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mineralogical heterogeneity on reactive transport modeling of CO_(2)+O_(2) in-situ leaching of uranium 被引量:2
1
作者 Yun Yang Wenjie Qiu +5 位作者 Zhengbang Liu Jian Song Jianfeng Wu Zhi Dou Jinguo Wang Jichun Wu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50-63,共14页
CO_(2)+O_(2) in-situ leaching(ISL)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ore represents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solution mining in China.In this study,reactive transport modeling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ydrodynamic and geochemi... CO_(2)+O_(2) in-situ leaching(ISL)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ore represents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solution mining in China.In this study,reactive transport modeling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ydrodynamic and geochemical reactions is performed to enable better prediction and regulation of the CO_(2)+O_(2) in-situ leaching process of uranium.Geochemical reactions between mining solutions and rock,and the kinetic uranium dissolution controlled by O_(2)(aq)and bicarbonate(HCO_(3)-)are considered in the CO_(2)+O_(2) ISL reactive transport model of a typical sandstone-hosted uranium ore deposit in northern China.The reactive leaching of uranium is most sensitive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inera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uranium deposit.Stochastic geostatistical models are used to represent the uncertainty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neral grades.A Monte Carlo analysis was also performed to simulate the uranium production variability over an entire set of geostatistical realizations.The ISL stochastic simulation performed with the selected geostatistical realizations approximates the uranium production variability well.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ISL reactive transport model show that the extent of the uranium plume is highly dependent on mineralogical heterogeneity.The uncertainty analysis suggests the effect of uranium grade heterogeneity was found to be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accurate capture of the uncertainty.This study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accurate simulation and dynamic regulation of the CO_(2)+O_(2) leaching process of uranium at the scale of large mining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tu leaching Reactive transport HETEROGENEITY Stochastic geostatistical model Monte Carlo analysis uranium grade
下载PDF
Factors influencing in-situ leaching of uranium mining in a sandstone deposit in Shihongtan,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LIU Jin-hui SUN Zhan-xue +1 位作者 SHI Wei-jun ZHOU Yi-peng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年第1期16-20,共5页
