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implified Nonlinear Model of Vertical Vortex-Induced Force on Box Decks for Predicting Stable Amplitudes of Vortex-Induced Vibrations 被引量:7
1
作者 Le-Dong Zhu Xiao-Liang Meng +1 位作者 Lin-Qing Du Ming-Chang Ding 《Engineering》 SCIE EI 2017年第6期854-862,共9页
Wind-tunnel tests of a large-scale sectional model with synchronous measurements of force and vibration response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nonlinear behaviors of vertical vortex-induced forces (VIFs) on t... Wind-tunnel tests of a large-scale sectional model with synchronous measurements of force and vibration response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nonlinear behaviors of vertical vortex-induced forces (VIFs) on three typical box decks (i.e., fully closed box, centrally slotted box, and semi-closed box). The mechanisms of the onset, development, and self-limiting phenomenon of the vertical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VlV) were also explored by analyzing the energy evolution of different vertical VIF component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vertical VIV respon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nlinear components of the vertical VIF often differ from deck to deck;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vertical VIF, governing the stable amplitudes of the vertical VIV responses, are the linear and cubic components of velocity contained in the self-excited aerodynamic damping forces. The former provides a constant negative damping ratio to the vibration system and is thus the essential power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V amplitude, while the latter provides a positive damping ratio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of the vibration velocity and is actually the inherent factor making the VIV amplitude self-limiting. On these bases, a universal simplified nonlinear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vertical VIF on box decks of bridges is presented and verified in this paper; it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stable amplitudes of the vertical VIV of long-span bridges with satisfactory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x deck of bridge Vertical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Vertical vortex-induced force Simplified nonlinear model Wind-tunnel test Large-scale sectional model Synchronous measurement of force and vibration
下载PDF
In-Situ Test on Fatigue Characteristics of Top-Mounted Dividable Pile-Board Subgrade for High-Speed Railway 被引量:5
2
作者 苏谦 白皓 +1 位作者 王迅 蒋浩然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10年第1期8-12,共5页
To simulate the fatig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le-board structure under long-term dynamic load, using the in-situ dynamic testing system DTS-1, the forced vibration loading was repeated one million times at differen... To simulate the fatig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le-board structure under long-term dynamic load, using the in-situ dynamic testing system DTS-1, the forced vibration loading was repeated one million times at different cross-sections of the pile-board structure for high-speed railway. The dynamic deformation, permanent deformation and dynamic stress of main reinforcements were measur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pile-board structure almost did not vary with the forced vibration times under the simulated trainload. After one million times of forced vibration, the permanent deformations of the midspan section of intermediate span and midspan section of side span were 0.7 mm and 0. 