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review and the prospect of oil shale in-situ catalysis conversion technology
1
作者 Li Wang Chen-Hao Gao +2 位作者 Rui-Ying Xiong Xiao-Jun Zhang Ji-Xiang Guo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385-1395,共11页
As an unconventional resource, oil shale possesses abundant reserves and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The rational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oil shale resources holds immense importance in red... As an unconventional resource, oil shale possesses abundant reserves and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The rational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oil shale resources holds immense importance in reducing national energy demand. In-situ catalytic technology, characterized by its high efficiency, low pollution, and minimal energy consumption, represents a key direction for future oil sha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research progress in in-situ oil shale mining technology, oil shale pyrolysis catalysts, the pyrolysis mechanism of kerogen, and the compatibility of different heating processes and catalysts. Furthermore, the paper propose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prospects for oil shale in-situ catalytic technology, including reservoir modification, highefficiency catalyst synthesis, injection processes, and high-efficiency heating technology. These insights serve as valuable technical references for the advancement of oil shale in-situ catalytic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shale in-situ catalytic technology Pyrolysis catalyst Kerogen pyrolysis mechanism
下载PDF
Technical development of operational in-situ marine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on its key generic technologies in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Yunzhou Li Juncheng W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17-126,共10页
In China,operational in-situ marine monitoring is the primary means of directly obtaining hydrological,meteorological,and oceanographic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across sea areas,and it is essential for applications su... In China,operational in-situ marine monitoring is the primary means of directly obtaining hydrological,meteorological,and oceanographic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across sea areas,and it is essential for applications such as forecast of marine environment,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disaster,exploitation of marine resources,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d management of transportation safety.In this paper,we summarise the composition,development courses,and present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ree systems of operational in-situ marine monitoring,namely coastal marine automated network station,ocean data buoy and voluntary observing ship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system.Additionally,we discuss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in these in-situ systems and achievements in the key generic technologies along with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observation technology operational in-situ marine monitoring C-MAN station ocean data buoy VOS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system achievements in the key technologies development trend
下载PDF
Properties of n-Ge epilayer on Si substrate with in-situ doping technology
3
作者 黄诗浩 李成 +6 位作者 陈城钊 王尘 谢文明 林抒毅 邵明 聂明星 陈彩云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355-359,共5页
The properties of n-Ge epilayer deposited on Si substrate with in-situ doping technology in a cold-wall ultrahigh vacuum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UHVCVD) system are investigated.The growth temperature of 500℃ is o... The properties of n-Ge epilayer deposited on Si substrate with in-situ doping technology in a cold-wall ultrahigh vacuum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UHVCVD) system are investigated.The growth temperature of 500℃ is optimal for the n-Ge growth in our equipment with a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of 1018cm-3.In the n-Ge epilayer,the depth profile of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is box-shaped and the tensile strain of 0.12% confirmed by x-ray diffraction measurement is introduced which results in the red shift of the photoluminescence.The enhancements of photoluminescence intensit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oping concentration are observed,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odeling of the spontaneous emission spectrum for direct transition of Ge.The results are of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the growth of n-Ge epilayer with in-situ doping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tu doping technology GERMANIUM epitaxial growth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评估经股动脉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冠状动脉阻塞风险有效性的分析
