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广告设计中图形语言的想象性元素特征表述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花弟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17,共4页
分析了广告设计在现代市场经济流通环节中的独特作用,并指出图形语言是现代平面广告信息的主要载体。论述了想象思维的特点以及现代广告设计进行图形表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广告设计中图形语言的想象性元素特征的几种表现形式。
关键词 现代广告 图形语言 想象 元素
下载PDF
山东文化形象的三大建构模式及其现代传承与嬗变 被引量:2
2
作者 房福贤 马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17,共7页
地域文化的认同凭借地域文化形象这一媒介,文学想象和叙事是建构形象的重要方式。山东文化形象有庙堂与民间两种形态。民间山东文化形象有三大建构模式:《水浒传》式的"好汉山东"模式,《金瓶梅》式的"世俗山东"模式... 地域文化的认同凭借地域文化形象这一媒介,文学想象和叙事是建构形象的重要方式。山东文化形象有庙堂与民间两种形态。民间山东文化形象有三大建构模式:《水浒传》式的"好汉山东"模式,《金瓶梅》式的"世俗山东"模式,《聊斋志异》式的"灵异山东"模式。20世纪文学中的山东书写,正是循着这三大建构模式发展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想象 山东文化形象 好汉山东 世俗山东 灵异山东 现代转型
下载PDF
流寓华北的东北作家的“满洲想像”——以《青年文化》杂志“华北文艺特辑”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晓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6-120,共5页
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炮制了伪满洲国后,大批东北作家逃亡到华北、上海等地。他们在他乡同样从事文学创作,并且时常以故乡为主要表现对象。文章以《青年文化》杂志"华北文艺特辑"为例,考察辛嘉、吕奇、戈壁、梅娘、王则、共... 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炮制了伪满洲国后,大批东北作家逃亡到华北、上海等地。他们在他乡同样从事文学创作,并且时常以故乡为主要表现对象。文章以《青年文化》杂志"华北文艺特辑"为例,考察辛嘉、吕奇、戈壁、梅娘、王则、共鸣等流寓华北的东北作家作品中关于故乡的想像,以此来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缺失的这部分东北作家的心理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伪满洲国 东北作家 《青年文化》“华北文艺特辑” 满洲想像
下载PDF
现代性视野下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的家园想象 被引量:1
4
作者 姚祖才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11-115,共5页
乡土小说的家园想象是乡土创作在乡土中国受到现代性侵染并进而反思现代性后,以人为中心,极力张扬人的价值,展现浓厚的人性道德情愫和自由精神的叙事格局。对这一叙事格局的探讨,不能离开现代性语境。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的家园想象是乡土创作在乡土中国受到现代性侵染并进而反思现代性后,以人为中心,极力张扬人的价值,展现浓厚的人性道德情愫和自由精神的叙事格局。对这一叙事格局的探讨,不能离开现代性语境。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为对象,以对现代性语境的反思为背景,从社会文化及心理学角度对乡土小说创作与现代性问题进行联系性考察,挖掘出现代性进程中乡土作家们内在的精神矛盾和复杂的文化心理,揭示出乡土小说家园想象乃至乡土创作的现代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视野 90年代乡土小说 家园想象 建构
下载PDF
媒介中的都市想象及其征兆——以魏玛共和国时期影像为例
5
作者 周诗岩 《文化艺术研究》 2013年第4期18-26,共9页
