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养殖模式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营养品质及特征风味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韦毓 翁旭东 +5 位作者 于瑾 高阳 应晓国 余林 胡家杰 曾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52,共10页
为研究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条件下鲫鱼的营养品质及特征风味,对鲫鱼形体、基础营养成分、蒸煮损失和持水力、肌肉蛋白质消化率、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跑道组和池塘组鲫鱼的... 为研究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条件下鲫鱼的营养品质及特征风味,对鲫鱼形体、基础营养成分、蒸煮损失和持水力、肌肉蛋白质消化率、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跑道组和池塘组鲫鱼的形体指标和基础营养成分具有较大差异,其中跑道组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同时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的蒸煮损失和持水力相接近。跑道组鲫鱼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池塘组鲫鱼(P<0.05)。游离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跑道组鲫鱼中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和甜味氨基酸(谷氨酸和丙氨酸等)含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因此跑道组鲫鱼可能具有更佳的风味。此外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肌肉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跑道组鲫鱼不饱和脂肪酸含量(4.8038 g/100 g)高于池塘组(1.4111 g/100 g)。基于GC-IMS结果可知,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的挥发性化合物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层次聚类热图分析从57种挥发性化合物中筛选出了33种特性差异标记物用以区分不同养殖模式下的鲫鱼。研究结果表明,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在一定程度上对鲫鱼营养品质和特征风味有所改善,可以通过GC-IMS技术进行有效快速鉴别,同时阐明了风味感官差异的物质基础,为淡水鱼养殖模式选择和产品定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传统池塘养殖模式 跑道养殖模式 鲫鱼 营养品质 风味
下载PDF
A Novel Splash Plate Design for Serial Reuse Raceways
2
作者 Michael E. Barnes Eric Krebs +2 位作者 Patrick A. Nero Kelby Torgerson Daniel V. Johnson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7年第1期21-26,共6页
Serial reuse raceways in fish hatcheries typically use dam boards and screens to separate each raceway unit in the series.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ovel raceway splash plate constructed of aluminum plate and angle, whi... Serial reuse raceways in fish hatcheries typically use dam boards and screens to separate each raceway unit in the series.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ovel raceway splash plate constructed of aluminum plate and angle, which eliminates the need for screens when mounted on top of raceway dam boards. In addition to reducing the labor required to remove and replace, and clean screens, the splash plate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available rearing space. Incoming water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s were also increased. These splash plates are relatively easy and inexpensive to fabricate, and their use can lead to increased efficiencies during hatchery rea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culture raceways SPLASH PLATE SERIAL REUSE
下载PDF
放养密度对IPRA养殖太湖鲂鲌生长、抗氧化酶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倩 孙丽慧 +4 位作者 姜建湖 陈建明 郭建林 高令梅 张海琪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9-487,共9页
为探讨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n-pond Raceway Aquaculture,IPRA)太湖鲂鲌幼鱼的合理放养密度,以初始体重为(5.58±0.45)g的太湖鲂鲌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放养密度:0.5(SD1)、1.0(SD2)、1.5 kg/m^(3)(SD3),在养殖第90、第120、第15... 为探讨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n-pond Raceway Aquaculture,IPRA)太湖鲂鲌幼鱼的合理放养密度,以初始体重为(5.58±0.45)g的太湖鲂鲌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放养密度:0.5(SD1)、1.0(SD2)、1.5 kg/m^(3)(SD3),在养殖第90、第120、第150、第180天采样,对其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抗氧化酶活力进行分析,实验结束后分析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生长结果表明:养殖120d,当放养密度超过1.0 kg/m^(3)时,太湖鲂鲌幼鱼的体重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降低(P<0.05),养殖150—180d,体重和SGR随着放养密度的升高显著降低(P<0.05)。