4
作者 李琳 程帅 +5 位作者 郭静 梁善福 武相 吕浩青 周强 张申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314-1317,1322,共5页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预测经股动脉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冠状动脉阻塞风险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1年11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经股动脉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100例,筛选其中重度狭窄伴或不伴反流的患者45...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预测经股动脉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冠状动脉阻塞风险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1年11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经股动脉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100例,筛选其中重度狭窄伴或不伴反流的患者4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CT组数据来源于CT血管造影(CTA),3D组数据来源于通过患者术前影像数据进行3D打印技术重建的主动脉根部模型,测量变量包括左右冠状动脉开口高度,瓣叶类型,狭窄程度,钙化程度及分布,主动脉瓣解剖结构(瓣环直径、左室流出道直径、升主动脉直径)(4cm处)等数据,观察两组数据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通过瓣环面积、流出道面积、窦部大小、冠状动脉开口高度等参数进行评估,3D打印与CT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在瓣环长径、瓣环短径、瓣环周长、流出道周长、根部钙化体积、升主直径、窦管交界直径等参数在预测冠状动脉阻塞风险的准确率大于CT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预测经股动脉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冠状动脉阻塞风险的有效性较CT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3D打印技术
下载PDF
从技术到法律:AI换脸短视频的侵权风险与规范治理
5
作者 张惠彬 侯仰瑶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4-132,共9页
AI换脸技术的出现活跃了短视频创作,短视频平台的AI换脸视频大致分为“存在原视频作为换脸基础的换脸视频”和“不存在原视频作为换脸基础的换脸视频”两类,前者主要涉及版权侵权问题,后者主要涉及人格权侵权问题。AI换脸短视频领域侵... AI换脸技术的出现活跃了短视频创作,短视频平台的AI换脸视频大致分为“存在原视频作为换脸基础的换脸视频”和“不存在原视频作为换脸基础的换脸视频”两类,前者主要涉及版权侵权问题,后者主要涉及人格权侵权问题。AI换脸短视频领域侵权风险治理规则主要依靠著作权法和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展望未来,AI换脸应用在短视频传播领域的治理需要在创作自由与私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AI换脸技术应用管理和内容标识管理是消解深度合成技术隐匿性的有效方式。同时,关注平台“侵权者”和“治理者”双重角色是解决短视频领域久治不愈的症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换脸 技术管理 内容管理 标识管理 平台双重角色
下载PDF
‘南果梨'老树高接换头技术
6
作者 蔡忠民 王家珍 +5 位作者 李宏军 姜晓艳 王杰 于福海 沙守峰 张娜 《北方果树》 2024年第6期27-29,32,共4页
海城市‘南果梨’栽培历史悠久,山地老梨园面积大,树体结果枝量减少,产量低,急需进行品种更新。作者采用“主枝侧位多芽腹接+小枝多芽劈接”的高接换头新技术,实现1年高接、2年恢复树冠、3年恢复产量。通过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当地的老... 海城市‘南果梨’栽培历史悠久,山地老梨园面积大,树体结果枝量减少,产量低,急需进行品种更新。作者采用“主枝侧位多芽腹接+小枝多芽劈接”的高接换头新技术,实现1年高接、2年恢复树冠、3年恢复产量。通过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当地的老梨园效益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果梨’老树 品种更新 高接换头新技术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2023年度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墨扬 周政 +5 位作者 牛冠男 陈阳 丰德京 胡祥铭 史文册 吴永健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目前已经成为治疗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器械的持续革新,经验的日益丰富,TAVR的适应证范围得到不断扩展。紧跟国际趋势,我国TAVR手术量逐年稳步上涨。2023年度TAVR领域在低危...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目前已经成为治疗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器械的持续革新,经验的日益丰富,TAVR的适应证范围得到不断扩展。紧跟国际趋势,我国TAVR手术量逐年稳步上涨。2023年度TAVR领域在低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长期随访结果进一步验证了TAVR手术的远期获益,针对主动脉瓣反流患者行TAVR手术的相关研究以及TAVR手术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应用均为TAVR适应证的拓展提供了证据支持。与此同时,国内外瓣膜器械的研发及新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全生命周期管理新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我国本土器械研发进展迅速,多种器械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临床表现及研究结果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适应证 新技术 新器械 进展
下载PDF
3D打印在冠状动脉梗阻风险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前评估中的应用2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戴佳祁 王首正 +1 位作者 朱达 潘湘斌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目前治疗主动脉瓣疾病的主要策略之一,术前影像学评估对TAVR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并发症发生风险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于平面影像图像重建技术,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以精准呈现主动脉根部解剖结构,并通过体...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目前治疗主动脉瓣疾病的主要策略之一,术前影像学评估对TAVR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并发症发生风险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于平面影像图像重建技术,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以精准呈现主动脉根部解剖结构,并通过体外模拟进一步评估TAVR手术风险及治疗策略,尤其是对于冠状动脉梗阻风险的评估及干预策略的制定。本文报道2例术前经3D打印主动脉根部解剖仿真模型并结合体外球囊扩张/瓣膜置入测试,评估及应对CT血管造影平面影像重建提示冠状动脉梗阻风险的TAVR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冠状动脉梗阻 3D打印技术
下载PDF
信息识别技术联合Mako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术的应用
9
