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and Analyzing Dynamic Response for An Offshore Bottom-Fixed Wind Turbine with Individual Pitch Control 被引量:1
1
作者 XIE Shuang-yi ZHANG Kai-fei +2 位作者 HE Jiao GAO Jian ZHANG Cheng-lin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2年第3期372-383,共12页
The asymmetric or periodically varying blade loads resulted by wind shear become more significant as the blade length is increased to capture more wind power.Additionally,compared with the onshore wind turbines,their ... The asymmetric or periodically varying blade loads resulted by wind shear become more significant as the blade length is increased to capture more wind power.Additionally,compared with the onshore wind turbines,their offshore counterparts are subjected to additional wave loadings in addition to wind loadings within their lifetime.Therefore,vibration control and fatigue load mitigation are crucial for safe operation of large-scale offshore wind turbines.In view of this,a multi-body model of an offshore bottom-fixed wind turbine including a detailed drivetrain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Then,an individual pitch controller(IPC)is designed using disturbance accommodating control.State feedback is used to add damping in flexible modes of concern,and a state estimator is designed to predict unmeasured signals.Continued,a coupled aero-hydro-servo-elastic model is constructed.Based on this coupled model,the load reduction effect of IPC and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drivetrain a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signed IPC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tructural loads of the wind turbine while stabilizing the turbine power out-put.Moreover,it is found that the drivetrain dynamic responses are improved under I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turbine individual pitch controller disturbance accommodating control multi-body modeling drivetrain
下载PDF
Blade pitch control of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被引量:1
2
作者 梁迎彬 张立勋 +1 位作者 李二肖 张凤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106-1114,共9页
Collective pitch control and individual pitch control algorithms were present for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to improve the self-starting capacity.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 Collective pitch control and individual pitch control algorithms were present for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to improve the self-starting capacity.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SB-VAWT) with or without pitch control was conducted from the aspects of aerodynamic force,flow structure and power coefficient.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prediction results show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ower coefficient for SB-VAWT with pitch control.According to the aerodynamic forces and total torque coefficient obtained at various tip speed ratios(TSR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lade pitch method can increase the power output and decrease the deformation of blade;especially,the total torque coefficient of blade pitch control at TSR 1.5 is about 2.5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f fixed pitch case.Furthermore,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pitch control metho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collective pitch control and individual pitch control methods can improve the self-starting capacity of SB-VAWT,and the former is much better and its proper operating TSRs ranges from 0.4 to 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collective pitch control individual pitch control self-starting capacity
下载PDF
大偏航角下基于IPC的风力机变速率停机控制研究
