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成像导引头动态性能测试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
作者 胡小江 陈战辉 白云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78-1082,共5页
针对红外成像导引头在复杂干扰背景条件下难以获取动态性能指标的问题,分析了红外成像导引头动态性能参数体系,基于红外图像注入技术设计开发了动态指标测试系统。该系统能够模拟典型的红外目标和干扰信号,并对导引头输出信号进行采集... 针对红外成像导引头在复杂干扰背景条件下难以获取动态性能指标的问题,分析了红外成像导引头动态性能参数体系,基于红外图像注入技术设计开发了动态指标测试系统。该系统能够模拟典型的红外目标和干扰信号,并对导引头输出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最后给出动态性能测试结果。通过对某型号红外成像导引头的测试和验证,证明了该系统工作高效、稳定,为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动态性能测试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性能 红外成像导引头 目标模拟 虚拟仪器
下载PDF
汉画舞蹈分类的双向辨识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建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2年第4期1-14,F0002,共15页
从本体论来讲,汉画舞蹈是曾经在场的舞蹈,而非仅仅是不在场的绘画艺术。今天,站在使其重新在场的立场上,其分门别类的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否则我们不能有条不紊地着手进行。由于语境的不充分,“碎片化”的汉画舞蹈分类当以外部的物理构... 从本体论来讲,汉画舞蹈是曾经在场的舞蹈,而非仅仅是不在场的绘画艺术。今天,站在使其重新在场的立场上,其分门别类的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否则我们不能有条不紊地着手进行。由于语境的不充分,“碎片化”的汉画舞蹈分类当以外部的物理构形为先,从徒手舞、道具舞及其子类深入到内部的舞蹈形象、表演形式和身体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按照双向辨识厘清这个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舞蹈 分类 外部物理构形 内部形象表演
下载PDF
历史的本来样貌与真实重构——榆林窟第25窟乐舞图像研究
3
作者 朱晓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57,167,共14页
第25窟位于榆林窟窟区东侧崖面北段第一层,乐舞图像主要集中在主室南壁所绘《观无量寿经变》中,包括不鼓自鸣乐器、迦陵频伽乐伎和乐舞组合,其中部分乐器图像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且能够与传世乐器实物对应,乐舞组合反映的用乐特征与同时期... 第25窟位于榆林窟窟区东侧崖面北段第一层,乐舞图像主要集中在主室南壁所绘《观无量寿经变》中,包括不鼓自鸣乐器、迦陵频伽乐伎和乐舞组合,其中部分乐器图像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且能够与传世乐器实物对应,乐舞组合反映的用乐特征与同时期莫高窟经变画乐舞组合保持了一定的近似性,该文对此进行了分析,试图通过乐舞图像管窥唐代经变画乐舞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窟 第25窟 乐舞图像
下载PDF
跑圈子秧歌与西路二人台之比较
4
作者 贺宇 《阴山学刊》 2009年第5期58-61,共4页
跑圈子秧歌和西路二人台都是在同一块音乐文化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它们在表演形式、唱腔形态和伴奏乐器的奏法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相同的特征。跑圈子秧歌和西路二人台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一个狭隘的、封闭式的文化形式,而是... 跑圈子秧歌和西路二人台都是在同一块音乐文化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它们在表演形式、唱腔形态和伴奏乐器的奏法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相同的特征。跑圈子秧歌和西路二人台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一个狭隘的、封闭式的文化形式,而是在不断地流动、吸收和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跑圈子秧歌 西路二人台 表演形式 唱腔形态 伴奏乐器 共生 传承
下载PDF
舞蹈演员形象塑造对舞蹈艺术表演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迪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68-170,共3页
