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Rice Starch Biosynthesis Metabolism at Grain-Filling Stage of Early Indica Rice 被引量:7
1
作者 CHENGFang-min ZHUHai-jiang +1 位作者 ZHONGLian-jin SUNZong-xiu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73-482,共10页
The sucrose content, starch content and the ratio of amylose to total starch and the activities of six key enzymes, sucrose synthase(SS) , soluble starch synthesis enzyme(SSS) , ADPG pyrophosphorylase (ADPG-Ppase) , g... The sucrose content, starch content and the ratio of amylose to total starch and the activities of six key enzymes, sucrose synthase(SS) , soluble starch synthesis enzyme(SSS) , ADPG pyrophosphorylase (ADPG-Ppase) , granule-boundstarch synthase (GBSS), starch branching enzyme (SBE) and debranching enzyme (DBE) , which involved in starch synthesis metabolism of developing rice grains and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ir activitie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wo early indica varieties Zhefu49 and Jiazao935 in phyto-trons, the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22 and 32℃,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crose content, the starch content, and the activities of enzymes such as SS, ADPG-Ppase, SSS, SBE, and DBE were generally higher under the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 (32℃)at the beginning stage as compared with that under low temperature treatment (22℃). However, at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s, there we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change trend of some enzyme activities,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the sucrose content and starch content was very complicated. It could be found that the activities of SS and SS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were always lower than that under low temperature, 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variation of the sucrose content and starch-accumulating rate. Moreover, compared with ADPG-Ppase, the SS and SSS activitie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indicating that SS and SSS were controlled by enzyme through affecting starch accumulating rate. Difference of the amylose/total starch ratio in developing grains between 32 and 22℃was significant and the lower amylose/total starch ratio was always lower in 32℃, 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ower activity level of GBSS. Therefore,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amylose /total starch was more attributable to GBSS rather than to SS, SSS, ADPG-Ppase, SBE and D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indica rice TEMPERATURE starch synthesis Enzyme activity
