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法学基本范畴的重构——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要论 被引量:3
1
作者 雷磊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7,共13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法学基本范畴的内涵和体系进行重构,是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成事之要”。“政治新时代”和“科技新时代”的到来,为法学基本范畴的重构提供了背景和动因。法学基本范畴从法学学科体系看构成了近代法律科学的“... 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法学基本范畴的内涵和体系进行重构,是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成事之要”。“政治新时代”和“科技新时代”的到来,为法学基本范畴的重构提供了背景和动因。法学基本范畴从法学学科体系看构成了近代法律科学的“通用语汇”,从法学学术体系看可谓是法学理论创新的“思想芯片”,从法学话语体系看形塑了中国法学对外传播的“基本语法”。为了重构法学基本范畴,一方面要进行理论上的融会贯通,即贯通马克思主义、中华传统优秀法治文明和西方优秀法治文化三个传统,另一方面要对历史和当下的法治实践予以归纳提炼,并通过建构性解释上升为法学概念和范畴。重构的核心任务在于构筑兼具普遍性与中国性的法学基本范畴体系,为此既要加强对原创性概念和范畴的研究,也要加强对普遍法学概念和范畴的新内涵的研究,并按科学严密的内在结构构筑起以“法”和“法治”为核心、兼具静态性和动态性的二元法学基本范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基本范畴 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新时代 普遍性 中国性
下载PDF
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贵华 孟照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共17页
中国教育学学科成熟、学术繁荣和话语自觉的标志,是形成了自主的知识体系。百余年来,作为“西学东渐”产物的中国教育学经历了多次推倒重来的发展,但始终将民族性与继承性作为自主知识建构的主线,将时代性与原创性作为学科知识发展的动... 中国教育学学科成熟、学术繁荣和话语自觉的标志,是形成了自主的知识体系。百余年来,作为“西学东渐”产物的中国教育学经历了多次推倒重来的发展,但始终将民族性与继承性作为自主知识建构的主线,将时代性与原创性作为学科知识发展的动力,将系统性与专业性作为学科获得认同的基础。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教育的民生属性、战略属性和政治属性随时代变迁而日益凸显。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由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治理体系构成。具体而言,在内容形态上由标识性概念、核心知识和前沿知识构成;在生产机制上由学科、学派、学会和学术刊物构成;在转化应用上由实践知识、政策知识和教育思想构成。教育学的中国特色源于中国教育传统、中国教育实践和中国教育问题,建基于学科自觉、学术自律和文化自信。要处理好中国特色与普遍知识的辩证关系,夯实学科体系的基座,激发学术体系的原创性,增强教材体系的导向性,提高治理体系的有效性,让中国教育学“说得出”“用得上”“传得开”“叫得响”,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思想先导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自主知识体系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下载PDF
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本质特征和建构规律 被引量:3
3
作者 郝文武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教育主体自主建构的全面深入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知识系统;是在海内外文化、不同学科知识相互影响、交融中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合目的与合规律、价值追求与思维逻辑统一的知识体系;是继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结合形... 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教育主体自主建构的全面深入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知识系统;是在海内外文化、不同学科知识相互影响、交融中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合目的与合规律、价值追求与思维逻辑统一的知识体系;是继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结合形成的知识体系。这既是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本质,也决定了它形成的规律和原则、方式、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自主知识体系 本质特征 建构规律
下载PDF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侯怀银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3,共6页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在引进和吸收西方知识,合理借鉴与教育学相关的其他学科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教育传统,从知识层面概括和提炼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领域的概念和命题等进行诠释和解答过程中生成的,是能够为...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在引进和吸收西方知识,合理借鉴与教育学相关的其他学科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教育传统,从知识层面概括和提炼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领域的概念和命题等进行诠释和解答过程中生成的,是能够为人所理解和掌握的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的知识系统。从关系思维视角来看,其建构需要认识与处理五对关系: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前提,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基础,与国外教育学的关系是要求,与中国教育实践的关系是必然,与中国优秀教育传统之间的关系是特色。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必须在与意识形态、相关学科、国外教育学、中国教育实践以及与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的正确关系思维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思维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教育实践 中国优秀教育传统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的构造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泽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共15页
构造新时代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既是为了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有关学科建设的指示精神,也是为了改变国际法在整个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中国世界大国的地位不相称的状况,以及弥补我国涉外法治人才严重短缺的短板。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的构造,需... 构造新时代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既是为了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有关学科建设的指示精神,也是为了改变国际法在整个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中国世界大国的地位不相称的状况,以及弥补我国涉外法治人才严重短缺的短板。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的构造,需要进一步厘清涉外法、涉外法治、对外关系法、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以及涉外法学、国际法与法学一级学科的关系。在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构造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构建国际法学一级学科专业。未来中国国际法学发展的任务主要包括:弘扬国际法治理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法治保障,传播中国国际法观、提升中国国际法理念的国际影响力,提高运用国际法的能力以及补齐涉外法治的短板等。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推动国际法研究的理论创新,则成为今后中国国际法学者的应然使命。未来中国国际法学的发展方向涉及架设国际法与国内法沟通的桥梁、谨慎使用“涉外法学”名称,以及在国际法教育与研究中凸显中国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学 涉外法治 对外关系法 国际法治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重写文明史: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底座 被引量:1
