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苹果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杀菌剂筛选
1
作者 柴兆霞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36-40,共5页
苹果叶斑病是苹果树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在苹果产区发生普遍且致病力较强,造成苹果树大量落叶,对苹果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鉴定研究区苹果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出有效杀菌剂,本研究对苹果发病叶片上的病原菌进行了离体培... 苹果叶斑病是苹果树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在苹果产区发生普遍且致病力较强,造成苹果树大量落叶,对苹果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鉴定研究区苹果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出有效杀菌剂,本研究对苹果发病叶片上的病原菌进行了离体培养、纯化并测定其致病性,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带毒介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原真菌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等4种药剂的抑菌率和敏感性。结果表明,引起该地区的苹果叶斑病的病原菌是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4种化学药剂对病原菌均有抑制效果,4种药剂中EC_(50)值最小的为45%咪鲜胺水乳剂,其EC_(50)值为0.521 5 mg·L^(-1);最大的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其EC_(50)值为1 080.19 mg·L^(-1);4种药剂相同浓度下抑菌率最高的为45%咪鲜胺水乳剂,最低的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稀释2 000倍时抑菌率分别为82.76%和58.26%。因此,由链格孢引起的苹果叶斑病防治可优先选45%咪鲜胺水乳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叶斑病 链格孢 病原鉴定 杀菌剂筛选
下载PDF
陕西套袋苹果黑点病病原鉴定及发生规律研究初报 被引量:20
2
作者 郝兴安 吴云锋 +3 位作者 周新民 杨英 王秀敏 柳书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4-57,共4页
套袋苹果黑点病是苹果套袋后产生的一种新病害,严重影响苹果品质,近年来在陕西呈逐年加重趋势。通过对其病原学,病害发生与育果袋、套袋方式、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及用药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其病原为粉红聚端孢霉(TrichotheciumroseumLK.ex... 套袋苹果黑点病是苹果套袋后产生的一种新病害,严重影响苹果品质,近年来在陕西呈逐年加重趋势。通过对其病原学,病害发生与育果袋、套袋方式、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及用药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其病原为粉红聚端孢霉(TrichotheciumroseumLK.ex.Fr)和链格孢霉(Alternariaspp);使用不同的育果袋(及不使用育果袋),病害发生明显不同;规范套袋方式、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合理施药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套袋苹果 黑点病 病原 鉴定 发生规律
下载PDF
套袋苹果黑点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郭云忠 孙广宇 +3 位作者 高保卫 李春游 张沛力 雷新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21,共4页
通过对陕西苹果产区套袋红富士、秦冠10批次200个斑点类病果635个病斑的分离鉴定表明:套袋苹果黑点病是由粉红聚端孢(Trictothecum roseum Link)和点枝顶孢(Acremonium stictum Link)共同引起的真菌病害.这二种半知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 通过对陕西苹果产区套袋红富士、秦冠10批次200个斑点类病果635个病斑的分离鉴定表明:套袋苹果黑点病是由粉红聚端孢(Trictothecum roseum Link)和点枝顶孢(Acremonium stictum Link)共同引起的真菌病害.这二种半知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生长适宜温度,粉红聚端孢菌为25℃,点枝顶孢菌为27℃;分生孢子适宜萌发温度,二者均为25~30℃;在pH4~8范围内,菌丝生长良好,生长适宜pH值,粉红聚端孢菌为5~6,点枝顶孢菌为4~5;二种病菌对单糖、双糖和多糖都能利用,粉红聚端孢菌对碳素的利用以可溶性淀粉为佳,而点枝顶孢菌则以蔗糖为佳;对氮素的利用,二者均以蛋白胨为佳,NaNO3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袋苹果 黑点病害 症状 病原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外源一氧化氮对苹果采后黑斑病的控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迪 李永才 +5 位作者 毕阳 余晓燕 唐瑛 潘静宇 王婷 张溪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358-361,共4页
