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Be Exposure Ages Obtained From Quaternary Glacial Landform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被引量:6
1
作者 ZHANG Mengyuan MEI Jing +2 位作者 ZHANG Zhigang WANG Jian XU Xiaob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2期786-800,共15页
In situ terrestrial cosmogenic nuclide (TCN) exposure dating using 10Be i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technique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ges of Quaternary deposits and yields data that enable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 In situ terrestrial cosmogenic nuclide (TCN) exposure dating using 10Be i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technique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ges of Quaternary deposits and yields data that enable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Quaternary glacial history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surrounding mountain range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CN 10Be exposure ages, helps to reconstruct the history of glacial fluctuations and past climate chang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differences in the timing of glacier advances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However,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Cosmic-Ray-prOduced NUclide Systematics on Earth (CRONUS-Earth) online calculator, which calculates and corrects the TCN ages of Quaternary glacial landforms, yield different results. For convenience in establishing contrasts among regions, in this paper, we recalculate 1848 10Be exposure ages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that were published from 1999 to 2017 using version 2.3 of the CRONUS-Earth calculator. We also compare the results obtained for 1594 10Be exposure ages using different versions (2.2, 2.3 and 3.0) of the CRONUS- Earth calculator.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Approximately 97% of the exposure ages are less than 200 ka. A probability density curve of the exposure ages suggests that greater numbers of oscillations emerge during the Holocene, and the peaks correspond to the Little Ice Age, the 8.2 ka and 9.3 ka cold events; the main peak covers the period between 12 and 18 ka. (2) In most areas, the newer versions of the calculator produce older 10Be exposure ages. When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CRONUS-Earth calculator are used, approximately 29% of the 10Be exposure ages display maximum differences greater than 10 ka, and the maximum age difference for a single sample is 181.1 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Be probability density curves in situ terrestrial cosmogenic nuclides CRONUS-Earth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10Be exposure ages of Quaternary Glaciers in Antarctica
2
作者 WangJing Ni ZhiGang Zhang +1 位作者 JingXue Guo XueYuan T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21年第4期292-298,共7页
