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赛北紫堇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1
作者 邓超凡 南泽东 +5 位作者 王真真 杨静玲 安振宇 吴秀丽 马晓莉 江志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71-3676,共6页
目的研究赛北紫堇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正丁醇部位采用硅胶、ODS、MCI、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法和酪氨酸酶法测定抗氧化活性。结果从中... 目的研究赛北紫堇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正丁醇部位采用硅胶、ODS、MCI、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法和酪氨酸酶法测定抗氧化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烟酰胺(1)、L-焦谷氨酸甲酯(2)、bungeanoline F(3)、富马酸单甲酯(4)、5-羟甲基糠醛(5)、对羟基苯甲酸(6)、hydroxybenzoate(7)、原儿茶酸甲酯(8)、阿魏酸甲酯(9)、二甲基咖啡酸(10)、dimethyl feruloyl malate(11)、(-)-4-O-阿魏酰奎宁酸甲酯(12)、丁香酯素(13)和黑麦草内酯(14)。化合物1、8、11和13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IC 50值为54.47~97.4μmol/L;化合物13对酪氨酸酶有潜在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4~14为首次从紫堇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11和13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北紫堇 正丁醇部位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赛北紫堇总生物碱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宋晓楠 吴训文 +2 位作者 王伟 潘国庆 李海丽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81-1382,共2页
通过建立二甲苯诱导小白鼠耳廓肿胀和蛋清诱导大鼠足跖肿胀炎症模型观察赛北紫堇(Corydalisimpatiens(Pall.)Fisch)总生物碱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赛北紫堇总生物碱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P<0.05)和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跖肿... 通过建立二甲苯诱导小白鼠耳廓肿胀和蛋清诱导大鼠足跖肿胀炎症模型观察赛北紫堇(Corydalisimpatiens(Pall.)Fisch)总生物碱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赛北紫堇总生物碱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P<0.05)和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P<0.05)。赛北紫堇总生物碱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北紫堇(Corydalis impatiens(pall.)fisch) 总生物碱 抗炎 药效学
下载PDF
秦艽与小秦艽光合日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唐建宁 康建宏 +2 位作者 许强 王俊 宋立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36-841,共6页
运用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野生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和小秦艽(G.dahurica Fisch.)的开花期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秦艽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都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小秦... 运用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野生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和小秦艽(G.dahurica Fisch.)的开花期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秦艽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都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小秦艽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照著高于秦艽,分别高出2.7 μmolCO2·m-2·s-1、1.5 mmol·m-2·s-1和140.7 mmol.m-2·s-1而叶温则低于秦艽2.8C。相关分析表明,开花期的温度、光照对2种秦艽的光合都有一定影响,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调节光合作用,而引起2种秦艽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为非气孔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 秦艽 小秦艽 光合特性
下载PDF
马蔺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与其抗旱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史晓霞 张国芳 +2 位作者 孟林 毛培春 刘自学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4-588,共5页
