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dressing Japan’s disposal of nuclear-contaminated wa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1
作者 Yen-Chiang Chang Xiaonan Zhao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The discharge of nuclear-contaminated water containing radionuclides into the ocean by Japan will lead to its integration into the entire ecosystem through processes of circulation and biomagnification,eventually ente... The discharge of nuclear-contaminated water containing radionuclides into the ocean by Japan will lead to its integration into the entire ecosystem through processes of circulation and biomagnification,eventually entering the human body via the food chain.This poses a substantial risk of irreversible damage to both the ecosystem and human health,a situation that will worsen with the ongoing discharge of such water.The respect and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represent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and safeguarding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is a substantial obligation that states must undertake in accordance with both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law.Since the Fukushima nuclear disaster,Japan has continuously violated its international legal obligations to protect human rights in several areas,including the resettlement of disaster victims,the reduction of nuclear radiation levels,and the handling of contaminated water.Such actions have compromised and will continue to compromise the basic human rights of not only its citizens but also those of people worldwide,including environmental rights,the right to life,development rights,and food rights.In the aftermath of the Fukushima meltdown,the public and workers involved in handling nuclear contaminants have been continually exposed to high radiation levels,endangering their rights to life,development,and health.Japan’s inadequate efforts in victim resettlement and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have jeopardized the environmental and food rights of its citizens to live healthily and access food in an environment unaffected by nuclear radiation.The release of nuclear-contaminated water poses a risk of Japan’s nuclear pollution to the people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the global population at large.The principle of human rights underpins the theory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and human rights are a crucial area of China’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United Nations affairs and global governance.By voicing concerns over Japan’s potential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globally,China demonstrates its role as a responsible major country.In response to Japan’s breach of legal obligations and human rights violations,China can adopt a reasoned and beneficial approach,including calling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hold Japan criminally accountable for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under the Rome Statute and advancing scholarly discussions on ecocide and crimes against the marine environment.Furthermore,China should persist in seeking advisory opini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and strive for substantive accountability,utilizing the mechanisms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organizations to make its voice he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kushima nuclearcontaminated water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Remedy for violations of human rights Right to environment Right to life
下载PDF
Applications of Water Sensitivity In Situ Remediation at Saltwater-Freshwater Interface
2
作者 韩志勇 郑西来 陈继红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9年第2期150-155,共6页