6 mm,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as no accumulative plastic deformation at the bearing section of intermediate 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Top-mounted dividable pile-board structure in-situ test forced vibration test Fatigue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Mg_2Si composite fabricated in-situ by vibrating cooling slope 被引量:3
3
作者 Shaya SAFFARI Farshad AKHLAGH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604-612,共9页
An innovative semisolid technique termed as vibrating cooling slope(VCS)has been applied to producing in-situ Al-25%Mg2Si(mass fraction)composite.The molten Al-16.5Mg-9.4%Si(mass fraction)alloy with 100°C superhe... An innovative semisolid technique termed as vibrating cooling slope(VCS)has been applied to producing in-situ Al-25%Mg2Si(mass fraction)composite.The molten Al-16.5Mg-9.4%Si(mass fraction)alloy with 100°C superheat was poured on the surface of an inclined copper plate(set at 45°inclined angle)while it was vibrated at a frequency of 40 Hz and an amplitude of 400μm.After travelling the length of 40 cm on the slope,the resultant semisolid alloy was cast into a steel mold.For the purpose of comparison,reference composite samples were made by gravity casting(GC)and conventionally still cooling slope casting(CS)methods using the same alloy under identical conditions.The samples were hot extruded at 500°C.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size of Mg2Si particles was decreased by about 50%and 70%for the CS and VCS produced samples respectively when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GC produced sample.Despite of their higher porosity contents,both the as-cast and hot-extruded VCS processed samples exhibited higher hardness,shear yield stress(SYS)and ultimate shear strength(USS)values as compared with their GC produced counterparts.These results were attributed to the refined and modified microstructure obtained via this newly developed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tu composite Al-Mg2Si alloy semi-solid processing vibrating cooling slope MICROSTRUCTURE shear punch test
下载PDF
安装肋条斜拉索的涡激振动和气动力特性研究
4
作者 刘庆宽 韩鹏 +3 位作者 孙一飞 褚泽楷 王滨璇 李凯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5-110,共16页
以安装肋条斜拉索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试验系统研究肋条的安装方式(通长安装和间断交错安装)、尺寸和数量对斜拉索涡激振动和气动力的影响,并分析涡激振动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和标准斜拉索相比,安装肋条斜拉索能有效抑制涡激振动,且间... 以安装肋条斜拉索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试验系统研究肋条的安装方式(通长安装和间断交错安装)、尺寸和数量对斜拉索涡激振动和气动力的影响,并分析涡激振动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和标准斜拉索相比,安装肋条斜拉索能有效抑制涡激振动,且间断交错安装方式的抑振效果优于通长安装方式,肋条数量为8根的控制效果优于6根和12根;增加肋条宽度和厚度都会减小涡激振动振幅;肋条斜拉索的脉动升力系数显著小于标准斜拉索,且功率谱尖峰幅值降低或不存在显著尖峰,表明间断交错肋条可以降低卡门涡脱落强度甚至完全抑制;对于气动力,在试验雷诺数范围内,安装肋条后平均气动力系数无明显雷诺数效应;相比于标准斜拉索,肋条为通长安装时均会增加斜拉索的平均阻力系数,而采用间断交错安装时,不同肋条数量、尺寸和风攻角对斜拉索的增阻减阻情况不同.当采用8根尺寸为20 mm×15mm的肋条间断交错安装时,在所有风攻角下都有良好的抑振效果,最大涡振振幅减小率可达到96.79%,且平均阻力系数均稳定在1.13附近,平均升力系数均稳定在0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索 肋条 风洞试验 涡激振动 气动力特性
