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ctive spontaneous infiltration of Al-activated TiO_2 by molten aluminum 被引量:1
1
作者 Abdollah SABOORI Xiang CHEN +2 位作者 Claudio BADINI Paolo FINO Matteo PAVESE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657-666,共10页
The reactive spontaneous infiltration of Al-activated TiO2 (anatase) was investigated. Pure Al powder was blended with TiO2 for activation. They were compacted into the preform and then sealed within 6060 alloy mould.... The reactive spontaneous infiltration of Al-activated TiO2 (anatase) was investigated. Pure Al powder was blended with TiO2 for activation. They were compacted into the preform and then sealed within 6060 alloy mould. The activation and infiltration were carried out in 6060 alloy bath for 1 h and comparative sintering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an argon protected environment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duration.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proved that the Al sealed environment was superior to the argon protection on activating the reaction between Al and TiO2. The blending ratio of TiO2 to Al and the temperature were found to play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infiltration by affecting infiltration and reaction kinetics. Three main types of microstructures were observed after infiltration: full infiltration, partial infiltration with the formation of cracks and no infiltration. The formation of these microstructures was explained on the basis of reaction kinetics and local volume changes due to the reactions. Ultimately, it is found that to obtain an overall good spontaneous infiltration, a TiO2 to Al blending ratio around 3:7 in volume and an infiltration temperature around 900 °C are the most sui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ntaneous infiltration pressureless sintering TiO2-Al reaction infiltration kinetics in-situ fabrication
下载PDF
In-situ preparation, modulation and mechanism of refractory metal carbide gradient coating
2
作者 Quan-cai ZHANG Hong WAN Jin-yu GO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4030-4040,共11页
TiC, ZrC and TaC modified layers were in-situ prepared on graphite matrix by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method with metal salts as the activator. Taking the TiC modified layer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rmodynamic cal... TiC, ZrC and TaC modified layers were in-situ prepared on graphite matrix by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method with metal salts as the activator. Taking the TiC modified layer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and experiment,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ocess of raw materials(Ti/K_(2)TiF_(6)) was analyz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iC was determined,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iC modified layer was mod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ctivator K_(2)TiF_(6)has higher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than NH4Cl, which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raw materials in the gas infiltration process. Increasing the content of Ti powder can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reaction gas and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TiC modified layer.