通过温室模拟干旱胁迫试验,从中国北方不同生境生长的15份野生马蔺种质材料鉴定出3个不同抗旱性群体(强抗旱、中度抗旱和弱抗旱),从中选择具代表性的不同抗旱级别的4份马蔺种质,进行其叶片组织解剖结构特征的观察和比较,以进一步证实马... 通过温室模拟干旱胁迫试验,从中国北方不同生境生长的15份野生马蔺种质材料鉴定出3个不同抗旱性群体(强抗旱、中度抗旱和弱抗旱),从中选择具代表性的不同抗旱级别的4份马蔺种质,进行其叶片组织解剖结构特征的观察和比较,以进一步证实马蔺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种质材料间叶片厚度、上下表皮细胞厚度、角质层厚度、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CTR值和SR值等结构参数指标均与马蔺种质材料抗旱性存在密切的关系。其中,强抗旱种质材料的叶片厚度、上下表皮细胞厚度和角质层厚度大,气孔密度大,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较发达,叶片组织紧密度大、疏松度小,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较高;弱抗旱种质材料的叶片厚度、上下表皮细胞厚度和角质层厚度小,气孔密度小,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较薄,叶片组织紧密度小、疏松度大,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蔺 叶片组织结构 抗旱性
下载PDF
15份马蔺材料苗期抗旱性比较 被引量:23
5
作者 史晓霞 毛培春 +1 位作者 张国芳 孟林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52-358,共7页
采用温室模拟旱境胁迫-复水方法,对采自我国北方不同生境条件下的15份野生马蔺(Iris lactea Pall.var.chinensis(Fisch.))种质材料苗期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综合比较其抗旱性能。结果显示:随干旱胁迫时间延长,其叶片... 采用温室模拟旱境胁迫-复水方法,对采自我国北方不同生境条件下的15份野生马蔺(Iris lactea Pall.var.chinensis(Fisch.))种质材料苗期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综合比较其抗旱性能。结果显示:随干旱胁迫时间延长,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植株相对生长率均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与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则有增加趋势,复水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采用欧氏距离法进行数学聚类分析,可将15份马蔺种质材料的抗旱性划分为3个抗旱级别,即相对抗旱包括ML008、ML007、ML015、ML009和ML006;中度抗旱包括ML014、ML012、ML011、ML013、ML010、ML005、ML004和ML003;相对旱敏感包括ML002和ML001。各种质材料抗旱生理指标间显著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蔺 抗旱性 比较
下载PDF
马蔺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孟林 肖阔 +1 位作者 赵茂林 张国芳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3-197,共5页
以成熟且具活力的马蔺种子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与不同浓度比例的2,4-D、BA、NAA、KT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构成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生根等培养基的组合方案,对马蔺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 以成熟且具活力的马蔺种子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与不同浓度比例的2,4-D、BA、NAA、KT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构成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生根等培养基的组合方案,对马蔺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有显著影响,MS+2,4-D 4mg·L-1+BA2mg·L-1、MS+2,4-D 4mg·L-1+BA5 mg·L-1和MS+2,4-D 2mg·L-1+KT1.5mg·L-1为最佳诱导培养基,诱导出愈率均在58%以上,显著高于其它培养基组合方案(p<0.05);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BA4mg·L-1和MS+BA1 mg·L-1+NAA0.15mg·L-1,绿苗分化率高达100%,生长势好,状态叶和分化芽丛质量好;适宜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BA2mg·L-1+NAA0.1mg·L-1、MS+BA1mg·L-1+NAA0.2mg·L-1;1/2MS为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1/2MS+IBA0.5mg·L-1、1/2MS+IBA0.5mg·L-1+NAA0.5mg·L-1两种组合也相对较好;试管苗不需炼苗可直接出瓶移栽于V田土∶V河沙=2∶1的土壤基质,成活率在95%以上。从而为马蔺提供了一套从"成熟种胚—诱导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继代增殖—生根—试管苗移栽"等整个过程中各环节的最佳培养基和操作规程的组培快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蔺 组织培养 快繁
下载PDF
盐碱地马蔺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孙广玉 蔡淑燕 +1 位作者 胡彦波 樊传辉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78,共5页
研究了盐碱地生长的马蔺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环境因素的日变化。结果表明,马蔺叶片Pn和Tr均呈现双峰曲线,具有光合午休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由于较高的太阳辐射引起叶片温度... 研究了盐碱地生长的马蔺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环境因素的日变化。结果表明,马蔺叶片Pn和Tr均呈现双峰曲线,具有光合午休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由于较高的太阳辐射引起叶片温度的升高,叶片的羧化效率(CE)和表观量子产额(AQY)的下降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蔺 净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羧化效率 表观量子产额
