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ntrol of Outbreaks of Algal Bloom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被引量:3
1
作者 Ma Jianhua Hu Mingming Zhu X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6年第6期33-37,44,共6页
After water storag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there are no outbreaks of algal blooms in the main stream of the reservoir region,but the density of algae increases obviously. Outbreaks of algal blooms mainly... After water storag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there are no outbreaks of algal blooms in the main stream of the reservoir region,but the density of algae increases obviously. Outbreaks of algal blooms mainly appeared in the tributaries of the reservoir region such as the Xiangxi River,Daning River,Shennong River and Xiaojiang River,but they did not occur every year. The reasons for outbreaks of algal blooms in the tributaries are shown as follows: the existence of sources of algae(blue-green alga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s the root cause,and the sources include sources existing and being produced in the reservoir and sources from upstream main stream and its tributaries and other related lakes and reservoirs,of which the sources are mainly from the Dianchi Lake; slight or moderate eutrophication of water is the basic condition;hydrologic and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and suitable temperature are conducive to proliferation and aggregation of algae(blue-green algae) after the oper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until outbreaks of algal blooms appear. Outbreaks of algal blooms in the tributarie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mainly appear in backwater reaches; they mainly occur in the tributaries in the north of the reservoir region and near to the dam;they mainly appear from March to July;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algae( blue-green alga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 Pyrrophyta,Bacillariophyta and Chlorophyta,but they tend to change into blue-green algae and other algae. To control outbreaks of algal blooms in the tributarie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it is needed to prevent water containing blue-green algae collected from the Dianchi Lake and other lakes and reservoirs from being input into the lower reaches,reduce pollution load flowing into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use enclosures to change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of backwater reaches of the tributaries appropriately,and adopt biological measures such as culturing fish and planting plants to improve ecosystem of the tributaries and other measures to inhibit and eliminate algae and decrease eutrophication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utbreaks of ALGAL BLOOMS Control measures tributaries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China
