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1
《ChinAfrica》 2018年第8期60-61,共2页
Built between 1368 and 1911, The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1368- 1644) and Qing (1644-1911) dynaslies includes Xianling Tombs of theMing Dynast). Eastern and Western Qing Tornbs, Xiaoling Tomb of the Ming Dynasty.
关键词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下载PDF
Imperial Palac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Beijing and Shenyang
2
《ChinAfrica》 2018年第5期60-61,共2页
As the imperial residences of the emperor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1368-1911), the Imperial Palac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Beijing and Shenyang were the centers of state power in late feudal China.
关键词 imperial Palac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Beijing and Shenyang
下载PDF
“体用排偶”与明清制义的文体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维昭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7,共9页
“制义”是明清科举考试中经义文体的正式名称,“八股文”则是对经义文体的俗称。明代官方正式文件从不称其科举文体为“八股文”,明代的经义文集一般不以“八股文”为书名,“八股文”一词不能准确、全面揭示明清经义文的文体性质和特... “制义”是明清科举考试中经义文体的正式名称,“八股文”则是对经义文体的俗称。明代官方正式文件从不称其科举文体为“八股文”,明代的经义文集一般不以“八股文”为书名,“八股文”一词不能准确、全面揭示明清经义文的文体性质和特点。《明史·选举志》指出“体用排偶”是明代制义主体部分的文体形态特点。“排偶”包括排比和骈偶,骈偶类包括两扇、四段、六股、八股、十股、十二股、十六股等。在排比类中存在着一种股数为奇数的排比形态,如三股文、五股文、七股文、九股文,可统称为“奇股文”。奇股文的存在应引起我们重视,明清制义文体的本质与特点需要重新认识。决定明、清制义“排偶”部分文体形态的,是题目的句型结构特点和语义结构特点。当然,作者的修辞理念和兴趣也对其“排偶”设置产生影响。明代成化之后,八股形态在“排偶”诸形态中占据主流地位,这既与它契合传统文章学理念有关,也与科举考试的标准化进程是相呼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义 排偶 排比 奇股文 八股文 明清科举考试
下载PDF
“明远”意蕴之澄明与当代考试文化建设
4
作者 张延昭 《中国考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10,共12页
明清科举制度中,居于贡院前场中心区域的明远楼所昭示的“明远”,与处于核心地位的至公堂所昭示的“至公”,都是值得重视的科举精神文化遗产。然而,现有研究对“明远”意蕴少有探讨,还存在释意舛误等明显缺陷。核究“明远”的来源及其发... 明清科举制度中,居于贡院前场中心区域的明远楼所昭示的“明远”,与处于核心地位的至公堂所昭示的“至公”,都是值得重视的科举精神文化遗产。然而,现有研究对“明远”意蕴少有探讨,还存在释意舛误等明显缺陷。核究“明远”的来源及其发展,揭示其对明清科举考试制度的提撕及其在实施中所经历的澄明与遮蔽,对于我国考试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远”意蕴 明清科举考试 考试文化建设
下载PDF
明清时期“陶厂”新考——兼论明洪武三十五年前后官用瓷器窑厂性质差异认知轨迹 被引量:1
5
作者 余金保 《文物季刊》 2024年第1期148-156,共9页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结合景德镇地区陶瓷考古调查和发掘出土资料,本文先是对明清时期“陶厂”一词缘起及其含义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次,在前人有关明代御器厂研究成果基础上,将明清两代人所持明洪武三十五年前后景德镇官用瓷器窑厂性质...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结合景德镇地区陶瓷考古调查和发掘出土资料,本文先是对明清时期“陶厂”一词缘起及其含义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次,在前人有关明代御器厂研究成果基础上,将明清两代人所持明洪武三十五年前后景德镇官用瓷器窑厂性质差异认知轨迹分为三个阶段,继而对每个阶段各方所持观点的主要依据进行了详细考述。就目前掌握资料来看,明嘉靖万历时期官方所持观点较为可信,其很有可能是以明永乐时期所诞生空间相对封闭且独立的官用瓷器生产建筑设施来作为明洪武三十五年前后景德镇官用瓷器窑厂性质差异变化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官用瓷器 陶厂 御器厂 窑厂性质