下载PDF
基于力限控制技术的点式连接壁挂式发射的卫星振动试验方法
5
作者 崔颖慧 李正举 +2 位作者 裴胜伟 黄华 钱志英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4期484-488,共5页
对于采用点式连接形式的壁挂式发射卫星,不同星箭接头在发射过程中的加速度谱有较大差异,采用传统方法制定振动试验的加速度控制谱可能导致“过试验”。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力限控制的振动试验设计方法:通过星箭耦合分析获得星箭界面... 对于采用点式连接形式的壁挂式发射卫星,不同星箭接头在发射过程中的加速度谱有较大差异,采用传统方法制定振动试验的加速度控制谱可能导致“过试验”。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力限控制的振动试验设计方法:通过星箭耦合分析获得星箭界面处的界面力;振动试验时,在卫星主频处采用力限控制,在其他频段采用加速度谱预先下凹。将该力限控制方法应用于点式连接壁挂式发射卫星振动试验中,试验数据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该研究可为后续组批发射卫星地面验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限控制技术 振动试验 壁挂式发射卫星 加速度控制谱
下载PDF
通信卫星星箭耦合分析研究进展及建议
6
作者 尹家聪 谢伟华 +3 位作者 周江 姜人伟 邓明乐 李正举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文章简要回顾国内外星箭耦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并以“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为实例,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在星箭耦合分析工作方面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包括卫星有限元模型缩聚的二次缩聚方法、液体晃动对星箭耦合分析结果的影响;对比了国内外依... 文章简要回顾国内外星箭耦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并以“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为实例,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在星箭耦合分析工作方面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包括卫星有限元模型缩聚的二次缩聚方法、液体晃动对星箭耦合分析结果的影响;对比了国内外依据星箭耦合分析结果制定卫星正弦振动试验下凹条件的应用差异;讨论了星箭耦合分析的准确度、敏感度分析等问题;并对后续的星箭耦合分析工作提出若干研究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卫星 星箭耦合分析 液体晃动 正弦振动试验 力限控制
下载PDF
双幅钢箱梁竖弯涡振气动力演变特性
7
作者 徐胜乙 方根深 +2 位作者 赵林 宋神友 葛耀君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9-1150,共12页
双幅钢箱梁桥是工程实践中一种常用的大跨度连续梁桥型式,但并列双箱复杂的旋涡脱落和交互作用可能引发显著的涡激振动现象,影响结构的疲劳性能和行车舒适性。本文以某六边形双幅钢箱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对大比例节段模型开展了测振、... 双幅钢箱梁桥是工程实践中一种常用的大跨度连续梁桥型式,但并列双箱复杂的旋涡脱落和交互作用可能引发显著的涡激振动现象,影响结构的疲劳性能和行车舒适性。本文以某六边形双幅钢箱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对大比例节段模型开展了测振、测压风洞试验,对比了双幅钢箱梁在不同间距下竖弯涡振全过程(涡振前、上升区、振幅极值点、下降区及涡振结束)的分布气动力演变特点,提出了有效控制双幅钢箱梁桥涡振的气动措施。研究表明,双幅钢箱梁桥涡振锁定区间长、振幅大,+3°为最不利攻角,涡激力的倍频效应与间距和双幅箱梁涡振的振幅均有关。在小间距及低风速时,上、下游梁背风侧的分布气动力对涡激振动起到增强作用;在大间距或较小间距且高风速时,开槽附近上表面和下游梁斜腹板位置的分布气动力对涡激力起主要增强作用,也是双幅钢箱梁产生大幅涡激振动的诱因。提出了槽间裙板与两端风嘴组合的综合气动控制措施,通过切断槽间涡的传播途径从而降低桥面处分布气动力对涡激力的贡献,该措施可有效减弱双幅钢箱梁桥的竖弯涡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抗风 双幅钢箱梁 涡激振动 风洞试验 分布气动力 气动措施
下载PDF
飞机地面振动试验激振方案优化与工程验证
8
作者 陈浩宇 王彬文 +1 位作者 宋巧治 李晓东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4年第5期114-119,134,共7页
地面振动试验是飞机型号研制与强度验证中的重要环节,在试验设计阶段一个合理的激振方案能够显著缩短后续试验周期,提升模态辨识精度。基于飞机有限元模型采用QR分解对激振位置进行考虑试验目标的全局规划,进而引入模态参与对激振点布... 地面振动试验是飞机型号研制与强度验证中的重要环节,在试验设计阶段一个合理的激振方案能够显著缩短后续试验周期,提升模态辨识精度。基于飞机有限元模型采用QR分解对激振位置进行考虑试验目标的全局规划,进而引入模态参与对激振点布置方案的激振效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针对密集模态测试问题,采用多变量模态指示函数对激励力矢量进行优化,并将上述方法应用于小型通用飞机地面振动试验中,验证优化后激振位置规划方案及密集模态识别方法的工程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激振方案优化方法能够显著提升试验效率,降低了密集模态辨识难度,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振动试验 激振力矢量 QR分解 模态参与 模态识别
下载PDF
一种惯性式路基激振装置的研发与现场标定
9
作者 崔颖辉 罗强 +1 位作者 冯桂帅 王腾飞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4-192,共9页
