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eet Space in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彭鹏 刘丽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0年第11期1-5,共5页
With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ive,the study analyzed street space in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m,structure and culture,hoping to... With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ive,the study analyzed street space in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m,structure and culture,hoping to find some methods and laws that could be served as th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living environment in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 china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STREET SPACE
下载PDF
Slope runoff study in situ using rainfall simulator in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 China
2
作者 于静洁 杨聪 +4 位作者 刘昌明 宋献方 胡珊珊 李发东 唐常源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Simulated rainfall is a valid tool to examine the runoff generation on the slope.13 simulated rainfall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rainfall intensities and durations are completed in a 5 m ×10 m experimental plot ... Simulated rainfall is a valid tool to examine the runoff generation on the slope.13 simulated rainfall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rainfall intensities and durations are completed in a 5 m ×10 m experimental plot in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 China.Simultaneously,rainfall,surface runoff,soil-layer flow,mantel-layer flow and soil moisture are monitored respectively.From the results,it is found that the hydrographs in all layer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pid rise and fall.The recessions of surface flow and soil-layer flow are much faster than that of mantel-layer flow.Surface flow,the main contributor,makes up more than 60% of the total runoff in the study area.It even exceeds 90% in the cases of high intensity rainfall events.Runoff coefficient(ratio of total runoff to rainfall amount)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rainfall amount,rainfall intensity and antecedent soil moisture,and the relationship can be well expressed by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function α = 0.002P + 0.182i + 4.88Wa-0.821.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rainfall intensity and the lag time of three flows(surface runoff,soil-layer flow and mantel-layer flow) is shown to be exponential.Then,the result also shows that the recession constant is 0.75 for surface runoff,is 0.94 for soil-layer and mantel-layer flow in this area.In this study area,the dominant infiltration excess runoff is simulated by Horton model.About 0.10 mm/min percolation is observ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rainfall intensities,therefore the value is regarded as the steady infiltration rate of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ulated rainfall slope plot runoff generation process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 china
下载PDF
五种气候生产力模型在华北土石山区的适用性分析
3