In situ terrestrial cosmogenic nuclide(TCN)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date the ages of Quaternary glacial deposits in Antarctica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constructing the glacial evolution and climate change.I... In situ terrestrial cosmogenic nuclide(TCN)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date the ages of Quaternary glacial deposits in Antarctica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constructing the glacial evolution and climate change.It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Antarctic ice sheet's evolution process in Quaternary and shed light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smogenic Nu‐clide exposure dating technique in Glacial Geomorphology.In this paper,we retrieved 49510Be age samples in Ant‐arctica from literature published between 2004 and 2020 and recalculated the TCN ages using version 3.0 online cal‐culator of Cosmic-Ray Produced Nuclide Systematics on Earth(CRONUS-Earth).Several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from the results:(1)75%of the exposure ages are younger than 400 ka,and 91%younger than 1,100 ka.Northern Antarctic Peninsula exposure result is visibly younger than the main glaciers in East Antarctica due to climate change and geological evaluation since the LGM(Last Glacial Maximum).(2)TCN ages are relevant to the samples'relative positions in the Antarctic continent,but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ages and elevations is yet to b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collected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Be in situ terrestrial cosmogenic nuclides ANTARCTICA
下载PDF
Cosmogenic^(10)Be dating of the oldest moraine in the Hengduan Mountains
3
作者 Zhigang ZHANG Jiahong ZHENG +10 位作者 Haitao CUI Zhijun ZHAO Xinggong KONG Chaogang ZHENG Hong ZHANG Fei GUO Zhiyang CHANG Xue YUAN Mingyang YAN Jie ZHANG Jian W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2211-2223,共13页
The Hengduan Mountains is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QTP)and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in China,and a key area for elucidating the Quaternary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Asia.The paleo-Dao... The Hengduan Mountains is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QTP)and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in China,and a key area for elucidating the Quaternary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Asia.The paleo-Daocheng ice cap was located on the Shaluli Hilly Plateau in the northeastern Hengduan Mountains,the oldest moraines in the Hengduan Mountains region were found in the ice cap area.Such glacial landforms provide key evidence to study the timing when this area entered the cryosphere with the uplift of the QTP.However,it is difficult to collect suitable glacial boulders from these moraines for traditional terrestrial in-situ cosmogenic nuclide(TCN)exposure dating because of long-term severe moraine degradation.Here,we collected clast samples from the moraine surface and depth profile to constrain the age of the oldest moraine in Kuzhaori(moraine E)using TCN^(10)Be dating technique.The minimum^(10)Be ages of five clast samples from the moraine surface range from 187.4±1.5 to 576.8±4.3 ka,implying that the moraine has been seriously degraded since