Based on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ith the saltwater and freshwater replacing each other in the level sand column, taking the kaolin, illite, smectite, bivalent hydrargyrum ion (Hg^2+) and "phenol (C6H5OH) as ... Based on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ith the saltwater and freshwater replacing each other in the level sand column, taking the kaolin, illite, smectite, bivalent hydrargyrum ion (Hg^2+) and "phenol (C6H5OH) as exampl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s of water sensitivity in situ remediation in saltwater-freshwater transition zone. In the water sensitivity process, the release and migration of clay minerals can make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HC) decrease and pollutants remove. A new type of low penetrable or impenetrable purdah can be built by adding clay minerals into the sand media to replace the underground concrete impenetrable wall to prevent seawater intrusion, and a number of the heavy metals and organic pollutants in the sand media can be removed by in situ remedi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 of kaolin and illite influences the water sensitivity process slightly, and HC of the sand columns descends from 0.011 cm/s to 0.001 4 cm/s and 0.001 2 cm/s respectively even if the content reaches 12% (weight ratio, sic passim). However, for smectite, HC descends sharply to about 1 × 10^-8 cm/s when its content reaches 4%, and no water can flow through the sand columns beyond 5%. The particle release and migration processes can remove the Hg^2+ and C6HsOH out of the sand columns efficiently, the removing rate of Hg^2+ is 31.68% when the freshwater and saltwater are filtered through the sand columns polluted by Hg^2+, while it is 67.55% when the water sensitivity occurs. With the same method, the removing rates of C6H5OH under the fluid flow and water sensitivity are 55.71% and 43.43%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twater-freshwater interface water sensitivity in situ remediation hydraulic conductivity
下载PDF
Contamin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China and in situ biore mediation:a review
3
《Global Geology》 1998年第1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Contamin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China and in situ biore mediation
下载PD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in situ treatment of black-odour river
4
作者 FAN Kai-qing ZHU Xiao-yan QIAN Xue-jun 《Ecological Economy》 2019年第4期273-279,共7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mediation technology and effect of the black-odour water bodies,the treatment project of typical black-odour river was taken as an example,and the technical measures,such as sediment dredging,a...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mediation technology and effect of the black-odour water bodies,the treatment project of typical black-odour river was taken as an example,and the technical measures,such as sediment dredging,aeration,adding microbial preparation and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floating bed,were adopted to treat and restore the water bod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lack and odorous phenomenon of the river had been basically eliminated and the water quality had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he 9-week operation.The highest removal rates of COD,NH3-N and TP were 82.5%,77.6%and 81.4%,respectively,and the water quality was improved from inferior class V to class IV.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indicated that the technical scheme was feasible and could effectively remove the pollutants such as organic matters,ammonia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in the water,which could provide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project of similar black-odour water bo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odour water body in situ TREATMENT ECOLOGICAL remediatio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下载PDF
中国南方铀矿环境修复问题研究进展
5
作者 欧阳霞 施苏锋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这是一篇矿山环境领域的文章。我国已发现和开采的铀矿大多位于湘赣粤,随着生态红线的划定和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问题日益重视,铀矿山环境修复越发显得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南方铀矿山开采形式,系统分析了铀矿山生产过程对环境产生... 这是一篇矿山环境领域的文章。我国已发现和开采的铀矿大多位于湘赣粤,随着生态红线的划定和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问题日益重视,铀矿山环境修复越发显得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南方铀矿山开采形式,系统分析了铀矿山生产过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重点介绍了物理修复措施、化学修复措施、生物修复措施原理和应用,总结归纳了相应的优缺点,对未来矿山修复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下一步应该关注的重点是,铀矿及其相关设施退役前的环境检测,全面做好矿山生产全过程相关环境数据采集和记录。切实关注铀矿山废水处理处置,增加研究投入,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方法,运用综合修复技术更加高效、安全、快速修复受污染环境。将铀矿山的修复和乡村治理结合起来,发展旅游业,增加当地居民发展动力和收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环境 放射性废物 土壤修复 水环境修复 铀矿