作者 江睿 郑艺伟 +3 位作者 桑玉强 孙守家 张劲松 段志强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4期363-373,共11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陆地植物的净固碳量,对于全球碳估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华北土石山区作为中国林业工程重点区域,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准确估算该地区NPP大小及其变化特征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具有...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陆地植物的净固碳量,对于全球碳估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华北土石山区作为中国林业工程重点区域,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准确估算该地区NPP大小及其变化特征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河南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980-2020年气候数据,利用Miami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Chikugo模型、朱志辉模型及周广胜模型共5种气候生产力模型估算,分析NPP的变化趋势,运用随机森林算法探讨NPP影响因素,并以区域MODISNPP数据为标准进行评价,以探究适合估算该地区NPP的气候生产力模型。结果表明:(1)华北土石山区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05℃×a^(-1)、0.04℃×a^(-1)、0.05℃×a^(-1)和1.58mm×a^(-1);年平均太阳辐射和平均相对湿度则呈下降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46MJ×m^(-2)×a^(-1)和0.17个百分点×a^(-1)。(2)采用5种模型计算的华北土石山区NPP均呈上升趋势,但NPP值存在差异,变化范围在739.35~958.48gC×m^(-2)×a^(-1),均值为862.19gC×m^(-2)×a^(-1)。其中Miami模型估算值最大(958.48gC×m^(-2)×a^(-1)),周广胜模型估算值最小(739.35gC×m^(-2)×a^(-1))。(3)随机森林算法表明,降水是影响该地区NPP的关键因子。适用性分析显示,周广胜模型估算值与MODIS NPP最接近,其相对误差、RMSE和MAE分别为1.45%、451.05gC×m^(-2)×a^(-1)和446.03gC×m^(-2)×a^(-1),且相关系数最大(0.49)。综上可知,周广胜模型更适宜该地区的NPP估算,在使用气候生产力模型估算华北土石山区NPP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周广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生产力模型 华北土石山区 MODISNPP 气候因子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分配特征
4
作者 胡蕾 贾剑波 +3 位作者 闫文德 王一帆 吴瑞乔 陈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8,共8页
【目的】通过对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特征和环境驱动因素的研究,揭示夜间液流组分拆分特征,探讨夜间液流的组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茎干补水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为华北土石山区水资源和水源涵养林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通过对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特征和环境驱动因素的研究,揭示夜间液流组分拆分特征,探讨夜间液流的组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茎干补水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为华北土石山区水资源和水源涵养林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北土石山区的油松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径阶大小选取18棵样树,在2014年生长季运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技术(TDP)持续观测夜间液流,结合称重式蒸渗仪和自制微型蒸渗仪来计算蒸腾量,解析夜间液流的去向;并进行夜间液流与土壤含水量、大气温度、湿度及光合有效辐射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以确定主要驱动因素。【结果】在6—9月典型晴天,夜间液流速率都呈逐渐降低趋势,18:00—24:00的夜间液流速率高于00:00—05:00,夜间液流主要用于对白天失水过多的茎干进行补水,以至于在24:00时油松茎干储水量基本达到饱和,因此,00:00—05:00夜间液流速率趋于稳定;油松夜间液流用于茎干补水的比例(95.34%)显著高于用于夜间蒸腾量的比例(4.66%);油松夜间茎干补水量与饱和水汽压差呈极显著正相关(R^(2)=0.793,P<0.01),而对土壤含水量变化响应不敏感(R^(2)=0.105,P>0.05),表明夜间液流主要受饱和水汽压影响。【结论】华北土石山区的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随着夜间时间的进行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绝大部分的夜间液流用于夜间茎干补水,在气象因子中,饱和水汽压是驱动夜间茎干补水及夜间液流的重要因子(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液流 分配特征 茎干补水 夜间蒸腾 华北土石山区
下载PDF
北方土石山区薄土坡耕地石坎反坡阶措施减流减沙效益分析
5
作者 姜宇 程宏远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5-62,共8页