血清抗氧化酶结果表明:养殖90d,太湖鲂鲌血清抗氧化酶的活力随着放养密度的升高而增加,SD3组显著高于SD1组(P<0.05)。养殖150—180d,血清抗氧化酶的活力随着放养密度的升高而降低,养殖180d,SD3组抗氧化酶的活力显著低于SD1组(P<0.05)。肝脏抗氧化酶结果表明:养殖150—180d,肝脏中抗氧化酶活力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而升高,GSH-Px的活力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养殖前120d,丙二醛(MDA)的水平随着放养密度的升高有所降低,养殖180d,SD2和SD3组的MDA水平显著高于SD1组(P<0.05)。肠道微生物结果表明,在属水平,各密度组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明显改变,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在SD3组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而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0.05)。综上,在试验条件下,当养殖时间小于120d,放养密度小于1.0 kg/m^(3)时,太湖鲂鲌幼鱼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未受显著影响,建议放养密度小于1.0 kg/m^(3);当养殖时间为150—180d,放养密度大于0.5 kg/m^(3)时,放养密度对太湖鲂鲌幼鱼的生长产生了抑制,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中条件致病菌显著增加、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建议放养密度小于0.5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 放养密度 生长 抗氧化酶 肠道微生物群落 太湖鲂鲌
下载PDF
流水槽养殖与传统池塘养殖的罗非鱼肌肉差异蛋白组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瑞昌 刘璐 +4 位作者 马之瑞 袁丽 罗永巨 包玉龙 严欣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3-70,共8页
目的利用蛋白组学技术对流水槽养殖与传统池塘养殖的罗非鱼肌肉的差异蛋白进行分析,探讨两种养殖模式罗非鱼肉质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纳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Nano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Nano LC-MS/MS)... 目的利用蛋白组学技术对流水槽养殖与传统池塘养殖的罗非鱼肌肉的差异蛋白进行分析,探讨两种养殖模式罗非鱼肉质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纳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Nano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Nano LC-MS/MS)技术手段,鉴定两种养殖模式罗非鱼鱼肉差异蛋白,并进行代谢通路的分析。结果在两种鱼肉中共鉴定到蛋白3684个,其中共检测到差异表达的蛋白为26个。与传统池塘养殖的鱼肉相比,流水槽养殖的鱼肉中磷酸化酶b激酶、硫氧还蛋白还原酶、腺苷酸琥珀酸酶、蛋白酶体抑制剂等蛋白的表达量显著提高;而胞质脂肪酸结合蛋白1/2、Ⅻ型胶原蛋白、线粒体导肽水解酶β等表达量则显著降低。这些差异蛋白与机体内蛋白质、脂肪的累积紧密相关,这可能也是本研究中观察到流水槽养殖罗非鱼鱼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原因之一。生物学功能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分布在转运活性方面,而差异蛋白功能通路的富集结果表明大多数差异蛋白与心肌的收缩、甲状腺激素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细胞内吞作用有关。结论本研究得出的差异蛋白和关键代谢通路与鱼肉中蛋白质、脂肪含量密切相关,为阐明流水槽养殖模式下罗非鱼肉品质的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为后续贮藏、加工方法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水槽养殖 罗非鱼 蛋白组学 蛋白酶体 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对罗非鱼不同部位肌肉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马之瑞 陈丽婷 +7 位作者 严欣 郭忠宝 伍宜杰 罗立鸣 张文超 何智昌 肖俊 罗永巨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90-2799,共10页
【目的】为探究罗非鱼在池塘循环流水养殖(In-pond raceway system,IPRS)模式下其肌肉各营养指标的变化,明确该养殖模式对罗非鱼肌肉品质的影响,为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的推广及开展高品质罗非鱼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IPRS养殖... 【目的】为探究罗非鱼在池塘循环流水养殖(In-pond raceway system,IPRS)模式下其肌肉各营养指标的变化,明确该养殖模式对罗非鱼肌肉品质的影响,为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的推广及开展高品质罗非鱼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IPRS养殖的罗非鱼为试验组,传统池塘养殖(Traditional pond aquaculture,TPA)罗非鱼为对照组,对2种养殖模式下罗非鱼背肌、腹肌和尾肌的营养指标及背肌的质构特性和肌纤维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IPRS组罗非鱼腹肌粗蛋白(19.62%)和背肌粗脂肪(3.30%)含量最高,IPRS组和TPA组背肌中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下同);在IPRS组和TPA组各部位肌肉中均检测出16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及16种氨基酸总量在IPRS组背肌中最高(7.41%、7.22%和18.41%),在TPA尾肌中最低(6.09%、5.89%和15.20%);IPRS组和TPA组4种鲜味氨基酸中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分别排第1和第2,含量最高在IPRS组背肌(3.11%和2.05%);IPRS组腹肌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降低,不同部位肌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在IPRS组尾肌最高(31.53%),在TPA组背肌最低(27.99%)。IPRS组罗非鱼硬度、弹性、咀嚼性和回复性等肌肉质构特性相对于TPA组分别提高24.89%、18.19%、61.40%和33.63%;且IPRS组肌纤维直径更小、密度更大。【结论】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罗非鱼的肌肉品质与营养价值相比于传统池塘养殖罗非鱼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传统池塘养殖 肌肉品质