6
作者 曹顺庆 刘诗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0,206,共17页
中国自古便有完整的哲学体系、文论体系、史学体系、艺术体系、教育体系、医学体系、科学技术体系以及其他各个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然而,中国原有的自主知识体系在现当代基本上不被承认。这一问题的根源在文明观,文明观是基础,是自主... 中国自古便有完整的哲学体系、文论体系、史学体系、艺术体系、教育体系、医学体系、科学技术体系以及其他各个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然而,中国原有的自主知识体系在现当代基本上不被承认。这一问题的根源在文明观,文明观是基础,是自主知识体系的底座。近现代以来支撑各学科知识生产的标准、内涵、体系都建立在西方文明的底座上。文明底座是西方的,所构建的知识体系也就必然唯西是从,直接导致了对中国文明的贬低,对中国知识体系的全盘否定,形成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整体性的垮塌,走上了自毁长城之歧途。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首先要“重塑文明观”,重塑文明观则必须“重写文明史”,再从文明底座上建构哲学、史学、医学、科学技术等各个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重获各学科知识体系本来的“话语权”,向世界呈现“理论中的中国”“创新中的中国”“文明中的中国”,建构自立自强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明史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文明观 变异学 中国话语
下载PDF
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基本范畴与核心命题
7
作者 徐拥军 闫静 《中国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46,共17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档案学先后经历了探索期、发展期和创新期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厘清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学科内核和学理内涵,是保持学科独立性、提升学科话语...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档案学先后经历了探索期、发展期和创新期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厘清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学科内核和学理内涵,是保持学科独立性、提升学科话语权、推动学科持续发展的必需之举。本文结合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历史沿革与研究内容,总结出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四个基本范畴及其十六个核心命题,并阐释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四个基本范畴中,档案的本质及其形成规律是学科的逻辑起点,档案管理核心环节设计及理论应用是学科的立足之道,档案事业研究及其社会服务是学科的生存之基,档案学理论与方法是学科持续发展的活力之源。总结归纳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基本范畴与核心命题,有助于更新和延展学科内涵,使档案学以全新的面貌立足于学科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学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基本范畴 核心命题 中国特色
下载PDF
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法学理论创新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8,178,179,共18页
旨在解决发展问题、促进全面发展的发展法学学科,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存在高度耦合,提供了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视角。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战略与发展法学的理论创新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战略,构造了发展... 旨在解决发展问题、促进全面发展的发展法学学科,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存在高度耦合,提供了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视角。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战略与发展法学的理论创新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战略,构造了发展法学的新背景,要求从系统主义维度进一步创新发展法学理论;另一方面,系统主义发展法学理论在方法论、制度体系、理论体系三个维度的递进式创新,有助于促进与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具体而言,在方法论创新方面,发展法学作为一门系统科学,应融入系统论方法以及结构—功能分析方法,进行以中国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新综合研究,指导制度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创新;在制度体系创新方面,系统发展法学理论应从促进全面发展出发,通过合理配置发展权利、义务与责任,创新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包容型制度体系;在理论体系创新方面,系统发展法学理论应从发生论、本体论、价值论、规范论、运行论、范畴论方面进一步创新,在发展研究领域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为世界法学理论之进步与世界共同发展之实践,贡献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发展法学学科 系统主义发展法学理论 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下载PDF
巩固文化主体性,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9
作者 李庚香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在于“中国特色”,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关键在于“中国自主”。中华文化主体性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在于“中国特色”,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关键在于“中国自主”。中华文化主体性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在文化主体性基础上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要特别注重“三个重构”,即重构史观,以大历史观正确认识和理解文化和文明;重构叙事体系,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重构话语体系,构建国内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文化主体性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论“九个坚持”指引中国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10
作者 王洪才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9,共9页