为解决我国北方土石山区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通过布设标准径流小区来研究石坎反坡阶措施的水土保持综合效果。结果表明:石坎反坡阶措施对于坡耕地水土流失调控效果显著,该措施相较于等高耕作措施,坡面径流削减率和泥沙削减率分别达... 为解决我国北方土石山区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通过布设标准径流小区来研究石坎反坡阶措施的水土保持综合效果。结果表明:石坎反坡阶措施对于坡耕地水土流失调控效果显著,该措施相较于等高耕作措施,坡面径流削减率和泥沙削减率分别达到68.57%和94.29%;石坎反坡阶措施在提高坡面土壤水分含量、提高坡面水分分布均匀度方面能够发挥出良好的作用,该措施相较于等高耕作措施,坡面总体土壤水分含量提高了7.78%;石坎反坡阶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坡耕地的农作物产量,相较于常规等高耕作措施,玉米产量提高了12.69%。石坎反坡阶的设计及作用效果研究,丰富了我国北方土石山区薄土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治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坎反坡阶 薄土坡耕地 水土流失 北方土石山区 径流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典型人工林空气负离子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家兴 蒋丽娅 +4 位作者 高峻 贾长荣 李剑侠 桑玉强 张劲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69,共9页
[目的]探究华北土石山区典型人工林生长季与非生长空气负离子(NAI)的变化特征以及其影响因子的差异性,为揭示该地区不同季节影响NAI浓度的环境因子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空气... [目的]探究华北土石山区典型人工林生长季与非生长空气负离子(NAI)的变化特征以及其影响因子的差异性,为揭示该地区不同季节影响NAI浓度的环境因子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空气负离子、PM2.5、PM10和气象数据,分析该地区生长季与非生长季栓皮栎和侧柏的NAI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森林模型(RF)比较了影响NAI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其重要性得分。[结果]生长季栓皮栎人工林NAI浓度日内变化呈单峰曲线,非生长季则不明显。生长季和非生长季侧柏人工林NAI浓度日内变化均呈单峰变化趋势,但峰值大小差异较大;观测期栓皮栎人工林平均NAI浓度(740.32 ion·cm^(−3))>侧柏(703.74 ion·cm^(−3))(p<0.01),其中,生长季栓皮栎人工林日均NAI浓度(858.94 ion·cm^(−3))>侧柏(724.33 ion·cm^(−3))(p<0.01);非生长季侧柏人工林日均NAI浓度(683.16ion·cm^(−3))>栓皮栎(621.70 ion·cm^(−3))(p<0.01);生长季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饱和水汽压亏缺(VPD)、光合有效辐射(PAR)等气象因子均高于非生长季,而颗粒物(PM2.5、PM10)表现为非生长季高于生长季,且同时期PM10浓度>PM2.5浓度,风速(WS)生长季与非生长季差异不明显;随机森林模型显示,生长季影响栓皮栎和侧柏人工林NAI浓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VPD、PAR和WS,其重要性得分分别为20.22、15.08、14.71和25.08、16.76、16.49;非生长季影响栓皮栎人工林NAI浓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PM2.5、WS和PM10,其重要性得分分别为33.36、17.58和14.28,影响侧柏人工林NAI浓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WS、PM2.5和PM10,其重要性得分分别为17.51、15.89和14.62。[结论]华北土石山区生长季栓皮栎与侧柏NAI浓度日内变化均呈单峰曲线,非生长季栓皮栎NAI浓度变化不明显,而侧柏呈单峰曲线。栓皮栎和侧柏人工林NAI浓度差异显著,其中,生长季人工林的NAI浓度栓皮栎>侧柏,非生长季人工林的NAI浓度侧柏>栓皮栎,观测期内栓皮栎NAI浓度高于侧柏NAI浓度。影响该地区典型人工林NAI浓度的环境因子季节差异明显,生长季主要的环境因子是VPD和PAR,而非生长季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颗粒物和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土石山区 典型人工林 空气负离子 随机森林模型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荆条潜在蒸散量及作物系数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蒋丽娅 张家兴 +3 位作者 程向芬 高峻 桑玉强 张劲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59,共10页
[目的]研究荆条灌丛的潜在蒸散量及作物系数变化趋势,为半干旱区水资源管理及植被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观测站2021年5—10月份的蒸渗仪数据、逐日气象数据、荆条叶面积指数(LAI)及新梢生长量数据,... [目的]研究荆条灌丛的潜在蒸散量及作物系数变化趋势,为半干旱区水资源管理及植被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观测站2021年5—10月份的蒸渗仪数据、逐日气象数据、荆条叶面积指数(LAI)及新梢生长量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分析生长状况基本一致、水分充足条件下的荆条不同生育期的潜在蒸散量、作物系数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生长指标的关系。[结果](1)在荆条生育期内,ET0值整体呈下降趋势,5、6月份较高,7月份后开始下降,ET0总值为630.86 mm,日均值为3.43 mm·d^(-1)。(2)荆条生育期内荆条灌丛的潜在蒸散量呈抛物线式变化,表现为开花期最大,总值为336.26±18.19 mm,日均值为5.51±0.30 mm·d^(-1);结果期和展叶期次之,落叶期最小,总值为41.57±3.61 mm,日均值为1.98±0.17 mm·d^(-1);整个生育期的总值为716.47±40.21 mm,日均值为3.89±0.22 mm·d^(-1)。(3)荆条灌丛LAI和新梢生长量在5、6月增长较快,之后变缓。其中LAI在8月达到最大值(2.93±0.07),之后开始下降,10月降为最小值(1.63±0.08)。新梢在5月增长量最大,为6.85±0.25 cm,10月基本停止生长。(4)荆条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结果期最大(1.45±0.22),开花期次之(1.25±0.13),展叶期(0.98±0.05)和落叶期(0.95±0.14)最小,整个生育期平均为1.28±0.16。作物系数与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决定系数R2为0.736,与新梢生长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土石山区 参考作物蒸散量 荆条 潜在蒸散量 作物系数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基于改进RUSLE模型的西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评价——以湖南省龙山县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龙思佳 汤媛媛 +4 位作者 戴亮亮 乔双 樊旺东 佘雄 孔巍巍 《华南地质》 CAS 2023年第4期704-712,共9页