本文将媒介中的都市看作是为不可解决的都市矛盾而发明的、想象性的"解决方案"。通过比较分析魏玛共和时期的三个视觉媒介中的文本,着力聚焦在现代大都市诞生之初的都市乌托邦与反面乌托邦想象,阐述这些想象如何作为某种征兆... 本文将媒介中的都市看作是为不可解决的都市矛盾而发明的、想象性的"解决方案"。通过比较分析魏玛共和时期的三个视觉媒介中的文本,着力聚焦在现代大都市诞生之初的都市乌托邦与反面乌托邦想象,阐述这些想象如何作为某种征兆向我们预示发生在都市建造与都市话语之间、民主行动与媒体神话之间、日常生活实践与资本景观装置之间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以及拉锯战所催生的各种关于现代大都会的乌托邦想象如何始终围绕着两个既相互刺激又相互损耗的问题:大都会在固有的矛盾与差异之上如何达到更高的完整性?现代大都会如何为自己找到指向终极统一的结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都市 媒介 乌托邦想象 完整性 结晶形象
下载PDF
都市想象中的凄美叙事——论张爱玲小说的都市化写作
6
作者 王俊虎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9-73,共5页
张爱玲始终以普通市民的心态揣摩都市;用"都市摩登艺术"——电影,独特地表现都市;用虚无冷漠的灵魂影像都市市民。在特殊历史转型时期,张爱玲用自己的方式为滋养她创作的现代都市文化时代画上一个凄美冷清的句号。
关键词 张爱玲 都市想象 摩登艺术
下载PDF
《故乡的云——黄土地随想诗歌集》序
7
作者 月人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68-71,共4页
《故乡的云——黄土地随想诗歌集》是西安诗词学会会员夏晓安同志处女作,除过10首齐言诗外,所收70多首皆是新体诗,多以抒情为主,迷恋故乡,多涉时政,而叙事者如《丰碑——献给为祖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乡村教师》,简直就是一组人民教师群雕!
关键词 夏晓安 《故乡的云》诗歌集 新诗为主 兼及组诗 多涉时政 想象丰富 激情饱满
下载PDF
欲望、空间和现代都市——论三四十年代文学中的上海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举鸿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1-75,共5页
三十四年代文学中的"上海"形象经历了白天、夜晚和日常的递变。茅盾用公债市场、工厂、小汽车构成"白天的上海";新感觉派作家们用夜总会、舞厅、街道描画了一个"夜的上海";张爱玲则用公馆、公寓、里弄砌... 三十四年代文学中的"上海"形象经历了白天、夜晚和日常的递变。茅盾用公债市场、工厂、小汽车构成"白天的上海";新感觉派作家们用夜总会、舞厅、街道描画了一个"夜的上海";张爱玲则用公馆、公寓、里弄砌成了"日常的上海"。在欲望的指引下,它们共同完成了我们对老上海的现代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 “白天的上海” “夜的上海” “日常的上海” 现代想象
下载PDF
传统民族寻根与现代科学认知——张承志《北方的河》中民族主义的探析
9
作者 黄思颖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03-107,共5页
张承志《北方的河》带有寻根色彩,知识青年通过对于大河的追忆,实现自己对于中华民族的体认和赞颂,这是建立在传统民族认知方式中的;但实际上,作者在试图用传统方式体认民族的过程中已经暗含了现代的民族认知的观念。因此,小说在传统与... 张承志《北方的河》带有寻根色彩,知识青年通过对于大河的追忆,实现自己对于中华民族的体认和赞颂,这是建立在传统民族认知方式中的;但实际上,作者在试图用传统方式体认民族的过程中已经暗含了现代的民族认知的观念。因此,小说在传统与现代的交锋与碰撞中完成了对于民族的追认与构建。从传统民族认同和现代国家想象两方面来进行论述,并阐述在这交融背后所产生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传统认同 现代想象 寻根
下载PDF
“从香港想象中国”的实践——《文坛生态的演变与现代文学的转折》研究路径刍论
10
作者 陈良湾 古海阳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91-94,共4页
侯桂新的《文坛生态的演变与现代文学的转折》以"从香港想象中国"为切入点,返回并重构了1937—1949年间香港"南来作家"群体"香港书写"发生的历史现场,围绕文学运动、现代媒体和作家个案的梳理和论述三个... 侯桂新的《文坛生态的演变与现代文学的转折》以"从香港想象中国"为切入点,返回并重构了1937—1949年间香港"南来作家"群体"香港书写"发生的历史现场,围绕文学运动、现代媒体和作家个案的梳理和论述三个层面,将客体实践、中介实践和主体实践贯穿于中国现代作家在其"香港书写"中展现的现代民族国家想象,为"南来作家"群体拟定了基于文化生态和文学史转折的全新经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来作家 香港书写 现代民族国家想象
下载PDF