下载PDF
锦屏大理岩原位应力环境水软化特性分析
6
作者 张龙 张茹 +6 位作者 任利 张泽天 张建海 谢晶 张安林 任海 罗浩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中国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高山峡谷地区,将水电站建筑物布置在极深洞室群常常是经济且较优的选择。受典型河谷地貌特征和区域强烈高地应力、高渗透压环境影响,极深洞室围岩力学特性演化规律和长期稳定性是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不... 中国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高山峡谷地区,将水电站建筑物布置在极深洞室群常常是经济且较优的选择。受典型河谷地貌特征和区域强烈高地应力、高渗透压环境影响,极深洞室围岩力学特性演化规律和长期稳定性是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不同赋存深度应力环境下,水岩耦合作用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尚不明确,导致深部岩体工程面临一定的风险性和低效性。基于自主设计并研制的深部原位应力环境岩石饱水试验系统,开展锦屏大理岩原位应力环境与无压环境下饱水时长为1、23、60和100 d的水软化试验,并进行5组不同围压下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发现:深部原位应力环境下锦屏大理岩饱水100 d后峰值强度劣化程度约为无压饱水100 d的3倍,其余力学参数(如内聚力、内摩擦角等)劣化度也远大于无压饱水条件;锦屏大理岩峰值强度劣化度随水岩耦合环境深度的增加(100、1000、1400、1800和2400 m)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非线性变化特征;通过探索锦屏大理岩水软化机理,发现摩擦弱化效应与孔隙水压力作用共同造就了锦屏大理岩峰值强度非线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原位应力环境下的水软化效应及其对围岩力学性质的影响更加突出,在对深部地下工程进行稳定性分析时必须考虑围岩水软化特性,该结论对锦屏地下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屏大理岩 原位应力环境 水软化特性 水软化机理
下载PDF
用纯水提取-草酸冷冻还原法修复Cr(Ⅵ)污染土壤
7
作者 孟美真 王楠 +2 位作者 秦雨菲 于舒弋 康春莉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4-472,共9页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将纯水提取与冷冻法相结合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于1000 mg/kg Cr(Ⅵ)污染土壤,利用纯水进行提取,总铬的提取率约为35%,该结果与常规的草酸提取法相近.向纯水提取液中加入草酸,使其浓度为500μmol/L...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将纯水提取与冷冻法相结合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于1000 mg/kg Cr(Ⅵ)污染土壤,利用纯水进行提取,总铬的提取率约为35%,该结果与常规的草酸提取法相近.向纯水提取液中加入草酸,使其浓度为500μmol/L,冷冻结冰后,提取液中Cr(Ⅵ)的还原率达97%.NaCl,NaNO_(3),Na_(2)SO_(4)对Cr(Ⅵ)的去除效果有微弱的抑制作用.紫外吸收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作用原理为草酸提供H+,土壤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作为还原剂,通过冷冻浓缩效应使土壤提取液中六价铬被还原.可见,纯水提取与草酸冷冻法相结合可用于异位修复Cr(Ⅵ)污染土壤,并可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有利于维护土壤理化性质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纯水提取 草酸还原 冷冻 异位修复
下载PDF
黑臭水体底泥修复中载体微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侯露露 徐婷 赵风斌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10期264-267,共4页
载体微生物技术具有高效、环保和经济等优点,可应用于黑臭水体底泥修复。以江苏省常州市黑臭河道整治工程为例,探讨载体微生物技术在城市黑臭水体底泥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试验选取十字河为场地,持续150 d,使用沸石作为载体固定光合细菌,... 载体微生物技术具有高效、环保和经济等优点,可应用于黑臭水体底泥修复。以江苏省常州市黑臭河道整治工程为例,探讨载体微生物技术在城市黑臭水体底泥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试验选取十字河为场地,持续150 d,使用沸石作为载体固定光合细菌,并实时监控底泥和上覆水。结果显示,底泥中有机质及Cu、Zn、Ni、Pb、Cd、Cr等重金属含量显著降低,上覆水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氨氮(NH_(3)-N)、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的去除率显著提升,证明该技术能有效改善水质并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研究表明,载体微生物技术可以提高菌体密度,避免菌体流失,为城市黑臭水体底泥治理提供一种长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底泥修复 载体微生物 原位修复
下载PDF
水环境保护工程中的生态修复治理技术
9
作者 梅林武 《科技资讯》 2024年第7期200-202,共3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水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物理、化学治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在此背景下,生态修复治理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解决策略,逐渐被广泛应用在水环境保护工程中。基于此,通过对生态修复治理技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水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物理、化学治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在此背景下,生态修复治理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解决策略,逐渐被广泛应用在水环境保护工程中。基于此,通过对生态修复治理技术的分析,探讨了其在水环境保护工程中的应用与实践,以期为我国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保护 生态修复 物理修复 化学修复
下载PDF
废弃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污染修复技术分析
10
作者 方子樊 佘运星 +2 位作者 蒋凯 鬲新 何文武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7期103-105,共3页
本文围绕废弃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污染修复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矿山废弃地的土壤、水体和植被等关键要素的分析,探讨了土壤修复、水体净化和植被恢复等核心修复技术的原理、应用及效果。同时,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提出了... 本文围绕废弃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污染修复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矿山废弃地的土壤、水体和植被等关键要素的分析,探讨了土壤修复、水体净化和植被恢复等核心修复技术的原理、应用及效果。同时,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提出了修复技术的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包括综合规划、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多元投入等方面。本文旨在为废弃露天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矿山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露天矿山 生态环境污染 修复技术 土壤修复 水体净化
