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共栖时的互作效应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荣富 程遐年 +1 位作者 罗跃进 邹运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用笼罩试验方法,研究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共栖时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96 h内,随时间的延长,2种飞虱对不同稻株的栖息率渐趋增加,最终达21.5~25.0%,不表 现种间差异;脉冲试验使白背飞虱的雌性率和短翅率提高 22... 用笼罩试验方法,研究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共栖时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96 h内,随时间的延长,2种飞虱对不同稻株的栖息率渐趋增加,最终达21.5~25.0%,不表 现种间差异;脉冲试验使白背飞虱的雌性率和短翅率提高 22. 1%和 398. 1%;排除试验使 白背飞虱的增殖、雌性率和雌虫短翅率各下降 8. 8%、20. 8%和 48. 0%;种间作用对增殖。 性比和翅型产生正的或负的效应.文中还讨论了种间作用存在的意义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害虫 褐飞虱 白背飞虱 共栖 互作效应
下载PDF
水稻带药移栽对分蘖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廖永林 李燕芳 +4 位作者 刘明津 肖汉祥 张振飞 张扬 朱均权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1-316,共6页
室内采用根区施药,田间采用喷雾和根区施药的方式对移栽前1天秧苗用吡虫啉和吡蚜酮进行处理,以获得对水稻分蘖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剂量及施药措施。室内试验表明,药后22天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所选剂量中以每hm^2用量30... 室内采用根区施药,田间采用喷雾和根区施药的方式对移栽前1天秧苗用吡虫啉和吡蚜酮进行处理,以获得对水稻分蘖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剂量及施药措施。室内试验表明,药后22天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所选剂量中以每hm^2用量300 g对褐飞虱的防效最高,为95.24%;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所选剂量中以每hm^2用量225 g对褐飞虱的防效最高,为84.13%。田间试验表明,药后33天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每hm^2用量225 g的喷雾和根区施药对白背飞虱的防效达82.33%~91.10%,对褐飞虱防效达80.80%~89.54%;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hm^2用量300 g的喷雾和根区施药对白背飞虱的防效达73.91%~93.18%,均具有较高的防效且它们的持效期达33天,超过一般水稻的分蘖期(30天左右)。上述结果表明,采用上述2种药剂的带药移栽可有效控制分蘖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发生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吡蚜酮 带药移栽 白背飞虱 褐飞虱 防治效果
下载PDF
44个吡虫啉制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廖世纯 韦桥现 +2 位作者 黄所生 黄立飞 黎柳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6期338-341,共4页
为进一步明确吡虫啉对水稻稻飞虱的效果。在大田中,以喷雾施药法对44个不同企业生产的吡虫啉进行了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试验。用吡虫啉25g/hm2(有效含量)7d后,对稻飞虱控制效果最好的可达96.03%,最差的防效仅12.67%。44个吡虫啉制剂中防治... 为进一步明确吡虫啉对水稻稻飞虱的效果。在大田中,以喷雾施药法对44个不同企业生产的吡虫啉进行了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试验。用吡虫啉25g/hm2(有效含量)7d后,对稻飞虱控制效果最好的可达96.03%,最差的防效仅12.67%。44个吡虫啉制剂中防治效果≥90%的有10个,防治效果达80%~90%的有15个,防治效果为70%~80%的有9个,防治效果在60%~70%的有4个,防治效果<60%的有5个。因此,在稻飞虱发生程度中等的年份,用吡虫啉还是可以有效控制其为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稻飞虱 效果
下载PDF
