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汉时期关中西汉帝陵的文化地位及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梁中效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1-14,共4页
秦汉时期的关中不仅是雄视天下的"天府之国",更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与文化高地。东汉皇帝为了绍继西汉,取得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对关中西汉帝王陵墓格外重视,从开国皇帝刘秀开始,就确立了定期拜谒、祭奠关中西汉十一陵的制度。... 秦汉时期的关中不仅是雄视天下的"天府之国",更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与文化高地。东汉皇帝为了绍继西汉,取得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对关中西汉帝王陵墓格外重视,从开国皇帝刘秀开始,就确立了定期拜谒、祭奠关中西汉十一陵的制度。刘秀之后的东汉皇帝,大都能继承刘秀的遗风,多次亲临西京长安,祭祀关中西汉帝陵,充分显示了关中西汉十一陵在东汉政治和礼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关中西汉帝陵 文化地位 影响
下载PDF
先秦至两汉时期帝王陵门阙位置关系研究
2
作者 吴悦娜 许政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40-47,共8页
东周时期各诸侯国王陵的出现,陵园的兴建,使阙开始出现于陵园之中,为其后帝陵门阙位置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多数研究认为陵园中门阙在空间位置上彼此相连,其实不然.自门阙位置关系出现于陵园时起,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就一直在不... 东周时期各诸侯国王陵的出现,陵园的兴建,使阙开始出现于陵园之中,为其后帝陵门阙位置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多数研究认为陵园中门阙在空间位置上彼此相连,其实不然.自门阙位置关系出现于陵园时起,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就一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考察东周时期陵园中阙制的产生入手,以先秦至两汉时期帝王陵中的陵阙为研究对象,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述,分析先秦至两汉时期帝王陵中门阙位置关系的演变轨迹及演变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帝王陵阙 空间位置 演变轨迹
下载PDF
论丧葬流程与东汉帝陵的变制
3
作者 朱津 张馨予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帝陵建制和丧葬流程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在两汉之际均产生了重要的变化。汉武帝时期殡礼的程序转变明显,形成以即位皇帝为礼仪核心的制度,东汉时期得以定型。葬礼活动包括送葬和下葬两个环节,东汉天子送葬活动的重大变化体现在大... 帝陵建制和丧葬流程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在两汉之际均产生了重要的变化。汉武帝时期殡礼的程序转变明显,形成以即位皇帝为礼仪核心的制度,东汉时期得以定型。葬礼活动包括送葬和下葬两个环节,东汉天子送葬活动的重大变化体现在大驾卤簿的应用,地宫形制融合“横葬制墓”的埋葬形式,下葬程序随之产生了变化,包含皇帝大丧“三公入安梓宫”以及合葬仪式中“皇帝谒便房”的制度;根据东汉大丧下葬活动流程,帝陵陵前的柱网式建筑可能是文献中所载的“便殿”,其中所实施的“醴献”之礼是先秦时期“成葬祭墓”的流变。薄葬和重祭是两汉帝陵制度演进的主旋律,“上陵礼”的推行深受儒家生死观的影响,完成了帝陵建设理念由重视地下世界向生者世界的转化,更为强调丧祭活动的政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葬流程 东汉帝陵 生死观 制度变革
原文传递
试析东汉帝陵营建的若干问题
4
作者 张鸿亮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101,F0002,共12页
关于汉代帝陵开始修筑的时间,《晋书》记载:“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已有学者考证西汉帝陵各陵始建时间并不一致,但绝大多数西汉皇帝即位之后会尽快开始修筑自己的陵墓... 关于汉代帝陵开始修筑的时间,《晋书》记载:“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已有学者考证西汉帝陵各陵始建时间并不一致,但绝大多数西汉皇帝即位之后会尽快开始修筑自己的陵墓[2]。两汉陵寝发生了较大变化,那么东汉帝陵在修筑时间与营建流程方面又有哪些特点,以往研究对此关注较少。本文结合文献记载与最新考古资料就有关问题略作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帝陵 修筑时间 营建流程 社会背景