本文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引入归一化山地植被指数(NDMVI),改进RUSLE模型中的植被管理因子C,得到改进的RUSLE模型,并利用其对湖南省龙山县2000~2020年的土壤侵蚀进行估算,旨在快速、科学地评价研究区水土流失变化情况,为以龙山县为代表... 本文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引入归一化山地植被指数(NDMVI),改进RUSLE模型中的植被管理因子C,得到改进的RUSLE模型,并利用其对湖南省龙山县2000~2020年的土壤侵蚀进行估算,旨在快速、科学地评价研究区水土流失变化情况,为以龙山县为代表的西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2000年的NDMVI数值范围较均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加了0.3158,2020年的NDMVI数值较NDVI增加了0.2076,增加幅度均较大,这说明NDMVI区分地物的能力更强,具有较强地消除复杂地形影响的能力。通过影像对比,可以看出NDMVI区分地物的能力要优于NDVI,提取城镇用地、水体等地物的精度更高,尤其在地形起伏地区以及山坡的阴影地区,能更好地反演植被覆盖管理因子。基于山地植被指数修正的植被覆盖管理因子C可以更准确地区分地物,尤其是在地形起伏和山坡阴影地区。该方法能有效地运用于西南土石山区的水土流失监测和评价,实现动态变化的快速定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RUSLE NDMVI 植被覆盖管理因子 西南土石山区
下载PDF
华北石质山区刺槐人工林的土壤呼吸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4 位作者 王鹤松 高峻 任庆福 贾长荣 任迎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4,共7页
2006年1—12月,利用Li-8100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及AR5土壤温度湿度自动观测系统观测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及湿度,分析华北石质山区35年生刺槐林土壤呼吸速率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刺槐林土壤呼吸速率日内变化特征不... 2006年1—12月,利用Li-8100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及AR5土壤温度湿度自动观测系统观测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及湿度,分析华北石质山区35年生刺槐林土壤呼吸速率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刺槐林土壤呼吸速率日内变化特征不明显,但日际及季节变化明显,全年呈现出单峰变化趋势,且与土壤温度的日际及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1—3月土壤呼吸速率较低,日际变化略有波动,从4月开始逐渐上升,直至7月达到最大值,而后开始逐渐下降,直至11月约降低至1—3月时的水平,并保持到12月。全年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为2.50μmol·m-2s-1,主要生长季(4—10月)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高于非主要生长季(1、2、11及12月),二者分别为3.63与0.90μmol·m-2s-1。2)刺槐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表层0cm、地下5、10、15和20cm深度处土壤温度都存在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p<0.01),且与土深20cm处温度的相关性最好。上述不同深度处的Q10值分别是2.20、2.28、2.34、2.40和2.48。3)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石质山区 刺槐人工林 土壤呼吸
下载PDF
典型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过程——以粤北岩溶山区为例 被引量:36
10
作者 李森 魏兴琥 +4 位作者 张素红 李红兵 王明刚 罗红波 王金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4-684,共11页
中国南方岩溶区是土地石漠化广为发生发展的脆弱生态区域。运用面上调查、定位观测和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粤北岩溶山区为例,从地表生态过程的角度对土地石漠化过程进行解析、研究。在轻度石漠化向极重度石漠化发展的过程中,仅2-3 a... 中国南方岩溶区是土地石漠化广为发生发展的脆弱生态区域。运用面上调查、定位观测和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粤北岩溶山区为例,从地表生态过程的角度对土地石漠化过程进行解析、研究。在轻度石漠化向极重度石漠化发展的过程中,仅2-3 a,植被就从灌草混合群落退化为草本群落,物种减少76%,植被盖度降低87.2%;土壤侵蚀量逐渐加大,土壤物质不断流失和丢失,土层变薄,侵蚀模数呈10多倍、数10倍增加。岩溶坡面特殊的水文过程和水循环模式,使石漠化土地上"四水"转化迅速。随着石漠化程度加重,地表水和壤中水流失量加大,石灰岩脉动式"生长"速度加快,使基岩裸露率由30%—50%增至90%以上,最终导致土壤粗化,养分减少,生物生产量减少89%甚至更多。这表明,土地石漠化过程是由植被退化丧失过程、土壤侵蚀过程、地表水流失过程、碳酸盐岩溶蚀侵蚀过程和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过程相互联系、组合而成的土地退化过程,也是岩溶山区土地生态系统演变为石质荒漠系统的地表生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石漠化过程 面上调查 观测与模拟试验 地表生态过程 粤北岩溶山区
