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2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ntinuing Nursing Education Status and Needs of In-Service Nurses in Tibet
1
作者 Haihua Zou Lihong Liu +1 位作者 Lijuan Dong Weiju Chen 《Ope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20年第2期223-231,共9页
<strong>Objective:</strong>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continuing nursing education (CNE) of in-service nurses in Tibet and their demand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strong>Method... <strong>Objective:</strong>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continuing nursing education (CNE) of in-service nurses in Tibet and their demand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strong>Methods:</strong> 663 active nurses in Tibet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self-develop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needs of CNE,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NE needs of active nurses and their personal conditions was analyzed. <strong>Results:</strong> This study shows that 65.61% (435/663) of active nurses have not participated in any CNE, and 91.86% (609/663) of active nurses believe that they need to participate in CNE. The problems faced by active nurses in participating in CNE include funding restrictions, time limitation and ability limitation. Logistic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age of active nurses and working years of nurse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unding restrictions for participating in CNE (P < 0.05). It is relatively more difficult for young nurses with less working experience to obtain funding for participating in CNE. Moreover,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ge, educational level and the ability of nurses to participate in CNE (P < 0.05). Younger nurses with lower educational level are more difficult to participate in CNE due to personal ability.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ngth of working experience and the time limitation faced to participate in CNE (P < 0.05). Senior nurses are too busy with their work to participate in CNE due to limited time. <strong>Conclusion:</strong> The problems faced by active nurses in Tibet in participating in CNE come from funding, time and ability. Young nurses with limited working experience cannot participate in CNE resulting from limited ability and funds;while senior nurses are mainly restricted by tim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hospitals and nursing management in Tibet should solve these problems faced by nurses in participating in CNE by implementing a flexible scheduling system, and providing funding or implementing an incentive system, to enhance the confidence of active nurses in participating in C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 in-service Nurses Continuing educa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Facing Problems SOLUTIONS
下载PDF
Exploration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chema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Training
2
作者 Man Liu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23年第12期685-694,共10页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the strategic focus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is also the strategic theme of the reform...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the strategic focus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is also the strategic theme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of digit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platform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It focuses on three aspect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telligent online teaching and teachers’ digital literacy improvement. The article also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igital ecology of the education industry and the entire country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Digitization
下载PDF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of global health academic degree programs in China
3
作者 Lixin Sun Duan Zhao +7 位作者 Shangzhi Xiong Angela Renne Zhi-Jie Zheng Hao Xiang Xiaokui Guo Kun Tang Yuantao Hao Lijing L.Yan 《Global Health Journal》 2021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global health education(GHE)as academic degree programs worldwide,and to identify GHE’s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obstacles in China.T...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global health education(GHE)as academic degree programs worldwide,and to identify GHE’s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obstacles in China.This is a state-of-the-art review of published and unpublished information that described and evaluated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of global health degree programs worldwide,written in English,and published or shared between 1990 and 2020.Data were derived from official websites of leading global health institutions,like“Google Scholar”,“PubMed”,and unpublished information such as presentation files and unpublished manuscripts collected from knowledgeable leaders in the field.We retrieved and reviewed a total of 35 articles and a large amount of unpublished information or sources on the internet.Global Health emerged as a new discipline around the end of the last millennium and proliferated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in developed nations,especially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HE programs was built on China’s increasing engagement in global health affairs and research.In 2012,Wuhan University established the first official global health department in China.Several universities such as Peking University and Duke Kunshan University subsequently set up departments or programs to offer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majors and degrees.The first school-level global health unit was established in Shanghai in 2019.The Consortium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for Global Health(CCUGH)grew from 10 founding members in 2013 to 25 in 2020.Major