基于双轴惯性式振动电机,研制了一套模拟列车荷载作用的路基激振装置ISV400。考虑轨道及路基结构层自重荷载,利用偏心片数量N_(c)、配重块数量N_(a)与供电频率f_(in),调控简谐动载的峰-谷值差值应力σ_(d)、谷值应力σ_(v)和激振频率f_(... 基于双轴惯性式振动电机,研制了一套模拟列车荷载作用的路基激振装置ISV400。考虑轨道及路基结构层自重荷载,利用偏心片数量N_(c)、配重块数量N_(a)与供电频率f_(in),调控简谐动载的峰-谷值差值应力σ_(d)、谷值应力σ_(v)和激振频率f_(out),开展ISV400系统现场标定试验,分析f_(out)与f_(in)关系,探究N_(c)、N_(a)组合下σ_(d)、σ_(v)随f_(out)变化规律,明确ISV400稳定工作频率区间,建立激振力估算方程,提出面向路基结构现场动测的设备参数配置方法。研究表明:f_(out)约为f_(in)的0.5倍,f_(out)低于5 Hz时电机转轴欠同步,将导致装置运行不稳定;σ_(d)、σ_(v)测试值分别高于、低于偏心质量旋转离心原理得到的理论值,且两者偏差与f_(out)正相关,f_(out)为15~25 Hz时易受共振影响;f_(out)为5~15 Hz且保持N_(a)恒定时,σ_(d)-f_(out)曲线族不受N_(c)影响,σ_(d)上限约为400 kPa,N_(c)对应的σ_(v)-f_(out)曲线族相互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惯性式振动电机 激振装置 标定试验 激振力
下载PDF
基于锚杆系统横向振动频率响应特征的轴力检测方法
10
作者 王晓皓 邢明录 +1 位作者 于凤海 陈建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基于锚杆系统自由段横向振动特性的检测方法可实现对锚杆的大范围快速有效检测。为提升锚杆轴力检测精度,建立锚杆系统横向振动力学模型,测试了全尺寸锚杆系统轴向加载过程中的频率响应。结果表明:锚杆系统横向振动固有频率对转动刚度... 基于锚杆系统自由段横向振动特性的检测方法可实现对锚杆的大范围快速有效检测。为提升锚杆轴力检测精度,建立锚杆系统横向振动力学模型,测试了全尺寸锚杆系统轴向加载过程中的频率响应。结果表明:锚杆系统横向振动固有频率对转动刚度及锚杆自由段长度比较敏感;通过试验校准理论模型的转动刚度,所得理论预计轴力与试验结果的吻合度较好,频率阶次越低,轴力检测误差越小;轴力较低时,基频轴力检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8%,轴力较高时,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6%;当锚杆杆体进入塑性或界面脱粘滑移后,锚杆自由段长度变化较大,通过实时修正锚杆自由段长度,可实现锚杆系统损伤阶段的轴力检测,基频轴力检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在4.1%以内。锚杆轴力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对于支护系统及围岩稳定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系统 无损检测 锚杆轴力 振动模型 固有频率
下载PDF
基于振动频率法的弦支结构索力测试方法研究
11
作者 周春娟 袁晓明 +1 位作者 刘彦 惠存 《建筑技术》 2024年第21期2676-2679,共4页
以某机场航站楼指廊为例,研究了弦支结构拉索索力测试的振动频率法。单跨索采用梁弯曲模型建立振动微分方程,根据拉索参数确定振动频率与索力的关系。研究表明:对于跨度较小、截面面积较大的拉索,需考虑抗弯刚度等参数的影响;采用加速... 以某机场航站楼指廊为例,研究了弦支结构拉索索力测试的振动频率法。单跨索采用梁弯曲模型建立振动微分方程,根据拉索参数确定振动频率与索力的关系。研究表明:对于跨度较小、截面面积较大的拉索,需考虑抗弯刚度等参数的影响;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实测拉索前三阶频率,根据频率与索力的关系公式计算出索力与油压表读数对比,误差最小为1.61%,吻合比较良好;根据多跨拉索的受力特点,采用MIDAS将拉索简化为多跨连续梁模型计算拉索前三阶频率,并与实测频率进行拟合,拟合后最小方差为0.856。研究结果对利用振动频率法测试弦支结构的索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弦支结构 振动频率法 索力测试
下载PDF
铺设枕下胶垫对有砟道床静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王森 曹跃华 肖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8,共7页
在一重载铁路重车方向直线段选取长100 m的试验段,铺设枕下胶垫进行现场试验,对比了铺设枕下胶垫道床与普通轨枕道床阻力,并建立枕下胶垫-有砟道床仿真模型,从道砟颗粒运动特性、颗粒间接触力和道床应力水平三个方面探讨枕下胶垫与有砟... 在一重载铁路重车方向直线段选取长100 m的试验段,铺设枕下胶垫进行现场试验,对比了铺设枕下胶垫道床与普通轨枕道床阻力,并建立枕下胶垫-有砟道床仿真模型,从道砟颗粒运动特性、颗粒间接触力和道床应力水平三个方面探讨枕下胶垫与有砟道床的相互作用机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铺设枕下胶垫道床横向、纵向阻力均略大于普通轨枕道床,且两者均满足TB 10625—2017《重载铁路设计规范》要求;铺设枕下胶垫道床振动加速度平均值比普通轨枕道床减小36.09%。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列车荷载作用下铺设枕下胶垫道床道砟颗粒振动加速度峰值比普通轨枕道床减小10.02%;铺设枕下胶垫可以降低列车峰值荷载对枕下20~35 cm深处道砟颗粒的影响;铺设枕下胶垫道床道砟颗粒平均接触力比普通轨枕道床减小20.19%,接触力分布更均匀;铺设枕下胶垫可减缓轨枕对道床的振动冲击,使道床平均应力减小26.52%。综上所述,铺设枕下胶垫可以明显减少道砟的破碎及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力学性能 现场试验 数值模拟 枕下胶垫 振动加速度 接触力
下载PDF
固体发动机振动试验典型工况下的螺栓连接计算模型及验证
13
作者 雷兵 刘兵 +3 位作者 翟晓 张龙飞 王潇奕 杜昱坤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4期489-496,共8页
