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莫高窟隋至初唐洞窟西壁所绘图像的功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八木春生 牛源(译)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0,共13页
敦煌莫高窟第57窟是唐前期第一期的代表洞窟。外层龛正面左右下部绘有树下两脚合并坐式菩萨像和树下坐于藤座上呈半跏思惟姿势的菩萨像。这种菩萨坐像的组合以及与其类似的组合,在隋代第二期洞窟中就已出现,它们与弥勒像密切相关。但在... 敦煌莫高窟第57窟是唐前期第一期的代表洞窟。外层龛正面左右下部绘有树下两脚合并坐式菩萨像和树下坐于藤座上呈半跏思惟姿势的菩萨像。这种菩萨坐像的组合以及与其类似的组合,在隋代第二期洞窟中就已出现,它们与弥勒像密切相关。但在第57窟中,与隋代第二期洞窟有所不同的是人们憧憬的往生净土画在窟顶。阿弥陀如来作为过去佛,由阿弥陀、释迦、弥勒构成的新三世佛在唐前期第一期完成了转变。重要的是南北壁所表现的树下说法图不仅仅表现了三世佛,还表现了当时人们所憧憬的往生世界的情景。另外,唐前期第一期出现了将弥勒以如来表现且坐于宝池中。但是,初唐第一期末期的第322窟仅北壁阿弥陀如来坐在宝池中,南壁的弥勒如来未见宝池,这是因为弥勒净土本来就没有宝池。这种阿弥陀如来和弥勒如来都拥有配备宝池的净土的模糊印象,也显示了净土之间的不同。第57窟与第322窟一样,北壁如来坐像坐于宝池中伸出的莲花座上、南壁如来坐像周围未见表现其坐于宝池中的莲花和荷叶,那么第57窟南壁主尊虽然不是如来倚坐像,但下意识地作为弥勒如来而绘制的可能性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57窟 第322窟 两脚合并菩萨坐像 半跏思惟菩萨像 净土往生思想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西方净土变献疑
2
作者 张善庆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7,共12页
第127窟是麦积山石窟的艺术代表,内容新颖,技法高超,功德主是西魏乙弗氏皇后,身份特殊,因此这个洞窟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西魏艺术的最高水准,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由于时代久远,破损严重,部分重要的图像线索容易被忽视。通过对第127窟西... 第127窟是麦积山石窟的艺术代表,内容新颖,技法高超,功德主是西魏乙弗氏皇后,身份特殊,因此这个洞窟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西魏艺术的最高水准,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由于时代久远,破损严重,部分重要的图像线索容易被忽视。通过对第127窟西壁经变画细部的解读,对比净土经典和法华经典,可以推断,这铺经变画为法华经变,特别表现了释迦佛在灵鹫会为四大弟子授记和龙女成就男儿身成佛说法的情节,在佛教义理上,与洞窟其他壁画题材形成了一个整体,画面内容与其他题材一样,突出了女性角色,再次彰显了乙弗氏功德窟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第127窟 乙弗氏 西方净土变 法华经变
下载PDF
杭州飞来峰阿弥陀佛像龛艺术及其信仰辨析
3
作者 常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8,212,共12页
杭州飞来峰的吴越、北宋、元朝的几幅阿弥陀佛石刻像代表了对佛教西方净土的信仰。通过做功德而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很多佛教徒的修行目的。这种信仰使信徒们通过遵循佛教教义来潜心修行和做功德,包括制作佛教造像。在飞来峰,雕刻与西... 杭州飞来峰的吴越、北宋、元朝的几幅阿弥陀佛石刻像代表了对佛教西方净土的信仰。通过做功德而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很多佛教徒的修行目的。这种信仰使信徒们通过遵循佛教教义来潜心修行和做功德,包括制作佛教造像。在飞来峰,雕刻与西方净土相关图像的原始目的主要反映在相关造像铭文题记中。这些造像的历史与宗教背景是基于对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的崇拜,是信徒为自己及他人造功德和实践修行之必须。佛教经典可以帮助信徒确定造像题材,并为当时的艺术家提供相关图像的一些基本信息。飞来峰吴越宋元阿弥陀佛像展示了10至14世纪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其中不乏对前朝艺术风格的继承。到了元朝,为了皇室和蒙古王国的利益,扩展了造像创作的目的,佛教造像更加紧密地服务于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飞来峰 阿弥陀佛造像 佛教石刻艺术 吴越 宋元 西方净土信仰
下载PDF
论苏轼与弥陀净土之交涉
4
作者 王培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00-108,共9页