下载PDF
华北山区坡地产流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杨聪 于静洁 +4 位作者 刘昌明 宋献方 胡堃 李发东 唐常源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21-1028,共8页
人工模拟降雨是研究坡地产流规律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华北石质山区东台沟流域的5m×10m的坡面径流小区中,进行了13场不同雨强和历时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并同步监测了降雨、地表径流、壤中流、风化带出流和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各层... 人工模拟降雨是研究坡地产流规律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华北石质山区东台沟流域的5m×10m的坡面径流小区中,进行了13场不同雨强和历时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并同步监测了降雨、地表径流、壤中流、风化带出流和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各层出流过程均呈现起涨与回落迅速的特点;相比较而言,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退水很快,而风化带出流的退水则相对缓慢。地表径流量是研究小区内总径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占了总径流量的60%以上,在大雨强下甚至能超过90%。径流系数主要受雨强、降雨量、土壤前期含水量的影响,它们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式为琢=0.002P+0.182i+4.88Wa-0.821。地表径流、壤中流、风化带的出流滞时与降雨强度均符合幂函数关系。可将退水常数分为2层,计算得到地表径流退水常数为0.75,壤中流和基岩风化带出流的退水常数为0.94;研究区主要以超渗产流方式为主,可以用Horton模型来描述,在不同雨强下均监测到了约0.10mm/min的深层渗漏,该值可以认为是该区的稳定入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华北山区 坡地 产流规律
下载PDF
北京市红门川流域森林植被/土地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 被引量:12
12
作者 朱丽 秦富仓 +1 位作者 姚云峰 余新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287-4294,共8页
根据北京市红门川流域原有1∶1万土地利用图,结合流域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4期遥感影像,在GIS支持下,得到4期土地利用图,采用ArcView分析获得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利用研究区逐日降水量和径流量数据,从年径流量、汛期(6-9月... 根据北京市红门川流域原有1∶1万土地利用图,结合流域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4期遥感影像,在GIS支持下,得到4期土地利用图,采用ArcView分析获得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利用研究区逐日降水量和径流量数据,从年径流量、汛期(6-9月份)径流量和单次径流量3个层次,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时期的水文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具有显著影响。2001-2005年植被条件较好的土地利用较1990-1995年和1996-2000年产流有所减少,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下降了70%以上。不同土地利用在相同降水条件下的产流仅在生长季节具有明显差异,也就是说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流的影响具有季节性,在枯水季节无显著影响。2001-2006年的单次产流均小于1990-1995和1996-2000年的单次产流,仅为前期的1/3,降水利用率提高,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响应 森林植被/土地覆被 华北土石山区
下载PDF
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被引量:35
13
作者 李秀彬 马志尊 +2 位作者 姚孝友 景可 朱会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9-15,共7页
北方土石山区现有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13.49万km2,其中水蚀面积约占95%,水蚀区虽以轻度侵蚀为主,但水土流失仍然是该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制约山区经济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的水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加强区域水土... 北方土石山区现有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13.49万km2,其中水蚀面积约占95%,水蚀区虽以轻度侵蚀为主,但水土流失仍然是该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制约山区经济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的水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加强区域水土保持已成为区域发展的迫切要求。北方土石山区的水土保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更加关注坡耕地改造、"坡林地"水土保持、"节水型"措施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依据自然地带性规律、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北方土石山区可分为8个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区,各区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治理对策 北方土石山区