下载PDF
高温条件下早籼稻灌浆期生理变化与垩白形成的关系
2
作者 许金科 谢琴 +4 位作者 魏曼琳 彭仟 苏益 萧浪涛 蔺万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2,126,共8页
为探究高温条件下水稻垩白形成的生理机制,以高垩白性状湘早籼24号(X24)及其来源亲本湘早籼11号(X11,高垩白性状)和湘早籼7号(X7,低垩白性状)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抽穗后第6天移入温室,进行为期15 d的高温处理(27~42℃),以常温处理(23... 为探究高温条件下水稻垩白形成的生理机制,以高垩白性状湘早籼24号(X24)及其来源亲本湘早籼11号(X11,高垩白性状)和湘早籼7号(X7,低垩白性状)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抽穗后第6天移入温室,进行为期15 d的高温处理(27~42℃),以常温处理(23~37℃)作为对照,研究灌浆期高温条件下剑叶净光合速率、籽粒灌浆速率、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及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X7、X11和X24的稻米垩白度比常温对照处理的分别增加了2.53、4.82、6.66个百分点;高温造成X11和X24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在抽穗后第8、12、16天显著低于常温对照的,而X7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在抽穗后第16天反而高于常温对照的;高温条件下水稻在抽穗后第8天灌浆速率加快,并在抽穗后第12天达到最大值,较常温处理的提前了4~8 d;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分析表明,X11和X24籽粒淀粉合成相关基因Os SSIIIa、Os AGPSL2和GBSSI在抽穗后第12、16天的表达显著下调,导致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及垩白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高温胁迫 垩白 生理特性 淀粉合成
下载PDF
糯米淀粉的晶体性质和糊化特性 被引量:33
3
作者 韩文芳 熊善柏 +2 位作者 李江涛 赵思明 莫紫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8-53,共6页
以不同产地、品种的糯米为原料,探讨糯米淀粉晶体性质和糊化特性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糯米食品加工的原料选择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糯米淀粉的结晶度为16.4%~25.3%,糊化温度为71.1~87.2℃,且结晶度和糊化温... 以不同产地、品种的糯米为原料,探讨糯米淀粉晶体性质和糊化特性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糯米食品加工的原料选择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糯米淀粉的结晶度为16.4%~25.3%,糊化温度为71.1~87.2℃,且结晶度和糊化温度均以珍珠糯最高,禾胜糯1次之,扬丰糯最低。其中,结晶性质主要取决于品种,受产地影响相对较小,而产地、品种的差异极大地影响糯米淀粉的糊化性质。相关性分析表明,糯米淀粉的碘蓝值、结晶度与糊化温度三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品种和产地对糯米淀粉的结晶性质和糊化特性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淀粉 籼米淀粉 晶体性质糊化特性
下载PDF
灌浆结实期温度对早籼水稻籽粒淀粉合成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12
4
作者 程方民 钟连进 孙宗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2-501,共10页
利用人工气候箱 ,设高温 (日均温度 32℃ )和适温 (日均温度 2 2℃ ) 2个温度处理 ,研究了 2个早籼水稻品种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籽粒灌浆过程中的蔗糖与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占总淀粉的比率及蔗糖合成酶 (SS)、ADPG焦磷酸化酶 (ADPG PPase)... 