3
作者 周玲 任永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8-184,共7页
通过分析机组在触发偏航超限停机过程中,叶片在不同方位角下的受力情况,指出大偏航角下叶片受载不均衡是导致轮毂中心出现极限载荷的根源,并研究桨距角与偏航角方向对不均衡受载的影响,在原始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引入基于叶轮方位角的独... 通过分析机组在触发偏航超限停机过程中,叶片在不同方位角下的受力情况,指出大偏航角下叶片受载不均衡是导致轮毂中心出现极限载荷的根源,并研究桨距角与偏航角方向对不均衡受载的影响,在原始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引入基于叶轮方位角的独立变桨控制(IPC)变速率停机策略,减小机组在负向大偏航下的气动不平衡,大大降低了轮毂与偏航轴承中心极限载荷,依据IEC标准,并以某7.0 MW海上风力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偏航超限工况载荷计算,对比分析发现,基于叶轮方位角IPC变速率停机策略,可减小不平衡推力引入的倾覆弯矩,达到减小机组载荷的目的,为此特定风况下的降载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叶片 载荷优化 偏航控制 独立变桨控制 Bladed仿真
下载PDF
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无模型自适应容错控制策略
4
作者 张艳峰 杨锡运 徐恩慧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67-477,共11页
漂浮平台运动和海上恶劣条件使得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FOWT)建模难度大且故障率较高,为此,提出一种无需对FOWT进行数学建模的无模型自适应主动容错控制策略。该策略主要包括故障智能诊断和故障自适应补偿系统: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利用卷积... 漂浮平台运动和海上恶劣条件使得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FOWT)建模难度大且故障率较高,为此,提出一种无需对FOWT进行数学建模的无模型自适应主动容错控制策略。该策略主要包括故障智能诊断和故障自适应补偿系统: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时序信号进行空间特征挖掘完成故障智能诊断;故障补偿系统采用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策略实现,将动态补偿过程转化为非线性系统实时控制问题,通过实时求解补偿因子来应对和恢复多种故障,有效降低了控制器开发成本且避免了建模产生的误差。在多种故障场景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提出控制策略的容错能力,不仅可使叶轮载荷保持平衡,且可降低塔筒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风电机组 独立变桨控制 容错控制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下载PDF
风机独立变桨减载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5
作者 孔维杰 秦斌 王欣 《电工技术》 2024年第4期17-21,共5页
针对风力发电机组在额定风速以上运行时承受的不平衡载荷波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独立变桨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首先基于风机仿真软件FAST对风电机组非线性系统线性化;然后将建立的线性时不变(LTI)模型与非线性风机系统对... 针对风力发电机组在额定风速以上运行时承受的不平衡载荷波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独立变桨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首先基于风机仿真软件FAST对风电机组非线性系统线性化;然后将建立的线性时不变(LTI)模型与非线性风机系统对比验证预测模型的拟合度;最后建立FAST-MATLAB联合仿真的NREL5MW风机模型,在湍流风模式下进行仿真。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与传统PI控制策略相比,在稳定功率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少了不平衡载荷,提高了风电机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模型预测控制 功率波动 独立变桨 不平衡载荷
下载PDF
Observer-Based Disturbance Accommodation Control Strategy for Useful Lifetime Control and Structural Load Mitigation of Wind Turbines
6
作者 Rutendo Goboza Jackson Githu Njiri James Kuria Kimotho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2022年第7期31-55,共25页
Wind turbines undergo degradation due to various factors which induce stress, thereby leading to fatigue damage to various wind turbine components. In addition, the current increase in demand for electrical power has ... Wind turbines undergo degradation due to various factors which induce stress, thereby leading to fatigue damage to various wind turbine components. In addition, the current increase in demand for electrical power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wind turbines, which result in increased structural loads, therefore, increasing the possibility of early failure due to fatigue load. This paper proposes a proportional integral observer (PI-Observer) based disturbance accommodation controller (DAC) with individual pitch control (IPC) for load mitigation to reduce components’ damage and ensure the wind turbine is operational for the expected lifetime. The results indicate a reduction in blades’ bending moments with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15.9%, which positively impacts several other wind turbine subsystems. Therefore, the lifetime control strategy demonstrates effective structural load mitigation without compromise on power generation, thus, achieving a nominal lifetime control to inhibit premature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urbance Accommodation control individual pitch control Lifetime control Structural Load Mitigation