下载PDF
三峡水库支流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毛羽丰 何蕊序 +6 位作者 李宏 杨胜发 余薇薇 叶开来 林彤 白小霞 何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3,共17页
甲烷(CH_(4))对全球温室效应有着较大的贡献。三峡水库自2003年蓄水以来,其CH_(4)排放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但三峡水库反季节的运行方式,使支流库湾CH_(4)的产生和传输过程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进而导致其CH_(4)排放效应尚不十分明确。本... 甲烷(CH_(4))对全球温室效应有着较大的贡献。三峡水库自2003年蓄水以来,其CH_(4)排放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但三峡水库反季节的运行方式,使支流库湾CH_(4)的产生和传输过程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进而导致其CH_(4)排放效应尚不十分明确。本文综述了三峡水库支流CH_(4)排放的研究进展,典型支流的CH_(4)排放通量普遍高于干流,位于三峡水库库尾的部分支流CH_(4)排放通量高于三峡水库库首及库中支流。大多数典型支流的CH_(4)通量在夏季均达到全年峰值,而在冬季高水位运行期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同时本文主要从水环境条件、水动力条件、人类活动及气象条件4个方面阐述了三峡水库支流CH_(4)排放的影响因素。1)水环境条件:支流水华后藻类衰亡分解过程会驱动CH_(4)释放,且藻类的演替过程会加剧CH_(4)的产生;温度可以直接影响CH_(4)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也能通过促进藻的生长间接影响CH_(4)排放;支流相对较低的甲烷氧化菌丰度是其CH_(4)通量较高的原因之一。2)水动力条件:蓄水期CH_(4)主要以扩散的方式进行释放,支流较低的流速促进了悬浮物的沉积,上游沉积物中的CH_(4)含量高于下游;泄水期CH_(4)主要以冒泡的方式进行释放,下游沉积物中TOC急剧增加,但干流的入侵会削弱支流的温度分层,破坏藻类生长环境,间接影响CH_(4)通量。3)人类活动:农业耕作使支流水体中的营养物浓度增加,甲烷氧化菌的丰富度降低,细菌群落的营养相关代谢增强;建设用地扩大、支流筑坝增加抑制了有机物的传输,增加了水体中的产CH_(4)底物,促进了CH_(4)的产生。4)气象条件:降雨会携带更多营养物质进入支流,同时会增加水体浊度、破坏水体的温度分层,从而对CH_(4)的产生和传输过程造成影响。最后对未来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三峡水库CH_(4)排放的控制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支流 甲烷排放 水环境条件 水动力条件 人类活动 气象条件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数据的三峡库区支流叶绿素a浓度估算——以小江为例
3
作者 王会 王永前 +2 位作者 李剑锋 杨世琦 吴雷祥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33-239,共7页
以三峡库区重要支流——小江为研究区,基于大疆P4M无人机多光谱数据与原位测量叶绿素浓度数据,建立叶绿素a浓度估算模型。结果表明,采样点叶绿素浓度值在5~260μg/L,水体光谱曲线表现为各自的光谱特征,高叶绿素浓度水体的蓝(450 nm)、红... 以三峡库区重要支流——小江为研究区,基于大疆P4M无人机多光谱数据与原位测量叶绿素浓度数据,建立叶绿素a浓度估算模型。结果表明,采样点叶绿素浓度值在5~260μg/L,水体光谱曲线表现为各自的光谱特征,高叶绿素浓度水体的蓝(450 nm)、红(650 nm)波段附近出现叶绿素吸收峰,且随叶绿素浓度增加而加深;高悬浮物浓度水体光谱反射峰值高于其他水体,反射峰位置存在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红移”现象;使用MERIS陆地叶绿素指数(MTCI)建立的叶绿素a浓度估算模型精度最高,模型决定系数R2为0.89,平均绝对误差MAE为7.72μg/L,均方根误差RMSE为9.34μg/L,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APE为35.72%;无人机水体成像应在环境光照稳定、太阳高度角适宜的时间段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多光谱 三峡重要支流 叶绿素A 回归模型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水质污染现状及水生态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芦秀青 刘伟 +2 位作者 马志刚 陈莎莎 吴晓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3期96-103,共8页