下载PDF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不同养殖模式氮磷收支及养殖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梅 原居林 +2 位作者 倪蒙 练青平 郭爱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8-728,共11页
为了揭示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nner-Pond Raceway Aquaculture,IPRA)氮磷收支变化及养殖效果情况,阐明其生态特征及营养物质的来源与归宿,合理评价IPRA的经济与生态效益,通过定期采样计算氮磷的输入和输出项目,同时设置传统常规养... 为了揭示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nner-Pond Raceway Aquaculture,IPRA)氮磷收支变化及养殖效果情况,阐明其生态特征及营养物质的来源与归宿,合理评价IPRA的经济与生态效益,通过定期采样计算氮磷的输入和输出项目,同时设置传统常规养殖池塘(usual pond aquaculture,UPA)为对照组。结果表明:(1)两种养殖模式中,饲料是池塘氮、磷输入的主要来源,分别占IPRA和UPA池塘氮输入的95.02%±2.31%和94.57%±1.82%,占两种模式磷输入的93.19%±2.75%和91.81%±4.44%;(2)底泥沉积是氮、磷输出的主要方式,占IPRA和UPA氮输出的45.16%±1.31%和53.98%±1.48%,占磷输出的40.28%±3.19%和59.59%±4.45%,差异显著(P<0.05),其次是养殖产出,IPRA渔获物氮输出比例37.73%±0.91%高于UPA的35.07%±0.99%,差异不显著(P>0.05),磷输出比例25.50%±1.77%显著高于UPA的20.78%±1.33%(P<0.05);(3)IPRA对氮的绝对和相对利用率高于UPA,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对磷的利用率显著高于UPA(P<0.05),IPRA提高了养殖对象对氮、磷的吸收利用率;(4)IPRA耗水系数、排水系数及排污系数均显著低于UPA(P<0.05),但IPRA养殖效益显著高于UPA(P<0.05)。综上所述,IPRA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养殖模式,可以进行推广应用。本研究旨在为今后更好地开展IPRA水质管理和科学养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IPRA模式在节水生态、经济效益等评价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氮磷收支 养殖效果
下载PDF
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7
作者 金武 罗荣彪 +1 位作者 顾若波 徐跑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7,共6页
本文从推水单元、水流速度、养殖单元结构、鱼粪收集单元结构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系统总结了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的各个功能单元的优缺点,但对养殖水槽中的流场分布、流速、养殖单元槽体结构、粪便收集单元结构的研究仍... 本文从推水单元、水流速度、养殖单元结构、鱼粪收集单元结构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系统总结了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的各个功能单元的优缺点,但对养殖水槽中的流场分布、流速、养殖单元槽体结构、粪便收集单元结构的研究仍较少。因此建议:参考水流动力学研究方法,筛选出推水单元最佳拦板角度,尽可能节约推水动力;建立针对国内养殖品种的管理模式、净化区结构形式;研发高效收集鱼粪和残饵的设备或施工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工程化 跑道式养鱼 流体力学 溶氧
下载PDF
组合跑道式养殖池系统设计及水力学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程果锋 吴宗凡 +2 位作者 顾兆俊 王小冬 刘兴国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共4页
为研究组合跑道式养殖池的工程设计参数和水力学特征,构建了一个跑道式养殖池试验模型。该模型由3个边长均为1.74 m的正方形单元池组成,池中间底部为集污孔;通过池壁设置的竖直进水管进水,在每个单元池中形成旋转水流。对单元池3个水深... 为研究组合跑道式养殖池的工程设计参数和水力学特征,构建了一个跑道式养殖池试验模型。该模型由3个边长均为1.74 m的正方形单元池组成,池中间底部为集污孔;通过池壁设置的竖直进水管进水,在每个单元池中形成旋转水流。对单元池3个水深(距池底0.1 m,中间水深,水面下0.1 m)的水流进行流速测量,并考察对固体颗粒物的旋流集污效果。结果显示,当循环量从1 Q/h增加到1.5 Q/h时,池中水体的平均旋流速度从11.3 cm/s增加到15.6 cm/s,固体颗粒物去除率从44.5%增加到87.7%,占进水管出水孔出水速度的比值从6.3%增加到8.6%。研究表明,在1.5 Q/h循环量下,形成的旋转水流能有效地将沉积固体物旋流至中心排放口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固体收集 组合式跑道养殖池 水力参数
下载PDF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下太湖鲂鲌(翘嘴鲌(♀)×三角鲂(♂))肠道微生物群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倩 郭建林 +5 位作者 王雨辰 姜建湖 孙丽慧 宓国强 陈建明 顾志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4-370,共7页