固体发动机振动试验卧式工况下,连接振动试验工装的螺栓主要承受横向振动载荷而难免出现松动现象。为解决这一影响试验有效性的工艺问题,采用斜面滑块模型分析螺栓松动机理,并通过电磁振动台在固体发动机振动试验典型卧式工况下进行试... 固体发动机振动试验卧式工况下,连接振动试验工装的螺栓主要承受横向振动载荷而难免出现松动现象。为解决这一影响试验有效性的工艺问题,采用斜面滑块模型分析螺栓松动机理,并通过电磁振动台在固体发动机振动试验典型卧式工况下进行试验验证,给出常用的M16螺栓的连接安装预紧力与试验横向载荷幅值的建议比值。研究结果表明,固体发动机振动试验典型卧式工况下,要保证发动机在振动试验过程中(通常不超过10 min)的螺栓连接可靠,螺栓连接安装预紧力与横向振动载荷幅值的建议比值为12。该研究结果可为固体发动机振动试验工装设计过程中螺栓孔径大小及数量的选取提供参考,为试验工艺技术改进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发动机 振动试验 螺栓松动 横向振动载荷 预紧力
下载PDF
某大型涡桨飞机副翼振动与控制研究
14
作者 杨仕福 周立胜 +1 位作者 杨荣 李俊龙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9期19-25,共7页
根据适航规章要求,研究了飞机操纵面振动设计要求和方法,论述了飞机操纵面作动器动刚度和自由间隙极限环振荡计算方法。针对某大型涡桨飞机在试飞中发现的副翼振动问题,论述了副翼异常振动产生的原因,建立了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开展... 根据适航规章要求,研究了飞机操纵面振动设计要求和方法,论述了飞机操纵面作动器动刚度和自由间隙极限环振荡计算方法。针对某大型涡桨飞机在试飞中发现的副翼振动问题,论述了副翼异常振动产生的原因,建立了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开展副翼操纵刚度、阻尼变参的频率响应分析,研究副翼的振动特性。提出了副翼助力器活塞打孔增加阻尼的临时改进方法,及根据操纵面振动设计、自由间隙控制要求的副翼结构和系统优化方法。副翼改进设计后,试飞数据分析表明,副翼的振动响应幅值降幅明显,振动收敛性较好,保障了型号试飞的继续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迫振动 操纵系统 频率响应 旋转频率 飞行试验 动刚度
下载PDF
某型产品振动试验故障分析
15
作者 汪丙莲 《环境技术》 2024年第10期238-242,共5页
通过振动试验可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制造质量的可靠性,并可以在生产和装配过程中通过振动试验来暴露和排除潜在的装配缺陷。针对某型产品振动试验的故障问题,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本文从故障现象及诊断、故障分析、机理分析、故障复现... 通过振动试验可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制造质量的可靠性,并可以在生产和装配过程中通过振动试验来暴露和排除潜在的装配缺陷。针对某型产品振动试验的故障问题,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本文从故障现象及诊断、故障分析、机理分析、故障复现、纠正措施及验证几个方面,深入浅出的剖析了该产品振动试验故障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振动故障分析在工程应用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试验 故障分析 螺钉预紧力 拧紧力矩
下载PDF
桥巩水电站5号机组盘车转轮反转原因分析
16
作者 廖灿坤 蒙辉 +2 位作者 黎灵宗 侯焕 何能镇 《红水河》 2024年第2期133-138,共6页
针对桥巩水电站5号机组盘车时转轮出现反转的情况,通过开展机组稳定性试验,分析试验结果以及机组动平衡,得出机组盘车时转轮反转及运行振动偏大的原因,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依据。
关键词 盘车 转轮反转 稳定性试验 振动 摆度 不平衡力
下载PDF
Analytical model of cutting force in axial ultrasonic vibration-assisted milling in-situ TiB_(2)/7050Al PRMMCs 被引量:1
17
作者 Xiaofen LIU Wenhu WANG +4 位作者 Ruisong JIANG Yifeng XIONG Kunyang LIN Junchen LI Chenwei SHAN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60-173,共14页
Ultrasonic vibration-assisted milling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machining the difficultto-cut materials owing to the remarkable improvements in reducing the cutting force.However,analytical models to reveal the mecha... Ultrasonic vibration-assisted milling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machining the difficultto-cut materials owing to the remarkable improvements in reducing the cutting force.However,analytical models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and predict the cutting force of ultrasonic vibrationassisted milling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are still needed to be developed.In this paper,an analytical model of cutting force was established for ultrasonic vibration-assisted milling in-situ TiB_(2)/7050 Al metal matrix composites.During modeling,change of motion of the cutting tool,contact of toolchip-workpiece and acceleration of the chip caused by ultrasonic vibration was considered based on equivalent oblique cutting model.Meanwhile,material properties,tool geometry,cutting parameters and vibration parameters we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Furthermore,the developed analytical force model was