利用人工气候箱 ,设高温 (日均温度 32℃ )和适温 (日均温度 2 2℃ ) 2个温度处理 ,研究了 2个早籼水稻品种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籽粒灌浆过程中的蔗糖与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占总淀粉的比率及蔗糖合成酶 (SS)、ADPG焦磷酸化酶 (ADPG 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SSS)、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 (GBSS)、淀粉分支酶 (SBE)、淀粉去分支酶 (DBE)的活性变化动态及其温度处理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在籽粒灌浆初期 ,高温处理下籽粒中的蔗糖含量、淀粉含量及SS、ADPG PPase、SSS、SBE和DBE的活性均不同程度地高于适温处理 ,而在灌浆中后期 ,不同温度下籽粒中有关酶的活性变化与蔗糖含量、淀粉含量间的关系相对较为复杂 ;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不同温度下籽粒中的SS、SSS活性差异与其淀粉积累过程的变化特征基本吻合 ,且对温度影响的反应较ADPG PPase敏感 ,可能是温度对籽粒中的淀粉合成代谢过程产生调控的重要位点 ;温度对水稻籽粒中直链淀粉占总淀粉比率的影响极为明显 ,高温处理使籽粒中直链淀粉占总淀粉比率降低 ,且不同温度处理间的差异在水稻灌浆的初期已开始显现 ,其原因可能与高温处理下相对较低的GBSS活性有关。 6种酶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结实期 温度 早籼水稻 籽粒淀粉 合成代谢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下籼稻米饭质地和淀粉RVA谱的特性 被引量:17
5
作者 谢黎虹 杨仕华 +3 位作者 陈能 段彬伍 朱智伟 廖西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79-1484,共6页
研究了6个籼稻品种在大范围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米饭质地和淀粉RVA特征谱的变化。结果表明,供试样品的米饭质地指标硬度和黏度存在极显著环境主效应,环境与品种互作效应在硬度、黏附性和黏度3个性状中均极显著。6项RVA特征值(峰值黏... 研究了6个籼稻品种在大范围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米饭质地和淀粉RVA特征谱的变化。结果表明,供试样品的米饭质地指标硬度和黏度存在极显著环境主效应,环境与品种互作效应在硬度、黏附性和黏度3个性状中均极显著。6项RVA特征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消减值和回复值)均存在极显著环境主效应;环境与品种互作效应在上述性状中均极显著;且生态条件对RVA谱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异。6个试验点中,米饭质地指标黏附性的变异系数最小;RVA的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峰值黏度、崩解值和回复值以及米饭质地的硬度、黏度值的变异系数较小;RVA的消减值的变异系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条件 RVA谱 米饭质地 淀粉 籼稻
下载PDF
加工型功能早籼稻新品种“浙辐201”的选育与特性 被引量:42
6
作者 沈伟桥 舒小丽 +2 位作者 张琳琳 夏英武 吴殿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2-314,共3页
浙辐201是新品系201干种子经60Coγ射线辐射培育而成的高抗性淀粉含量的早籼稻新品种,具有直链淀粉含量高、胶稠度软和抗性淀粉含量高的特点,适合加工专用和功能食品开发,适宜在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等省作早中熟早籼稻栽培。
关键词 早籼稻 浙辐201 抗性淀粉 育种
下载PDF
籼米淀粉酶法制备低聚异麦芽糖糖化转苷工艺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晶 蔡勇建 +2 位作者 梁盈 林亲录 吴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82-185,共4页
为提高碎米的综合利用程度和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的含量,采用碎籼米淀粉酶法制备低聚异麦芽糖。以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糖化转苷工艺进行优化,确... 为提高碎米的综合利用程度和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的含量,采用碎籼米淀粉酶法制备低聚异麦芽糖。以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糖化转苷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籼米淀粉液化液DE值为12,α-葡萄糖转苷酶用量为1.0U/(g淀粉),糖化转苷p H5.0、糖化转苷温度55℃、糖化转苷时间36h,在此条件下,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的含量为(37.86±0.31)%,达到了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拟定的低聚异麦芽糖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异麦芽糖 籼米淀粉 糖化 转苷
下载PDF
水溶性大米淀粉的研磨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蕾 张正茂 +2 位作者 胡莉莉 傅国栋 赵思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206,共5页