苏轼与弥陀净土关系颇密,通过考察其往生传说、交涉因缘、净土观念等内容,可知“苏轼往生西方公据”是后人在苏轼与参寥书简的基础上加工演绎而成;苏轼与净土的交涉受家世传统、地域环境(巴蜀、江浙等)以及与之交游的僧人(惠辩、元净、... 苏轼与弥陀净土关系颇密,通过考察其往生传说、交涉因缘、净土观念等内容,可知“苏轼往生西方公据”是后人在苏轼与参寥书简的基础上加工演绎而成;苏轼与净土的交涉受家世传统、地域环境(巴蜀、江浙等)以及与之交游的僧人(惠辩、元净、元照等)三种因素的影响;苏轼的弥陀净土观兼摄有相与无相:一方面通过画弥陀像、做水陆道场、念佛诵经等有相功德荐亡亲友,往生净土;另一方面,通过诗文表现无相净土,强调净土的融通,即尘世为净土,从而契合至上玄理,愉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弥陀净土 西方公据 有相净土 无相净土
下载PDF
新疆柏孜克里克石窟第41窟西方净土经变图像考释
5
作者 吕晓楠 《吐鲁番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01-112,155,F0003,共14页
柏孜克里克石窟第41窟是高昌回鹘晚期(公元13世纪)营建的一个重要洞窟,壁画题材比较复杂。本文主要对该窟的正壁、左侧壁两铺西方净土经变图像进行考察。比照佛教典籍“净土三经”相关内容辨析后认为,该窟的正壁、左侧壁两铺西方净土经... 柏孜克里克石窟第41窟是高昌回鹘晚期(公元13世纪)营建的一个重要洞窟,壁画题材比较复杂。本文主要对该窟的正壁、左侧壁两铺西方净土经变图像进行考察。比照佛教典籍“净土三经”相关内容辨析后认为,该窟的正壁、左侧壁两铺西方净土经变图像均为观无量寿经变题材。并且,本文比较柏孜克里克石窟第41窟左侧壁观无量寿经变与敦煌石窟观无量寿经变发现,前者的“中堂”配左右条幅构图形式、画面解读设计、图像内佛寺院落建筑类型和式样,以及题材组合,均源于后者。这也为敦煌石窟佛教艺术向西传播提供了一个鲜明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孜克里克石窟第41窟 西方净土经变图像 观无量寿经变 敦煌石窟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南壁西方净土变相图 被引量:10
6
作者 八木春生 李梅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5,125-129,共7页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是初唐时期的代表窟,有贞观十六年题记,而且窟中出现了占满整壁的大画面经变画,因此,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注目。可是,迄今为止的研究大多是关于南壁西方净土变相与《观无量寿经》之间的关系。本文则着重讨论唐代以后的...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是初唐时期的代表窟,有贞观十六年题记,而且窟中出现了占满整壁的大画面经变画,因此,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注目。可是,迄今为止的研究大多是关于南壁西方净土变相与《观无量寿经》之间的关系。本文则着重讨论唐代以后的安定期,人们对净土往生的认识产生大的变化,完全摆脱了隋代佛教美术的影响而进入了新的阶段,是第220窟特别是南壁的西方净土变相出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初唐 西方净土变
下载PDF
初唐至盛唐时期敦煌莫高窟西方净土变的发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八木春生 姚瑶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53,共19页
自贞观十六年(642)题记的第220窟开始,敦煌莫高窟中的唐代西方净土表现一改此前的画面中央绘树下说法图并在四周环绕千佛的形式,而利用大画面(整幅壁面)来表现西方净土景象的形式逐渐成为主流。唐前期第三期时,西方净土变的外围还增加... 自贞观十六年(642)题记的第220窟开始,敦煌莫高窟中的唐代西方净土表现一改此前的画面中央绘树下说法图并在四周环绕千佛的形式,而利用大画面(整幅壁面)来表现西方净土景象的形式逐渐成为主流。唐前期第三期时,西方净土变的外围还增加了十六观和未生怨,来对《观无量寿经》进行详尽说明。其他变相图中也能看到这种对经典进行说明性表现的倾向,因此,可以说从唐前期第三期开始,变相图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本文旨在探明自唐前期第二期出现的大画面西方净土变,其构图在第三、四期时分别发生了何种变化,并考察成因,以此深化对敦煌莫高窟唐前期诸窟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唐前期 西方净土变 粉本 十六观 弥勒经变
下载PDF
敦煌西方净土信仰资料与净土图像研究史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惠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19,共8页