原文传递
东汉帝陵格局与陵墓建筑释名
5
作者 严辉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3,共7页
东汉陵墓由陵和园二部分组成。行马之内是“陵”,行马之外是“园”。行马之内有石殿、钟虡和罘罳。行马之外有寝殿、便殿、园寺吏舍、掖庭。考古发现的东汉陵园遗址一般有5组主要建筑遗址。根据文献记载对照遗址的特征,封土东侧当是石... 东汉陵墓由陵和园二部分组成。行马之内是“陵”,行马之外是“园”。行马之内有石殿、钟虡和罘罳。行马之外有寝殿、便殿、园寺吏舍、掖庭。考古发现的东汉陵园遗址一般有5组主要建筑遗址。根据文献记载对照遗址的特征,封土东侧当是石殿、钟虡,封土南侧是墓屛罘罳。石殿的东北是寝殿、便殿,寝殿、便殿的北部是掖庭。园寺吏舍目前尚难确定。石殿、寝殿、便殿三处殿堂遗址,略同于宫城内的三组前殿建筑群。掖庭是守陵宫人的居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帝陵 格局 陵墓建筑 释名
原文传递
从华芳墓志再谈洛阳邙山东汉帝陵地望
6
作者 刘斌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近年洛阳邙山东汉帝陵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于邙山东汉五陵的地望归属学界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尤其是就大汉冢是否为光武帝原陵这一关键性问题的争论最为激烈。本文以北京发现的西晋晚期重要人物王浚之妻华芳墓志中所记的... 近年洛阳邙山东汉帝陵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于邙山东汉五陵的地望归属学界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尤其是就大汉冢是否为光武帝原陵这一关键性问题的争论最为激烈。本文以北京发现的西晋晚期重要人物王浚之妻华芳墓志中所记的“恭陵”东侧家族墓葬为线索,结合考古发现的材料,初步推定大汉冢为安帝恭陵,同时就二汉冢、三汉冢和朱仓M722、M707的归属问题一并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邙山 东汉帝陵 文帝恭陵 大汉冢
原文传递
试析东汉陵园遗址出土的云纹瓦当
7
作者 卢青峰 张鸿亮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30,共7页
目前东汉陵园遗址出土云纹瓦当共计950件,分为A型(双隔线)、B型(无隔线)、C型(三隔线)共21个型式。演变趋势是类型逐渐增多,A型、B型并行发展,A型比例逐渐增高且Aa型始终占据主流;云纹线条由断开为主转变为以相接为主;乳钉外的装饰也越... 目前东汉陵园遗址出土云纹瓦当共计950件,分为A型(双隔线)、B型(无隔线)、C型(三隔线)共21个型式。演变趋势是类型逐渐增多,A型、B型并行发展,A型比例逐渐增高且Aa型始终占据主流;云纹线条由断开为主转变为以相接为主;乳钉外的装饰也越来越丰富。相关研究既丰富了洛阳汉魏时期云纹瓦当的类型,完善了云纹瓦当的发展序列,也为判断东汉陵园遗址的年代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陵园遗址 云纹瓦当 类型学研究 发展演变
原文传递
试论东汉陵园的给排水设施
8
作者 张鸿亮 王玲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8,共10页
东汉陵园给排水设施主要有水井、排水沟、渗水井等,是陵园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局可分为陵区、单个陵园、单个建筑单元三个层次。其分布和形制对全面了解东汉陵园建筑布局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东汉 帝陵陵园 给排水设施 布局与形制
原文传递
试论东汉陵园的构成要素和布局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咸秋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31,共9页
东汉陵园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封土、地宫、神道、石殿、钟虡、寝殿、园省、园寺吏舍、行马(垣墙)、门阙以及祔葬墓。陵园布局可分为以朱仓陵园为代表的早期模式和以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白草坡东汉陵园为代表的成熟模式,成熟模式又... 东汉陵园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封土、地宫、神道、石殿、钟虡、寝殿、园省、园寺吏舍、行马(垣墙)、门阙以及祔葬墓。陵园布局可分为以朱仓陵园为代表的早期模式和以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白草坡东汉陵园为代表的成熟模式,成熟模式又可细分为成年帝陵陵园的标准模式和早殇帝陵陵园的简化模式。陵园可划分为内陵园、寝园、管理区和祔葬区等不同的功能分区。西汉帝陵的内外双重陵园、陵庙、寝殿、守陵宫人居址、园寺吏舍、祔葬墓等要素在东汉时期得以继承,因为帝后同穴合葬的出现,陵寝建筑布局发生了较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帝陵 构成要素 陵园布局