The Shihongtan uranium deposit in northwest China is a sandstone-type deposit suitable for alkaline in-situ leaching exploitation of uranium. Alkaline leaching tends to result in CaCO3 precipitation there by affecting... The Shihongtan uranium deposit in northwest China is a sandstone-type deposit suitable for alkaline in-situ leaching exploitation of uranium. Alkaline leaching tends to result in CaCO3 precipitation there by affecting the porosity of the ore-bearing aquifer. CaCO3 deposits can also block pumping and injection holes if the formulation parameters of the leaching solution are not well controlled. However, controlling these parameters to operate the in-situ leaching process is challenging.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dissolved uranium concentration in the leaching solution increases as HCO3-concentration increases. Therefore, the most suitable HCO3-concentration to use as leaching solution is defined by the boundary value of the HCO3-concentration that controls CaCO3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That is, the dissolution and precipitation of calcite is closely related to pH, Ca2+ and HCO3-concentration. The pH and Ca2+ concentr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limiting HCO3-concentration in the leaching solution. The higher the pH and Ca2+ concentration, the lower the boundary value of HCO3-concentration, and therefore the more unfavorable to in-situ leaching of uran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in-situ leaching Boundary value Saturation index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China 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 被引量:1
3
作者 Que Weimin1,Wang Haifeng1,Niu Yuqing1,Zhang Feifeng2,Gu Wancheng1(1.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etallurgy,CNNC,Beijing 101149,China 2.China National Uranium Corporation,CNNC,Beijing 100822,China) 《工程科学(英文版)》 2007年第4期84-97,共14页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of 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 in China has been reviewed generally,emphasizing on investigation approaches and application levels of uranium min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in-situ leach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of 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 in China has been reviewed generally,emphasizing on investigation approaches and application levels of uranium min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in-situ leaching,heap leaching,stope leaching: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n status of 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 and problems existed,also considering 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deposit resources,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 in China is pointed out.The industry of China 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 is faced to new opportunity of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 in 21st century,the only way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s to develop new technology on mining,ore beneficiation and metallurgy,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level of uranium resources,low down impact on environment caused by mining and metallu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anium mining in-situ leaching HEAP leaching extraction PURIFICATION DEVELOPMENT
下载PDF
过滤器布置方案对地浸采铀浸出效果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赵龙昊 李召坤 +8 位作者 阙为民 杜志明 原渊 阳奕汉 谢廷婷 李沁慈 李星浩 王嗣晨 张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7,共11页