作者 黄越玫 朱岩 +2 位作者 孙晓娇 宋笑冲 冯来德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5期803-807,共5页
目的:探讨信息识别技术联合Mako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在2023年11月—2024年3月收治的40例拟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关节置换术,研究组采... 目的:探讨信息识别技术联合Mako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在2023年11月—2024年3月收治的40例拟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关节置换术,研究组采用信息识别技术联合Mako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准备过程用时、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前核对时间、总准备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 h比较,术后12 h、24 h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逐渐降低,术后6 h、12 h,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信息识别技术联合Mako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改善术后疼痛程度,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信息识别技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师发展的三重幻象及破解之道
10
作者 郑智勇 范卿泽 贾伟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4,73,共8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重塑现有教育生态格局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师发展极具重要意义。但在教师对技术的掌控与技术对教师的制约相互耦合中,人工智能技术并未如预期的那样完美地促进教师高质量发展,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过于痴迷容...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重塑现有教育生态格局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师发展极具重要意义。但在教师对技术的掌控与技术对教师的制约相互耦合中,人工智能技术并未如预期的那样完美地促进教师高质量发展,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过于痴迷容易造成技术障目的幻象,即替代教师的幻象、赋权教师的幻象、与教师共赢的幻象。有鉴于此,该研究以人—技关系哲学作为思考框架,梳理其幻象背后的本质,包括技术规训的奴役、技术崇拜的盲从、技术理性的僭越、技术应用的桎梏等。为破解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师发展的幻象,未来可通过破幻象之“根”、解幻象之“质”、祛幻象之“形”、纾幻象之“本”等方式进行改革推进,具体包括组织管理机制的完善、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育人逻辑的人机融合、需求本位的技术研培等方面,最终使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师切换到高质量的发展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教师发展 替代幻象 赋权幻象 共赢幻象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缓存的科技文献信息动态检索系统设计
11
作者 邓彬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7期87-91,96,共6页
为便于科研人员研究科技发展前沿动态,设计基于分布式缓存的科技文献信息动态检索系统,为用户匹配最佳检索结果。用户层将用户检索需求传输至处理层数据采集模块,该模块采集数据信息后经网络层通信模块将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科技文献信息... 为便于科研人员研究科技发展前沿动态,设计基于分布式缓存的科技文献信息动态检索系统,为用户匹配最佳检索结果。用户层将用户检索需求传输至处理层数据采集模块,该模块采集数据信息后经网络层通信模块将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科技文献信息数据库中存储;数据层分布式存储模块采用分布式缓存方法将以往的检索记录信息分别存储至热数据库及冷数据库中;利用网络层传输科技文献信息数据库内的检索需求信息至处理层检索处理模块,通过科技文献信息动态检索方法处理接收到的检索信息,将处理后信息与数据层分布式存储模块内的关联数据进行排序重组,获取检索结果,并通过用户层展示检索结果。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且准确地为用户检索其所需的科技文献信息,检索MAP值为0.95以上,系统具备较快的读写速度与较强的数据传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缓存 科技文献信息 动态检索系统 通信模块 缓存替换 关联重组
下载PDF
栗农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及差异性分析
12
作者 张新蕊 石晶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77-81,共5页
基于河北省迁西县316户栗农的实际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栗农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年龄(X_(1))、文化程度(X_(2))、种植规模(X_(3))、补贴政策(X_(7))、环境感知(X_(8))、有机肥替代技术认... 基于河北省迁西县316户栗农的实际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栗农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年龄(X_(1))、文化程度(X_(2))、种植规模(X_(3))、补贴政策(X_(7))、环境感知(X_(8))、有机肥替代技术认知(X_(9))、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认知(X_(10))正向影响栗农有机肥替代技术采纳行为,其中X_(2)、X_(7)、X_(8)、X_(9)分别在0.1、0.05、0.05和0.1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其他因素负向影响栗农有机肥替代技术采纳行为。(2)年龄(X_(1))、文化程度(X_(2))、本地有无农资供应门店(X_(5))、补贴政策(X_(7))、环境感知(X_(8))、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认知(X_(10))正向影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其中X_(2)、X_(7)、X_(10)分别在0.05、0.01、0.1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种植规模(X_(3))、种植收入(X_(4))、市场信息获取难易(X_(6))、有机肥替代技术认知(X_(9))负向影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其中X_(3)在0.05水平上显著负向影响。提出改善栗农社会网络环境,加强环境友好型技术宣传与引导;完善市场价格体系和板栗质量认证机制;精准施策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迁西县 有机肥替代技术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下载PDF
换填法地基加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13
作者 刘宁 李金帆 王为辉 《科技资讯》 2024年第7期153-155,共3页
在建筑工程施工时,经常会遇到软弱土地基,需要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进行处理。换填法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地基加固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大、施工难度小、经济效益高的优势。基于此,首先简要介绍了换填法的概念、范围和优势,然后分析了... 在建筑工程施工时,经常会遇到软弱土地基,需要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进行处理。换填法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地基加固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大、施工难度小、经济效益高的优势。基于此,首先简要介绍了换填法的概念、范围和优势,然后分析了不同换填材料的特性和应用要点,最后叙述了换填法的具体应用流程,希望能为相关施工人员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填法 地基加固 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结构性心脏病的新进展