下载PDF
清代跪叩礼与抱见礼的分流与演变
6
作者 吴恩荣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42,共12页
金国建立后,满洲跪叩礼与抱见礼皆呈发展与壮大之势。崇德称帝后,跪叩礼得到飞跃性发展,形成男女有别的等差性跪叩礼仪模式,并在顺治入关后继承明朝礼制时替换明朝礼仪中的拜礼,在国家礼制中全面铺展。抱见礼在金国时期发展出一定的等级... 金国建立后,满洲跪叩礼与抱见礼皆呈发展与壮大之势。崇德称帝后,跪叩礼得到飞跃性发展,形成男女有别的等差性跪叩礼仪模式,并在顺治入关后继承明朝礼制时替换明朝礼仪中的拜礼,在国家礼制中全面铺展。抱见礼在金国时期发展出一定的等级性,并与跪叩礼组合使用,二者一度有合流态势。崇德后,抱见礼不仅没有得到发展与推广,反而呈现收缩之势,与跪叩礼发生分流,入关后这种趋势愈发清晰,在清中后期的国家礼制中更是接近消亡。两种满洲代表性礼仪出现不同的发展趋势,主要在于跪叩礼具有强烈的尊卑属性且适用场景广泛,而抱见礼相对平等、友爱且仅适用于相见场景,所以是否适应帝制政体下彰显皇权与等级性的礼制需求,成为决定二者在清代不同走向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礼仪 满洲 跪叩礼 抱见礼 皇权
下载PDF
象纹在明清瓷器上的蕴意
7
作者 方婷婷 王珍妮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4年第4期87-90,共4页
在明清官窑瓷器中,以大象为题材的装饰风格常见,它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风尚,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力量和独立精神的崇尚。大象被佛教视为圣物,具有至高的力量和智慧,形成了蕴意广泛的文化意象,这种文化意象也是人们对美好生... 在明清官窑瓷器中,以大象为题材的装饰风格常见,它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风尚,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力量和独立精神的崇尚。大象被佛教视为圣物,具有至高的力量和智慧,形成了蕴意广泛的文化意象,这种文化意象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仪象的出现,展示至高无上的皇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象 明清官窑 瓷器 仪象
下载PDF
论明清小说命名的文化内涵
8
作者 蔡亚平 程国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小说命名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中最直观、最直接的外在形式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不同时期小说作家的创作思想和文学观念。论文立足于小说文本,从文化学研究视角切入,探讨明清小说命名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重点阐述明... 小说命名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中最直观、最直接的外在形式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不同时期小说作家的创作思想和文学观念。论文立足于小说文本,从文化学研究视角切入,探讨明清小说命名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重点阐述明清小说命名与民俗文化、科举文化、避讳文化等之间的关系。“三言”、《金瓶梅》《红楼梦》等小说中的人物命名折射出寄名、七夕“乞巧”等民俗文化;《女举人传》《女开科传》等小说命名包含科举因素,《封神演义》《镜花缘》等以金榜、题名录形式设置“榜”式结构的小说更是与科举文化密切相关;《水浒传》《红楼梦》《七侠五义》等小说中的人物命名反映了明清时期的避讳文化,“避讳”对相关小说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命名 民俗文化 科举文化 避讳文化
下载PDF
论元明清时期西南边疆土司承袭权力的地方化趋势 被引量:1
9
作者 汪益民 成臻铭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44,共12页
通过对元朝中央政府对土司承袭制度的执行、明朝中央政府对土司承袭的控制和清朝土司承袭权力的地方化与土司消失等方面考察而认为,元朝不仅承袭制度比较粗放而且土官承袭方式相对灵活,明朝土司承袭制度无论是自下而上按程序运行还是自... 通过对元朝中央政府对土司承袭制度的执行、明朝中央政府对土司承袭的控制和清朝土司承袭权力的地方化与土司消失等方面考察而认为,元朝不仅承袭制度比较粗放而且土官承袭方式相对灵活,明朝土司承袭制度无论是自下而上按程序运行还是自上而下跨越程序运行均步入规范运行的轨道,清朝土司承袭制度仅在提供材料证实该土司承袭的真实性方面沿袭前朝传统,其它方面如皇帝恩准仪式均已省略,推行降等分袭制度,改由各府县管理各土司。这一改变,强化土司承袭权力的地方化趋势,并为民国时期的土司承袭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时期 西南边疆 土司承袭 权力 地方化趋势
