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战略下厚植农林专业大学生“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思想的途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伟中 林谕彤 +3 位作者 朱俊华 梁芳 白彩虹 邓旭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期23-26,31,共5页
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培养具备“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思想意识的农林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旨在探讨厚植农林专业大学生“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思想意识的重要性,分析当前高校农林专业大学生“三农”情怀和服务... 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培养具备“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思想意识的农林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旨在探讨厚植农林专业大学生“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思想意识的重要性,分析当前高校农林专业大学生“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意识淡薄的原因,以及大学生“三农”情怀的研究现状,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提出高校在促进农林专业大学生“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思想意识培养的措施和途径,这些措施和途径有助于提升农林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专业 “三农”情怀 服务“三农” 大学生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三农”情怀培育的实践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珊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3期130-133,共4页
在我国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力资源的现代化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核心。涉农高职院校中的农业专业学生,作为乡村工作岗位的潜在力量,是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人才资源。他们是否愿意并能够在农村扎根,对振兴乡村的任务能否胜任,关... 在我国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力资源的现代化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核心。涉农高职院校中的农业专业学生,作为乡村工作岗位的潜在力量,是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人才资源。他们是否愿意并能够在农村扎根,对振兴乡村的任务能否胜任,关键在于他们是否具备坚韧不拔、务实创新、奋发向前和勇于变革的奋斗品质。因此,着力培养这类大学生的“三农”情怀显得至关重要。该文基于“三农”情怀的内涵,分析乡村振兴与高职院校涉农人才培养的关系,探讨大学生“三农”情怀培育的实践策略,旨在引导农业高职学生发扬奋斗精神,提升实践能力,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历史洪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涉农高职院校 大学生 “三农”情怀 培育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个体回嵌:00后在校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研究
3
作者 王成 谢婷 刘千瑜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4年第3期56-63,共8页
基于个体化理论视角,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00后在校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生成与表达。研究发现,00后在校大学生在与环境变量的复杂互动中形成了返乡创业意愿,并具有特定的表达样态。返乡创业大学生能够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直接或间接的... 基于个体化理论视角,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00后在校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生成与表达。研究发现,00后在校大学生在与环境变量的复杂互动中形成了返乡创业意愿,并具有特定的表达样态。返乡创业大学生能够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直接或间接的回应,拥有基于理性权衡与使命责任的回嵌初衷,高等教育塑造了他们的回嵌信心,他们对不同圈层持有差异性的回嵌预期,并在产业倾向中具有去传统化的新农人创业选择。政府应当围绕他们的回嵌意愿加强政策建构与政策实质递达,协同家庭、村社、高校成为0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路上的重要支持者和陪伴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00后大学生 返乡创业 个体化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创新策略——以山西能源学院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贺慧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7期185-188,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高校落实实践育人注入了更多的动力和内涵,以输送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为乡村振兴战略输送青年人才的责任和使命。以山西能源学院为例,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大学生...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高校落实实践育人注入了更多的动力和内涵,以输送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为乡村振兴战略输送青年人才的责任和使命。以山西能源学院为例,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路径。为实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提升高校育人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以“三全育人”为“思想灵魂”、以产教融合为发展路径,更要把“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视为高校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重要“法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育人 大学生 三下乡 乡村振兴 应用型本科
下载PDF
涉农院校厚植大学生“三农”情怀的困境与实践路径
5
作者 赵伟 李元 武会欣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1期143-146,共4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信仰、有担当、有本领、有情怀”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是当前涉农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涉农院校应担负时代使命,厚植大学生“三农”情怀,推动卓越农林人才下乡,助力“三农”工作。针对...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信仰、有担当、有本领、有情怀”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是当前涉农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涉农院校应担负时代使命,厚植大学生“三农”情怀,推动卓越农林人才下乡,助力“三农”工作。针对涉农院校面临的生源、精准培育、价值观困境,构建“一心四阶四向四融合”的实践路径厚植大学生“三农”情怀,为做好“三农”工作和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人才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院校 大学生 “三农”情怀 困境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文化资本视角下边疆农村高校学生成长路径研究
6
作者 黄一卿 尚所林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文化资本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枢纽。基于文化资本视角,从教育资源、文化活动、信息传播以及社会交往四个维度探讨了边疆农村高校学生存在“信息茧房”的深层原因,从再延续的文化家庭资本匮乏、较发达地区或新场域的“强势”文化排斥、批判... 文化资本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枢纽。基于文化资本视角,从教育资源、文化活动、信息传播以及社会交往四个维度探讨了边疆农村高校学生存在“信息茧房”的深层原因,从再延续的文化家庭资本匮乏、较发达地区或新场域的“强势”文化排斥、批判性思维下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意识界定不清晰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边疆农村高校学生成长方面的问题,据此提出通过优化文化资本转化,提升文化资本积累;健全社会支持体系,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扩展社会网络,缩小文化资本差距等边疆农村高校学生成长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本 边疆农村 大学生 路径研究
下载PDF
“立德树人”背景下增强高校师范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工作实效探索
7
作者 石伟琦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1期50-53,共4页