deposition.Based on the TCN^(10)Be concentrations of the samples from a depth profile and simulations,the exposure-erosion-inheritance history of the profile was obtained.By fitting to the profile^(10)Be concentrations using the chi-square test,the simulations yielded a reliable age of 626.0±52.5 ka for the moraine.Therefore,the oldest moraine(moraine E)in Kuzhaori was most likely formed at about 0.63Ma ago,corresponding to the marine isotope stage(MIS)16.This glaciation represents the maximum Quaternary glaciation after the QTP was elevated into the cryosphere by the Kunlun-Yellow River Tectonic M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ngduan Mountains Paleo-Daocheng ice cap terrestrial in-situ cosmogenic nuclide^(10)Be Depth profile exposure dating
原文传递
Reconstructing the post-LGM deglacial history of Hollingsworth Glacier on Ricker Hills,Transantarctic Mountains,Antarctica
4
作者 RHEE Hyun-Hee SEONG Yeong-Bae +2 位作者 WOO Ju-Sun Oh Changhwan YU Byung-Y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5期1217-1230,共14页
The Transantarctic Mountains are an important corridor between the East Antarctic Ice Sheet and the Western Ross Sea,where most current ice streams and outlet glaciers arise.We investigated Ricker Hills,the largest ex... The Transantarctic Mountains are an important corridor between the East Antarctic Ice Sheet and the Western Ross Sea,where most current ice streams and outlet glaciers arise.We investigated Ricker Hills,the largest exposed mountainous region between Southern Victoria Land and Terra Nova Bay,and dated the glacial landforms using in-situ cosmogenic-nuclide 10 Be surface exposure dating to reconstruct the paleo-glacial dynamics.The surface of the Hollingsworth glacier lowered since the middle of Marine Isotope Stage(MIS)2(22.1 ka);therefore,the Last Glacial Maximum(LGM)occurred before that period.Cosmogenic,geomorphic,and climatic records constrained the glacial surface slope to be between 5.4°and 6.8°.The ice was 270-320 m thicker at the LGM(MIS 2)than presently but did not override the top surface of the Benson Knob.Moreover,previous glacial periods such as the local LGM(MIS 4)or Penultimate Glacial Maximum(MIS 6)maintained thicker ice than the LGM(MIS 2).The Ross Ice Shelf opening during the mid-Holocene(~6 ka)caused the rapid collapse of the terminal outlet glaciers and supplied notable snow accumulation upstream,which stagnated lowering.The greatest lowering and retreat occurred during the late Holocene(2.3~0.8 ka),when elephant seal colonies thrived in the Ross Embay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Antarctic Ice Sheet Last Glacial Maximum DEGLACIATION HOLOCENE cosmogenic nuclide exposure dating Glacier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宇生核素暴露年代数据存在问题探讨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志刚 徐孝彬 +2 位作者 王建 白世彪 常直杨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59-1369,共11页
