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ess wave analysis of high-voltage pulse discharge rock fragmentation based on plasma channel impedance model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仕杰 刘毅 +5 位作者 赵勇 徐尤来 林福昌 李化 张钦 李柳霞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2-64,共13页
High-voltage pulse discharge(HVPD)rock fragmentation controls a plasma channel forming inside the rock by adjusting the electrical parameters,electrode type,etc.In this work,an HVPD rock fragmentation test platform wa... High-voltage pulse discharge(HVPD)rock fragmentation controls a plasma channel forming inside the rock by adjusting the electrical parameters,electrode type,etc.In this work,an HVPD rock fragmentation test platform was built and the test waveforms were measured.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channel expansion and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the impedance model of the plasma channel in the rock was established.The parameters and initial values of the model were determined by an iterative computational process.The model calculation results can reasonably characteriz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asma channel in the rock and estimate the shock wave characteristics.Based on the plasma channel impedance model,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dial stress and tangential stress in the rock were calculated,and the rock fragmentation effect of the HVPD was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ss wave shock wave plasma channel impedance model rock fragmentation high-voltage pulse discharge
下载PDF
Hypersphere World-Universe Model: Evolution of the World 被引量:1
2
作者 Vladimir S. Netchitailo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2021年第2期508-530,共23页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Evolution of a 3D Finite World (that is a Hypersphere of a 4D Nucleus of the World) from the Beginning up to the present Epoch in frames of World-Universe Model (WUM)...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Evolution of a 3D Finite World (that is a Hypersphere of a 4D Nucleus of the World) from the Beginning up to the present Epoch in frames of World-Universe Model (WUM). WUM is the only cosmological model in existence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Angular Momentum.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is Fundamental Law, WUM introduces Dark Epoch (spanning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World for 0.45 billion years) when only Dark Matter (DM) Macroobjects (MOs) existed, and Luminous Epoch (ever since for 13.77 billion years) when Luminous MOs emerged due to Rotational Fission of Overspinning DM Superclusters’ Cores and self-annihilation of Dark Matter Particles (DMPs). WUM envisions that DM is created by the Universe in the 4D Nucleus of the World. Dark Matter Particles (DMPs) carry new DM into the 3D Hypersphere World. Luminous Matter is a byproduct of DMPs self-annihilation. By analogy with 3D ball, which has two-dimensional sphere surface (that has surface energy), we can imagine that the 3D Hypersphere World has a “Surface Energy” of the 4D Nucleus. WUM solves a number of physical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Cosmology and Astrophysics through DMP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b>Angular Momentum problem</b> in birth and subsequent evolution of Galaxies and Extrasolar systems—how do they