师范生的培养关系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在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下,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方面,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性质。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等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核心构成部分,在培植大学生品德素养、提升其能力本领、锤炼其责任... 师范生的培养关系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在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下,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方面,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性质。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等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核心构成部分,在培植大学生品德素养、提升其能力本领、锤炼其责任担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团队层面探索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增强高校师范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育人工作实效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更好地增强师范院校“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工作提供一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师范生
下载PDF
农村籍大学生服务乡村意愿与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吴杨伟 张兴宇 李晓丹 《现代农业》 2024年第4期19-28,共10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新机遇。农村籍大学生对农村有着特殊情感,鼓励农村籍大学生服务乡村,既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又有利于乡村振兴。文章基于拓展的推拉理论认知,利用675份问卷数据,分析农村籍大学生服务乡村的意愿... 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新机遇。农村籍大学生对农村有着特殊情感,鼓励农村籍大学生服务乡村,既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又有利于乡村振兴。文章基于拓展的推拉理论认知,利用675份问卷数据,分析农村籍大学生服务乡村的意愿,检验服务乡村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籍大学生服务乡村意愿较高,但返乡就业意愿较低;服务乡村的家庭支持程度较高,人才观认知偏理性。农村籍大学生对农村发展前景、生活成本等农村拉力因素,对城市就业压力的感知、乡村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等城市推力因素,都显著增强了其服务乡村的意愿;对城市的生活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工作体面程度的感知等城市拉力因素,对农村的工资待遇、生活工作环境、工作体面程度的感知等农村推力因素,都显著抑制了其服务乡村意愿的生成。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个体因素对农村籍大学生服务乡村意愿的影响呈现差异性,中间阻碍因素城乡文化差异抑制了农村籍大学生服务乡村意愿的提升。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加强高校教育指导、加强思政课程建设等提升农村籍大学生服务乡村意愿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籍大学生 服务乡村意愿 推拉因素 个体因素 中间阻碍因素 高校教育 课程思政
下载PDF
新时代潮汕地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及效益提升研究
9
作者 卢梦凡 孙晓强 冯思愉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1期69-72,共4页
为助推新时代潮汕地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提质增效,采用文献查阅、走访调研的方式,研究潮汕地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及效益提升对策。研究表明,政府统一规划、高校引导动员及大学生自发选择促成丰富多彩的服务实践,取得丰硕的成果... 为助推新时代潮汕地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提质增效,采用文献查阅、走访调研的方式,研究潮汕地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及效益提升对策。研究表明,政府统一规划、高校引导动员及大学生自发选择促成丰富多彩的服务实践,取得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实践短期性和不可持续性、大学生认识和经验不足、获得支持和指导欠缺及存在文化不适应等突出问题。统筹推进大学生、政府、高校与社会力量的多维主体互动,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推进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实践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乡村振兴 实践 效益提升 潮汕地区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学生“三农”情怀培育:价值、困境与路径
10
作者 李文娟 熊丽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1期172-175,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青年大学生必须充当主力军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可以厚植大学生的“三农”情怀,助力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在培育大学生“三农”情怀的过...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青年大学生必须充当主力军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可以厚植大学生的“三农”情怀,助力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在培育大学生“三农”情怀的过程中会有诸多挫折和挑战,该文针对大学生易受泛娱乐化文化的冲击及学校乡土情怀教育的缺失、大学生本人的角色定位不清晰等现实问题,提出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和育人功能,健全耕读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实践基地、加大就业创业指导和培育正确的就业观念等措施来应对大学生“三农”情怀培育过程中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大学生 “三农”情怀 培育 价值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三农”情怀培育路径探究
11
作者 邱泽慧 袁野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4年第4期135-137,共3页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阐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培育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三农”情怀的重要性与价值意蕴,探索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三农”情怀精准培育的路径,从而为乡村发展...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阐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培育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三农”情怀的重要性与价值意蕴,探索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三农”情怀精准培育的路径,从而为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等农林院校 大学生 “三农”情怀 培育路径
下载PDF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三农”意识
12
作者 赵宇侠 《中国农机装备》 2024年第4期97-100,共4页
针对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三农”意识培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结合,旨在引导学生参与乡村振兴,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分析了当前涉农高职院校在“三农”意识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不足。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 针对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三农”意识培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结合,旨在引导学生参与乡村振兴,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分析了当前涉农高职院校在“三农”意识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不足。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意识培育的内在联系,提出结合两者的培育策略。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策略实施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最后,提出了未来实践和研究的建议,以期为涉农高职院校在服务“三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高职院校 服务“三农” 意识培育 乡村振兴战略 学生培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乡村定向师范生的培育困境与举措
13
作者 张鹏雪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7期135-138,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凝练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充分肯定教师为基础教育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赋予新时代教师崇高使命,为新时代乡村定向师范生的培养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审视乡村定向师范生的培养过程,存在着...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凝练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充分肯定教师为基础教育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赋予新时代教师崇高使命,为新时代乡村定向师范生的培养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审视乡村定向师范生的培养过程,存在着职业信念不坚定、培养理念向城化、培养环境离土化等现实困境。地方应用型高校应积极实施宣传动员、转变培养理念、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构筑优良培育环境与厚植乡土情怀等培育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乡村 定向师范生 培育困境 培育举措
