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natural and synthetic fibers reinforcement on California bearing ratio and tensile strength of clay 被引量:3
1
作者 Mahdi Ghasemi Nezhad Alireza Tabarsa Nima Latifi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1年第3期626-642,共17页
Use of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pproaches with the purpose of strengthening soil layers along with finding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iber-reinforced soils such as indirect tensile streng... Use of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pproaches with the purpose of strengthening soil layers along with finding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iber-reinforced soils such as indirect tensile strength(ITS)and California bearing ratio(CBR)and as well as the evaluation of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obtained from the triaxial test would be very effective at geotechnical construction sites.This research was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fibers as sustainable ones including basalt(BS)and bagasse(BG)as well as synthetic polyester(PET)fibers on the strength behavior of clayey soil.To this end,the effects of various fiber contents(0.5%,1%and 2%)and lengths(2.5 mm,5 mm and 7.5 mm)were experimentally evaluated.By conducting ITS and CBR tests,it was found that increasing fiber content and length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CBR and ITS values.Moreover,2%of 7.5 mm-long fibers led to the largest values of CBR and ITS.The CBR values of soil reinforced with PET,BS,and BG fibers were determined as 19.17%,15.43%and 13.16%,respectively.The ITS values of specimens reinforced with PET,BS,and BG fibers were reported as 48.57 kPa,60.7 kPa and 47.48 kPa,respectively.The results of the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 revealed that with the addition of BS fibers,th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increased by about 100%,and with the addition of PET fibers,the cohesion increased by about 70%.Moreover,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confirm the finding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BR and ITS values,obtained via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used for the optimum design of road pavement layers,demonstrated that these parameters had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The outcomes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also confirmed that the fiber content had a greater effect on CBR and ITS values than fiber l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fibers Synthetic fibers indirect tensile strength(ITS) California bearing ratio(CBR) reinforced soil
下载PDF
新型搭接连接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2
作者 郑和晖 张峰 +2 位作者 沈惠军 李刚 李自强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92-97,共6页
为满足混凝土结构钢筋部品高效高精度装配化施工需求,针对钢筋传统绑扎连接方式存在的局限性,提出适应性强的钢筋新型搭接方式。为验证该搭接方式受力可靠性,以搭接方式、搭接长度及接触与否为变量,设计制作了5组共15个试件。通过典型... 为满足混凝土结构钢筋部品高效高精度装配化施工需求,针对钢筋传统绑扎连接方式存在的局限性,提出适应性强的钢筋新型搭接方式。为验证该搭接方式受力可靠性,以搭接方式、搭接长度及接触与否为变量,设计制作了5组共15个试件。通过典型四点抗弯试验,研究了各试件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及搭接区域钢筋应变变化规律等。试验结果表明,钢筋搭接方式对破坏形态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弯曲裂缝集中出现在截面配筋突变处;在附加搭接钢筋取为两倍搭接长度条件下,所提出的齐头绑扎搭接方式能有效传力;钢筋间接搭接与否对试件承载力、裂缝发展及弯曲破坏形态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部品 搭接连接 齐头搭接 间接搭接 抗弯性能
下载PDF
雷电对机载导弹的间接效应仿真分析
3
作者 范光程 袁飞马 +3 位作者 章磊 雷御虎 阳刚 李科连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43,共9页
