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pt@Au传感器的微囊藻毒素-LR传感检测
1
作者 胥均艳 何薪宇 徐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2,共8页
微囊藻毒素(MC-LR)是国际公共卫生组织已确认的一种神经毒素和致癌物质,其高效检测备受关注。该文通过金硫键作用将适配体直接结合到丝网印刷金电极表面,形成适配体@金(Apt@Au)敏感膜,当样本中存在MC-LR时,敏感膜上的适配体与MC-LR相互... 微囊藻毒素(MC-LR)是国际公共卫生组织已确认的一种神经毒素和致癌物质,其高效检测备受关注。该文通过金硫键作用将适配体直接结合到丝网印刷金电极表面,形成适配体@金(Apt@Au)敏感膜,当样本中存在MC-LR时,敏感膜上的适配体与MC-LR相互作用,引起[Fe(CN)_(6)]^(3-)/[Fe(CN)_(6)]^(4-)探针电对的电子传导发生变化,差分脉冲伏安(DPV)响应电流增加,由此构建了一种用于MC-LR检测的Apt@Au传感器。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采用该传感器检测MC-LR的线性范围为0.001~50.00μg/L,检出限可达0.001μg/L,对微囊藻毒素-LA、微囊藻毒素-YR、节球藻毒素以及水体中常见的金属离子无明显响应,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将其用于合成水样检测也显示出良好的回收率。Apt@Au传感器用于MC-LR检测具有流程简单、检测灵敏度高等优势,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LR Apt@au传感器 DPV检测 环境水样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SiO_2@Au nanorod array as novel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ubstrate for trace pollutants detection
2
作者 侯孟婧 张弦 +3 位作者 崔肖阳 刘灿 李正操 张政军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76-179,共4页
An effective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 substrate i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by synthesis of Si O2 nanorods array via glancing angle deposition, followed by coating Au nanoparticles onto Si O2 surface i... An effective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 substrate i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by synthesis of Si O2 nanorods array via glancing angle deposition, followed by coating Au nanoparticles onto Si O2 surface in order to create numerous "hot spots". The detecting sensitivity of such substrate could be optimized by simply adjusting the deposition time of Au. Thus, it can be used for detection of Rhodamine 6G at concentration as low as 10^-9M. Furthermore, our SERS substrate is applied to detect 5 μg/g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in soil sample, which proves its potential for trace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trace pollutant detection SiO2 nanorods au nanoparticles
下载PDF
Highly sensitive and stable SERS probes of alternately deposited Ag and Au layers on 3D SiO2 nanogrids for detection of trace mercury ions 被引量:1
3
作者 田毅 王汉夫 +6 位作者 闫兰琴 张先锋 Attia Falak 陈佩佩 董凤良 孙连峰 禇卫国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7期497-506,共10页
The hazard of Hg ion pollution triggers the motivation to explore a fast, sensitive, and reliable detection method. Here, we design and fabricate novel 36-nm-thick Ag-Au composite layers alternately deposited on three... The hazard of Hg ion pollution triggers the motivation to explore a fast, sensitive, and reliable detection method. Here, we design and fabricate novel 36-nm-thick Ag-Au composite layers alternately deposited on three-dimensional (3D) periodic SiO2 nanogrids as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 probes. The SERS effects of the probes depend mainly on the positions