obtain it;<b>Fermi Bubbles</b>—two large structures in gamma-rays and X-rays above and below Galactic center;<b>Missing Baryon problem</b> related to the fact that the observed amount of baryonic matter did not match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WUM reveals <b>Inter-Connectivity of Primary Cosmological Parameters</b> and calculates their values, which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latest results of their measurements. In 2013, WUM predicted the values of the following Cosmological parameters: gravitational, concentration of intergalactic plasma, and the minimum energy of photons, which were experimentally confirmed in 2015-2018. “<i>The Discovery of a Supermassive Compact Object at the Centre of Our Galaxy</i>”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20) made by Prof. R. Genzel and A. Ghez is a confirmation of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edictions of WUM in 2013: “<i>Macroobjects of the World have cores made up of the discussed DM particles. Other particles, including DM and baryonic matter, form shells surrounding the core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phere World-Universe model Law of Conservation of Angular Momentum Dark Epoch Rotational Fission Luminous Epoch Dark Matter Particles Macroobject Shell model Dark Matter Core Medium of the World Dark Matter Fermi Bubbles Galactic Wind Solar Wind Gamma-Ray Bursts Gravitational Bursts Intergalactic plasma Cosmological Time Solar Time Macroobjects Supremacy of Matter Gravitomagnetic Parameter impedance Energy Density Gravitational Parameter Hubble’s Parameter Temperature of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Inter-Connectivity of Primary Cosmological Parameters Dark Matter Reactor
下载PDF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World to the Beginning of Life on Earth 被引量:3
3
作者 Vladimir S. Netchitailo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2021年第4期1503-1523,共21页
Hypersphere World-Universe Model (WUM) is, in fact, a Paradigm Shift in Cosmology [1].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seven Pillars of WUM: Medium of the World;Inter-Connectivity of Primary Cosmological Parameters;Creation... Hypersphere World-Universe Model (WUM) is, in fact, a Paradigm Shift in Cosmology [1].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seven Pillars of WUM: Medium of the World;Inter-Connectivity of Primary Cosmological Parameters;Creation of Matter;Multicomponent Dark Matter;Macroobjects;Volcanic Rotational Fission;Dark Matter Reactors. We describe the evolution of the World from the Beginning up to the birth of the Solar System and discuss the condition of the Early Earth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life on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phere World-Universe model Law of Conservation of Angular Momentum Dark Epoch Volcanic Rotational Fission Luminous Epoch Dark Matter Particles Macroobject Shell model Dark Matter Core Medium of the World Dark Matter Fermi Bubbles Galactic Wind Solar Wind Intergalactic plasma Macroobjects Gravitomagnetic Parameter impedance Energy Density Gravitational Parameter Hubble’s Parameter Temperature of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Inter-Connectivity of Primary Cosmological Parameters Dark Matter Reactor Early Earth Formation of Earth Origin of Moon Continental Crust of Earth Earth’s Atmosphere and Oceans Origin of Life
下载PDF
水中脉冲放电振荡特性分析及抑制方法研究
