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rticle Swarm-Based Translation Control for Immersed Tunnel Element in the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Project 被引量:2
1
作者 LI Jun-jun YANG Xiao-jun +2 位作者 XIAO Ying-jie XU Bo-wei WU Hua-feng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8年第1期32-40,共9页
Immersed tunne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HZMB) project. In immersed tunnel floating, translation which includes straight and transverse movements is the main working mode. To decide ... Immersed tunne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HZMB) project. In immersed tunnel floating, translation which includes straight and transverse movements is the main working mode. To decide the magnitude and direction of the towing force for each tug, a particle swarm-based translation control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non-power immersed tunnel element. A sort of linear weighted logarithmic function is exploited to avoid weak subgoals. In simulation, the particle swarm-based control method i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empirical method in the case of the HZMB project.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ed method deliver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n terms of the enhanced surplus towing fo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ersed tunnel element translation control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HZMB) projec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下载PDF
Pavement structure and materials design for sea-crossing bridges and tunnel:Case study of the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被引量:1
2
作者 Aimin Sha Wei Jiang +3 位作者 Jinhuan Shan Wangjie Wu Yupeng Li Shuangjiao Zhang 《Journal of Road Engineering》 2022年第2期99-113,共15页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bridge and tunnel construction technologies,large-scale sea-crossing bridges and tunnels have gradually become the preferred choice for regional traffic.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bridge and tunnel construction technologies,large-scale sea-crossing bridges and tunnels have gradually become the preferred choice for regional traffic.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HZMB),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sea-crossing passageways,is instructiv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ther large sea-crossing infrastructures.At present,the pavement design method of sea-crossing passageways lacks pertinence as it still refers to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common pavement.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bridge and tunnel pavement of HZMB as a typical example to analyze key technical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its design,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Novel solutions for material selection and structural design built upon the analysis of such critical problems should thus follow up.Based on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search,it can be found that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tunnel closure,structural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and expansion deformation