和合行政观:中国特色政府行动原理之内核及其灵活性治理意涵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志建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8-87,共10页
公共行政观源自约束条件下可治理性寻求的日常政府治理实践,而“可治理性寻求=确定性寻求+灵活性寻求”。理性行政观擅长确定性寻求,和合行政观则以灵活性寻求见长。和合行政观在本体论上强调关系本体性;在认识论上主张复杂范式、关联... 公共行政观源自约束条件下可治理性寻求的日常政府治理实践,而“可治理性寻求=确定性寻求+灵活性寻求”。理性行政观擅长确定性寻求,和合行政观则以灵活性寻求见长。和合行政观在本体论上强调关系本体性;在认识论上主张复杂范式、关联思维、辩证逻辑以及三分法;在价值论上强调和的逻辑、各得其所以及允执其中。在政府行动层面,和合行政观强调以“讲求度”“阴阳互补”“关联主义”以及“变通主义”为方法。融合理性与和合精神于一体的“理性-和合”行政观更符合中国国情,更有利于朝向兼顾确定性与灵活性的方向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合行政观 灵活性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 自主知识体系 想象力
原文传递
现代性民族国家想象与性别的文化象征——阅读中国现代性与文学关系的另一种路径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宇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4-130,共7页
晚清以降,民族国家诉求实际上构筑了中国文学最基本的现代性想象空间。现代性民族国家作为一种叙事,同时也意味着一个知识系统的建造。它无疑要吸纳最广泛的象征资源,要诉诸一系列崭新的文化象征。这其中当然包括对“性别”的文化象征... 晚清以降,民族国家诉求实际上构筑了中国文学最基本的现代性想象空间。现代性民族国家作为一种叙事,同时也意味着一个知识系统的建造。它无疑要吸纳最广泛的象征资源,要诉诸一系列崭新的文化象征。这其中当然包括对“性别”的文化象征模塑。从晚清知识分子对中西文明“中男西女”的联姻想象,到上世纪50-70年代文化空间的“厌女情结”,以及最经典的民族国家叙事对“新时代的女性”的意义设定,现代性民族国家想象实际上一直是被性别化了的。因此,从性别视角介入现代性民族国家想象应该是我们考察中国现代性与文学关系的不容忽视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想象 性别的文化象征 他质性
原文传递
苦难的“风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的白俄乞丐叙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慧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9-129,共11页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的白俄叙事中,白俄乞丐构成了一个常见却又独特的人物谱系。白俄乞丐用他们西洋化的乞讨方式改变了中国作家对乞丐的"刻板印象",而随着乞丐尊严问题浮出历史地表,中国作家也展开了对人的尊严乃至国民...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的白俄叙事中,白俄乞丐构成了一个常见却又独特的人物谱系。白俄乞丐用他们西洋化的乞讨方式改变了中国作家对乞丐的"刻板印象",而随着乞丐尊严问题浮出历史地表,中国作家也展开了对人的尊严乃至国民性问题的重新思考。而深入考察这一叙事的建构过程,更可以发现中国作家在白俄乞丐的苦难面相上描画了一副"文明"妆容,也正是通过这种"创造性的误读",中国作家表达了自己独特的现代性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俄乞丐 叙事 苦难“风景” 现代性想象
原文传递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现代机械制图能力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洪英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6年第4期128-129,44,共3页
以就业为导向,分析现代机械制图讲授时怎样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计算机、实验室等,培养有个性特征的、有创造性的、动手能力强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
关键词 就业 现代机械制图 空间想象力 识图能力 计算机绘图 实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