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精神 被引量:6
1
作者 洛边木果 何刚 罗文华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8-42,共5页
支格阿鲁是云、贵、川各地彝区普遍流传的一位被神化了的彝族古代英雄,是整个彝族族群认同的一位伟大祖先。历史、谱牒及天文历算等古文献中的支格阿鲁是一位集天文历算家、毕摩和君王为一身的具有非凡本领的伟大英雄人物,这是支格阿鲁... 支格阿鲁是云、贵、川各地彝区普遍流传的一位被神化了的彝族古代英雄,是整个彝族族群认同的一位伟大祖先。历史、谱牒及天文历算等古文献中的支格阿鲁是一位集天文历算家、毕摩和君王为一身的具有非凡本领的伟大英雄人物,这是支格阿鲁文化精神的基础和雏形。在长期流传中彝族人民根据自己的愿望把支格阿鲁塑造成一位能征服一切的神话英雄人物,从而形成和发展了支格阿鲁文化精神。支格阿鲁文化精神在当今彝族文化先锋精神中得到了重铸与张扬,被赋予新时代的文化内涵。支格阿鲁文化精神是一种自尊、自强而积极进取的民族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支格阿鲁 神话英雄 文化精神.
下载PDF
鲁艺美术部在东北的历史沿革(1946—1953)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岩岩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300-304,共5页
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延安鲁艺)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1945年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根据中央决定迁到东北办学。1948年改称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简称东北鲁艺),先后在沈阳、哈尔滨等地办学。延安鲁艺在抗日战争年... 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延安鲁艺)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1945年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根据中央决定迁到东北办学。1948年改称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简称东北鲁艺),先后在沈阳、哈尔滨等地办学。延安鲁艺在抗日战争年代走过自己光辉的历程。东北鲁艺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也走过自己光辉的历程。鲁艺美术部在东北的8年时间里,继承鲁艺传统,弘扬鲁艺精神,在战争中成长,在硝烟中壮大,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为我党的文艺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东北的文化艺术史册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鲁艺 东北鲁艺 鲁艺精神 美术
下载PDF
心脑共主神明之理论体系建构探讨 被引量:19
3
作者 肖倩 张光霁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6-8,12,共4页
基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之"神明藏于脑,发于心"的创见,探讨心脑共主神明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应用,提高其临床指导意义。首先,从中医理、法、方、药四方面梳理《医学衷中参西录》对心脑共主神明学说的理论阐述。其次,以现... 基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之"神明藏于脑,发于心"的创见,探讨心脑共主神明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应用,提高其临床指导意义。首先,从中医理、法、方、药四方面梳理《医学衷中参西录》对心脑共主神明学说的理论阐述。其次,以现代医学对心、脑生理病理的研究及临床案例佐证心脑共主神明学说的合理性。最后,尝试将心脑共主神明学说与中医藏象理论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中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锡纯 心脑共主神明 理法方药 中医理论体系
下载PDF
鲁艺精神培育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丁楠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35-139,共5页
鲁艺精神是在战火和革命的洗礼中孕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当前艺术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和新任务,艺术院校要深刻认识到鲁艺精神的育人价值,不断拓展鲁艺精神融入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路径渠道,进一步推动艺... 鲁艺精神是在战火和革命的洗礼中孕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当前艺术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和新任务,艺术院校要深刻认识到鲁艺精神的育人价值,不断拓展鲁艺精神融入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路径渠道,进一步推动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更好地培育新时代文艺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艺精神 艺术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文化在历史与现实中应用的现象研究(一)——秦汉之际文学主题与文化精神的变迁 被引量:1
5
作者 詹晓娟 《宜宾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45-148,共4页
秦汉之际 ,是中华文明发展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 ,先秦群雄争霸 ,与之相应 ,在文化精神领域则是百家争鸣。随着秦的统一 ,政治上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文化精神的统一也就势在必行 ,作为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的文学 ,在主题上也必然随... 秦汉之际 ,是中华文明发展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 ,先秦群雄争霸 ,与之相应 ,在文化精神领域则是百家争鸣。随着秦的统一 ,政治上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文化精神的统一也就势在必行 ,作为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的文学 ,在主题上也必然随着这一变化而变化。在这一变化中 ,汉初有两个人物起了重要作用 ,他们就是陆贾和贾谊 ,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分析 ,他们论述了儒、道思想的切实可行性 ,为董仲舒“废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观点开了先河 ,也为中华文化精神特质的形成 ,作了缜密的选择取舍 ,在此后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流变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主题 文化精神 陆贾 贾谊