下载PDF
漂浮式风机运动抑制方法综述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一 周舒旎 +5 位作者 温斌荣 田新亮 彭志科 倪远翔 蒋运和 张浩 《中国海洋平台》 2023年第4期18-26,共9页
通过可靠可控的技术手段,实现浮式风机系统支撑平台的运动抑制,对保障浮式风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综述各类主要浮式风机运动抑制方法与技术,介绍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 通过可靠可控的技术手段,实现浮式风机系统支撑平台的运动抑制,对保障浮式风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综述各类主要浮式风机运动抑制方法与技术,介绍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技术参考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风机 浮式平台 运动抑制 振动控制 调谐质量阻尼器 独立变桨控制
下载PDF
基于单纯形法的风电机组独立变桨控制技术研究与仿真 被引量:2
8
作者 雷航 刘河生 +4 位作者 张瑞刚 赵剑剑 张金旗 芮宁科 季笑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4-150,共7页
针对风电机组在风切变、塔影效应的影响下,如何减缓叶根挥舞弯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单纯形法的独立变桨控制策略,在保证风电机组功率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减缓叶根挥舞弯矩及其1P分量载荷的目的;分别将该方法和传统PI控制的独立变桨控... 针对风电机组在风切变、塔影效应的影响下,如何减缓叶根挥舞弯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单纯形法的独立变桨控制策略,在保证风电机组功率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减缓叶根挥舞弯矩及其1P分量载荷的目的;分别将该方法和传统PI控制的独立变桨控制策略应用于4.5MW风电机组模型,并在湍流风况下进行仿真,对比分析叶根挥舞弯矩及其功率谱密度、机组输出功率。通过4.5 MW风电机组模型仿真运行数据分析,表明基于单纯形法的独立变桨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减缓叶根挥舞弯矩及其1P分量,且能稳定输出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形法 风电机组 独立变桨控制 PI控制 载荷
下载PDF
基于统一变桨和独立变桨的浮式风力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德政 温斌荣 +2 位作者 田新亮 彭志科 叶小嵘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0-406,共7页
根据独立变桨控制(IBP)策略,开发一套基于空间连杆机构的风力机独立变桨控制系统,搭建计及独立变桨控制的浮式风力机(FWT)一体化试验系统,研究统一变桨控制(CBP)和独立变桨控制下的浮式风力机动力学响应特性。结果表明:相较于统一变桨... 根据独立变桨控制(IBP)策略,开发一套基于空间连杆机构的风力机独立变桨控制系统,搭建计及独立变桨控制的浮式风力机(FWT)一体化试验系统,研究统一变桨控制(CBP)和独立变桨控制下的浮式风力机动力学响应特性。结果表明:相较于统一变桨控制策略,独立变桨能有效减小浮式平台纵摇、降低风力机塔顶推力和塔底弯矩等结构载荷,在所研究的工况下减载效果可达10%以上;但同时独立变桨控制也会加剧平台纵摇波动和结构动态载荷,可能引起结构的疲劳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风力机 变桨控制 模型试验 独立变桨控制
下载PDF
基于麻雀搜索算法的风电机组独立变桨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欣宇 向东 +1 位作者 丁伟 赵开阔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6-274,共9页
通过FAST和Simulink联合仿真,建立风电机组整体模型,基于载荷反馈建立风电机组独立变桨PI控制模型,利用麻雀搜索算法进行PI参数的整定,将所得寻优参数导入风电机组模型中,并与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的独立变桨控制器、经典统一变桨控... 通过FAST和Simulink联合仿真,建立风电机组整体模型,基于载荷反馈建立风电机组独立变桨PI控制模型,利用麻雀搜索算法进行PI参数的整定,将所得寻优参数导入风电机组模型中,并与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的独立变桨控制器、经典统一变桨控制器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载荷反馈建立的独立变桨控制模型可有效抑制叶根处不平衡载荷,利用麻雀搜索算法建立的独立变桨控制器相对于另外两种控制器可显著减小风电机组叶根处不平衡载荷,具有更快的桨距角响应速度和更稳定的输入转速、输出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风力机 PI控制 独立变桨控制 麻雀搜索算法
下载PDF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独立桨叶控制系统 被引量:62
11
作者 林勇刚 李伟 +2 位作者 陈晓波 顾海港 叶杭冶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0-786,共7页
设计出独立桨叶控制系统的机构方案,依据空气动力学分析,提出模糊控制结合以桨叶空间方位角作为主体因素的加权系数的控制策略,建立了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风速高于额定风速时,作用在桨叶上的负载波动大为减小,输出功率维持在额定... 设计出独立桨叶控制系统的机构方案,依据空气动力学分析,提出模糊控制结合以桨叶空间方位角作为主体因素的加权系数的控制策略,建立了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风速高于额定风速时,作用在桨叶上的负载波动大为减小,输出功率维持在额定功率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独立桨叶控制 统一桨叶控制 模糊控制 权系数
下载PDF
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多变量桨距控制策略 被引量:7
12
作者 何玉林 黄帅 +3 位作者 苏东旭 李俊 任海军 刘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33-37,42,共6页