原文传递
试论西汉帝陵的建设理念 被引量:34
10
作者 焦南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8-87,共10页
阳陵的考古资料及相关文献记载表明,西汉王朝是汉景帝阳陵的建设模本,阳陵模仿现实中的西汉帝国建设而成。西汉诸帝陵大都采用"阳陵模式",其建设理念应该与阳陵相同或类似。但西汉帝陵模仿西汉帝国,各组成部分代表和象征现实... 阳陵的考古资料及相关文献记载表明,西汉王朝是汉景帝阳陵的建设模本,阳陵模仿现实中的西汉帝国建设而成。西汉诸帝陵大都采用"阳陵模式",其建设理念应该与阳陵相同或类似。但西汉帝陵模仿西汉帝国,各组成部分代表和象征现实社会的不同方面,并非全盘照搬,只是一种概念化、理想化的大致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陵 汉长安城 西汉帝陵 建设理念
原文传递
略谈东汉帝陵陪葬墓茔域问题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鸿亮 卢青峰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98,135,共7页
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及最新的考古发现,认为东汉陪葬帝陵的后妃及贵族臣僚,其墓冢不仅有严格的等级区分,而且其方位及陪葬方式也多有不同。在东汉早期陪葬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逐渐制度化,中晚期则趋于衰落。
关键词 东汉帝陵 陪葬墓 茔域 探讨
原文传递
东汉洛阳帝陵的布局与归属辨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钱国祥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2,共6页
汉魏洛阳城是中国古代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城址周围分布着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时代的帝王陵墓,但以往这些帝王陵墓均无法确定具体归属。作者通过近年来的考古勘察新材料并结合文献资料,对东汉洛阳各个帝陵的分布与具体... 汉魏洛阳城是中国古代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城址周围分布着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时代的帝王陵墓,但以往这些帝王陵墓均无法确定具体归属。作者通过近年来的考古勘察新材料并结合文献资料,对东汉洛阳各个帝陵的分布与具体归属进行了重新辨析和位置推定,为学者们进一步研究做了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洛阳 帝陵 布局与归属
原文传递
论东汉帝陵形制的渊源 被引量:7
13
作者 梁云 王璐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17,共14页
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分析了两汉帝陵的形制。可以认识到,东汉光武帝摒弃了西汉帝陵的厚葬制度,推行薄葬。在南阳豪强集团墓葬形制传统的基础上,比附儒家经典中的周礼,并借鉴西汉陵寝建筑制度,创制了东汉帝陵的形制。东汉帝陵形制对... 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分析了两汉帝陵的形制。可以认识到,东汉光武帝摒弃了西汉帝陵的厚葬制度,推行薄葬。在南阳豪强集团墓葬形制传统的基础上,比附儒家经典中的周礼,并借鉴西汉陵寝建筑制度,创制了东汉帝陵的形制。东汉帝陵形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帝陵 陵寝建筑制度 南阳豪强 周礼
原文传递
东汉时期的“追尊陵”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哲峰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5-111,150,共8页
追尊陵是东汉陵墓制度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追尊后陵的存在,为了解东汉帝陵兆域的陵墓格局、探讨部分东汉帝陵的陵位问题等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希望引起考古工作者的重视。
关键词 东汉 追尊陵 皇位传承 帝陵兆域
原文传递
论东汉帝陵南北兆域的形成 被引量:6
15
作者 梁云 汪天凤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66,共8页
东汉帝陵可分南、北两大兆域,呈"南六北五"的分布格局。两大兆域的开辟,主要出于皇帝个人爱好或选择;此后帝陵的选址,基本遵循了"旁近祖考"和"同辈不共兆域"的原则。
关键词 东汉帝陵 兆域 旁近祖考 同辈不共兆域
原文传递