14
作者 杨剑 马燕燕 +2 位作者 翟蒙恩 毛予 刘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18-224,共7页
3D打印技术在结构性心脏病临床介入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直观了解患者相关部位解剖、术前进行手术模拟、辅助制定手术策略。3D打印在经导管瓣膜病、瓣周漏、先天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左心耳封堵等复杂结构性心脏疾病临床治疗方... 3D打印技术在结构性心脏病临床介入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直观了解患者相关部位解剖、术前进行手术模拟、辅助制定手术策略。3D打印在经导管瓣膜病、瓣周漏、先天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左心耳封堵等复杂结构性心脏疾病临床治疗方面发挥着显著的辅助作用。个体化心血管3D打印辅助指导结构性心脏病精准治疗,可降低手术相关风险、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结构性心脏病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经导管二尖瓣置换 经导管三尖瓣置换 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 瓣周漏 先天性心脏病 肥厚性心肌病 左心耳封堵
下载PDF
全球锂产业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探讨
15
作者 崔荣国 赵晓宇 +1 位作者 李政 张雅丽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1,共6页
新质生产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本文对全球锂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电池领域成为锂矿消费主体,全球未来锂需求保持旺盛;全球锂需求增长带动全球锂矿勘查预算快速增加,全球锂矿储量和资源量增... 新质生产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本文对全球锂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电池领域成为锂矿消费主体,全球未来锂需求保持旺盛;全球锂需求增长带动全球锂矿勘查预算快速增加,全球锂矿储量和资源量增长明显;锂提取技术的进步促使锂生产大幅增长;多种因素交织造成全球锂市场波动剧烈;新技术的应用将持续推动锂电池升级和替代。总之,全球锂产业发展主要在高科技方面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同时为以锂为主要资源的电池行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锂矿 锂电池 锂提取技术 锂电池产业升级
下载PDF
营养功能型代餐粉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梅子怡 朱婉文 +2 位作者 张博 刘哲伟 高育哲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8期97-99,共3页
代餐粉是随时代发展而兴起的,由一种或多种原辅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配比制作的冲调粉质产品,具有方便快捷、营养均衡、易饱腹的特点。本文综述并分析了营养功能型代餐粉在原料种类、加工工艺、营养功能性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 代餐粉是随时代发展而兴起的,由一种或多种原辅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配比制作的冲调粉质产品,具有方便快捷、营养均衡、易饱腹的特点。本文综述并分析了营养功能型代餐粉在原料种类、加工工艺、营养功能性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代餐粉的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餐粉 种类 加工工艺 功能
下载PDF
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应用
17
作者 李艳 许益家 林燕卿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5期146-148,共3页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在3D打印技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泉州市正骨医院于2023年1—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患者20例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患者20例实...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在3D打印技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泉州市正骨医院于2023年1—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患者20例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患者20例实施常规护理,在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分别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髋关节评分(Harris)、功能独立性评分量表(FIM)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对比两组首次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FIM评分以及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3D打印技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期间,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对于患者疾病早期康复的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3D打印技术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运动学对线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18
作者 李广晗 赵海莉 邢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3期15-19,共5页
目的探究运动学对线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于莱阳市中医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55例。A组实施常规对线技术,B组... 目的探究运动学对线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于莱阳市中医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55例。A组实施常规对线技术,B组实施运动学对线技术,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康复时间(首次下地时间、首次直腿抬高>30°时间)、膝关节活动指标(膝关节最大屈曲度、膝关节主动活动度、髋-膝-踝角)、步行情况(步速、步频、步幅)、膝关节功能[膝关节协会系统(KS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3 d及术前,且术后3 d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1个月,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首次下地时间、首次直腿抬高>30°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两组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均大于术前,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均大于前一时间点,髋-膝-踝角均小于前一时间点,且B组膝关节最大屈曲度、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均大于A组,髋-膝-踝角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两组步速、步频均快于术前,步幅均大于术前,且B组步速、步频均快于A组,步幅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步速、步频、步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两组KS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运动学对线技术,可改善其膝关节活动功能及步行情况,且不会增加患者疼痛程度,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运动学对线技术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新一轮技术红利存在吗?