为探究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水质污染现状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以童庄河、神农溪、大宁河、汉丰湖和草堂河为对象,于2020年9月(蓄水前)和10月(蓄水后)进行水样采集和分析,并通过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同时依据流域所在区县2020年... 为探究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水质污染现状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以童庄河、神农溪、大宁河、汉丰湖和草堂河为对象,于2020年9月(蓄水前)和10月(蓄水后)进行水样采集和分析,并通过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同时依据流域所在区县2020年的统计年鉴、水资源公报和生态环境统计公报对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典型支流9月份水质评价结果为Ⅱ类和Ⅲ类水,而在10月份其评价结果为Ⅲ类和Ⅳ类水,两个月份均以大宁河水质最佳。5个典型支流均为生态盈余状态,其中大宁河的生态盈余最大(796.42万hm^(2)),其余依次为神农溪(774.08万hm^(2))、草堂河(724.26万hm^(2))、汉丰湖(384.90万hm^(2))和童庄河(352.17万hm^(2))。草堂河和汉丰湖水资源负载系数分别为2.739和4.383,等级为Ⅲ级,水资源利用程度和开发程度均为中等,而其余3个典型支流的负载系数对应等级为Ⅱ级,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水资源开发较容易。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流域保护的重大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支流 水质评价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三峡水库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不同支流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动态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佳慧 史邵华 +2 位作者 付千妤 曾波 阿依巧丽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82,共15页
为了解三峡库区支流汝溪河和龙河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动态及其差异,分别于2021年春季(3月)、夏季(7月)、秋季(9月)以及冬季(11月)对汝溪河和龙河的浮游植物群落和水环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汝溪河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139种;龙河共采集到... 为了解三峡库区支流汝溪河和龙河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动态及其差异,分别于2021年春季(3月)、夏季(7月)、秋季(9月)以及冬季(11月)对汝溪河和龙河的浮游植物群落和水环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汝溪河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139种;龙河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108种.汝溪河不同季节浮游植物丰度变动范围为0.44×10^(5)~59.87×10^(5)个/L,以硅藻门、蓝藻门、绿藻门为主;龙河不同季节浮游植物丰度变动范围为0.28×10^(5)~16.49×10^(5)个/L,春季以甲藻门为主,其他季节均以硅藻门为主.汝溪河共鉴定出优势种11种,春季以硅藻门为优势类群,其他季节均以蓝藻门为优势类群;与汝溪河不同,龙河共鉴定出优势种26种,春季以甲藻门为优势类群,其他季节均以硅藻门为优势类群.汝溪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均在冬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p<0.05);龙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在冬季显著高于夏季(p<0.05);龙河和汝溪河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不同季节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汝溪河浮游植物总丰度与溶解氧和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龙河浮游植物总丰度与pH值、溶解氧、氨氮和磷酸盐呈显著正相关.冗余分析表明:汝溪河浮游植物群落在春季主要受pH值、溶解氧、电导率、总氮和总磷的影响,在夏季和秋季主要受水温和浊度的影响,在冬季主要受透明度的影响;龙河浮游植物群落在春季主要受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在夏季主要受浊度的影响,在秋季和冬季主要受水温、电导率和流速的影响.研究为保护三峡库区支流物种多样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不同支流 藻类多样性 水体理化性质 季节差异
下载PDF
三峡水库成库后支流库湾营养状态及营养盐输出 被引量:71
6
作者 张晟 李崇明 +2 位作者 付永川 张勇 郑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2,共6页