新中国考古六十年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巍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14,共12页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科体系逐渐完善,考古队伍不断扩大,专业素质显著提高,理论方法丰富多样,重要发现接连不断,研究成果数不胜数,对外交流日益活跃。一系列的丰硕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科体系逐渐完善,考古队伍不断扩大,专业素质显著提高,理论方法丰富多样,重要发现接连不断,研究成果数不胜数,对外交流日益活跃。一系列的丰硕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中国考古学正在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考古 夏商周考古 汉唐考古 人类起源 农业起源 文明起源 都城考古 帝陵 墓葬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黑图档·道光朝》所见道光帝东巡盛京期间的各项活动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彦昌 王睿嘉 《兰台世界》 2022年第1期28-32,共5页
《黑图档·道光朝》是清代道光朝盛京内务府处理皇室事务往来公文的副本档,其中收录许多有关清宣宗旻宁东巡盛京的档案。本文以《黑图档·道光朝》为主要依据,从祭祀活动、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三个方面阐述道光帝东巡盛京期间举... 《黑图档·道光朝》是清代道光朝盛京内务府处理皇室事务往来公文的副本档,其中收录许多有关清宣宗旻宁东巡盛京的档案。本文以《黑图档·道光朝》为主要依据,从祭祀活动、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三个方面阐述道光帝东巡盛京期间举行的各项活动,以期为今后研究道光帝东巡及清帝东巡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图档·道光朝 道光帝东巡 恭谒三陵 盛京皇宫
原文传递
安阳高陵陵园遗址2016-2017年度考古发掘简报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立刚 李世伟 +5 位作者 孔德铭 申明清 李航(绘图) 栗艳(绘图) 聂凡(摄影) 任潇(摄影)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9,F0002,F0003,共10页
本次发掘发现了安阳曹操高陵陵园的垣墙、壕沟、神道及相关建筑遗迹,确认了M2即曹操高陵为陵园的中心,M1的年代要早于陵园、发掘表明东部闸门沟及东北部的夯土遗迹都要晚于陵园,与陵园布局没有直接关系。。同时根据陵园内的遗迹遗物... 本次发掘发现了安阳曹操高陵陵园的垣墙、壕沟、神道及相关建筑遗迹,确认了M2即曹操高陵为陵园的中心,M1的年代要早于陵园、发掘表明东部闸门沟及东北部的夯土遗迹都要晚于陵园,与陵园布局没有直接关系。。同时根据陵园内的遗迹遗物特征判断,文献记载的曹丕毁陵活动确实存在,陵园建筑毁弃之后经过了仔细清理高陵陵园建筑的存在反映了曹操在当时不同于一般诸侯王的特殊地位,其布局特征与东汉帝陵明显不同,但与北魏帝陵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表现出比较独特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高陵 陵园 东汉 诸侯王基 帝陵
原文传递
洛阳东汉帝陵地望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19
作者 严辉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106,共12页
东汉帝陵地望问题可以分解成陵区地望、陵冢地望、陵冢归属三个不同的层次,其研究说到底是在明晰东汉陵区布局架构前提下的陵墓归属研究。东汉帝陵地望问题是所有关于东汉帝陵问题中最基础、最根本的问题。近年来我们通过大量不同层面... 东汉帝陵地望问题可以分解成陵区地望、陵冢地望、陵冢归属三个不同的层次,其研究说到底是在明晰东汉陵区布局架构前提下的陵墓归属研究。东汉帝陵地望问题是所有关于东汉帝陵问题中最基础、最根本的问题。近年来我们通过大量不同层面的考古工作和研究探索,步步推进,东汉帝陵地望问题取得了重要成果,为今后东汉陵墓制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东汉 帝陵 地望 归属
原文传递
先秦两汉帝陵墓向问题初探 被引量:5
20
作者 丁岩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91,共7页
先秦两汉帝王陵墓等高等级大型墓葬的方向问题,是墓葬制度传承变迁的一个方面。本文在探讨该类墓向变化的基础上,认为这些大型墓葬的方向来源,主要存在着"家族传承"和"例随前朝"两种模式。中国早期夏、商、周时期... 先秦两汉帝王陵墓等高等级大型墓葬的方向问题,是墓葬制度传承变迁的一个方面。本文在探讨该类墓向变化的基础上,认为这些大型墓葬的方向来源,主要存在着"家族传承"和"例随前朝"两种模式。中国早期夏、商、周时期的大型墓葬的墓向一致性,呈现着综合性的特点,即不仅有族群同源而出内在的"家族传承"因素,也存在礼仪制度前后承袭外在的"例随前朝"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 帝陵墓向 传承模式 家族传承 例随前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