and intensities of their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LSPR) peaks, which is confirmed by the absorption spectra from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calculations. By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and material to maximize the intrinsic electric field enhancement based on the design method of 3D periodic SERS probes proposed, high performance of the Ag-Au/SiO2 nanogrid probes is achieved with the stability further enhanced by annealing. The optimized probes show the outstanding stability with only 4.0% SERS intensity change during 10-day storage, the excellent detection uniformity of 5.78% (RSD), the detection limit of 5.0 × 10-12 M (1 ppt), and superior selectivity for Hg ions. The present study renders it possible to realize the rapid and reliable detection of trace heavy metal ions by developing high- performance 3D periodic structure SERS probes by designing novel 3D structure and optimizing plasmonic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Ag-au composite layer nanostructure design trace Hg ions detection
下载PDF
Au修饰ZnO纳米棒的制备及紫外探测性能研究
4
作者 商世广 郭帅 李佳臻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78-3183,共6页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和水热法制备金(Au)纳米颗粒修饰的氧化锌(ZnO)纳米棒材料。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等测试设备对不同溅射功率下的Au纳米颗粒修饰的ZnO纳米棒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和水热法制备金(Au)纳米颗粒修饰的氧化锌(ZnO)纳米棒材料。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等测试设备对不同溅射功率下的Au纳米颗粒修饰的ZnO纳米棒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溅射功率下的ZnO纳米棒均呈六方纤锌矿结构,沿晶面(002)择优生长,具有较高的结晶度;修饰后ZnO纳米棒表面附着Au纳米颗粒,能有效增强其紫外光激发强度;当射频溅射功率为80 W时,ZnO纳米棒表现出最佳的紫外探测性能,相比于未修饰的ZnO纳米棒,Au纳米颗粒能抑制ZnO纳米棒的持续光电导(PPC)效应,其紫外探测的响应/恢复时间分别降低了6.05和4.54 s,光暗电流比由9.31提升至32.40,光响应度达到1.94A/W,显著增强了ZnO纳米棒紫外探测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ZNO纳米棒 紫外探测 au纳米颗粒 持续光电导效应
下载PDF
微悬臂梁传感系统在Au-半导体复合纳米材料微热量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滕艳华 王启明 +4 位作者 周宁鸿 冯贺 许艺婷 刘松 薛长国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6,共5页
文中采用一种基于微悬臂梁传感器的检测系统,实现了对Au-半导体复合纳米材料的微热量检测。根据光杠杆检测的方法研究了Au-半导体复合纳米材料光热转换散发热量对微悬臂梁挠度的影响。为验证系统对此类材料微热量检测的适用性,实验选用... 文中采用一种基于微悬臂梁传感器的检测系统,实现了对Au-半导体复合纳米材料的微热量检测。根据光杠杆检测的方法研究了Au-半导体复合纳米材料光热转换散发热量对微悬臂梁挠度的影响。为验证系统对此类材料微热量检测的适用性,实验选用了已知在530 nm处光热吸收峰的Au-ZnO粉末样品材料,分别取多组不同质量的样品材料进行检测,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出温度变化与微悬臂梁偏移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温度变化与微悬臂梁偏移量呈线性关系,且0.1 mm 2面积的样品薄膜拟合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1。比较温度检测值与实验系统的拟合值,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悬臂梁 au-ZnO 温度检测 光热光谱 热膨胀 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Fe3O4@Au模拟酶智能手机比色法检测牛奶中尿酸的研究
6
作者 杜世琴 关桦楠 +1 位作者 吴巧艳 邵思园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2-102,共11页