以籼米为材料,采用机械球磨的方法制备水溶性淀粉,研究不同研磨程度的淀粉的水溶性和黏性,建立基于溶解率和运动黏度的研磨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淀粉溶解率和运动黏度的变化规律分别用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和二次模型描述可以达到较高的... 以籼米为材料,采用机械球磨的方法制备水溶性淀粉,研究不同研磨程度的淀粉的水溶性和黏性,建立基于溶解率和运动黏度的研磨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淀粉溶解率和运动黏度的变化规律分别用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和二次模型描述可以达到较高的拟合精度。在25℃溶解时淀粉的运动黏度随球磨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00℃溶解时呈指数规律下降。淀粉的含水率对研磨后的淀粉溶解率和运动黏度有较大影响。较低含水率时,溶解率的变化速度常数较高,淀粉的运动黏度可更快地达到最大值。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对研磨效果的预测和指导研磨参数的确定具有较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米 水溶性淀粉 球磨 动力学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晶种诱导-双酶复合法制备RS_3型籼米抗性淀粉工艺 被引量:5
9
作者 欧阳梦云 王燕 +1 位作者 吴卫国 廖卢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44-250,共7页
以微波预糊化籼米淀粉为原料,自制RS_3型马铃薯抗性淀粉为晶种,研究RS_3型籼米抗性淀粉的晶种诱导-双酶复合法制备工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淀粉颗粒形貌进行表征并研究淀粉的抗酶解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固定其他酶解条件,以RS_... 以微波预糊化籼米淀粉为原料,自制RS_3型马铃薯抗性淀粉为晶种,研究RS_3型籼米抗性淀粉的晶种诱导-双酶复合法制备工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淀粉颗粒形貌进行表征并研究淀粉的抗酶解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固定其他酶解条件,以RS_3型籼米抗性淀粉产率为响应值,确定晶种添加量、异淀粉酶添加量、普鲁兰酶添加量和普鲁兰酶酶解时间作为影响产率的主要因素,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RS3型籼米抗性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晶种添加量5%、异淀粉酶添加量8 U/g、普鲁兰酶添加量8 U/g、普鲁兰酶酶解时间3.50 h。在此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RS_3型籼米抗性淀粉产率为27.42%,RS3失去原有的淀粉颗粒形貌,表面变得粗糙,结晶结构致密,具有较强抗酶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种诱导 RS3型抗性淀粉 异淀粉酶 普鲁兰酶
下载PDF
不同糊化度籼米淀粉在贮藏过程中结晶性和抗性淀粉的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鑫 周裔彬 +2 位作者 徐亚元 刘梅 万苗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3-27,共5页
本试验以籼米淀粉为原料,经完全和部分糊化后,在25、4和-18℃贮藏过程中分别测定其结晶性和抗性淀粉的变化,结果表明:完全糊化淀粉在25、4和-18℃贮藏过程中,结晶度从0%分别增至7.98%、12.53%和11.77%,相应的抗性淀粉质量分数分别为4.1%... 本试验以籼米淀粉为原料,经完全和部分糊化后,在25、4和-18℃贮藏过程中分别测定其结晶性和抗性淀粉的变化,结果表明:完全糊化淀粉在25、4和-18℃贮藏过程中,结晶度从0%分别增至7.98%、12.53%和11.77%,相应的抗性淀粉质量分数分别为4.1%、8.6%、6.5%与起始时相比,增加了2.7%、7.2%、5.1%;部分糊化淀粉的结晶度从11.14%分别增至19.11%、24.45%和22.89%,相应的抗性淀粉质量分数分别为13.8%、17.8%、15.8%,与起始时相比,增加了5.7%、9.7%、7.1%。部分糊化淀粉和完全糊化的淀粉相比,在相同的贮藏温度下,部分糊化淀粉结晶速率较快,抗性淀粉和慢消化淀粉的含量较多;与-18℃和25℃贮藏温度相比,4℃结晶速率较快,更易形成抗性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米淀粉 糊化度 老化 抗性淀粉
下载PDF
羟乙基籼米淀粉的制备及结构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婷 刘忠义 +2 位作者 乔丽娟 王永强 杨菊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35,共6页