4
作者 于营波 康忠健 《电气应用》 2024年第1期52-59,I0005,共9页
水中脉冲功率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电路振荡,会延长放电时间,降低储能电容寿命。为了对电路振荡进行抑制,首先根据脉冲功率放电装置工作环境,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建立了二维轴对称高压放电模型,模拟了11 kV下电极间隙为4 mm下的高压击穿过程... 水中脉冲功率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电路振荡,会延长放电时间,降低储能电容寿命。为了对电路振荡进行抑制,首先根据脉冲功率放电装置工作环境,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建立了二维轴对称高压放电模型,模拟了11 kV下电极间隙为4 mm下的高压击穿过程,并分析了等离子通道电导率变化趋势。然后建立等离子通道二维阻抗模型,对电极上的实际放电波形进行了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其电阻和电感分别为0.439Ω和19.8729μH。最后根据负载特性提出了用脉冲功率晶闸管来抑制电路振荡的策略,并进行了脉冲功率放电实验。实验表明,通过理论阻抗计算得到的电极电压与实际放电电压相符合,且使用晶闸管脉冲功率开关可有效地抑制电路振荡,使振荡时间由220μs降低到36μs,降低了8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脉冲放电 等离子通道阻抗模型 非线性回归分析 晶闸管脉冲功率开关 振荡抑制
下载PDF
几类适用于G.fast频段数字用户线路信道模型
5
作者 李俏杰 《长江信息通信》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数字用户线路信道模型是用户通信线路质量,可开通接入速率评估和系统设计的重要基础,其信道模型在标准化工作中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该文总结了几类适用于G.fast频段数字双绞线信道模型,分别为利用传输线一次参数RLCG建立的BT模型,利... 数字用户线路信道模型是用户通信线路质量,可开通接入速率评估和系统设计的重要基础,其信道模型在标准化工作中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该文总结了几类适用于G.fast频段数字双绞线信道模型,分别为利用传输线一次参数RLCG建立的BT模型,利用特征阻抗和传播系数建立的KM模型,以及利用传输线二次参数串联阻抗和并联导纳的KPN模型,对每个信道模型进行分析并给出详细的数学推导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模型 接入速率 特征阻抗 串联阻抗 并联导纳
下载PDF
Hypersphere World-Universe Model 被引量:2
6
作者 Vladimir S. Netchitailo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2021年第2期915-941,共27页
Dirac’s themes were the unity and beauty of Nature. He identified three revolutions in modern physics: Relativity, Quantum Mechanics and Cosmology. In his opinion: “<i>The new cosmology will probably turn out ... Dirac’s themes were the unity and beauty of Nature. He identified three revolutions in modern physics: Relativity, Quantum Mechanics and Cosmology. In his opinion: “<i>The new cosmology will probably turn out to be philosophically even more revolutionary than relativity or the quantum theory, perhaps looking forward to the current bonanza in cosmology, where precise observations on some of the most distant objects in the universe are shedding light on the nature of reality, on the nature of matter and on the most advanced quantum theories</i>” [Farmelo, G. (2009) The Strangest Man. The Hidden Life of Paul Dirac, Mystic of the Atom. Basic Books, Britain, 661 p]. In 1937, Paul Dirac proposed the Large Number Hypothesis and the Hypothesis of the variable gravitational “constant”;and later added the notion of continuous creation of Matter in the World. The developed Hypersphere World-Universe Model (WUM) follows these ideas, albeit introducing a different mechanism of matter creation. In this paper, we show that WUM is a natural continuation of Classical Physics and it can already serve as a basis for a New Cosmology proposed by Paul Dir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phere World-Universe model Law of Conservation of Angular Momentum Dark Epoch Rotational Fission Luminous Epoch Dark Matter Particles Macroobject Shell model Dark Matter Core Medium of the World Dark Matter Fermi Bubbles Galactic Wind Solar Wind Gravitational Bursts Intergalactic plasma Macroobjects Supremacy of Matter Gravitomagnetic parameter impedance Energy Density Gravitational Parameter Hubble’s Parameter Temperature of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Inter-Connectivity of Primary Cosmological Parameters Dark Matter Reactor
