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first discovery of the high prevalence of HTLV infection among blood donors from one village in the southeast coastal region of Fujian Province and its molecuar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1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330-,共1页
关键词 HTLV the first discovery of the high prevalence of HTLV infection among blood donors from one village in the southeast coastal region of fujian province and its molecuar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high
下载PDF
The Geochemistry of Late Mesozoic Mafic Dyke Swarms in Fujian Province, Southeast China
2
作者 ZHANG Guishan WEN Hanjie +3 位作者 LONG Jingshan CHENG Sanyou LI Yongjun ZENG R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S1期136-137,共2页
Mafic dyke swarms is a special geologic terrain in continent,which can provide us abundant geodynamic information,mafic dyke swarms were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lithospheric extension,which were mainly derived
关键词 LA the Geochemistry of Late Mesozoic Mafic Dyke Swarms in fujian province southeast China
下载PDF
Research on Micro-relief of Active Faults on the Coast of Southeast Fujian and Its Adjacent Area
3
作者 Huang Qingtuan Zheng Shaope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7年第2期210-224,共15页
O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Fujian and its adjacent area, the NE-trending Changle-Zhao′an fault zone and several NW-trending faults that are genetically related to the former are well developed. With micro-relief analy... O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Fujian and its adjacent area, the NE-trending Changle-Zhao′an fault zone and several NW-trending faults that are genetically related to the former are well developed. With micro-relief analysis,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Quaternary activity of the faults and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in this reg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cro-relief of the NE-trending Changle-Zhao′an fault zone and the genetically related NW-trending faults is characterized by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movements since the Quaternary; the faults in the region have undergone two active stages since the Quaternary, i.e. early Quaternary and late Pleistocene;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the movement of the NE-trending faults showed a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while that of NW-trending faults a left-lateral strike-slip, indicating a NWW-SEE oriented horizontal principal stress of the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地震 活性分析 检测
下载PDF
福建长乐海域水沙环境及海岸演变研究
4
作者 扬懿 孙路 +2 位作者 韩志远 王程浩 谢华亮 《水道港口》 2024年第2期174-179,共6页