下载PDF
3种秦艽药材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赵兵 赵婷 +4 位作者 高昂 倪士峰 田怡涛 王卫卫 陈千良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秦艽药材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试管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3种秦艽药材水煎液对大肠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且水提物强于各自的醇提物,其中大叶秦艽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 目的探讨不同秦艽药材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试管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3种秦艽药材水煎液对大肠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且水提物强于各自的醇提物,其中大叶秦艽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25g/mL;3种秦艽药材醇提物和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而醇提物强于各自的水提物,同样以大叶秦艽最强,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25 g/mL和0.5 g/mL;3种秦艽药材醇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而水提物作用较弱,其中麻花秦艽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0625 g/mL。结论 3种秦艽药材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为合理使用该类药材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作用 大叶秦艽 麻花秦艽 小秦艽
下载PDF
Cu胁迫对黄菖蒲和马蔺Cu富集及其他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开明 佟海英 +1 位作者 黄苏珍 原海燕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8-22,共5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Cu胁迫下,黄菖蒲(Iris pseudacaorus L.)和马蔺〔I.lacteaPall. var. chinensis(F isch.)Roide〕对Cu的富集作用及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结果表明,黄菖蒲和马蔺均能超量富集吸收Cu,在55和80 mg.L-1Cu胁迫下,黄菖蒲... 研究了不同浓度Cu胁迫下,黄菖蒲(Iris pseudacaorus L.)和马蔺〔I.lacteaPall. var. chinensis(F isch.)Roide〕对Cu的富集作用及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结果表明,黄菖蒲和马蔺均能超量富集吸收Cu,在55和80 mg.L-1Cu胁迫下,黄菖蒲和马蔺地上部分对Cu的富集量分别达2 933.93和5 614.56μg.g-1、2 586.83和8 846.44μg.g-1,地下部分对Cu的富集量明显高于地上部分,表明这2种植物为潜在的Cu富集植物。低浓度(1、3和5 mg.L-1)Cu胁迫下,2种植物对Mn、Ca、K和Mg的吸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高浓度Cu胁迫可导致各营养元素吸收代谢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菖蒲 马蔺 CU胁迫 营养元素 吸收
下载PDF
赛北紫堇总生物碱LD_(50)的测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海丽 吴彤 潘国庆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71-2372,2379,共3页
选取18~22 g KM小鼠90只,给予不同浓度赛北紫堇[Corydalis impatiens(Pall.)Fisch]生物碱灌胃给药,观察30 min内小鼠的存活情况,利用改良寇氏法公式计算LD50。结果表明,赛北紫堇总生物碱的LD50为176 mg/(kg.bw)。为赛北紫堇的开发和利... 选取18~22 g KM小鼠90只,给予不同浓度赛北紫堇[Corydalis impatiens(Pall.)Fisch]生物碱灌胃给药,观察30 min内小鼠的存活情况,利用改良寇氏法公式计算LD50。结果表明,赛北紫堇总生物碱的LD50为176 mg/(kg.bw)。为赛北紫堇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北紫堇[Corydalis impatiens(pall.)fisch] 总生物碱 半数致死量
下载PDF
NaHCO_3胁迫对喜盐鸢尾和马蔺生长及解剖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晶晶 黄苏珍 +1 位作者 原海燕 黄钢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61,共7页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1、3、5和7 g.L-1)NaHCO3对喜盐鸢尾(Iris halophila Pall.)和马蔺〔I.lactea var.chinensis(Fisch.)Koidz.〕株高、叶数、叶宽、根长和根数的影响,并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NaHCO3胁迫后二者叶及根解剖...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1、3、5和7 g.L-1)NaHCO3对喜盐鸢尾(Iris halophila Pall.)和马蔺〔I.lactea var.chinensis(Fisch.)Koidz.〕株高、叶数、叶宽、根长和根数的影响,并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NaHCO3胁迫后二者叶及根解剖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用1~7 g.L-1NaHCO3处理4周,喜盐鸢尾和马蔺的生长指标均持续增加,但各指标的周增长量差异较大且总体上随NaHCO3浓度提高而降低。