使用籼米淀粉作为原材料,采用溶媒法结合超声波处理原淀粉以氯乙醇作为醚化剂制备羟乙基籼米淀粉。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合成条件,并用FTIR、XRD、SEM和TG-DSC对产品进行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籼米淀粉10.0 g,蒸馏水30 mL时,优化合成... 使用籼米淀粉作为原材料,采用溶媒法结合超声波处理原淀粉以氯乙醇作为醚化剂制备羟乙基籼米淀粉。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合成条件,并用FTIR、XRD、SEM和TG-DSC对产品进行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籼米淀粉10.0 g,蒸馏水30 mL时,优化合成的条件如下:温度50℃,氢氧化钠2.4 g,无水乙醇50mL,氯乙醇4 g,反应时间8 h。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籼米淀粉的醚化反应主要发生在非结晶区,醚化作用没有改变淀粉结晶区的晶型;籼米淀粉经过超声波处理和醚化后,其晶型结构与颗粒形貌均受到破坏。对比原淀粉和羟乙基籼米淀粉的红外光谱说明籼米淀粉确实发生了羟乙基化。热稳定性分析证明籼米淀粉经过羟乙基化后,其水分蒸发温度和融熔温度均降低。超声波处理有助于羟乙基淀粉的合成及破坏原淀粉的晶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米淀粉 羟乙基籼米淀粉 结构特征 取代度(MS)
下载PDF
籼米淀粉-庚醇包合物的制备及其释放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金姗姗 张舒 +1 位作者 李雅琴 周裔彬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2-137,共6页
采用热熔法制备籼米淀粉-庚醇包合物。单因素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籼米淀粉-庚醇包合物的最佳包合条件为主客投料比为10∶0.3(g∶μL)、包合温度30℃、萃取温度60℃时,此时包合率为77.01%。通过x-衍射、13C-NMR及SEM从结构方面表明了包合... 采用热熔法制备籼米淀粉-庚醇包合物。单因素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籼米淀粉-庚醇包合物的最佳包合条件为主客投料比为10∶0.3(g∶μL)、包合温度30℃、萃取温度60℃时,此时包合率为77.01%。通过x-衍射、13C-NMR及SEM从结构方面表明了包合物的形成。引入Avrami方程研究了该包合物在不同温度及相对湿度下风味物质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时,庚醇释放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米淀粉 庚醇 包合 释放动力学
下载PDF
籼米淀粉与芳樟醇、庚内酯包合物的制备及其贮藏稳定性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姗姗 周裔彬 张舒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8-515,共8页
为研究籼米淀粉包合芳樟醇、庚内酯的制备及两种风味物质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热熔法分别制备籼米淀粉-芳樟醇与籼米淀粉-庚内酯包合物。参数优化实验表明,制备籼米淀粉-芳樟醇包合物的最佳条件为主客比为10:0.2g/μL,包合温度为40℃... 为研究籼米淀粉包合芳樟醇、庚内酯的制备及两种风味物质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热熔法分别制备籼米淀粉-芳樟醇与籼米淀粉-庚内酯包合物。参数优化实验表明,制备籼米淀粉-芳樟醇包合物的最佳条件为主客比为10:0.2g/μL,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50min,最大包合率为59.91%;籼米淀粉-庚内酯的最佳条件为主客比为10:0.5g/μL,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70min,最大包合率为50.15%。通过FT-IR、13C-NMR及SEM证明了包合物的形成,利用Avrami方程对两种包合物在不同条件下的释放进行比较,籼米淀粉-庚内酯包合物比籼米淀粉-芳樟醇包合物稳定。综合结果显示,庚内酯更适合籼米淀粉包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米淀粉 芳樟醇 庚内酯 包合 贮藏稳定性
下载PDF
玉米淀粉、籼米淀粉薄荷酮复合物的结构和释放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舒 周裔彬 金姗姗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8-54,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玉米淀粉薄荷酮复合物及籼米淀粉薄荷酮复合物,并对2种淀粉复合物复合率进行测定,玉米淀粉薄荷酮复合物复合率为43.8%,籼米淀粉薄荷酮复合物复合率为24.7%。对2种淀粉复合物结构进行表征,通过CP-MAS13C NMR、XRD、红外...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玉米淀粉薄荷酮复合物及籼米淀粉薄荷酮复合物,并对2种淀粉复合物复合率进行测定,玉米淀粉薄荷酮复合物复合率为43.8%,籼米淀粉薄荷酮复合物复合率为24.7%。对2种淀粉复合物结构进行表征,通过CP-MAS13C NMR、XRD、红外及扫描电镜对复合物进行分析。核磁中新峰的出现及淀粉骨架的化学位移、XRD衍射新峰的出现及结晶度的变化及复合物形成前后表面形态的明显变化,证明了淀粉复合物的形成。利用Avrami方程对2种淀粉薄荷酮复合物在4、25℃,相对湿度33%、75%、90%条件下的释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湿低温环境中贮藏的复合物更加稳定,且玉米淀粉薄荷酮复合物的贮藏稳定性高于籼米淀粉薄荷酮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籼米淀粉 薄荷酮 复合物 结构表征 释放特性