依托实测水下地形和水文泥沙资料,研究了福建长乐海域水沙环境及海床冲淤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福建长乐海域为基岩岬角控制的沙质海岸,波浪较强、潮流流速小、水体含沙量低、海岸线及海床地形长期保持基本稳定状态;研究海域的常风向... 依托实测水下地形和水文泥沙资料,研究了福建长乐海域水沙环境及海床冲淤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福建长乐海域为基岩岬角控制的沙质海岸,波浪较强、潮流流速小、水体含沙量低、海岸线及海床地形长期保持基本稳定状态;研究海域的常风向和常浪向均为NNE向,强风和强浪主要受台风及寒潮大风影响;研究海域属强潮海区,最大潮差为6.92 m,平均潮差为4.45 m;研究海域潮流属正规半日潮流,往复流特征明显;研究海域底质分布在横向上呈现近岸粗、深水区细的分布特点,近岸存在南北连续的砂质沉积带,波浪作用下自北向南输移的泥沙对海岸演变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环境 海岸演变 沙质海岸 福建长乐
下载PDF
BIN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福建东南部地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关联研究
5
作者 刘祺 李剑鹏 +2 位作者 毕敏 马琪林 童绥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3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BIN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福建东南部地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关联性。方法:选取中国福建东南部地区AD患者110例(AD组)和正常对照人群123例(正常对照组),均提取其外周血DNA运用多重突变扩增系... 目的:探讨BIN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福建东南部地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关联性。方法:选取中国福建东南部地区AD患者110例(AD组)和正常对照人群123例(正常对照组),均提取其外周血DNA运用多重突变扩增系统检测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型,同时采用传统Sanger测序对BIN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7561528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AD的关联性。结果:两组在BIN1基因多态位点rs7561528的基因型频率(GG、AG、AA)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N1基因多态位点rs7561528可能与中国福建东南部地区AD患者无明显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Bin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中国福建东南部
下载PDF
概率评估福建南部沿海水产品中镉食用健康风险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海新 杨妙峰 +5 位作者 郑盛华 陈宇锋 王丽娟 汤水粉 余颖 罗方方 《渔业研究》 2023年第5期480-489,共10页
水产品中镉污染状况较为普遍,为了解其在水产品中的污染状况,评估其食用健康风险,本文以2017—2022年福建南部沿海水产品中镉的监测结果及水产品膳食消费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蒙特卡洛法进行概率风险评估。结果共检测水产品1004份,各... 水产品中镉污染状况较为普遍,为了解其在水产品中的污染状况,评估其食用健康风险,本文以2017—2022年福建南部沿海水产品中镉的监测结果及水产品膳食消费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蒙特卡洛法进行概率风险评估。结果共检测水产品1004份,各类水产品中镉平均含量顺序为头足类≈蟹类>贝类>藻类>虾类>鱼类;25.6%的蟹类超出限量标准,主要为海捕蟹,其他种类水产品均无超标;贝类、蟹类和头足类对由水产品摄入镉贡献总和为85.8%~93.5%;总体居民镉食用健康风险值(MOE)的P50、P90、P97.5均远小于安全限量1;按年龄组细分评估,少年组P97.5的MOE为0.687,接近于安全限;贝类和蟹类对MOE方差贡献大,敏感度达86.2%~99.1%。结果表明,福建南部沿海居民膳食水产品摄入镉的食用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应对少年组进行膳食结构指导。人体从水产品摄入的镉主要来源于贝类、蟹类和头足类。选择镉含量较低的贝类和蟹类,可有效降低水产品镉的食用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南部沿海 水产品 主要来源 健康风险评估
下载PDF
福建地区上部地壳结构深地震测深探测研究
7
作者 李培 任丛荣 +1 位作者 李海艳 王善雄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3-105,共13页