三峡水库成库后,对受成库影响的12条主要支流库湾营养状态及营养盐输出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支流库湾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含量和透明度差异较大,透明度范围为0.10-3.5m,TN含量范围为0.535-7.47mg... 三峡水库成库后,对受成库影响的12条主要支流库湾营养状态及营养盐输出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支流库湾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含量和透明度差异较大,透明度范围为0.10-3.5m,TN含量范围为0.535-7.47mg·L^-1,TP含量范围为0.016-0.835 mg·L^-1,高锰酸盐指数范围为1.55-5.88 mg·L^-1,叶绿素a范围为1.38-23.7 mg·m^-3.支流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水体中N含量丰富,部分次级河流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为P.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叶绿素a与营养盐之间的关系,叶绿素a与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242,p〈0.01).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了次级河流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5月和6月份分别有5条和8条支流达到富营养化水平,其余河流为中营养.三峡水库蓄水后,支流库湾的富营养化程度较成库前严重.12条次级河流排放TN、TP、高锰酸盐指数和NH4^+-N分别为6682、6.7、890和99.2 g·s^-1.三峡水库完工后,因支流库湾区水体流速进一步减缓,富营养化趋势将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支流 库湾 营养状态 营养盐
下载PDF
三峡库区次级河流营养状态及营养盐输出影响 被引量:66
7
作者 张晟 李崇明 +3 位作者 郑丙辉 翟崇志 郑坚 张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0-505,共6页
通过对三峡库区15条次级河流TP、TN、Chla、高锰酸盐指数、SD和浮游植物的测定,分析了次级河流的营养状态及营养盐输出状况.结果表明,次级河流TN、TP、高锰酸盐指数、Chla含量和SD差异较大,SD范围为0.45~1.5m,TN含量范围为0.65~4.27mg... 通过对三峡库区15条次级河流TP、TN、Chla、高锰酸盐指数、SD和浮游植物的测定,分析了次级河流的营养状态及营养盐输出状况.结果表明,次级河流TN、TP、高锰酸盐指数、Chla含量和SD差异较大,SD范围为0.45~1.5m,TN含量范围为0.65~4.27mg.L-1,TP含量范围为0.011~0.432mg.L-1,高锰酸盐指数范围为0.657~5.37mg.L-1,Chla值范围为0.57~12.2mg.m-3.次级河流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水体中N含量丰富,部分次级河流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为P.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了次级河流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3条达到轻度富营养化,2条为贫营养,10条河流为中营养.次级河流藻类7门67属129种,种类数以硅藻、绿藻和蓝藻最多.浮游植物的群落类型以硅-绿藻型、硅-蓝藻型和蓝-绿藻型为主,种类和数量随水域不同而呈现差异,水体营养特征为浮游植物响应型.15条次级河流年排放TN、TP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为3.14×105t、1.76×104t和2.74×105t.三峡水库完工后,由于次级河流河口区水体流速减缓,富营养化趋势可能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次级河流 营养状态 营养盐 输出
下载PDF
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模糊评价 被引量:39
8
作者 裴廷权 王里奥 +3 位作者 韩勇 马培东 王华梁 董婧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27-1431,共5页
通过对三峡库区典型次级流域——小江水域水体实测,提出了三峡库区次级流域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考虑到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和影响因子的不确定性,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所对应的隶属度函数,确定其权重系数和模糊综合指数。并结合库区消落... 通过对三峡库区典型次级流域——小江水域水体实测,提出了三峡库区次级流域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考虑到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和影响因子的不确定性,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所对应的隶属度函数,确定其权重系数和模糊综合指数。并结合库区消落带水体实际情况,选用叶绿素a(Chla)、透明度(SD)、TP、TN和CODMn为参数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SD、Chla、TP、TN和CODMn含量差异很大,含量范围分别为:1.2~3.5m、2.12~37.04mg·m-3、0.026~0.103mg·L-1、0.681~1.643mg·L-1、1.15~3.05mg·L-1。CODMn对水质富营养化的贡献率最小,Chla、SD、TP和TN是水体中主要的污染因子。在春夏季,水域大多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评价客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次级河流 富营养化 模糊评价 模型
下载PDF
三峡水库支流拟多甲藻水华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21
9
作者 朱爱民 李嗣新 +4 位作者 胡俊 周连凤 郑志伟 赵先富 董方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071-3080,共10页