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Ti to K_(2)TiF_(6)is 3:1, the surface thickness and infiltration depth of Ti C are 5.42 and 136.24 μm, respectively. Increasing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can improve the rate of in-situ reaction and the thickness of TiC surface layer. When the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 rises to 1600 °C, the TiC surface layer thickness increases to 20.27 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ITE TIC in-situ reaction gradient coating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refractory metal carbide
下载PDF
无压浸渗制备Si_3N_4/Al复合材料的反应浸渗机理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扬卫 于晓东 +2 位作者 王富耻 马壮 康晓鹏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777-780,共4页
采用"中断浸渗"方法获得保留了"浸渗前沿"的样品,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了浸渗界面上的形貌和成分变化,深入讨论了浸渗界面推进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采用扫描电镜等微观分析手段观察了复合材... 采用"中断浸渗"方法获得保留了"浸渗前沿"的样品,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了浸渗界面上的形貌和成分变化,深入讨论了浸渗界面推进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采用扫描电镜等微观分析手段观察了复合材料显微形貌,探讨了界面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浸渗界面推进过程中熔体中的Mg富集在浸渗前沿的预制体上,并与预制体发生反应;Al/Si3N4界面反应产物AlN相形成"楔形"向Si3N4单元心部推进,细观上呈现含毛细通道的胞状辐射形貌,大量毛细通道确保了Al和Si3N4之间的置换反应持续进行;Al与Si3N4的置换反应产物Si绝大部分溶解在铝镁合金熔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浸渗 复合材料 SI3N4 界面反应 浸渗机理
下载PDF
无压浸渗制备Si_3N_4/Al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扬卫 王富耻 +1 位作者 于晓东 李俊涛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5-58,共4页
研究S i3N4多孔预制体的表面氧化程度对无压浸渗制备S i3N4/A l复合材料界面反应以及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是复合材料优化设计的基础。不同氧化程度的S i3N4多孔预制体在相同的浸渗工艺下无压浸渗制得S i3N4/A l复合材料,利用EDS,XRD和洛... 研究S i3N4多孔预制体的表面氧化程度对无压浸渗制备S i3N4/A l复合材料界面反应以及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是复合材料优化设计的基础。不同氧化程度的S i3N4多孔预制体在相同的浸渗工艺下无压浸渗制得S i3N4/A l复合材料,利用EDS,XRD和洛氏硬度计分别测定陶瓷多孔预制体的成份,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硬度。结果表明:S i3N4/A l复合材料组成相包括A l,S i3N4,A lN以及少量的S i,Mg2S i,MgO,MgA l2O4;随着氧化程度增加,复合材料内A lN相减少,MgO含量增加,并逐渐出现MgA l2O4相;复合材料的硬度随预制体的氧化程度增加而线性下降;预制体的氧化造成S i3N4和A l之间的反应减弱是硬度下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浸渗 复合材料 Si3N4/Al 氧化 界面反应
下载PDF
无压浸渗法制备氧化态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强 姜龙涛 武高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研究了SiC颗粒在1000~1200℃的氧化行为,其氧化增重率与保温时间符合抛物线规律,氧化增重受扩散过程控制,氧化激活能为219 kJ/mol.采用预氧化处理的SiC颗粒为增强体,含Si、Mg的铝合金为基体,通过无压浸渗方法制备了SiCp/Al复合材料,分... 研究了SiC颗粒在1000~1200℃的氧化行为,其氧化增重率与保温时间符合抛物线规律,氧化增重受扩散过程控制,氧化激活能为219 kJ/mol.采用预氧化处理的SiC颗粒为增强体,含Si、Mg的铝合金为基体,通过无压浸渗方法制备了SiCp/Al复合材料,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与界面形貌,探讨了无压浸渗机理.复合材料中颗粒分布均匀,无偏聚现象.材料制备过程中存在界面反应,SiC颗粒表面的氧化层与铝合金中的Mg、Al反应形成了一定数量的MgAl2O4.界面反应的存在提高了润湿性,促进了无压自发浸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颗粒 氧化 无压浸渗 界面反应
下载PDF