位于中国大陆东南缘的福建地区是东南沿海的一个活动构造带,有着复杂的形成和演化历史。为了认识该区浅部地壳结构和基底构造特征,利用福建地区4条NE向深地震测深测线的Pg波走时数据,使用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4条剖面上部地壳的... 位于中国大陆东南缘的福建地区是东南沿海的一个活动构造带,有着复杂的形成和演化历史。为了认识该区浅部地壳结构和基底构造特征,利用福建地区4条NE向深地震测深测线的Pg波走时数据,使用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4条剖面上部地壳的精细速度结构,揭示了该区上部地壳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基底构造以及断裂浅部特征。4条剖面速度介于4700~6100 m/s,自西向东速度变化逐渐增强,构造单元边界两侧基底速度横向变化明显;4条剖面结晶基底界面埋深介于1.0~6.0 km,由北往南有所加深,基底面的起伏与构造凸起和凹陷对应;闽西北隆起带的上部结构速度整体偏高且界面埋深较浅,与变质基底有关;闽西南拗陷带的上部地壳结构高低速变化明显且界面形态呈深浅间隔变化,与该区的断陷盆地和拗陷与隆起交错的地质构造相对应;东南沿海中生代岩浆带的上部地壳速度高、变化大,表明华南大陆东部所受的构造活动强于西部。剖面经过的NW向断裂带都切割基底,与该区的地质构造和构造变形的主方向一致,反映了受古太平洋板块NW向的俯冲−碰撞挤压作用。研究成果为获得东南沿海重要的NW向构造深浅关系提供浅部地震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地区 深地震测深剖面 有限差分层析成像 上部地壳结构 东南沿海
下载PDF
闽南沿海兄弟屿印支期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8
作者 徐立明 《福建地质》 2023年第3期163-174,共12页
对闽南沿海兄弟屿西南部的侵入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获得2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其中(241±3.6) Ma为岩体侵入年龄(印支期),(141±5.1) Ma可能为后期热液事件年龄(燕山期)。岩石... 对闽南沿海兄弟屿西南部的侵入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获得2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其中(241±3.6) Ma为岩体侵入年龄(印支期),(141±5.1) Ma可能为后期热液事件年龄(燕山期)。岩石属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花岗岩,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强烈,具有中强的Eu负异常(δ Eu 0.39~0.45)和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特征,显示S型花岗岩。其构造背景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及滨海断裂带等活动有关,兄弟屿的侵入岩体发现为该地区构造-岩浆演化提供新的时空约束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兄弟屿 印支期 年代学 地球化学 闽南沿海
下载PDF
闽东南沿海老红砂与晚第四纪环境演变 被引量:15
9
作者 曾从盛 陈居成 吴幼恭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0-114,共5页
闽东南沿海老红砂发育较典型,分布较广,但迄今对其形成多有不同认识。论文在进行全面野外调查和一系列的室内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闽东南沿海的老红砂主要是由风吹扬海滩砂形成的,局部地方还有坡积、冲积等成因,并可划分成6~4.5... 闽东南沿海老红砂发育较典型,分布较广,但迄今对其形成多有不同认识。论文在进行全面野外调查和一系列的室内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闽东南沿海的老红砂主要是由风吹扬海滩砂形成的,局部地方还有坡积、冲积等成因,并可划分成6~4.5万aBP和3~1万aBP两个相对较集中的形成期。末次冰期寒冷干燥的气候为老红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末次冰期中的亚间冰期和冰后期温暖湿润的古气候环境则有利于其后的固定(红化固结、生草、发育古土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红砂 环境演变 晚第四纪 闽东南沿海
下载PDF
福建东南沿海第四纪盆地构造沉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路 曲国胜 陈建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3-643,共11页
利用福建东南沿海地区城市活断层探测的研究资料,重新确认了福州、泉州和漳州盆地的断层组合与第四纪沉积。研究区内晚更新世"福州海侵"产生的炭质淤泥沉积现代高程的分析对比表明,晚更新世以来该区地壳发生不均匀隆升,而这... 利用福建东南沿海地区城市活断层探测的研究资料,重新确认了福州、泉州和漳州盆地的断层组合与第四纪沉积。研究区内晚更新世"福州海侵"产生的炭质淤泥沉积现代高程的分析对比表明,晚更新世以来该区地壳发生不均匀隆升,而这些盆地相对于研究区内其他地区发生沉降。断层的静态位错理论研究认为,正断层深部活动引发地表的沉降,该区断裂的深部正断层活动是盆地沉降的重要因素。盆地的发展演化可划分为晚更新世以前的断陷阶段,和其间或其后的拗陷沉积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东南沿海 晚更新世海侵 盆地构造沉降 断裂深部活动
下载PDF
福建漳浦六鳌半岛海岸沙丘记录的风沙气候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龚松柏 李志忠 +2 位作者 苏晓玲 赖璐娴 谭亚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8-455,共8页