在1和3 g.L-1NaHCO3胁迫条件下,二者所有指标的周增长量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加;而在5和7 g.L-1NaHCO3胁迫条件下,随胁迫时间延长,二者的株高和叶数及马蔺叶宽的周增长量均逐渐降低,二者根数及喜盐鸢尾叶宽的周增长量则逐渐增加,但二者根长的周增长量在第1至第3周逐渐增加、第4周则有所降低。多数情况下二者大部分指标的周增长量均低于对照,仅在1和3 g.L-1NaHCO3胁迫条件下部分时间段喜盐鸢尾株高、叶数、叶宽、根长和根数的周增长量高于对照;且总体上看,喜盐鸢尾各指标的周增长量均大于马蔺,二者地下部各生长指标的周增长量大于地上部。观察结果表明:二者的解剖结构有一定差异,马蔺叶肉细胞层数多于喜盐鸢尾;用7 g.L-1NaHCO3处理28 d,二者根和叶片的解剖结构均未有明显的损伤性变化,仅表现为根系和叶片表皮细胞壁加厚、根皮层内大部分薄壁细胞破裂形成通气组织。研究结果显示:较低浓度NaHCO3对喜盐鸢尾和马蔺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但较高浓度NaHCO3则能延缓二者的生长,且对地上部的影响大于地下部;喜盐鸢尾和马蔺对NaHCO3胁迫均有较强的耐性,且前者的耐性大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盐鸢尾 马蔺 NAHCO3 胁迫 生长指标 周增长量 解剖结构
下载PDF
Pb胁迫对马蔺种子萌发和幼苗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鸿燕 黄苏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53-56,共4页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Pb胁迫对马蔺[Irislactea Pall.var.chinensis(Fisch.)Koidz.]种子萌发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00~1500mg·L^-1浓度范围内,随Pb浓度的提高,马蔺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Pb胁迫对马蔺[Irislactea Pall.var.chinensis(Fisch.)Koidz.]种子萌发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00~1500mg·L^-1浓度范围内,随Pb浓度的提高,马蔺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经500、1000和1500mg·L^-1 Pb胁迫处理后,种子发芽势分别仅为对照的52.8%、51.3%和47.2%,种子发芽率分别仅为对照的55.8%、54.3%和46.5%,种子发芽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了55.1%、56.7%和57.8%,种子活力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了65.4%、72.0%和79.2%,幼苗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分别降至对照的28.1%、21.9%和13.5%,且各处理组各指标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各处理组间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差异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Pb胁迫对马蔺种子萌发及幼苗根尖有丝分裂有显著抑制作用,但马蔺种子萌发和幼苗根尖有丝分裂对浓度高于500mg·L^-1的Pb胁迫反应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蔺 PB胁迫 种子萌发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下载PDF
4种观赏草叶片解剖结构的观察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咏梅 白小明 +1 位作者 田彥锋 龚良建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77-1383,共7页
本研究对马蔺(Iris lactea Pall.‘chinensis’.)、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 Boott)、紫穗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和花叶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picta’)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为其广泛应用提供... 本研究对马蔺(Iris lactea Pall.‘chinensis’.)、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 Boott)、紫穗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和花叶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picta’)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为其广泛应用提供解剖学理论基础。观察表明:马蔺叶片较厚,角质层也厚,叶肉细胞多层,排列整齐,叶片富含单宁,有巨大的气腔横亘在中部叶肉层间,平行叶脉上下有厚壁细胞;披针叶苔草上表皮是下表皮的4~5倍大,近轴面叶肉细胞层数多于远轴面,叶肉层间气腔发达,中脉处泡状细胞大而多;紫穗狼尾草是典型的C 4植物,大、中、小叶脉相间排列,中脉有髓细胞;花叶虉草叶肉细胞间有小气腔,叶肉含叶绿体或白色体,与叶面黄绿色或白绿色条纹相对应。4种观赏草叶片结构显示,马蔺、披针叶苔草和花叶虉草可适应干旱环境和湿生环境;马蔺具有一定的耐寒性;紫穗狼尾草对干旱和热带高温生境均有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蔺 披针叶苔草 紫穗狼尾草 花叶虉草 解剖结构
下载PDF
