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玉宇 雷艳妮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0-105,共6页
"隐含作者"的概念从布思开始提出,就受到批评家的持续关注。不同批评家对之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包括视之为真实作者的"第二自我"和纯粹从文本推断出的假定作者形象。作者在本文中一方面论证了隐含作者不是真实作... "隐含作者"的概念从布思开始提出,就受到批评家的持续关注。不同批评家对之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包括视之为真实作者的"第二自我"和纯粹从文本推断出的假定作者形象。作者在本文中一方面论证了隐含作者不是真实作者的有意识创造,也不是其第二自我。另一方面,作者试图借助对艾柯的文本诠释理论的引申和修正,提出"隐含作者"概念的一个可能解释。此外,作者认为,虽然真实作者不能作为文本意义的来源,但仍然在文本诠释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作者 真实作者 诠释的准则
下载PDF
“意图谬误说”与性别创作主体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树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7-11,共5页
国内学苑较少关注的"意图谬误说"对世界文论产生了较大影响,迄今仍引起不少话题。本文针对这一学说的最新讨论,认为参照创作主体的性别倾向(意图)及生平评价作品,具备正确的学理性与普遍有效性,其构成了"性别诗学"... 国内学苑较少关注的"意图谬误说"对世界文论产生了较大影响,迄今仍引起不少话题。本文针对这一学说的最新讨论,认为参照创作主体的性别倾向(意图)及生平评价作品,具备正确的学理性与普遍有效性,其构成了"性别诗学"的重要维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图谬误说 真实作者 隐含作者 性别倾向
下载PDF
隐含作者的全息考察和建构
3
作者 姜宁 牛亚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17-121,共5页
"隐含作者"这一概念应用很普遍,但是它的定义和所指一直仍然是学界的争论热点。本文结合当前此领域的主要学术焦点,对引进"隐含作者"的必要性,他和真实作者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隐含作者"这一概念这三方... "隐含作者"这一概念应用很普遍,但是它的定义和所指一直仍然是学界的争论热点。本文结合当前此领域的主要学术焦点,对引进"隐含作者"的必要性,他和真实作者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隐含作者"这一概念这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隐含作者的提出有利于严谨的文学批评;隐含作者源于真实作者的创作又有赖于读者的建构,他和真实作者之间是一种动态的交叉关系,因此,隐含作者不是一个实体,而是在阅读中得以具体化的一个抽象的集合体。借鉴语言学的两组术语——音位和音位变体以及语素和语素变体——的理解,隐含作者可以表示为:1+1+1+1+……1=1,所以,隐含作者可以是一个(抽象的),也可以是许多个(具体的)。有鉴于此,文章最后提出了对查特曼经典图示的修改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作者 真实作者 读者
下载PDF
科学与幻想 虚无与现实——《一只下金蛋的鹅》赏析
4
作者 陆艳芳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67-68,共2页
《一只下金蛋的鹅》是艾萨克.阿西莫夫众多作品当中的一部。本文从这部作品的真实的历史背景,独特的叙事角度,通俗的叙事语言,以及严密逻辑下小说真实的载体等几方面来评析作品,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位大师亦真亦幻的科幻作品。
关键词 还原历史 隐含作者 真实载体 虚无和现实
下载PDF
《二十年后》隐含作者的真义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曦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7-60,86,共5页
欧·亨利《二十年后》在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无一定论。欧·亨利对于作品中人物究竟持何态度,从隐含作者切入,基于文本细读,深度分析作品,指出隐含作者表面行文温和,实际上却深刻鞭挞了社会黑暗面。真实作者与隐含作者存在一定的... 欧·亨利《二十年后》在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无一定论。欧·亨利对于作品中人物究竟持何态度,从隐含作者切入,基于文本细读,深度分析作品,指出隐含作者表面行文温和,实际上却深刻鞭挞了社会黑暗面。真实作者与隐含作者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缘于个人经历与社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 《二十年后》 真实作者 隐含作者 社会批判
下载PDF
欧茨《黑桃J》中的不可靠叙述者及隐含作者
6
作者 王瑾 李毅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2期116-119,131,共5页
韦恩·布斯认为,作者在创作时会创造一个隐含作者,隐含作者是作者的“第二自我”,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往往不同。如果故事叙述者的言行与隐含作者的规范不一致,那么叙述者就是不可靠的。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出版于2015年的... 韦恩·布斯认为,作者在创作时会创造一个隐含作者,隐含作者是作者的“第二自我”,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往往不同。如果故事叙述者的言行与隐含作者的规范不一致,那么叙述者就是不可靠的。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出版于2015年的悬疑小说《黑桃J》中的叙述者安德鲁·J.拉什是一个不可靠的叙述者,因为性格虚伪和人格分裂,他的叙述在真实性和价值判断方面都不可靠。通过创造不可靠的叙述者,欧茨成功地塑造了该人物并且实现了对人物的反讽。此外,该小说中的隐含作者揭示了作家所面对的“影响焦虑”、出版困境及女作家的困境等问题,而真实作者欧茨在这些问题上与隐含作者的立场是一致的,欧茨对这些困境深有体会,通过小说,她展现了作家的心理现实,表现了对他们的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茨 《黑桃J》 不可靠叙述者 隐含作者 真实作者
