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reparation of Garcinia Glycosides solid dispersion and intestinal absorption by rat in situ single 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
1
作者 Shengnan Li Jingchao Ji +4 位作者 Yinghui Chen Ye Chen Ju Liu Yang Wang Hongsheng Liu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9年第1期15-20,共6页
Garcinia Glycosides is a candidate drug obtained by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of Gambogic Acid (GA), which was acquired through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HTS). As Garcinia Glycosides is an effective but insoluble anti-t... Garcinia Glycosides is a candidate drug obtained by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of Gambogic Acid (GA), which was acquired through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HTS). As Garcinia Glycosides is an effective but insoluble anti-tumor drug,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obtain a solid dispersion form Garcinia Glycosides by using solvent-melt method so that improve the solubility and dissolution rate. The solid dispers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evaluated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the drug by rat in situ single 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e increase of solubility, dissolution velocity and absorption compared to other forms. This indicated that solid dispersion could greatly improve the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Garcinia Glycosides in vi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RCINIA GLYCOSIDES solid dispersion intestinAL perfusion in situ single-pass perfusion method
下载PDF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tal alkaloids from Mahonia bealei in an in situ single-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 assay 被引量:6
2
作者 SUN Yu-He HE Xin +6 位作者 YANG Xiao-Lin DONG Cui-Lan ZHANG Chun-Feng SONG Zi-Jing LU Ming-Xing YANG Zhong-Lin LI Pi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7期554-560,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tal alkaloids from Mahoniae Caulis(TAMC) through the administration of monterpene absorption enhancers or protein inhibitors. METHOD: The absorption behavior...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tal alkaloids from Mahoniae Caulis(TAMC) through the administration of monterpene absorption enhancers or protein inhibitors. METHOD: The absorption behavior was investigated in an in situ single-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SPIP) assay in rats. RESULTS: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TAMC was much more than that of a single compound or a mixture of compounds(jatrorrhizine, palmatine, and berberine). Promotion of absorption by the bicyclic monoterpenoids(borneol or camphor) was higher than by the monocyclic monoterpenes(menthol or menthone), and promotion by compounds with a hydroxyl group(borneol or menthol) was higher than those with a carbonyl group(camphor or menthone). The 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Papp) of TAMC was increased to 1.8-fold by verapamil, while it was reduced to one half by thiamine. The absorption rate constant(Ka) and Papp of TAMC were unchanged by probenecid and pantoprazole. CONCLUSION: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AMC might be passive transport, and the intestinum tenue was the best absorptive site. In addition, TAMC might be likely a substrate of P-glycoprotein(P-gp) and 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s(OCT), rather than 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MRP) and 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 Compared with a single compound and a mixture of compounds, TAMC was able to be absorbed in the blood circulation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honiae CAULIS Total ALKALOIDS In situ single-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 Absorption ENHANCERS Protein inhibitors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intestinal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rhubarb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and activity ingredients using in situ and in vitro model