青藏高原是第四纪古冰川研究的理想区域也是宇宙成因核素(terrestrial cosmogenic nuclides,TCN)暴露测年技术应用的天然实验场所。然而,现有的TCN测年数据与先前学者基于其他测年手段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显得相对年轻。为了探索其原因,... 青藏高原是第四纪古冰川研究的理想区域也是宇宙成因核素(terrestrial cosmogenic nuclides,TCN)暴露测年技术应用的天然实验场所。然而,现有的TCN测年数据与先前学者基于其他测年手段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显得相对年轻。为了探索其原因,本文尝试对青藏高原1594个TCN测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测年样品中97%的样品是漂砾样品,测年数据中约有93%的年代数据小于130 ka;2 280组(n≥3)漂砾样品年代数据中大约76%的漂砾组数据变异系数大于10%,而基岩和羊背石样品组测年数据变异系数较低、相对集中;3冰碛垄表面漂砾样品的不等时暴露与后期侵蚀可能是造成TCN年代数据结果偏年轻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可为青藏高原地区冰川地貌TCN暴露年代研究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宇生核素 暴露测年 漂砾 变异系数
下载PDF
暴露测年样品中^(26)Al和^(10)Be分离及其加速器质谱测定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丽 周卫健 +3 位作者 常宏 赵国庆 宋少华 武振坤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89,共7页
在已有实验流程基础上,建立并优化了石英样品中Be和Al提取、纯化等实验流程,设计的流程条件实验包括实验试剂、器皿和离子交换柱选择、离子交换树脂分离Be和Al时酸浓度选择等。结果表明,选择钢铁研究总院研制的9Be标准溶液作为10Be样品... 在已有实验流程基础上,建立并优化了石英样品中Be和Al提取、纯化等实验流程,设计的流程条件实验包括实验试剂、器皿和离子交换柱选择、离子交换树脂分离Be和Al时酸浓度选择等。结果表明,选择钢铁研究总院研制的9Be标准溶液作为10Be样品制备的载体;使用一次性实验器皿;选用4 cm规格的离子交换柱;用0.05 mol/L草酸和0.75 mol/L盐酸混合溶液洗脱吸附于阴离子树脂上的Al,可有效提取、纯化样品中的Be和Al。加速器质谱(AMS)测量结果显示,13组化学空白的10Be/9Be和26Al/27Al比值平均值分别为7.48×10-15和1.96×10-15,与国内已有宇宙成因核素实验室的结果(5×10-15~8×10-15)具有可比性。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的测量结果表明,Be、Al回收率分别达90%和60%。基于新建立的实验流程分析了祁连山北侧金佛寺的一个岩石样品,获得了10Be和26Al的暴露年代分别为(10.7±1.0)ka和(10.0±1.2)ka,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宇宙成因核素 10Be 26Al 暴露测年 加速器质谱
下载PDF
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拦马墙砾石堆积体暴露测年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志刚 梅静 +1 位作者 张梦媛 王立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7-1224,共8页
山东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佛塔谷堆积了大量的巨砾,其形成原因存在着很大的争论。探讨蒙山佛塔谷砾石堆积体的形成年代有助于了解蒙山环境演化和气候变化。关于佛塔谷砾石的微地貌已有相关作者探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拦马墙砾石堆积... 山东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佛塔谷堆积了大量的巨砾,其形成原因存在着很大的争论。探讨蒙山佛塔谷砾石堆积体的形成年代有助于了解蒙山环境演化和气候变化。关于佛塔谷砾石的微地貌已有相关作者探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拦马墙砾石堆积体的宇生核素^(10)Be暴露年代以及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和人类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拦马墙砾石宇生核素^(10)Be暴露年代结果为5.0~6.0 ka BP左右,不支持先前发表的"8.2 ka BP拦马冰期"的结论;②全新世以来山东蒙山区域处于一个暖湿的环境下,尽管有几次降温事件,但是不足以提供形成冰川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山 蒙山国家地质公园 拦马墙 宇生核素10Be暴露测年 砾石堆积体
下载PDF
冰碛垄表面碎屑物质宇生核素暴露测年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志刚 王建 +1 位作者 张梦媛 梅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76-1584,共9页
原地生宇宙成因核素(宇生核素)^(10)Be和^(26)Al暴露测年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地貌年代测定,尤其是在冰川地貌年代测定中备受青睐。多数学者通常选择冰碛垄表面散布的冰川漂砾作为测年对象。然而,冰川漂砾在暴露测年研究中存在暴露后期... 原地生宇宙成因核素(宇生核素)^(10)Be和^(26)Al暴露测年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地貌年代测定,尤其是在冰川地貌年代测定中备受青睐。多数学者通常选择冰碛垄表面散布的冰川漂砾作为测年对象。然而,冰川漂砾在暴露测年研究中存在暴露后期翻转、不等时暴露等问题,不仅影响冰川地貌测年的精度,而且难以获得较老的冰川地貌年代。冰碛垄表面碎屑物质,一直附着于冰碛垄"表面",可以规避冰川漂砾测年存在的不等时暴露问题,而且可以减少测试样本量、降低测试费用。因此,本文尝试探讨利用冰碛垄表面碎屑物质进行暴露测年研究的可行性,可望为较老冰川地貌暴露测年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生核素 10Be和26Al(Be-10和Al-26)暴露测年 冰川地貌 漂砾 碎屑物质
下载PDF