are the key technical problems faced by pavement of sea-crossing passageways.In view of the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the steel deck-paving material and structure design of GMA-10 t SMA-13 is innovatively proposed.As for the closure of immersed tube tunnel,warm-mix flame retardant asphalt mixture is used to control pavement design through key indexe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limit oxygen index.Regarding the deformation of immersed pipe joints,BJ200 asphalt seamless expansion joint material is introduced,which effectively satisfies the multi-directional deformation between pipe joints and ensures the smoothness of the road surface and driving comfort.For segmental joints,double-layer waterproof-coiled material is used to effectively prevent reflective cracks while ensuring the continuity of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Therefore,this paper provides a panel of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pavement design of the same type of sea-crossing passage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Steel deck paving immersed tunnel pavement GMA Flame retardant and smoke suppression Seamless expansion joint
下载PDF
地震波斜入射下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3
作者 杜闯 高启辉 宋帅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6-86,共11页
斜入射地震波引起的非一致性地震动对地下管廊、沉管隧道等细长结构影响明显。在细长结构抗震中,需要考虑地震动的非一致性。针对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的方法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P波、SV波和SH波在不同角度斜... 斜入射地震波引起的非一致性地震动对地下管廊、沉管隧道等细长结构影响明显。在细长结构抗震中,需要考虑地震动的非一致性。针对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的方法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P波、SV波和SH波在不同角度斜入射下的隧道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入射波、不同的角度在隧道中的响应差别显著。P波、SH波作用下结构加速度随入射角的变化先增大后减小,SV波作用下结构加速度随入射角增大而减小。相较于自下而上的垂直入射,地震波斜入射下结构应力响应被明显放大且不同入射波下结构应力响应的分布特点不同,P波在隧道顶、底板的中部的应力较大,SV波作用下结构纵向非一致性表现得更明显,SH波在隧道侧墙、中隔墙与顶底板相交的角点区以及两个斜向板块应力较大。随着入射角度增大,P波、SV波应力逐渐增大,SH波应力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斜入射 港珠澳大桥 沉管隧道 黏弹性边界 有限元
下载PDF
Enhanced elastic beam model with BADS integrated for settlement assessment of immersed tunnels
4
作者 Cong Tang Shu-Yu He +2 位作者 Zheng Guan Wan-Huan Zhou Zhen-Yu Yin 《Underground Space》 SCIE EI CSCD 2023年第5期79-88,共10页
Excessive settlement may induce structural damage and water leakage in immersed tunnels,seriously threatening the tunnels’safety.However,making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settlement in immersed tunnels is difficult d... Excessive settlement may induce structural damage and water leakage in immersed tunnels,seriously threatening the tunnels’safety.However,making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settlement in immersed tunnels is difficult due to the incomplete knowledge of the geotechnical parameters and the inadequacy of the model itself.This paper propose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accurately assess the settlement in immersed tunnels.An enhanced beam on elastic foundation model(E-BEFM)is developed for the settlement assessment,with the Bayesian adaptive direct search algorithm adopted to estimate unknown model parameters based on previous observations.The proposed method is applied to a field case of the Hong Kong–Zhuhai–Macao immersed tunnel.The original BEFM is used for comparison to highlight the better assessment performance of E-BEFM,particularly for joints’differential settlement.