目的 利用Fe3O4@Au的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构建检测牛奶中过量尿酸的智能手机比色传感器。方法 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获取模拟酶比色和智能手机比色的最佳检测条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智能手机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尿酸溶液,同时评估体系... 目的 利用Fe3O4@Au的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构建检测牛奶中过量尿酸的智能手机比色传感器。方法 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获取模拟酶比色和智能手机比色的最佳检测条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智能手机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尿酸溶液,同时评估体系的灵敏度、抗干扰性和稳定性。结果 Fe3O4@Au最优催化体系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50min及Fe3O4@Au添加量0.015g。智能手机比色体系最优相机分辨率为12 MP,光圈f值为4.00 mm,感光度(photosensibility, ISO)值为800及快门速度为0.002 s;基于智能手机比色法检测尿酸最优条件下,尿酸浓度在0.075~7.500mmol/L范围内显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工作曲线为Y1=-47.362X1+494.35(r2=0.9918),检出限为0.043μmol/L。在实际样品检测中,加标回收率在96.90%~112.8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4.00%。结论 基于Fe3O4@Au模拟酶活性建立的智能手机比色检测体系,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良好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该研究成果将为尿酸等食品成分的分析检测提供一条新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au 智能手机 过氧化物模拟酶 尿酸 比色检测
下载PDF
Au/UiO-66(Hf)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电化学检测Cr(Ⅵ)的性能研究
7
作者 丁章俊 王琪 +2 位作者 刘瑶 崔康平 陈星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3年第6期88-93,共6页
采用溶剂热法和化学还原法制备出Au/UiO-66(Hf)纳米复合材料,再将该纳米复合材料修饰到玻碳电极上,运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实现了废水中Cr(Ⅵ)的有效检测。Au/UiO-66(Hf)/GCE传感器对质量浓度范围为100~1 000μg/L的Cr(Ⅵ)具有优异的... 采用溶剂热法和化学还原法制备出Au/UiO-66(Hf)纳米复合材料,再将该纳米复合材料修饰到玻碳电极上,运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实现了废水中Cr(Ⅵ)的有效检测。Au/UiO-66(Hf)/GCE传感器对质量浓度范围为100~1 000μg/L的Cr(Ⅵ)具有优异的线性响应,检测灵敏度为0.002 34μA·L/μg,最低检测限为18.76μg/L。同时,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抗干扰性能,对实际电镀废水中Cr(Ⅵ)的检测回收率达105.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废水 Cr(Ⅵ) 电化学检测 线性扫描伏安法 au/UiO-66(Hf)
下载PDF
基于Au/SiO_(2)复合纳米球阵列的海洛因及其代谢物的SERS检测与高效鉴别
8
作者 赵凌艺 杨馨 +4 位作者 魏懿 杨瑞琴 赵倩 张洪文 蔡伟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50-3157,共8页
高危阿片类毒品海洛因的泛滥,对国家安定、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高效、准确的海洛因及其代谢物的检测鉴定方法在打击毒品犯罪,处理涉毒案件以及公安禁毒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兼具... 高危阿片类毒品海洛因的泛滥,对国家安定、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高效、准确的海洛因及其代谢物的检测鉴定方法在打击毒品犯罪,处理涉毒案件以及公安禁毒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兼具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指纹识别及无损检测等优点,能够实现对毒品的高效、便携检测。若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可提高数据处理效率、避免人为错判的发生,进而实现自动精确分类识别的目的。针对溶液中微/痕量海洛因及其代谢物,提出了基于Au/SiO_(2)复合纳米球阵列(Au/SiO_(2)NSA)的SERS检测与模式识别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它们的灵敏检测与高效鉴别。首先,采用气-液界面自组装和磁控溅射沉积的方法制备了具有良好SERS活性和结构一致性的Au/SiO_(2)NSA,以此为SERS基底(芯片),结合便携式拉曼光谱仪,成功实现了对水溶液中海洛因及其主要活性代谢物(6-单乙酰吗啡(6-MAM)和吗啡)的灵敏检测,检测限低至10^(-4)mg·mL^(-1)。然后,利用模式识别技术中的系统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支持向量机(SVM)对所获得的谱图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类识别。结果表明,在HCA和PCA均能准确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径向核函数、线性核函数、多项式核函数、S型核函数中任意一种建立的PCA-SVM模型,均能够100%地对海洛因、6-MAM和吗啡进行定性识别;选取基于径向核函数的SVM模型,对不同浓度海洛因定量区分的准确率可达90.1%;而通过基于线性核函数的SVM模型,对不同浓度6-MAM和吗啡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4.8%、70.2%。这项工作不仅为基于SERS的灵敏检测与精准鉴别提供了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高质量基底(芯片),也为对海洛因及其代谢物进行准确的分类及识别给出了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au/SiO_(2)复合纳米球阵列 模式识别 海洛因及其代谢物 灵敏检测 精准鉴别