3
作者 Wenjing Ta Xiaoying Yang +3 位作者 Jie Wang Chengkun Han Ruochen Hua Wen Lu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23年第1期117-122,共6页
Objective: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 ingredient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herapeutic effect.However, a deeper un... Objective: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 ingredient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herapeutic effect.However,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bout active ingredients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is still lack.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bsorption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 of rhubarb active ingredients in TCM preparation and pure form.Methods: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behavior of active ingredients in Shenkang extract(SKE) and rhubarb anthraquinone ingredients(RAI) were investigated by in situ single-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 model. And the bidirectional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active ingredients were assessed by in vitro Caco-2 cell monolayer model.Results: In situ experiment on Sprague-Dawley rats, the effectiv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values of aloeemodin, emodin and chrysophanol in RAI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SKE, and the value of rhein in RAI was lower than that in SKE. But the easily absorbed segments of intestine were consistent for all ingredients,whether in SKE or in RAI. In vitro experiment, the 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values of rhein, emodin and chrysophanol in RAI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SKE, and this value of aloe-emodin in RAI was lower than that in SKE. But their efflux ratio(ER) values in SKE and RAI were all similar.Conclusion: Four rhubarb anthraquinone ingredients in SKE and RAI have similar absorption mechanism and different absorption behavior, and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the study models influenced their absorption behavior. The results may provide an aid for understanding of the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CM active ingredients in complex environments and the complementarities of different research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Caco-2 cell monolayer model rhubarb anthraquinone single-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 mode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原文传递
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赵艳红 贾晓斌 +2 位作者 陈彦 范晨怡 Ming Hu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对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总黄酮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淫羊藿苷在大鼠各肠段的渗透系数按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分别为(... 目的研究淫羊藿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对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总黄酮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淫羊藿苷在大鼠各肠段的渗透系数按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分别为(5.25±0.17),(4.27±0.28),(1.99±0.09),(0.80±0.03);淫羊藿总黄酮中淫羊藿苷在大鼠各肠段的渗透系数按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分别为(3.65±0.18),(4.68±0.17),(1.64±0.08),(0.58±0.26)。结论淫羊藿总黄酮中有多种成分在大鼠肠段会发生代谢转化,其中淫羊藿苷经过大鼠肠段后代谢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淫羊藿总黄酮 吸收动力学 在体肠灌流模型