下载PDF
风清气正:中国传统优良家风的历史经验——以明清常州庄氏家族为例
10
作者 邵鹏宇 王智慧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期71-75,共5页
家风是一个家庭价值观的体现,是社会美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新时代的家风建设起到了塑造人、培养人的重要基础性作用。该文归纳了中国传统社会包含的重视忠诚立家、从严治家、修身齐家、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实干兴家的优良家风;并分析了... 家风是一个家庭价值观的体现,是社会美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新时代的家风建设起到了塑造人、培养人的重要基础性作用。该文归纳了中国传统社会包含的重视忠诚立家、从严治家、修身齐家、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实干兴家的优良家风;并分析了明清常州庄氏家族的优良家风内涵;最后总结了明清常州庄氏家族,作为文化世家,为今后社会塑造、培养优良的人才提供的借鉴价值,也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丰富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风 传统 明清 常州庄氏家族 科举 仕宦
下载PDF
清代宫廷画珐琅创作与皇权的关系探析
11
作者 杨玉洁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宫廷画珐琅作为清代中、西文化技术交流产物,更是宫廷御用造办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康熙满文批奏折》《康熙汉文批奏折》《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成做活计清档》等宫廷文献地再读,发现宫廷画珐琅的研发制作以皇帝个人意志为开端,生产制作地... 宫廷画珐琅作为清代中、西文化技术交流产物,更是宫廷御用造办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康熙满文批奏折》《康熙汉文批奏折》《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成做活计清档》等宫廷文献地再读,发现宫廷画珐琅的研发制作以皇帝个人意志为开端,生产制作地点围绕皇权所在,皇帝审美则通过提出制作要求、览阅画样、器型推荐、成品品评等设计及生产环节渗透到画珐琅作品中。因此,康、雍、乾三朝画珐琅作品各自风格的展现与皇权渗透下的珐琅艺术创作路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宫廷 画珐琅 创作 皇权
下载PDF
皇权视域下清代赈捐事业的历史走向
12
作者 杨双利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4-65,共12页
皇权专制的王朝时代,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务的程度不仅取决于民众的意愿和能力,而且与国家力量的盛衰及皇权态度的变化关联甚密。清代赈捐历史充分展现了皇权与民意之间、政治权力与经济实力之间的互动态势,也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各类捐... 皇权专制的王朝时代,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务的程度不仅取决于民众的意愿和能力,而且与国家力量的盛衰及皇权态度的变化关联甚密。清代赈捐历史充分展现了皇权与民意之间、政治权力与经济实力之间的互动态势,也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各类捐赈主体在表达忠、义伦理过程中争取生存空间的复杂面向。百废待兴的清朝初年,清廷极力通过劝捐办法调动非官方资源以弥补官赈之不足。国库充裕的乾隆朝,非官方力量在补充官赈方面的必要性大大减弱,赈捐活动中所蕴含的政治意味反而被一再强调,乾隆帝试图借此强化各阶层赈捐行为中的国家认同。嘉道以降,随着国家财力的衰退,清廷转向社会求助,非官方力量日益广泛地参与到救灾事业之中。晚清义赈的崛起则表明,王朝衰微之际的统治者已经有意将一部分“惠民之权”让渡给社会,以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这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救灾事业的社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皇权 赈捐
下载PDF
清末民初留学毕业生考选制度探析
13
作者 张卫杰 《中国考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89,共7页