褐飞虱与白背飞虱若虫间的互作效应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荣富 邹运鼎 程遐年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用罩笼试验方法,研究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若虫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两种飞虱若虫间存在程度不同的相互作用过程.褐飞虱或白背飞虱的羽化、性别、翅型、雌虫体长和体重等生物学特性的表现都受到来自异种飞虱存在的影响.随褐飞虱比... 用罩笼试验方法,研究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若虫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两种飞虱若虫间存在程度不同的相互作用过程.褐飞虱或白背飞虱的羽化、性别、翅型、雌虫体长和体重等生物学特性的表现都受到来自异种飞虱存在的影响.随褐飞虱比例的增加,白背飞虱的上述反应愈趋明显;反之,随白背飞虱比例的增加,褐飞虱则少有这种变化.种间密度制约效应远大于种内密度制约效应,表明两种飞虱诸种生物学特性对种间作用的反应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白背飞虱 若虫 互作效应 水稻
下载PDF
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和种间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伟春 娄永根 +1 位作者 程家安 祝增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29-638,共10页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褐飞虱、白背飞虱在 3种类型水稻稻苗上的种内密度效应和种间互作效应。结果表明 :在 6~2 4头 /盆若虫和 2~ 6对 /盆成虫的接虫密度范围内 ,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均较弱 ,其中尤以褐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更...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褐飞虱、白背飞虱在 3种类型水稻稻苗上的种内密度效应和种间互作效应。结果表明 :在 6~2 4头 /盆若虫和 2~ 6对 /盆成虫的接虫密度范围内 ,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均较弱 ,其中尤以褐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更弱 ,种内密度效应与水稻品种有关。在秀水 1 1和协优 930 8上 ,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相对较强 ;褐飞虱在浙852和协优 930 8上表现一定的密度效应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共存时种间存在互利关系 ,其中尤以对白背飞虱有利。主要表现为两种飞虱的若虫存活率、成虫短翅率、单雌每天产卵量和后代若虫孵化率在混合饲养时比一种飞虱单独饲养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白背飞虱 种内密度效应 种间互作效应 水稻害虫
下载PDF
应用杀虫剂防治白背飞虱对褐稻虱种群数量的影响
6
作者 黄凤宽 庞雄飞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0-13,共4页
本文应用昆虫生命表方法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探讨噻嗪酮(扑虱灵)、叶蝉散、喹硫磷三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种群的控制作用以及防治白背飞虱对随后发生的褐稻虱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影响。试验结果说明,主要作用于同翅目昆虫而不杀伤主要天敌... 本文应用昆虫生命表方法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探讨噻嗪酮(扑虱灵)、叶蝉散、喹硫磷三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种群的控制作用以及防治白背飞虱对随后发生的褐稻虱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影响。试验结果说明,主要作用于同翅目昆虫而不杀伤主要天敌的噻嗪酮,对两种飞虱的效果明显。对害虫及天敌同样起作用的喹硫磷,反而引起这两种害虫种群数量上升。广谱性的杀虫剂不宜在稻田于早期大面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稻虱 白背飞虱 种群数量 杀虫剂
下载PDF
三唑·吡EC对二化螟和稻飞虱的毒力及防治效果
7
作者 汤丽梅 李保同 +2 位作者 毛金生 陈琛明 陈士全 《江西农业学报》 2000年第1期39-43,共5页
:三唑·吡EC对二化螟和稻飞虱的室内共毒系数分别为 1 3 6.5 6和 1 3 4.0 8。1 1 2 5~ 1 5 0 0mL/hm2 三唑·吡EC对二化螟的大田防效为 86.2 3 %~ 98.75 % ,对稻飞虱的防效 :药后 1d为 47.80 %~ 91 .0 7% ,药后 3 0d为 95 .3... :三唑·吡EC对二化螟和稻飞虱的室内共毒系数分别为 1 3 6.5 6和 1 3 4.0 8。1 1 2 5~ 1 5 0 0mL/hm2 三唑·吡EC对二化螟的大田防效为 86.2 3 %~ 98.75 % ,对稻飞虱的防效 :药后 1d为 47.80 %~ 91 .0 7% ,药后 3 0d为 95 .3 7%~ 1 0 0 %。该药剂具有速效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稻飞虱 三唑·吡EC 防治效果 毒力
下载PDF