下载PDF
同轴谐振器低气压放电击穿瞬态电学行为研究
7
作者 彭玉彬 胥钧埕 +7 位作者 曾鸣奇 周昊楠 赵小龙 贺永宁 王瑞 李韵 陈泽煜 崔万照 《空间电子技术》 2023年第3期46-53,共8页
气体微波电离引起的低气压放电效应是限制微波部件功率容量的可靠性问题之一,而击穿瞬态电学行为的研究有助于诊断系统响应。目前大功率微波部件的击穿诊断与电路系统联系不够紧密,而探究放电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对系统的影响能够改善这一... 气体微波电离引起的低气压放电效应是限制微波部件功率容量的可靠性问题之一,而击穿瞬态电学行为的研究有助于诊断系统响应。目前大功率微波部件的击穿诊断与电路系统联系不够紧密,而探究放电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对系统的影响能够改善这一现状。以TEM模式下谐振频率为2.6 GHz的同轴谐振器为研究对象开展低气压放电实验,获得了100~1000 Pa气压范围内谐振器的击穿功率阈值随气压的变化关系实验曲线,并通过正反向调零模块中功率计记录气体电离击穿前后的S 11值。结合谐振器内部放电后的烧蚀痕迹将气体电离击穿后所产生的等离子体等效为圆柱型介质块,进行建模仿真获取放电发生后S 11与谐振频率随气压变化的关系曲线,分析并发现局部阻抗的负载状态随着气压的升高是逐渐由容性向感性转变。最后基于测试系统的调零模块计算得到电离击穿前后谐振器局部阻抗的变化量与气压的实验关系曲线,验证了建模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气压放电 同轴谐振器 功率阈值 等离子体建模 局部阻抗变化
下载PDF
正极性纳秒脉冲下水中流注放电仿真研究
8
作者 高云天 杨智博 +1 位作者 郑新裕 阳国庆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1-38,共8页
基于场致电离机理,建立二维轴对称流体模型,仿真研究正极性纳秒脉冲电压下水中针-板电极流注放电的发展过程。得到不同的外施电压幅值、脉冲上升沿时间下水中流注放电的形貌、电场强度与空间电荷密度的时空分布。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外施... 基于场致电离机理,建立二维轴对称流体模型,仿真研究正极性纳秒脉冲电压下水中针-板电极流注放电的发展过程。得到不同的外施电压幅值、脉冲上升沿时间下水中流注放电的形貌、电场强度与空间电荷密度的时空分布。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外施电压幅值升高,放电通道的电荷量和速度变大;脉冲上升沿变陡使得放电通道半径增大,对应的最大电场强度减小。仿真显示脉冲放电下水温有所升高,但放电没有明显的汽化现象。文中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纳秒脉冲下水中流注放电起始、发展过程的认识以及对液体电介质放电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脉冲放电 等离子体通道 仿真模型 流注放电
下载PDF
电力线载波通信元件阻抗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9
作者 郑雪 乐健 +2 位作者 蔡伟 靳超 黄楚鸿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5-141,共7页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是电力系统中应用广泛的重要通信手段。建立网络中组成元件的阻抗模型是研究信道传输特性的关键和前提。对传统配电网中配电变压器及其低压侧负荷、架空线路和埋地电缆以及在线用电设备的阻抗模型进行了综述。介绍了...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是电力系统中应用广泛的重要通信手段。建立网络中组成元件的阻抗模型是研究信道传输特性的关键和前提。对传统配电网中配电变压器及其低压侧负荷、架空线路和埋地电缆以及在线用电设备的阻抗模型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各类元件模型的建模技术,详细分析了各类阻抗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结合智能电网的特点,讨论了中压智能电网应用电力载波通信技术时元件阻抗建模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载波通信 特性阻抗 信道特性 智能电网 阻抗模型
下载PDF
大气压射频辉光放电阻抗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金锋 焉迪 +3 位作者 王志斌 李和平 葛楠 包成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96-1601,共6页
为研究大气压射频辉光放电过程中不同工作气体(氦气和氩气)对发生器等效阻抗的影响,基于等离子体的介电特性,建立了描述等离子体区域的"电阻-电容混联"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实验测量放电电压及电流,并基于等效电路模型来计算等... 为研究大气压射频辉光放电过程中不同工作气体(氦气和氩气)对发生器等效阻抗的影响,基于等离子体的介电特性,建立了描述等离子体区域的"电阻-电容混联"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实验测量放电电压及电流,并基于等效电路模型来计算等离子体在放电过程中的电子数密度,从而得到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等效阻抗。实验测量了大气压射频辉光放电的放电电压及电流,并基于等效电路模型得到了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等效阻抗及放电区的电子数密度。实验结果表明:对氦气和氩气放电,在α放电模式下其电阻及电抗的绝对值均随着放电电流的增加而减小,而电子数密度则随放电电流的增大而线性增加;且在相同的放电电流条件下,氩等离子体的电阻和电容都比氦等离子体高。研究结论可作为等离子体在不同工作气体条件下放电阻抗匹配研究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等离子体 射频辉光放电 等效阻抗 电路模型 电子数密度 阻抗匹配
下载PDF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中信道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张有兵 何海波 +2 位作者 吴昕 周拥华 程时杰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0-24,共5页
将低压电力线用作通信信道具有其特有的优势 ,但同时它又具有阻抗低、噪声强、信号衰减大和时变性等缺点 ,为了保证其通信质量和提高通信速率 ,有必要研究合适的信号调制、编码、传输和解调方法 ,在进行这些研究时 ,信道是必不可少的。... 将低压电力线用作通信信道具有其特有的优势 ,但同时它又具有阻抗低、噪声强、信号衰减大和时变性等缺点 ,为了保证其通信质量和提高通信速率 ,有必要研究合适的信号调制、编码、传输和解调方法 ,在进行这些研究时 ,信道是必不可少的。该文通过各种测量结果的分析和噪声模型及信号传播模型的研究 ,认为尽管建立一个通用的精确模型来模拟所有的低压配电网信道情况相当困难 ,甚至不可能 ,但建立一个能反映通道基本特征的近似模型却是可能的 ,也是有必要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电力线 载波通信 信道模型 噪声特性 阻抗特性 衰减特性 电力系统