对福建漳浦六鳌半岛海岸沙丘剖面(CDS)进行了粒度特征和成因判别分析,并以海岸线演变历史地图和CDS剖面在采样海岸沙丘上部位置为依据,初步建立了剖面的时间标尺,以代表海岸带风力作用的敏感粒度组分为主要指标,结合研究区其他记录的综... 对福建漳浦六鳌半岛海岸沙丘剖面(CDS)进行了粒度特征和成因判别分析,并以海岸线演变历史地图和CDS剖面在采样海岸沙丘上部位置为依据,初步建立了剖面的时间标尺,以代表海岸带风力作用的敏感粒度组分为主要指标,结合研究区其他记录的综合对比分析,讨论了福建东南沿海大约500a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结果表明:(1)CDS剖面是以风力作用为主兼有生物成壤作用、波浪作用的多重影响形成的海岸沙丘沉积;(2)剖面中的多个黑色植物碳屑和根系层,可能反映了海岸带风力作用间歇性减弱、海岸沙丘固定的成壤期;(3)海岸沙丘沉积中指代风力作用的敏感粒度组分变化,可能记录了小冰期中福建东南沿海的3个冷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沙丘 粒度参数 敏感粒径 福建沿海
下载PDF
闽东南特色农业生态模式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朱鹤健 程炯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3-318,共6页
基于闽东南的资源优势,把发展亚热带水果作为特色农业。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必须寻求特色农业生产的最佳模式。本研究设计果农草牧复合系统作为特色农业的生态模式。试验表明:生态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泥沙流失量仅是传统模式的26.3%和48.4... 基于闽东南的资源优势,把发展亚热带水果作为特色农业。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必须寻求特色农业生产的最佳模式。本研究设计果农草牧复合系统作为特色农业的生态模式。试验表明:生态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泥沙流失量仅是传统模式的26.3%和48.4%,0~2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增加3.8g/kg和5.5g/kg。土地单位面积能量总产出是传统模式的5.1倍。本生态模式显示生产良好循环,取得有效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模式 特色农业 果农草牧复合系统 闽东南 水土保持 能流效应 生态安全
下载PDF
建设闽东南特色农业带的自然条件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章牧 朱鹤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98-103,共6页
围绕闽东南这一特定区域 ,研究其自然条件的基本特征及属性 ,讨论其在省内的比较优势 .根据闽东南的资源优势论证其发展特色农业带的有利条件 。
关键词 特色农业带 自然条件 闽东南 资源优势 水果生产 水产养殖 气候资源 土地生产潜力
下载PDF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闽东南柑橘避冻分区及防冻措施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加义 陈惠 +1 位作者 蔡文华 李文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2期441-444,共4页
通过对福建省66个气象台站的纬度、海拔高度、距海岸线距离等因子与福建省东南部10年1遇极端最低气温之间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地理因子对极端最低气温的影响,模拟出极端最低气温在福建省东南部的分布状态,从而确定闽东南柑橘避冻的... 通过对福建省66个气象台站的纬度、海拔高度、距海岸线距离等因子与福建省东南部10年1遇极端最低气温之间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地理因子对极端最低气温的影响,模拟出极端最低气温在福建省东南部的分布状态,从而确定闽东南柑橘避冻的气候分区,并进一步分析对柑橘防冻的措施;结果表明地理信息系统能很好的模拟闽东南柑橘避冻的气候分区特征,该特征为由东南向西北柑橘气候区划由最适宜种植区逐渐过渡到可能种植区,模拟结果中不存在柑橘不适宜种植区,在闽东南区内,极端最低气温与纬度基本上呈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低温推算模式 闽东南柑橘 避冻分区 防冻措施
下载PDF
闽东南沿海老红砂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4
15
作者 曾从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8-251,共4页
闽东南沿海老红砂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B、Ga、Sr、Ba、K、Cr、Ni和 V等微量元素含量及 B/ Ga和 Sr/ Ba比值指示老红砂应为陆相沉积 ,其磷酸钙组分和古盐度亦指示为陆相。老红砂的化学全量组合特征与花岗岩风化壳相似 ,但 Si O2 含量较... 闽东南沿海老红砂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B、Ga、Sr、Ba、K、Cr、Ni和 V等微量元素含量及 B/ Ga和 Sr/ Ba比值指示老红砂应为陆相沉积 ,其磷酸钙组分和古盐度亦指示为陆相。老红砂的化学全量组合特征与花岗岩风化壳相似 ,但 Si O2 含量较花岗岩风化壳大 ,而 Al2 O3的含量明显少于花岗岩风化壳。从老红砂垂直剖面变化看 ,其硅铝铁率一般从上往下增加 ,分解系数 ( Fe2 O3/ Mg O)一般从上往下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微量元素 老红砂 闽东南沿海
下载PDF
福建闽南沿海养殖贝类体中砷含量的分布 被引量:20