为研究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n-pond Raceway,IPR)模式下太湖鲂鲌(翘嘴鲌(♀)×三角鲂(♂))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以传统池塘养殖作为对照组,采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IPR养殖模式下太湖鲂鲌肠道的菌群结构及环境水体微... 为研究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n-pond Raceway,IPR)模式下太湖鲂鲌(翘嘴鲌(♀)×三角鲂(♂))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以传统池塘养殖作为对照组,采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IPR养殖模式下太湖鲂鲌肠道的菌群结构及环境水体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IPR模式下太湖鲂鲌肠道微生物群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门分类水平,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成为绝对优势菌,所占丰度为92.47%;对照组的优势菌由梭杆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组成,三者所占的丰度分别为34.45%、33.30%和21.30%。在养殖水环境中,两种养殖模式的微生物群落数均大于肠道样本,且二者优势菌不同;IPR水环境的优势菌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36.53%),其次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4.67%);对照组水体中的优势菌为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分别占细菌总数的38.99%和28.15%。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水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Chao1指数高于肠道样本,IPR养殖对象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低。本研究结果揭示,池塘内循环流水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太湖鲂鲌的肠道微生物结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应注意该模式下养殖对象的肠道健康,加强养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鲂鲌(翘嘴鲌(♀)×三角鲂(♂)) 肠道微生物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PR)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分隔池塘养殖系统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
10
作者 车轩 朱林 刘兴国 《渔业现代化》 CSCD 2019年第4期1-7,23,共8页
分隔池塘养殖系统是绿色高效池塘养殖设施研究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提出了分隔池塘养殖系统的定义,阐述了系统设计的原理和国内外发展历程,归纳了标准分隔池塘、简易分隔池塘和流水槽池塘3种国外发展的主要系统模式类型,通过文献收集和... 分隔池塘养殖系统是绿色高效池塘养殖设施研究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提出了分隔池塘养殖系统的定义,阐述了系统设计的原理和国内外发展历程,归纳了标准分隔池塘、简易分隔池塘和流水槽池塘3种国外发展的主要系统模式类型,通过文献收集和实地调研对3种系统模式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比较了国内外发展模式的养殖品种、水循环方式、研究概况和产业应用情况,通过进一步讨论分级序批养殖池塘、跑道池养殖池塘2种在国内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系统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为分隔池塘养殖系统的结构优化和技术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设施 水产绿色发展 分隔池塘 分级序批养殖池塘 跑道式养殖池塘
下载PDF
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对宝石鲈营养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欧红霞 王广军 +3 位作者 李希国 付兵 夏耘 李本旺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1年第2期29-34,共6页
评估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宝石鲈(Scortum barcoo)的肌肉营养品质和健康水平,为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对宝石鲈肌肉营养品质的调控以及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以推进宝石鲈产业的发展。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对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模... 评估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宝石鲈(Scortum barcoo)的肌肉营养品质和健康水平,为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对宝石鲈肌肉营养品质的调控以及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以推进宝石鲈产业的发展。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对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的宝石鲈的生长指标、肌肉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普通池塘养殖的宝石鲈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宝石鲈的生长较有优势,特定生长率(1.44%/d)和存活率(90%)均较高,饲料系数(1.2)较低;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宝石鲈肌肉粗蛋白、水分和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P<0.05),显著升高了血清补体C的含量(P<0.05)。研究表明,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有助于提高养殖宝石鲈的品质,提升其机体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鲈 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 营养成分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晓蕾 王强 +4 位作者 张国奇 周陆 李廷发 张玉 赵思雅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45,共10页