本文以有效对流体积、有效对流矿体体积比、有效浸出矿体体积比、浸出对流体积比4种地浸采铀流场特征参数为计算分析依据,建立了一套地浸采铀流场定量化分析评价方法。基于该方法,针对内蒙古某地浸采铀矿山,开展了过滤器布置方案对地浸... 本文以有效对流体积、有效对流矿体体积比、有效浸出矿体体积比、浸出对流体积比4种地浸采铀流场特征参数为计算分析依据,建立了一套地浸采铀流场定量化分析评价方法。基于该方法,针对内蒙古某地浸采铀矿山,开展了过滤器布置方案对地浸采铀浸出效果的影响分析,并为现场钻孔施工推荐了最优过滤器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地浸采铀流场特征参数的定量化分析评价方法,可以对不同过滤器设计方案下的有效对流体积、有效浸出体积、浸出剂利用率等进行定量分析;各过滤器布置方案量化对比后发现,长过滤器方案形成的流场范围更大,过滤器长度大于5 m时,增加单位长度带来的增益效果降低;过滤器安装位置对有效对流体积和有效浸出体积影响明显,短过滤器方案(2.5 m)宜采用中心布置,长过滤器方案(5 m、10 m)宜采用错位布置;方案2的特征参数表现较好,为最优过滤器设计方案,在现场应用后,提高了采区抽注液量与铀浓度,更科学有效地指导了地浸采铀井场的工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成井工艺 过滤器设计 流场分布 井场设计
下载PDF
信息化技术在内蒙古某地浸采铀矿山中的应用
5
作者 毛鑫磊 《化工管理》 2024年第6期82-84,共3页
随着数字化矿山建设的深入及当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企业整体运作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企业的沟通、应用、安全管理等工作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持。内蒙古某地浸采铀矿山信息化建设工作从信息协同角度入手,开展基础设施和网络应用... 随着数字化矿山建设的深入及当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企业整体运作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企业的沟通、应用、安全管理等工作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持。内蒙古某地浸采铀矿山信息化建设工作从信息协同角度入手,开展基础设施和网络应用平台的建设,实现了生产数据有效传输与安全生产过程全流程自动化的绿色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数字化矿山 信息化技术 信息协同
下载PDF
地浸采铀工艺分类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9
6
作者 周义朋 沈照理 +3 位作者 史维浚 孙占学 刘金辉 刘亚洁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1,共5页
随着地浸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工艺很难简单地用传统的酸、碱分类方法进行界定,出现工艺归类与地浸实际工作状态不一致的现象,也造成了技术交流的不便。在综述目前主要地浸工艺及其铀迁移原理的基础上,对地浸采铀工艺分类方法进行了探讨,... 随着地浸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工艺很难简单地用传统的酸、碱分类方法进行界定,出现工艺归类与地浸实际工作状态不一致的现象,也造成了技术交流的不便。在综述目前主要地浸工艺及其铀迁移原理的基础上,对地浸采铀工艺分类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分别以地浸工作液pH和浸出铀的迁移形式为依据的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工艺分类 酸法地浸 碱法地浸 中性地浸
下载PDF
某铀矿床淡化少试剂地浸关键技术及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周敏 邢拥国 +4 位作者 张文 孙占学 史维浚 刘金辉 吴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9-41,63,共4页
某铀矿床地下水矿化度高,在地浸时容易产生化学堵塞.在室内研究基础上,进行淡化少试剂现场浸出试验,得出该工艺的关键技术和最佳参数.结果表明,淡化技术、氧化技术、酸化技术、加助溶剂技术是本工艺的关键技术.最佳技术参数为:地下水... 某铀矿床地下水矿化度高,在地浸时容易产生化学堵塞.在室内研究基础上,进行淡化少试剂现场浸出试验,得出该工艺的关键技术和最佳参数.结果表明,淡化技术、氧化技术、酸化技术、加助溶剂技术是本工艺的关键技术.最佳技术参数为:地下水矿化度小于4 g/L、溶解氧浓度250~350 mg/L、溶液pH小于6.9、HCO3-浓度600~80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淡化 少试剂 地浸 关键技术 工艺参数
下载PDF
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在十红滩砂岩型铀矿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善法 刘汉彬 +2 位作者 王玮 张必敏 姚文生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89-193,共5页
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在盆地及覆盖区的应用正逐步取得进展,笔者在十红滩砂岩型铀矿试验研究中,采用活动态提取技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同时,针对活动态提取目前没有标样用于质量监控这一事实,在分析过程中利用插入重复样的方法对分... 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在盆地及覆盖区的应用正逐步取得进展,笔者在十红滩砂岩型铀矿试验研究中,采用活动态提取技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同时,针对活动态提取目前没有标样用于质量监控这一事实,在分析过程中利用插入重复样的方法对分析质量进行相对监控,并将分析结果进行相对误差对比,总体上可认为分析结果能满足本区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穿透地球化学 砂岩型铀矿 活动态提取 盆地 覆盖区 十红滩
下载PDF