下载PDF
不同链长单甘酯-籼米淀粉复合物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玥熹 童姝 +1 位作者 顾振宇 申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2-49,共8页
研究不同链长脂肪酸单甘酯添加量变化时,单甘酯-籼米淀粉复合指数和糊化性质双变量相关性,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和扫描电镜,研究单甘酯链长、添加量及温度对籼米淀粉-单甘酯复合物结构和体外消... 研究不同链长脂肪酸单甘酯添加量变化时,单甘酯-籼米淀粉复合指数和糊化性质双变量相关性,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和扫描电镜,研究单甘酯链长、添加量及温度对籼米淀粉-单甘酯复合物结构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甘酯碳链越长,与籼米淀粉的复合程度越高,且越易在冷却过程中形成黏度峰.相比于月桂酸单甘酯和硬脂酸单甘酯,棕榈酸单甘酯与籼米淀粉形成的复合物具有更高的焓变值、结晶度.硬脂酸单甘酯-籼米淀粉复合指数和糊化特性显著相关(除最低黏度值外);不同链长脂肪酸单甘酯-籼米淀粉复合指数与快消化淀粉含量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米淀粉 脂肪酸单甘酯 结构表征 消化特性
下载PDF
早籼垩白米形成的形态解剖学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姜维梅 周敏 李太贵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59-463,共5页
以浙 733(多垩白 )和中优早 5号 (少垩白 )两个品种为实验材料 ,利用人工气候箱控温手段 ,在植株开花后 4天分别移入高 (37℃ )、中 (30℃ )、低温 (2 4℃ )的人工气候箱控温栽培 .采用 Spurr树脂半薄切片的方法对垩白部位的细胞结构和... 以浙 733(多垩白 )和中优早 5号 (少垩白 )两个品种为实验材料 ,利用人工气候箱控温手段 ,在植株开花后 4天分别移入高 (37℃ )、中 (30℃ )、低温 (2 4℃ )的人工气候箱控温栽培 .采用 Spurr树脂半薄切片的方法对垩白部位的细胞结构和淀粉粒整体形态进行观察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温度越高 ,腹背径向的细胞越扁 ,细胞数目越多 ,越易导致垩白的发生 ;不同温度处理下中优早 5号的淀粉粒大多为多角形 ,但温度越高 ,淀粉粒排列越疏松 ,且大小不均一 ;低温处理下浙 733的淀粉粒大多为多角形 ,排列较为紧密 ,但大小不均一 ,中、高温处理下的淀粉粒多为圆球形 ,排列疏松 ,大小很不均一 .表明淀粉体发育不良 ,淀粉充实度不高 ,排列不致密 ,是形成垩白的内在因素 ;开花之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垩白米 形态解剖学 早籼稻 温度 淀粉粒 形成因素 遗传育种 水稻
下载PDF
RS_3型籼米抗性淀粉制备方法对其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欧阳梦云 王燕 赵传文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18,共5页
以微波预糊化籼米淀粉为原料,研究超声间歇式辅助双酶法和晶种诱导-双酶法对RS_3型籼米抗性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淀粉呈多面体结构,表面边界棱角分明,颗粒晶型为A型,结晶度仅为8.9%;而超声间歇式辅助双酶法和晶种诱... 以微波预糊化籼米淀粉为原料,研究超声间歇式辅助双酶法和晶种诱导-双酶法对RS_3型籼米抗性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淀粉呈多面体结构,表面边界棱角分明,颗粒晶型为A型,结晶度仅为8.9%;而超声间歇式辅助双酶法和晶种诱导—双酶法所得RS_3型籼米抗性淀粉,表面变得粗糙,凹凸不平,出现"蜂窝"状结构,其溶解度、膨胀度及持水力均降低,颗粒晶型表现为致密且稳定的B型或B+V型结构,结晶度最高可达20.10%,且在RS_3形成过程中无新官能团产生,淀粉的化学结构未发生改变。两种制备工艺在酶添加顺序上,先添加普鲁兰酶后添加异淀粉酶可较优地促进淀粉晶体形成有序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3型籼米 抗性淀粉 X-射线衍射 红外光谱
下载PDF
杂交稻淀粉RVA谱特征值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红梅 刘建丰 +2 位作者 范峰峰 邱颖波 徐庆国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3-208,共6页