下载PDF
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综合信道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石磊 郭宝龙 +1 位作者 刘彦明 赵蕾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57-1563,共7页
针对临近空间飞行器在高速飞行时所经历的高动态多普勒和等离子鞘套等恶劣通信环境以及其通信中断问题,提出了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的综合信道模型方案,在对综合信道内电波传输信道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建模为频率选择性快衰落信道;同时... 针对临近空间飞行器在高速飞行时所经历的高动态多普勒和等离子鞘套等恶劣通信环境以及其通信中断问题,提出了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的综合信道模型方案,在对综合信道内电波传输信道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建模为频率选择性快衰落信道;同时建立了等离子鞘套信道的数学模型,利用传输矩阵法和FDTD算法计算了表征大尺度衰落的电波传输透射系数,并根据散射信道建模方法给出了小尺度衰落的仿真模型并对其参数的获取进行了分析。仿真计算和定性分析表明了该综合信道模型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等离子鞘套 信道模型 动态多普勒 时延扩展
下载PDF
水中大电流脉冲放电电弧通道发展过程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毅 赵勇 +2 位作者 任益佳 林福昌 李化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3525-3534,共10页
针对基于Braginskii阻抗模型求解电弧通道注入能量时,与实验设置相关的放电系数求解过程复杂,且结果难以准确地反映电弧通道发展特性等问题,该文提出基于电弧通道电压、电流的水中大电流脉冲放电电弧通道发展过程分析方法。采用“活塞... 针对基于Braginskii阻抗模型求解电弧通道注入能量时,与实验设置相关的放电系数求解过程复杂,且结果难以准确地反映电弧通道发展特性等问题,该文提出基于电弧通道电压、电流的水中大电流脉冲放电电弧通道发展过程分析方法。采用“活塞”模型阐述通道快速膨胀过程及激波产生机理,提出基于电弧通道电压、电流实测数据剥离电感分量计算注入通道能量的方法,借助能量平衡方程对通道发展过程进行建模分析。与基于传统Braginskii阻抗模型的求解结果对比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电弧通道的加速膨胀特性,为深入探究电弧通道的发展机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放电 脉冲大电流 电弧通道 能量平衡方程 阻抗模型
下载PDF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加工石英微通道的损伤模型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世雄 白忠臣 +2 位作者 黄政 张欣 秦水介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69-973,共5页
利用调Q的Nd∶YAG激光器输出的纳秒激光脉冲诱导等离子体加工石英微通道,加工深度可达4.2 mm,通道内壁光滑。本文对激光脉冲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移动损伤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适用于纳秒激光脉冲诱导等离子体加工石英微通道的损伤模型,利... 利用调Q的Nd∶YAG激光器输出的纳秒激光脉冲诱导等离子体加工石英微通道,加工深度可达4.2 mm,通道内壁光滑。本文对激光脉冲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移动损伤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适用于纳秒激光脉冲诱导等离子体加工石英微通道的损伤模型,利用损伤模型分析了通道特点,模型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 微通道 激光脉冲 损伤模型
下载PDF
低压载波通信信道阻抗测量与信号建模(英文) 被引量:7
15
作者 袁瑞铭 田海亭 +3 位作者 宋伟 李丰 李顺昕 钟侃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1-168,4,共8页
在低压电力线上,阻抗随时间和频率的变化会造成电力载波通信信号的衰减、反射和多径传播,严重影响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产品的性能,但由于低压电力线上的阻抗受拓扑结构和所连接的电气负载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征,因此很有必要测量并... 在低压电力线上,阻抗随时间和频率的变化会造成电力载波通信信号的衰减、反射和多径传播,严重影响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产品的性能,但由于低压电力线上的阻抗受拓扑结构和所连接的电气负载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征,因此很有必要测量并总结阻抗随时间和频率的变化规律。通过现场测量,采集了部分低压配电网中不同通信节点在100~500-kHz频率之间的阻抗特征数据,并基于这些测量数据,利用阻抗推导法建立了信号衰减模型和基于二端口网络的信号传输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信号衰减和传输模型能够有效逼近实际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配电网 载波通信 电力线信道阻抗 信号传输模型
下载PDF
水中铜丝电爆炸放电通道模型及仿真 被引量:18
16
作者 周海滨 韩若愚 +3 位作者 吴佳玮 邱爱慈 张永民 李兴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943-2949,共7页