破碎花岗岩型铀矿石的酸法制粒堆浸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建华 向秋林 《有色金属》 CSCD 2004年第1期63-65,共3页
研究渗透性差的破碎花岗岩型铀矿石制粒堆浸过程的影响因素,通过改变矿石粒度及粒级分布,提高溶液通过堆浸矿石的渗透速率,有效地改善全矿堆渗透的均匀性。结果表明,原矿含水率5.2%,用10kg/t的N602作制粒粘和剂、200g/LH2SO4(冷却)作... 研究渗透性差的破碎花岗岩型铀矿石制粒堆浸过程的影响因素,通过改变矿石粒度及粒级分布,提高溶液通过堆浸矿石的渗透速率,有效地改善全矿堆渗透的均匀性。结果表明,原矿含水率5.2%,用10kg/t的N602作制粒粘和剂、200g/LH2SO4(冷却)作润湿液制粒,制粒停留时间12min,养护24h,矿石颗粒87%为-11.0+9.0mm。在酸性介质中,矿粒完好率大于92%,堆浸矿石的渗透速率在638(L·m-2·h-1)以上,总液固比2.2时,铀浸出率从直接堆浸的56.2%提高到9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花岗岩型铀矿石 制粒 堆浸 渗透速率 矿石粒度 粒级分布
下载PDF
鹿井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床溶浸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建红 罗毅 +2 位作者 王明太 孙志富 周青生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8-173,149,共7页
本文从矿床的地质评价入手 ,对矿体形态、产状、规模 ,矿石的物质成分 ,矿石结构构造 ,铀的存在形式 ,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矿床溶浸天然地质条件研究 ;通过对低品位、大块度的铀矿石进行柱浸工艺试验 ,获得了一系列... 本文从矿床的地质评价入手 ,对矿体形态、产状、规模 ,矿石的物质成分 ,矿石结构构造 ,铀的存在形式 ,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矿床溶浸天然地质条件研究 ;通过对低品位、大块度的铀矿石进行柱浸工艺试验 ,获得了一系列溶浸工艺参数 ;归纳分析出高昔、牛尾岭矿床的矿石为第2类有利溶浸类型 ;提出常规采冶法、原地破碎浸出和堆浸相结合的采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 地质工艺条件 溶浸评价 矿床地质 矿石结构构造
下载PDF
活化技术在铀矿堆浸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洪明 赵满常 +2 位作者 叶连升 孟晋 康绍辉 《铀矿冶》 CAS 2002年第4期187-190,共4页
叙述了活化技术在堆浸铀矿石中的应用研究情况。溶浸剂经过活化器活化后 ,可提高堆浸铀的浸出率 ,缩短浸出周期 ,同时也节省了试剂的消耗。
关键词 活化技术 铀矿堆浸 活化器 浸出率 活化机理
下载PDF
铀钼伴生矿的强化堆浸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洪明 孟晋 +2 位作者 康绍辉 赵满常 叶连升 《铀矿冶》 CAS 2003年第3期122-125,共4页
介绍了铀钼伴生矿的强化堆浸研究结果。由于采用了加入复合助浸剂和活化新技术,使铀的浸出率提高了3%~5%,钼的浸出率由不到50%提高到约80%,浸出周期由近100d缩短到50~60d。
关键词 活化技术 复合助浸剂 堆浸 铀钼伴生矿
下载PDF
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地浸过程的热力学研究——以伊犁盆地512铀矿床为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德平 顾连兴 王保群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2-650,共9页
伊犁盆地512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规模开发的地浸铀矿床,作者简要地介绍了其地质特征和地浸开发工艺,并利用较新的Gibbs自由能和平衡常数数据,对该矿床地浸处理中铀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通过标准电... 伊犁盆地512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规模开发的地浸铀矿床,作者简要地介绍了其地质特征和地浸开发工艺,并利用较新的Gibbs自由能和平衡常数数据,对该矿床地浸处理中铀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通过标准电动势(E^0)、氧化-还原电位(Eh)的计算和分析,阐明了H_2O_2、硝酸盐、大气中自由氧都能提升溶液的Eh值,从而加速矿物相U^(4+)的氧化溶解;为了节约地浸氧化剂成本,对于U^(4+)/U^(6+)比值不太高的矿床来说,建议充分利用大气中自由氧作氧化剂。然后,通过化学平衡计算,推导出了地下水和硫酸浸出液中铀存在形式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①512铀矿床矿体所赋存的含矿层地下水中,铀主要以碳酸铀酰类络合物形式存在,并且以UO_2(CO_3)_3^(4-)和UO_2(CO_3)_2^(2-)形式为主,并随着pH从7.31升高到8.20,UO_2CO_3从3.80%降低到0.06%,UO_2(CO_3)_2^(2-)从21.91%降低到3.12%,而UO_2(CO_3)_3^(4-)则从74.28%升高到96.82%;②512铀矿床硫酸浸出液中,铀主要以硫酸铀酰类络合物形式存在,其中,UO_2SO_4占63.28%~63.86%,UO_2(SO_4)_2^(2-)占16.55%~21.36%,UO_2^(2+)占15.04%~19.62%。从推导出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硫酸浸出液中铀的存在形式随溶液pH、总SO_4^(2-)含量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 地浸技术 自由能 平衡常数 氧化还原 存在形式 开采
下载PDF
砂岩型铀矿床含矿层中隔层、夹层物性特征识别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希刚 吴汉宁 +2 位作者 柏冠军 朱焕巧 贾恒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4-49,共6页
利用综合测井资料,对十红滩铀矿床含矿含水层中隔层、夹层进行物性特征识别,分析其空间展布,讨论隔、夹层与砂岩型铀矿关系及对地浸工艺的影响。认为隔、夹层对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和地浸开采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夹层 物性特征识别 砂岩型铀矿 地浸工艺