下载PDF
地浸采铀生产与地下水修复环境监测指示参量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海峰 李建东 +3 位作者 刘正邦 原渊 陈梅芳 许影 《铀矿冶》 CAS 2023年第3期81-87,共7页
地浸采铀试验、生产和地下水修复阶段选定的指示参量不适当,常造成对地下水原始状态、金属浸出条件、氧化还原环境、溶液渗漏现象、溶浸范围控制等的错误判断,导致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无效或使存在的问题恶化。根据酸法和“CO_(2)+O_(2)”... 地浸采铀试验、生产和地下水修复阶段选定的指示参量不适当,常造成对地下水原始状态、金属浸出条件、氧化还原环境、溶液渗漏现象、溶浸范围控制等的错误判断,导致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无效或使存在的问题恶化。根据酸法和“CO_(2)+O_(2)”浸出及其地下水修复期的环境特点,分析了U、电导率、TDS、pH、Eh、SO_(4)^(2-)、HCO^(-)_(3)等指示参量,提出了不同浸出环境和退役矿山地下水修复期、稳定期应选定的指示参量。实践证明,所推荐的指示参量可真实反映浸出环境和地下水修复效果,并可为政府制定地下水修复法规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地下水修复 环境监测 指示参量
下载PDF
沉水植物对罗氏沼虾养殖系统的水质调控效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缪艳阳 高志宝 +4 位作者 李旭光 周军 许志强 徐宇 林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2-661,共10页
为研究沉水植物对罗氏沼虾养殖系统的水质调控效应,比较了生态养殖组与传统养殖组的水质、浮游动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解析了浮游动植物、微生物优势种群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组养殖水体水质与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均... 为研究沉水植物对罗氏沼虾养殖系统的水质调控效应,比较了生态养殖组与传统养殖组的水质、浮游动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解析了浮游动植物、微生物优势种群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组养殖水体水质与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生态养殖组的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和叶绿素a(Chl-a)浓度均低于传统养殖组。传统养殖组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生物量均高于生态养殖组,两组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微生物主要包括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和变形菌门,其中生态养殖组放线菌门的丰度最高,传统养殖组优势菌为蓝细菌门的微囊藻属、鱼腥藻属以及拟杆菌门的黄杆菌属。冗余分析结果表明TP、COD和溶解氧(DO)是影响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组成与分布的关键因子。综上所述,利用沉水植物开展罗氏沼虾养殖水环境的原位净化,可显著消减养殖水体氮、磷营养盐,降低浮游动植物生物量,提高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改善养殖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罗氏沼虾 水环境 原位净化
下载PDF
铁碳微电解材料微污染水体净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晓宇 张朋飞 +2 位作者 彭文启 骆辉煌 赵进勇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我国部分城市中小河湖由于流量小、补水少等原因,形成了微污染水体,此类水体自净能力弱,易发生富营养化和黑臭等现象,从而影响城市水体的水生态环境功能和景观使用功能。文中使用自制铁碳微电解材料开展微污染水体修复试验研究。首先通... 我国部分城市中小河湖由于流量小、补水少等原因,形成了微污染水体,此类水体自净能力弱,易发生富营养化和黑臭等现象,从而影响城市水体的水生态环境功能和景观使用功能。文中使用自制铁碳微电解材料开展微污染水体修复试验研究。首先通过小试试验筛选最佳工艺条件,即材料投加比为10∶100(材料体积∶水体积)、反应初始pH值为7.0和反应时间为8.0 h,此条件下NO-3-N、TN、TP及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2%、86.3%、99.1%和68.8%。随后利用该微电解材料开展实际自然景观微污染水体原位修复试验,通过铁碳微电解材料的投加,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大幅度减少,并可原位持续修复70 d以上,水体中氨氮、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94.9%、81.4%和高于91.0%。与此同时,微电解的电化学特性对藻类细胞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叶绿素a质量浓度由初始的288.64μg/L降至59.60μg/L,去除率达到79.0%以上,并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含量持续降低。该研究扩大了铁碳微电解技术的应用范围,为微污染水体净化领域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碳微电解 微污染水体 原位净化 富营养化控制 氮磷去除 协同作用
下载PDF
基于“先泥后水”模式的重污染河道底泥碳氮硫同步去除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文龙 罗欢 +2 位作者 吴琼 杨旭楠 李宁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3,42,共9页
针对传统“水驱动泥”修复技术易返黑返臭的弊端,创新性地提出了“先泥后水”的治理模式,即基于“缓释型功能材料协同微生物反硝化强化驱动底泥耗氧物质消除”的思路,研发了底泥碳氮硫污染物同步去除技术,并进行了示范应用。结果表明:... 针对传统“水驱动泥”修复技术易返黑返臭的弊端,创新性地提出了“先泥后水”的治理模式,即基于“缓释型功能材料协同微生物反硝化强化驱动底泥耗氧物质消除”的思路,研发了底泥碳氮硫污染物同步去除技术,并进行了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原位修复60 d后,底泥中碳氮硫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6%~41%、45%~58%和89%~91%,氧化层深度达到15.5~17.6 cm。新模式和新技术能有效氧化深层底泥,实现“活泥”带动“活水”,保障了河流水环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污染 先泥后水 缓释功能材料 反硝化强化 原位修复技术
下载PDF
固定化菌剂原位净化养殖水体效果及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徐依 田亚雄 +3 位作者 陈潘毅 葛朋彪 张六六 李娟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06-1615,共10页