B_4C和Al在高温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及相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彭可武 吴文远 +1 位作者 徐璟玉 涂赣峰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6-19,33,共5页
采用X射线衍射和差热分析系统研究了B4C和Al在高温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和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B4C和Al在0~1 500℃温度区间内反应生成相有Al3BC、AlB2、Al4C3和AlB12C2。在该区间内,B4C和Al生成新相的反应分为三个阶段:Al3BC和AlB2相在625... 采用X射线衍射和差热分析系统研究了B4C和Al在高温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和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B4C和Al在0~1 500℃温度区间内反应生成相有Al3BC、AlB2、Al4C3和AlB12C2。在该区间内,B4C和Al生成新相的反应分为三个阶段:Al3BC和AlB2相在625~690℃温度区间反应生成;Al4C3相在1 150~1 185℃温度区间反应生成;AlB12C2相在1 320~1 350℃温度区间反应生成。分析了无压浸渗法所制备B4C/Al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浸渗法 B4C/Al复合材料 化学反应 相组成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无压浸渗反应机理探讨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少卿 崔岩 +1 位作者 王美炫 宋颖刚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11,共4页
为探讨 Si CP/ Al基复合材料无压浸渗反应机理 ,利用 XPS鉴定了 Si C预制体浸渗前沿界面上的反应产物结构 ,采用 HRTEM研究了 Si CP/ Al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结果表明 ,浸渗与未浸渗部分之间的界面上存在 Mg O,Al2 O3和 Zn O诸化合物 ... 为探讨 Si CP/ Al基复合材料无压浸渗反应机理 ,利用 XPS鉴定了 Si C预制体浸渗前沿界面上的反应产物结构 ,采用 HRTEM研究了 Si CP/ Al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结果表明 ,浸渗与未浸渗部分之间的界面上存在 Mg O,Al2 O3和 Zn O诸化合物 ,没有发现氮的化合物。在 Si C相与铝相的界面上仅存在 Mg Al2 O4相 ,Mg Al2 O4相几乎连续地包敷在 Si C颗粒上。这表明 ,高温下 Si C与熔 Al合金接触后 ,Si C颗粒表面上的 Si O2 与 Al,Mg,Zn诸元素发生了放热反应 ,从而降低了表面张力 ,提高了湿润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反应机理 无压浸渗 界面反应 微观组织
下载PDF
基体铝合金成分对无压浸渗B4C/Al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曹雷刚 王晓荷 +3 位作者 崔岩 张龙龙 杨越 刘园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6-162,共7页
分别选用2024、5056、6061和7075铝合金,采用颗粒级配相同的碳化硼预制体(20%2μm和80%38μm)为增强体,采用无压浸渗法制备4种高体份B4C/Al复合材料(分别对应标记为2M、5M、6M和7M),研究基体合金成分对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和... 分别选用2024、5056、6061和7075铝合金,采用颗粒级配相同的碳化硼预制体(20%2μm和80%38μm)为增强体,采用无压浸渗法制备4种高体份B4C/Al复合材料(分别对应标记为2M、5M、6M和7M),研究基体合金成分对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复合材料均含有A1、B4C、Al3BC、AlB2和富Fe-Mn相,除此之外,2M、5M和7M复合材料还含有Al B10。4种复合材料小颗粒碳化硼聚集区均发生了剧烈的界面反应,生成Al3BC和Al B2。Al B10主要分布于2M、5M和7M复合材料的大颗粒碳化硼周围,并与大颗粒碳化硼连成一体。4种复合材料的洛氏硬度从大到小顺序为2M(45. 7)、7M(43. 1)、5M(41. 8)和6M(40. 02)。2M、5M和7M复合材料内部发现有孔洞存在,导致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应力均较低。这种效应在7M复合材料中最为明显,其弯曲强度仅为296 MPa。6M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应变最高,分别为425 MPa和0. 183%,这主要是因为在6M复合材料中,不含Al B10相且残余铝合金相对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硼 复合材料 无压浸渗 界面反应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界面反应对铝熔体与Si_3N_4多孔陶瓷界面的润湿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扬卫 于晓东 +2 位作者 王富耻 马壮 王璀轶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727-730,共4页
应用界面润湿理论从热力学角度计算了铝熔体和Si3N4陶瓷存在界面反应时的润湿角;通过测量不同浸渗时间下浸渗厚度,结合浸渗动力学模型,获得实际浸渗过程中铝合金熔体与Si3N4多孔预制体之间润湿角,并将该试验结果与上述理论计算结果相比... 应用界面润湿理论从热力学角度计算了铝熔体和Si3N4陶瓷存在界面反应时的润湿角;通过测量不同浸渗时间下浸渗厚度,结合浸渗动力学模型,获得实际浸渗过程中铝合金熔体与Si3N4多孔预制体之间润湿角,并将该试验结果与上述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研究表明:Al/Si3N4界面反应过程对熔体与预制体的润湿起到重要作用;应用界面润湿理论计算得到T=1223K(950℃)时,Al/Si3N4界面实际接触角θ值为60.2o,界面反应对界面接触角的贡献达到47.6o,计算结果与浸渗动力学试验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浸渗 复合材料 SI3N4 界面反应 反应润湿