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苹果黑斑病菌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生长、菌落形态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并在体内条件下研究了其对苹果黑斑病的治愈作用。结果表明SNP处理能显著的抑制A.altern... 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苹果黑斑病菌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生长、菌落形态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并在体内条件下研究了其对苹果黑斑病的治愈作用。结果表明SNP处理能显著的抑制A.alternata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存在浓度依赖效应,当浓度为1 g/100 m L SNP,与对照相比,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0%和75.9%;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SNP处理的A.alternata菌丝表面粗糙,粗细不均匀,部分出现塌陷;孢子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细胞膜发生破裂。同时发现外源SNP处理对损伤接种的苹果黑斑病具有治愈作用,其中0.5 g/100 m L SNP处理效果最佳。可见外源NO作为代替化学合成药物的防腐剂在采后病害控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黑斑病 一氧化氮 采后病害 互隔交链孢
下载PDF
苹果黑点病症状及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23
5
作者 徐秉良 魏志贞 王喜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8,共3页
近年在甘肃省天水、陇南苹果产区发现苹果果实黑点病 ,经对其病原菌形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等方面的测定表明 ,其主要致病菌为苹果柱盘孢霉 (Cylindrosporium pomiBrooks) ,其次为苹果茎点菌 (PhomapomiPass)。该病在苹果不同品种果实... 近年在甘肃省天水、陇南苹果产区发现苹果果实黑点病 ,经对其病原菌形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等方面的测定表明 ,其主要致病菌为苹果柱盘孢霉 (Cylindrosporium pomiBrooks) ,其次为苹果茎点菌 (PhomapomiPass)。该病在苹果不同品种果实上造成的症状不同 ,将其归纳为 5种症状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黑点病 病原鉴定 症状类型
下载PDF
桃上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的发生与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海荣 刘伟 +2 位作者 安淼 董晓民 余贤美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109-110,128,共3页
对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试验基地‘玉妃’、‘超红’、‘岱妃’三个桃品种的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采集22份样品,利用ACLSV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在‘玉妃’桃的叶片中扩增出与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 对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试验基地‘玉妃’、‘超红’、‘岱妃’三个桃品种的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采集22份样品,利用ACLSV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在‘玉妃’桃的叶片中扩增出与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片段,并与GenBank登录的病毒核苷酸序列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在‘超红’和‘岱妃’桃中均未检测到该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病原检测
下载PDF
苹果梨黑星病药剂筛选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中武 杨晓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89,共3页
试验筛选出防治苹果梨黑星病的理想药剂为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40%氟硅唑乳油和80%腈菌唑.锰锌可湿性粉剂等;确定三唑类杀菌剂为目前防治苹果梨黑星病的首选药剂,并可与其他类杀菌剂混合或轮换使用,以延缓其抗性的产生,为果农更好地防... 试验筛选出防治苹果梨黑星病的理想药剂为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40%氟硅唑乳油和80%腈菌唑.锰锌可湿性粉剂等;确定三唑类杀菌剂为目前防治苹果梨黑星病的首选药剂,并可与其他类杀菌剂混合或轮换使用,以延缓其抗性的产生,为果农更好地防治该病害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梨 黑星病 药剂筛选
下载PDF