宇宙成因核素埋藏年龄测定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袁兆德 陈杰 张会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0-489,共10页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埋藏测年方法,在晚新生代沉积物尤其是陆相碎屑沉积物测年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同一岩石或矿物中的宇宙成因核素对,例如26Al和10Be在地表的生成速率比值是固定的,不受纬度和海拔的影响,但是这一核素对分别具有...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埋藏测年方法,在晚新生代沉积物尤其是陆相碎屑沉积物测年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同一岩石或矿物中的宇宙成因核素对,例如26Al和10Be在地表的生成速率比值是固定的,不受纬度和海拔的影响,但是这一核素对分别具有不同的半衰期。在地表经历了暴露的沉积物被埋藏后,该比值会随着时间而降低,因此具有不同的半衰期的核素对(例如26Al/10Be)可以作为一种地质时钟,测年范围在几十万a至5Ma。文中简要介绍了目前常用的4种方法及其应用:暴露-埋藏图解法、深度剖面法、等时线法以及26Al-21Ne和10Be-21Ne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成因核素 埋藏年龄测定 晚新生代 沉积物
下载PDF
宇宙成因核素^(21)Ne测年原理和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严 武颖 +2 位作者 庞建章 张会平 郑德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2-255,共14页
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方法在地表暴露测年和沉积物埋藏测年方面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还可用于定量计算地表侵蚀、地形抬升和河流下切等反映气候及构造运动影响的地表过程速率,对研究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是第四纪年代... 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方法在地表暴露测年和沉积物埋藏测年方面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还可用于定量计算地表侵蚀、地形抬升和河流下切等反映气候及构造运动影响的地表过程速率,对研究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是第四纪年代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测年方法。与放射性宇宙成因核素10Be、26Al相比,稳定核素21Ne在地表暴露定年方面具有测年范围宽、测年材料选择范围广、测试所需样品量少、前处理过程简单等优点。通过与放射性核素的结合使用,稳定核素21Ne还可用于沉积物的埋藏测年,并具有比10Be-26Al埋藏测年法更高的测年上限和测年精度。稳定核素21Ne测年方法的应用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可以预见,这一方法将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第四纪地质学、地貌演化及活动构造等诸多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成因核素 21Ne 暴露年龄 埋藏年龄
下载PDF
宇宙核素地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应用模型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英奎 JonHarbor +2 位作者 刘耕年 周力平 崔之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9-145,共7页
宇宙核素是宇宙射线与地表物质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蜕变、中子捕获和介子反应三种形成机制。宇宙核素产生率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还受纬度、高度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其浓度变化与表面的暴露时间和侵蚀速率密切有关。宇宙核素的应用... 宇宙核素是宇宙射线与地表物质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蜕变、中子捕获和介子反应三种形成机制。宇宙核素产生率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还受纬度、高度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其浓度变化与表面的暴露时间和侵蚀速率密切有关。宇宙核素的应用模型主要基于单一核素和核素对,单一核素方法只能解决一个未知因素,但核素浓度-深度分布曲线可用于复杂问题的解决。核素对方法可以解决具有多种未知因素的复杂状况,实际应用中主要基于核素比值变化曲线的分析。另外,基于核素对还可以解决埋藏年龄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核素 地貌演化 暴露年龄 埋藏时代
下载PDF
活动构造研究中相关速率的原地宇宙成因核素年代学约束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会平 张培震 +2 位作者 郑文俊 郑德文 陈正位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8-430,共13页
活动构造研究中获得的相关速率是解释活动构造运动方式和幅度的重要基础,同时也能够提供检验和建立有关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的必要参数。原地宇宙成因核素年代学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加速质谱的出现而逐渐发展并不断广泛应用于地学,特别是地... 活动构造研究中获得的相关速率是解释活动构造运动方式和幅度的重要基础,同时也能够提供检验和建立有关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的必要参数。原地宇宙成因核素年代学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加速质谱的出现而逐渐发展并不断广泛应用于地学,特别是地表过程以及活动构造研究中来的。由于仪器测试费用高以及处理流程比较复杂,国内早期相关研究没有得以广泛开展,然而目前正呈现逐渐升温的趋势。在样品采集以及精细野外地质调查测量的基础上,活动构造研究中的活动断裂运动速率,活动构造区的河流水系侵蚀下切速率以及古地震事件,活动火山喷发事件等均可以通过原地宇宙成因核素年代学定量约束。文中在概述原地宇宙成因核素年代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该年代学在活动构造研究应用中的最新成果和资料,重点介绍了基于原地宇宙成因核素年代学方法获取和解释活动构造研究中相关速率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速率 原地宇宙成因核素年代学