下载PDF
大鼠肠道对左旋延胡索乙素及其消旋体的吸收差异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佩盛 黄善定 +2 位作者 叶亚菊 孙思源 蒋惠娣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4-537,共4页
考察延胡索乙素(THP)的吸收机制,并研究其消旋体与左旋延胡索乙素(l-THP)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差异。应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THP及l-THP在灌流液中的浓度变化。灌流液中THP质量浓度为8,16,32μg.mL-1时,THP吸收速率常数和有效吸收... 考察延胡索乙素(THP)的吸收机制,并研究其消旋体与左旋延胡索乙素(l-THP)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差异。应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THP及l-THP在灌流液中的浓度变化。灌流液中THP质量浓度为8,16,32μg.mL-1时,THP吸收速率常数和有效吸收系数均无统计差异(P>0.05),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和有效吸收系数也无统计差异(P>0.05);l-THP和THP在大鼠肠道吸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肠道灌流液中加入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后,THP吸收显著增加,而l-THP吸收几乎不变。THP在肠黏膜的转运为被动扩散过程,无特殊吸收窗口;THP消旋体与l-THP的吸收差异可能与P-gp与右旋THP的选择性结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乙素 左旋延胡索乙素 在体肠单向灌流模型 吸收
下载PDF
普朗尼克抑制P-糖蛋白药泵的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黄建耿 斯陆勤 +3 位作者 左克源 吴祥根 裘军 李高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89-994,共6页
采用Caco-2细胞和动物模型,以维拉帕米为阳性对照,考察普朗尼克对塞利洛尔在Caco-2单层膜与肠道黏膜吸收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浓度,计算表观透过系数、吸收速率常数与有效透过系数等参数,评价普朗尼克对P-糖蛋白药泵的抑制... 采用Caco-2细胞和动物模型,以维拉帕米为阳性对照,考察普朗尼克对塞利洛尔在Caco-2单层膜与肠道黏膜吸收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浓度,计算表观透过系数、吸收速率常数与有效透过系数等参数,评价普朗尼克对P-糖蛋白药泵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塞利洛尔Caco-2细胞膜转运基底端(BL)到顶端(AP)的透过系数Papp大于AP到BL的Papp,分别为(2.10±0.13)×10-6和(0.333±0.018)×10-6cm.s-1,且双向转运受到抑制剂维拉帕米和普朗尼克的影响。大鼠在体肠灌流实验中塞利洛尔在十二指肠段、空肠、回肠与结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09±0.03),(0.14±0.04),(0.11±0.03)与(0.05±0.02)h-1;合用维拉帕米后各肠段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14±0.03),(0.24±0.02),(0.25±0.03)和(0.23±0.02)h-1;合用普朗尼克后各肠段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13±0.02),(0.22±0.02),(0.22±0.03)和(0.20±0.03)h-1。可见,普朗尼克通过抑制P-gp外排作用,促进塞利洛尔Caco-2细胞膜和大鼠肠道黏膜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模型 P-糖蛋白 在体肠灌流 塞利洛尔 普朗尼克
下载PDF
建立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评价绿原酸的代谢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素军 张志伟 +3 位作者 赵艳红 张振清 谢海棠 阮金秀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340-1344,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运用该模型研究绿原酸在大鼠肠、肝中的代谢转化。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法测定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灌流液中绿原酸及其代谢产物咖啡酸、阿魏酸和马尿酸。结果:绿原酸十二指肠给药后,灌... 目的:建立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运用该模型研究绿原酸在大鼠肠、肝中的代谢转化。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法测定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灌流液中绿原酸及其代谢产物咖啡酸、阿魏酸和马尿酸。结果:绿原酸十二指肠给药后,灌流液中主要活性代谢产物为阿魏酸,同时在灌流液中也检测到少量活性代谢产物咖啡酸和大量代谢终产物马尿酸。结论: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适用于绿原酸生物转化和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绿原酸在肠中存在广泛的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 绿原酸 咖啡酸 阿魏酸 马尿酸 代谢
下载PDF
柚皮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马燕 林宝琴 +1 位作者 李卫中 胡晓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87-1491,共5页