三峡水库支流的拟多甲藻水华发生已成为近年的常态,但是其发生机制依然不清楚。2009年到2011年期间,对拟多甲藻水华频发的童庄河回水区进行重点监测,并扩展到三峡水库长江干流及26条支流未淹没区和回水区浮游植物的四季调查。结果表明,... 三峡水库支流的拟多甲藻水华发生已成为近年的常态,但是其发生机制依然不清楚。2009年到2011年期间,对拟多甲藻水华频发的童庄河回水区进行重点监测,并扩展到三峡水库长江干流及26条支流未淹没区和回水区浮游植物的四季调查。结果表明,四季调查中,拟多甲藻出现率、平均密度、最大密度和最大优势度,4月最高,相同季节,回水区最高。2—4月,童庄河回水区各点拟多甲藻密度均为升高到下降变化,最高密度自上游至下游大幅下降。2010年,拟多甲藻水华于2月最先在童庄河回水区上游出现,逐步向中下游发展,维持一定规模和时间后消退。与此同时,长江干流拟多甲藻出现率、密度和最大优势度大幅低于童庄河回水区。童庄河回水区发生(2005年、2007年和2010年)比不发生(2009年)拟多甲藻水华年份,三峡水库1—3月日出库流量(平均值4489.9—5623.3 m3/s)较小、1—2月水位日变幅(平均值0.148 m、0.246 m)和2月水位日升降(平均值-0.223 m)较大。研究认为,藻类在适宜水温时形成水华,2—4月支流回水区水温适宜、氮磷含量满足甲藻营养能力和生活习性需要。拟多甲藻能否形成水华,首先取决于回水区上游是否存在满足要求的水动力条件。其次,三峡水库出库流量、水位波动等水文条件,通过改变回水区上游水动力条件和回水区流速,影响水华能否形成及形成时间、程度、范围和维持时间。由于尺度效应不同,三峡水库相同水文条件对不同位置支流拟多甲藻水华形成的影响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支流 拟多甲藻 水华 形成机制 浮游植物
下载PDF
三峡库区藻类种群结构与密度变化及其与氮磷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况琪军 周广杰 胡征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1-235,共5页
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三峡湖北库区江段5个采样点及其一级支流——香溪河流域6个采样点的浮游藻类进行了为期2周年的调查,共采集和鉴定浮游藻类定性和定量水样1000余个,获得有效数据2000多个。数据显示,蓄水前(2003年1月~2003年... 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三峡湖北库区江段5个采样点及其一级支流——香溪河流域6个采样点的浮游藻类进行了为期2周年的调查,共采集和鉴定浮游藻类定性和定量水样1000余个,获得有效数据2000多个。数据显示,蓄水前(2003年1月~2003年6月)、蓄水1周年(2003年6月~2004年5月)和蓄水1.5年(2004年6月~2004年12月)3个时间段之间,被调查水域的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细胞密度和水质状况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而言,藻类的群落结构干流江段以硅藻为主,绿藻次之;支流水域以绿藻占据首位,硅藻次之。被调查水域藻类的细胞密度随蓄水时间的延长呈增长趋势,并显示一定的季节性差异;藻类细胞密度与TP的相关性比与TN的相关性更为密切。目前干流江段和支流水域的水质状况分别为中营养型和中-富营养型,较建坝蓄水前的水质有所下降。在分析导致藻类种群结构和细胞密度变化原因的基础上,建议加强对库区水质的检测和保护,以杜绝和防止库区的水域环境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浮游藻类 干流江段 支流水域
下载PDF
三峡水库典型支流上游区和回水区营养状态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张晟 宋丹 +2 位作者 张可 曾凡海 李斗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1-207,共7页
2006年3、5、8月,对三峡水库成库后5条支流的上游区和回水区水质参数及营养因子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支流高锰酸盐指数范围在1.00-2.50mg/L、COD范围为6.00-26.5mg/L,上游区与回水区有机物含量差异不大,支流目前未受到有机... 2006年3、5、8月,对三峡水库成库后5条支流的上游区和回水区水质参数及营养因子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支流高锰酸盐指数范围在1.00-2.50mg/L、COD范围为6.00-26.5mg/L,上游区与回水区有机物含量差异不大,支流目前未受到有机物污染影响.NH_4^+-N范围为0.039-0.367mg/L,各支流含量均为丰水期最大.TN范围在0.58-1.67mg/L,TP范围在0.005-0.133mg/L,支流回水区TN和TP含量均远高于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最低限制值,水体存在发生富营养化的风险.大多支流N/P比值处于适宜藻类生长范围.Chl.a浓度范围为0.94-28.9mg/m^3,各支流回水区Chl.a浓度均为5月最大河流回水区Chl.a浓度高于上游区,上游区、回水区Chl.a含量有显著差异.选用修正的Carlson营养状态指数(Trophic State Index)TSI_M法,评价了支流水体营养状态,TSI_M指数范围在36.0-64.2,上游区除龙河、澎溪河5月达到富营养水平外,其余支流均为贫-中营养水平.回水区各支流均达到中-富营养水平.支流回水区营养状态指数均高于上游区,但各支流增加幅度不同.支流回水区水体营养状态明显受三峡水库蓄水水体流速减缓的影响.Chl.a与COD(n=15,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它营养因子无明显相关关系.三峡水库完工后,支流回水区水体流速减缓,富营养化趋势可能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支流 回水区 营养状态
下载PDF