针对大型双馈式变速变桨(variable speed variable pitch,VSVP)风力发电机组在额定风速以上如何保持输出电功率稳定和降低风轮转速波动的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在研究了传统变桨距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非线性转矩控制结合以独立变桨作为... 针对大型双馈式变速变桨(variable speed variable pitch,VSVP)风力发电机组在额定风速以上如何保持输出电功率稳定和降低风轮转速波动的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在研究了传统变桨距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非线性转矩控制结合以独立变桨作为主体因素的多变量控制策略,并基于Bladed软件平台开发的外部控制器对该控制策略与传统的变桨控制策略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传统的变桨距控制,提出的变桨距控制使风力发电机组能够在额定转速下保持稳定的电功率输出,同时也能减小齿轮箱转矩尖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变桨 变桨距控制 多变量控制 非线性转矩 独立变桨
下载PDF
大型风机的独立变桨控制方法 被引量:17
13
作者 韩兵 周腊吾 +2 位作者 陈浩 田猛 邓宁峰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共8页
为了缓解风力发电机组由于风速扰动所造成的疲劳载荷,给出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滑模独立变桨控制策略。通过分析风力机的基本特性,提出将RBF神经网络滑模功率控制单元和独立变桨控制单元相结合的控制方式。RBF神经网络滑模功率控制单... 为了缓解风力发电机组由于风速扰动所造成的疲劳载荷,给出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滑模独立变桨控制策略。通过分析风力机的基本特性,提出将RBF神经网络滑模功率控制单元和独立变桨控制单元相结合的控制方式。RBF神经网络滑模功率控制单元通过对发电机电磁转矩及桨叶桨距角的控制来平衡风力机的气动转矩,使风轮保持额度转速,实现稳定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的目的。而RBF神经网络独立变桨滑模控制单元通过实时微调风机桨距角,来优化功率控制单元的统一桨距角信号,实现缓解风机结构疲劳载荷的目的。最后,通过建立基于RBF神经网络滑模独立变桨控制的风力发电机组进行相应的仿真与实验,证明基于RBF神经网络功率控制和独立变桨滑模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稳定风机输出功率的同时,极大地缓解风机的结构载荷,降低风力发电机组的维护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风机 独立变桨控制 径向基向量 俯仰力矩
下载PDF
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邢作霞 陈雷 +1 位作者 孙宏利 王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31-138,共8页
为解决独立变桨距控制多输入多输出信号之间的耦合问题,侧重于研究独立变桨距的多变量控制技术。建立带卡尔曼滤波器的前馈–反馈线性二次高斯函数(linear quadraticgaussian function,LQG)最优控制,并对统一变桨距控制、独立变桨距控... 为解决独立变桨距控制多输入多输出信号之间的耦合问题,侧重于研究独立变桨距的多变量控制技术。建立带卡尔曼滤波器的前馈–反馈线性二次高斯函数(linear quadraticgaussian function,LQG)最优控制,并对统一变桨距控制、独立变桨距控制的标量比例积分(proportional-integral,PI)控制、独立变桨距控制的多变量LQG控制3种情况下的载荷进行对比。结果表明:LQG最优独立变桨距控制比统一变桨距控制和传统的PI独立变桨距控制具有更好的减载效果,更适合大型风力发电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变桨距 控制策略 耦合 多变量控制 前馈-反馈线性二次高斯函数(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 FUNCTION LQG)最优控制 卡尔曼滤波器 载荷
下载PDF
基于独立变桨距技术的风力发电机组载荷控制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鲁效平 顾海港 +2 位作者 林勇刚 李伟 刘宏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91-1598,共8页
研究了基于独立变桨距技术的风力发电机组的载荷控制,研究方法主要从空气动力学入手,建立了风力发电机组独立变桨距系统的多输入多输出线性化模型,利用d-q坐标变换将旋转坐标系下的载荷转换到固定坐标系下,设计模糊控制器,对d轴和q轴的... 研究了基于独立变桨距技术的风力发电机组的载荷控制,研究方法主要从空气动力学入手,建立了风力发电机组独立变桨距系统的多输入多输出线性化模型,利用d-q坐标变换将旋转坐标系下的载荷转换到固定坐标系下,设计模糊控制器,对d轴和q轴的载荷分量分别采用模糊PID控制。为了检验该控制方式的效果,在半物理实验平台上进行相应的仿真实验,结果显示独立变桨距控制技术可有效消除风力机上的不平衡载荷,与统一变桨距控制相比,叶轮的俯仰力矩最大峰值减少68.1%,偏转力矩的最大峰值减少52.3%,同时也可以看出,采用独立变桨距技术后对功率的输出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载荷控制 独立变桨距 模糊PID d-q坐标变换
下载PDF
变速风力发电机组最大风能追踪与桨距控制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何玉林 黄帅 +3 位作者 苏东旭 周宏丽 金鑫 王磊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3-526,538,共5页
针对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Variable Speed Variable Pitch,VSVP)如何在低风速时最大限度捕获风能以及在额定风速以上稳定输出功率进行研究。低风速时在传统风能追踪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改变最优增益系数来追踪最佳风能利用系数... 针对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Variable Speed Variable Pitch,VSVP)如何在低风速时最大限度捕获风能以及在额定风速以上稳定输出功率进行研究。低风速时在传统风能追踪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改变最优增益系数来追踪最佳风能利用系数的自适应转矩控制策略。在额定风速以上,依据风机空气动力学原理、风轮扫及面内风速风切特性,提出基于桨叶方位角信号的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权系数将统一变化的桨距角转化为3桨叶独立变化的桨距角。以国产某2 MW风力发电机组为验证对象,基于Bladed软件平台对所采用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传统控制,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在低风速时能够更好的追踪最大功率点。额定风速以上时,使风力发电机组能够在额定转速下保持稳定的电功率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变桨 自适应转矩控制 最大功率点追踪 独立变桨 Bladed软件
下载PDF
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独立变桨距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鲁效平 李伟 林勇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0-608,共9页