目的研究柚皮素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特性。方法运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灌流液中柚皮素和酚红的浓度,计算柚皮素的吸收率和吸收速率常数。结果不同浓度的柚皮素在小肠的吸收率为(34.24±2.31)%,(38.35±2.... 目的研究柚皮素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特性。方法运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灌流液中柚皮素和酚红的浓度,计算柚皮素的吸收率和吸收速率常数。结果不同浓度的柚皮素在小肠的吸收率为(34.24±2.31)%,(38.35±2.20)%,(43.61±0.16)%,吸收速率常数为(0.195±0.002)h-1,(0.203±0.006)h-1,(0.211±0.009)h-1;柚皮素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率为(15.96±0.25)%,(12.67±0.78)%,(7.42±1.43)%,(5.46±0.51)%,吸收速率常数为(0.101±0.008)h-1,(0.085±0.011)h-1,(0.063±0.009)h-1,(0.035±0.013)h-1;柚皮素在未结扎胆管和结扎胆管大鼠的小肠吸收率为(38.35±2.20)%和(30.77±4.80)%,吸收速率常数为(0.203±0.005)h-1和(0.164±0.004)h-1。结论质量浓度对于柚皮素的吸收无影响;柚皮素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有显著性差异,十二指肠为最佳吸收部位。胆汁的分泌有利于柚皮素的吸收;初步推测柚皮素在小肠的吸收主要为被动转运方式,吸收动力学为一级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在体肠灌流 小肠吸收
下载PDF
淫羊藿苷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艳红 贾晓斌 +1 位作者 陈彦 Ming Hu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81-684,共4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对淫羊藿苷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淫羊藿苷在大鼠各肠段的渗透系数按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分别为(5.25±0.17)、(4.27&...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对淫羊藿苷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淫羊藿苷在大鼠各肠段的渗透系数按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分别为(5.25±0.17)、(4.27±0.28)、(1.99±0.09)、(0.80±0.03),各肠段均能检测到淫羊藿次苷。结论:淫羊藿苷在大鼠肠段代谢成淫羊藿次苷后被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吸收动力学 在体肠灌流模型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基于procaspase-3激活的抗肿瘤活性分子SM-1吸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靖 罗丽娜 +5 位作者 张海龙 郑志难 张杰 李溯 何花 丁劲松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2-546,共5页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新型抗肿瘤活性分子SM-1的吸收特征,为其成药性评价以及剂型设计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分别采用Caco-2细胞模型及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SM.1吸收特征,并通过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综合评价SM-1在体内的吸收程度。结果...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新型抗肿瘤活性分子SM-1的吸收特征,为其成药性评价以及剂型设计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分别采用Caco-2细胞模型及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SM.1吸收特征,并通过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综合评价SM-1在体内的吸收程度。结果在10—40mg·L。时SM-1的吸收以被动扩散为主,其双向转运过程可能与浓度无关。在25—100mg·L。内,SM-1的K与Peff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药物吸收无自身浓度抑制作用,SM-1的小肠吸收表现为被动扩散机制,属于高渗透性化合物。SM-1在十二指肠吸收优于其他肠段(P〈0.05),在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步药动学研究显示,SM-1在大鼠体内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9.3%。结论SM-1渗透性高,在肠道内吸收良好,且吸收机制主要以被动扩散为主,不受转运蛋白外排作用影响,大鼠体内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1 procaspase-3 CACO-2细胞模型 在体肠灌流模型 肠吸收 绝对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基于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研究甘草酸的代谢 被引量:5
11
作者 钟运鸣 王素军 +4 位作者 曾洁 黄丽花 程漩格 王桂香 臧林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1-505,共5页
目的研究甘草酸在大鼠体内的肠、肝中的生物转化。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采用LC-MS/MS方法测定灌流液中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结果甘草酸在单向肠-肝血管灌流模型中稳态肠提取率和稳态肝提取率分别为(4.2±0.6)%和(28.0... 目的研究甘草酸在大鼠体内的肠、肝中的生物转化。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采用LC-MS/MS方法测定灌流液中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结果甘草酸在单向肠-肝血管灌流模型中稳态肠提取率和稳态肝提取率分别为(4.2±0.6)%和(28.0±3.0)%,灌流液中未发现代谢物甘草次酸;原位循环肠血管灌流模型中甘草酸的一级吸收速率常数为(0.33±0.06)min-1;甘草酸在大鼠十二指肠给药后,灌流液中主要活性代谢产物为甘草次酸,同时肠腔液也存在大量甘草次酸。结论甘草酸的首过效应明显,口服后其主要被肠道菌群或肝细胞代谢,在肠粘膜细胞仅少量代谢。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适用于甘草酸的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甘草次酸 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 代谢 大鼠 药动学
下载PDF
三种研究药物肠道吸收机制的方法 被引量:10
12
作者 沈芸 徐蓓蕾 +1 位作者 杨新宇 季宇彬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11-13,17,共4页
对于口服类药物,肠吸收是决定其生物利用度的关键环节,通过研究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程度和吸收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体内法、在体法和体外法.分析了近几年对肠吸收实验方法研究的文献,着重介绍外翻肠囊... 对于口服类药物,肠吸收是决定其生物利用度的关键环节,通过研究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程度和吸收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体内法、在体法和体外法.分析了近几年对肠吸收实验方法研究的文献,着重介绍外翻肠囊法、在体肠单向灌流法、Caco-2细胞模型法的研究进展,就其各自特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吸收 外翻肠囊法 在体肠单向灌流法 Caco-2细胞模型法
