,贾平凹小说的意象叙事既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又是传统民族叙事的合理的延伸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意象叙事 文化价值
下载PDF
当代女性精神的缺席——试析贾平凹小说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晓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00-104,共5页
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由于具有“以性特征为表征”以及“被男权意识所异化 ,认同男权”的倾向 ,因而缺乏时代感 ,使得当代女性精神缺席。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小说 贾平凹 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精神 男权意识 社会批评
下载PDF
谈贾府四春名字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3
15
作者 孔令彬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69-71,共3页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是贾府的正牌小姐 ,是作者所着力塑造的一个群体。四姐妹名字的谐音“原应叹息”正是对大观园女儿群体悲剧命运和赫赫百年家族衰亡结局的暗示 ,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也是解读作者塑造这一群像的密码。
关键词 贾府四春 原应叹息 象征 命名
下载PDF
贾平凹小说中现代意象群落的生成理路 被引量:2
16
作者 樊娟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57,共7页
贾平凹不仅直接受意象思维的影响,还通过具体的艺术形式接受传神写意用法的启发,综合绘画与戏曲的技术及其背后哲学,使新的技法与世情、人物的现代之意相融合。他并不满足传统意象的静态和谐,也不仅仅注重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而是着力... 贾平凹不仅直接受意象思维的影响,还通过具体的艺术形式接受传神写意用法的启发,综合绘画与戏曲的技术及其背后哲学,使新的技法与世情、人物的现代之意相融合。他并不满足传统意象的静态和谐,也不仅仅注重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而是着力于在小说中对意象内在精神空间进行挖掘,即现代境界的开拓。因此,尽管有不同的序列与种类,但其样态的演变与转化还遵循着一定的逻辑,其中最重要与核心的演变路线则是病态之意的推进与澄明之意的微显。总之,他小说中的意象样态已发生现代转型,组成中国式的现代意象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小说 意象思维 现代意象群落 意象样态
下载PDF
文学人类学视域下的贾平凹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德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29,共7页
贾平凹是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民间精神的小说大家,也是承载乡土、关注社会变革、又不断寻求精神突围与灵魂救赎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已经具有了充分的人类意识和对文学人类性意蕴的追求,无论是对陕西民俗的展示还是其对禅宗文化的推崇与践... 贾平凹是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民间精神的小说大家,也是承载乡土、关注社会变革、又不断寻求精神突围与灵魂救赎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已经具有了充分的人类意识和对文学人类性意蕴的追求,无论是对陕西民俗的展示还是其对禅宗文化的推崇与践行,贾平凹践行着"文以载道"的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而又紧紧抓住"民间"这根滋润的文学水草,始终站在人的角度触摸人性、体悟人生,关注现实,又通古喻今。从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切入对贾平凹作品的研究,揭示其中的婚俗、性、说唱、医药、禅宗等人类学元素,借以拓展贾平凹作品的研究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婚俗 医药 说唱 禅宗 意境
下载PDF
贾平凹散文的桃树意象探析——以《一棵小桃树》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平 翟星宇 《新余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64-67,共4页
贾平凹的散文《一棵小桃树》中非常引人注意的是小桃树意象。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对小桃树的回忆与感悟,再现自己的人生经历,彰显自己与奶奶血浓于水的亲情。对小桃树意象的深入挖掘,利于探析藏匿于贾平凹内心深处难以忘怀的童年经历... 贾平凹的散文《一棵小桃树》中非常引人注意的是小桃树意象。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对小桃树的回忆与感悟,再现自己的人生经历,彰显自己与奶奶血浓于水的亲情。对小桃树意象的深入挖掘,利于探析藏匿于贾平凹内心深处难以忘怀的童年经历和隐秘的情感,也有利于对贾平凹生活经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一棵小桃树》 桃树 意象
下载PDF
徘徊在神妖之间——论贾平凹小说的两性关系模式及女性形象变迁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川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5-112,共8页
两性关系在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层面,作家所持女性观的特点和变化趋向对于小说人物命运的设置及其叙事目的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一女二(多)男"模式到"一男二(多)女"模式,贾平凹笔下的女性... 两性关系在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层面,作家所持女性观的特点和变化趋向对于小说人物命运的设置及其叙事目的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一女二(多)男"模式到"一男二(多)女"模式,贾平凹笔下的女性形象也发生了从"神"到"兽"、"妖"的变化,在模式和形象的变化背后是其一以贯之的男性自我中心的观念、视角,新世纪以来,他的创作更加入了日益鲜明的城乡维度,将城乡关系这一中国现代化转型的显著标识纳入男女两性关系的叙事,使后者超越了单纯的两性关系,成为城/乡、现代/传统等对话的场所和发声的方式、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两性关系 女性形象 一女二(多)男模式 一男二(多)女模式 城乡关系
下载PDF
历史记忆与历史镜像——论《古炉》中的“文革”叙事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文诺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213-217,共5页
对于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中国当代作家来说,"文革"已经成为他们的记忆,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叙事资源和想象空间,并且影响到他们的写作姿态与写作方式。贾平凹把自己对于故乡的"文革"个人记忆写出来,通过"古炉&qu... 对于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中国当代作家来说,"文革"已经成为他们的记忆,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叙事资源和想象空间,并且影响到他们的写作姿态与写作方式。贾平凹把自己对于故乡的"文革"个人记忆写出来,通过"古炉"这个小山村"文革"的爆发过程揭示了"文革"之火是怎样从中国社会的最底层燃起的。小说《古炉》的"文革"叙述突破了对"文革"单一政治批判的叙述框架,促使人们思考自己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古炉》 历史记忆 历史镜像 文革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