下载PDF
陆地原位宇宙成因核素(TCN)在地表过程与构造活动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安林 张国伟 +3 位作者 孙延贵 张成立 柳小明 王建其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3-138,共6页
大地构造、气候变化和地表过程间的耦合作用被视为今后10年内六大地学新课题之一,而从事这一重大课题研究的有效途经便是陆地原位宇宙成因核素的研究和应用。从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实践来看,经常使用的是3He1、0Be1、4C2、1Ne2、6Al和36Cl... 大地构造、气候变化和地表过程间的耦合作用被视为今后10年内六大地学新课题之一,而从事这一重大课题研究的有效途经便是陆地原位宇宙成因核素的研究和应用。从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实践来看,经常使用的是3He1、0Be1、4C2、1Ne2、6Al和36Cl核素,其中石英的26Al和10Be的配合使用最为普遍。通过陆地原位宇宙成因核素(TCN)方法基本原理的阐释,并结合当今国际上该领域利用10Be和26Al在暴露年龄与侵蚀速率、沉积物埋藏年龄以及河流下切速率等方面的工作实例,介绍陆地原位宇宙成因核素在地表过程以及地表过程与构造活动相互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原位宇宙成因核素(TCN) 侵蚀速率 暴露年龄 埋藏年龄 下切速率 构造活动
下载PDF
基岩就地^14C测年及古地震潜在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尹金辉 杨雪 郑勇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73-782,共10页
在陆地表面系统,^(14)C主要通过宇宙射线与大气和暴露岩石2个明显不同的介质发生核反应产生。在大气中生成的^(14)C,由此建立的^(14)C测年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考古学和古环境及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在... 在陆地表面系统,^(14)C主要通过宇宙射线与大气和暴露岩石2个明显不同的介质发生核反应产生。在大气中生成的^(14)C,由此建立的^(14)C测年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考古学和古环境及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在基岩中产生的就地(in situ)^(14)C,随着加速器质谱计探测灵敏度的提升,就地^(14)C对地表过程的研究潜力开始得到广泛认可和关注,也已成为解决一些地球科学问题的重要方法。文中简要介绍了就地^(14)C的形成机制、产率值、实验方法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使用宇宙成因核素研究基岩正断层活动性方面的最近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露面测年 宇宙成因核素 就地成因14C 正断层
下载PDF
暴露时间对利用原地生宇生核素估算至大侵蚀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志刚 王建 +2 位作者 徐孝彬 赵志军 白世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4-932,共9页
为了探讨不同暴露时间对利用原地生宇生核素估算地表基岩至大侵蚀速率(maximum erosion rates,指假设样品达到侵蚀平衡状态下的侵蚀速率)的差异,本文选择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古冰帽区至少暴露年代(minimum exposure ages,指利用宇生核素... 为了探讨不同暴露时间对利用原地生宇生核素估算地表基岩至大侵蚀速率(maximum erosion rates,指假设样品达到侵蚀平衡状态下的侵蚀速率)的差异,本文选择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古冰帽区至少暴露年代(minimum exposure ages,指利用宇生核素暴露测年法所估算的在不考虑侵蚀速率影响时的暴露年代)为500 ka、100ka、10 ka的样品进行估算,并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研究表明:①研究区地表基岩在500 ka尺度、100 ka尺度和10 ka尺度的至大侵蚀速率分别约为1 mm/ka、5 mm/ka和40 mm/ka,该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②文献统计显示百万年尺度和万年尺度地表岩石侵蚀速率可相差100倍。因此,基于原地生宇生核素所估算的侵蚀速率是在某个暴露时间(假设该暴露时间已达到侵蚀平衡状态)内的至大侵蚀速率,而不同的暴露时间尺度所估算的结果相差较大,因此在进行区域至大侵蚀速率对比时一定要注意样品的至少暴露年代尺度是否一致。本研究可为青藏高原地区地表侵蚀速率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稻城古冰帽 原地生宇生核素 至大侵蚀速率 至少暴露年代
下载PDF
^(10)Be和^(26)Al就地产率与在地表岩石中浓度积累的定量模型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配学 郭之虞 +1 位作者 李坤 穆治国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8年第1期101-114,共14页
就地产生的10Be和26Al是宇宙射线与地表岩石发生核反应而生成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分别为15和07Ma.它们的地表产率随海拔高度和地磁纬度的不同而变化.在高纬度的海平面,10Be和26Al在纯石英中的就地... 就地产生的10Be和26Al是宇宙射线与地表岩石发生核反应而生成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分别为15和07Ma.它们的地表产率随海拔高度和地磁纬度的不同而变化.在高纬度的海平面,10Be和26Al在纯石英中的就地产率分别为6和36(原子/g).产率一定时,它们在岩石中的浓度积累将主要取决于样品的暴露条件(埋藏深度和侵蚀速率)和暴露时间.因此,通过测量它们在岩石中的含量,可以定量估计岩石的暴露条件和暴露年龄.本文详细描述了不同暴露情况10Be和26Al在岩石中随时间积累的定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产率 浓度积累模型 岩石 铍10 铝26