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塞北紫堇总生物碱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国庆 张喜兵 +1 位作者 沈国栋 包婷雯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84-88,共5页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塞北紫堇总生物碱的工艺条件.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对照品,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分别考察总生物碱在5种类型的大孔树脂(AB-8、NKA-9、LKY131、HP20、PHD400A)上的吸附和解吸附行为,同时分析了上样液浓度、洗脱液...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塞北紫堇总生物碱的工艺条件.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对照品,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分别考察总生物碱在5种类型的大孔树脂(AB-8、NKA-9、LKY131、HP20、PHD400A)上的吸附和解吸附行为,同时分析了上样液浓度、洗脱液浓度和洗脱量、洗脱流速等参数对分离的影响.结果所比较的5种树脂中,AB-8型大孔树脂对总生物碱分离纯化效果最好,富集能力强,较优富集工艺为:2.0mg/ml上样液浓度、9倍量70%浓度的乙醇溶液洗脱、洗脱流速为2.0ml/min,最大吸附量为160mg/g.结论使用AB-8型大孔树脂对塞北紫堇总生物碱具有较好的纯化作用,可使其纯度提高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树脂 塞北紫堇 总生物碱 分离纯化
下载PDF
马蔺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宇 谢国勇 +1 位作者 石璐 秦民坚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7年第3期42-49,共8页
马蔺[Iris lactea Pall.var.chinensis(Fisch.)Koidz.]为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传统的药用植物资源,主要含黄酮类、苯醌类和茋类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抗氧化、保肝等生理活性。本文通过系统的文献... 马蔺[Iris lactea Pall.var.chinensis(Fisch.)Koidz.]为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传统的药用植物资源,主要含黄酮类、苯醌类和茋类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抗氧化、保肝等生理活性。本文通过系统的文献调研,从马蔺的名称考证、用途、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对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蔺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藏药赛北紫堇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惟思 汪晶 +5 位作者 杨忠辉 项欠本 索果佳 曹鹏 黄一平 彭毛才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1期116-119,共4页
目的建立藏药赛北紫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原阿片碱为对照品,测定10批赛北紫堇样品,并对其水分、灰分和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X-BridgeC18(250.0mm×4.6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三乙胺醋酸溶液(20∶... 目的建立藏药赛北紫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原阿片碱为对照品,测定10批赛北紫堇样品,并对其水分、灰分和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X-BridgeC18(250.0mm×4.6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三乙胺醋酸溶液(20∶80)为流动相,对赛北紫堇中原阿片碱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建立指纹图谱,计算相似度。结果10批赛北紫堇药材的薄层色谱图有一个特征斑点。原阿片碱在质量浓度11.71~585.8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4%,RSD为2.75%。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分析,确立14个共有特征峰,相似度达到0.9以上。结论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赛北紫堇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赛北紫堇 原阿片碱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质量标准
下载PDF
Som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Chinese Iris to Salt Stress 被引量:7
17
作者 BAI Wen-Bo LI Pin-Fang +2 位作者 LI Bao-Guo H. FUJIYAMA FAN Fen-Che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54-463,共10页
Chinese iris (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 Koidz.), a robust iridaceous plant, is widespread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with high salinity.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its salt tolerance is not well un... Chinese iris (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 Koidz.), a robust iridaceous plant, is widespread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with high salinity.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its salt tolerance is not well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plant growth, water status,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of inorganic ions, cell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d proline content of I. laetea under salt stres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nutrient solutions with six NaCl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0 to 350 mmol L^-1.