主要研究了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独立变桨距控制技术。首先概述了当前海上风电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分析了漂浮式平台的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建立了平台的模型方程。借鉴陆上风力发电机组独立变桨距控制... 主要研究了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独立变桨距控制技术。首先概述了当前海上风电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分析了漂浮式平台的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建立了平台的模型方程。借鉴陆上风力发电机组独立变桨距控制器的控制策略,将平台的纵摇、艏摇和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作为变桨距控制器的控制目标,针对风力发电机的非线性设计了专家PID控制器,利用d-q坐标变换技术将控制量分配到3个桨叶。为了验证控制器的可行性,在国外成熟的风力发电机非线性模型FAST上进行仿真试验,将结果与不对平台运动进行控制时和采用统一变桨距控制器时的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独立变桨距技术能有效减小平台的纵摇运动,并且对输出功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发电机 漂浮式平台 独立变桨距控制 流体力学模型 专家PID 纵摇角度控制
下载PDF
基于方位角和载荷联合反馈的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皓明 唐俏俏 +1 位作者 张占奎 李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798-3805,共8页
针对风切变和塔影效应引起的风力机气动载荷周期性波动,展开风电机组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研究。基于叶素动量理论进行风轮叶片气动建模,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编程实现叶片气动载荷计算模型,并与GH Bladed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 针对风切变和塔影效应引起的风力机气动载荷周期性波动,展开风电机组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研究。基于叶素动量理论进行风轮叶片气动建模,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编程实现叶片气动载荷计算模型,并与GH Bladed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方位角和载荷联合反馈的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根据方位角反馈设置动态权系数,周期性调节每支叶片的桨距角,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叶根挥舞载荷PID控制环节,以微调修正桨距角。基于Matlab/Simulink和GH Bladed平台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联合反馈控制策略可有效平缓周期或随机性的叶片挥舞载荷波动,而且对于减小风轮不平衡载荷以及降低风力机疲劳载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变桨距 风切变 塔影效应 载荷反馈 方位角反馈
下载PDF
大型风电机组主动减振电气控制方法综述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皓明 唐俏俏 +1 位作者 苏媛媛 魏林君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2-194,共13页
为了延缓风力机振动、延长机组寿命和提高运行稳定性,设计电气控制系统实现大型变速变桨风电机组的主动减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风力机振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围绕风轮叶片、塔架和传动链这3种主要零部件的主动减振控制方法展开综述,... 为了延缓风力机振动、延长机组寿命和提高运行稳定性,设计电气控制系统实现大型变速变桨风电机组的主动减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风力机振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围绕风轮叶片、塔架和传动链这3种主要零部件的主动减振控制方法展开综述,并详细分析独立变桨距控制和阻尼控制在风力机减振控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独立变桨距控制可有效缓解风轮不平衡载荷、改善叶片振动问题;阻尼控制通过变桨距控制和转矩控制提供附加电气阻尼信号,可增大塔架和传动链的等效阻尼,从而达到减小振动的目的。由于风力机振动模态之间的耦合关系,设计减振控制方法时需考虑风电机组整体的优化协调问题,结合独立变桨距控制和阻尼控制,兼顾叶片、塔架和传动链的协调减振,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电气控制 主动减振 独立变桨距 阻尼控制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邢钢 郭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1-186,共6页
由于风能的能量密度低、随机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给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问题带来困难。该文以国产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为依托,对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变桨距控制的基本规律,建立统一变桨和独立变桨距的... 由于风能的能量密度低、随机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给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问题带来困难。该文以国产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为依托,对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变桨距控制的基本规律,建立统一变桨和独立变桨距的设计方案和控制方法。提出一种应用于统一变桨距的模糊PID参数自整定控制器设计方案,并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相应的仿真模块。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的统一变桨距系统能较好地实现大型风电机组对功率控制的要求。此外,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来流角预测的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证明其可有效地减小桨叶的气动疲劳载荷,且功率控制效果良好。通过比较发现,独立变桨距控制比统一变桨距控制的输出功率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统一变桨距控制 独立变桨控制 模糊PID 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