基于集约化生产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In-pond raceway system,IPRS)是一种新兴的养殖模式,为进一步了解该系统水体循环过程中的生态结构动态,揭示系统内净水区水质的变化特点,文章研究了养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的池塘循... 基于集约化生产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In-pond raceway system,IPRS)是一种新兴的养殖模式,为进一步了解该系统水体循环过程中的生态结构动态,揭示系统内净水区水质的变化特点,文章研究了养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的池塘循环流水系统中生长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化特征,并通过冗余分析研究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该系统在生长季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99种,主要由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裸藻门、隐藻门、甲藻门和金藻门组成。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54种),其次为蓝藻门(18种)。系统中不同区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同,净化区中段浮游植物的密度及生物量最高,净化区蓝藻门的密度及生物量较养殖区有所增加。池塘不同区域的蓝藻门相对密度均远高于绿藻门及硅藻门。从净化区前端至后端,蓝藻门的相对密度逐渐增加,绿藻及硅藻的相对密度逐渐下降。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循环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温度和氮、磷营养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下载PDF
池塘内循环水“跑道”系统与传统池塘养殖的三角鲂营养品质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士臣 冯媛 +5 位作者 彭建 胡金春 相兴伟 叶霆 丁雪燕 周凡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57-1065,共9页
目的对比评估池塘内循环水"跑道"养殖模式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下三角鲂营养品质差异。方法对2种模式养殖的三角鲂肌肉营养组成、质构和风味物质等进行评价。结果"跑道"养殖的三角鲂具有较低的水分及脂肪含量,其肌肉... 目的对比评估池塘内循环水"跑道"养殖模式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下三角鲂营养品质差异。方法对2种模式养殖的三角鲂肌肉营养组成、质构和风味物质等进行评价。结果"跑道"养殖的三角鲂具有较低的水分及脂肪含量,其肌肉的硬度、胶黏性、咀嚼性、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跑道"养殖模式没有明显改变三角鲂肌肉的氨基酸模式组成,但其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均大于对照组。"跑道"养殖的三角鲂具有较为丰富的酮类、醛类等特征性风味物质,但腥味成分壬醛和1-辛烯-3-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跑道"养殖模式能够一定程度改善三角鲂的肌肉理化特性、风味组成和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道”养殖 传统池塘养殖 三角鲂 肌肉 营养品质
下载PDF
池塘循环流水跑道养殖大口黑鲈的适宜密度 被引量:6
14
作者 冯双双 周凡 +5 位作者 娄剑锋 贝亦江 陈刘浦 马文君 丁雪燕 张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70-73,共4页
为探索池塘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模式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适宜养殖密度,在浙江省南浔区菱湖盛江家庭农场开展3种不同密度(每条跑道2.3万尾、2.5万尾和2.7万尾)的大口黑鲈跑道养殖试验,养殖周期4个月。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养... 为探索池塘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模式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适宜养殖密度,在浙江省南浔区菱湖盛江家庭农场开展3种不同密度(每条跑道2.3万尾、2.5万尾和2.7万尾)的大口黑鲈跑道养殖试验,养殖周期4个月。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养殖的大口黑鲈存活率均在90%以上,总增重、平均规格随放养密度增加而减小,饲料系数、养殖成本随放养密度增加而增加;跑道养殖效益以每条跑道2.3万尾的最高,达0.90万元/667m^2,2.7万尾的最低,为0.65万元/667m^2;跑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总磷水质指标随大口黑鲈放养密度增加略有上升,但整体差异不明显。大口黑鲈适宜在池塘循环流水跑道模式中养殖,每条跑道适宜放养密度为2.3万尾;养殖水可实现循环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循环流水跑道 大口黑鲈 密度 效益
下载PDF
浙江省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模式发展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14
15
作者 马文君 丁雪燕 +3 位作者 周凡 贝亦江 陈刘浦 线婷 《中国渔业经济》 2019年第5期76-81,共6页
论文基于对浙江省开展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模式示范与推广过程中的调查与实践,总结分析了该模式在浙江省的发展现状与主要特点,并就该养殖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先进模式与传统养殖理念不对称、规模发展与技术攻关不协调、品质提... 论文基于对浙江省开展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模式示范与推广过程中的调查与实践,总结分析了该模式在浙江省的发展现状与主要特点,并就该养殖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先进模式与传统养殖理念不对称、规模发展与技术攻关不协调、品质提升与市场定价之间不平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论文建议从培训交流、技术创新、融合发展、政策引导等方面促进该模式在浙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道”养殖 浙江省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