下载PDF
TNAs/g-C_(3)N_(4)/Au NPs异质结同时作为光催化剂和SERS衬底:一种可回收的多功能检测平台
9
作者 薛伟 黄梦萍 +1 位作者 张玉琦 李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01-202,共2页
新型掺杂异质结的TiO_(2)纳米管阵列(TNAs)被广泛用作污染物的光催化剂,其残留检测通常采用其他方法。该研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TNAs/g-C_(3)N_(4)/Au NPs异质结,可同时用作光催化剂和SERS衬底。成功降解了结晶紫染料,并用拉曼光谱法检测... 新型掺杂异质结的TiO_(2)纳米管阵列(TNAs)被广泛用作污染物的光催化剂,其残留检测通常采用其他方法。该研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TNAs/g-C_(3)N_(4)/Au NPs异质结,可同时用作光催化剂和SERS衬底。成功降解了结晶紫染料,并用拉曼光谱法检测了其残留浓度。在10.0μmol·L^(-1)~100.0 pmol·L^(-1)范围内,拉曼强度与结晶紫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7.9 pmol·L^(-1)。制备的异质结用于废水处理和生物染色检测。在检测应用中,异质结在拉曼增强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可循环性。计算出原始增强因子为7.43×10^(6),10次循环后EF略有下降,仍为6.17×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As/g-C_(3)N_(4)/au NPs异质结 废水检测 生物染色检测 光催化 SERS双功能 可循环性
下载PDF
基于Au@ZIF-67/rGO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在抗坏血酸检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郑鹏来 钱慧 +3 位作者 李益 余义冉 代震霄 白红艳 《印染助剂》 CAS 2023年第10期6-11,共6页
先以氧化石墨烯(GO)、六水氯化钴(Ⅱ)、2-甲基咪唑为原料,在室温磁力搅拌条件下合成ZIF-67/GO纳米复合材料。再以氯金酸(HAuCl4)为原料,L-抗坏血酸(AA)为还原剂,在常温磁力搅拌条件下将Au还原到ZIF-67/GO表面,GO同时被还原为还原氧化石... 先以氧化石墨烯(GO)、六水氯化钴(Ⅱ)、2-甲基咪唑为原料,在室温磁力搅拌条件下合成ZIF-67/GO纳米复合材料。再以氯金酸(HAuCl4)为原料,L-抗坏血酸(AA)为还原剂,在常温磁力搅拌条件下将Au还原到ZIF-67/GO表面,GO同时被还原为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从而制备Au@ZIF-67/rGO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等技术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利用Au@ZIF-67/rGO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GCE)构建AA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CV)法研究了AA在Au@ZIF-67/rGO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采用电流-时间(i-t)曲线法研究了检测电位、催化剂用量、pH对催化电流的影响,并确定检测AA的优化实验条件。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确定检测AA的线性范围为0.07634~7.14300 mmol/L,检测限(S/N=3)为0.03021 mmol/L。实验结果表明:Au@ZIF-67/rGO纳米复合材料对AA的氧化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该传感器为医学、食品、电镀、印染等领域AA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检测 生物传感器 au@ZIF-67/rGO纳米复合材料 抗坏血酸
下载PDF
基于Au NPs-CeO_2@PANI纳米复合材料固定化酶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莉萍 左显维 +3 位作者 王艳凤 李云霞 张彪 韩根亮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6-610,共5页