清末留学毕业生考选仿照科举制。即便在科举废止后,留学毕业生考选表面上参酌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具体措施仍大多仿照殿试成例。经由君主亲自操控擢用之权,通过殿试的留学毕业生成为天子门生。在政治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下,民国初期留... 清末留学毕业生考选仿照科举制。即便在科举废止后,留学毕业生考选表面上参酌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具体措施仍大多仿照殿试成例。经由君主亲自操控擢用之权,通过殿试的留学毕业生成为天子门生。在政治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下,民国初期留学毕业生考选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考选章程及其实施仍仿清末旧制。通过政事堂考试,袁世凯选拔留学毕业生为总统门生。揽才揽权是君权思想在清末民初留学毕业生考选中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留学毕业生考选 科举制 殿试 君权
下载PDF
明清玉溪科举考略
14
作者 高柳莎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2-47,共6页
科举发展与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反映当地的综合发展情况,同时又是影响和推动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明清时期玉溪的进士、举人数量进行统计,对其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来的中举人数清代... 科举发展与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反映当地的综合发展情况,同时又是影响和推动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明清时期玉溪的进士、举人数量进行统计,对其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来的中举人数清代比明代多、政局稳定时期比变动时期多,区域分布上呈现出来的向治所驻地集中、向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好的地区集中、向教育基础好的区域集中,民族分布上呈现出多民族共同发展等情况进行整理研究,对影响科举的政治因素、政策因素、教育基础等进行分析,以期探寻科举制度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玉溪科举 地方历史文化
下载PDF
明清金陵小说中的帝都文化书写——以《儒林外史》为中心
15
作者 张兴龙 徐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明清金陵小说,常以南京为故事发生的重要地理场景,以南京社会生活、文化风情等为书写内容。明清金陵小说中的南京书写,留下了帝都文化烙印:一是在城市景观和情感层面上,突出了帝都城市特有的山河险峻、宏伟壮丽... 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明清金陵小说,常以南京为故事发生的重要地理场景,以南京社会生活、文化风情等为书写内容。明清金陵小说中的南京书写,留下了帝都文化烙印:一是在城市景观和情感层面上,突出了帝都城市特有的山河险峻、宏伟壮丽的“帝都文化气象”,以及超越了个体性的幽怨感伤,站在民族忧患意识的高度,追问帝都文化沉浮;二是在城市制度和文化风尚层面上,突出了祭祀教化、崇尚礼仪的科举文化氛围;三是在城市市民形象层面上,突出了士人云集、儒林风流的士林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金陵小说 帝都文化气象 科举文化 魏晋风流 《儒林外史》
下载PDF
明清西南山区聚落分布的族群特点与水田开发——以云南顺宁县为例
16
作者 段荣平 《保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3-30,共8页
明清是西南山区国家力量推进的重要时期,中央在山区一带改土归流、编排里甲,地方聚居族群逐渐成为了国家的“编户齐民”。同时,随着大规模移民的进入,山区族群分布呈现多样化,改变了聚落的族群特点。从对云南顺宁一带明清时期形成聚落... 明清是西南山区国家力量推进的重要时期,中央在山区一带改土归流、编排里甲,地方聚居族群逐渐成为了国家的“编户齐民”。同时,随着大规模移民的进入,山区族群分布呈现多样化,改变了聚落的族群特点。从对云南顺宁一带明清时期形成聚落空间分布来看,国家力量介入引发的族群特点变迁推动了聚落成型和山区水田开发。这一时期,与山区聚居族群生计相契合的梯田式水田开发出现了新的农作技艺,改良了族群的生计方式,适应了地方生态,促成了国家力量在边区山区的深入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西南山区 族群 水田 国家力量
下载PDF
明清皇家陵寝中的陵寝门建筑溯源与演化脉络研究
17
作者 李世喆 肖东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6期73-77,共5页