下载PDF
“三下乡”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研究
14
作者 王若衡 《科教文汇》 2024年第20期25-28,共4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培养大学生的基层就业创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探讨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创业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存在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优化资源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培养大学生的基层就业创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探讨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创业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存在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优化资源配置、同步实践内容、深化导师体系等。研究表明,“三下乡”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提升了大学生的基层就业和创业能力,还有助于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和构建多元人脉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下乡”社会实践 大学生 基层就业与创业能力 资源配置优化
下载PDF
影响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大学生为例 被引量:35
15
作者 楼栋 郭红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127-131,共5页
运用浙江省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对影响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意愿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农村就业的意愿受到大学生的主修专业、农村就业的国家政策待遇与社会偏见压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成长、高等教育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 运用浙江省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对影响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意愿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农村就业的意愿受到大学生的主修专业、农村就业的国家政策待遇与社会偏见压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成长、高等教育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尊重大学生就业选择、号召和鼓励大学生农村就业、提高"政策待遇满意度"、增加大学生农村就业宣传力度、支持高校专业改革、加强高校与地方合作等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农村就业 浙江省
下载PDF
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现象探究:城乡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吴克明 卢同庆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7,112,共6页
近30年来农村籍大学生所占比例下降明显,这一现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主要原因在于,与城市相比,农村籍学生的升学压力更大,农村家庭教育相对成本更高,农村籍大学生就业质量却更低,以及农村家庭教育投资更偏好于交易动机而非利他动机... 近30年来农村籍大学生所占比例下降明显,这一现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主要原因在于,与城市相比,农村籍学生的升学压力更大,农村家庭教育相对成本更高,农村籍大学生就业质量却更低,以及农村家庭教育投资更偏好于交易动机而非利他动机等。提高农村籍大学生比例需要政府、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减轻农村籍大学生相对较高的升学压力、降低高等教育成本、提高就业质量、引导家庭和个人进行理性的教育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籍 大学生 教育 成本
下载PDF
农村地区“读书无用论”现象探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鹏程 司志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75-80,共6页
分析了1999年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之后,大学生面临就业风险,"读书无用论"之风又在农村地区刮起。指出其原因是教育投入成本超出了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教育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教育中不公平现象的存在。认为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分析了1999年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之后,大学生面临就业风险,"读书无用论"之风又在农村地区刮起。指出其原因是教育投入成本超出了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教育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教育中不公平现象的存在。认为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和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就业指导;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是破解此问题的3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读书无用论 大学生 就业 教育成本 教育产出
下载PDF
福建省城乡大学生身高差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海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应用可比性原则,对来自福建省5所大学506名城乡大学生的身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男女大学生身高均优于乡村大学生.遗传、运动、营养、睡眠等因素是造成城乡大学生身高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福建省 大学生 身高 城乡差异
下载PDF
源于家庭劳动: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其评价困境探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为峰 张存玉 敖娟 《中国考试》 CSSCI 2020年第8期72-78,共7页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实现多维度评价的依据之一。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差异。作为新高考"一参考"的综合素质评价,其指标的设计与实行总体而言具有城市化倾向,不利于来自农村贫困地区的弱势高...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实现多维度评价的依据之一。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差异。作为新高考"一参考"的综合素质评价,其指标的设计与实行总体而言具有城市化倾向,不利于来自农村贫困地区的弱势高中生,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城乡学生的差距。依据扎根理论,对30个大学生样本的深度访谈文本进行质性解析发现,来自农村弱势家庭的学生尽管缺乏社会教育资源,但是从家庭劳动中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品质:敢于参与社会实践、执行力强;富有责任感;坚忍不拔,具有很强的抗挫折能力;懂得感恩,体谅他人。农村弱势学生源于家庭劳动的综合素质应该在高中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得到彰显,成为促进城乡公平的指标依据。在家庭劳动的评价设计中,参与家庭劳动的评价应具有可选性,要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建议采用全人评价理念,通过多维度的材料构建小劳动者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素质评价 高考综合改革 农村学生 家庭劳动 教育公平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高考招生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倾斜政策透视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亚群 张智玲 《考试研究》 2014年第1期3-8,共6页
经济教育变革引发的高考招生区域失衡与生源阶层差距扩大,是实施向中西部贫困地区高考招生倾斜政策的直接动因。本文分析此项政策的目标定位、实施影响及面临的问题,提出配套改革建议。主要包括:切实贯彻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确保... 经济教育变革引发的高考招生区域失衡与生源阶层差距扩大,是实施向中西部贫困地区高考招生倾斜政策的直接动因。本文分析此项政策的目标定位、实施影响及面临的问题,提出配套改革建议。主要包括:切实贯彻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确保高考招生专项计划选拔的公平公正;改善中西部贫困地区就业条件,减少人才外流;协调"异地高考"等改革举措以及继续调整部属院校招生属地倾斜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 招生政策 中西部贫困地区 农村生源 专项计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