制备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Au NPs)、氧化铈纳米颗粒(CeO2)和导电聚苯胺(PANI)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Au NPs-CeO2@PANI),利用该纳米复合材料和壳聚糖形成的复合膜成功实现了对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固定。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 制备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Au NPs)、氧化铈纳米颗粒(CeO2)和导电聚苯胺(PANI)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Au NPs-CeO2@PANI),利用该纳米复合材料和壳聚糖形成的复合膜成功实现了对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固定。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Au NPs-CeO2@PANI材料进行了表征。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传感器性能,结果表明基于Au NPs-CeO2@PANI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线性范围为6.2×10-6mol/L~2.8×10-3mol/L,响应时间为5 s,检测下限为1.0×10-6mol/L;相同条件下Au NPs-CeO2@PANI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电极也显示出了比单一或二者复合的纳米材料修饰电极更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au NPs-CeO2@PANI纳米复合材料 固定化酶 电化学检测 葡萄糖氧化酶
下载PDF
Au纳米颗粒HBV DNA基因探针的制备及其在目视化检测HBV DNA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习东 宁琴 +3 位作者 卢强华 姚凯伦 刘祖黎 罗小平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4,40,共6页
制备金(gold,Au)纳米颗粒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nucleic acid,HBV DNA)基因探针,研究其在目视化检测HBV DNA中的应用。Au纳米颗粒通过金-硫(Au-S)共价键结合烷氢硫醇修饰的寡核苷酸,制备检测探针。用荧光标... 制备金(gold,Au)纳米颗粒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nucleic acid,HBV DNA)基因探针,研究其在目视化检测HBV DNA中的应用。Au纳米颗粒通过金-硫(Au-S)共价键结合烷氢硫醇修饰的寡核苷酸,制备检测探针。用荧光标记法检测Au纳米颗粒表面寡核苷酸的覆盖率和与其互补的寡核苷酸的杂交效率。检测探针与固定在尼龙膜上的捕捉探针构成双探针,用斑点杂交法检测HBV DNA,加入银离子(Ag+)-对苯二酚液染色观察结果。制备的Au纳米颗粒粒径为(12±5)nm,分散良好,在520nm有最大吸收峰,经寡核苷酸修饰后,最大吸收峰改变为524nm。Au纳米颗粒表面寡核苷酸的最大覆盖率为(132±10)条,最大杂交效率为(22±3)%。在尼龙膜上用斑点杂交法可检出低至10fmol的合成靶DNA,可目视化检出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的PCR产物。Au纳米颗粒HBV DNA基因探针可用于目视化检测HBV DNA,此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简单、价廉的特点,可望在许多领域,尤其是在多基因检测芯片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基因探针 乙肝病毒 目视化
下载PDF
碳载Au/TiO_2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拉曼增强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双 刘凯婷 +3 位作者 汪宇青 林长青 傅小奇 司乃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1-15,共5页
采用强度高和柔软性好的碳纤维、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为载体,负载Au纳米粒子掺杂的TiO_2,获得碳载Au/TiO_2高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拉曼等表征手段,考察了所得碳载Au/TiO_2的结构、形貌与性能。所得碳载Au/TiO_2在汞... 采用强度高和柔软性好的碳纤维、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为载体,负载Au纳米粒子掺杂的TiO_2,获得碳载Au/TiO_2高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拉曼等表征手段,考察了所得碳载Au/TiO_2的结构、形貌与性能。所得碳载Au/TiO_2在汞灯照射下可有效地降解亚甲基蓝染料分子。其中Au粒子有效抑制了TiO_2表面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增强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提高了TiO_2的光催化性能;碳载体提高了Au/TiO_2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度,促进了亚甲基蓝分子的吸附,对Au/TiO_2的光催化活性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拉曼实验表明,Au/TiO_2/CF、Au/TiO_2/GO_也是一种优秀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检测基底。同时,Au/TiO_2/CF、Au/TiO_2/GO_可在汞灯照射下"清洗"掉表面吸附的上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实验中的检测分子,实现基底的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载体 au/TIO2 光催化降解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循环检测
下载PDF
多层Au-Pd核壳纳米颗粒膜增敏的光纤氢气传感器 被引量:4
14
作者 穆青青 刘晓波 刘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81-1687,共7页