导弹作为军机的挂载,在雷电特殊环境中存在遭受雷击风险。为了提高机载导弹的雷电防护,根据标准SAE ARP5416的试验方法在CST中搭建仿真环境,对“军机挂载导弹”模型采用静电场仿真进行雷电附着1A区划分,并采用注入电流法仿真模型遭遇雷... 导弹作为军机的挂载,在雷电特殊环境中存在遭受雷击风险。为了提高机载导弹的雷电防护,根据标准SAE ARP5416的试验方法在CST中搭建仿真环境,对“军机挂载导弹”模型采用静电场仿真进行雷电附着1A区划分,并采用注入电流法仿真模型遭遇雷击时的间接效应。仿真结果表明:导弹导引头固定后沿(金属部分)和尾翼翼尖易遭受雷电初始附着,当雷电附着于导弹导引头固定后沿时,雷达罩内的电磁场环境最为恶劣,并且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舱段内产生的强电场环境和线缆的高感应电压会损坏弹内设备,而CFRP镀铝可将舱段内电场强度和线缆感应电压降低2个数量级,有着良好的雷电电磁屏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初始附着 机载导弹 CST仿真 雷电间接效应 碳纤维复合材料
下载PDF
格栅加筋土工作机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包承纲 汪明远 丁金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41,共8页
加筋土的设计理论落后于工程实践,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需弄清加筋机理。采用大型叠环式剪力仪进行了土工格栅的拉拔试验,分析了格栅与填土之间界面的特性,它是了解加筋作用的关键。研究表明,界面产生了2方面的影响:界面本身的摩阻力对... 加筋土的设计理论落后于工程实践,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需弄清加筋机理。采用大型叠环式剪力仪进行了土工格栅的拉拔试验,分析了格栅与填土之间界面的特性,它是了解加筋作用的关键。研究表明,界面产生了2方面的影响:界面本身的摩阻力对土体侧向变形的约束作用增强了土体抗变形的能力;界面对筋材两侧一定范围内土体的应力状态进行了改变。前者可称为直接加筋作用,后者可视为对土体的间接加固作用。这种间接加固是由于界面受剪时扰动了界面两侧一定范围土体内的颗粒,促使加筋土体强度的增大。试验测得了这种影响范围的大小,它有助于确定筋材布置的合理间距。同时进行了仿真的数值分析,加强了对上述加筋机理的认识。通过三轴试验,对由筋材、填土和界面组成的加筋土体的整体性状也进行了研究。上述成果将为建立合理的设计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加筋土 加筋机理 拉拔试验 间接加固作用 合理设计方法
下载PDF
间接加筋作用及加筋土挡墙离心模型试验验证 被引量:9
5
作者 徐超 贾斌 罗玉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7-82,共6页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挡墙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现行加筋土挡墙的设计方法很有争议,以及对加筋土挡墙的工作机理上的认识存在误区。基于已有间接加筋作用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临界层间距"的概念,并以此区分加筋土挡墙的...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挡墙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现行加筋土挡墙的设计方法很有争议,以及对加筋土挡墙的工作机理上的认识存在误区。基于已有间接加筋作用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临界层间距"的概念,并以此区分加筋土挡墙的密筋状态和疏筋状态。认为在不同的加筋状态下,加筋土挡墙工作机理是不同的。而且临界层间距与填土和筋材性质有关,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在密筋状态下的加筋土挡墙自身表现为一个柔性筋土复合整体。为了验证这些认识,进行了刚性基础上加筋土挡墙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结合试验结果论证了间接加筋作用及密筋状态下加筋土挡墙的工作机理,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合成材料 间接加筋作用 加筋土挡墙 离心模型试验
下载PDF
竖向分布钢筋单排间接搭接的带现浇暗柱预制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61
6
作者 张微敬 钱稼茹 +2 位作者 于检生 秦珩 刘国权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97,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竖向分布钢筋与单排布置的连接钢筋间接搭接、连接钢筋采用直螺纹套筒灌浆连接的带现浇暗柱预制剪力墙抗震性能,完成了5个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其中3个试件一端带暗柱,2个试件两端带暗柱。试验结果表明,现浇暗柱与预制剪力墙... 为进一步研究竖向分布钢筋与单排布置的连接钢筋间接搭接、连接钢筋采用直螺纹套筒灌浆连接的带现浇暗柱预制剪力墙抗震性能,完成了5个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其中3个试件一端带暗柱,2个试件两端带暗柱。试验结果表明,现浇暗柱与预制剪力墙作为整体共同工作,试件以水平裂缝及其延伸的斜裂缝为主,墙底与地梁之间产生水平通缝,达到承载力前竖向钢筋受拉屈服,墙底混凝土压碎,破坏形态为压弯破坏;可采用现行规范公式计算预制剪力墙的压弯承载力,且考虑竖向分布钢筋的作用;试件的极限位移角达1/99~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剪力墙 现浇暗柱 竖向分布钢筋 灌浆直螺纹套筒 间接搭接 拟静力试验
下载PDF
土工合成材料界面特性的研究和试验验证 被引量:98
7
作者 包承纲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35-1744,共10页
土工合成材料作为一种加筋(加固)材料在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加筋机制和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却落后于工程实际,从而影响加筋技术的发展。首先,简要地评述这种机制研究中重要的界面特性在国内的研究及试验情况。然后,针对上述研究中的... 土工合成材料作为一种加筋(加固)材料在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加筋机制和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却落后于工程实际,从而影响加筋技术的发展。首先,简要地评述这种机制研究中重要的界面特性在国内的研究及试验情况。然后,针对上述研究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综合性加筋机制,将筋材的加固机制大致分为直接加筋和间接加固作用,前者是指土与筋材接触面之间以及紧邻的剪切带(界面)的加筋作用,后者是指加筋材料对周围土体的刚度、应力和应变分布以及破坏形式等的影响和加固作用。由此可知,筋材的加筋作用不仅发生在接触面和界面上,而且还发生在界面以外的土体内,使筋材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形成“加筋土体”。简而言之,加筋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强土的整体性,使土由散体变为有一定连续性的介质。若忽略这点,就会使计算成果不能反映加筋的实际效果,这正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介绍界面特性的室内和现场若干试验研究成果对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土工合成材料 加筋机制 剪切带 直接加筋作用 间接加固作用