19
作者 金祥义 张文菲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5-125,共11页
人工智能发展产生的新一轮技术红利开始显现,成为构筑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竞争优势的核心模块之一。本文结合Zephyr全球并购交易数据库、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库和国泰安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并采用二元选择Probit模型就人工智能与企业跨国... 人工智能发展产生的新一轮技术红利开始显现,成为构筑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竞争优势的核心模块之一。本文结合Zephyr全球并购交易数据库、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库和国泰安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并采用二元选择Probit模型就人工智能与企业跨国并购之间的关系展开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是推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重要因素。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工智能发展能够促进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对不同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带来差异化影响。并且,机器代人能够促进企业劳动力结构优化,产生资源配置的倒金字塔效应。机制分析显示,用工成本削减效应、管理效率提升效应、聚集知识溢出效应是人工智能作用于企业跨国并购的具体机制。此外,本文在考虑跨国并购样本选取、核心指标稳健性、计量模型设定等多方面问题后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人工智能发展对跨国并购的促进作用依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企业跨国并购 对外直接投资 机器代人 数字技术
下载PDF
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距骨部分假体设计开发与临床应用研究
20
作者 李兴 李恒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10-16,共7页
目的 拟通过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部分距骨假体的快速设计、制造及临床应用,验证其在距骨骨缺损或伴有囊性变的距骨软骨损伤治疗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有效性。方法 使用Mimics等软件,基于患者双侧负重CT数据进行了三维结构重建、假体设计和手... 目的 拟通过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部分距骨假体的快速设计、制造及临床应用,验证其在距骨骨缺损或伴有囊性变的距骨软骨损伤治疗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有效性。方法 使用Mimics等软件,基于患者双侧负重CT数据进行了三维结构重建、假体设计和手术截骨导板设计,并通过增材制造技术制造出符合设计的部分距骨假体,并在体外对假体所用多孔小梁结构金属进行抗压、拉伸试验验证其稳定性。对9例大面积距骨软骨和骨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了个性化临床诊断和个性化假体手术植入治疗,并收集术前骨软骨损伤及骨缺损范围,以及术前、末次随访的AOFAS评分、VAS评分、FFI评分。结果 多孔类骨小梁结构平均抗压峰值载荷为6 675.67 N(6 405~6 962 N),平均抗压强度为132.81 MPa(127.42~138.51 MPa),平均抗拉伸峰值载荷1 436 N(1 405~1 456 N)。入组患者平均骨缺损体积(2 621±1 223)mm3(869~4 480 mm3),术前平均AOFAS评分(70.00±10.46)分,VAS评分(3.89±2.42)分,FFI评分(60.56±32.41)分,平均随访时间21.7个月(17~28个月),术后末次随访平均AOFAS评分(89.22±6.99)分,VAS评分(1.11±1.36)分,FFI评分(14.33±7.93)分。结论 在踝关节距骨巨大骨缺损或伴有囊性病变的软骨损伤的治疗中,使用增材制造技术生产的假体能够贴合踝关节,有效重建距骨结构,恢复踝关节功能,达到短期和长期稳定性,提高患者的临床功能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软骨损伤 距骨骨缺损 增材制造技术 距骨部分假体置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