苹果皮孔斑点病的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8
作者 黄思良 于晶晶 +3 位作者 荆新蕊 卢维宏 杨辉辉 陶爱丽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33-36,共4页
2010年2月下旬,从南阳市超市购买的苹果中,发现感染皮孔斑点病的病果,从病果上随机采集病斑,经表面消毒后将病斑置于PDA平板上进行病原菌分离.从19个病斑中共分离获得17株形态相同的链格孢属真菌,经单孢纯化后对代表性致病菌株AP-5-3进... 2010年2月下旬,从南阳市超市购买的苹果中,发现感染皮孔斑点病的病果,从病果上随机采集病斑,经表面消毒后将病斑置于PDA平板上进行病原菌分离.从19个病斑中共分离获得17株形态相同的链格孢属真菌,经单孢纯化后对代表性致病菌株AP-5-3进行病原学鉴定.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及其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分析,将菌株AP-5-3鉴定为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合生长pH为6.5.本文对苹果皮孔斑点病的病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皮孔斑点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套袋苹果斑点类病害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继秋 马建华 +2 位作者 孙纪霞 栾炳辉 任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941-2943,3093,共4页
从症状类型、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发生流行规律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套袋苹果斑点类病害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并举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套袋苹果 斑点类病害 症状 病原 流行规律 综合防治
下载PDF
进境美国苹果果实中黑斑病病原的初步鉴定
10
作者 钟国强 赵立荣 +2 位作者 冯黎霞 欧阳汉泉 梁振宇 《植物检疫》 2006年第2期79-81,共3页
从美国进境苹果中截获的链格孢Alternariasp.,经分离纯化后,得到菌株(MP1),通过观察其产孢表型、孢子的形态特征以及接种试验后的病果症状,初步确定为苹果黑斑病菌AlternariamaliRoberts。
关键词 进境苹果 苹果黑斑病菌
下载PDF
苹果炭疽叶枯病菌致病力分析及苹果种质抗病性鉴定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建圆 王娜 +3 位作者 冀志蕊 迟福梅 周宗山 张俊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0-216,共7页
苹果炭疽叶枯病是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现已上升为世界苹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了解不同来源的苹果炭疽叶枯病菌致病力差异及明确苹果种质资源对苹果炭疽叶枯病的抗性,对品种选育、品种... 苹果炭疽叶枯病是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现已上升为世界苹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了解不同来源的苹果炭疽叶枯病菌致病力差异及明确苹果种质资源对苹果炭疽叶枯病的抗性,对品种选育、品种合理布局以及控制病害的流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对不同来源的79株病原菌进行了室内致病力测定,获知该菌致病力差异明显,其中强致病力菌株所占比例大。同时,本研究也对327份苹果种质资源进行了室内抗病性鉴定,其中高抗资源160份,中抗资源6份,中感资源22份,高感资源139份。表明我国现保存的苹果种质资源中存在丰富抗病种质。进一步按苹果分类系统分析发现,抗病资源在当前栽培的主要品种群中均有分布,特别是红玉品种群、富士品种群抗病资源最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炭疽叶枯病 胶胞炭疽菌 致病力 抗病资源
下载PDF
甘肃省苹果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交叉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邵旭平 钟小刚 +4 位作者 薛应钰 刘佳 张树武 王卫雄 徐秉良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8-84,共7页
为了确定引起甘肃省苹果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对从甘肃省不同苹果产区苹果病叶上分离得到的2株病原菌A1和A2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和株系间交叉保护作用研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在PCA培养基上,A1菌落黑色,具明显的同心轮纹,第7天产孢量为3.5&... 为了确定引起甘肃省苹果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对从甘肃省不同苹果产区苹果病叶上分离得到的2株病原菌A1和A2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和株系间交叉保护作用研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在PCA培养基上,A1菌落黑色,具明显的同心轮纹,第7天产孢量为3.5×105个/mL,分生孢子大小平均为38.8μm×9.6μm;A2菌落墨绿色,气生菌丝旺盛,第7天产孢量为3.0×105个/mL,分生孢子大小平均为35.2μm×9.4μm.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A1和A2与Alternaria mali的同源性均达到100%,并结合形态学、致病性和ITS序列分析,将菌株A1鉴定为A.mali强毒株系,即苹果斑点落叶病致病菌;菌株A2鉴定为A.mali弱毒株系,即苹果轮斑病致病菌.A1和A2株系间交叉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菌株A2对A1表现出明显的交叉保护作用,能够显著降低A1菌株对叶片的侵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叶斑病 形态学 分子生物学 鉴定 交叉保护作用