下载PDF
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方法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许刘兵 周尚哲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7-585,共9页
宇宙成因核素地表暴露测年方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法.宇宙成因核素主要是由来源于银河系的宇宙射线与暴露于地表的物质作用形成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裂变、中子捕获和介子反应.产生宇宙成因核素宇宙射线... 宇宙成因核素地表暴露测年方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法.宇宙成因核素主要是由来源于银河系的宇宙射线与暴露于地表的物质作用形成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裂变、中子捕获和介子反应.产生宇宙成因核素宇宙射线粒子主要是次生快中子、热中子和负慢介子,由于这些宇宙射线粒子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同,地球上不同纬度、海拔高度和深度处的宇宙成因核素生成速率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地表物质中宇宙成因核素浓度除了受到核素生成速率和地表物质的暴露时间制约外,还与地表侵蚀速率密切相关,此外,地磁场强度、遮蔽、化学风化及样品的几何位置等也会对核素浓度产生一定影响,在求算样品的地表暴露年代时,应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应的校正.宇宙成因核素地表暴露测年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日臻完善,目前它已被广泛到第四纪冰川、撞击坑、火山地貌、断层面等地学问题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成因核素 地表暴露测年 宇宙射线 侵蚀
下载PDF
就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年龄计算模式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延武 梁欧博 黄飞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21-1030,共10页
就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是被广泛应用于地貌面和地表过程研究测年的新兴手段,相较传统年代学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得到国际上众多地学工作者的认可和应用。然而多数国内学者对其年龄计算模式缺乏深入理解,限制了其在实践中的应... 就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是被广泛应用于地貌面和地表过程研究测年的新兴手段,相较传统年代学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得到国际上众多地学工作者的认可和应用。然而多数国内学者对其年龄计算模式缺乏深入理解,限制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阐述目前已被国际学者普遍认可的四种计算模式,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式间的差异,评价了每种模式的独特优势和应用领域,以使初学者和尝试应用宇宙成因核素测年的研究者在实践中能够合理应用相应的计算模式,最终获得较可靠的年代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 暴露年龄 埋藏年龄 计算模式
下载PDF
地磁场强度变化对暴露年代测定的影响及校正
19
作者 邵庆丰 陈仕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7-93,共7页
在10^3~10^5a的尺度上,地磁场强度变化是影响陆地宇生核素生成速率的主要因素,其影响程度取决于样品的地理位置和暴露时间。根据已有的磁场古强度数据,模拟200ka以来海拔2km、25°N和40°N的地表^19Be生成速率的变化,进而... 在10^3~10^5a的尺度上,地磁场强度变化是影响陆地宇生核素生成速率的主要因素,其影响程度取决于样品的地理位置和暴露时间。根据已有的磁场古强度数据,模拟200ka以来海拔2km、25°N和40°N的地表^19Be生成速率的变化,进而分析地表宇生核素生成速率变化对岩石暴露年代测定的影响及其模式年龄的校正。校正磁场强度变化后,海拔2km、25°N上,50~200ka的模式年龄可被压缩14%~19%,大于1d的误差,相同海拔40°N上的模式年龄可减小约8%。时中低纬两组模式年龄的校正充分证明,磁场强度引起的陆地字生核素生成速率变化是暴露年代测定中主要误差源之一,尤其在低纬高海拔地区这一影响更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字生核素 生成速率 地磁场强度 岩石暴露年代
下载PDF
^(26)Al/^(10)Be埋藏测年及其在洞穴沉积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
20
作者 邵庆丰 高斌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5-200,共6页
长期暴露于地表的石英砂被快速搬入洞穴或埋藏,不再接受宇宙射线辐射,埋藏前所积累的陆地宇生核素26A l和10B e随时间指数衰减。据此用加速器质谱计测定沉积物中石英样品现存的26A l/10B e可计算其埋藏年代。用此方法本文对周口店第一... 长期暴露于地表的石英砂被快速搬入洞穴或埋藏,不再接受宇宙射线辐射,埋藏前所积累的陆地宇生核素26A l和10B e随时间指数衰减。据此用加速器质谱计测定沉积物中石英样品现存的26A l/10B e可计算其埋藏年代。用此方法本文对周口店第一地点的下部地层年代作了初探。此次研究表明自第10层以下的沉积物其年代很可能≥1 M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宇生核素 ^26Al/^10Be埋藏测年 石英 洞穴沉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