佛教兴起数百年之后,才在公元一二世纪产生 了西方净土信仰。但在印度、中亚,我们几乎没有发现有关西方净土信仰的文献资料和实物 资料。在中国,西方净土经典早在二世纪时就有汉译本,而明确的西方净土信仰开始于4世 纪,从5世纪... 佛教兴起数百年之后,才在公元一二世纪产生 了西方净土信仰。但在印度、中亚,我们几乎没有发现有关西方净土信仰的文献资料和实物 资料。在中国,西方净土经典早在二世纪时就有汉译本,而明确的西方净土信仰开始于4世 纪,从5世纪起普遍流行于僧俗间,西方净土信仰成为中国佛教的主要特色之一。敦煌的西方净土图像晚于中原,但在唐宋时期却成为绘制最多的一种图像,敦煌有关西方净 土的文献资料和图像资料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净土信仰的具体形态。本文比较全 面地介绍了敦煌西方净土信仰的基本资料和研究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佛教 西方净土信仰 西方净土图像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吉林西部土地覆被分类提取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晓东 姜琦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3-178,共6页
为深化计算机自动提取土地覆被类型在遥感分类研究中的应用,以吉林西部的镇赉县为试验区,利用Landsat8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季节变化信息、地表植被、水体与土壤等特征参量,构建多维分类特征数据集对试验区进行土地覆被分类研究,提取了11种... 为深化计算机自动提取土地覆被类型在遥感分类研究中的应用,以吉林西部的镇赉县为试验区,利用Landsat8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季节变化信息、地表植被、水体与土壤等特征参量,构建多维分类特征数据集对试验区进行土地覆被分类研究,提取了11种地表覆被类型。结果表明:1)多维变量组合方案的总体分类精度为95.50%,Kappa系数为0.9504。该方案自动提取地类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分类结果,方案有效可行;2)方案中,3个主要特征分类变量的引入能很好改善易混淆地类的可分性,尤其,地表植被季节变化信息和土地信息的引入能明显提高土地覆被的分类精度;3)实际情况表明,引入的分类特征量不是越多越好,只有将多种分类特征有效结合才能够提高土地覆被分类精度。该文为农牧交错带上的土地覆被遥感监测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该方案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植被 算法 吉林西部 多时相遥感图像 土地覆被分类 物候信息
下载PDF
西方净土变形式的形成过程与完成时间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惠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85,共10页
西方净土变是中国佛教美术的主要题材之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该经变滥觞于6世纪中叶,直到8世纪初叶才定型。早期西方净土变的构图形式主要是说法会,而后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加入了"十六观"内容,到8世纪初形成说法会与对联... 西方净土变是中国佛教美术的主要题材之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该经变滥觞于6世纪中叶,直到8世纪初叶才定型。早期西方净土变的构图形式主要是说法会,而后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加入了"十六观"内容,到8世纪初形成说法会与对联式条幅画"未生怨"、"十六观"结合的构图形式,成为西方净土变的主要构图形式。本文对西方净土变构图形式进行了考察与分析,有助于我们对佛教美术发展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变画 西方净土变 构图形式
下载PDF
吉林西部多时相遥感数据分类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晓东 姜琦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07-915,共9页
为了深化遥感监测方法在生态环境调查中的应用,本文以吉林西部为试验区,设计了一种多时相遥感数据分类方案。该方案以物候信息为主,结合地物特征变量(植被、水体和土地信息)构建的多维特征空间数据集用于土地覆被分类。该遥感分类方案... 为了深化遥感监测方法在生态环境调查中的应用,本文以吉林西部为试验区,设计了一种多时相遥感数据分类方案。该方案以物候信息为主,结合地物特征变量(植被、水体和土地信息)构建的多维特征空间数据集用于土地覆被分类。该遥感分类方案提取了9种地表覆被类型,结果表明:地表植被季节变化信息和土地利用信息的引入能明显改善土地覆被的分类精度;与基于原始波段的分类方案相比,多时相遥感数据分类方案的分类精度最好,总体分类精度为95.50%,Kappa系数为95.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西部 多时相遥感数据 土地覆被分类 物候信息