为深入了解固定化菌剂原位应用对养殖水体净化效果及对养殖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监测了养殖池塘原位修复过程中水质指标变化,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养殖底泥与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实验组中养殖池塘的C... 为深入了解固定化菌剂原位应用对养殖水体净化效果及对养殖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监测了养殖池塘原位修复过程中水质指标变化,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养殖底泥与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实验组中养殖池塘的CODMn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均得到了显著提升(P<0.05)。CODMn去除率从26.14%升至52.49%,氨氮去除率从76.21%提升至90.73%。CODMn的浓度基本满足养殖尾水一级排放标准,氨氮可以稳定低于0.5 mg·L^(-1),养殖过程中TP浓度保持稳定,满足排放标准。实验组水中微生物的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丰富度Chao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固定化菌剂的加入使得实验组的环境微生物OTU数和独有的OTU数均相应增加,实验组底泥与水体间共有的OTU数更多。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优势微生物种群的变化较大,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数量升高促进了氨氮的转化;促进动物和植物遗骸腐烂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以及拟杆菌门(Bacteriidota)数量的降低与实验组中耗氧性有机污染物CODMn的浓度大幅降低有关;属水平上相对丰度的变化也反映出固定化菌剂原位应用优化了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菌剂 养殖水体 原位修复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不同恢复模式下露天采石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振华 郝杰 +3 位作者 李洪涛 邢立亭 罗振江 董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2-268,共7页
以济南市马武寨山为试验地点,采用11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影响研究区水土环境的3个主要成分为土壤生态因子、微地形因子、土壤养分因子,利用3个主成分对不同植被修复模式下露天采石矿废弃地及自然山体的水土环境进行研究,分析生态... 以济南市马武寨山为试验地点,采用11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影响研究区水土环境的3个主要成分为土壤生态因子、微地形因子、土壤养分因子,利用3个主成分对不同植被修复模式下露天采石矿废弃地及自然山体的水土环境进行研究,分析生态修复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1)土层厚度、枯枝落叶层厚度、NDVI和植被类型是土壤生态因子的主要影响因素;微地形因子中坡度是决定土壤侵蚀强度的主要因素;土壤侵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养分流失。(2)露天采石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中,可通过种植多种乔木、增加土层厚度及土壤中黏粒含量等措施改善区域土壤生态环境,降低坡度减弱土壤侵蚀强度。(3)植被人工修复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植被与土壤的良性循环演替已初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修复 水土环境 土壤养分 土壤侵蚀
下载PDF
城市水环境治理生物修复技术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施韶晖 樊浦 臧力永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3年第1期183-185,共3页
城市中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污水未经环保处理而流入城市湖泊和河道,造成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系统平衡,因此多种水环境治理技术被应用,其中生物修复技术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从生物修复技术概论出发,分... 城市中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污水未经环保处理而流入城市湖泊和河道,造成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系统平衡,因此多种水环境治理技术被应用,其中生物修复技术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从生物修复技术概论出发,分析当前城市水环境治理中生物修复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探讨生物修复技术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要点及策略,以此提高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水环境治理 生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
下载PDF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武艺 刘晓娟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第13期128-130,共3页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有关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逐渐受到了人们更多的关注与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尤其是水生态环境,这种环境破坏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有关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逐渐受到了人们更多的关注与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尤其是水生态环境,这种环境破坏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及生活。因此做好水资源保护,加强水生态环境修复已经成为新时期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为此,本文结合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的相关内容,着重分析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节约用水、加强对水资源保护重要性的宣传、落实水资源监督与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完善节水管理体系、强化城市水资源利用与排水系统管理、通过开源节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污染水体生态、优化水产养殖结构、打造良性生态循环系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 水生态环境 环境修复 有效措施 循环系统
下载PDF
分析植物修复在水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19
作者 刘桂香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第4期5-7,共3页
水生植物能够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有利于水生生态环境的重建与恢复,具有投资少、维修费用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文章论述了水生植物治理水环境污染的作用,并结合水生植物的净化机理,分析水生植物对不同污染物的影... 水生植物能够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有利于水生生态环境的重建与恢复,具有投资少、维修费用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文章论述了水生植物治理水环境污染的作用,并结合水生植物的净化机理,分析水生植物对不同污染物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水环境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植物修复 污染治理 作用 策略
下载PDF
Y湖底泥污染调查与治理试验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乐重庆 范培文 《中国市政工程》 2023年第5期70-73,79,123,共6页
Y湖是珠三角某市景观湖,在水力不利区域经常有异味产生,底泥污染是主要原因之一。试验区采用“底泥改良+生态修复”方案。实施后,湖水水质提升、生态环境改善,治理效果明显。其试验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 景观水体 水质提升 底泥原位改良 生物修复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