“九个坚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关于我国教育发展规律的重要论述,不仅鲜明地概括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文化特色和根本地位,还指明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根本方法和根本价值,而且还指出了我国教育发展的... “九个坚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关于我国教育发展规律的重要论述,不仅鲜明地概括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文化特色和根本地位,还指明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根本方法和根本价值,而且还指出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根本动力和根本基础,从而解答了中国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面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确立了主心骨、“定盘星”、“指南针”,提供了方法论导引、评价标准和动力源,制定了发展蓝图、根本战略和基本坐标,因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为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地揭示“九个坚持”的科学蕴意对构建中国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个坚持 中国教育 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公共价值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11
作者 王学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1,共12页
公共价值是公共行政领域的基础问题,其决定了公共治理的目标追求和实现方式。近年来,公共价值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议题,我国学者围绕公共价值概念,从政府绩效管理、价值创造和公共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拓展,逐步形成了中国情... 公共价值是公共行政领域的基础问题,其决定了公共治理的目标追求和实现方式。近年来,公共价值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议题,我国学者围绕公共价值概念,从政府绩效管理、价值创造和公共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拓展,逐步形成了中国情境下公共价值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回顾公共价值研究,在概念界定、测量以及实证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的困难,也导致公共价值研究的趋同性比较强,相对知识贡献不足。公共价值的基本问题属性以及公共价值的中国情境和本土特征决定了其作为建构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切口的可能性,关键议题包括公共价值在公共行政中的功能定位、公共价值的文化和政治属性、公共价值的历时变迁和演化、公共价值的建构逻辑和管理以及公共价值实现的激励与问责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价值 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情境
下载PDF
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十个基本问题
12
作者 周庆安 许涌斌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9,共9页
百年来,新闻传播学科蓬勃发展,伴随学科内涵的不断深化和学科外延的不断扩散,其知识体系逐渐呈现出碎片化、依赖化的特征。文章对近年来学界关于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观点进行分析阐释,从必要性、历史脉络、构建路径三个层面,... 百年来,新闻传播学科蓬勃发展,伴随学科内涵的不断深化和学科外延的不断扩散,其知识体系逐渐呈现出碎片化、依赖化的特征。文章对近年来学界关于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观点进行分析阐释,从必要性、历史脉络、构建路径三个层面,总结出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十个基本问题。文章认为,当前自主知识体系的研究正在解决框架性问题,从框架上回答了知识体系的建构问题,但还需构建内部架构,以“两个结合”为方针,以“三大体系”为重点,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新闻传播学 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呈现方式
13
作者 杨保军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3,共9页
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实践指向,决定了自主知识体系必然要呈现在实践领域。文章认为,实践呈现方式是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呈现的重要方式之一,且具有终极呈现的意义。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呈现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 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实践指向,决定了自主知识体系必然要呈现在实践领域。文章认为,实践呈现方式是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呈现的重要方式之一,且具有终极呈现的意义。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呈现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呈现或体现于国家层面的新闻路线、方针、政策中;呈现或实现于国家层面的新闻制度规范中;呈现或体现于所有新闻实践主体的新闻实践观念中;呈现或实现于所有新闻活动主体直接感性的新闻实践活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新闻学 自主知识体系 实践呈现方式
下载PDF
追溯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文化根源——杨鑫辉教授专访
14
作者 杨鑫辉 李锐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6,共10页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研究是中国心理学家自觉自发的创举,经过近百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严密的学术体系,产生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实践证明,历史与文化的视角是构建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必然和应然。作为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研究的创建人与参...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研究是中国心理学家自觉自发的创举,经过近百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严密的学术体系,产生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实践证明,历史与文化的视角是构建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必然和应然。作为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研究的创建人与参与者,杨鑫辉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对此进行的整理和发掘工作,是构建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中国心理学思想史为范本进行心理学的中国化研究,需要坚持辩证唯物论的方法,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统一、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统一、历史性与现代性的统一、中国化与国际化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 心理学中国化
下载PDF
十年来“一带一路”研究:概况、成就与展望
15
作者 白永秀 陈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53,共17页