三峡水库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枯水期浮游植物多样性与水质 被引量:31
12
作者 朱爱民 胡菊香 +2 位作者 李嗣新 周连凤 梁友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8-385,共8页
2010年4月对长江干流和26条支流未淹没区与回水区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硅藻、绿藻和蓝藻共占浮游植物种类的93.33%~93.88%.干流优势种类有1门1种、未淹没区有3门6种、回水区有5门6种,出现率分别为15.38%、9.23%和25.00%.回水... 2010年4月对长江干流和26条支流未淹没区与回水区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硅藻、绿藻和蓝藻共占浮游植物种类的93.33%~93.88%.干流优势种类有1门1种、未淹没区有3门6种、回水区有5门6种,出现率分别为15.38%、9.23%和25.00%.回水区现存量平均值最高、未淹没区其次、干流最低.现存量组成在干流、未淹没区和回水区之间有差异,绿藻所占比例干流最高,硅藻所占比例未淹没区最高,隐藻、蓝藻和甲藻所占比例均在回水区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性指数(J),未淹没区最高、干流次之、回水区最低.17条支流回水区H'和8条支流回水区J均低于未淹没区.水质评价显示,轻或无污染断面(采样点)的比例,干流为76.92%,未淹没区为84.62%,回水区为47.06%.19条(73.08%)支流回水区出现中污染或重污染,7条(26.92%)支流未淹没区出现中污染或重污染.三峡工程蓄水对回水区浮游植物与水质影响比长江干流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长江干流 支流 浮游植物 多样性 水质
下载PDF
三峡水库干流倒灌对支流库湾营养盐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胡念三 刘德富 +1 位作者 纪道斌 杨正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11,共6页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普遍存在干流水体倒灌支流的现象。为探明干流倒灌对支流库湾水动力学特性及其营养盐分布的影响规律,于2010年对库区4条典型支流库湾水流速度、水深、总氮(TN)、总磷(TP)等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干支流以异重流...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普遍存在干流水体倒灌支流的现象。为探明干流倒灌对支流库湾水动力学特性及其营养盐分布的影响规律,于2010年对库区4条典型支流库湾水流速度、水深、总氮(TN)、总磷(TP)等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干支流以异重流形式进行水体交换;大宁河、磨刀溪、小江3条支流库湾水体TN、TP浓度均低于干流水体;香溪河库湾水体TN浓度同样低于干流水体,但库湾上游水体TP浓度高于干流水体;受干流倒灌影响,支流库湾水体主要营养盐空间分布不均,营养盐浓度高的干流水体倒灌进入库湾,对其影响范围内的支流水体的营养盐起到补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支流库湾 倒灌 营养盐
下载PDF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后支流沉积物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封丽 李崇明 +3 位作者 胡必琴 张韵 黄健盛 张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3-359,共7页
为研究三峡水库不同时期沉积物污染变化规律,采集三峡库区175 m正常蓄水后7条支流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营养盐、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7条支流表层沉积物均存在营养盐含量超标现象,但仍处于多数底栖生物可承受水平,其中龙溪河2... 为研究三峡水库不同时期沉积物污染变化规律,采集三峡库区175 m正常蓄水后7条支流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营养盐、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7条支流表层沉积物均存在营养盐含量超标现象,但仍处于多数底栖生物可承受水平,其中龙溪河21号断面w(TN)和19号断面w(TP)最高,分别为1.97、2.03 g/kg;采用EF(富集因子)和RI(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重金属富集程度和污染水平,重金属EF表现为Hg>As>Cd>Pb>Cu>Zn>Mn>Cr,仅Mn和Cr的EF小于1,未受污染;RI平均值为160±35,处于中度生态风险.沉积物中TN、TP来源以农业面源污染为主,TOM主要来源于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重金属污染则以流域工业污水排放和农业活动为主.研究显示,三峡库区蓄水后沉积物中营养盐和重金属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建议划分优先控制区域,重点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并以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防控和削减流域工业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正常蓄水 支流 沉积物 污染特征
下载PDF
大宁河与香溪河细菌群落分布 被引量:8
15