下载PDF
无压渗透法制备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石锋 钱端芬 吴顺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8-423,共6页
利用无压渗透法制备出SiCp/Al复合材料,研究了SiCp/Al系统的界面微观结构及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研究表明:SiCp/Al系统的界面处存在着界面反应,生成Si、Al2O3和Al3C4等产物,在界面处存在着Si和Mg元素的富集;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受界面反应... 利用无压渗透法制备出SiCp/Al复合材料,研究了SiCp/Al系统的界面微观结构及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研究表明:SiCp/Al系统的界面处存在着界面反应,生成Si、Al2O3和Al3C4等产物,在界面处存在着Si和Mg元素的富集;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受界面反应和Si元素富集的影响,其中界面反应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当界面反应控制在一定程度时,在基体与增强相的界面处形成比较充分的"机械绞合",才会使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有较大提高.界面上Si元素的富集对机械性能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它可以控制界面反应的过度发生,另一方面又会产生晶格畴变,这两方面效应的叠加,使之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减弱,远小于界面反应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无压渗透法 微观结构 机械性能 界面反应 Si元素富集
下载PDF
Ti诱导反应熔体无压浸渗法制备Fe-Al_2O_3-TiC复合材料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永亮 郭志猛 +2 位作者 郝俊杰 林涛 曾鲜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8,共6页
研究了一种Ti诱导反应熔体无压浸渗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通过凝胶注模成形工艺,以蔗糖为造孔剂制备了Ti-Al2O3多孔陶瓷骨架预制体,真空状态下,在1370℃以Fe-2Cr-3C合金熔体无压浸渗该预制体,经过原位反应制备了Fe-Al2O3-TiC复合材料。并... 研究了一种Ti诱导反应熔体无压浸渗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通过凝胶注模成形工艺,以蔗糖为造孔剂制备了Ti-Al2O3多孔陶瓷骨架预制体,真空状态下,在1370℃以Fe-2Cr-3C合金熔体无压浸渗该预制体,经过原位反应制备了Fe-Al2O3-TiC复合材料。并利用SEM、X射线衍射对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元素组成和相组成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浸渗过程中骨架中的Ti元素的溶解析出和与C元素的原位反应促进了浸渗过程的进行,在1 370℃保温1.5h,金属液即渗透整个多孔骨架,并且在浸渗过程中仍然维持着骨架的形状。摩擦磨损试验表明,该材料具有优良的抗磨粒磨损性能,其耐磨性优于工业用耐磨铸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2O3-TiC复合材料 无压浸渗 原位反应 多孔材料 凝胶注模
下载PDF
基体中Mg含量对空气气氛下无压浸渗SiC_p/Al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亚云 林文松 +1 位作者 吴晓 王婕丽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75-1379,共5页
在空气气氛下,采用无压浸渗法制备高体积分数(65%)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 Cp/Al)。探究铝镁合金基体中Mg含量对Si Cp/Al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XRD和SEM被用作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断口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当基体中Mg含量低于6... 在空气气氛下,采用无压浸渗法制备高体积分数(65%)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 Cp/Al)。探究铝镁合金基体中Mg含量对Si Cp/Al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XRD和SEM被用作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断口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当基体中Mg含量低于6wt%时,复合材料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Mg含量达到8wt%后,分层消失,材料内部出现不完全浸渗区域。随着基体中Mg含量不断增加,不完全浸渗区域逐渐消失,Mg含量达到14wt%后,Si C预制体可完全被合金基体浸渗,复合材料内部结构均匀。这可能是与Mg相关的界面反应促进了自发浸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p/Al Mg 无压浸渗 微观结构 界面反应
下载PDF
原位合成B_4C-CeB_6/Al复合材料过程中相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可武 吴文远 +2 位作者 徐玉 宁福虎 涂赣峰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45-1647,共3页