下载PDF
苦参碱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小花 魏玉辉 +1 位作者 王丹 武新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95-1699,共5页
目的对苦参碱大鼠肠吸收进行考察并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s)在其吸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结合HPLC法,考察苦参碱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状况及不同浓度苦参碱的肠吸收情况,同时采用P-gp... 目的对苦参碱大鼠肠吸收进行考察并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s)在其吸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结合HPLC法,考察苦参碱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状况及不同浓度苦参碱的肠吸收情况,同时采用P-gp和OCTs抑制剂对两种转运蛋白抑制后,考察大鼠空肠对苦参碱吸收的影响,从而初步探讨P-gp和OCTs对苦参碱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苦参碱(400μg/mL)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5×10-2、0.80×10-2、0.40×10-2、0.35×10-2/min;不同质量浓度苦参碱(100、200、400μg/mL)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79×10-2、0.81×10-2、0.80×10-2/min。在维拉帕米、西咪替丁存在下,苦参碱(400μg/mL)的表观吸收系数(Papp)值分别为0.86×10-3、0.80×10-3/min。结论苦参碱在各肠段都有吸收,其中在空肠吸收最好,其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吸收,苦参碱可能不是P-gp和OCTs的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肠吸收动力学 大鼠
下载PDF
枳实白芍提取物配伍主成分的肠吸收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辛然 陈彦 +2 位作者 王晋艳 贾晓斌 谭晓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1-795,共5页
目的以枳实和白芍中主要活性成分柚皮苷和芍药苷为指标,考察枳实提取物和白芍提取物配伍后这两种成分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枳实白芍提取物配伍后柚皮苷和芍药苷在肠道吸收... 目的以枳实和白芍中主要活性成分柚皮苷和芍药苷为指标,考察枳实提取物和白芍提取物配伍后这两种成分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枳实白芍提取物配伍后柚皮苷和芍药苷在肠道吸收的变化量。结果枳实提取物中柚皮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率分别为6.18%、5.47%、4.64%、5.12%,白芍提取物中芍药苷在上述四个肠段的吸收率分别为8.08%、7.42%、7.13%、6.66%。结论枳实白芍配伍后柚皮苷和芍药苷与单独提取的提取物相比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 白芍 吸收 柚皮苷 芍药苷 在体肠灌流模型
下载PDF
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中主要二萜醇酯类成分大鼠肠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凤英 王英姿 +5 位作者 李文华 张瑜 骆声秀 张春泥 聂瑞杰 孙振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35-38,共4页
目的:研究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中主要二萜酯类化学成分千金子素L_1、千金子素L_2、千金子素L_3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差异。方法: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中主要二萜酯类成分的浓度。结果... 目的:研究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中主要二萜酯类化学成分千金子素L_1、千金子素L_2、千金子素L_3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差异。方法: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中主要二萜酯类成分的浓度。结果:千金子素L_1、千金子素L_2和千金子素L_3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依次分别为千金子生品提取物中(19.81±0.24)^(26.89±1.01)、(15.79±1.70)^(24.03±2.60)、(19.37±2.14)^(26.66±1.33),千金子霜品提取物中(15.38±1.27)^(21.92±3.74)、(9.67±1.01)^(17.51±2.35)、(14.56±0.93)^(22.31±2.29);千金子素L_1、千金子素L_2和千金子素L_3在大鼠各肠段的药物表观渗透系数(Papp)依次分别为在千金子生品提取物中(2.36±0.23)^(3.10±0.11)、(1.84±0.30)^(2.51±0.35)、(2.32±0.20)^(2.87±0.24),千金子霜品提取物中(1.74±0.18)^(2.55±0.51)、(0.99±0.22)^(1.58±0.14)、(1.62±0.20)^(2.15±0.14)。千金子生品提取物中上述3成分的Ka、Papp值大于千金子霜品提取物的相应成分的Ka、Papp值。结论: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中主要二萜醇酯类成分千金子素L_1、千金子素L_2、千金子素L_3在整个肠段吸收均较好,制霜可以显著减少千金子素L_1、千金子素L_2、千金子素L_3的吸收,进一步揭示了千金子制霜减毒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子 千金子霜 提取物 在体单向肠灌流 肠吸收
下载PDF
白芷中2种有效成分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 被引量:12
16
作者 高芸 栾立标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094-1098,共5页