作者 郑金秀 胡菊香 +2 位作者 池仕运 沈强 胡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1-177,共7页
为揭示三峡支流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分布特征,采用高通量16s r DNA测序技术,于2014年5月对大宁河和香溪河细菌进行调查研究,同时检测水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大宁河和香溪河细菌种类丰富,共检出细菌和古生菌25门,其中比例最高的为变形菌门,... 为揭示三峡支流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分布特征,采用高通量16s r DNA测序技术,于2014年5月对大宁河和香溪河细菌进行调查研究,同时检测水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大宁河和香溪河细菌种类丰富,共检出细菌和古生菌25门,其中比例最高的为变形菌门,占69.01%,放线菌门其次,占11.46%。变形菌门中,γ-变形菌最多,占该门类总数的35.22%,β-变形菌其次,为22.18%。细菌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平均为13.2,Simpson指数接近于0,Chao1指数平均为48 633 611.4,可见三峡支流的细菌种类极其多样。几种丰度较高的细菌在空间上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统计分析显示对细菌组成与分布影响最显著的因子为总无机碳,其次是总有机碳、叶绿素,其它因子影响较小。放线菌、γ-变形菌、δ-变形菌和浮霉菌与总有机碳正相关。叶绿体纲细菌和叶绿素含量存在正相关,而变形菌、梭菌纲细菌则与其负相关。变形菌与氮磷和总碳成较强的正相关,所以碳源的增加使变形菌丰度提高。营养水平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营养水平越高,α-变形菌比例越高。营养水平低则δ-变形菌比例上升。支流上不同河段的环境因子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的差异(P<0.05)。这些差异造成了大宁河和香溪河细菌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分布 三峡支流
下载PDF
三峡水库支流库湾低流速条件下测流方法探讨及应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马骏 刘德富 +2 位作者 纪道斌 杨正健 易仲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0-34,54,共6页
三峡蓄水成库后,库区部分支流受长江干流回水顶托,形成了支流库湾,水体流态由典型的河流形态变为类湖泊形态,受上游来流和水库调度等因素综合影响,库湾水动力条件变得极其复杂。在野外长期现场观测的基础上,针对支流库湾水体复杂的水动... 三峡蓄水成库后,库区部分支流受长江干流回水顶托,形成了支流库湾,水体流态由典型的河流形态变为类湖泊形态,受上游来流和水库调度等因素综合影响,库湾水动力条件变得极其复杂。在野外长期现场观测的基础上,针对支流库湾水体复杂的水动力条件,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流速监测方法。运用该方法在香溪河库湾测流,获得了较好的测流结果,能较好地表征低流速条件下库湾水体的水动力特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支流库湾 测流方法 声学多普勒三维点式流速仪 ADCP
下载PDF
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被引量:108
17
作者 李月臣 刘春霞 +3 位作者 闵婕 王才军 张虹 汪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8-178,共11页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选择研究区比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营养物质保持四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模型与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了研究区生态...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选择研究区比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营养物质保持四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模型与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了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度重要以上地区的面积比达到了15%以上;极重要地区主要呈斑块状分布在东北部、中部和东南部。(2)土壤保持极重要区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面积比为68.80%;土壤保持极重要区主要分布在万州及其东北部地区。(3)水源涵养一般重要区面积最大,其次为极重要地区;极重要区沿江河呈带状分布,高度重要区主要分布在极重要区两侧沿江河呈环带状分布。(4)营养物质保持一般重要区面积最大;其次是极重要区;极重要区基本呈条带形分布在植被覆盖较好的山脉及江河两侧。(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和高度重要区的面积占到了研究区总面积的近50%;极重要区基本沿主要江河两侧第一层分水岭和西部平行岭谷区的山脊呈条带形分布;高度重要区基本分布在极重要区两侧层环带形分布,少部分零散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 水源涵养 土壤保持 营养物质保持 三峡库区 重庆
下载PDF