下载PDF
郭沫若抒情小说小考
7
作者 赵洪善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37-41,93,共5页
许多学者将郭沫若的抒情小说定义为"通过虚构且富有浪漫色彩的故事来抒发作者内心潜在的情感",并且归纳出两项特点:第一,作者在小说中抒发感情的部分往往具有压倒一切其他内容的重要意义。第二,作者总是在作品中向读者揭示自... 许多学者将郭沫若的抒情小说定义为"通过虚构且富有浪漫色彩的故事来抒发作者内心潜在的情感",并且归纳出两项特点:第一,作者在小说中抒发感情的部分往往具有压倒一切其他内容的重要意义。第二,作者总是在作品中向读者揭示自己更为隐秘的内心世界。若进一步以拉康·雅克的"欲望理论"来考察郭沫若的抒情小说,则可发现作者企图藉其创作告知读者欲望的属性,而小说角色表现的欲望可说是进入作者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根据拉康的理论,人们总是因为将他者的欲望视为自己的欲望,而陷入执着的状态,郭沫若小说里的男女主角也是如此,在某种程度上小说人物的特性也象征作者本身的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拉康·雅克 欲望理论 想象界 象征界 真实界 隐含作者
下载PDF
浅谈“隐含作者”及其意义
8
作者 范晓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88-89,共2页
“隐含作者”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叙述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支持与反对的两派一直相持不下。“真实作者”和“隐含作者”这两个概念难以互为涵盖或互为取代。在阐释作品的时候,他们是缺一不可的。
关键词 隐合作者 真实作者 叙述学
下载PDF
《秦妇吟》作者的叙事学考察
9
作者 廖小红 《保山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78-82,共5页
《秦妇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叙事长诗,从真实作者的层面来看,诗歌借秦妇之口吟黄巢之乱;从叙述者的层面来看,诗歌讲述了人物在战乱中的生活与经历;从隐含作者的层面来看,诗歌揭示了黄巢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厚灾难,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也表... 《秦妇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叙事长诗,从真实作者的层面来看,诗歌借秦妇之口吟黄巢之乱;从叙述者的层面来看,诗歌讲述了人物在战乱中的生活与经历;从隐含作者的层面来看,诗歌揭示了黄巢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厚灾难,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妇吟》 真实作者 叙述者 隐含作者
下载PDF
隐含作者、叙事结构与潜藏文本——解读肖邦《黛西蕾的婴孩》的深层意义 被引量:39
10
作者 申丹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0-110,共11页
学界倾向于对某一作者(尤其是其意识形态立场)形成某种固定的看法,这种定见构成一种阐释陷阱,影响对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之间差异的认识,而这种差异往往是潜藏文本或深层意义的重要载体。由于对凯特·肖邦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性缺乏认识... 学界倾向于对某一作者(尤其是其意识形态立场)形成某种固定的看法,这种定见构成一种阐释陷阱,影响对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之间差异的认识,而这种差异往往是潜藏文本或深层意义的重要载体。由于对凯特·肖邦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性缺乏认识,西方学界将她的《黛西蕾的婴孩》解读为反奴隶制和父权制的作品。然而,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其潜藏文本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呈相反走向的种族政治,这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表层的种族政治,甚至在某种意义上置换了性别政治。若要挖掘作品的潜藏文本,我们不妨首先尽量抛开成见,对作品的叙事结构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判断这一作品本身的隐含作者,然后再考察隐含作者与历史语境中真实作者的关联以及同一作者笔下不同隐含作者之间的关联,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批评的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作者 叙事结构 阐释定见 表面文本 潜藏文本
原文传递
《红楼梦》中“作者”的隐显策略及其叙述学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洪波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72,共7页
本文结合中国叙述传统中"知人论世"之认知智慧与西方叙述学中"隐含作者"理论,来分析《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作品中的隐显策略,指出曹雪芹通过在《红楼梦》中的"多种叙述分身"与"多重叙述分层"... 本文结合中国叙述传统中"知人论世"之认知智慧与西方叙述学中"隐含作者"理论,来分析《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作品中的隐显策略,指出曹雪芹通过在《红楼梦》中的"多种叙述分身"与"多重叙述分层"之精妙设计,有意识地将"作者"之叙述权力有层次分散和下放,因而使得《红楼梦》作品整体内在蕴含着巨大的意义张力,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雪芹 红楼梦 隐含作者 真实作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