16
作者 钟硕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6-122,共7页
通过2003-2004年对福建闽南沿海5种养殖贝类体砷含量的调查监测,对养殖贝类体中砷含量的分布进行了探讨.福建闽南沿海5种养殖贝类体总砷含量为0.65×10^-6-4.80×10^-6,总平均值为2.09×10^-6,其中有机砷和无机砷占... 通过2003-2004年对福建闽南沿海5种养殖贝类体砷含量的调查监测,对养殖贝类体中砷含量的分布进行了探讨.福建闽南沿海5种养殖贝类体总砷含量为0.65×10^-6-4.80×10^-6,总平均值为2.09×10^-6,其中有机砷和无机砷占总砷含量的百分比分别为61.6%~98.2%和2.3%-38.4%,平均值分别为88.8%和11.2%.在相同养殖区,养殖贝类体总砷平均含量的种间分布差异较小.滩涂养殖底栖贝类体内总砷平均含量总体上高于浅海筏式养殖贝类体的平均含量.福建闽南沿海5种养殖贝类体内总砷含量在泉州湾、湄州湾、东山湾和九龙江口高,在诏安湾和围头湾低,在其余各湾相近.5种养殖贝类体内无机砷的污染指数和总平均值分别为0.05-0.76和0.23,总砷的污染指数和总平均值分别为0.06~0.48和0.21,总体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质量标准.养殖贝类体中砷含量与体长之间总体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贝类 含量分布 福建闽南沿海
下载PDF
基于GIS的闽东南小城镇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明 陈志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44,共5页
利用GIS等技术,分析与探讨了闽东南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环境承载力与小城镇发展污染集聚的矛盾,环境治理与小城镇经济发展的矛盾,开发建设中的小城镇与用地、水土保持的矛盾,以及法规出台滞后与产业化发展的矛盾... 利用GIS等技术,分析与探讨了闽东南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环境承载力与小城镇发展污染集聚的矛盾,环境治理与小城镇经济发展的矛盾,开发建设中的小城镇与用地、水土保持的矛盾,以及法规出台滞后与产业化发展的矛盾,并提出了相关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小城镇 发展 生态环境 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 闽东南地区
下载PDF
福建中部和东南沿海深部界面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思林 刘序俨 +5 位作者 林继华 申重阳 甘家思 徐菊生 王志鹏 刘逢英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9年第3期18-25,共8页
根据重力、人工地震测深等成果资料,采用分区复盖检校反演措施,对福建中部和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三维重力反演,获得了该地区的上、中、下地壳分层界面的整体展布图象。
关键词 深部构造 重力反演 福建东南沿海地区
下载PDF
基于DEM的闽东南荔枝寒(冻)害精细化区划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晓玲 龚松柏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319-323,共5页
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GIS技术,构建福建省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Td)和4个等级冻害指标(-2℃<Td≤0℃、-3℃<Td≤-2℃、-4℃<Td≤-3℃、Td<-4℃)发生频次空间分析模型,根据荔枝寒(冻)害评价指标,对闽东南荔枝种植区进行区划... 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GIS技术,构建福建省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Td)和4个等级冻害指标(-2℃<Td≤0℃、-3℃<Td≤-2℃、-4℃<Td≤-3℃、Td<-4℃)发生频次空间分析模型,根据荔枝寒(冻)害评价指标,对闽东南荔枝种植区进行区划.结果表明:1)闽东南荔枝种植区可分为最适宜区(微寒害区)、适宜区(轻度寒害区)、中等适宜区(中度冻害区)、不适宜区(重度冻害区),其中最适宜区、适宜区划区结果与实际荔枝种植分布较吻合;2)闽东南荔枝种植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诏安至连江东南沿海平原,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与东南丘陵过渡地区,中等适宜区、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适宜区以西海拔较高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冻)害 GIS技术 DEM 均方差决策法 闽东南
下载PDF
闽东南特色农业开发带的诊断与设计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鹤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88-91,共4页
基于闽东南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期待建立特色农业开发带 ,提出建立生态果园 。
关键词 闽东南地区 特色农业 诊断 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