下载PDF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强化机制的研究现状评述 被引量:14
8
作者 华波 朱和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156,共6页
颗粒强化机制研究对于复合材料的设计及性能预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直是复合材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相关的系统报道甚少,本文就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从直接强化、间接强化与混合强化三个方面展开综述,并指出这些强化机... 颗粒强化机制研究对于复合材料的设计及性能预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直是复合材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相关的系统报道甚少,本文就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从直接强化、间接强化与混合强化三个方面展开综述,并指出这些强化机制所存在的不足及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机制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直接强化 间接强化 混合强化
下载PDF
500 MPa箍筋混凝土梁间接荷载作用下的受剪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建民 蔡惠菊 +1 位作者 刘东 陈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6-161,共6页
对3根配置500 MPa箍筋的混凝土梁进行间接加载试验,分析了高强箍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斜裂缝开展情况以及破坏形态.结合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了剪跨比和配箍率对试验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能很好地预测... 对3根配置500 MPa箍筋的混凝土梁进行间接加载试验,分析了高强箍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斜裂缝开展情况以及破坏形态.结合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了剪跨比和配箍率对试验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能很好地预测配置500 MPa箍筋混凝土梁在直接加载作用下的抗剪承载力;间接加载梁与直接加载梁相比,抗剪承载力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降低因素主要为剪跨比和配箍率;规范中附加横向配筋的构造要求可以有效补偿间接加载作用下高强箍筋梁抗剪承载力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500 MPa高强箍筋 抗剪性能 间接加载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局压承载力计算及端部间接钢筋的配置问题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军卫 郑文忠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7-52,共6页
对混凝土局部受压的破坏现象和破坏机理进行阐述,并对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指出目前计算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相关问题的考虑,提出局压影响区三类间接钢筋的计算取用方法和布置原则,为局部受压问题的深入研究及其计算方法的... 对混凝土局部受压的破坏现象和破坏机理进行阐述,并对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指出目前计算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相关问题的考虑,提出局压影响区三类间接钢筋的计算取用方法和布置原则,为局部受压问题的深入研究及其计算方法的完善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局部受压 承载力计算 间接钢筋 若干问题
下载PDF
加筋土强度降低原因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雷胜友 惠会清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4-187,183,共5页
从理论上推导出了加筋土强度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了土的黏聚力与土筋界面参数变化对加筋土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发生拉断型破坏时,黏聚力的减少比筋材提供的拉力占优势的情况下,加筋土的强度会低于素土的强度;当发生黏着型破坏时,黏聚... 从理论上推导出了加筋土强度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了土的黏聚力与土筋界面参数变化对加筋土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发生拉断型破坏时,黏聚力的减少比筋材提供的拉力占优势的情况下,加筋土的强度会低于素土的强度;当发生黏着型破坏时,黏聚力的减少比筋材提供的摩阻力占优势的情况下,加筋土的强度也会低于素土的强度。加筋土强度的降低程度与筋材在土中形成的夹层、土筋界面透水性、加筋间距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加筋作用 夹层 饱和 强度参数 优势
下载PDF
混凝土局部受压的三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文忠 赵军卫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共5页