desirable attributes“unique”to students majoring in global health include global-mindedness,health interests,compassion,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and adventurous spirit.Graduates from GHE programs have a diverse set of career choices spanning research,government,not-for-profit,and private sector occupations.We identified a number of 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and threats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GHE in China.To ensure sustainable future growth,we advocate addressing the following key aspects:(1)clearer disciplinary distinctions;(2)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s;(3)public-sector investments;and(4)non-public sectors participation.Amidst China’s increasing engagement in health affairs globally 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GHE programs in developed nations,China has experienced fast growth in GHE degree programs since 2012 while a number of challenges remain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health education Academic degree DISCIPLINE China
下载PDF
Exploration on the Long-term Education System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4
作者 Mei Hong Feng Lin +2 位作者 Jing Yu Hunan Wang Mingzheng Hou 《计算机教育》 2020年第12期151-158,共8页
It is a challenge to cultivate senior and comprehensive talent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education model of long-term education system ... It is a challenge to cultivate senior and comprehensive talent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education model of long-term education system and combines Bachelor-Master degree program by mirroring the experience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the world and integrat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industries in China.The proposed model joins the higher degree education with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carrying out the interdisciplinary and university-enterprise joint education.The demonstration shows that this education model has its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in China higher education,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quality for the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ware engineering major long-term education system the combined Bachelor-Master degree program engineering talent cultivation emerging engineering INTERDISCIPLINARY
下载PDF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动因、定位和变革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范永茂 王俊粉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共5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实践为导向,目标是培养某一职业领域中能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创新给予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的动能,提供了新的机遇。数字技术的赋能、内生发展需求的赋能、国家政...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实践为导向,目标是培养某一职业领域中能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创新给予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的动能,提供了新的机遇。数字技术的赋能、内生发展需求的赋能、国家政策的加持等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中的专业学位研究教育目标要从对人才的认知、思维,人才的知识转化、实践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生态等方面进行准确定位。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数字化转型,要推进教学方式变革,加强数字化课程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数字化素养,创新产教融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数字化转型 教学方式 数字化课程 产教融合
下载PDF
新工科视域下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6
作者 杨赫然 孙兴伟 +1 位作者 董祉序 刘寅 《高教学刊》 2024年第4期72-75,共4页
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在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但是在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也出现研究生培养质量难以完全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该文基于新工科的基本理念,... 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在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但是在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也出现研究生培养质量难以完全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该文基于新工科的基本理念,从课程体系建设、“多师制”培养模式构建、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等几方面入手进行机械类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探索。通过近年研究生培养的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对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后续可根据专业特点推广至其他相关专业,可为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类 专业学位 创新能力 新工科 研究生
下载PDF
基于印刷产教深度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7
作者 张正健 孙彬青 +3 位作者 陈凤宝 李冬娜 刘莹莹 刘洪斌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2,205,共8页
如何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如何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与产业发展相匹配,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天津科技大学二级学科印刷工程为例,对其依托印刷行业资源在产教深度融合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阐述... 如何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如何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与产业发展相匹配,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天津科技大学二级学科印刷工程为例,对其依托印刷行业资源在产教深度融合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阐述。以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建设为支撑,夯实了产教融合基础;通过校企联合科研平台建设,促进了产教的深度融合;基于产教深度融合,打造了高水平的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培养了适应印刷行业发展的高质量实践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工程 产教深度融合 专业学位研究生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协调状况分析——以甘肃省为例
8
作者 方晓彤 李莹华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4-59,共6页
职业教育作为欠发达地区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石,把握专业设置和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匹配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通过测算甘肃职业技能人才供需匹配度发现,多数专业供需不协调,专业供不应求,专业设置和市场脱钩,专业更新慢等状况明显。由此提... 职业教育作为欠发达地区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石,把握专业设置和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匹配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通过测算甘肃职业技能人才供需匹配度发现,多数专业供需不协调,专业供不应求,专业设置和市场脱钩,专业更新慢等状况明显。由此提出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化甘肃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方向。提出欠发达地区在政府层面做好现代职业教育规划、放松专业设置权限、鼓励校企合作、加快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构建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在职业院校层面把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探索实施“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能人才 匹配度 专业设置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药学专业硕士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9