为研究水中金属丝电爆炸放电过程,基于比作用量模型和无量纲相似参数模型,提出了能够准确描述水中金属丝电爆炸的物理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金属丝汽化时对外做功和辐射、热传等能量损耗,对比作用量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了金... 为研究水中金属丝电爆炸放电过程,基于比作用量模型和无量纲相似参数模型,提出了能够准确描述水中金属丝电爆炸的物理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金属丝汽化时对外做功和辐射、热传等能量损耗,对比作用量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了金属蒸汽击穿前的加热过程与击穿后的等离子体放电过程。结果表明:欠阻尼振荡条件下,计算得到的放电电流和电压的峰值与实验数据的相对误差分别为5.4%和3.1%;临界阻尼时,该误差分别为11.3%和8.7%;因此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优于无量纲相似参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技术 水中铜丝电爆炸 相变 电阻率模型 放电等离子体通道 非线性电路仿真
下载PDF
中压配电网无功补偿装置对PLC信道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艳 王东 +1 位作者 焦彦军 赵洪山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2-68,共7页
分析中压配电网无功补偿装置对PLC信道特性影响规律,为实现PLC在中压配电网中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通过对中压配电网现有无功补偿方式及常见补偿装置的分析,指明经配电变压器接入中压配电网的低压集中补偿和用户终端分... 分析中压配电网无功补偿装置对PLC信道特性影响规律,为实现PLC在中压配电网中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通过对中压配电网现有无功补偿方式及常见补偿装置的分析,指明经配电变压器接入中压配电网的低压集中补偿和用户终端分散补偿的无功装置对中压侧PLC信道特性影响可忽略不计。故在中压配电网PLC信道模型基础上,重点分析变电站集中补偿和杆上无功分散补偿两种方式下,无功补偿装置的数量、补偿容量、补偿位置等因素对载波信号的传输特性和输入阻抗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若无功补偿装置直接接入补偿点,则电压衰减的幅度随着补偿容量、补偿点数量的增加而增大,与补偿位置基本无关;若无功补偿装置经一定长度的电缆接入补偿点,则以上各因素对电压衰落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 中压配电网 信道模型 无功补偿 传输特性 输入阻抗
下载PDF
中压配电物联网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电力线载波信道建模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艳 王阳 +2 位作者 赵洪山 陈浩 陈子璇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6,33,共8页
针对中压配电网架空线与电缆线路混合连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入阻抗矩阵的混合型配电物联网电力线载波信道建模方法。首先,分析中压配电网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结构参数,在多导体传输线理论基础上,推导2类线路的相模变换矩阵,... 针对中压配电网架空线与电缆线路混合连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入阻抗矩阵的混合型配电物联网电力线载波信道建模方法。首先,分析中压配电网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结构参数,在多导体传输线理论基础上,推导2类线路的相模变换矩阵,列写传输线的链参数方程;其次,重点分析了各类型配电线路节点连接处的阻抗矩阵关系;然后,根据配电网实际拓扑结构,将配电网划分为不同类型网络分支,给出各类分支输入阻抗矩阵的计算方法,依次求得网络中各节点及信源节点的输入阻抗;最后,由信源节点的输入阻抗与边界条件,结合各传输线的链参数矩阵及各节点的输入阻抗矩阵,求得网络中任意节点的电压向量,实现混合型配电物联网电力线载波信道的建模。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表明了所提建模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物联网 电力线载波通信 混合线路 多导体传输线 输入阻抗 信道建模
下载PDF
多用户实时控制快速充电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亚丽 孙磊 +2 位作者 李匡成 袁文涛 吴宗朝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7-79,共3页
为满足多用户充电的需求,设计了多支路铅酸蓄电池充电主电路,重点介绍了一种新的充电电流分配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根据在线测得的荷电状态调节充电电流。荷电状态的测量采用了蓄电池电动势-内阻模型。从理论上分析该控制算法符合马斯曲线... 为满足多用户充电的需求,设计了多支路铅酸蓄电池充电主电路,重点介绍了一种新的充电电流分配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根据在线测得的荷电状态调节充电电流。荷电状态的测量采用了蓄电池电动势-内阻模型。从理论上分析该控制算法符合马斯曲线定律,能够实现快速无损地充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路充电 荷电状态(SOC) 电动势一内阻模型
下载PDF
10kV中压配电线载波信道的建模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荣伟 吴乐南 《电路与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24,共6页
近年来,利用中压配电网作为电力自动化的载波通信媒介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其传输特性的研究也成为了热点问题。论文针对中压配电网的网络结构及由此产生的阻抗不匹配和传输衰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仿真模型。该模型对于信道中的不同噪... 近年来,利用中压配电网作为电力自动化的载波通信媒介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其传输特性的研究也成为了热点问题。论文针对中压配电网的网络结构及由此产生的阻抗不匹配和传输衰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仿真模型。该模型对于信道中的不同噪声给出了不同的模型,特别是采用Middleton的A类噪声模型作为脉冲干扰的模型。对于信道的多径衰减给出了详尽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了信道的时变性,提出利用信道的阻抗调制特性实现对不同信道状态的转换。相对于前人的模型,该模型更符合中压配电线信道实际特点,为研究克服电力线信道恶劣传输特性的信号处理方法提供了参考模型,因而更具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线载波通信 中压配电网 信道仿真模型 信道噪声 阻抗 衰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