在舞台表演中,舞蹈演员利用服饰、肢体动作与造型编排等来加强人物形象的塑造,给予观众更多的视觉体验。舞蹈演员的人物塑造能力是最基本的核心素养体现,通过加强自身核心素养,使舞蹈演员可以驾驭各种舞种风格,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更... 在舞台表演中,舞蹈演员利用服饰、肢体动作与造型编排等来加强人物形象的塑造,给予观众更多的视觉体验。舞蹈演员的人物塑造能力是最基本的核心素养体现,通过加强自身核心素养,使舞蹈演员可以驾驭各种舞种风格,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更好地反映出舞蹈演员对于舞蹈内涵与音乐内涵的理解与创造能力。在舞台表演中融入自身情感,达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提高舞蹈表演的感染力与舞台的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表演 舞蹈艺术 核心素养 形象塑造
下载PDF
“制器尚象”器物观下的胡琴艺术阐释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南 李敬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81-85,共5页
音乐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声音的载体——乐器则是立象尽意的最直接现象。中国胡琴的形制及其音色映射着中国古人对待音乐艺术的态度与观念。文章从“制器尚象”器物观影响下的胡琴形制确认、“制器尚象”器物观指导下的胡琴音色追... 音乐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声音的载体——乐器则是立象尽意的最直接现象。中国胡琴的形制及其音色映射着中国古人对待音乐艺术的态度与观念。文章从“制器尚象”器物观影响下的胡琴形制确认、“制器尚象”器物观指导下的胡琴音色追求、“制器尚象”器物观支配下的胡琴音乐表现三个方面入手,对我国三大类型胡琴的形制、材料、音色和艺术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器尚象 立象尽意 胡琴形制 音色特点 音乐表现
下载PDF
《韩熙载夜宴图》乐器与舞蹈的再考证
7
作者 董铭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88-93,99,共7页
画家顾闳中创作于五代时期的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当时的独奏乐器、器乐合奏与舞蹈等形态。北宋陈旸编撰的 《乐书》是距离南唐时代最近的一部音乐类百科全书,能够真实反映出当时音乐的整体面貌。画像中的乐器、器乐合奏、舞蹈形式通... 画家顾闳中创作于五代时期的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当时的独奏乐器、器乐合奏与舞蹈等形态。北宋陈旸编撰的 《乐书》是距离南唐时代最近的一部音乐类百科全书,能够真实反映出当时音乐的整体面貌。画像中的乐器、器乐合奏、舞蹈形式通过 《乐书》 中乐器的图像记录与唐宋同时期文献进行对比考证,从而确定琵琶为五弦琵琶或■琵琶;打击乐器为板鼓或书鼓、教坊鼓、大鼓、小拍板;舞蹈种类为“软舞”;乐器合奏的形式为 “细乐”或 “清吹”,乐队的乐器为筚篥、笛或篴或七孔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熙载夜宴图》 乐器 舞蹈 演奏形式
下载PDF
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形象塑造
8
作者 蔚红 《数码设计》 2018年第12期90-90,共1页
舞蹈表演是舞蹈演员日积月累的舞蹈训练,为快速掌握舞蹈技能,掌握肢体动作的变化,有效的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提高舞蹈表演的综合性艺术,由此给人们展示更具有艺术个性和代表性的动态特征。本文主要针对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 舞蹈表演是舞蹈演员日积月累的舞蹈训练,为快速掌握舞蹈技能,掌握肢体动作的变化,有效的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提高舞蹈表演的综合性艺术,由此给人们展示更具有艺术个性和代表性的动态特征。本文主要针对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形象塑造进行科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演员 舞蹈表演 形象塑造
下载PDF
宋大曲图像遗存研究
9
作者 陈家乐 《中国舞蹈学》 2022年第2期105-122,416,417,共20页
宋大曲在宋代主要由教坊掌管,教坊分四部为法曲部、龟兹部、鼓笛部、云韶部。此四部的设立是依据唐制,但是又有了新的发展。四部名称的增减,尤其是云韶部的记载未与其余三部在一处更有其背后的原因。大曲不仅有乐曲演奏其中还兼备舞蹈演... 宋大曲在宋代主要由教坊掌管,教坊分四部为法曲部、龟兹部、鼓笛部、云韶部。此四部的设立是依据唐制,但是又有了新的发展。四部名称的增减,尤其是云韶部的记载未与其余三部在一处更有其背后的原因。大曲不仅有乐曲演奏其中还兼备舞蹈演出,所以,大曲往往也是舞曲。但是,并不是大曲演奏每一段都有舞蹈出现,舞蹈从排遍或是入破登场,以独舞和队舞表演为主。其中,独舞分三段式表演。队舞与大曲的关系从内容和编排上都更为紧密。这两种配合从已出土的宋代墓葬之中都有所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大曲 队舞 墓葬石刻 云韶部
下载PDF
论舞蹈表演的核心“动作”:“控制”
10
作者 苏鹏 郑笑语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127,共7页