向B4C中添加稀土CeO2、B4C和CeO2原位反应形成了B4C-CeB6预制体多孔材料,然后采用无压浸渗法,将铝渗入B4C-CeB6预制体中制备得到了B4C-CeB6/Al复合材料。采用XRD和DTA对制备B4C-CeB6/Al复合材料过程中各相的生成温度与化学反应进行了系... 向B4C中添加稀土CeO2、B4C和CeO2原位反应形成了B4C-CeB6预制体多孔材料,然后采用无压浸渗法,将铝渗入B4C-CeB6预制体中制备得到了B4C-CeB6/Al复合材料。采用XRD和DTA对制备B4C-CeB6/Al复合材料过程中各相的生成温度与化学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CeO2加入到B4C中,在碳化硼预制体制备过程中CeO2与B4C及其中的碳在1240~1300℃温度区间发生原位反应,反应产物为CeB6。在0~1200℃的温度区间,不同温度下碳化硼和铝反应的生成相有Al3BC、AlB2和Al4C3。Al3BC和AlB2在645~690℃温度区间反应生成,是较低温度下的反应产物;而Al4C3在1150~1200℃温度区间反应生成,是较高温度下的生成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4C-CeB6/Al复合材料 相组成 无压浸渗法 原位合成
下载PDF
浸渗温度对SiC/Al双连续相复合材料界面组织和导热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伟 江国健 +3 位作者 段丽 程曼 肖清 杨锐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53,共5页
采用原位反应无压浸渗工艺,制备了Si C/Al双连续相复合材料,研究烧结温度对Si C/Al双连续相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的影响,观察Si C/Al双连续相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Al合金熔体在无压下能渗入三维网状Si C多孔陶瓷孔隙,形成组织均... 采用原位反应无压浸渗工艺,制备了Si C/Al双连续相复合材料,研究烧结温度对Si C/Al双连续相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的影响,观察Si C/Al双连续相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Al合金熔体在无压下能渗入三维网状Si C多孔陶瓷孔隙,形成组织均匀具有网络贯穿结构的Si C/Al双连续相复合材料。浸渗温度对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影响很大,当浸渗温度为900、1000、1100和1200℃时,复合材料室温下的导热系数分别为167.4、160、154和152 W/(m·K),与浸渗温度900℃相比,浸渗温度1200℃复合材料室温下的导热系数下降了9%。因此,在保证浸渗完全的情况下,随着浸渗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越来越差,这主要是由于高温下熔融Al液与Si C陶瓷之间发生界面反应所致;适当地降低熔渗温度可以减缓界面反应的程度,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本实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2气氛,900℃保温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浸渗工艺 双连续相复合材料 三维网状多孔SiC陶瓷 导热性能 界面反应
下载PDF
高温下Mn对SiC/Cu界面反应和无压熔渗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步 张大川 +1 位作者 王建民 郑治祥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9-101,共3页
研究了SiC/Mn二元体系反应和SiC/Cu/Mn三元体系反应。评价了利用无压熔渗工艺构建SiC/Cu复合材料的可能性及其利弊。通过XRD和SEM分析,研究了反应过程中的生成物相及其微观形貌。结果表明:Mn和SiC在N2中发生反应,在SiC表面生成了MnSiN_2... 研究了SiC/Mn二元体系反应和SiC/Cu/Mn三元体系反应。评价了利用无压熔渗工艺构建SiC/Cu复合材料的可能性及其利弊。通过XRD和SEM分析,研究了反应过程中的生成物相及其微观形貌。结果表明:Mn和SiC在N2中发生反应,在SiC表面生成了MnSiN_2。SiC的分解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在1250℃生成的Si_3N_4和石墨C的量很少,而随温度升至1350℃而大幅增加。SiC/Cu/Mn三元体系在1250℃N_2气氛中反应相组成除SiC和Cu外,主要为MnSiN_2和少量Si_3N_4、Cu_3Si以及石墨C。当温度升高至1350℃时,SiC分解严重,Si_3N_4和石墨C大幅增加。纯Cu粉在Mn助渗剂作用下在1350℃实现对SiC骨架的无压熔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CU 无压熔渗 Mn助渗剂 界面反应
下载PDF
Ti诱导无压浸渗法制备Fe-Si基SiC陶瓷复合材料
16
作者 梁朝 刘海云 +1 位作者 郭俊杰 孟庆森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98-101,共4页
通过掺杂活性元素Ti颗粒,采用无压浸渗法制备了Si C/Fe-Si复合材料。采用XRD、SEM以及EDS等技术手段,分析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Fe-Si合金能够自发浸渗Si C陶瓷预制体,Ti元素在金属熔体与陶瓷颗粒之间形成活性层,促进... 通过掺杂活性元素Ti颗粒,采用无压浸渗法制备了Si C/Fe-Si复合材料。采用XRD、SEM以及EDS等技术手段,分析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Fe-Si合金能够自发浸渗Si C陶瓷预制体,Ti元素在金属熔体与陶瓷颗粒之间形成活性层,促进熔融金属润湿陶瓷,诱发界面反应的发生,形成自发浸渗。在自发浸渗过程中界面反应和元素相互扩散,导致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浸渗 SIC陶瓷 FE-SI合金 界面反应 Ti颗粒
下载PDF
无压浸渗工艺对Al2O3/Al-Mg-Si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臧恒波 乔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71-375,共5页