validated with and without ultrasonic vibration milling experiments on in-situ TiB_(2)/7050 Al metal matrix composites.The predicted cutting forces show to be consistent well with the measured cutting forces.Besides,the relative error of instantaneous maximum forces between the predicted and measured data is from 0.4%to 15.1%.The analytical model is significant for cutting force prediction not only in ultrasonic-vibration assisted milling but also in conventional milling in-situ TiB_(2)/7050 Al metal matrix composites,which was proved with general applic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MCs Analytical model Cutting force in-situ MILLING TiB_(2)particles Ultrasonic vibration
原文传递
引入滚珠丝杠的齿轮式位移放大型振动控制装置工作机理与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海东 郑宇飞 +1 位作者 蒋德松 谭文正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3年第3期1-7,24,共8页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振动位移过小的情况下,为提升结构附加阻尼器的耗能减振作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滚珠丝杠驱动,齿轮齿条啮合运动的新型位移放大型振动控制装置。文中对装置做了尺寸设计和运作机理分析,并对该装置进行了理论推导,得到了...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振动位移过小的情况下,为提升结构附加阻尼器的耗能减振作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滚珠丝杠驱动,齿轮齿条啮合运动的新型位移放大型振动控制装置。文中对装置做了尺寸设计和运作机理分析,并对该装置进行了理论推导,得到了位移放大倍数、滚珠丝杠轴力理论公式、位移放大型阻尼器的阻尼力公式以及简谐作用下的滞回耗能公式。运用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的伪静力数值试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结果吻合完好,表明了以上推导公式的正确性。结合一个具体微振工程,在简谐激励作用下,对该大型回转装备-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该装置后结构的振动控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珠丝杠 位移放大 丝杠轴力 伪静力数值试验 振动控制
下载PDF
基于HFFB试验高耸结构风荷载谱高度修正系数及风振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楼文娟 胡鹏瑞 张跃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9-45,共7页
分段估计法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线性振型结构高频天平(high-frequency force balance,HFFB)试验模态力计算方法,可以对结构脉动风荷载的空间分布进行估计。该文章抛弃了分段估计法中无量纲风荷载谱沿高度不变的假定,提出了一种可以考虑荷... 分段估计法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线性振型结构高频天平(high-frequency force balance,HFFB)试验模态力计算方法,可以对结构脉动风荷载的空间分布进行估计。该文章抛弃了分段估计法中无量纲风荷载谱沿高度不变的假定,提出了一种可以考虑荷载谱沿高度变化的方法。以Kaimal脉动风谱为例提出并推导了无量纲风荷载谱沿高度变化的修正系数,并以某真型输电塔架为算例,结合HFFB试验,分析了修正系数对结构响应计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前后位移响应的背景分量计算值差异很小,但共振分量差别明显,偏差幅度达25%。对柔度较大的高耸结构,其共振分量在总响应中占比较高,需考虑荷载谱沿高度的变化;对于沿高度减小或增大的风速谱而言,现有荷载谱沿高度不变的分段估计法将高估或低估结构的位移响应。本文方法具有更高精度和更广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天平试验 无量纲风荷载谱 修正系数 高耸结构 输电塔 风振响应
下载PDF
自锚式悬索桥吊索索力检测及计算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强 封伟 +1 位作者 樊泽 戚圣强 《四川建材》 2023年第4期156-158,共3页
目前桥梁检测中广泛使用的悬索桥索力测试方法是索力振动测试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以重复检测索力。但是面对不同的桥梁实际情况需要检测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才能得到更加真实的索力状态,检测过程中主要对吊索两端约束条件、抗弯刚... 目前桥梁检测中广泛使用的悬索桥索力测试方法是索力振动测试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以重复检测索力。但是面对不同的桥梁实际情况需要检测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才能得到更加真实的索力状态,检测过程中主要对吊索两端约束条件、抗弯刚度以及测试温度三个方面进行考虑,通过选取合理的计算长度、边界条件、抗弯刚度计算得到合理的索力。基于西宁市文汇自锚式悬索桥桥梁检测中对索力检测结果处理和计算,总结了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力检测和计算方法,通过该方法得到了合理准确的索力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桥梁检测 索力测试 振动法 短吊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