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provide accurate predictions of the total settlement,angular distortion(a representation of tubes’relatively differential settlement),and joints’differential settlement,which consequently supports the associated maintenance decision-making and potential risk prevention for immersed tunnels in serv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ersed tunnel SETTLEMENT Beam on elastic foundation model Bayesian adaptive direct search hong kong-zhuhai-macao tunnel
原文传递
沉管隧道渗漏水红外自主检测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全燕南 吴松华 +2 位作者 谭杰 赵建辉 苑雪山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7-245,共9页
针对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内行车道及排烟道可能产生的渗漏水病害现象,采用搭载于巡检机器人的红外热成像阵列,进行图像识别。红外热成像阵列能够应对大视场、远测距、高分辨率的工作场景;图像处理算法包含预处理、图像分割、轮廓检测及... 针对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内行车道及排烟道可能产生的渗漏水病害现象,采用搭载于巡检机器人的红外热成像阵列,进行图像识别。红外热成像阵列能够应对大视场、远测距、高分辨率的工作场景;图像处理算法包含预处理、图像分割、轮廓检测及决策判断等步骤,同时,当满足气象条件及轮廓内像素灰度阈值时,视为可能存在渗漏病害区域。研究结果可实现沉管隧道内主要设施巡检覆盖率达90%以上,最小渗漏检测面积0.1 m×0.1 m的技术指标,并开展实验室测试及天津中试场地实验验证指标及检测系统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渗漏水病害检测 红外热图像处理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造技术
6
作者 林鸣 裴岷山 +2 位作者 刘晓东 林巍 刘凌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5-964,共10页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通航孔临近中国香港机场,为了不影响中国香港机场,采用了6.7km沉管隧道方案,在隧道两端各修建了一个人工岛实现桥隧转换,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第一次建设的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通航孔临近中国香港机场,为了不影响中国香港机场,采用了6.7km沉管隧道方案,在隧道两端各修建了一个人工岛实现桥隧转换,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第一次建设的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的控制性工程,工程位于开散海域,水文气象地质条件复杂;珠江口是世界最繁忙的通航海域之一,安全风险很大.同时,工程需要穿越中华白海豚核心保护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很大挑战性,对港珠澳大桥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进行建设,并研发了快速筑岛和跨海沉管隧道成套技术.结果表明,在岛隧工程7a的大规模海上工程建设中,实现了安全零伤亡,珠江口白海豚保护区的生物种群和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岛隧工程 人工岛 沉管隧道 钢圆筒筑岛
下载PDF
沉管节段接头剪力键三维数值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胡指南 谢永利 +2 位作者 张宏光 岳夏冰 徐国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9-434,共6页
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构建沉管节段三维数值模型,在节段接头处定义接触单元,采用只受压的杆单元模拟橡胶支座,并定义其为双折线材料。调节沉管下部土层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模拟沉管隧道在不均匀荷载及沉降条件下的纵向弯曲与扭转工况。... 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构建沉管节段三维数值模型,在节段接头处定义接触单元,采用只受压的杆单元模拟橡胶支座,并定义其为双折线材料。调节沉管下部土层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模拟沉管隧道在不均匀荷载及沉降条件下的纵向弯曲与扭转工况。通过分析节段接头剪力键的应力及剪力分布特征,研究沉管接头剪力键在上述工况下的受力特性。并将数值结果与大比例尺节段接头剪力键模型试验结果相对比。主要结论:两类工况中,竖向剪力键承担了几乎全部的竖向剪力,但对水平方向的抗剪基本不起作用,而水平剪力键在两类工况中都产生了水平剪力;扭转工况中,地层较软一侧竖向剪力键剪力较大;在剪力键端头角点及与节段衔接处局部应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沉管隧道 节段接头 剪力键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公路沉管隧道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34
8
作者 张志刚 刘洪洲 《隧道建设》 2013年第5期343-347,共5页