下载PDF
铀矿石加压浸出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仁喜 田原 关自斌 《铀矿冶》 CAS 1999年第3期171-178,共8页
结合国内外几个铀矿石加工厂的具体实例,论述了铀矿加压碱法。
关键词 铀矿石 加压浸出 技术进展 加压碱法 酸法浸出
下载PDF
某酸法地浸矿山终采区铀资源强化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影 成弘 +3 位作者 张万亮 赵利信 邓锦勋 张翀 《中国矿业》 2022年第7期147-155,共9页
新疆某铀矿床运行20多年后,终采区面临浸出铀浓度低、资源回收率低、运行成本高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铀资源回收率,以该矿床目标终采区为研究对象,开展剩余铀资源强化浸出试验研究。首先在该采区选择靶区位置补打6个试验孔,通过钻孔测... 新疆某铀矿床运行20多年后,终采区面临浸出铀浓度低、资源回收率低、运行成本高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铀资源回收率,以该矿床目标终采区为研究对象,开展剩余铀资源强化浸出试验研究。首先在该采区选择靶区位置补打6个试验孔,通过钻孔测井、矿石组分及矿物分析得知,剩余铀资源多赋存于底板泥岩及紧靠底板附近的泥质粉砂岩中;同时,矿石中可见还原性矿物及不同成因的堵塞物。因此,提高采区剩余铀资源回收率需采取强化浸出技术措施。研究从强化配位反应及提高氧化强度入手,开展了化学强化浸出试验,筛选出可实现强化浸出试验条件;在目标采区开展强化浸出扩大试验,6个试验单元共浸出铀10.8 t。结果表明,虽该采区经过多年开采,残余铀资源品位较低,但是经过化学强化浸出,仍可以实现残余铀资源的浸出。试验提出的强化浸出方案在技术上可行,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终采区 回收率 残余铀资源 强化浸出
下载PDF
原地浸出采铀新技术在伊宁铀矿512矿床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阳奕汉 刘忠位 《铀矿冶》 CAS 1999年第4期222-229,共8页
通过与常规开采比较,论述了原地浸出采铀新技术的特点。从钻孔工程(钻孔结构、排列方式及施工技术)、溶浸剂配制与使用、溶浸范围控制等方面探讨了这项新技术在伊宁铀矿512 矿床的应用及目前尚存的问题。
关键词 地浸技术 铀矿 采矿 采铀技术
下载PDF
原地破碎浸铀的地质条件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建明 段仲源 +2 位作者 熊韶峰 何建 贺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55,共5页
本文分析了原地破碎浸铀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工艺矿物学特征 ,认为不同地质因素都影响原地破碎浸铀技术的实施。但以前铀矿床的勘探和地质条件的评价是基于传统的开采方法来评定 ,为了采用原地破碎浸出采矿法来开... 本文分析了原地破碎浸铀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工艺矿物学特征 ,认为不同地质因素都影响原地破碎浸铀技术的实施。但以前铀矿床的勘探和地质条件的评价是基于传统的开采方法来评定 ,为了采用原地破碎浸出采矿法来开采矿床 ,有必要对以前勘探的矿床进行开采前的重新评价工作 ,或在新勘探这类矿床时按原地破碎浸出采矿法所需的地质条件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破碎浸铀 矿床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 工艺矿物学
下载PDF
地震勘探技术在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程纪星 王德利 李子伟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2年第2期317-326,共10页
长期以来,受地震勘探技术应用成本高的制约,该技术在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探工作中一直未能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通过借鉴石油和煤炭勘探开发过程中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经验,结合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探开发特点,分析了地震勘探技术在地浸砂岩... 长期以来,受地震勘探技术应用成本高的制约,该技术在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探工作中一直未能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通过借鉴石油和煤炭勘探开发过程中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经验,结合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探开发特点,分析了地震勘探技术在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前景,并对其工作部署提出了建议。认为地震勘探技术不仅可以查明地层、岩性、构造、沉积相、泥-砂-泥结构、砂体厚度变化等与铀成矿相关的环境条件,而且可以实现对地浸砂岩型铀矿的直接预测,并为资源储量的估算提供依据。此外,在地浸矿山开发的设计和开采过程中地震勘探技术可以解决局部小构造的发育、地层的起伏变化、矿体的连续性以及地浸液的分布范围等问题,从而为砂岩型铀矿地浸开采中抽注钻孔的设计提供依据,为实现矿山的精准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还可以为后续地浸矿山的退役治理提供必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地浸砂岩型铀矿 直接预测 地浸开采
下载PDF
活化技术在高酸耗铀矿堆浸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洪明 孟晋 +3 位作者 康绍辉 王庭学 赵满常 叶连升 《铀矿冶》 CAS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简要介绍了活化技术在高酸耗铀矿石堆浸中的应用研究。试验证明 ,活化堆浸比常规酸法浸出可省酸30 %~ 4 0 % ;在相同条件下 ,活化比未活化铀的堆浸浸出率可提高 9%~ 11%。
关键词 活化技术 高酸耗铀矿石 堆浸 浸出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