贵州省稻飞虱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8
8
作者 金星 王德其 +1 位作者 金道超 邵昌余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1998年第4期208-214,共7页
稻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在贵州省持续大面积发生,1991~1997年,年均发生面积约41万hm2(614.87万亩次)。两种飞虱的适温要求困地区和虫态而不同;在贵州各地发生5~8或9代不等,因海拔和生境不同而异;两种飞虱在贵州发生的初... 稻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在贵州省持续大面积发生,1991~1997年,年均发生面积约41万hm2(614.87万亩次)。两种飞虱的适温要求困地区和虫态而不同;在贵州各地发生5~8或9代不等,因海拔和生境不同而异;两种飞虱在贵州发生的初次虫源性质均为外地迁入,白背飞虱的主害代是3,4代,褐飞虱是4,5代。本文在总结贵州两种飞虱各代的发生关系及规律的基础上认为:5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是白背飞虱迁入主峰期和3,4代白背飞虱成虫盛发、大若虫为害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褐飞虱全年最大迁入峰期,迁入虫和本地羽化虫迭加,常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造成为害。据稻飞虱在贵州的发生规律和成交特点,防治对策应以推广抗虫(耐害)品种和健身栽培措施为基础,强化监测、准确测报是关键,主治成灾代是有效战术,并应注意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控害护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褐飞虱 农业防治 稻飞虱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吡虫啉防治水稻白背飞虱效果及对水稻、天敌的安全性试验 被引量:5
9
作者 华丘林 郑金土 +1 位作者 姚国华 夏亦秋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33-34,共2页
吡虫啉防治稻白背飞虱效果及对天敌、水稻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白背飞虱大发生虫量的成虫盛发期,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20克进行防治,药后1天总防效达65%以上,优于噻嗪酮,近于异丙威,药后7~25天防效达... 吡虫啉防治稻白背飞虱效果及对天敌、水稻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白背飞虱大发生虫量的成虫盛发期,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20克进行防治,药后1天总防效达65%以上,优于噻嗪酮,近于异丙威,药后7~25天防效达961~100%,优于异丙威;持效期25天以上,对农田主要天敌蜘蛛和水稻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白背飞虱 蜘蛛 安全性 天敌 水稻 杀虫剂
下载PDF
福建莆田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发生规律与治理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振宇 《华东昆虫学报》 1996年第2期28-32,共5页
在闽中莆田县,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水稻的重要害虫。本文通过系统监测,揭示这两种飞虱在当地的发生规律,并从品种、气候、天敌等因素分析其发生原因。同时就采用抗虫品种、高效低毒新农药、讲究科学用药、保护利用天敌资源等措施进行... 在闽中莆田县,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水稻的重要害虫。本文通过系统监测,揭示这两种飞虱在当地的发生规律,并从品种、气候、天敌等因素分析其发生原因。同时就采用抗虫品种、高效低毒新农药、讲究科学用药、保护利用天敌资源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褐飞虱 天敌资源 抗虫品种 科学用药 莆田 水稻 保护利用 系统监测
下载PDF
四种生物农药及其与二种化学农药混配对稻飞虱混合种群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世广 花日茂 +3 位作者 林华峰 操海群 胡娟 胡鹏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8-772,共5页