下载PDF
华北石质山区油松林对降水再分配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胡珊珊 于静洁 +1 位作者 胡堃 金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51-1757,共7页
森林通过降水再分配过程影响着流域的水量平衡和物质循环。根据2005-2008年汛期华北石质山区主要造林树种油松林的林外降雨、穿透降雨、树干径流定位观测数据,探讨了人工油松林对降雨再分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期间32场次降雨过... 森林通过降水再分配过程影响着流域的水量平衡和物质循环。根据2005-2008年汛期华北石质山区主要造林树种油松林的林外降雨、穿透降雨、树干径流定位观测数据,探讨了人工油松林对降雨再分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期间32场次降雨过程中油松林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平均值分别为8.67,0.11,1.07mm;透过率,树干径流率和林冠截留率分别为82.18%(57.74%-87.55%),1.07%(0.22%-2.07%),16.75%(11.01%-42.07%)。油松林冠层穿透降雨量、树干径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均与林外降雨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R2=0.995,R2=0.907,R2=0.855),根据回归方程,当林外降雨量大于0.3mm时,可发生穿透降雨,当林外降雨量大于3.51mm时,可发生树干径流;林冠截留率与林外降雨呈双曲线衰减趋势,回归方程为y=12.091+55.537/(x+0.426)(N=32,R2=0.685)。典型次降雨再分配过程表明,林冠不仅在量上对降雨进行再分配,还在时程上进行了再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石质山区 油松林 降水再分配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不同林分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鲁绍伟 陈吉虎 +4 位作者 余新晓 刑文发 鲁少波 王玉华 王攀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7-80,84,共5页
在调查北京八达岭林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及其混交林生长量、土壤理化性质、水源涵养能力、病虫害的基础上,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关系。结果表明,混交林比纯林具有更好的生长量,土壤理化性质得到进... 在调查北京八达岭林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及其混交林生长量、土壤理化性质、水源涵养能力、病虫害的基础上,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关系。结果表明,混交林比纯林具有更好的生长量,土壤理化性质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另外,混交林还能够提高林分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采用混交的方式为:1行刺槐3行侧柏循环混交,刺槐株数不超过1/4。本项研究以期对北京市森林健康经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土石山区 刺槐 侧柏 混交林 结构与功能.
下载PDF
华北陆块北部燕山地区中元古代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运强 陈海燕 +5 位作者 李先 魏文通 张振利 许洪才 刘增校 彭芊芃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1-360,共10页
华北陆块北部燕山地区广泛发育侵位于下马岭组的一套辉绿岩岩床.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燕山地区辉绿岩以高TiO2(1.70%~4.29%),低Al2O3(11.33%~14.98%)和低MgO(4.17%~5.86%),以及Na2O>K2O为特征,属大陆拉斑玄武岩系列... 华北陆块北部燕山地区广泛发育侵位于下马岭组的一套辉绿岩岩床.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燕山地区辉绿岩以高TiO2(1.70%~4.29%),低Al2O3(11.33%~14.98%)和低MgO(4.17%~5.86%),以及Na2O>K2O为特征,属大陆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元素特征显示,ΣREE总量较高,LREE明显富集,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配分曲线右倾,无明显Eu异常.结合Zr-Y、Zr-Nd、Zr/Y-Zr、Ti/100-Zr-Y×3、Ta/Hf-Th/Hf及Nb/Zr-Th/Zr等图解综合分析认为:该辉绿岩岩浆源自过渡性地幔,形成于华北陆块北部中元古代晚期的板内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绿岩 地球化学 中元古代 华北陆块 燕山地区
下载PDF
北方土石山区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明礼 杨浩 +2 位作者 邹军 徐良将 隋志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8-221,共4页
沂蒙山区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土石山区,当地土壤由片麻岩、砂岩发育而来,质地疏松易流失,目前缺乏对土壤侵蚀监测的长期观测数据。以山东省沂蒙山区某一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37Cs示踪技术与杨氏土壤侵蚀等模型,对该流域坡耕地与非耕地的... 沂蒙山区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土石山区,当地土壤由片麻岩、砂岩发育而来,质地疏松易流失,目前缺乏对土壤侵蚀监测的长期观测数据。以山东省沂蒙山区某一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37Cs示踪技术与杨氏土壤侵蚀等模型,对该流域坡耕地与非耕地的土壤侵蚀速率进行了初步估算,坡耕地土壤侵蚀速率5 961.6 t/km2.a,坡地非耕地侵蚀速率2 530.5 t/km2.a,并探讨了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研究流域土壤侵蚀严重,土壤侵蚀量大的区域,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含量相对较低,而土壤全磷含量变化和缓,总体上土壤质量状况较差。该研究对我国北方土石山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壤质量 137Cs示踪技术 北方土石山区