为使隧道工程建设者们对沉管隧道工法的历史、关键技术及发展等有更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便于作出较科学合理的判断,按照建设时序、地域和主要技术特点等因素对世界范围内既有的公路沉管隧道事例进行分析梳理,总结出目前沉管隧道所历经的3... 为使隧道工程建设者们对沉管隧道工法的历史、关键技术及发展等有更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便于作出较科学合理的判断,按照建设时序、地域和主要技术特点等因素对世界范围内既有的公路沉管隧道事例进行分析梳理,总结出目前沉管隧道所历经的3个主要发展阶段及其典型技术特征,并对公路沉管隧道的纵断面、结构横断面、地基基础及隧道接头等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与归纳。最后,以我国在建的超大型港珠澳沉管隧道工程为例,分析了我国外海首座公路沉管隧道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可为我国公路水下隧道的方案制订及设计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沉管隧道 港珠澳沉管隧道 横断面 地基基础 接头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合拢口水动力条件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何杰 高正荣 辛文杰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74,共7页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采用沉管法施工,最终接头安装前会在两节沉管中间形成合拢口。龙口往往形成水流集中、流速急剧增加的现象,给最终接头的安装施工增加一定难度。本文通过建立沉管合拢口局部水域的3维水流数学模型,模拟了“水下龙口”...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采用沉管法施工,最终接头安装前会在两节沉管中间形成合拢口。龙口往往形成水流集中、流速急剧增加的现象,给最终接头的安装施工增加一定难度。本文通过建立沉管合拢口局部水域的3维水流数学模型,模拟了“水下龙口”区域特有的水流结构,分析了龙口水流流速与珠江口径流、潮差的相关关系。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合拢口纵断面流速分布具有“表层大、底层小,落潮大、涨潮小”的分布特点;同级别径流条件下龙口水流随潮差的增大而增加,相同潮差条件下龙口水流会随上游径流量的增大而增加;最终接头安装使用的起重船距离龙口仅30 m,船头挑流作用使得龙口西侧局部水域流速急剧增加,但对龙口区域的水流条件影响较小。根据沉管合拢口区域的水动力条件数值模拟结果,论证了最终接头安装施工期间的外部水情条件与对应的时间窗口,为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最终贯通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沉管隧道 3维水流模型 龙口 潮流
下载PDF
深海沉管隧道基础水下沉降监测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延宁 蒋斌松 +1 位作者 张强 陈运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6-121,共6页
为消除管节间差异沉降,港珠澳大桥岛—隧过渡段沉管基础采用挤密砂桩+堆载预压的地基处理方式。详细介绍了采用液体压差式沉降仪监测沉管隧道基础沉降的应用技术,并获得了较好的复合地基沉降数据。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保证仪器埋设成功率,... 为消除管节间差异沉降,港珠澳大桥岛—隧过渡段沉管基础采用挤密砂桩+堆载预压的地基处理方式。详细介绍了采用液体压差式沉降仪监测沉管隧道基础沉降的应用技术,并获得了较好的复合地基沉降数据。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保证仪器埋设成功率,包括作业时机选择、导线接头及导线保护等。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运行稳定性高、数据误码率低、不易受风浪及施工干扰,可实现对沉管基础的连续稳定无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 挤密砂桩 堆载预压 沉降计算 原位测试
下载PDF
中国沉管法隧道典型工程实例及技术创新与展望 被引量:28
11
作者 李志军 王秋林 +1 位作者 陈旺 郭小龙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79-894,共16页
结合中国几例典型沉管法隧道工程,详细介绍中国沉管法隧道在基槽开挖与航道疏浚、干坞建设、管节预制、管节浮运、管节系泊、管节沉放、接头处理和基础处理等关键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在内河中游径流河道中修建的南昌红谷隧道和在外海修... 结合中国几例典型沉管法隧道工程,详细介绍中国沉管法隧道在基槽开挖与航道疏浚、干坞建设、管节预制、管节浮运、管节系泊、管节沉放、接头处理和基础处理等关键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在内河中游径流河道中修建的南昌红谷隧道和在外海修建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海底隧道为例,对在江河和海洋中修建沉管隧道的关键技术创新进行总结,包括:南昌红谷隧道管节浮运与沉放、管节沉放基础差异沉降控制、水下立交接线实现过江通道与沿线路网全互通快速衔接、水下空间开发与修建避难疏散大厅等关键修建技术创新,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法隧道干坞建设、管节预制、管节沉放和基础处理等关键修建技术创新。结合目前中国修建沉管法隧道涌现出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从沉管隧道的拓展形式、行业领域突破、助推城市建设和江河湖海沿线城市交通需求的增加等方面展望未来沉管法隧道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法隧道 南昌红谷隧道 港珠澳大桥 基槽开挖 干坞建设 管节预制 管节浮运 管节系泊 管节沉放 接头处理 基础处理
下载PDF
沉管隧道穿越江河海湾的优越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建 陈百玲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0,36,共4页
文章从工程的造价、质量、工期、安全、生态环境及社会效益等角度,通过对沉管隧道与桥梁、盾构隧道渡越方案的分析、对比和论证,着重指出采用沉管隧道方案穿越江河海湾的诸多优越性。
关键词 桥梁 沉管隧道 盾构隧道 比较 优越性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基槽异常回淤分析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3