干湿交替下三峡支流消落带沉积物粒径组成及氮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18
作者 林俊杰 杨振宇 +4 位作者 刘丹 张帅 赵金 杨易 于志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2-611,共10页
以三峡支流澎溪河消落带为研究区域,采集澎溪河消落带上、中、下游3个水文断面,2个水位高程,5个深度的沉积物样品,结合沉积物颗粒分形理论探讨沉积物粒径组成与总氮(TN)、总可转化态氮(TF-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含量... 以三峡支流澎溪河消落带为研究区域,采集澎溪河消落带上、中、下游3个水文断面,2个水位高程,5个深度的沉积物样品,结合沉积物颗粒分形理论探讨沉积物粒径组成与总氮(TN)、总可转化态氮(TF-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含量和分布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澎溪河消落带沉积物粒径组成为砂粒(49.75%)>粉粒(36.16%)>黏粒(14.09%),粒径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分形维数(Dm)在2.612~2.781之间,均值为2.727。随消落带水位高程下降、流域断面自上至下、深度由表至底,黏粒、粉粒比例、Dm降低,砂粒比例升高。TN、TF-N、NO_3^--N含量分布与黏粒、粉粒、Dm正相关,与砂粒呈极显著负相关。Dm可作为判断沉积物粒径组成与氮含量关系的潜在指标。沉积物总体质地结构良好,但频繁的干湿交替使澎溪河下游和低水位高程沉积物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和砂质化,并通过改变粒径组成影响氮分布。落干期上游和高水位高程沉积物TF-N增加,提高了淹水期氮素进入水体并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支流 消落带 沉积物 粒径组成 分形特征
下载PDF
流速变化对于三峡库区次级支流富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宁秋 安强 +3 位作者 龙天渝 王沙 潘玉洁 马志鹏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06-210,共5页
为了探究流速对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程度,研究了库区次级支流回水区范围内不同流速对藻类的影响。针对库区气候及水文条件,设计了双环形水动力实验装置,在20℃与2 000 Lux下研究Chla与TN、TP、DO、pH在流速分别为v=0、1.0、2.0 ... 为了探究流速对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程度,研究了库区次级支流回水区范围内不同流速对藻类的影响。针对库区气候及水文条件,设计了双环形水动力实验装置,在20℃与2 000 Lux下研究Chla与TN、TP、DO、pH在流速分别为v=0、1.0、2.0 m/s时的变化趋势以及相互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流速在0到2.0 m/s范围内,Chla随时间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实验进行8~10 d均出现峰值,v=1.0 m/s的峰值最大为0.938 mg/L。由此证明在水温为20℃与光照为2000Lux,TN、TP初始浓度分别为4.56、0.14 mg/L条件下,流速v=1.0 m/s对藻类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不同流速下藻类达到峰值的时间并不相同,先后依次为v=0、2.0、1.0 m/s。不同流速下,Chla与TN、TP显著负相关,且TP与Chla浓度相关性最大,因此在所研究的三峡库区回水区水域范围内,营养物质中磷为主要藻类生长限值因素;当v=0 m/s时,Chla与DO、pH有一定的相关性,三峡库区次级支流回水区TN、TP、DO、pH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大小为:TP>TN>DO>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次级支流 流速 藻类生长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三峡库区干支流水体交换特征初步研究——以朱衣河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子然 邓兵 +2 位作者 王雨春 汪福顺 党承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6,共6页
通过对三峡库区中部典型支流朱衣河与干流界面水动力参数、河口流场强度与特征的分析,计算了干支流水体交换通量,进而探讨水库运行各个时期干支流水体交换情况及其对库区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朱衣河河口水体具有双向流动特性,水库运... 通过对三峡库区中部典型支流朱衣河与干流界面水动力参数、河口流场强度与特征的分析,计算了干支流水体交换通量,进而探讨水库运行各个时期干支流水体交换情况及其对库区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朱衣河河口水体具有双向流动特性,水库运行各个时期干支流交界面进出水体分布不同,流速差异显著;不同季节与水库运行期河口流场相应表现出上下分层、左右分布,以及进出流量差异显著等特征;尽管朱衣河河口净流量较小(全年大部分时期小于100 m^3/s),然而双向水流结构的存在致使水体有效交换量相对显著(约为净流量的5~10倍)。根据朱衣河实测数据及相关资料,初步推算了库区干流水体参与干支流水体交换的比例,得出全年平均交换率为204%,1月份最高,达3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支流界面 水体交换 朱衣河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