以6个籼型三系杂交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30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对其淀粉RVA谱特征值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淀粉RVA谱特征值在各组合间均存在极显著遗传差异,其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杂交稻淀粉RVA... 以6个籼型三系杂交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30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对其淀粉RVA谱特征值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淀粉RVA谱特征值在各组合间均存在极显著遗传差异,其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杂交稻淀粉RVA谱特征值均存在极显著的影响,并以加性效应为主;杂交稻亲本RVA谱特征值一般配合力(GCA)效应高的,其后代特殊配合力(SCA)效应不一定高;杂交稻母本RVA谱特征值GCA方差在总的基因型方差中所占比重远远大于父本和组合SCA方差,表明杂交稻淀粉RVA谱特征值主要受不育系的影响;杂交稻淀粉RVA谱特征值的竞争优势与母本的GCA极显著正相关,且决定系数较高,表明杂交稻母本的一般配合力高,其所配杂交稻组合的竞争优势也强;杂交稻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峰值黏度存在明显的超高亲优势;糊化开始温度存在超低亲优势;其他性状存在中亲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杂交稻 杂种优势 配合力 RVA谱特征值
下载PDF
碱提残余蛋白对籼米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艳 高文明 易翠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51,共5页
通过碱处理籼米粉(蛋白含量为7.85%)分离得到蛋白含量分别为2.36%,4.23%,0.38%的籼米淀粉、黄淀粉和白淀粉,并对3种淀粉的糊化与结构特性进行研究。RVA分析结果表明,籼米粉的糊化峰值粘度、热糊粘度和最终粘度均极显著低于籼米淀粉、黄... 通过碱处理籼米粉(蛋白含量为7.85%)分离得到蛋白含量分别为2.36%,4.23%,0.38%的籼米淀粉、黄淀粉和白淀粉,并对3种淀粉的糊化与结构特性进行研究。RVA分析结果表明,籼米粉的糊化峰值粘度、热糊粘度和最终粘度均极显著低于籼米淀粉、黄淀粉与白淀粉(P<0.01),与DSC对样品糊化温度的分析结果一致;RVA分析发现籼米淀粉和黄淀粉的粘度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DSC结果表明黄淀粉和白淀粉的糊化温度最为接近。对样品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碱处理籼米粉后3种淀粉的透光率均降低;平均链长白淀粉最长、籼米粉最短,聚合度白淀粉最大、籼米粉最小,黄淀粉和籼米淀粉的聚合度和直、支链淀粉的链长接近;蛋白亚基籼米粉和籼米淀粉主要含60,33,22,13ku亚基,黄淀粉主要含60,22,13ku亚基,白淀粉中主要含60,33ku亚基。显微结构分析发现不同的淀粉中,存在少量的蛋白质和纤维素。说明淀粉以外,蛋白质的含量与组成及其与纤维素的相互作用对籼米粉的糊化特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蛋白 籼米 淀粉 糊化特性 结构
下载PDF
低取代度籼米淀粉醋酸酯的制备、表征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忠义 包浩 +2 位作者 彭丽 陈婷 乔丽娟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50,共8页
以籼米淀粉为原料,醋酸酐为酯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制备低取代度籼米淀粉醋酸酯.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醋酸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40℃,反应pH=9,反应时间90 min,醋酸酐用量4g.所得产物的取代度(DS)为0.116,反应效率(RE)为64.47%... 以籼米淀粉为原料,醋酸酐为酯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制备低取代度籼米淀粉醋酸酯.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醋酸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40℃,反应pH=9,反应时间90 min,醋酸酐用量4g.所得产物的取代度(DS)为0.116,反应效率(RE)为64.47%.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快速黏度分析仪(RVA)研究了其理化性质.FTIR结果表明,相对于原淀粉,醋酸酯淀粉在1 750,1 375和1 252cm-1处出现了新的特征峰.XRD结果表明,籼米及醋酸酯淀粉的晶型结构为A型,但是醋酸酯淀粉的结晶度较小.SEM和XRD结果表明,乙酰化反应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降低了淀粉的结晶度.同时对淀粉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原淀粉,醋酸酯淀粉的黏度、溶解度、膨胀度及冻融稳定性提高,糊化温度和老化性能则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米淀粉 醋酸酯淀粉 表征 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