试验以喷雾法研究4种生物农药及其与2种化学农药组合混用对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混合种群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0.36%苦参碱AS、0.5%藜芦碱WP、1.8%阿维菌素EC、400亿孢子/克白僵... 试验以喷雾法研究4种生物农药及其与2种化学农药组合混用对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混合种群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0.36%苦参碱AS、0.5%藜芦碱WP、1.8%阿维菌素EC、400亿孢子/克白僵菌WP,分别以1500mL/hm2、3000g/hm2、900mL/hm2、1800g/hm2的制剂用量单独使用,只有阿维菌素效果较好,药后7、14d的防效分别达到了73.3%和82.3%,但与对照药剂48%毒死蜱EC1500mL/hm2和25%噻嗪酮WP750g/hm2的防效差异极显著。而4种生物农药与2种化学农药分别以单用剂量减半混合使用的8个处理中,①苦参碱+毒死蜱、②藜芦碱+毒死蜱、③阿维菌素+毒死蜱、④球孢白僵菌+毒死蜱、⑤苦参碱+噻嗪酮、⑥藜芦碱+噻嗪酮6种组配,药后1d的校正防效为81.8%~89.2%,3d为88.2%~96.5%,7d为95.6%~98.1%,14d为86.0%~97.8%。因此,以上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6种组合混用可以有效防治稻飞虱低龄若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褐飞虱 白背飞虱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索线虫科线虫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寄生动态及其防控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明勇 彭兆普 +3 位作者 赵鑫 唐涛 王培 符伟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9-995,共7页
为明确田间水稻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的主要寄生性天敌索线虫科线虫的寄生动态及防控效果,于2013—2015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通过田间调查和线虫罩笼法研究了索线虫科线虫对白... 为明确田间水稻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的主要寄生性天敌索线虫科线虫的寄生动态及防控效果,于2013—2015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通过田间调查和线虫罩笼法研究了索线虫科线虫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寄生动态以及优势种长沙多索线虫Agamermis changshaensis Bao,Luo et Luo对褐飞虱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在长沙市,索线虫科线虫寄生白背飞虱始见期为6月底至7月初,1个月后出现高峰期,基本与白背飞虱发生高峰期同步;对褐飞虱寄生高峰期早稻多发生在7月中下旬,而晚稻在8月底至9月中旬。索线虫科线虫对白背飞虱雌虫、高龄若虫和雄虫最高寄生率分别为16.95%、14.81%和7.69%;而对褐飞虱雌虫、高龄若虫和雄虫最高寄生率分别为43.33%、20.93%和11.63%。2014年和2015年罩笼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45 d长沙多索线虫对褐飞虱的防控效果分别为36.11%和33.19%。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多索线虫可以作为水稻稻飞虱绿色防控的一种重要辅助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线虫科线虫 长沙多索线虫 白背飞虱 褐飞虱 寄生率 防控效果
原文传递
稻飞虱和纹枯病化控的策略及复合指标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洪江 张杰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99-204,共6页
采取田间小区和网室盆栽试验,研究稻飞虱和纹枯病混合发生的化控策略及复合防治指标。结果表明,水稻孕穗期(7月上中旬)用高效、长效、安全药剂扑虱灵和粉锈灵混合防治的“治前控后”化防策略保产效果最佳。试验证明,稻飞虱和纹枯病对水... 采取田间小区和网室盆栽试验,研究稻飞虱和纹枯病混合发生的化控策略及复合防治指标。结果表明,水稻孕穗期(7月上中旬)用高效、长效、安全药剂扑虱灵和粉锈灵混合防治的“治前控后”化防策略保产效果最佳。试验证明,稻飞虱和纹枯病对水稻有明显的交互作用。组建了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虫量(X_(1-2))、纹枯病病株率(X_3)的复合为害损失及动态经济阈值模型。经田间小区、大田应用检验,不仅防效高,保产效果好,而且减少施药次数,保护了天敌,三大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纹枯病 化学控制 复合指标
原文传递
水稻稻飞虱和纹枯病系统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洪江 王禄斌 张杰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3-217,共5页
在系统分析历史资料、深入研究稻飞虱和纹枯病发生为害规律基础上,组建病虫测报模型,探讨控害丰产配套栽培技术及提高化防水平,定性定量地建立以准确的测报为前提,合理施肥、密植技术为主的生态控制为基础,按复合防治指标进行化学防治,... 在系统分析历史资料、深入研究稻飞虱和纹枯病发生为害规律基础上,组建病虫测报模型,探讨控害丰产配套栽培技术及提高化防水平,定性定量地建立以准确的测报为前提,合理施肥、密植技术为主的生态控制为基础,按复合防治指标进行化学防治,系统控制稻飞虱、纹枯病,经近几年来的应用,收到显著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纹枯病 系统控制 水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