作者 孙妩弋 陈镜宇 +5 位作者 王春 吴华勋 古月 严尚学 张玲玲 魏伟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7期42-45,共4页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培育优质的研究生人才能够加速医药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不断扩招,在培养过程中相继发现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与学术型硕士趋同、学生实践创新意识缺乏、导师对企业生产缺乏了...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培育优质的研究生人才能够加速医药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不断扩招,在培养过程中相继发现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与学术型硕士趋同、学生实践创新意识缺乏、导师对企业生产缺乏了解及校企合作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促进医药事业的长足发展,该文提出建立以OBE先进教育理念为支撑的校企育人制度,建设与优化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基于“协同理论”为支撑的导师协同指导制度,希望能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不断完善药学专硕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教学模式 协同培养 专业学位硕士 药学 产教融合
下载PDF
高职高专院校高质量试点职教本科人才培养研究
10
作者 林夕宝 余景波 朱少慧 《职教发展研究》 2024年第1期91-99,共9页
职教本科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需求,也是满足人们追求高层次职业教育的有效路径。高职高专院校试点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增强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探索新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客... 职教本科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需求,也是满足人们追求高层次职业教育的有效路径。高职高专院校试点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增强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探索新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需要。但是,由于受到政府、社会和学校等因素的影响制约,高职高专院校高质量试点职教本科教育面临着不少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现实性困境。对此,要完善政策体系建设,增强政策资源供给的有效性;引导社会树立正确职教观念,提升高职学生社会地位;深化产教协同育人,构建校企育人命运共同体;明确质量目标,强化专业特色发展;科学规划内部顶层设计,高效率使用育人资源;确立师资选拔培训机制,全面提升整体科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本科 高职高专院校 困境 策略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1
作者 张姣姣 王炜 +2 位作者 崔雨婷 薛鸿雁 王鲜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277-279,共3页
建设一流课程与实施课程思政是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两个问题。以西南大学国家一流课程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为例,结合“新农科”建设背景,介绍了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如何实现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共同体”,在“两性一度”的基础上如... 建设一流课程与实施课程思政是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两个问题。以西南大学国家一流课程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为例,结合“新农科”建设背景,介绍了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如何实现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共同体”,在“两性一度”的基础上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编写课程思政案例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实践,分享了课程思政效果考查如何与知识考核相结合的经验,并就目前课程思政建设还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旨在更好地将一流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实施结合起来,为“新农科”建设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课程思政 两性一度
下载PDF
论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职业性及其实现
12
作者 马健生 张芳铫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9,共10页
职业性是专业学位区别于学术学位的本质属性,是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根本定位。从学位类别上看,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流程应以高水平职业能力为核心,强化教育博士培养与职业资格之间的联系;从学位层次上看,教育博士研究生教... 职业性是专业学位区别于学术学位的本质属性,是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根本定位。从学位类别上看,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流程应以高水平职业能力为核心,强化教育博士培养与职业资格之间的联系;从学位层次上看,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以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为支撑的高层次职业教育;从人才培养活动上看,在学术知识和实践活动两方面各有侧重,不同于以认识教育为目的的教育学博士学位,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发挥着改造教育的重要作用。厘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定位,需批判地借鉴他国经验,明确职业性是教育博士培养的第一要义,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性特征,完善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衔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博士 专业学位 职业性 职业性定位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产教协同育人的实践困境与对策探析
13
作者 徐晓明 周海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21-27,共7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高水平应用型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教育本质认知偏差、多方协同内驱...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高水平应用型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教育本质认知偏差、多方协同内驱失衡、产教融合片面覆盖、育人体系无奈扶择等发展困境。从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定位、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开放合作办学、建立健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高水平应用型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思路和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下载PDF
临床医学八年制后阶段临床能力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的可行性研究
14
作者 陈旻敏 余情 +1 位作者 郑玉英 白浩鸣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3期4-6,共3页
目的:为夯实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某高校附属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探索开展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能力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进行了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方法:按照第一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后阶段学生进行... 目的:为夯实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某高校附属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探索开展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能力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进行了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方法:按照第一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后阶段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临床轮转培训,并采取住院医师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的培训管理。结论: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后阶段培养以本科学历为起点,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保证其专业学位培养的主要方向,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质化管理保证临床轮转和临床岗位胜任力的质量,医学生毕业后有利于有效衔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博士后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年制医学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专业学位
下载PDF
“四位一体”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15