目的:研究白芷中欧前胡素(IM)和异欧前胡素(IO)2种有效成分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研究IM和IO在小肠不同部位、不同浓度及不同pH条件下的吸收情况,并用HPLC法同时测定IM和IO在灌流液中浓度的变... 目的:研究白芷中欧前胡素(IM)和异欧前胡素(IO)2种有效成分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研究IM和IO在小肠不同部位、不同浓度及不同pH条件下的吸收情况,并用HPLC法同时测定IM和IO在灌流液中浓度的变化。结果:IM和IO在大鼠体内的最佳吸收部位都是结肠;在1.0—100.0μg·mL^-1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增大,它们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总体上逐渐减小,药物的吸收百分率相应降低;在酸性条件下,IM和IO的吸收受到pH的影响。结论:IM和IO在大鼠肠道内吸收良好,其吸收机制可能包括被动扩散与主动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吸收 单向灌流模型 白芷 欧前胡素 异欧前胡素
下载PDF
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的优化及完善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素军 莫李立 +5 位作者 杨本坤 臧林泉 潘雪刁 王桂香 谭毓治 谢海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对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的灌流液组成成分进行优化,以获取最佳灌流液配方。方法:对灌流条件进行优化,分别对Krebs-Rin-ger(K-R)液加牛血清白蛋白和甘露醇、K-R液加牛血清白蛋白和右旋糖酐T-40二者进行对比,找出最佳的灌流介质... 目的:对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的灌流液组成成分进行优化,以获取最佳灌流液配方。方法:对灌流条件进行优化,分别对Krebs-Rin-ger(K-R)液加牛血清白蛋白和甘露醇、K-R液加牛血清白蛋白和右旋糖酐T-40二者进行对比,找出最佳的灌流介质。然后对最佳的灌流介质中牛血清白蛋白的含量进行了优化。结果:K-R液加牛血清白蛋白和右旋糖酐T-40组优于K-R液加牛血清白蛋白和甘露醇组;5%牛血清白蛋白的灌流液是一个较为经济理想的灌流液。结论:在灌流介质中5%牛血清白蛋白是一个较为理想和经济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 右旋糖酐T-40 甘露醇 牛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研究莪术油磷脂复合物的肠吸收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冲 杜丽媛 +1 位作者 林东海 孙秀燕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23-829,共7页
目的研究莪术油磷脂复合物在大鼠肠内的吸收情况。方法选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模型,以莪术油为对照组,采用HPLC法,以莪术油中主要活性成分呋喃二烯和牻牛儿酮为检测指标,同时测定复合物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吸收。结果莪术... 目的研究莪术油磷脂复合物在大鼠肠内的吸收情况。方法选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模型,以莪术油为对照组,采用HPLC法,以莪术油中主要活性成分呋喃二烯和牻牛儿酮为检测指标,同时测定复合物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吸收。结果莪术油磷脂复合物中的呋喃二烯和牻牛儿酮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分别约为6×10-5 cm.s-1和1×10-4 cm.s-1,莪术油中的呋喃二烯和牻牛儿酮的有效渗透系数分别约为1×10-5 cm.s-1和2×10-5 cm.s-1,说明莪术油磷脂复合物在大鼠肠内的吸收比莪术油提高了5倍。结论应用磷脂复合物技术可显著改善莪术油的两亲性,提高莪术油在大鼠肠内的吸收。莪术油磷脂复合物的吸收无自身浓度抑制作用,在肠黏膜的转运为被动扩散过程;呋喃二烯和牻牛儿酮均无特殊的吸收窗;在各个肠段均属于高渗透性药物。本实验为莪术油口服剂型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 磷脂复合物 在体单向灌流模型 渗透性 肠吸收
下载PDF
盐酸二甲双胍口服肠吸收机制及凝胶骨架片的处方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娟 范铭 庄伟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9年第3期215-220,共6页
目的: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法研究MH口服肠吸收跨膜机制,设计并优化凝胶缓释骨架片处方。方法:以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影响大鼠各肠段的药物跨膜吸收速率因素和确定最佳肠吸收部位;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凝胶骨架片处方,探讨骨架片体外释药影... 目的: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法研究MH口服肠吸收跨膜机制,设计并优化凝胶缓释骨架片处方。方法:以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影响大鼠各肠段的药物跨膜吸收速率因素和确定最佳肠吸收部位;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凝胶骨架片处方,探讨骨架片体外释药影响因素。结果:药物主要在小肠中上部的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跨膜速度随胃肠道pH增加而逐渐降低;处方含25%HPMC K4M/K15M(w/w)1∶2和10%Compritol 888,HPMC与Compritol 888复合比例为(w/w,2∶1)时能有效控制药物缓慢释放,骨架材料的种类和用量对缓释片体外释药具有明显影响。结论:MH属于被动扩散吸收和主动转运载体介导模式的肠吸收机制。骨架片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其体外释药符合Peppas或Higuchi动力学方程,为临床提供合理有效的缓释制剂奠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二甲双胍 在体肠灌流模型 肠吸收 凝胶骨架片 处方优化
下载PDF
大鼠在体肠吸收杜仲中几种成分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靖宇 潘洁 +3 位作者 谢玉敏 陈鹏程 王永林 王爱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5-887,共3页
杜仲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其味甘,性温,归肝经、肾经,为国家二级珍稀树种,是传统名贵滋补药材。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妊娠漏血、... 杜仲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其味甘,性温,归肝经、肾经,为国家二级珍稀树种,是传统名贵滋补药材。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妊娠漏血、胎动不安等疾病[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提取物 在体肠灌流模型 UPLC-MS/MS pH值 胆汁 肠吸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