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的光纤氢气传感技术是未来氢气传感技术的发展方向,对保障氢能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纳米尺度的钯基氢敏材料难以与光器件耦合的问题,本文采用水相合成及离心沉积方法制备具有快速氢气响应特性的Au-Pd核壳纳米... 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的光纤氢气传感技术是未来氢气传感技术的发展方向,对保障氢能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纳米尺度的钯基氢敏材料难以与光器件耦合的问题,本文采用水相合成及离心沉积方法制备具有快速氢气响应特性的Au-Pd核壳纳米颗粒膜,搭建了含有Au-Pd核壳纳米颗粒氢敏膜阵列的透射式传感系统,实现了光信号与多层纳米颗粒膜阵列的耦合,通过提高敏感材料对光信号的调制能力增强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实验研究表明,本文制备的Au-Pd核壳纳米颗粒膜粒径为48 nm,Pd层厚度约为4 nm。该敏感薄膜对4%浓度氢气的响应时间小于3 s,且在循环测试中显示了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通过3片薄膜阵列传感,在不影响传感器响应速度的同时将传感器灵敏度提升至最高,为单片膜的2.7倍。该研究为开发高性能光纤氢气传感器提供了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传感 光纤氢气传感器 au-Pd纳米颗粒 多层膜增敏
下载PDF
基于聚多巴胺包覆金纳米棒的光热免疫层析法检测食品中喹诺酮兽药
15
作者 刘君利 任丽帅 +4 位作者 白冬梅 孙美医 金子新 黄娜 生威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4期157-164,共8页
该文采用种子介导生长法合成光热剂金纳米棒(Au nanorods,AuNRs),并在其表面包覆聚多巴胺制备复合光热纳米材料,偶联抗体制备免疫探针,建立一种便捷的光热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并应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喹诺酮兽药的快速定量检测。结果表明,... 该文采用种子介导生长法合成光热剂金纳米棒(Au nanorods,AuNRs),并在其表面包覆聚多巴胺制备复合光热纳米材料,偶联抗体制备免疫探针,建立一种便捷的光热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并应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喹诺酮兽药的快速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最佳检测条件下,该方法喹诺酮兽药(以诺氟沙星计)的检出范围为0.22~18.84μg/L,检测限为0.14μg/L,脱脂牛奶和虾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8.62%~100.17%和90.20%~100.08%,变异系数分别为4.18%~8.50%和3.30%~6.24%,方法特异性良好。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二者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因此,该方法适用于食品中喹诺酮兽药快速定性及定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兽药 聚多巴胺 金纳米棒 光热免疫层析 快速灵敏检测
下载PDF
基于DNA-AuNCs内滤效应诱导荧光猝灭灵敏检测4-硝基苯酚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海波 陶贝贝 +2 位作者 吴宁宁 毛安丽 张红定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4-468,共5页
以A30 DNA作为合成模板,制备了荧光DNA模板金纳米簇(DNA-AuNCs),其最大激发波长为29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475 nm。当4-硝基苯酚(4-NP)存在时,其紫外吸收光谱与DNA-AuNCs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均有部分重叠,发生内滤效应,使DNA-AuNCs... 以A30 DNA作为合成模板,制备了荧光DNA模板金纳米簇(DNA-AuNCs),其最大激发波长为29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475 nm。当4-硝基苯酚(4-NP)存在时,其紫外吸收光谱与DNA-AuNCs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均有部分重叠,发生内滤效应,使DNA-AuNCs的荧光信号被显著地猝灭。基于内滤效应诱导DNA-AuNCs荧光信号猝灭,构建了一种灵敏检测4-NP的荧光分析方法。该方法对4-NP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80μmol/L,检出限为0.3μmol/L(R_(SN)=3)。此外,该方法被成功应用于湖水样品中4-NP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模板金纳米簇 内滤效应 4-硝基苯酚检测 荧光传感新方法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粒子液膜SERS基底的多环芳烃检测方法
17