作者 何杰 辛文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3-833,共11页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E15管节基槽发生异常回淤,海底隧道沉管安装被迫中止。为查明E15管节基槽发生异常回淤的原因,先后开展了现场水文泥沙观测、遥感影像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用水沙数学模型反演了内伶仃岛上游采砂活动...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E15管节基槽发生异常回淤,海底隧道沉管安装被迫中止。为查明E15管节基槽发生异常回淤的原因,先后开展了现场水文泥沙观测、遥感影像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用水沙数学模型反演了内伶仃岛上游采砂活动形成的浑水团在潮流作用下的扩散输移过程,沙源在数学模型中以面源形式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采砂活动形成的浑水团在一个大潮期间的落潮过程中可输移扩散至基槽水域,其中E15—E27管节基槽日淤厚在采砂活动影响下将增加43.8%。数值模拟结果为查明E15管节基槽异常回淤的泥沙来源提供了佐证。E15管节以东基槽水域水沙环境复杂,天然淤积已经接近临界回淤允许值,基槽上游水域的采砂活动对沉管基槽回淤将带来不可控因素,采砂活动对周边水域产生的泥沙回淤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沉管基槽 异常回淤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岛隧结合部沉管安放区导流堤掩护效果水动力精细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杰 高正荣 +2 位作者 辛文杰 沙海明 朱方剑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9-98,共10页
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所在海域受水下地形和近岸边界影响呈“涨潮NE向、落潮SW向”的往复流特点,东人工岛岛隧结合部沉管基槽水域在岛头挑流作用下涨潮流呈N向流动。根据岛隧结合部区域的水流运动特征,制订了基槽掩护区南北两侧“非对称... 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所在海域受水下地形和近岸边界影响呈“涨潮NE向、落潮SW向”的往复流特点,东人工岛岛隧结合部沉管基槽水域在岛头挑流作用下涨潮流呈N向流动。根据岛隧结合部区域的水流运动特征,制订了基槽掩护区南北两侧“非对称”型的双导流堤掩护措施。建立基槽局部水域的三维水流数学模型,模拟岛隧结合部水流运动的三维特征,对导流堤实施后的掩护效果进行水动力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基槽掩护区内流速大幅减弱,E33管节基槽的人工整平段最大流速在0.5m/s以内,整平船施工段最大流速不超过0.8m/s,E33管节各区流速均能满足沉管安装的水流条件。为安全起见,E33管节沉放安装时机适合选在潮流动力较弱的小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人工岛 岛隧结合部 掩护区 导流堤 沉管安装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早期应力参数化分析与裂缝控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易宁 欧阳东 宁博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0-133,137,共5页
根据港珠澳跨海大桥沉管隧道结构抗裂抗渗及耐久性需要,对管节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了早期温度-应力有限元仿真分析。据此预测管节在施工中可能出现混凝土表面开裂或出现截面拉裂的最危险时间和最不利位置。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高强混凝土的... 根据港珠澳跨海大桥沉管隧道结构抗裂抗渗及耐久性需要,对管节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了早期温度-应力有限元仿真分析。据此预测管节在施工中可能出现混凝土表面开裂或出现截面拉裂的最危险时间和最不利位置。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高强混凝土的采用以及管壁厚度达1.35 m,裂缝发生和扩展的最危险时段为36-144 h;而管节作为复杂截面其表面应力的分布也复杂化,在截面转角处、受约束较大处是裂缝发生的最危险位置。通过对影响沉管温度应力的不同的材料参数、水化热参数、施工参数、养护参数进行多次反复的有限元参数化分析,探讨了各种参数的影响,并为寻求科学合理的温度控制、裂缝控制解决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沉管隧道 水化热 热应力 早期裂缝 有限元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新技术 被引量:59
16
作者 陈韶章 苏宗贤 陈越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6-403,共8页
沉管法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专门修建水下隧道的工法,适用条件较为苛刻,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其适应性越来越强。继丹麦—瑞典的厄勒松海峡沉管隧道和韩国釜山—巨济沉管隧道修建之后,我国正在珠江口伶仃洋30万t主航道下修建港珠澳... 沉管法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专门修建水下隧道的工法,适用条件较为苛刻,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其适应性越来越强。继丹麦—瑞典的厄勒松海峡沉管隧道和韩国釜山—巨济沉管隧道修建之后,我国正在珠江口伶仃洋30万t主航道下修建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借鉴了国外技术与国内施工经验,自主创新,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在地质勘察、结构分析、耐久性设计、管节预制、地基与基础处理等方面发展了一些新技术,并对这些新技术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沉管隧道 管节安装 地质勘察
下载PDF