作者 宋君毅 韩会军 徐皓铭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4,共7页
结合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体育专门人才的时代需求,分析提升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实困境和纾解路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培养方式与学术学位混同、导师队伍建... 结合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体育专门人才的时代需求,分析提升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实困境和纾解路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培养方式与学术学位混同、导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课程设置实用性严重不足、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陈旧、实践实习缺乏系统性、产教融合与协同培养推进不力、论文选题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缺乏论文评阅标准等问题。针对上述困境,遵照国家相关要求,提出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发展+科研能力”为主体的“四位一体”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持续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改善课程教学;强化实习实践管理、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突出论文选题的应用导向和问题意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强化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教育、提升行业规范;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模式 “四位一体”
下载PDF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
16
作者 周海 徐晓明 刘青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期181-184,共4页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针对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分析了专业学位教育学术化、工程教育理科化、实践教学虚拟化的原因。提出基于产教融合的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方法。在机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针对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分析了专业学位教育学术化、工程教育理科化、实践教学虚拟化的原因。提出基于产教融合的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方法。在机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确立、课程体系设置、双导师队伍建设、实践能力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构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有效提升了机械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可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专业学位研究生 机械工程 培养体系
下载PDF
新工科视域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
17
作者 龚洁 梅丹 +2 位作者 陈永亮 王钰 刘毅梁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0-74,共5页
随着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工科人才已成为高校面临的时代课题。文章以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为例,探讨了新工科视域下资源与环境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校企协同培养... 随着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工科人才已成为高校面临的时代课题。文章以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为例,探讨了新工科视域下资源与环境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提出通过整合校企资源,构建涵盖从招生到毕业的各个环节的“全过程”培养体系,实现教育质量与专业对口性的系统化和多元化。同时,构建了创新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动态反馈调节机制,以解决研究生教学质量与技术发展水平脱节的问题,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实践表明,该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资源与环境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下载PDF
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构建儿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评价体系的研究
18
作者 朱珊 杨明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3期35-41,共7页
在现行的知识性培养模式下,儿科专业型研究生本人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评价与岗位要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文章通过将岗位胜任力作为影响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构建一套覆盖课程学习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以... 在现行的知识性培养模式下,儿科专业型研究生本人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评价与岗位要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文章通过将岗位胜任力作为影响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构建一套覆盖课程学习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以及科学研究阶段的符合我国儿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特色,能够科学合理、系统完善的评价培养质量的指标体系,为全方位客观衡量儿科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成效提供可供执行及借鉴的评价指标。评价体系的应用强调不同学习阶段岗位胜任力的考核重点及方式,通过多主体参与评价活动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能指导调整个体化培养方案并提升研究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对评价体系的管理监督发现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为提高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及深化教育改革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位胜任力 儿科学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评价体系 研究生培养质量
下载PDF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时度效”的要求、问题与路径
19
作者 罗俊梅 周明星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4年第1期73-82,共10页
“时度效”是检验中共党史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新时代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时度效”需要遵循坚持党性与时代性相统一、思想性与科学性相融合、精准性与有效性相结合等基本要求。从“时度效”视角透视新时代部分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 “时度效”是检验中共党史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新时代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时度效”需要遵循坚持党性与时代性相统一、思想性与科学性相融合、精准性与有效性相结合等基本要求。从“时度效”视角透视新时代部分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时”的掌握不准、“度”的把握不足、“效”的实现不佳三个方面,亟需以“育以因时”为基本点、以“育以适度”为关节点、以“育以有效”为落脚点,着力从更新教育理念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提升党史育人质量三个层面协同推进、共同发力,以助力于新时代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政教育 中共党史教育 党史教育“时度效”
下载PDF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23)
20
作者 邓胜利 汪璠 夏苏迪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9,101,共12页
[目的/意义]开展全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状况调查研究,以期反映其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设计/方法]以开设院校、师资、招生、就业、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为六大维度,系统地剖析了我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教育... [目的/意义]开展全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状况调查研究,以期反映其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设计/方法]以开设院校、师资、招生、就业、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为六大维度,系统地剖析了我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教育的现状,并通过与往年数据的比较反映该专业的发展态势。[结论/发现]截至2022年12月,该专业的培养单位数量达到183所。大多数培养单位针对社会需求和自身定位调整其教学,在注重专业实践性的同时,逐步形成自身特色。大多数培养单位的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不完全匹配,需要增加对大数据管理和大数据应用方面的课程。[创新/价值]通过全国范围内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专业全面调查和深入分析,反映该专业当前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此类专业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本科 教育 专业学位调查报告 培养方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