为了解决混凝土核心面积对局压承载力的影响、计算底面积重叠的密布预应力束锚具下混凝土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锚固区三类间接钢筋的计算与配置这三个目前局部受压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为了解决混凝土核心面积对局压承载力的影响、计算底面积重叠的密布预应力束锚具下混凝土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锚固区三类间接钢筋的计算与配置这三个目前局部受压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核心面积对局压承载力影响显著,局压承载力随着核心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密布预应力束锚具下混凝土局压承载力应按整体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的三类间接钢筋可分别计算,协调配置.基于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问题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局部受压承载力 核心面积 间接钢筋
下载PDF
考虑间接作用影响的加筋土强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雷胜友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4-119,共6页
对于加筋土强度的研究,多数研究者大都仅考虑加筋的直接作用,但还需考虑加筋的间接作用,若考虑间接加筋作用后,加筋土强度还会有很大提高。为此从间接加筋作用出发,仍将加筋土的破坏分为拉断破坏和黏着破坏,针对轴对称荷载下斜向布筋的... 对于加筋土强度的研究,多数研究者大都仅考虑加筋的直接作用,但还需考虑加筋的间接作用,若考虑间接加筋作用后,加筋土强度还会有很大提高。为此从间接加筋作用出发,仍将加筋土的破坏分为拉断破坏和黏着破坏,针对轴对称荷载下斜向布筋的加筋土三轴试样,认为试样处于极限平衡状态,通过改变间接作用范围内土的黏聚力大小,并通过内力分析,认为试样处于静力平衡状态,从而得到极限平衡条件下加筋土的大主应力表达式,再针对增大的黏聚力满布加筋作用范围、填料为砂土、加筋层与试样横截面夹角为零度及不考虑间接作用等情况做了详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当间接加筋作用范围内土的黏聚力增大时,加筋土强度会有很大提高,当间接加筋作用满布加筋层的作用范围,则间接加筋作用会发挥到最大;当筋材与试样横截面夹角为零度时,加筋效果最佳;当考虑间接加筋作用时,加筋砂土也会表现出很高的似黏聚力;当不考虑间接加筋作用时,则强度表达式就变成通常情况下的加筋土强度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间接加筋作用 黏聚力 拉断型破坏 黏着型破坏 加筋角度 土-筋界面参数
下载PDF
梁在间接加载情况下附加横向钢筋设计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海 吕鹏 孙素景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5-47,共3页
对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受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确定附加横向钢筋的数量和位置时,应当考虑横梁与主梁的位置关系对主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并提出了工程设计中的具体处理方案。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抗剪强度 受力分析 间接加载 附加横向钢筋 设计 位置关系 承载力
下载PDF
混凝土局部受压计算中A_(cor)的合理选择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吉柱 彭国庆 郑文忠 《低温建筑技术》 2003年第4期38-40,共3页
根据有限元分析和大量的试验数据 ,给出了混凝土局部受压的应力、应变场 ,指出了混凝土局部受压的最薄弱部位 。
关键词 局部受压区 间接钢筋 核心区
下载PDF
A_(cor)/A_l <1.35和A_b扩展到边梁侧面时混凝土局压试验
16
作者 郑文忠 赵军卫 +1 位作者 王英 周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36-1542,共7页
完成了11个Acor/Al为0~1.316的配置螺旋式间接钢筋的试件和12个模拟预应力梁在边梁侧面锚固的试件的局部受压试验.获得了Acor/Al<1.35时的混凝土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这个方法的思路是将现行规范局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中间接钢筋贡... 完成了11个Acor/Al为0~1.316的配置螺旋式间接钢筋的试件和12个模拟预应力梁在边梁侧面锚固的试件的局部受压试验.获得了Acor/Al<1.35时的混凝土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这个方法的思路是将现行规范局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中间接钢筋贡献项乘以间接钢筋强度折减系数λ,而且当Acor/Al<1时将公式中配置间接钢筋的局部受压承载力提高系数βcor取为1,将间接钢筋对局压承载力贡献项中的局部受压净面积Aln以净核心面积Acor,n代替.λ与Ab/Al、Acor/Al两个比值有关,且随着两比值乘积的增大而增大.指出了当局部受压计算底面积探出预应力梁侧以外的尺寸与边梁宽度的比值≤2、边梁宽度不小于局压面积短边尺寸时,边梁侧面可按现行规范作为局部受压计算底面积的一部分,并可按照相应公式进行局压承载力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间接钢筋 计算底面积 边梁 局部受压承载力
下载PDF
基于间接加筋作用的加筋土强度降低原因分析
17
作者 雷胜友 惠会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2-197,共6页
为了进一步探索加筋土强度降低的原因,从间接加筋角度出发,通过考虑加筋的负面作用,得到了加筋作用影响范围内土体强度参数的劣化机理,由此推导出了拉断破坏和黏着破坏情形下的加筋土强度表达式,并对这两种强度表达式作了讨论分析。研... 为了进一步探索加筋土强度降低的原因,从间接加筋角度出发,通过考虑加筋的负面作用,得到了加筋作用影响范围内土体强度参数的劣化机理,由此推导出了拉断破坏和黏着破坏情形下的加筋土强度表达式,并对这两种强度表达式作了讨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当加筋作用不足以弥补黏聚力与摩阻力的减少时,加筋土的强度会低于不加筋土的强度。②加筋土强度的降低程度与土-筋界面的渗透性、加筋材料在土中形成的夹层、加筋间距等有关。③在加筋土工程的设计中,应优化筋土比例,合理化加筋间距,改善土筋界面的透水性,使间接加筋作用发挥到最大,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加筋土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强度 间接加筋作用 黏聚力 土-筋界面参数 拉断破坏 黏着破坏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火箭抗雷电加固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纭加 赵民 +1 位作者 付继伟 龙中权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1-287,共7页