下载PDF
莫高窟第431窟初唐观无量寿经变与善导之法门在敦煌的流传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景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43,126-127,共12页
本文对莫高窟第431窟初唐绘制的南、西、北三壁的观无量寿经变及供养人画像和东壁的四大天王像、中心塔柱四面的说法图进行了全面考察,认为此铺观无量寿经变体现了唐代净土大师善导的"凡夫论"思想,说法图、四大天王等也与往... 本文对莫高窟第431窟初唐绘制的南、西、北三壁的观无量寿经变及供养人画像和东壁的四大天王像、中心塔柱四面的说法图进行了全面考察,认为此铺观无量寿经变体现了唐代净土大师善导的"凡夫论"思想,说法图、四大天王等也与往生西方净土有关,进而指出第431窟初唐的这次重修,建立了敦煌莫高窟最早的一个往生西方净土法事活动的道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431窟 佛教信仰 净土法门
下载PDF
川西高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倩 杨武年 邵怀勇 《地理空间信息》 2009年第4期82-84,共3页
针对川西高原地形地貌以及遥感图像特征等特点,以康定县为例,从影像的预处理到多光谱分类这一过程进行方法研究,引入DEM等辅助信息进行多分类器结合方法处理,分类效果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最后讨论了数据分类后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 遥感图像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分类 川西高原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第5窟西方净土变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梅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35,共11页
麦积山石窟第5窟正壁右龛上部所绘一铺西方净土变,包括净土变及下方供养人两个部分。净土变画面以主尊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宝池与宝地大面积绘出,楼阁与虚空等要素具备,为比较完整的西方净土变。宝池和延伸至宝地上的水渠同处一个画面... 麦积山石窟第5窟正壁右龛上部所绘一铺西方净土变,包括净土变及下方供养人两个部分。净土变画面以主尊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宝池与宝地大面积绘出,楼阁与虚空等要素具备,为比较完整的西方净土变。宝池和延伸至宝地上的水渠同处一个画面是其独到之处。净土变下方绘女供养人,左右相对而列。供养人三人一组,为主从形式。女主人衣着交领开敞,大袖;发髻上拢,顶平。本文具体考察净土变中的纹样、建筑等细节,结合供养人的服饰特征,基本判断其绘制年代在隋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 隋代 西方净土变
下载PDF
试析中世纪晚期西欧土地用益权的演变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亚平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86,共7页
法兰克王国建立之初,日耳曼人马尔克的共同占有原则与罗马帝国晚期形成的大地产制"嫁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对土地的用益权。在这种用益土地的基础上中世纪的西欧建立了一种人身依附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完全模糊了个人利... 法兰克王国建立之初,日耳曼人马尔克的共同占有原则与罗马帝国晚期形成的大地产制"嫁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对土地的用益权。在这种用益土地的基础上中世纪的西欧建立了一种人身依附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完全模糊了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界限。10世纪以后持续开展的拓荒运动不仅扩大了土地面积,引发了对土地经营方式的改变,份地被分成租佃制取代,导致土地地租形态的演变,土地的让渡形式也随之有了本质的变化,"纯粹私有制"由此产生,个人权利和社会的公共权利之间的界限逐渐清晰,管理公共事务的国家机制由此而产生和发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欧 中世纪 土地 用益权 纯粹私有制
下载PDF
净土变相图像渊源诸说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建宇 《艺术探索》 2018年第3期32-40,共9页