文章立足于舞蹈本体的审美立场,借助控制论的原理对舞蹈表演进行解析,认为:舞蹈表演是演员通过塑造“有意味的舞蹈形象”与观者进行信息交流的行为,高度形式化的肢体动作语言是构成“有意味舞蹈形象”的绝对要素,其抽象的和虚实共存的... 文章立足于舞蹈本体的审美立场,借助控制论的原理对舞蹈表演进行解析,认为:舞蹈表演是演员通过塑造“有意味的舞蹈形象”与观者进行信息交流的行为,高度形式化的肢体动作语言是构成“有意味舞蹈形象”的绝对要素,其抽象的和虚实共存的审美特性有别于再现生活的“戏剧角色形象”。从舞蹈表演的角度进行思考,舞蹈作品中“有意味”的形象是与观众进行信息传递的准确值体现,更是有效交流的关键所在。“有意味”的最终呈现实则是编导与演员在各自和相互的创演工作中,对身心材料不断调控而生成的动态控制结果。控制论视域下的舞蹈表演是以编导对动作信息的有效制定及给予演员有效信息的准确传递为前提,以演员对动作信息的完满接收与逐步处理为重点,以完成与观者的身心交流为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表演 有意味的舞蹈形象 控制论 信息交流
原文传递
高分五号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在轨辐射性能评估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银年 孙德新 +4 位作者 曹开钦 刘书锋 柴孟阳 梁建 原娟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2-359,共8页
对遥感器及其图像的在轨辐射性能(信噪比、相对辐射定标精度、绝对辐射定标精度和动态范围)评估是检验遥感器定量应用能力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结合高分五号卫星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AHSI(the Advanced Hyperspectral Imager)在轨性... 对遥感器及其图像的在轨辐射性能(信噪比、相对辐射定标精度、绝对辐射定标精度和动态范围)评估是检验遥感器定量应用能力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结合高分五号卫星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AHSI(the Advanced Hyperspectral Imager)在轨性能评估任务,依据卫星发射以来的在轨测试数据,介绍了AHSI相机在轨辐射性能评估的原理、方法及相应测试情况。测试结果表明:AHSI信噪比可见近红外最高达到近700,短波红外最高达到近500;相对辐射定标精度误差小于0.5%,星上绝对辐射定标不确定度小于3%,场地绝对辐射定标真实性检验精度误差小于5%;动态范围在轨可见短波均可以256档增益精细调整。AHSI在轨辐射性能良好且稳定,能够有效支持后续定量化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高分五号(GF-5) 高光谱相机 在轨测试 辐射性能 信噪比 辐射定标 真实性检验 动态范围
原文传递
西曲歌与文康舞:邓县南朝画像砖墓乐舞图新释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梅田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94,161-162,共13页
邓县南朝画像砖墓是一座画像内容丰富、广受学术界关注的墓葬,近年南阳盆地周围新发现的画像砖材料和相关文献记载为重新审视该墓的图像主题及配置方式提供了可能,四幅乐舞图中的两幅可能表现的是荆襄地区独具特色的西曲歌舞和文康乐舞... 邓县南朝画像砖墓是一座画像内容丰富、广受学术界关注的墓葬,近年南阳盆地周围新发现的画像砖材料和相关文献记载为重新审视该墓的图像主题及配置方式提供了可能,四幅乐舞图中的两幅可能表现的是荆襄地区独具特色的西曲歌舞和文康乐舞,另外两幅鼓吹图也深具地域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县 南朝 画像砖 乐舞图 西曲 文康舞 鼓吹
原文传递
楚巫“操蛇舞”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玉玲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36,共7页
本文运用图像学的基本方法,结合《山海经》等传世文献,对楚地操蛇图像遗存进行综述,并从舞蹈本体出发重点对楚巫操蛇图像展开分析,以探讨上古时期以通神巫师操蛇为仪式中心的舞蹈活动,进而尝试挖掘其存在的文化史学意义。"操蛇舞&q... 本文运用图像学的基本方法,结合《山海经》等传世文献,对楚地操蛇图像遗存进行综述,并从舞蹈本体出发重点对楚巫操蛇图像展开分析,以探讨上古时期以通神巫师操蛇为仪式中心的舞蹈活动,进而尝试挖掘其存在的文化史学意义。"操蛇舞"是先秦时期广泛流行的一种以巫师操蛇为主体的群体性舞蹈祭祀活动,它以神秘迷狂、惊险刺激的感官体验备受楚人青睐,体现了上古先民从惧怕、崇拜自然到认识、掌控自然的心路历程。文章认为楚巫操蛇舞图像遗存是"操蛇舞"从乐神向娱人转化的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蛇舞” 图像遗存 表演样貌 表演特征
原文传递
在有无之间体验舞蹈表演的创作魅力——以舞蹈《儿行千里》的人物形象塑造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芳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20-125,共6页