针对雷电击中火箭时对火箭内部电气设备造成干扰和损伤等间接效应的防护问题,分析了箭内电气设备的一些共性加固方法,基于箭内典型电气设备受雷电电磁脉冲的干扰途径建立了火箭抗雷电加固设计的传导干扰模型和辐射干扰模型,在此基础上... 针对雷电击中火箭时对火箭内部电气设备造成干扰和损伤等间接效应的防护问题,分析了箭内电气设备的一些共性加固方法,基于箭内典型电气设备受雷电电磁脉冲的干扰途径建立了火箭抗雷电加固设计的传导干扰模型和辐射干扰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箭内电气设备抗雷电间接效应的最小质量增量设计方法。优化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满足防护指标的前提下控制了火箭的质量增量最小,对提高火箭的总体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 雷电电磁脉冲 间接效应 粒子群算法 加固设计
下载PDF
Real-time control for fuel-optimal Moon landing based on an interactive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lgorithm 被引量:9
19
作者 Lin Cheng Zhenbo Wang Fanghua Jiang 《Astrodynamics》 CSCD 2019年第4期375-386,共12页
In this study,a real-time optimal control approach is proposed using an interactive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lgorithm for the Moon fuel-optimal landing problem.Considering the remote communication restrictions and... In this study,a real-time optimal control approach is proposed using an interactive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lgorithm for the Moon fuel-optimal landing problem.Considering the remote communication restrictions an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ies,advanced landing control techniques are demanded to meet the high requirements of real-time performance and autonomy in the Moon landing missions.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algorithms have been recently developed for real-time optimal control but suffer the obstacles of slow convergence and difficult reward function design.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a DRL algorithm is developed using an actor-indirect method architecture to achieve the optimal control of the Moon landing mission.In this DRL algorithm,an indirect method is employed to generate the optimal control actions for the deep neural network(DNN)learning,while the trained DNNs provide good initial guesses for the indirect method to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training data generation.Through sufficient learning of the state-action relationship,the trained DNNs can approximate the optimal actions and steer the spacecraft to the target in real time.Additionally,a nonlinear feedback controller is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terminal landing accuracy.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given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DRL algorithm and demon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veloped optimal landing control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el-optimal landing problem indirect methods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interactive network learning real-time optimal control
原文传递
正强化和负强化:概念、争议与神经机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尧丽 杨海帆 +3 位作者 吴美霖 李永丰 段海军 任维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91-1097,共7页
1975年,Michael首次正式提出应放弃"正强化"和"负强化"术语的使用,引起对"正强化和负强化是否本质上具有区别"这一问题的关注和争议。正负强化究竟本质上是否有区分、如何区分、以及区分它们的意义等问题... 1975年,Michael首次正式提出应放弃"正强化"和"负强化"术语的使用,引起对"正强化和负强化是否本质上具有区别"这一问题的关注和争议。正负强化究竟本质上是否有区分、如何区分、以及区分它们的意义等问题,得到了众多行为心理学家的深入探讨。多数学者再度阐明正强化和负强化具有不同的心理机制,加以区分具有重要应用意义,主张沿用对它们的区分。最近,对正负强化神经机制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揭示它们具有截然不同的神经相关过程。我们建议,分析强化作用进行时,机体是否在环境条件作用下已经偏离了基础、正常的心理稳态,有助于规范理解强化物启动的是正还是负强化的神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强化 负强化 直接通路 间接通路 心理稳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