作为中古佛教绘画的主要题材,净土变相历来为学界所重视,然而对于净土变相的图像渊源问题,至今尚未取得共识。归纳起来,可分为"外来派"和"本土派"两个基本学术派别。"外来派"可进一步内分为印度说、犍陀... 作为中古佛教绘画的主要题材,净土变相历来为学界所重视,然而对于净土变相的图像渊源问题,至今尚未取得共识。归纳起来,可分为"外来派"和"本土派"两个基本学术派别。"外来派"可进一步内分为印度说、犍陀罗说和粟特说。在"本土派"的主张中,现存最古老的文献为东晋高僧支道林(314~366年)之《阿弥陀佛像赞(并序)》,最早的作品实例为麦积山第127窟(6世纪30年代)。针对敦煌的净土变相,则有四川说(南朝说)、北齐说和汉画说三种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土变相 隋唐艺术 敦煌壁画
下载PDF
永明延寿形象净土化及其“阿弥陀佛”信仰研究
17
作者 伊雷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12,共7页
北宋主要以禅宗祖师形象示人的延寿,南宋却被逐渐描摹成了"专修净业"的净土祖师。这一形象转变影响了后世对其思想的评判,甚至认为其思想主旨是"禅净双修"。然而后人所理解的"禅净双修"主要指《禅净四料... 北宋主要以禅宗祖师形象示人的延寿,南宋却被逐渐描摹成了"专修净业"的净土祖师。这一形象转变影响了后世对其思想的评判,甚至认为其思想主旨是"禅净双修"。然而后人所理解的"禅净双修"主要指《禅净四料拣》表达的思想,与延寿之主张并不相同。延寿所说"净土"主要指"唯心净土",无论是"禅净双修",还是"弥陀"信仰,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都不居主流地位,其"弥陀"信仰则是杂揉"禅"、"华严"、"唯识"、"天台"、"净土"等五宗思想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明延寿 唯心净土 西方净土 禅净双修
下载PDF
南北朝时期西方净土信仰的转型及无量寿尊像造作的特点与规律
18
作者 王治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102,210,共7页
南北朝时,弥陀信仰与弥勒信仰成为盘旋上升的双螺旋结构,但初期弥勒信仰仍是主轴。北朝昙鸾首创"二道二力"说,以称名念佛为重,提倡乘佛愿力的"易行道",西方净土信仰才日渐兴盛。本文在梳理南北朝时期西方净土信仰... 南北朝时,弥陀信仰与弥勒信仰成为盘旋上升的双螺旋结构,但初期弥勒信仰仍是主轴。北朝昙鸾首创"二道二力"说,以称名念佛为重,提倡乘佛愿力的"易行道",西方净土信仰才日渐兴盛。本文在梳理南北朝时期西方净土信仰修持方法变化的基础上,缕析此期无量寿"尊像"造作的特点与规律,阐释图像表现经典的传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 西方净土信仰 修持方法转型 无量寿尊像 图像表现
下载PDF
观人间净土——宇治平等院凤凰堂的宗教本源,建筑形制与外部环境空间 被引量:2
19
作者 余思奇 李理 张林 《华中建筑》 2015年第8期180-183,共4页
平等院位于京都府宇治市,始建于平安时期,原本是一座公家贵族的别墅,后"舍宅为寺"成为寺院。平安中后期世界末法思想盛行,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1053年(天喜元年)在平等院中依据中国传来的净土宗西方净土变画作,兴建了阿弥陀堂... 平等院位于京都府宇治市,始建于平安时期,原本是一座公家贵族的别墅,后"舍宅为寺"成为寺院。平安中后期世界末法思想盛行,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1053年(天喜元年)在平等院中依据中国传来的净土宗西方净土变画作,兴建了阿弥陀堂(即凤凰堂)供奉阿弥陀佛以求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凤凰堂具有独具特色的"一殿二堂"的三段式的建筑形制,水与建筑交融的外部环境空间。建筑与景观的整体营造,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西方极乐净土的庄严和浪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安时期 净土宗 西方极乐净土 平等院 凤凰堂 世界遗产
下载PDF
再现极乐净土——西方净土信仰寺院形制溯源 被引量:3
20
作者 余思奇 《华中建筑》 2015年第1期164-167,共4页
净土宗根源于大乘佛教西方净土信仰,是汉地佛教十宗唯一汉人开创的宗派,立宗及流行于隋唐时期,至今兴盛不衰。净土宗有《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及《佛说阿弥陀经》三部经典,分别对应敦煌壁画中无量寿经变、观无量寿经变以... 净土宗根源于大乘佛教西方净土信仰,是汉地佛教十宗唯一汉人开创的宗派,立宗及流行于隋唐时期,至今兴盛不衰。净土宗有《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及《佛说阿弥陀经》三部经典,分别对应敦煌壁画中无量寿经变、观无量寿经变以及阿弥陀经变,三种经变画又统称为西方净土变。通过对隋至盛唐时期(589AD^767AD)敦煌壁画中西方净土变的研读,分析总结早期西方净土信仰寺院形制的特点,解当代佛寺建筑设计创新之惑,还世人西方极乐净土庄严之精神,浪漫之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净土信仰 西方净土变 敦煌壁画 佛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