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iomass, height, fresh weight, K^+ content, and K^+/Na^+ and Ca^2+/Na^+ ratio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NaCl stress, whereas plant water deficit and contents of Na^+ and Cl-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NaCl stress. In all salt treatments, water deficit of shoots was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that of roots and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alt concentration. When the NaCl concentration was less than 280 mmol L^-1, the ion absorption selectivity ratio and the transportation selectivity ratio sharp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NaCl stress. Under medium salt stress, I. lactea exhibited a strong K^+ selective absorption and the transportation of K^+ from roots to shoots increased, whereas Na^+ was not transported and was mostly retained in roots. The plants were able to maintain osmotic adjustment through the accumulation of Na^+, Cl-, and proline. On the basis of its biomass production under salt stress, I. lactea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facultative halophy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organic ion 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 Koidz. NaCl stress osmotic adjustment
下载PDF
打破马蔺种子深度休眠及播种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志武 顾宇书 +3 位作者 丁跃峰 任立学 胡卫东 陈树文 《防护林科技》 2007年第1期18-19,共2页
马蔺种子有深度休眠的特性,当年播种出苗率极低,为探讨打破种子深度休眠措施,我们试用了浓硫酸脱皮、沙藏层积、拌雪埋藏等不同试验措施,试验结果表明:用拌雪埋藏技术措施效果最好,可使种子发芽率达到83%~87%,而对照仅为1%~... 马蔺种子有深度休眠的特性,当年播种出苗率极低,为探讨打破种子深度休眠措施,我们试用了浓硫酸脱皮、沙藏层积、拌雪埋藏等不同试验措施,试验结果表明:用拌雪埋藏技术措施效果最好,可使种子发芽率达到83%~87%,而对照仅为1%~3%,播种结果与发芽率试验结果一致,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蔺种子 深度休眠 发芽率 播种
下载PDF
马蔺子种皮乙醚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19
作者 吕欢欢 何彦峰 +1 位作者 索有瑞 王洪伦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12期43-46,共4页
为了明确马蔺子种皮乙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组成,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通过检索NIST05质谱库及参考文献,从马蔺子种皮乙醚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47个化合物,占总色谱峰... 为了明确马蔺子种皮乙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组成,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通过检索NIST05质谱库及参考文献,从马蔺子种皮乙醚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47个化合物,占总色谱峰面积的82.632%。结果表明,马蔺子种皮乙醚提取物中主要的化合物类型为脂肪酸、脂肪酸酯、长链烷烃、苯醌类、酚类、甾体等,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马蔺子甲素、马蔺子甲索异构体和马蔺子乙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蔺子 乙醚提取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下载PDF
芍药甘草汤的协同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振宇 崔淑兰 +2 位作者 李龙菲 李洪 张静 《科技视界》 2016年第5期274-275,共2页
目的 :通过对芍药甘草汤处方的研究,考察其两味组方药的协同性。方法 :通过小鼠的热板法测定单味芍药组、单味甘草组、芍药甘草汤组以及单味炙甘草组、芍药炙甘草汤组的镇痛作用来研究方剂中两味药的协同性。结果:单味芍药组、单味甘草... 目的 :通过对芍药甘草汤处方的研究,考察其两味组方药的协同性。方法 :通过小鼠的热板法测定单味芍药组、单味甘草组、芍药甘草汤组以及单味炙甘草组、芍药炙甘草汤组的镇痛作用来研究方剂中两味药的协同性。结果:单味芍药组、单味甘草组、单味炙甘草组、芍药甘草汤组与生理盐水组的差异不显著,但是与阿司匹林组的差异显著(P<0.05)。而芍药炙甘草汤组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显著(P<0.05),与阿司匹林组差异不显著。结论:芍药甘草汤两味组方药具有协同性,能更好的发挥药物中化学成分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芍药 甘草 协同性 镇痛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