下载PDF
苹果套袋果实黑点病菌杀菌剂室内测定研究
13
作者 陈昭庚 高妍 +2 位作者 王海凌 穆俊祥 孙广宇 《菌物研究》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34-239,共6页
为筛选有效抑制套袋苹果黑点病多种病原的杀菌剂,选择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和80%克菌丹水分散粒剂6种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引起套袋... 为筛选有效抑制套袋苹果黑点病多种病原的杀菌剂,选择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和80%克菌丹水分散粒剂6种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引起套袋苹果黑点病的6种主要病原菌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获得了对多种黑点病病原具有抑制活性的杀菌剂。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4种杀菌剂对6种病原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EC_(50)均小于20μg/mL,具较好田间应用前景。结果说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有望作为交替使用防治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候选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袋苹果 黑点病 抑菌率 链格孢属 毒力测定
原文传递
苹果褐斑病菌侵染对苹果叶片光合机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杜国栋 李爽 +2 位作者 刘志琨 吕三三 王冰营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02-908,共7页
为了探究苹果褐斑病菌侵染对苹果叶片光合机构的伤害机制,以‘寒富’苹果为试材,研究苹果褐斑病菌侵染对苹果叶片光合作用和光系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褐斑病菌侵染加重(叶片感病程度分0、1、2、3、4和5级),叶片的叶绿素a含... 为了探究苹果褐斑病菌侵染对苹果叶片光合机构的伤害机制,以‘寒富’苹果为试材,研究苹果褐斑病菌侵染对苹果叶片光合作用和光系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褐斑病菌侵染加重(叶片感病程度分0、1、2、3、4和5级),叶片的叶绿素a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持续下降,其中2~5级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病菌侵染提高了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但仅以2级与对照差异显著。苹果褐斑病菌侵染显著降低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3~5级病叶的Pn分别较对照下降44.9%、56.6%和70.3%,而胞间CO2浓度(Ci)上升,说明非气孔因素是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褐斑病菌侵柒影响了光合电子传递效率,随病菌侵染程度加重,光系统Ⅱ反应中心、供体侧放氧复合体(Wk)和受体侧(Vj)受到的伤害加重,并引起苹果叶片PSII的光合性能指数用PIABS和PSI受体侧末端电子受体的量子产额(φRo)急剧下降。褐斑病菌侵染加重了苹果叶片的膜脂过氧化程度,1~5级感病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引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上调。以上结果表明,苹果褐斑病菌侵染引起叶片光合色素降解,对PSII反应中心、受体侧和供体侧造成伤害,进一步影响了PSI的电子传递效率,并导致叶片膜脂过氧化,造成苹果叶片光合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褐斑病菌 光合特性 光合机构功能 抗氧化酶
原文传递
河北省苹果果实黑点病的症状与病原研究初报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孟祥龙 张祺 +4 位作者 石朝阳 王树桐 王亚南 曹克强 胡同乐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6-506,共11页