2023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及时总结十年研究成果、把握未来研究趋势对于促进“一带一路”研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系统分析了2013—2023年我国“一带一路”研究的概况、成就... 2023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及时总结十年研究成果、把握未来研究趋势对于促进“一带一路”研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系统分析了2013—2023年我国“一带一路”研究的概况、成就与展望。结果显示:从研究概况来看,十年来国内“一带一路”研究在发文量上经历了“倒U型”发展趋势,在核心作者与重点机构方面呈现出专业化与区域性的特征;从研究成就来看,其在学理阐释、基建互通、经贸合作、产业金融、文化交流、全球治理六大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并在研究范式上呈现出由传统经贸地缘政治向新型全球治理转型、由依赖单一学科向多学科融合、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转变。未来研究应当重点围绕构建自主知识体系、顺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求、突出规则制定与机制构建、强化突发事件应对与风险防范、推动“一带一路”共建中新问题新主题研究等方面拓展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研究 中国式现代化 新型全球治理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中华文化经典融入国际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设计
16
作者 李志凌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0-79,共10页
作为新兴学科,国际中文教育要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内涵建设上也面临新的发展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构建国际中文教育的自主知识体系必须以学科和专业特色为本位,形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汉语与中华文化经典存在... 作为新兴学科,国际中文教育要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内涵建设上也面临新的发展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构建国际中文教育的自主知识体系必须以学科和专业特色为本位,形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汉语与中华文化经典存在密不可分的传承关系和相互证释作用,在国际中文教育中融入中华文化经典十分必要。中华文化经典不仅能提供高价值的语言教学资源,起到知识示范性作用,还能引导文化认知,充实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方法革新,促进师生教研意识和学术能力的提升,从而产生知识生产性作用。中华文化经典的教学应用可以从资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测试方式、教师发展等多个角度进行具体设计,从而对国际中文教育发挥其务实作用,具备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中华文化经典 自主知识体系 融入 教学设计
下载PDF
中国特色学徒制:知识传递与转化的“桥梁”
17
作者 蔡巧燕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中国特色学徒制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工匠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为知识的传递与转化架起了一座“桥梁”,旨在通过师傅与学徒之间的互动和传承,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传递与转化。
关键词 中国特色学徒制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知识传递与转化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研究
18
作者 宋才发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3期70-78,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以开放包容著...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以开放包容著称于世。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和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思想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处理好守正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改革和转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良法善治彰显了中华民族建构法治秩序的理性态度。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司法审判中具有价值引导功能,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行为规范作用,建成法治国家则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价值目标。这就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在“人的全面发展”进程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谱写中华文明新华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法律文化 创造性转化 中国式现代化 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语义和意义分析
19
作者 张文显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7,共13页
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进行语义和意义分析,是深化、拓展和创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研究的基础性学理性创造性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研究范式,对“式... 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进行语义和意义分析,是深化、拓展和创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研究的基础性学理性创造性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研究范式,对“式”这一经典概念的本原语义和意义进行考察分析,对中国共产党人话语谱系中的“中国式”“中国式……”进行梳理分析,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科学概念和理论命题及其重大意义进行深度分析,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进行拓展研究,着力论述其作为法治现代化新范式的“资质”“条件”和“意义”。在上述语义和意义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关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初步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 现代化 法治现代化 中国式法治现 代化两个结合
下载PDF
文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中国问题:认知检省及其超越
20
作者 李自雄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7-25,123,共10页
当前,中国文论界对于中国问题的认知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将中国问题当作西方问题,以西方文论话语及知识体系为范本,在文艺学知识体系建构上以西方为鹄的;另一种是把中国问题作简单回归传统的认识及理解,以中国传统文论话语及知识体系为... 当前,中国文论界对于中国问题的认知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将中国问题当作西方问题,以西方文论话语及知识体系为范本,在文艺学知识体系建构上以西方为鹄的;另一种是把中国问题作简单回归传统的认识及理解,以中国传统文论话语及知识体系为范本进行文艺学知识体系建构。在中国问题的认知及知识体系的建构上,以上两种均存在理论的封闭取向,与认识和理解中国问题的实践性要求相背离。中国文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要实现对认知误区的超越及其封闭式知识生产困境的突破,就必须基于中国问题的实践性要求,进行有效的理论应答与言说阐释,从而避免上述误区及偏狭,并充分吸纳各种理论知识的合理成分,构建具有中国实践根基和民族特色而又不失国际视野的文艺学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问题 实践性 文艺学 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