明清皇家陵寝中享殿后面的三座琉璃花门建筑,相比享殿和明楼等高大建筑,经常不被关注。而这座建筑的位置、功能以及源流,对于全面研究皇家陵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自陵寝开始设置地上建筑以来,在历代皇家陵寝中,与“陵寝门”具... 明清皇家陵寝中享殿后面的三座琉璃花门建筑,相比享殿和明楼等高大建筑,经常不被关注。而这座建筑的位置、功能以及源流,对于全面研究皇家陵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自陵寝开始设置地上建筑以来,在历代皇家陵寝中,与“陵寝门”具有相同布局位置和功能属性的建筑,试对其建筑原型进行溯源,并理清其发展演化脉络,为陵墓建筑、特别是皇家陵寝的研究提供借鉴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陵 明清皇家陵寝 陵寝门 溯源 演化
下载PDF
明清晋商万里茶路扩展动力分析——基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海龙 孙云 +1 位作者 苏峰 潘一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8-72,共5页
基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从人口与土地配置失衡、区内城镇与市场的梯度差异、政策与政局的变化波动和区际产业与资本的互补四个方面,对明清晋商万里茶路的扩展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万里茶路是集信息、资金、产业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为... 基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从人口与土地配置失衡、区内城镇与市场的梯度差异、政策与政局的变化波动和区际产业与资本的互补四个方面,对明清晋商万里茶路的扩展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万里茶路是集信息、资金、产业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为一体的密集经济轴带,是晋商在占主导的内核动力和起催化的外部动力复合叠加作用下累进式打造的跨区域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商 万里茶路 扩展动力 经济地理 明清
下载PDF
“报闻”与“不报”:从《万历邸钞》看万历朝奏疏留中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明伦 蔡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68,共5页
奏疏留中现象在明万历朝尤为突出,成为影响时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万历邸钞》作为明末人整理的当代史料,对奏疏的"报闻"与"不报"多有著录。邸钞中奏疏的"报闻"与"不报"具有明显的时段性和内容... 奏疏留中现象在明万历朝尤为突出,成为影响时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万历邸钞》作为明末人整理的当代史料,对奏疏的"报闻"与"不报"多有著录。邸钞中奏疏的"报闻"与"不报"具有明显的时段性和内容选择性特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万历朝政治变动及党争等政局。神宗对奏疏"报闻"与"不报"的取舍,彰显了皇权对舆论的控制,皇帝虽然怠政,但从未放权。万历中后期围绕奏疏留中所进行的控制与抗争,反映了万历朝的君臣冲突及士大夫群体的政治独立意识,这种意识与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潮有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万历朝 《万历邸钞》 奏疏留中 皇权 启蒙思潮
下载PDF
明清时期国家权力于河湟边地的延伸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建春 褚宁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75,共7页
明清时期河湟地区随着卫所、郡县的设置、移民的涌入,其传统的族群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央政府一方面因俗而治,对藏、蒙牧区实行部族制、盟旗制,对土人、撒拉等族群施以土司制的统治策略;一方面则通过逐步加强汉人移民区及"熟番&... 明清时期河湟地区随着卫所、郡县的设置、移民的涌入,其传统的族群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央政府一方面因俗而治,对藏、蒙牧区实行部族制、盟旗制,对土人、撒拉等族群施以土司制的统治策略;一方面则通过逐步加强汉人移民区及"熟番"地的军政控制,实现了中央王朝于此地界的政治主导地位,从而也使国家权力不断在河湟边地获得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河湟边地 军政设置 移民屯田 权力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