为明确河北省苹果果实黑点病的症状类型及其对应的病原菌,本研究对河北省6个市的果园进行了病害调查和样品采集,并对引起不同症状类型的病果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河北省的套袋苹果黑点病可以分为四大类型,分别是萼洼黑... 为明确河北省苹果果实黑点病的症状类型及其对应的病原菌,本研究对河北省6个市的果园进行了病害调查和样品采集,并对引起不同症状类型的病果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河北省的套袋苹果黑点病可以分为四大类型,分别是萼洼黑点型、果面黑点型、果面晕斑型和梗洼褐斑型。除了果面晕斑型为单一病原侵染之外,其他类型的病斑均分离获得3种或3种以上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分析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分离的菌株主要为5个不同属的真菌,分别是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产菌核枝顶孢(Acremonium sclerotigenum)、尾孢菌(Cercospora sp.)和镰刀菌(Fusarium sp.)。致病性检测表明,粉红聚端孢和细极链格孢的致病力较强,为引起该病害的主要致病菌。而产菌核枝顶孢在河北省造成的症状比之前的报道更加多样化。本研究明确了河北省苹果果实黑点病的主要症状类型及其对应的病原菌,为该病害的流行规律以及综合防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黑点病 症状类型 形态学分析 系统发育分析 致病性检测
原文传递
河北省苹果果实黑点病的发病规律及药剂防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蕊 张祺 +5 位作者 石朝阳 王树桐 王亚南 曹克强 孟祥龙 胡同乐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3-950,共8页
近几年,河北省苹果产区苹果果实黑点病大面积发生。该病害在河北省的流行规律以及时空分布尚不清楚,给病害防控带来挑战。2018年对河北省不同市区的4个果园分别进行黑点病调查,并对其在苹果树上的空间分布以及发生时间进行动态监测,开... 近几年,河北省苹果产区苹果果实黑点病大面积发生。该病害在河北省的流行规律以及时空分布尚不清楚,给病害防控带来挑战。2018年对河北省不同市区的4个果园分别进行黑点病调查,并对其在苹果树上的空间分布以及发生时间进行动态监测,开展田间药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苹果果实黑点病在7月中下旬开始出现明显症状,果树中层内膛病果率较高,上层外膛病果率较低;套袋苹果的萼洼处发病率较高,以黑点型症状为主;不套袋苹果的果面发病率较高,以晕斑型症状为主;‘斗南’、‘富士’品种的发病率较高,‘中秋王’、‘乔纳金’品种的发病率较低。田间药剂防效试验表明,50%异菌脲1500倍液防效最好,防治效果均达54%以上。其次为10%多抗霉素1000倍液,而80%代森锰锌600倍液、10%吡唑醚菌酯1500倍液防效较低。研究结果可为河北省苹果果实黑点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黑点病 海拔高度 空间分布 田间防效
原文传递
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发病诱因、机制与条件 被引量:6
17
作者 栾梦 潘彤彤 +3 位作者 董向丽 练森 王彩霞 李保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0-529,共10页
'套袋苹果斑点病'是套袋果实的重要病害,每年导致3%~10%损失,而'套袋苹果黑点病'是套袋苹果斑点病的一种类型。本研究采用病原菌分离、接种、诱导发病等方法,揭示了黑点病发病的诱因、机制与条件,可为病害的防治提供科... '套袋苹果斑点病'是套袋果实的重要病害,每年导致3%~10%损失,而'套袋苹果黑点病'是套袋苹果斑点病的一种类型。本研究采用病原菌分离、接种、诱导发病等方法,揭示了黑点病发病的诱因、机制与条件,可为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诱发套袋苹果黑点病的病原菌是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苹果谢花30 d后,幼果上就潜带有大量病原菌;自未喷施过杀菌剂的果园内摘取苹果幼果,在20℃~30℃、10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保湿培养3 d可以诱发黑点病斑;在2周时间内,保湿培养的时间越长,诱发的黑点病斑数量越多;黑点病菌侵入果肉组织后能诱发寄主细胞木栓化,木栓化细胞进一步阻止了病菌的生长与扩展;5月下旬(谢花后30 d)采摘的幼果可诱发产生黑点病斑,但病斑较小;7月上旬(谢花后60 d)苹果果实对黑点病菌最敏感,保湿后诱发的病斑数量最多,形成的病斑大;进入8月份,果实的抗病性明显增强;所测试的9种杀菌剂都能有效抑制黑点病斑的形成,降低果实发病率,但不能完全阻止黑点病斑的形成。苹果果实套袋前,喷施杀菌剂降低果实的带菌量是防治黑点病的重要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袋果实黑点病 温湿度 侵染过程 敏感时期 药效
原文传递
引起新疆苹果树枝干黑斑病Diplodia seriata的鉴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宗财 张王斌 +1 位作者 岳娟 仪子博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3-376,共4页
苹果产业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林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新疆冬季寒冷,夏季干旱少雨,病虫发生率低,打药次数少,天山雪水浇灌,无污染。因而苹果果面光滑细腻、色泽光亮、肉质脆、口感风味极佳。色二孢(Diplodia seriata)是广泛... 苹果产业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林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新疆冬季寒冷,夏季干旱少雨,病虫发生率低,打药次数少,天山雪水浇灌,无污染。因而苹果果面光滑细腻、色泽光亮、肉质脆、口感风味极佳。色二孢(Diplodia seriata)是广泛传播的一类病原菌,在藤本类植物中引起枯萎病、溃疡病和果实腐烂[1]。2007年在比利时、荷兰和德国的部分地区发现由色二孢(D. seriata)引起的果实腐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枝 枯萎病 苹果产业 黑斑病 支柱产业 林果业 病虫发生 果实腐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