海域岛隧结合区水流结构和沉管沉放过程水流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祥宇 高正荣 卢中一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54-862,共9页
港珠澳跨海通道由东、西人工岛实现桥隧过渡,海中隧道采用沉管法,沉管段总长5664 m,从西人工岛开始布置E1—E33管节,标准管节长180 m,宽37.95 m,高11.4 m,重约8万t。岛隧结合区受到人工岛挑流和基槽开挖水深突变的影响,水流结构复杂,沉... 港珠澳跨海通道由东、西人工岛实现桥隧过渡,海中隧道采用沉管法,沉管段总长5664 m,从西人工岛开始布置E1—E33管节,标准管节长180 m,宽37.95 m,高11.4 m,重约8万t。岛隧结合区受到人工岛挑流和基槽开挖水深突变的影响,水流结构复杂,沉管沉放时也会引起水流变化。沉管安全沉放和精准对接安装需掌握受到的水流力大小。利用宽水槽几何比尺为100的正态模型,开展岛隧结合区水流分布和沉管沉放过程水流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岛头无掩护措施时,岛壁挑流影响到E1管节中部附近,表、底层流速大于中层;E1管节沉放过程中纵向水流力最大可达4601 kN,E2管节纵向水流力平均5149 kN;掩护E1管节后,E1管节处流速大幅减小,E2管节中部受掩护体挑流影响最大,流速最大增加40%,中层流速大于表、底层;E2管节纵向水流力平均5240 kN。当沉管完全入水后,基槽内流速较小,沉放过程中受到的水流力逐渐减小。岛隧结合区水流垂线分布并不是指数分布,受到岛头壁挑流的影响沿管节长度方向流速分布也不均匀,管段浮运水流力公式并不适用计算沉管沉放过程受到水流力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结构 沉管 水流力 岛隧结合区 港珠澳大桥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贯通测量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迪军 曹诗荣 《地理空间信息》 2020年第6期56-59,I0002,共5页
针对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对接安装施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无测量技术标准、无类似测量经验可供借鉴的实际问题,开展外海超长距离沉管隧道贯通测量的技术研究。提出了基于误差影响忽略不计原则的外海沉管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分配方案... 针对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对接安装施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无测量技术标准、无类似测量经验可供借鉴的实际问题,开展外海超长距离沉管隧道贯通测量的技术研究。提出了基于误差影响忽略不计原则的外海沉管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分配方案,确定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贯通测量误差的分配值,其中管外GPS控制网与管内精密导线引起的贯通误差之比为1∶3。以贯通误差限值为目标值,设计了管外GPS控制网和管内精密导线的网形、精度等级及测量技术要求。经估算,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贯通误差综合值为26.76 mm,满足工程施工验收标准的限差要求(35 mm),验证了贯通测量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海底沉管隧道 贯通测量 管外GPS控制网 管内精密导线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深厚软基与大回淤条件下的工程处治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钧 《隧道建设》 2014年第9期807-814,共8页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大面积深厚软基的加固处理,以及大回淤水道条件下管段柔性小接头处的预应力束筋将永久留置而不再在管节沉放落床、纵向沉降基本稳定后完全切断,形成半刚性管节。上述两者,是该工程项目施工中呈现的特色和亮点。此外,...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大面积深厚软基的加固处理,以及大回淤水道条件下管段柔性小接头处的预应力束筋将永久留置而不再在管节沉放落床、纵向沉降基本稳定后完全切断,形成半刚性管节。上述两者,是该工程项目施工中呈现的特色和亮点。此外,当日后长期运营中如管段小接头接缝仍出现有不测的拉开险情时,其应急工程处治对策也是必须事先妥慎考虑的预案。就上述各点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人工筑岛 沉管隧道 软基处理与加固 复合地基 挤密砂桩 大回淤水道 半刚性管节 预应力束筋
下载PDF
部分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毅 刘晓东 刘凌锋 《中国港湾建设》 2019年第1期35-40,共6页
为解决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结构受力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部分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形式。该结构形式既能通过预应力保证结构全断面受压,并以此来提高接缝处节段接头的抗剪和防水能力;又能通过节段接头毫米级张开来释放弯矩内... 为解决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结构受力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部分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形式。该结构形式既能通过预应力保证结构全断面受压,并以此来提高接缝处节段接头的抗剪和防水能力;又能通过节段接头毫米级张开来释放弯矩内力,降低预应力用量。该新型结构形式已成功应用于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施工图设计,并有效支撑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半刚性管节结构体系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沉管隧道 部分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 半刚性管节 节段接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