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间硬度比对Cu-Be/Cu层状异构复合材料强韧性的影响
1
作者 柳春林 唐延川 +3 位作者 张庆祝 秦新宝 郎鹏江 张欣磊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9,共13页
通过真空热压复合、冷轧及热处理的方式制备了具有不同层间硬度比(R_(Cu-Be/Cu)分别为3.0、5.0、7.0)的Cu-Be/Cu层状异构复合材料。研究了层间硬度比R_(Cu-Be/Cu)对复合材料强度-塑性匹配及应变硬化率的影响,探索了不同R_(Cu-Be/Cu)下... 通过真空热压复合、冷轧及热处理的方式制备了具有不同层间硬度比(R_(Cu-Be/Cu)分别为3.0、5.0、7.0)的Cu-Be/Cu层状异构复合材料。研究了层间硬度比R_(Cu-Be/Cu)对复合材料强度-塑性匹配及应变硬化率的影响,探索了不同R_(Cu-Be/Cu)下异质变形诱导强化对复合材料应变硬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_(Cu-Be/Cu)升高,层状异构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升高、均匀伸长率降低,但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均高于依据混合定律计算值,且均匀伸长率均高于相应Cu-Be组元,其中R_(Cu-Be/Cu)为5.0的复合材料具有最优强度-塑性匹配。异质变形诱导强化作用可使层状异构复合材料中产生额外应变硬化,但R_(Cu-Be/Cu)为3.0的复合材料中异质变形诱导强化产生的应变硬化作用较弱,而R_(Cu-Be/Cu)为7.0的复合材料中异质变形诱导硬化作用在塑性变形初期就达到饱和状态并迅速降低,R_(Cu-Be/Cu)为5.0的复合材料中异质变形诱导硬化在材料应变硬化过程中占据主导作用,且可在较大应变范围内为材料提供额外应变硬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异构复合材料 层间硬度比 力学性能 应变硬化 异质变形诱导强化
下载PDF
压缩变形对6063铝合金的变形特性和析出相粒子回溶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许晓嫦 刘志义 +2 位作者 党朋 于文斌 宁爱林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76,共4页
通过硬度测试、透射电镜图像和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研究了6063铝合金在压缩变形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在压缩变形初期,6063铝合金在过饱和态,峰时效态和过时效态的硬度均呈近似直线上升,它们的硬化能力按下列顺序降低:... 通过硬度测试、透射电镜图像和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研究了6063铝合金在压缩变形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在压缩变形初期,6063铝合金在过饱和态,峰时效态和过时效态的硬度均呈近似直线上升,它们的硬化能力按下列顺序降低:峰时效、过饱和态、过时效。出现硬度下降后,压缩率则按上列顺序增大。强塑性变形过程中出现析出相析出和回溶有利于降低加工硬化引起的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3铝合金 强塑性变形 回溶 时效 压缩变形
下载PDF
纳米级超显微硬度法对镉变形行为的研究
3
作者 郭士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9-172,共4页
利用纳米级超显微硬度压痕法研究了具有六方密排结构纯Cd(9999%)的应力应变及加工硬化行为·根据载荷压痕贯穿深度的测量,证明了在Cd的压痕变形中存在弹性、弹塑性和完全塑性三个阶段,与每个阶段相对应在其载荷压痕... 利用纳米级超显微硬度压痕法研究了具有六方密排结构纯Cd(9999%)的应力应变及加工硬化行为·根据载荷压痕贯穿深度的测量,证明了在Cd的压痕变形中存在弹性、弹塑性和完全塑性三个阶段,与每个阶段相对应在其载荷压痕深度曲线上都出现一个斜率的改变,从而可以近似确定金属开始塑性变形的应力范围·其加工硬化指数是随着施加的最大载荷由5mN时的01增加到40mN时的03,这主要是和加载的速度有关并满足线性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痕硬度 变形 超显微硬度法 纳米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