下载PDF
论云南武定彝文《指路经》及其文化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国祥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6-79,共4页
《指路经》主要用于呗耄为亡灵指引道路进入祖先居住的地方。武定彝文《指路经》内容分为:刚死去的亡灵无归属感、祭祀亡灵、呗耄指引亡灵到达祖先发祥地,以及告诫亡灵在奔赴祖先圣地的路途中所要注意等问题。武定《指路经》展现了彝族... 《指路经》主要用于呗耄为亡灵指引道路进入祖先居住的地方。武定彝文《指路经》内容分为:刚死去的亡灵无归属感、祭祀亡灵、呗耄指引亡灵到达祖先发祥地,以及告诫亡灵在奔赴祖先圣地的路途中所要注意等问题。武定《指路经》展现了彝族先民的世界观和其宗教文化观等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武定 《指路经》
下载PDF
鲁艺艺术教育的历史叙事与规律性阐释研究
7
作者 高扬 季恵斌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8-184,共7页
文化繁荣是民族振兴的标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高等艺术教育作为培养文艺工作者的阵地,责任重大。诞生于抗战烽火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高等艺术院校,这里曾走出... 文化繁荣是民族振兴的标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高等艺术教育作为培养文艺工作者的阵地,责任重大。诞生于抗战烽火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高等艺术院校,这里曾走出过一大批新中国文艺建设的骨干,诞生了众多流传于世的经典作品。鲁艺的艺术教育规律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值得当下的高等艺术教育借鉴、参照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艺精神 艺术教育 立德树人 善巧教化
下载PDF
时代歌声的典范——劫夫音乐创作的人民性探究
8
作者 李明月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0-75,共6页
劫夫是时代歌声的典范,是人民的音乐家,他为中国的音乐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新形势下,文艺工作者作为时代的先锋要为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努力,有必要对劫夫音乐创作思想的人民性进行... 劫夫是时代歌声的典范,是人民的音乐家,他为中国的音乐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新形势下,文艺工作者作为时代的先锋要为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努力,有必要对劫夫音乐创作思想的人民性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为发扬劫夫音乐的典范精神,继承延安鲁艺精神,创作和演绎出更新、更美的时代歌声,反映伟大时代的精神风貌,是新时期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劫夫 时代歌声典范 音乐创作思想 音乐创作手法 鲁艺精神传承
下载PDF
鲁艺精神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9
作者 宫妮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5-79,共5页
鲁艺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专业艺术类院校。沈阳音乐学院作为延安时期鲁艺的延续,依旧将“紧张、严肃、刻苦、虚心”作为校训一代代薪火相传,至今仍在影响指导着中国艺术的发展道路。鲁艺作为培养优秀的有艺术修养和战斗精... 鲁艺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专业艺术类院校。沈阳音乐学院作为延安时期鲁艺的延续,依旧将“紧张、严肃、刻苦、虚心”作为校训一代代薪火相传,至今仍在影响指导着中国艺术的发展道路。鲁艺作为培养优秀的有艺术修养和战斗精神的音乐家的摇篮,将声乐艺术进行了全方位发展,让鲁艺的音乐带有丰富的艺术元素和精神价值。本文以鲁艺精神为主要脉络,以声乐教学为媒介进行价值研究,总结出70多年前提出的艺术方针同样符合当今时代要求,加速推动声乐人才培养的进程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艺精神 声乐教学 价值研究
下载PDF
浅阅读时代的深写作——论吕翼都市题材小说批判精神
10
作者 艾自由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2期24-28,32,共6页
吕翼都市题材小说从主题的深开掘、涉及的多领域、写作的高技巧等方面,体现出了批判精神。
关键词 吕翼 城市题材小说 批判精神 特色
下载PDF
从黄土地到黑土地的生华与结果——“鲁艺精神”在东北美术界的延续 被引量:5
11
作者 孟璇 《理论界》 2019年第4期80-87,共8页
1936年到1948年3月间,在非常艰苦的战争年代,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先后创办了包括鲁迅艺术文学院在内的二十余所学校,并培育出了光耀千秋的延安精神。在这种精神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引领下,经过战火的洗礼与艰... 1936年到1948年3月间,在非常艰苦的战争年代,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先后创办了包括鲁迅艺术文学院在内的二十余所学校,并培育出了光耀千秋的延安精神。在这种精神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引领下,经过战火的洗礼与艰辛岁月的考验,"鲁艺精神"蕴育而出。"鲁艺精神"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新中国成立初期及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对东北美术界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其对社会的影响,也超出了艺术本身的价值,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与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艺精神 东北画派 历史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