采用无压浸渗法制备了Al2O3/Al-Mg-Si复合材料,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系统研究了浸渗温度、浸渗时间和增强体颗粒粒径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Al2O3颗粒在基体中均匀分布,复合材料中存在界面反应,... 采用无压浸渗法制备了Al2O3/Al-Mg-Si复合材料,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系统研究了浸渗温度、浸渗时间和增强体颗粒粒径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Al2O3颗粒在基体中均匀分布,复合材料中存在界面反应,产物为MgAl 2O 4。对正交设计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正交实验组中复合材料的最大硬度值为333.9 MPa,最大弯曲强度为317.0 MPa。增强体粒径对复合材料硬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浸渗时间,最后是浸渗温度。浸渗时间对复合材料弯曲强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浸渗温度,最后是增强体粒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浸渗 正交试验 铝基复合材料 界面反应
下载PDF
三维网络多孔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新进展
18
作者 江国健 肖清 +2 位作者 彭伟 徐家跃 刘高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410-412,418,共4页
三维网络多孔陶瓷/金属双(共)连续相复合材料(C4材料)具有各向同性和正向加合性质,在摩擦器件和制动元件、电子封装材料及散热器件、航空航天器件、光学仪表材料、运动器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C4材料的各种... 三维网络多孔陶瓷/金属双(共)连续相复合材料(C4材料)具有各向同性和正向加合性质,在摩擦器件和制动元件、电子封装材料及散热器件、航空航天器件、光学仪表材料、运动器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C4材料的各种制备技术,并对比了它们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本课题组提出的原位反应无压浸渗新工艺和最新研究进展,并对C4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向加合 网络多孔陶瓷 双(共)连续相复合材料 C^4材料 原位反应无压浸渗
下载PDF
Ti诱导反应熔体无压浸渗法制备(W,Ti)C/Fe复合材料 被引量:4
19
作者 石永亮 郭志猛 +1 位作者 方哲成 曾鲜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9-125,共7页
研究了一种Ti诱导反应熔体无压浸渗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通过凝胶注模成型工艺,以蔗糖为造孔剂制备了多孔Ti-WC陶瓷骨架预制体,真空状态下,在1370℃以Fe-Cr-C合金熔体无压浸渗该预制体,经过原位反应制备了(W,Ti)C/Fe复合材料。利用SEM-ED... 研究了一种Ti诱导反应熔体无压浸渗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通过凝胶注模成型工艺,以蔗糖为造孔剂制备了多孔Ti-WC陶瓷骨架预制体,真空状态下,在1370℃以Fe-Cr-C合金熔体无压浸渗该预制体,经过原位反应制备了(W,Ti)C/Fe复合材料。利用SEM-EDS、XRD对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元素组成及相组成进行了测试和分析。采用旋转圆盘式摩擦试验机以SiC砂浆为磨料研究了(W,Ti)C/Fe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结果表明:在浸渗过程中骨架中的Ti元素的溶解析出与C元素的原位反应促进了浸渗过程的进行,在1370℃保温1h,金属液即渗透整个多孔骨架,并且在浸渗过程中仍然维持着骨架的形状,浸渗过程中Ti-C-WC原位反应生成具有芯-壳结构的中间富Ti、边缘富W的(W,Ti)C增强相。摩擦磨损实验结果表明,(W,Ti)C/Fe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磨粒磨损性能,其耐磨性优于工业用耐磨铸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 Ti)C/Fe复合材料 无压浸渗 原位反应 多孔材料 凝胶注模
原文传递
无压浸渗制备SiCp/Al-7Si-5Mg铝基复合材料的反应过程及热物理性能(英文) 被引量:6
20
作者 谢斌 王晓刚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57-1061,共5页
采用无压浸渗法制备出了体积分数为55%~70%的SiCp/Al复合材料,并对其反应机理、组织形貌以及热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XRD及热力学分析表明:复合材料在制备的过程中最可能发生的界面反应为SiO2(s)+Al(l)+MgO(s)→MgAl2O4(s)+S... 采用无压浸渗法制备出了体积分数为55%~70%的SiCp/Al复合材料,并对其反应机理、组织形貌以及热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XRD及热力学分析表明:复合材料在制备的过程中最可能发生的界面反应为SiO2(s)+Al(l)+MgO(s)→MgAl2O4(s)+Si(s),提高Si元素的活度可以有效抑制有害界面产物Al4C3的生成;金相显微分析表明:复合材料组织均匀,结构致密,在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易产生浸渗缺陷;热物理研究表明:浸渗缺陷较少,结构致密的复合材料其最佳热导(TC)和热膨胀系数(CTE)分别为170.2 W/(m·K)和6.64×10-6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物理性能 反应过程 无压浸渗 电子封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