作者 王东梅 龚正君 +1 位作者 范美坤 朱靖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开发了金纳米粒子液体状薄膜SERS基底,探讨了加入顺序、促进剂浓度、加热温度和卤素离子修饰对SERS基底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纳米粒子液膜SERS基底组装的关键是界面上的纳米颗粒和油相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开发了金纳米粒子液体状薄膜SERS基底,探讨了加入顺序、促进剂浓度、加热温度和卤素离子修饰对SERS基底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纳米粒子液膜SERS基底组装的关键是界面上的纳米颗粒和油相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将金纳米粒子(Au NPs)与油相(己烷)先混合再加入促进剂(四丁基硝酸铵)的顺序制得的SERS基底活性最好;促进剂浓度为10mmol/L时所得到的SERS信号最强;在不影响SERS信号的情况下,将加热温度从室温提升至80℃,可将制备时间从12 h缩短至40 min;加入20mmol/LKBr修饰有利于提升SERS信号。在以上优化条件下,建立了菲(Phe)、芘(Pyr)和蒽(Ant)三种多环芳烃定量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SERS 液膜 多环芳烃 检测
下载PDF
基于ERGO/AuNPs的电化学DNA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18
作者 许世超 张雪平 +2 位作者 李润兰 张忆一 周晶晶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63,共5页
制备了一种基于电还原石墨烯(ERGO)、金纳米粒子(Au NPs)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DNA传感器,应用于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灵敏检测.首先将滴加在玻碳电极表面的氧化石墨烯进行电还原,然后通过电沉积方法将金纳米粒子均匀平铺在电极表面.... 制备了一种基于电还原石墨烯(ERGO)、金纳米粒子(Au NPs)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DNA传感器,应用于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灵敏检测.首先将滴加在玻碳电极表面的氧化石墨烯进行电还原,然后通过电沉积方法将金纳米粒子均匀平铺在电极表面.利用金纳米粒子和氨基之间的共价键作用将端氨基修饰的探针DNA固定在电极表面,完成电化学DNA传感器的制备,并对目标DNA进行了定性与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准确性,并且操作简单易行,对目标DNA的检测限为7.735×10^(-13)mol/L,检测范围为1×10^(-12)~1×10^(-8)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DNA传感器 电还原石墨烯 金纳米粒子 大肠杆菌检测
下载PDF
Au纳米颗粒修饰的多孔单晶ZnO纳米片及其甲醛敏感特性研究
19
作者 孙宇峰 郑韩雄 +4 位作者 葛胜 孟凡利 侯南南 金震 刘锦淮 《轻工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7,共7页
以醋酸锌和尿素作为原料,采用水热法结合热处理工艺制备了多孔单晶ZnO纳米片;采用柠檬酸还原法制备了Au纳米颗粒.然后,在液相中将聚乙烯亚胺修饰在ZnO纳米片上,再利用静电作用将Au纳米颗粒与聚乙烯亚胺结合,将其修饰在ZnO纳米片上.XRD,F... 以醋酸锌和尿素作为原料,采用水热法结合热处理工艺制备了多孔单晶ZnO纳米片;采用柠檬酸还原法制备了Au纳米颗粒.然后,在液相中将聚乙烯亚胺修饰在ZnO纳米片上,再利用静电作用将Au纳米颗粒与聚乙烯亚胺结合,将其修饰在ZnO纳米片上.XRD,FE-SEM和EDS表征证明了多孔单晶ZnO纳米结构的存在和Au纳米颗粒修饰成功.气敏实验结果显示,这种Au纳米颗粒修饰的多孔单晶ZnO纳米片对甲醛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其最佳工作温度为300℃,在10~500×10-6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单晶 ZnO纳米片 au纳米颗粒 甲醛检测
下载PDF
Au@PVP核壳纳米粒子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检测孔雀石绿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宁宁 张芹 +2 位作者 郭伟 李钦涛 徐杰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78-1384,共7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粒径均一、壳层厚度可控的Au@PVP核壳纳米粒子,利用壳层PVP分子分散纳米粒子的特性,使其形成均一、排列致密的单层结构,利用其内核金纳米粒子的等离子共振效应实现了孔雀石绿(MG)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检测。通过优化吸附...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粒径均一、壳层厚度可控的Au@PVP核壳纳米粒子,利用壳层PVP分子分散纳米粒子的特性,使其形成均一、排列致密的单层结构,利用其内核金纳米粒子的等离子共振效应实现了孔雀石绿(MG)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检测。通过优化吸附时间与壳层厚度,在致密的、均匀的核壳纳米粒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上实现MG分子高灵敏分析检测,检测线性范围1×10^(-10)~1×10^(-5)mol/L,线性相关系数R2达到0.98,检出限可达1×10^(-12)mol/L。将本方法用于罗非鱼鱼肉中MG含量检测,样品未检出,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0.8%~126.0%。结果表明,本方法快速准确、操作简单,可用于鱼肉中MG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PVP核壳纳米粒子 孔雀石绿(MG) 快速检测 定量分析 表面增强拉曼 罗非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