下载PDF
雨强对华北土石山区坡面侵蚀及其颗粒富集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薛孟君 马岚 +3 位作者 张栋 梅雪梅 孙一惠 陈佩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7,共7页
为研究雨强对华北土石山区坡面侵蚀过程和泥沙颗粒分布规律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华北土石山区2种典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在4种雨强(30,60,90,120mm/h)条件下,分析了径流的变化过程和侵蚀泥沙的颗粒组成及其颗粒富集率的变化... 为研究雨强对华北土石山区坡面侵蚀过程和泥沙颗粒分布规律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华北土石山区2种典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在4种雨强(30,60,90,120mm/h)条件下,分析了径流的变化过程和侵蚀泥沙的颗粒组成及其颗粒富集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雨强从30mm/h增大至120mm/h,黄土性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的产流时间均逐渐减小,分别缩短了79%和85%;(2)在60,90,120mm/h雨强条件下,黄土性褐土的径流强度和泥沙浓度均随降雨时间先减小后增大,而后趋于稳定状态,石灰性褐土仅在120mm/h雨强条件下出现相似规律;(3)当雨强从30mm/h增大至120mm/h,黄土性褐土泥沙流失朝粗颗粒化发展,侵蚀泥沙的砂粒和粗粉粒含量分别增加了86%和21%,而石灰性褐土的变化不明显;(4)在降雨初始阶段,粒径较小的黏粒和细粉粒明显富集,而粒径较大的粗粉粒和砂粒不易流失,但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不同粒径泥沙颗粒的富集率趋于1,这种现象在大雨强下表现得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华北土石山区 雨强 侵蚀泥沙 富集率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公路边坡常见植物根系地下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19
作者 徐洪雨 王英宇 +1 位作者 宋桂龙 韩烈保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2期51-58,共8页
以京承高速公路(三期)边坡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全挖法,调查研究华北土石山区公路边坡常见植物根系地下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木本植物根系的总根长和总干质量远远大于草本植物;2)在不同土层,随着地下深度的加深,木本植物的根长和根... 以京承高速公路(三期)边坡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全挖法,调查研究华北土石山区公路边坡常见植物根系地下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木本植物根系的总根长和总干质量远远大于草本植物;2)在不同土层,随着地下深度的加深,木本植物的根长和根干质量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而草本植物沙打旺和紫花苜蓿的则逐渐升高,草本植物高羊茅的根系集中分布在垂直坡面的地下10 cm范围内;3)植物总根长的比较结果为胡枝子>刺槐>紫穗槐,高羊茅>沙打旺>紫花苜蓿;木本植物刺槐和紫穗槐以粗根的根长比例最大,胡枝子细根的根长比例最大,草本植物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粗根的根长比例最大,高羊茅细根的根长比例最大;4)随着地下深度的加深,刺槐、紫穗槐、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的主根与边坡夹角逐渐变小,最终贴着岩面顺势向下生长,遇到岩面后会改变其生长方向或扎入岩缝生长;5)高羊茅须根与边坡的夹角约为10°,基本为沿着坡面向下生长,胡枝子无明显主根,地下分布深度较浅,以茎干为中心向坡面四周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边坡 植物根系 地下分布 华北土石山区
下载PDF
太行山区水循环及其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 被引量:20
20
作者 宋献方 李发东 +3 位作者 刘昌明 唐常源 张秋英 张万军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8-408,498,共12页
山区水循环研究不仅对山区本身,对与其相连的山前平原地下水的补给也具有重要意义。太行山区作为华北平原的重要水源补给区,其水循环现状以及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研究尚少,许多机理还不明确。研究通过阐述山区水循环过程与机理,结合... 山区水循环研究不仅对山区本身,对与其相连的山前平原地下水的补给也具有重要意义。太行山区作为华北平原的重要水源补给区,其水循环现状以及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研究尚少,许多机理还不明确。研究通过阐述山区水循环过程与机理,结合地处太行山中段的牛家庄实验流域的实例研究,对太行山区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过程进行了分析。2004年4—11月的研究结果表明,牛家庄流域对山前的侧向补给量为1.53×106m3,补给系数(补给总量/降水总量)为0.242。流域的下游补给系数最大,中游次之,上游最小。最后,用概念模型对太行山区流域水循环机制和山前侧向补给的机理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文 山区水循环 地下水补给 太行山 华北平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