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膜污染思维”的酶固定化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罗建泉 曹晓彤 +1 位作者 吴媛媛 万印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7-103,共7页
将生物酶固定在膜面/内制备生物催化膜,可以增加酶的稳定性,实现酶重复使用以及在线移出产物以降低反馈抑制,在生化反应-分离耦合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浓差极化和膜污染是膜分离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但事实上膜污染机理与酶固定化策... 将生物酶固定在膜面/内制备生物催化膜,可以增加酶的稳定性,实现酶重复使用以及在线移出产物以降低反馈抑制,在生化反应-分离耦合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浓差极化和膜污染是膜分离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但事实上膜污染机理与酶固定化策略具有共通点,因此建立基于"膜污染思维"的酶固定化方法,利用膜污染的形成机理/模型来调控和优化酶固定化过程,开发一系列的新型酶固定化方法,并成功应用于二氧化碳转化、水中微量污染物的去除和蛋白质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污染 酶固定化 膜技术 酶催化 生物催化膜
下载PDF
酶改性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3-146,161,共5页
酶具有催化效率高、催化专一性强等显著特点,然而,酶的活力和稳定性往往不能满足应用的要求.为了改进酶的催化特性,笔者及其所在课题组20多年来长期进行酶分子修饰、酶固定化、酶非水相催化、酶定向进化等酶改性技术的研究,发现通过酶... 酶具有催化效率高、催化专一性强等显著特点,然而,酶的活力和稳定性往往不能满足应用的要求.为了改进酶的催化特性,笔者及其所在课题组20多年来长期进行酶分子修饰、酶固定化、酶非水相催化、酶定向进化等酶改性技术的研究,发现通过酶的改性,可以显著改进酶活力和稳定性.文中对笔者及其所在课题组在酶改性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改性 酶分子修饰 酶固定化 酶非水相催化 酶定向进化
下载PDF
酶催化剂的固定化研究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3
作者 黄庆 王科军 《江西化工》 2005年第4期1-3,共3页
酶催化剂具有高效性,多样性,底物专一性,区域选择性、化学选择性、对映选择性以及反应条件温和的特点。而酶的固定化后除了保持原有的特点外,易与反应物和产物分离,可回收重复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本文对酶催化剂的固定化方法以及在有机... 酶催化剂具有高效性,多样性,底物专一性,区域选择性、化学选择性、对映选择性以及反应条件温和的特点。而酶的固定化后除了保持原有的特点外,易与反应物和产物分离,可回收重复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本文对酶催化剂的固定化方法以及在有机催化反应中的应用作了部分简述。并对固定化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酶 固定化技术 酶催化 评价
下载PDF
生物柴油工业化生产技术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1-45,共5页
通过近十年不断开发的新技术在生物柴油行业应用的实践,列举了4种目前应用于生物柴油企业的典型生产工艺并进行对比。带压酸催化法投资中等,反应周期长,产品收率为85%~90%,综合能耗相对较高,有带酸废水和废气产生;新型催化剂气相酯化法... 通过近十年不断开发的新技术在生物柴油行业应用的实践,列举了4种目前应用于生物柴油企业的典型生产工艺并进行对比。带压酸催化法投资中等,反应周期长,产品收率为85%~90%,综合能耗相对较高,有带酸废水和废气产生;新型催化剂气相酯化法投资较低,产品收率达到90%以上,综合能耗低,废水量较小,有废气产生;水解固定化床酸化法投资相对较高,原料适应性广,产品质量稳定,废水废气排放量少,能够同时生产混合脂肪酸和高附加值产品,综合能耗相对较高,但产品收率达到92%以上,若算上高附加值产品,则综合产品成本显著降低;固定化酶催化法投资低,原料适应性差,反应温度低,综合能耗低,无三废排放,可连续化生产,在国外已有企业推广生产,但在国内的技术转化仍不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带压酸催化 新型催化剂气相酯化 水解固定化床酸化 固定化酶催化
下载PDF
Synergistic Catalysis of Enzymes and Biomimetic MOFs: Immobilizing Cyt c on Two-dimensional MOFs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Peroxidase 被引量:1
5
作者 WANG Yitong MENG Fanchen +4 位作者 SU Ruifa SUN Changrui HAN Qianqian ZHANG Weina ZHANG Suoyi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356-1360,共5页
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 have been widely regarded as promising carriers for enzyme immobilization owing to their advantages in improving loading and regulating interaction with enzymes. However, they are still ... 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 have been widely regarded as promising carriers for enzyme immobilization owing to their advantages in improving loading and regulating interaction with enzymes. However, they are still suffering from the problems of slow mass transfer and compromising activity. In this paper, the active two-dimensional(2D) MOF of Cu-TCPP(Fe)[TCPP=tetrakis(4-carboxy-phenyl)porphyrin], which possesses the biomimetic architecture of peroxidase, was adopted to anchor cytochrome(Cyt c) for the enhancement of catalytic activity. The atomic/nanometer thickness and micrometer lateral dimension of 2D MOFs can ensure the full exposure of immobilized enzymes and a shorter diffusion distance for the reactant molecules. Besides, the active carrier can provide synergistic catalysis and activity compensation during the reaction. When tested in the decomposition reaction of H_(2)O_(2), Cyt c/Cu-TCPP(Fe) exhibited nearly twic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an accelerated catalytic rate compared to free Cyt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zyme immobilization 2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Biomimetic catalyst catalysis
原文传递
钌钯双金属催化剂固载顺序控制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加利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81-2088,共8页
以Al2O3、PdCl2和RuCl3为原料,采用水溶液浸渍法,通过控制固载顺序、制备流程以及焙烧温度等条件,制得系列负载型Ru Pd双金属催化剂,并用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制取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DMCD)的选择性加氢过程。其中,Ru和Pd的总负... 以Al2O3、PdCl2和RuCl3为原料,采用水溶液浸渍法,通过控制固载顺序、制备流程以及焙烧温度等条件,制得系列负载型Ru Pd双金属催化剂,并用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制取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DMCD)的选择性加氢过程。其中,Ru和Pd的总负载量为0.3%(以催化剂总质量为基准,下同),且m(Ru)∶m(Pd)=1∶1。结果发现,采用先Ru后Pd(Ru-Pd)式固载顺序和浸渍-干燥-浸渍-干燥-焙烧(IDIDC)型制备流程,并在450℃下焙烧后,所得负载型Ru-Pd双金属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最佳,在6 MPa、180℃下,DMT转化率为89.6%,DMCD选择性为96.0%,DMCD产率为85.9%。这可能与Ru-Pd中大粒径粒子的形成受到抑制、粒径尺寸和分布更小、比表面积和总孔容更高、表面Pd原子摩尔分数较高以及Ru/Pd物质的量比较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载顺序 负载型催化剂 钌钯双金属催化剂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加氢 催化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