舞蹈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三个阶段,即"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有无交融"。结合笔者排演的原创舞蹈《儿行千里》,论证了舞蹈表演的艺术哲思。"从无到有"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动作语言进行提炼、加工和创造。通过分析人物... 舞蹈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三个阶段,即"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有无交融"。结合笔者排演的原创舞蹈《儿行千里》,论证了舞蹈表演的艺术哲思。"从无到有"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动作语言进行提炼、加工和创造。通过分析人物肢体语言的构成因素来寻找舞蹈动作,以舞蹈"风格与律动"定位人物的肢体语言,对舞蹈属性影响下的肢体语言的特征进行阐述。"从有到无",即暂时忘记动作,将精力专注于角色状态中。从作品所表达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人物性格、人物内心世界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揣摩和设计,通过解读人物背景、提炼人物性格、设计人物潜台词来完成对角色刻画中的情感跃升。"有无交融"是舞蹈表演的最高境界,在有、无中出入宛若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表演 舞蹈《儿行千里》 舞蹈形象 动作语言 人物形象
原文传递
试论“性格化”对舞蹈演员表演的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袁媛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8,共7页
本文以舞蹈表演中演员创造角色的有效途径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性格化"是演员创造角色、塑造人物性格的途径。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展开论述:一、"性格"是舞蹈演员技艺的基础,抓住性格就把握了角色的精神。二、"... 本文以舞蹈表演中演员创造角色的有效途径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性格化"是演员创造角色、塑造人物性格的途径。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展开论述:一、"性格"是舞蹈演员技艺的基础,抓住性格就把握了角色的精神。二、"性格化"是作为演员创造人物性格特征时的一种技巧和方法,运用于演员创造角色的途径,并归纳出性格的外显形式:性格化的肢体形态,性格化的典型动作,性格化的舞蹈道具。三、笔者依据戏剧理论加以实证分析,告诉我们演员创造角色、塑造鲜活和生动的形象应以"性格化"这一途径作为表演创作的方法,从而引导演员创造角色,提高舞蹈表演实践水平,也为舞蹈表演与创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格化 舞蹈形象 舞蹈表演 角色创造
原文传递
情感之力与舞蹈形象塑造——从吴虎生的舞台表演谈起
16
作者 张麟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7年第3期78-81,85,共5页
本文以近年来在舞坛崭露头角的上海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吴虎生的舞台表演实践为个案,运用舞蹈表演的基础理论,分析其近年来主演并完成的几部舞剧作品的形象塑造,揭示其在舞台艺术的二度创作中注重情感之力的运用和把握,从而完成舞蹈形象塑... 本文以近年来在舞坛崭露头角的上海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吴虎生的舞台表演实践为个案,运用舞蹈表演的基础理论,分析其近年来主演并完成的几部舞剧作品的形象塑造,揭示其在舞台艺术的二度创作中注重情感之力的运用和把握,从而完成舞蹈形象塑造的途径。本文认为,吴虎生的舞台表演的探索实践有三点经验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将细腻的情感之力通过动作呈现来塑造舞蹈形象;二是将自然深沉的情感之力融入戏剧表演来塑造舞蹈形象;三是以剧中人的情感之力为依据来塑造舞蹈形象,突破舞者气质的局限来塑造舞蹈的形象。其实践探索对于当代舞坛年轻舞者的表演将提供可资借鉴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表演 情感之力 力的意象 舞台空间 动作质量 人物性格
原文传递
身体与姿态:舞蹈《唐宫夜宴》的跨媒介表演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斌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19,共7页
“跨媒介的表演性”是电视舞蹈《唐宫夜宴》制作并产生影响的一个显著特点。该舞蹈在对荷花奖中国古典舞作品《唐俑》的引用中形成自己的影像化存在,即“舞蹈影像”;同时在引用中形成一种特殊形态的舞蹈,即“影像舞蹈”。通过AR技术呈... “跨媒介的表演性”是电视舞蹈《唐宫夜宴》制作并产生影响的一个显著特点。该舞蹈在对荷花奖中国古典舞作品《唐俑》的引用中形成自己的影像化存在,即“舞蹈影像”;同时在引用中形成一种特殊形态的舞蹈,即“影像舞蹈”。通过AR技术呈现建筑、绘画、文物等,影像化、历史化、具体化、陌生化的身体存在构成了演员的舞蹈身体,形成一种关乎人存在的“身体网络”,从而在凝视、共鸣、想象中完成审美缝合。现代化进程中身体文化、审美及身体重压等促成了身体的反向能动性:人主动寻找基于身体的文化、审美或消费,通过与艺术、社会间的跨媒介表演性而达到人的现实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表演性 影像舞蹈 影像身体 身体网络 存在姿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